当前位置:首页>问题>2023年财政监督检查问题的整改报告 财政局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报告(实用5篇)

2023年财政监督检查问题的整改报告 财政局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报告(实用5篇)

时间:2023-10-10 13:47:59 作者:笔尘 2023年财政监督检查问题的整改报告 财政局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报告(实用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财政监督检查问题的整改报告篇一

摘要:

对当前工程审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并依照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问题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

工程造价;审计;问题;措施

前言

电力企业的工程建设一般具有投资金额多、流程环节多的特点。因此,在电力工程项目审计过程中,需要多方面、全过程的进行审查,从而能够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提高投资效益和资金使用效果。

一、工程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设计深度不够。项目概算以初步设计图纸提供设备设施数量、建筑安装工程量为基础计算,再综合项目建设其他费用得出。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概算质量,设计深度直接影响到概算的正确性,如设计粗糙,就很可能造成概算漏项,设备材料型号、品牌难以确定,概算难以恰当计价。设计概算是控制投资规模和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也是拨款的依据。可见概算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有必要适当介入工程概算审查。而工程审计人员往往无法对工程方案的通过与否进行干预,也不能及早参与到项目方案的制定、审查过程中,因而会造成工程总成本的估计和计算不准确,也为日后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

2.合同管理不规范。工程合同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合同对于工程计价方式不明确,约定条款不完善。如合同约定采用固定总价方式,但合同中对甲方确认的变更工程量执行哪类定额及取费、调差标准等内容却未明确,导致甲乙双方互相扯皮。二是合同文本缺乏统一管理,存在丢失现象,导致工程结算或解决争议时没有依据。三是招标预算编制不全面,给工程计价取费留下活口。招标预算未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估算代预算等;这些都会给工程结算留下了许多漏洞、隐患,也是引起工程计价高估冒算的重要原因之一,增加了实际结算审核的难度。

3.全过程管理尚不到位。工程实施中,建设单位与监理、设计、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工程监理单位也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和进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资造价分析。同时设计单位很少介入现场,导致设计深度不够,现场签证过多,从而使得最终工程造价和合同价相差较大。如果现场管理不到位,还会出现工程签证水分较大等情况,工程计价产生高估冒算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了,这些都会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4.审计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有些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业务技能、知识结构、知识范围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审计方法和手段还有待改进和创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造价审计质量。

二、加强工程审计的对策

1.提前介入工程项目。要实现保障企业依法建设、提高工程投资效益目标,内审部门需从纵向延伸工程造价审计范围,了解建设项目全过程实施情况。审计人员要提前介入到设计概算审计,改变以往完工后仅仅进行竣工结算或决算审计的做法。审计人员根据工程建设规模、进度、存在问题,宜在工程招标之前就介入工程建设管理,审查项目投资立项、设计(勘察)管理、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造价、竣工验收等情况,实现工程概算、招标、预算、合同、结算、决算等全过程重点审核。

2.加强事中、事后审计力度。施工过程中,要求审计人员对工程的总体概况和进展程度有所了解,向其他职能部门调查了解,深入现场,熟悉工程量,确保工程结算的准确性。同时要仔细审查报审的结算资料,包括施工合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结合施工图纸等资料审查报审结算中是否存在高套定额或者多算工程量等问题。

3.加强沟通、协调。审计人员要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以得到单位职能部门的支持。同时,审计人员也要把审计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业务主管部门,以便及时修订工程建设的相关制度、完善流程中的不足,以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统筹安排审计资源。采取内部审计和外部(委托)审计相结合,以解决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采取委托审计,是解决当前项目审计任务重、工作量大、审计力量明显不足的快捷方法;可减轻审计人员工程审计的压力,让审计人员从繁重的审计任务中腾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从事机关日常管理工作、对下属单位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修订完善各种制度和办法,以便不断提高单位工程管理水平。

5.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工程造价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审计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较高的业务素质是审计人员必备的条件。首先,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必须熟悉工程造价审计相关的审计法规和公司系统内部各类流程制度,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其次,审计人员要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通过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做到换位思考,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服务作用。第三,审计人员要深化成果运用,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要第一时间通知施工单位关注该类问题,举一反三,做到“边审计,边预警,边整改”,同时给建设单位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督促其从制度、流程、管控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杜绝问题重复发生。

结束语

通过工程审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施对项目管理的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工程审计工作追求的目标。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以提高自身的人员素质为前提,全方位、全过程地跟踪审计,从而有效促进工程的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电力工程审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1,(4).

[2]张岳峰.加强工程审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经营管理者,2008,(15).

财政监督检查问题的整改报告篇二

摘要:

对当前工程审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并依照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问题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

工程造价;审计;问题;措施

前言

电力企业的工程建设一般具有投资金额多、流程环节多的特点。因此,在电力工程项目审计过程中,需要多方面、全过程的进行审查,从而能够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提高投资效益和资金使用效果。

一、工程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设计深度不够。项目概算以初步设计图纸提供设备设施数量、建筑安装工程量为基础计算,再综合项目建设其他费用得出。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概算质量,设计深度直接影响到概算的正确性,如设计粗糙,就很可能造成概算漏项,设备材料型号、品牌难以确定,概算难以恰当计价。设计概算是控制投资规模和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也是拨款的依据。可见概算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有必要适当介入工程概算审查。而工程审计人员往往无法对工程方案的通过与否进行干预,也不能及早参与到项目方案的制定、审查过程中,因而会造成工程总成本的估计和计算不准确,也为日后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

2.合同管理不规范。工程合同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合同对于工程计价方式不明确,约定条款不完善。如合同约定采用固定总价方式,但合同中对甲方确认的变更工程量执行哪类定额及取费、调差标准等内容却未明确,导致甲乙双方互相扯皮。二是合同文本缺乏统一管理,存在丢失现象,导致工程结算或解决争议时没有依据。三是招标预算编制不全面,给工程计价取费留下活口。招标预算未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估算代预算等;这些都会给工程结算留下了许多漏洞、隐患,也是引起工程计价高估冒算的重要原因之一,增加了实际结算审核的难度。

3.全过程管理尚不到位。工程实施中,建设单位与监理、设计、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工程监理单位也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和进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资造价分析。同时设计单位很少介入现场,导致设计深度不够,现场签证过多,从而使得最终工程造价和合同价相差较大。如果现场管理不到位,还会出现工程签证水分较大等情况,工程计价产生高估冒算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了,这些都会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4.审计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有些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业务技能、知识结构、知识范围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审计方法和手段还有待改进和创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造价审计质量。

二、加强工程审计的对策

1.提前介入工程项目。要实现保障企业依法建设、提高工程投资效益目标,内审部门需从纵向延伸工程造价审计范围,了解建设项目全过程实施情况。审计人员要提前介入到设计概算审计,改变以往完工后仅仅进行竣工结算或决算审计的做法。审计人员根据工程建设规模、进度、存在问题,宜在工程招标之前就介入工程建设管理,审查项目投资立项、设计(勘察)管理、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造价、竣工验收等情况,实现工程概算、招标、预算、合同、结算、决算等全过程重点审核。

2.加强事中、事后审计力度。施工过程中,要求审计人员对工程的总体概况和进展程度有所了解,向其他职能部门调查了解,深入现场,熟悉工程量,确保工程结算的准确性。同时要仔细审查报审的结算资料,包括施工合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结合施工图纸等资料审查报审结算中是否存在高套定额或者多算工程量等问题。

3.加强沟通、协调。审计人员要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以得到单位职能部门的支持。同时,审计人员也要把审计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业务主管部门,以便及时修订工程建设的相关制度、完善流程中的不足,以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统筹安排审计资源。采取内部审计和外部(委托)审计相结合,以解决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采取委托审计,是解决当前项目审计任务重、工作量大、审计力量明显不足的快捷方法;可减轻审计人员工程审计的压力,让审计人员从繁重的审计任务中腾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从事机关日常管理工作、对下属单位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修订完善各种制度和办法,以便不断提高单位工程管理水平。

5.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工程造价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审计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较高的业务素质是审计人员必备的条件。首先,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必须熟悉工程造价审计相关的审计法规和公司系统内部各类流程制度,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其次,审计人员要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通过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做到换位思考,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服务作用。第三,审计人员要深化成果运用,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要第一时间通知施工单位关注该类问题,举一反三,做到“边审计,边预警,边整改”,同时给建设单位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督促其从制度、流程、管控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杜绝问题重复发生。

结束语

通过工程审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施对项目管理的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工程审计工作追求的目标。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以提高自身的人员素质为前提,全方位、全过程地跟踪审计,从而有效促进工程的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电力工程审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4).

[2]张岳峰.加强工程审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经营管理者,,(15).

财政监督检查问题的整改报告篇三

兹收到贵司所发质量信息,本司所提供的液压油缸(图号为:13042863m0238)出现了缸底板脱落现象,给贵司带来了损失与不良的影响。为保证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顾客的要求,由本司营销中心牵头,组织了公司技术、质量、生产、物控等部门联合参加的质量分析会,作出了整改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严格控制,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此情况向贵司通报如下:

一、找出质量问题的原因,明确改进目标:

通过对质量问题点的分析,现已经基本确定出现了缸底板脱落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生产该批次油缸过程中在产品转序时出现“漏检”现象,焊接工序完工后的极少量产品未及时得到检验把关、试压工序亦未及时发现,导致该批次产品中极少量不合格品流出、导致了缸底板脱落的质量问题。对此、本司确定了如下的纠正措施:

(1)加强质量检验的把关力度:对各工序加大检验的频次、对关键及特殊工序(包括焊接工序和试压工序)进行全数量检验,对所发现的不合格品严格按照《不合格品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二、为确保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本司已实现出厂产品的终检制度:

对出厂的每只油缸均严格经过例行试验(并对所产生的各类记录予以完整的保持),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并由本司质控中心终检组牵头对各生产过程、各生产工序的质量完成情况进行了监控,将终检组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反馈到前工序,责成其及时、有效地整改,并对其整改效果进行再次检验确认,实现对出厂产品的最后一道有效的把关。

三、通畅有关产品质量各类信息的传递渠道

以上整改措施已经于20__年年末陆续实施、截止20__年03月近三个月的实践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类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效果及出厂产品质量已得到保证,本司为能及时、有效地为贵司提出合格产品能力充满信心。

请贵司对以上各项整改措施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并对不足之处予以批评指正。

财政监督检查问题的整改报告篇四

20__年2月24日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我院进行了巡查,在医学影像组的巡查中,发现了我科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科室及时召开科委会对专家反馈的意见进行逐条梳理,认真总结,制定整改措施,并在科室工作会议上对全科工作人员进行传达,再次动员、激励全科创建工作积极性,打好创建“三甲”医院最后攻坚战。

根据巡查组专家反馈的意见,我科针对科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对正在整改和有待整改的问题及不足进行认真、细致、有效的整改。具体措施如下:

1.进一步规范阅片登记本,对每次阅片均有详细、规范、完善的记录,有记录、审核者签名。

2.强调诊断报告的规范书写,详细描述影像特征,每份报告均有诊断意见。加大诊断报告审核力度,确保诊断报告的准确性。诊断质量控制员定期对诊断报告进行抽查,每月在科室质控会议上将存在问题进行通报,质控组作出整改和处罚决定。

3.详细记录疑难病例追踪随访资料,住院病人有病例号,手术病人有主要术中所见,病理结果有病理号。

4.完善疑难病例讨论规范,病例检查涉及放射、ct、mri、b超的,应联合读片,必要时请临床科室参加阅片讨论,并统一诊断意见,并指定专人作好规范记录。

5.进一步完善、健全科室检查技术规范,查缺补漏,修正误差,并要求科室全体人员准确掌握,严格遵守。

6.尽可能使用好科室dr检查室x线防护架,作好受检病人防护。

7.科室立即制作标语、横幅等宣传品,营造气氛,配合“三甲”创建的再次动员工作。

上述整改措施,科室将立即进行落实,责任到人,全员参与,一定在整改时限内完成整改任务,并将整改任务完成情况及时书面上报医院创建办。

财政监督检查问题的整改报告篇五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最终达到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说审计查出问题、披露问题不是最终目的,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有效整改工作才是审计的终极目标。审计整改工作是保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内容。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目的能否实现,关系到审计的社会形象和公众影响。

一、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基本认识

整改是就改进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和执行审计决定具体落实到位的最终形式,是对审计项目中查出的问题采取了必要的处理、纠正、规范等措施。完全、彻底的整改是既对查出问题进行整改,又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完善了内部管理,从根本上防止此类问题再发生。

整改工作要起到有效作用,需要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这既要有审计机关的加强督促,也要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更要有党委、政府、人大、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既要有对发现问题的有效纠正,对处理意见的积极执行,更要有长效机制加以规范。

二、目前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现状

目前,从各地情况来看,在各级人大、政府的支持和被审计单位的配合下,通过各级审计机关的努力,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方面,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加大了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的督促力度。各地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正式列入了议事日程。在跟踪问效的同时,纷纷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整改。不少审计机关建立健全了审计结果执行回单制度、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

另一方面,人大、党政等部门都对审计整改给予了大力支持。各级党政、人大领导在了解审计情况以后,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都非常重视,亲临审计部门调研,及时作出重要批示,召集有关部门领导人开会,批转至有关部门单位,并要求限期整改。不少地方的人大、政府采纳审计意见,出台了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

尽管各级审计机关加大了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的督促力度,但由于审计执法的整体环境不理想,整改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总体来说,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我们认为,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一定要进行整改。而只有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深层分析,有的放矢,才能有效整改。在审计整改工作中,审计机关比较被动。受职责权限所限制,审计机关只能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督促。整改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认识和行动。实践证明,被审计单位才是整改工作的主体。我们发现,凡是涉及到整改工作效果不好量化,整改时间较长,牵涉面广、不属审计管辖范围的第三方,上级主管部门的问题时,难度很大。尤其是涉及到体制、机制的问题更是束手无策。

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被审计单位认识不到位。不少单位对整改的认识还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上,表现在重处理处罚,轻审计建议。有的甚至认为只要缴了应上交财政资金,作了相应的账目调整和资金归还原渠道,就是作了整改。少数单位整改不及时,单位主要领导不够重视,要么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想法,要么片面认为整改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整改力度不强,建立长效机制规范管理较少。二是大环境受限制。由于地方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审计查出的问题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色彩,如财政收支的真实性、不慎重举债等关系到政绩,结转下年支出数目过大主要是上级指标下达太晚,专项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到位则源于财政资金周转困难。三是审计执法的刚性不足。审计处理和处罚均属于行政纠正和行政制裁措施的范畴。纠正实为改正,这需要被审计单位的主动配合和审计机关的督促;制裁具有一定管束或强力,而恰恰审计机关缺乏有关审计整改执行的法律法规。事实证明,被审计单位拒不整改也不会影响其资金流动,同时审计整改只对所查问题进行处理,而不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与问责,造成“审计年年审、问题年年有”的尴尬局面,严重削弱了审计执法的完整性、严肃性。四是审计执法力量有限。目前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审计任务重,业务人员少的现象,既无足够人员、足够精力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长期有效督促,再加上机构编制问题,也无专门的审计整改机构和配备专职审计整改督促人员,审计整改的跟踪问效薄弱。五是审计执法受多方面干扰。这恰恰是审计机关本身体制所决定的。干扰既有来自上级的,也有来自平级的。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地方利益、体现地方政府领导意图的问题,审计整改工作难度较大。

三、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探索

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是一项复杂多绪的工作,既需要法律的保证,人大政府的支持,多方的协作,更需要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共同努力。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既要有加强财务管理的深刻认识,又要有处理问题的实际行动,更要有维护财经秩序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审计工作才是真正做到了“一审二帮三促进”;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有利于建立健全我国经济监督机制,维护国家财经法纪,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廉政建设。

一是应修订完善对审计整改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针对审计查出的不同问题,分清审计整改的责任主体,明确整改时限,加强整改的报告制度和反馈制度,落实整改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相关责任单位的配合协调机制,使审计整改工作有章可循,增强审计执法的手段,强化审计监督的威摄力。

二是积极借助政府、人大及上级审计机关力量,在更高层次上通过建章立制予以纠正和规范,增强审计整改措施落实的效果和效率。特别是要借助人大的问责,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意见和决定的整改工作纳入政府督查范围,明确政府的责任,以强化推进整改工作。

三是建立审计结果督办检查制度、审计整改内部责任机制,完善审计整改跟踪制度,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列入年度审计业务考核内容,成立专门的审计整改机构和配备专职审计整改督促人员,跟踪落实,长效管理。

四是加强与纪检、组织、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健全审计整改联动机制,通过外部监督机制进行督促落实,拓宽审计结果的运用范围,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结果的作用。

五是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宣传力度和公开制度,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