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最新教育调研成果报告 教育调研报告(模板8篇)

最新教育调研成果报告 教育调研报告(模板8篇)

时间:2023-10-08 19:02:04 作者:BW笔侠 最新教育调研成果报告 教育调研报告(模板8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调研成果报告篇一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目标要求。为了全面了解我镇教育发展现状,找准制约我镇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和确定今后教育发展的思路措施,提升我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近期,龙固镇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按照县人大统一活日的部署要求,围绕我镇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镇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所,其中小学5所(含农村不完整小学),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全镇中小学在校学生700余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400余人,中学在校学生200余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90余人,全镇专任教师总数100余人。多年来,我镇始终坚持“科教兴镇,人才强镇”战略,把发展教育摆在优先位置,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走出了一条以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办学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幼儿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体系。我镇教育网点布局基本合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校舍改造成效显著,学校和师生安全保障有力,教育“民生工程”得到落实,师资力量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镇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在充分肯定教育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镇教育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学校教师普遍职称偏低。农村学校高级教师偏少,除了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之外,职称评定指标分下去的太少是主要原因。教师职称上不去自然直接影响到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有许多在教学一线工作了一辈子的老教师,可能因为历史的或现实的原因至今仍然是一个中级职称,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以及社会少数人对教育、对教师的不理解,给广大农村教师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教师普遍感到自己社会地位低下,加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造成部分教师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工作动力,从而影响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被迫脱离父母而留在当地读书的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已成为当今我国教育问题中的焦点话题,我镇也毫无例外地存在这种现象,且面广量大,必须引起足够关注。

据了解,有单亲监护的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情绪等方面表现大多较稳定,而双亲均长年在外务工的留守学生,也最容易成为学校问题学生,主要表现为:1、缺少亲情,少朋友,易激动;2、缺乏交流,性格孤傲、自私;3、学习无人监督,成绩滑坡,易厌学甚至辍学;4、由于监护不到位,易滋生不良习惯,组织纪律性差,迟到、早退、沉溺于网吧等行为经常发生,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些表现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会直接带来不利影响。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留守儿童。一是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益学生身心,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校园环境体现在卫生、文明,设备现代化,管理人性化;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发放联系卡,加强学生监护人与学校班主任的联系;三是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适时为他们排解心理难题;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留守儿童集体参与和群体合作意识,陶冶他们性情,增长课外知识。

三是抓住发展机遇,振兴职业教育。一是建议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为职业高中打造好1—2个学生实训基地;二是大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素质,突出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三是加强市场调研,实行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模式,确立职业高中1—2个品牌专业,不搞大而全,力求少而精,切实做到使学生招得来,学得精,送得出,干得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相信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师生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镇教育一定能跃上一个新台阶。

教育调研成果报告篇二

普宁市委党校地处大南山镇镇区、大南山北麓,西靠三坑水库,东临揭神公路,山明水秀,交通方便,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是党员干部集中培训的幽静场所,更是办学育人的理想之地。特别是1997年普宁市委、市政府斥资20xx万元对党校进行全面改建之后,校园面貌更是焕然一新。目前,我校占地面积近60亩,拥有崭新的教学大楼、礼堂、行政办公楼各1座和学员宿舍5座,以及食堂、自来水塔和校内篮球场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能容纳800人同时来校学、住、吃。每个学员宿舍全部配套有卫生间、电风扇,部分学员宿舍配有空调,宿舍区各楼层配有公用饮水设施,住宿条件较为优越。而且,图书馆、电视室、电化教学室、打印室以及函授分站资料档案室、保密室、教材库等设施基本配套齐全。校园苍松翠柏、如茵绿草更是与崭新的建筑物相映成趣,环境优美。

普宁市委党校办学几十年来,在普宁市(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县)政府重视支持下,在广东省委党校和揭阳市委党校的关怀指导下,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声誉日隆。根据省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求,应揭阳市委组织部近期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专题调研的需要,现将我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办科级和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4期,学员约700人,主要学习“中央一号”文件,探索新时期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市委组织部、党校协商提出培训方案,将于9月6日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并拟于10月至11月,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题,分期分批集中培训全市副科级干部,准备外请我市各行业专家或部门领导前来党校授课,课程设臵、培训方式与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相接轨。

目前,普宁市委党校办学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存在多头管理,既不能垂直于上一级党校,又不完全归于地方党政,体制不顺,难以形成资源整合。按照省委20xx年提出的县级党校要着力转变办学思路,改变办学模式,逐步向管理和服务型转变,并且于20xx年挂牌为揭阳市委党校的分校,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几年来,揭阳党校对普宁分校在人财物上的支持力度不够,存在“空挂”局面,难以整合资源、形成配套的专业布局和学科优势。主要原因是普宁县域经济还欠发达,经费严重不足。普宁市委党校目前的教师待遇很难引进和留住优秀师资,虽然普宁党校教师队伍以中青年为骨干,但师资新生力量不强,自从1998年以来就没有高等院校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来校任教。鉴于这种状况,县级党校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原有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集中精力把县级党校能够办好的事情办好。县级党校的教学要由过去主要靠自己的教师承担,向主要靠外聘专家、学者和有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实施教学的方式转变。现有教师不胜任教学工作的,可以改做后勤管理等工作,坚决不能上讲台。要逐步由教学主导型向管理服务主导型党校的方向转变,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后勤保障上。

我校了解干部的学习培训需求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摸情况、拟计划。市委组织部到各市直单位和乡镇场街道了解干部学习培训需求情况,然后与党校交流,拟定干部培训计划。

二是广言路、备好课。按照各班特点要求开设课程,教师从网络、媒体收集相关知识和材料,新开设课程采取全体教师集体备课、试讲等形式,为上好每一堂专题课集思广益,认真做好充分准备。

三是勤参观、取真经。定期组织教师到揭阳市各兄弟县党校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拓宽教师的视野。

四是搞调研、贴实际。组织教师到乡镇、农村和市直单位调研,了解干部的培训需求,把普宁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入课堂,力求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五是借脑袋、提水平。聘请各行业专家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门领导前来授课,从而提高培训班的授课水平和影响力。

干部培训需求调研结果的运用,主要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员现身说法,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分组讨论,与学员个别座谈,每次培训结束要求学员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并填写教师评课反馈意见表等等,增强教学效果。

我市20xx年以来的干部培训经费累计是75万元。由于普宁是一个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在仅靠财政拨款而致使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校只能千方百计谋求其他经费来源补充,主要有:一是向学员所在单位收取一点;二是盘活党校闲臵资源,利用培训间歇时间,为社会提供场地办班,收取一点租金;三是从函授办班经费补充一点。通过这些渠道,确保每期培训班能顺利举办和学校运转正常。

我校现有教职员工28人,专职教师11人,其中具备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9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0人,学历、职称层次与同级党校相比较高,人员力量能较好适应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也基本能适应一些较高层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针对上述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加强干部培训和使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等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树立“大培训、大教育”理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干部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教育、大培训”格局逐步形成。目前,除党校外,部门和系统创办的干部教育培训中心遍地开花,许多高校利用某些专业优势,也加入到干部培训中来。激烈竞争使本已困难的县级党校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作为基层干部培训主渠道、主阵地的县级党校,必须重新思考和寻求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县级党校必须做到:一是规划培训班次设臵。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工作性质的干部特点,结合需求确定不同的培训班次,进行各类专题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实用性。二是创新培训内容。要探索建立“培训课题库”,开发一批培训专题,走“菜单式选课”的路子,突出个性化要求,引导干部自主选学。三是改进培训方式。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等培训手段,加大现场式、案例式、体验式在教学工作中的份量,增强培训的效果和吸引力。

(二)强化干部培训的宏观管理。加强干部培训机构、管理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的协调,增强培训计划的科学性。一是整合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撤消县级部门或系统创办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将所有干部培训工作交由县级党校独家完成,形成统一的干部培训教育机构,解决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的问题。二是建立开放式的教师人才库。县级党校应着力建设好兼职教师队伍,特别要重视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骨干等担任兼职教师,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三是健全教师知识更新机制。继续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特别是省、市党校应摒弃“门户之见”,一些重大或有创意的课题应及时组织县级党校教师前往观摩学习。同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盘活“存量”,如停办各种函授班次,为专职教师提供充裕的学习培训及到乡镇挂职锻炼机会,县级党校专职教师应纳入公务员管理系列,既可充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又能确保党校管理层后继有人。

(三)完善干部培训激励约束制度。应进一步健全干部培训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作为干部评选先进、年度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凡培训不合格不过关的干部一律不评先、不推荐、不考察、不任用;对违反培训纪律的干部,严格追究其责任,并视其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真正对受培训干部形成有效的约束力。二是建立干部学习档案制度。党校要建立党员干部在校学习培训档案,将干部在校考勤情况、学习表现、考试成绩等如实记录在案、整理成档,在培训班结束后及时交一份给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四)创新干部培训经费投入机制。经费投入不足,是多年来严重影响县级党校教育培训发展的“瓶颈”。县级党校教育事业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破解这一难题,建立新的投入机制,确保经费落实到位。要把县级党校建设和培训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采取政府投入为主、党费增加支出、多渠道投入的筹集资金方式,作为县级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长效经费投入机制,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特别要确保教师调研、进修和配套建设的经费足额到位,推动县级党校有序高效地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另外,还要设立党校科研项目专项经费,促进教师争推精品课、特色课。

教育调研成果报告篇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颁布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等政策文件,举办了“争做文明人”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德育论坛”和“中小学心理行为健康教育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全市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大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比以往明显提高。

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部分少年儿童在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上产生了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市640余名6-12岁学生的调研结果看,有些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唯我独尊,脆弱娇气,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差;二是规矩意识欠缺,对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缺少感恩,对他人不够尊重;三是对家长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和矛盾不知如何处理;四是责任意识和团结精神淡薄,不愿多做事情,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还有极个别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差,有自卑孤僻、烦躁焦虑、抑郁叛逆等倾向。

一是家庭教育存在偏差。调查中有82%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学习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加大了孩子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还有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学习过分干涉或迁就,对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包办代替,导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化。也有一些家长不清楚文明行为要求,不遵守社会公德,和孩子相处不注重个人言行,对孩子形成负面影响。

二是学校教育还有不足。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导了学校的教学活动,造成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显示,不少教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不了解;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也使部分教师不能坚守“才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对学生心理认知和行为养成带来负影响;还有的学校对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专业教师缺乏,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持续性有待提高。

三是社会环境负面影响明显。调研中把学习排在第一位的学生占比50.6%,而品德、心理仅占31.1%、18.3%,充分说明分数至上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已造成较大冲击。再加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少、漠视公德等不良现象,以及网吧、游戏厅泛滥、网络和媒体信息庞杂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是着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把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家长的引导有机结合,努力改变家庭文明习惯教育薄弱的现状。市文明办、教育局、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应加强合作,联手打造高水平的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开设专题讲座,让家长深度了解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养成的意义与途径,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衔接,完善信息沟通平台,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调研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他们影响巨大,不可替代。建议宣传部门制作一些倡导家长讲文明、重礼仪的公益广告,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示范。家长要注重个人修养,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对孩子要学会理解和沟通,既关心学习,更重视品德和心理,创造包容、信任、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

二是全力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要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上承担着重要责任,必须着眼未来,带着感情做好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立足徐州中小学生实际,组织编写、推广使用行为习惯养成通用读本,努力解决现有教材说教色彩重,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扩大传统文化名篇诵读活动范围,从部分学校向更多学校拓展;推动各中小学开展 “文明礼仪之星”、“孝敬父母之星”、“乐于助人之星”等评选活动,激励孩子向榜样学习,培养良好习惯;改革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对违反师德标准的严肃处理,对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老师予以重奖。各中小学要真正树立“素质教育,德育首位”的理念,发挥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加强对孩子的引导训练,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主动接受在徐高校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建议每所中小学校尽快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或学校社会工作者。

三是努力形成多方参与的社会合力。政府要发挥作用,整合在徐高校和地方教育研究机构力量,建立徐州青少年研究中心,适度进行投入,重点开展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形成符合本地幼儿园、小学、中学各阶段要求的量化指标体系,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应更多关注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加强队伍建设,督促设立心理教师编制;构建医教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平台,搞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进一步发挥少年宫、体育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作用,节假日免费开放校内场地设施,增建校外活动场所,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活动阵地。加大文化市场、网吧和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净化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电视媒体应多宣传优秀学生代表,多播出符合学生特点,主题鲜明的节目,对孩子形成良性引导和正面带动。倡导大型社区和本地名优企业建立特色实践教育基地,让孩子们走进社会,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学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调研成果报告篇四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透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状况及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状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构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职责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透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资料、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用心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对贴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同时,方便了低保户。

(四)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县级民政部门下拨那粗低保资金后,由乡民政办负责造册登记、逐户发放应享受保障资金,发放状况按月向县民政局汇报,并核销相关发生业务账务。

一是由于该村村民居住在山腰半山腰,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还有相当一部分尚未享受到农村低保待遇。

二是全村生产资料少,林果地少,耕地面积少,现有人均旱地面积仅为0.88亩,没有可耕种的水田。加强发展种植业存在必须的困难,由于缺乏管理潜力,全村的养殖业发展态势不明显。

三是进村路面为土路,汛期开车进不了村,需要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有待加强整治;四是保障标准偏低,农民群众生活改善不明显。

在实际工作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般是透过贫困线来确定的。我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840元,即每人每月70元。从目前的物价上涨状况看,这点资金只能够买点粮食,买肉类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就显得比较困难。农村群众在没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的状况下,这样低的保障标准是很难维持一个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二)、推荐林业、农业部门帮忙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核桃、漆树、草果、黄连等树苗的供应和扶持力度。

(三)、推荐结合实际,加强农村低保工作调研,适当增加享受农村低保名额。

(四)、加强做好思想工作,用心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帮忙联系务工场所,正确引导和输送外出务工人员,每年能够至少安排20~30名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教育调研成果报告篇五

双溪乡目前共有未脱贫户有48户121人,贫困发生率为0.9%。其中,低保人口为,占比;特困供养人口为,占比。未脱贫户分布在8个行政村情况为:小石门村6户22人、大石门村10户19人、大布村8户21人、左溪村1户5人、水头村3户14人、右溪村6户14人、卢阳村7户13人、高洞村7户13人。

(一)“两不愁”情况

通过调研,目前我乡48户未脱贫贫困户在吃和穿方面都不存在问题,完全能够实现能吃饱,能吃上肉、蛋和豆制品,完全能够解决有应季衣物、鞋子的更换以及过冬被褥等穿的问题。

(二)“三保障”情况

1.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当中有xx人属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该部分人群都正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其中有x人因个人身体原因享受送教上门服务,无一人因贫辍学。

2.基本医疗保障方面。截止目前,我乡未脱贫人口20xx年度总住院医疗费用xx元,报账金额xx元,报账比例为;门诊医疗费用x元,报账xx元,报账比例为;皆能达到政策有关要求。当中存在较大支出的为xx户,今年已分别花费xx元。

3.住房安全保障方面。我乡未脱贫贫困户目前住房现状为住砖混房xx户,住土坯房xx户,租住(借住)他人砖混房xx户。均无住房安全问题。

(三)“两业扶贫”情况

1.产业方面。通过走访了解,截止目前,已通过验收的未脱贫贫困户发展产业已覆盖xx户达xx户次。平均可享受产业到户奖补xx元,计年内可实现户均产业收入xx元。

2.就业方面。通过走访了解,截止目前,有务工人员的未脱贫贫困户办理一次性就业交通补贴达就业xx户人。可享受一次性就业交通补贴300、500、600元不等,预计年内可实现户均务工收入xx元。

(四)兜底保障情况

针对部分无自主发展产业且无就业收入的xx户xx人未脱贫人口,在通过农村低保、特困供养等措施解决其收入问题基础上,另外还通过有光伏、食用菌等产业进行链接,能够确保该部分贫困在收入上达到国家规定的贫困线。

当前主要存在有四大问题。

1.自身有局限性。受因病、因学、因残、丧失劳动力等致贫原因的影响,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薄弱,加之“等靠要”的思想较为突出,自身发展主观能动性有待加强。

2.脱贫缺技术。贫困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生产经营能力较低,而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都导致贫困户发展产业成本较高。

3.种植养殖存在风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存在跟风的盲目性,但相关种植养殖方法、技术、疫苗并未跟上,容易造成损失。

4.创业领富成效不明显。部分村干部对产业发展观念老化、工作思路不清,对如何利用本村现有毛竹、油茶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成效不明显,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增收渠道较薄弱的有大石门村、小石门村、大布村、水头村。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育不够,带动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作用发挥有限。

(一)强化两项帮扶

1.驻村帮扶

按照摘帽不摘帮扶的要求,在脱贫攻坚期内,继续驻村工作队对8个行政村驻村帮扶全覆盖,稳定驻村帮扶工作队伍,加强专项队伍建设。

2.结对帮扶

继续组织党员干部力量,对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已脱贫对象每月至少走访1次,未脱贫对象每周至少走访1次。

(二)精准落实政策

将各类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做好全面系统的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1.落实教育扶贫政策

(1)及时足额将各项教育助学补助打卡到户,并做好政策落实的告知工作。

(2)深入推进劝学、送教上门等活动,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不因贫辍学、失学。

2.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1)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扶贫特惠保,确保参保率、信息准确率、补助到位率达100%。

(2)把严防因病致贫返贫,逐步建立农村医疗保障长效机制作为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的重点,充分运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措施,逐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综合保障水平。

3.落实住房保障政策

(1)确保所有未脱贫对象在20xx年11月30日前全部实现安居。

(2)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安置类别、劳动力状况和发展需求,统筹扶贫车间、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举措,在20xx年5月底前制定并落实后续帮扶方案,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3)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原有住房的拆旧复垦工作,确保拆旧复垦率达到100%。

4.强化综合保障性扶贫

全面落实残疾人保障、低保兜底、五保供养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非贫困户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三)优化产业扶贫

1.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进农业、旅游、电商、加工业的融合发展,确保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实现增收。

2.支持鼓励有意愿的贫困户,通过发展小规模家庭种养殖业增收。

3.建立完善产业致富带头人员制度,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由驻村工作队、支村委负责,协助产业致富带头人,重点在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上下功夫。

(四)做实就业扶贫

1.利用我乡传统产业优势,在圩镇及中心村全面布局茶油、竹笋等产业产品(食品)加工就业扶贫车间(基地),优先安排未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同时,还要对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基地)参加技能培训给予扶持。

2.继续实施扶贫公益岗位脱贫行动,引导未脱贫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到当前的城乡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当中。

3.继续组织贫困对象参加招聘会,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五)注重扶贫扶志

加大对扶贫政策、帮扶成效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和帮扶工作的认可度。继续开展“文明卫生户”等评比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感恩意识、自强意识。

调研组人员:xxx

20xx年10月12日

教育调研成果报告篇六

20xx年春节前后,由书法部、研究室、教务处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深入社区对我校书法学员在社区开展书法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组先后到河东区富民路街耕砚书社、河西区体院北天塔书画院、和平区土山花园书社、积跬书社进行调研,与富民路街党委柯书记、天塔街文教科长、土山花园社区居委会张主任及书社成员举行了座谈。河西区大营门街三义书画社和河西区梅江风雅书画社交来了书面材料。

通过对六个社区书法教育的调研,我们认为,它们有以下共同特点:

1、组织健全。

社区书法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建立书社、书画社、书画院等社团。建立较早的天塔书画院,xxxx年建立;其他建立3年左右。社团组织内领导班子健全,普遍建立了由社长、副社长、秘书长组成的理事会,主持日常工作。有的还聘请我校书法部工作人员或书法教师担任顾问或指导教师。

2、均由我校书法学员担任社团领导。

耕砚书社的高昌舜,花园书社的李勇臣,积跬书社的王泰华,天塔书画院的宋宝泉、王芝元,梅江风雅书画社的纪聚仙,三义书画社的贾铁藩等,都是在我校学习多年的优秀学员和班干部。

3、社团制定有章程和规章制度。

明确规定社团是由天津市老年人大学书法专业学员和社区书法爱好者自发组织、自愿结合、自主发展的群众性、学习性、娱乐性的社团组织。并明确规定了加入社团的条件、社员的权利与义务等。

4、隶属于挂靠我校的天津老年书画院,为集体会员。

耕砚书社、花园书社等,均在其章程中规定:书社是市老年书画院的隶属机构,接受老年书画院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

5、得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各个社团都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为街道副书记、文教科长、社区主任等。为书社提供固定活动地点——会议室、日间照料中心、市民学校等。是区社区教育中心、区老龄委、街道文教科开展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

6、配合街道、社区开展文化活动。

如:天塔街书画院每年邻居节举办书画展,连续五年利用大润发超市提供的场地为市民免费写春联,元宵节举办笔会、灯谜活动;花园书社春节期间给留津的农民工送春联,给百岁老人送寿字;梅江风雅书画社春节期间举办终身教育展示活动。

7、团结、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书法优秀人才。

各个社团一般有二十几人,多的近百人,均由我校老年书法学员利用课余时间,主动组织、团结社区及周边地区老年人,进行小组式学习交流;以后又逐步发展成书法教学班。如天塔书画院,就举办了七个书法教学班,教师均由我校学员担任,培养了一大批书法学员;对学习较好,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学员,推荐到我校深造。如87岁的常青、80岁的庞淑珍、71岁的王松友老人从天塔书画院来到我校,经过二、三年的学习,均加入了市老年书画院,作品经常入选入展市书法大展,先后加入市书法家协会。

8、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管理模式。

(1)市民学校式管理模式。天塔街书画院隶属区社区教育中心统一管理的市民学校,有专人管理、有招生计划、有义务教师,学员免费或缴纳少量学费。

(2)书法社团式管理模式。如耕砚书社、花园书社、三义书画社等,都是以书法社团的形式,定期到固定地点活动,活动内容相对自由,一个月活动1-2次,缴纳一定的会费,作为日常活动资金。

(3)由机关管理的模式。如烟草专卖局的积跬书社、水利局的水利书画院,均由单位退管办作为老年事业进行管理。每年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安排固定的活动地点,提供办公和教学用品,条件较为优越。

9、社区书法教育活动有计划,出成果。

所有社区书法教育活动均制定全年活动计划:定期请名人举办书法讲座;定期请书法教师进行辅导;定期带作品进行互相点评和交流;定期举办书法展;定期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定期参加市老年书画院活动。通过这些有计划的、丰富多彩的书法教育活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创作人员,也引起了我市新闻媒体的关注,天津日报、今晚报、中老年时报均报道了这些书社的业绩。

这些书法社团,多年来得到我校关心、鼓励和支持。早在xxxx年王校长就为《积跬书社作品集》撰写序言,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在其他场合,王校长也多次对类似积跬书社的社团形式和我校学员在社区发挥的作用给予赞扬和鼓励,表示提倡和支持。从此,社区书法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史学忠、任宝洋、卢耀增等校领导也曾先后深入社区参加我校书法学员的书法展示、服务活动。书法部以此为契机,搞试点、抓典型、经常深入社区指导工作。书法教师李德海、王冠一等深入社区,自愿担当辅导教师,有力地推动了社区书法教育的开展。

在这次调研中,街道及社区领导、书法社团成员普遍认为:社区书法教育具有距离近、费用低、好管理、效益高的特点,是普及型书法教育的好形式,一定要坚持办下去。

为今后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大家也提出了如下建设性意见:

1、支持或探索我校师生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多种多种类型和形式。

社区各种类型和形式的社团组织十分活跃。如富民路街除书社外,还有绘画、体育、鼓乐、舞蹈、摄影等xx0多个群众团体。其他社区也是如此。如何把这些社区组织纳入我校章鱼式发展模式范畴,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

又比如,如何结合我校远程教育课程,为部分社区老年学员提供设备,通过建立远程老年教育收视点开展以收听收看远程教育课程为主的社区书法教育,也需要进行实践探索。

2、进一步提升我校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服务功能。

一是为社区老年教育培养教师,动员老年学员回到社区担任教师或志愿者,将所学服务社区,学校定期对社区教师进行培训;派学校书法教师定期到社区开展教学辅导,以每年1-2次为宜,讲课费由我校年底支付。

二是为社区老年教育提供教学资料、包括政治时事、文化艺术、健康养生、科学技术等图书资料,积极推广我校教师自编教材。

三是组织社区老年教育的经验交流与推广。

3、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解决活动资金短缺问题。

资金短缺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被调研的几个书社,均靠学员或书社成员缴纳的学费或会费,维持书社的日常开支,教学用品由教师自带,教师大都是义务教学。全靠老学员对老年教育的一片激情,把老年人团结在松散的社团组织里。非常希望多种途径得到资金支持,包括我校的支持。

教育调研成果报告篇七

去年以来,x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建、管、学、用”并举,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全市五县二区中,率先完成远程教育试点建设,受到省远程教育办公室表彰,xx年3月全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现场会在该县召开,濮城镇、王楼乡被评为市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一)抓发动,建立工作落实机制。一是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精心部署。县远程办结合工作实际,对试点工作进行周密安排,从站点的选址、场所的选定、房屋的修缮、设备的安装调试、管理人员的配备到管理制度的制定,各个环节都作了统一的安排和要求。三是严格督查。由县远程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到乡镇、村,开展调查研究,检查和督促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研究,及时解决,有效地促进了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四是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宣传橱窗、公开栏、报纸和“x县大河网”等阵地,大力宣传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及时反映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

(二)抓实施,全面完成站点建设。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各乡镇、村积极筹措资金,对规划建设的站点和村党员活动室进行整修,部分村还新建了村室,配齐了课桌椅,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达到了“八防”,即防盗、防火、防尘、防潮、防雷、防雨、防磁、防高温;实现了“三通”:通路、通电、通电话,为远教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各乡镇共投入20万余元用于村党员活动室改扩建。二是推进站点建设。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原则,先将12个乡镇接收站和10个试点村作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安装。目前,296个终端接收站点(其中乡镇直12个接收站,行政村284个接收点)建设全面完成,并全部投入使用。三是统一配套建设。在站点配套建设上,我县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牌匾制作,统一印制学习记录簿,促进了站点建设的规范化。

(三)抓培训,加强骨干队伍建设。一是网通公司组织培训。结合设备安装,在站点建设时对终端接收站点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使其基本掌握操作技术。二是县远程办组织培训。按照站点管理员分级培训的原则,县培训乡镇接收站管理员,乡镇培训村管理员,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由县远程办组织对全县12个乡镇远程教育专干和284个村级站点技术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然后再由各乡镇远程教育专干对本乡的村级管理员进行继续培训。先后在白衣阁、张庄、陈庄和濮城四个乡镇,对全县296个终端站点管理员进行了分片集中教育培训,经测试合格后为管理员,并统一制作配发了上岗证。通过强化培训和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有效提高了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抓管理,促进站点规范运转。一是管理制度化。印发了x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学习运用制度、管理员职责、信息反馈制度和设备操作规程等制度,由各乡镇按照统一的规格和模式规范上墙,从而使远程教育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二是管理规范化。推行了节目预告制度,由村党支部每次把要播放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或通过广播提前预告节目安排,使党员群众能够有选择地进行收看,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三是管理特色化。对于建在行政村的站点,实行乡镇包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共同负责的管理模式,增强了乡镇包村干部的责任心,同时也加强了对村支部的监督。

(五)抓教学,充分发挥站点作用。一是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成立了以科技、教育、广电、农牧、林业等部门为主体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开发小组,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调研课题和课件制作内容,全面启动课件开发工作。目前已完成3部远程教育乡土教材的编制,刻录制作了300余盒光碟下发到各终端接收站点,增强了远程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灵活形式抓教学。因站制宜抓教学。各站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产业结构,选择切合实际的学习内容,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需要。如杨集乡的主导产业是水稻种植,该乡学习培训主要围绕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来进行。因季制宜抓教学。针对该县农村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各站点按时令组织教学。“十一”长假期间,部分已建终端接收站点为返乡打工的党员干部进行政策法规、外出务工知识等方面的远程教育培训。因人制宜抓教学。各站点按需培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组织中青年农民学习实用技术,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组织老年党员、农民开展娱乐活动,使他们老有所乐,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不同需求。到目前,全县共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集中学习2500余场次,培训人员3万多人次,建立农村科技示范基地12个,培养农村党员“土专家”120名,农村科技致富能手1170名。

(一)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本领,改进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所想、所需、所急、所盼的问题,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二)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学习培训的重要手段。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形象直观、功能强大、快捷便利的特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面广,他们坐得住、听得懂,学习积极性高。有的乡村干部说:“过去宣传政策、学习文化知识、推广农业科技凭嘴讲,讲得口干舌燥,效果也不好。现在采用远程教育方式,农民既喜欢,又容易接受”。一年来,县远程办先后制作完成了《x县农业技术协会发展之路》、《灵芝栽培》、《回家》、《强村富民的领头雁》、《情系村民甘奉献》等六部电教片,其中《尼克红蛋鸡的饲养与管理》被中央远程纳为学习教材,《回家》等五部电教片被省远程办纳为学习教材。

(三)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可靠帮手。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增强了本领,提高了致富能力。如灵芝栽培、温室大棚香椿豆苗生产技术等乡土教材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学习人次明显增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各接收站点经常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开展远程教育后,广大农村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可喜局面,即农闲赌博玩牌的人少了,参加学习培训的人多了;邻里间因纠纷扯皮吵架的人少了,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的人多了;搞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关心生产忙致富的人多了,有效推进了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教育调研成果报告篇八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新颁布教育指导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转变幼儿教育的观念,科学地改革幼儿教育体制。幼儿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重大事件。但是,因为各种因素,当前幼儿教育在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本文笔者对地区幼儿教育进行了调研,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地区幼儿园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的早教意识不断提高,地区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发展幼儿教育的力度,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并支持幼儿教育,地区幼儿园教育呈现出积极繁荣的景象,但是从整体水平上看,地区的幼儿教育水平依然不高,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据统计,当前地区现有幼儿园共所,较20xx年相比,新增幼儿园所,其中乡镇新办的中心幼儿园共所,幼儿的入园率高达%。

(二)地区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地区幼儿园的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不达标。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地区还有很多幼儿园的基础设施不达标,如:教室的面积和班级人数不相适应,缺乏活动室、舞蹈室、功能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不足,有的幼儿园缺乏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功能教室,还有极少数的幼儿园连最基本的玩具、图书、卡片等配备不足,教学基础设施不能达到国家和省市的标准,严重影响幼儿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2.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在本次的调研中,笔者发现地区还有很多幼儿园教育存在小学化倾向,不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而是一味要求幼儿做作业、背课文、做数学题。幼儿教师也只是简单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与幼儿年龄特点相违背,无法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有的幼儿园对幼儿行为和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化倾向比较重视,与素质要求背道而驰,为幼儿带来了负面影响。

3.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从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来看,有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刚刚毕业从事幼儿教育的青年教师,但是从整体上看,教师队伍不够合理,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其主要是因为,无论是经验丰富和老教师,还是刚刚接触幼儿的青年教师,同样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其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满足幼儿成长发育的要求。另外,当前地区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还主要表现在:男教师数量偏低,甚至个别幼儿园中无男教师,这不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

4.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分离。家庭作为幼儿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在培养幼儿方面非常重要。但是个别家长片面地认为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中,自身便不再需要教育了。再加上幼儿园教师缺乏同幼儿家长的充分沟通,不能及时将幼儿在学校中的情况反馈给家长,不利于家长及时纠正幼儿不良行为和习惯,影响幼儿健康发展。

(一)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

当前,地区幼儿园基础设施不达标的根本原因是经费不足,教育部门并未长期将幼儿教育纳入学制系统内,导致幼儿园教育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虽然教育部门多次强调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并未像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那样在经费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不仅如此,幼儿教育在公用经费的投入方面也没有明确的定额标准。

(二)幼儿园迫于升学压力

纵观我国基础教育,升学的主要标准为考试成绩,这也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阻碍,导致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无法得到落实。即便我国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幼儿在升小学时不需要通过考试,但是因为缺少优良的资源,依然有个别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采取入学考试,并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分班,正是迫于升学压力,幼儿园不得不根据小学的要求,更了让幼儿进入师资优良的学校而提前开展小学教育。

(三)教师缺乏培训,师资队伍缺乏政策保障

当前,地区幼儿园的教师队伍还存在着观念陈旧、知识老化等问题,因此无法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本次调研中,幼儿园中近3/4的教师学历为职高或者职专专业以及大专以上的毕业生,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为非幼教专业,专业幼师专业的教师所占比例过低,甚至还有个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主要由中心小学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幼儿教育的学习和培训,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政策保障。

(四)缺乏对学前教育正确认识

当前,还有很多幼儿家长缺乏对学前教育规律、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的深入了解,片面的认为只需将孩子送至幼儿园中即可,接下来的教育工作便是幼儿园教师的事情,而自己主要负责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即可。也不会主动询问幼儿教师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无法较好地同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一)加大对幼儿园资金投入,拓宽幼儿教育经费

幼儿教育事业本身具有公益性特征,正是该特征决定了政府部门对幼儿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幼儿教育的主体依然为国办园,并且在短时间内这种格局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各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幼儿园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在每年制定财政预算时,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幼儿教育,并实现专款专用,保证幼儿园教学发展需要。除此之外,情况允许时,幼儿园还可以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幼儿教育中的办法,改善幼儿园教学条件,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

(二)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

对幼儿进行教育,一方面要注意体现幼儿学习的科学性和适当性,另一方面还应该注重教育内容的启蒙性和丰富性,做好幼儿园同小学教育的衔接。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问题并不等同于不关心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问题,而是应该凸显幼儿教育不被小学教育的要求所束缚,幼儿教育应该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运用符合幼儿健康发展的方法进行教学,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应该为幼儿将来升入小学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运用各类益智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便为今后及早适应小学教育夯实基础。

(三)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幼儿园教育管理机构安排幼儿教师参与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岗位培训途径来提高其专业能力;其次,要积极改革幼儿园教师人事制度,建立起科学的考评机制以及竞争淘汰制度,督促广大幼儿园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然后,要鼓励广大幼儿教师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自己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教育部门要通过采取一定措施聘请男性幼儿教师,以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教育是由幼儿园、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形成的教育体系,因此要高度重视家园合作。首先,对幼儿园来说,其在自身办园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自身收益和社会影响,而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深刻意识到幼儿教育重要性,科学、合理的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其次,幼儿园要关心每一个幼儿的家庭情况,掌握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和素养等,特别要关注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然后,因为幼儿的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它们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因此要转好家庭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家庭作为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要遵循“尊重、合作、平等”等原则,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积极协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最后,幼儿园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跟幼儿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时解答幼儿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和难题,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和经验交流活动等,纠正纠正家庭不良教育习惯,形成一个教育合力,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总之,虽然近年来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良好,但是依然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幼儿教育方面还需要很多改善的地方,在上文中,笔者针对地区幼儿教育现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发表了几点自己建议,还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深刻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改革幼儿教育方法,推进幼儿教育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