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及答案 有理数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汇总5篇)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及答案 有理数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汇总5篇)

时间:2023-09-29 10:39:18 作者:字海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及答案 有理数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及答案篇一

1、掌握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学会由数到形的转化,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倒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及相互表示,掌握单位互化。

3、掌握幂的概念及表示

[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1: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点2: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及有理数分类

知识点3:数轴的概念 知识点4:相反数 知识点5:绝对值

知识点6:倒数 知识点7:乘方 知识点8:多重符号的化简

知识点9:科学记数法

[典型例题]

例2.把下列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及答案篇二

评注(1)看到经过计算得出的结果,恐怕很多同学会有出乎意料的感觉:这个结果与我们预先想到的结果大不相同,这说明了学习数学知识既是很有趣,同时又是很有用处的.

无论是数学学习中,还是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直觉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只有直觉,而不依靠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也是不行的.

有一则数学趣闻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

印度宰相发明了一种妙趣无穷的国际象棋,国王舍罕决定重赏他.国王把宰相召进宫里,对他说:“你发明了这种绝妙的游戏,我要重重地奖赏你,你要什么,凡是你想得到的,我都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宰相想了想,微笑着对国王说道:“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2粒,第三个小格内4粒,第四个小格内8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是前一小格的2倍,请把摆满棋盘64个小格的所有麦子都赏给您的仆人吧!”

开场白:

同学们,祝贺你步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在这里,你将更好地与数学交朋友.在你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你会发现数学能给你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和快乐.数学能让你变得越来越聪明,让我们一起进入数学的世界,领略数学的风采.

引入:

实践探索一:

2.投影:在我们的上学路上能看到许多交通标志:

请你说出你熟悉的图形,从中你得到什么信息?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及答案篇三

1. 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 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提问:

1、 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 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 ,垂足为o。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

1、 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反之,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教材第7页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

a,b,c,……,其中 (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

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 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 p到直线l的距离。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及答案篇四

1,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

2,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

3,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知识重点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4,-2,-5,+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

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

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思想

深化主题提炼定义给出相反数的定义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规律: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

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体验对称的图形的特点,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做准备。

深化相反数的概念;“零的相反数是零”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强化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几何意义

给出规律

解决问题问题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

学生交流。

分别表示+5和-5的相反数是-5和+5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二个练习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得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1,相反数的定义

2,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3,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3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容易表述,也揭示了两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它们的和为零,在数轴上表示时,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教学设计围绕数量和几何意义展开,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教学引人以开放式的问题人手,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观察它们的特征,在复习数轴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也能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问题2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问题3实际上给出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3,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观察归纳,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及答案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项、次数,整式的概念

2、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3、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系数、次数

2、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

预习要求:

2、试着完成p85议一议中问题(2)

教学过程:

上一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还可以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