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排球一年级教案范文(15篇)

排球一年级教案范文(15篇)

时间:2023-12-21 20:10:11 作者:曼珠

一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这些教案包含了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教案

我执教的课题是《组织比赛》下面我将从备课思路,研究主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来阐述我们学校的这次校本教研活动。

统计知识在一年级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统计的观念,并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认识统计图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上册通过“最喜欢的水果”这一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问题并回答问题。

《组织比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先后安排了学生所熟悉的“组织比赛”“买气球”“调查你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三个活动,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经验。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与一年级上学期绘制的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1、借助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发展统计观念。

2、使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根据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

4、学会与人合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落实课堂教学效果,展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我本着以生为本,发展能力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奥运和福娃引入"组织什么比赛好呢",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明确,统计的必要性。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强调自主,注重合作交流。小组活动中收集数据时,方法多种多样,学生边调查、边收集、边整理数据,在愉悦的动手中了解了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活动好,又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增强了合作意识。再根据统计图上的的信息做出决策:组织参与人数最多的那项活动才好,又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联系课堂实际设计练习,让学生在小组里统计得到奖励的福娃,要求学生分析统计结果,作出比较,切实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会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善于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但是,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还存在收集数据不仔细、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同时对统计中的数学问题的分析还比较肤浅,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从“组织比赛”这一生活情境出发,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并认识条形统计图,参与其制作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比较合理地解决问题。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生活中统计的意识与习惯。使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年级教案

1、了解生活中拖鞋的结构以和设计原理,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培养同学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我们都是好朋友,体验合作创作的快乐。

1课时

同学:硬卡纸、绳线、剪刀、胶水、双面胶、绘画工具等。

老师:美术课件、拖鞋、纸拖鞋范作若干。

5、 以“找朋友”的形式入座

随机播放儿童歌曲《找朋友》……。

师:小朋友,你们做过找朋友的游戏吗?今天就让我们做这个游戏。

生:好。

师:让我们找到自身的好朋友,和他一起上这节美术课吧。

同学按自身的意愿入座。

6、 猜猜生活中的老朋友-------拖鞋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生活中的一位老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生:想。

生:牙膏。

生:……。

师:假如实在猜不出的话,那就请个小朋友来摸一摸,再猜猜看。

生:我知道了,它是拖鞋。

教师掀开布,出示“拖鞋”。

同学一片哗然。

7、 介绍一位新朋友------纸拖鞋

师:老师不只请来了一位老朋友,而且还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小朋友想认识它吗?

生:想。

师:那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吧。

生:掌声四起……。

教师出示“纸拖鞋玩偶”,以纸拖鞋的方式向小朋友问好。

同学一片欢呼声。

进一步引出课题------《纸拖鞋》。

8、 初步认识我们的新朋友(纸拖鞋)

结合拖鞋和纸拖鞋,找找它们的不同之处。

师:小朋友我们的新朋友和老朋友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用纸做的,一个是用塑料做的。

9、 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新朋友(纸拖鞋的造型与美化)

围绕三个中心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以“纸拖鞋玩偶”的形式向同学提问?)

a:纸拖鞋由哪几个局部组成? (我是由哪几个局部组成的?)

鞋底与鞋帮。

b:纸拖鞋组成的方式有哪些?(在桌子上有我的一些兄弟姐妹,请你观察一下,试着说说组成我们的方式有哪些?)

c:怎样美化的纸拖鞋最漂亮?(你们觉得我们该怎样打扮最漂亮?你们更喜欢。)

生:我觉得……。

师:刚刚我们说的真好,对我们的新朋友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了一下。

10、我们都是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发明

a:制作要求:

(1)合脚 。 (请同学来试穿体验,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引导同学提出以自身的脚为模型。)

师:我们的老朋友好久没理它了,谁愿意来穿穿它?

生:我来……。

个别生试穿拖鞋,结合实际提出问题。

师:这位小朋友穿了你觉得怎样?

生:不合脚。

师:那我们在做纸拖鞋时,怎样做才会合自身的脚呢?

生:照自身的

(2)充沛运用资料,制作大胆有创意。

b:合作创作

好朋友一起设计创作一双纸拖鞋。

11、游戏:最佳拍档

12、点评,提出希望

一年级教案

1.在学习中,使学生产生热爱学校、热爱同学和老师的情感。

2.识字:认识12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

3.口语交际:师生见面问好;认识同学,简单介绍自己。

4.培养有序的使用学习用具(课本、笔、卡片等)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1.教师可从第一幅图入手,借助插图,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说说学校里有什么,图中的同学都在干什么。结合扉页《写给小朋友的话》,了解语文。

2.借助图中人物对话,组织同学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1)作简单的自我介绍。

(2)老师也可参与其中,模拟师生见面后相互问好的情景。

3.可以与生活课的入学教育配合起来,组织儿童参观学校,认识学校的主要设施,了解学校的主要机构,对学校产生喜爱的感情。

4.认识和熟悉丁丁、冬冬两位小朋友,观察他们的头发、衣服有什么特点,说明他们是我们大家的朋友,将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成长。

5.可在看图时和对话中认读汉字“学、丁丁、冬冬、年、级、班、老师、书包”。

6.在学习插图前,也可先学《上学歌》,以激发兴趣。

7.学习第二幅图,可利用语文课本,带领学生认识书的封面、

目录和页码。并教育学生爱护书。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二课时。

1.在学习中,使学生产生热爱学校、热爱同学和老师的情感。

2.口语交际:师生见面问好;认识同学,简单介绍自己识字。

3.培养有序的使用学习用具(课本、笔、卡片等)的良好习惯。

1.伴着《上学歌》的录音播放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

2.让小朋友随意地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3.引入: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就是学校的主人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自己的学校,好吗?

【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口头揭示本课目标。

【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1.自主认识学校:

(1)提问:和你周围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希望怎样来认识我们的学校呢?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出教室去认识学校。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和伙伴一同去认识我们的学校。

2.自主交流:

(4)提问:在你参观校园的过程中,老师对你说些什么?你是怎样向。

老师问好的?

(5)简要评析在实际中的口语交际情况。

(6)同学交流:你参观的是什么地方?你最喜欢的是哪里?

(7)提问: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

服的?

训练学生整理书包,摆放文具。

第三课时。

1、认识、运用目录。

2、学唱《上学歌》。

教学过程:

【导入】。

1.实物投影出示:“丁丁和小朋友们认识语文书”图。

2.引入:在以后的学习中,语文书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和小朋友一起认识语文书吧!

【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口头揭示本课目标。

【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1、自己翻看语文书吧!

2、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那一课呢?

3.请你告诉大家怎样找到你说的那一页呢?(预测:如果介绍的孩子说不出方法,就鼓励他向大家求助。)。

4.小组中,大家商量一下应该怎样翻书,才能更好地爱护书呢?下面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5.练习:请小朋友们用正确地翻书方法,找到老师说的页码。(也可请一位小朋友们来说个页码,大家找。)。

6.提问:你知道“目录”有什么用吗?

7.讨论:大家的书都一样,我们要怎样区分呢?(预测:如果除了“写上名字”孩子们还说了很多种方法,都要鼓励他们动脑筋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许孩子们会想出更为巧妙的方法。但是如果有的孩子提出在书上画上记号,我们要引导孩子爱护书籍,不要在书上乱画。)。

8.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课本呢?

9.跟着录音学唱《上学歌》,读一读歌词。

齐唱《上学歌》。

【课后优化作业】。

向你周围还没上学的小朋友介绍你的语文书,把《上学歌》唱给他们听,并解答弟弟妹妹提出的问题。

第一单元字与画。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象形字,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激发识字兴趣。

二、利用图画,认识17个汉字,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并进行扩词练习。

三、能用正确的姿势读书。

四、能听懂老师的要求,能够较清楚地指出字形的区别。

本单元只有图画与字,没有朗读的内容,因此,认读生字与识字是重点。本单元图画内容很简单,学生一看就懂。教学时,可以先从前8幅图入手,让学生观察图画,引导学生发现字与画的联系,然后再由浅入深,借助图画认读生字。如教学时,可先出示图画,让学生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猜猜图旁边的字是什么,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图画与字的联系。

有的字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哪一部分与汉字中的哪一笔相似,并指着图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如“山”字,山字的外形象隆起高耸的山峰,图中画的正是三座并排的山峰,中间那座较高的山表示山中间的一笔“竖”,山两边的“竖折”、“竖”表示旁边的两座山峰。

要利用学前教育的差异,发动已经会认读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第6页的9幅图和9个字在学生已学习前8个生字的基础上可适当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刚入学的学生还不会合作学习,可先同位互教,小组学习。

最后脱离图画识字,教师可板书字,打乱顺序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充分利用生字卡片识字,也可与前一部分的8个字结合起来学习。

一年级教案

1、通过读课文,知道手和脑是人的两件宝,体会动手、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热情。

2、认识14个生字。认识新笔画竖提及新偏旁部首宝盖头。

卡片、录音机、小红花。

师:同学们,你们想猜谜语吗?老师出个谜语给你们猜好吗?

师: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大家团结紧,倒海又移山。(谜底是一双手)。

学生猜出后,教师板书:双手。

师:双手、大脑,可是我们的两件宝。我们可以用双手和大脑干什么?

(生自由回答)。

1、听录音机读并进行评价。指名读。

2、师:这首儿歌就是我们书上的一篇课文发,你们愿意比比看谁读得最好吗?(愿意)要想读得好,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在读时,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打算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回答:有看拼音、请同学教、请老师教、看课本的保底线等)。

师:你们的办法真多,那就自己选个你喜欢的办法学习吧!

3、出示生字卡。

(1)师:谁敢起来试一试把字音读一下?(学生踊跃举手)。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读,你会拼读哪个就带读哪个?(生按照模式:大家跟我这样读。我就跟你这样读。)。

(2)学生轮流读。

(3)去掉拼音认读。

(4)师:看来大家都学得挺认真的,老师很高兴。想让大家做个游戏,要吗?(要)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捞月亮。

(把月亮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点学生上台选择各种不同形状的月亮,然后读月亮后面的生字。如果读对了,全班就跟着读3遍,读错了或不懂的,可以请同学帮忙。)。

4、出示词语:两件宝、双手、创造、劳动、大脑、一切、会做。

(学生认读词语,先请同学读,再同学带读,最后小老师指名读)。

5、再试着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会读字、词,如果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

(分小组读课文-各组推荐最好的、最有进步的同学起来读。)。

师:为什么说手和脑是两件宝?

学生带者问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师:什么叫思考?(就是动脑筋想问题)。

1、师生接龙背课文,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2、生生互动,三个人一组背诵。

3、指名起来读,读好的奖给五角星。

师: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了双手,而想问题就要用到大脑,所以说人的双手和大脑是两件宝。

一年级教案

1.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提供了一幅情境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的。

1.从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引入,让学生充当童话里的角色,用数学知识去帮助可怜的丑小鸭,从而获得成功感,萌发学习的愿望。

2.我校正在进行一节课35分钟的课改实验,因此教学环节要少,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去思考交流。

3.老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最后要让学生评价、反思自己的表现,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无疑等于给每人配备了一位尽责的老师,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教学条件较好,配备了电脑、实物投影仪,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可能,非常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我班共有学生45人,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学生爱提一共有多少?还剩多少?等顺向思维的问题,而且学生如果上课伊始提不起兴趣,就很懒得去表达。因此,如何创设一个能调起学生积极性的情境至关重要。

(一)导入激趣。

1.创设情境,练习口算。

师:同学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

课件出示画面:一只丑小鸭抬头仰望着天空中飞过的白天鹅,眼里流露出悲伤、郁闷的'眼神。

师:丑小鸭多想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啊,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学生脱口而出:愿意。

师:怎么帮呢?你们看,每只丑小鸭都带有5道口算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目都解答对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试试吧!

课件逐一出示口算题(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学生非常踊跃。

5道口算题得数正确后,就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学生积极性更高了。

2.铺垫引入。

师: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高兴地与同伴们一起飞呀飞,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板书课题:美丽的田园)。

课件出示画面:美丽的田园。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美丽的田园里都有什么?看到这么美的环境,你想说些什么?

生1:我们不能乱砍树,要爱护树木。

生2:不能随便乱丢垃圾。

给学生1分钟,使之充分地感知画面的各种信息,为提出问题打下基础。

学生反馈。

生1: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

生2:天空中有12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互相交流,然后反馈。

生1: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一共有几只天鹅?(教师板书)。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8+6=14)。

师: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生2:草地上一共有11只羊,白羊有6只,黑羊有几只?(教师板书)。

让学生解答这个问题,并说想法。

生3:11-6=5,11只羊去掉白羊,剩下的就是黑羊。

生4:5+6=11。

这个算式很特别,出乎我的意料,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4:6只白羊加上5只黑羊就是11只羊了。

师:那你的答案是?

生4:6。

师:你的答案在加号的后面,我们用括号把它标出来,醒目一些,好吗?

学生满意地坐下。

生5:湖的左边有9棵树,湖的右边有7棵树,

其他学生有不同意见,打断了他的发言。

生6:湖的右边应该是8棵树,这儿还有一棵。

生7:不止8棵,还没画完。(画面湖右岸远处有7棵树,近处一棵树只画了一半,学生认为湖右岸近处应该还有几棵树。)。

师:这位同学的想像力真丰富,不过,我们就看屏幕上出现的,好吗?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一遍,并板书:

湖的左边有9棵树,右边有8棵树。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8:一共有几棵树?

生9:湖的左边比右边多几棵树?

生10:湖的右边比左边少几棵树?

学生继续提问,解答问题。

师小结: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地动脑筋,提出了许多问题,真棒!老师想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个有心人。

(三)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四)介绍数字朋友(从多角度认识一个数)。

本想让学生看书,问题刚问完,几个学生马上举手。

生1:4+5=9。

生2:10-1=9。

师:有没有其他的说法呢?

生5:9里面有9个一。

生6:妈妈买回来10个苹果,我吃了一个,还剩9个。

师评价:这位同学还懂得联系生活呢。

生7:9比8多1。

师: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说说可以怎样介绍这个数字朋友。

小组反馈。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略)。

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

生:上课,小朋友们太吵了,没有听别人发言。

1.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也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劳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民主,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思维的无谓限制,使学生自由畅想。所谓安全,就是对儿童的独特想法不轻易批评和挑剔,消除其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这节课,引入环节创设的《丑小鸭》的童话情境,结合电脑画面,使学生一开始就将情感注入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是自觉、主动的。看图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不同的列式或对画面信息产生争执时,我都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完,没有因为与预定教案不同而一笔带过。整堂课的气氛是宽松、活泼的,学生心情愉快,在这种积极情绪的带动下,学生学习投入,积极举手发言。

但也存在着不和谐的一面。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就会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气氛显得浮躁了些。因此平时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积极动脑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是合作的前提,试想一个只在乎自己的表现,而不会倾听他人发言的学生,怎么会与他人合作。教师要大力赞赏和表扬那些会认真倾听的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受到特定的认可,暗示所有的学生去关注这些良好的行为,让学生在模仿中进步,在教师不断的肯定中强化。

2.鼓励多向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而创新思维又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创新思维的有力措施。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开始,学生思维平静,习惯于顺向思维,因此问题直观明了,只是一共有多少个?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学生提出草地上一共有11只羊,白羊有6只,黑羊有几只?这个比较难得,这是学生的逆向思维。我在课堂上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个环节可以改进一下:肯定、赞赏这个学生所提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适时加以引导,关于黑羊、白羊,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层层引导,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3.注重评价,也要注重让学生反思。

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因此教师评价学生一定要发自内心,而且语言要丰富,感情要真挚而富有感染力。这样的评价才会给学生自尊、自信,让学生越来越爱学。这节课,当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回答正确时,我就给予及时的评价,如介绍数字朋友,学生能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我就赞赏地说:这位同学还会联系我们的生活呢!当学生的回答,其他学生有异议时,我采取延时评价,如对湖右岸有几棵树的讨论,我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才进行评价。

注重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的反思。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反思则为自我教育开启了第一道门。学生学会了反思,就会从心灵深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会站在元认知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我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想想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主要是想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就有学生提到课堂上有些同学没有听别人的发言,看来学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反思的培养,学生的学习面貌会有所改观,学习品质也会得到提升。

一年级教案

学习以“愿望”为主题的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及识字、写字、造句、听故事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1。通过学习三篇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友好的措施;知道为别人奉献爱的愿望是美好的,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2.识字29个,写字15个。

教学重点:理解两篇主体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理解《拔苗助长》的寓意。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7——8课时。

:1。通过学习寓言《拔苗助长》,使学生知道凡事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

2.识字14个,能熟读课文。

识字15个,能熟读课文,理解寓意。

理解寓意。

:课件,生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

课件放映《拔苗助长》。谁听过这个故事?给大家讲讲。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拔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认一认。

2.互教互学生字。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游戏找朋友(一位小朋友举起拼音卡片,另一位拿出于拼音相对应的生字)。

4.给生字找“邻居”并读一读。

5.熟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名读课文。

3.师小结:像农夫那样做是愚不可及的蠢事,他违反实物的发展规律,好心办了坏事。

4.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事太急了不行?

四.巩固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读课文。

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拔苗助长。

拔苗助总终于疲力尽累非常枯死。

拔苗助长总是终于筋疲力尽累坏非常枯死。

教学回顾:

一年级教案

:本课由一幅图画、一首古诗、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和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锄禾》这首古诗既要求学生背诵,又要求学生理解诗意,开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语言。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锄、盘、餐、皆”由学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认识。5个学会的生字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书写。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一年级教案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数数。

3、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数感。

4、在数数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会认100以内的数。

能用不同的数数方法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装有花生的盒子),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引导学生猜一猜,使学生明确盒子里装的是花生。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盒子里到底有多少个花生呢?

(板书课题:数花生)。

二、数花生。

(1)想一想,一把花生有多少个呢?学生猜测,小组交流。

(2)数一数,问:一把花生有多少个呢?指名回答。

你是怎么知道的?先抓一把花生,再数一数。

刚才你是怎样数的?学生汇报:一个一个的数。

一年级教案

1.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1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品读课文,让学生从中领悟帮助别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整体认读中认字学词。

熟读课文,悟出帮助别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的道理。

同学们,今天和老师一起来到课堂上的还有一只小公鸡,它呀!十分苦恼,因为它整天没有事情做。今天,它打算出门去寻找快乐,你们想不想和它一起去呢?(想!)。

好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快乐的小公鸡》板书课题。

既然是快乐的小公鸡,我们应该怎么读?是的,高兴地读,那让我们一起高兴地读一遍课题,好吗?(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

让学生自由地说,老师边听边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1.播放课件,听课文录音。

先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生:课文一共有七个自然段。

2.播放课件,趣味读词。

刚才大家听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要看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老师先从文中请来了生字宝宝。

整天烦恼蜜蜂姐姐。

田野池塘报时耕种。

传播庄稼苦恼花丛。

(1)老师大声读,全班同学小声跟读,老师小声读,全班同学大声跟读。

(2)男女生赛读,男生女生,谁先来?(我先来)女生先来。

老师及时表扬学生并纠正学生的读音。

1.自由读2、3、4自然段,想一想;小公鸡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谁?

(1)个别学生反馈:小公鸡在路上遇见了老牛、青蛙、蜜蜂。

(2)老师放课件,并随时板贴老牛、青蛙、蜜蜂的图片。

2.引导质疑,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公鸡在哪遇到它们的?它们分别在干些什么?

(1)分小组读2、3、4自然段。

小公鸡在——遇到正在——的老牛。

小公鸡在——遇到正在——的青蛙。

小公鸡在——遇到正在——的蜜蜂。

(2)齐读句式。

3.出示小公鸡与老牛的对话图(放课件),品读并体验。

(1)齐读对话。

(2)个别读,引导小公鸡是怎么问老牛,老牛才会乐意回答呢?

(有礼貌),那你来问问吧!谁还愿意问老牛?

表扬学生;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我相信老牛一定会很愿意告诉你做什么最快乐了。

(3)齐读老牛说的话。

老师随机板书;耕地。

(4)引导质疑;老牛为什么认为给人们耕种田地就快乐呢?

(5)演一演;老师扮农民,学生扮老牛。

请一位学生上台戴头饰扮演老牛。

农民:好大的一片田地,我用锄头什么时候才能翻好呢?

老牛:我来帮你耕地吧。

农民:谢谢你!

(6)采访老牛:听了农民的感谢,你现在心情如何?你为什么高兴?

预设:很开心、很高兴,因为我帮了农民伯伯的忙。

你作为老牛,愿意将你的快乐说一遍给大家听吗?(个别读)“帮助人们耕种田地,就很快乐了。”

(7)男、女同学分角色读老牛与小公鸡的对话。

4.出示小公鸡与青蛙、蜜蜂的对话图(放课件)。

(1)请个同学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青蛙哥哥教小公鸡什么办法呢?

预设:小青蛙教它说为庄稼抓害虫,就会快乐了。(板书:抓害虫)。

(1)这就是青蛙哥哥的办法,如果你是青蛙哥哥你要怎么说?咱们一起来读读青蛙哥哥说得话,为——齐。

(2)小公鸡问了老牛爷爷、青蛙哥哥,它找到快乐了吗?(没有)。

(3)它又接着去找了,你瞧,路上遇见了蜜蜂姐姐,小公鸡就问它(引读):“蜜蜂姐姐,怎样才能快乐呢?”蜜蜂姐姐是怎么告诉她的,女生一起把这句读一读。(板书:传花粉)。

(1)让学生自由地想象。

(2)反馈(啄木鸟医生、狗、猫头鹰……)。

5.(1)齐读5、6自然段。

(2)学生反馈;它回到家来问爸爸。

(3)出示问题;为什么老牛爷爷、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说得不一样呢。

引导:它们虽然说的不一样,但它们都在帮助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

它们觉得这就是快乐。

引读:所以公鸡爸爸告诉小公鸡————(齐读)。

出示重点句;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

过渡:是啊,他们都是在——帮助他人(出示“帮助”

(4)(出示带田字格的帮)师: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预设:加一加,拼拼音……。

(5)引导学生观察。

(6)师:“我们观察一个字可以观察它的结构、田字格的位置、笔画变化,这样就能把字写好看了。”

(7)师范写,生书空,描红。

(8)师:“但是这个‘帮’自己一个人很孤单,于是它找来了它的好朋友(课件出示‘助’),这种找朋友的方法我们叫他组一组,那你能不能用老师教过你的方法,观察一下这个字,怎样才能写好它呢?”

(9)引导学生观察。

(10)师:“小朋友们都拥有一双火眼金睛,看看大林老师怎么写,咱们一起来书空。现在请你们拿出本子,将帮助写一遍。写完的请举手”

(11)生书写。(提示学生的坐姿)。

(12)师:“小朋友通过自己的观察,写得又端正又整洁”

老师引读;你现在就是公鸡爸爸,你会对小公鸡说————(个别读)。

你们都是公鸡爸爸,会对小公鸡说————(齐读)。

老师随机板书;帮助别人,就会快乐。

6.(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小公鸡听到你们的声音了,它真的找到了快乐,那就是——报时。

下面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声高兴地读—遍全文。

1.配乐朗读。

2.说一说;你生活中快乐的事。

让学生自由说,老师及时引导并表扬。

3.总结:是啊,帮助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你会觉得很快乐,这是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老师希望大家以后能够比一比看谁帮助别人做的事情多,谁就是最快乐的人。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公鸡。

小公鸡报时。

老牛爷爷耕地帮助他人。

青蛙哥哥抓害虫就会快乐。

蜜蜂姐姐传花粉。

一年级教案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题的教学。

挂图。

呈现目标。

任务导学。

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探究。

合作求解。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9月24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做了一盘鱼。(出示图片)。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盘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想去打气球。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现在我们去检查一下我们学得怎么样:

5-2=3+2=4-4=5+0=。

4-0=5-3=4+1=3+0=。

问题指向。

预习先行完成本课练习册。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教案

《大熊猫》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本单元以“动物”为主题,要求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并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通过介绍大熊猫的可爱外形,小的时候和长大后的不同生活习性,最爱吃什么,以及大熊猫的珍贵和受欢迎,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形象跃然于纸上,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二、设计思路。

四、教学重点。

五、教学难点。

1.掌握大熊猫的特点。

六、教具:挂图、地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小黑板、大熊猫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2.出示挂图,同学畅谈自己对大熊猫的了解。

3.老师对照地图,介绍大熊猫,导入新课。

大熊猫的数量十分稀少,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甘肃、陕西交接的地方,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大熊猫》,了解更多的关于大熊猫的知识。

4.板书课题《大熊猫》,箐同学齐读两遍。

5.提出生字“熊”,指导学生认识。(先拼拼音,后组词)。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在老师重复读、强调的词语下面划横线。(大熊猫、许多、爪子、动物、珍奇、胖乎乎、黑眼圈、喜欢、四肢、爬上爬下、耳朵)。

2.学生自读课文。

请同学自己把课文读一遍,读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将难读取的地方多读几遍,尤其注意把刚划的词读正确。

3.反馈朗读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分段读,读后正音。

4.指导认识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拼拼音,组词。

同学们读得非常棒,生字宝宝们也高高兴兴地回到了课文中。

(三)细读课文,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反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大熊猫是一种珍奇的动物,它非常可爱。

大熊猫的样子。(它是什么样儿呢?)。

小时候很活泼,长大以后爱睡觉。

爱吃竹叶和竹笋。

3.填一填。

大熊猫的身子(     ),尾巴(    ),皮毛很(     ),头和身子是(   ),四肢是(     )。它的头上长着一对(            ),还有两个(    )。

4.词句积累。

大熊猫可爱吗?你是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大熊猫非常可爱的?(毛茸茸、胖乎乎)。

仿说词语:黑     、红     、喜     、      。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组词。

2.教师范写“黑”,学生观察笔顺,揣摩字形。

3.学生练写“黑”。

4.学生自主学写“四、耳、两”。

(五)课堂小结。

一年级教案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亲请,体会亲人的爱,也准备付出自己的爱。同时渗透爱祖国,爱集体,爱动物的教育。

2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

字词卡,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谁来介绍一下在你家里都有些什么人?

2我们的好朋友冬冬也也有一个幸福的家,你们想不想到冬冬家去看一看?

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冬冬的家。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

1冬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看。

2示图:你看到了谁?他们都在干什么?

三、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读。冬冬的家多么幸福啊,冬冬在这么温暖的家中幸福快乐的长大,你想听听冬冬是怎么说的吗?请听(出示录音)。

2自读课文。你们想不想也来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周围的小朋友。

(通过孩子们熟知的卡通人物冬冬来引出课文,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自读,在读的过程中,尊重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会读的字问周围的人,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

3指名读文。其余同学当小小评论家,。

(通过让学生当小小评论家,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精力,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读课文)。

四、游戏识字。

1智慧树。

a课文会读了。课文中的字大家都认识了吗?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老师这里有一棵智慧树,谁认识哪个字就来把智慧果摘下来在课文中贴上。

b学生领读生字。

谁有好办法记住“大”字?

谁能用“家”组个词?

(学生有着个别差异性,要让那些早以会了的学生有施展的机会。在识字的过程中穿插组词练习及培养学生探究识字的习惯)。

2开火车读词。

3找朋友识字。

请小朋友们拿出生字卡片,同位来做识字游戏。

全班检查。

4故事中识字。

(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们,我们的好朋友冬冬要去知识王国探险,在通往知识王国的道路上,有许多艰难险阻,不过,只要我们拥有聪明才智,就一定能到达知识王国。

在课件中出示:1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

2老师爱我,同学爱我,我也爱。

3爱我,爱我,我也爱。

(通过课件,再次出示生字,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读生字,并且穿插练习并列复句,到达知识王国,使学生渴望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五、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一年级教案

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到了风光优美的田园,通过综合性学习,我们再次领略到了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那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情。想想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或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或活动中趣事等,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

1、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2、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组内其他同学帮助润色加工提炼。

3、评一评本组内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4、注意语言清晰流畅,学会倾听,礼貌提问。

5、教师参与组内交流,予以指导。

1、田园风光美如画:

师:那里的天是那么蓝,那里的水是那么清,绿树掩映中的农家小院是那么宁静。有请小导游们带我们领略优美的田园风光!

2、乡村生活乐趣多:

3、乡土气息小制作:

师:镰刀、锄头、犁铧,是农家人劳作时必不可少的伙伴;而蝈蝈笼、竹帘、竹席,各种有趣的小编织,则体现了农家人休闲时的心灵手巧。下面请同学们展示收集到的乡土气息小制作。

生展示并说怎么收集到的经过和感受。

4、田园诗歌意盎然:

师:清醇的`泉水和袅袅炊烟和着蛙声入眠,飞舞的燕雀和萋萋芳草伴着朝阳苏醒,有多少人向往那种恬淡和舒适。让我们用诗、用歌、用舞去表达我们心中的向往吧!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诗歌和舞蹈。

《乡间的小路》《小燕子》《捉泥鳅》《数鸭子》《游山西村》等。

5、日新月异新农村: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广阔农村也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下面请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变化或收集到的资料。

评一评全班谁的收获大,谁的感受最深刻,谁的展示最清楚。

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解说词。课后将图片配上将各种资料整理好在展示台里展出,还可办一期乡村生活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

田园风光美如画。

乡村生活乐趣多。

乡土气息小制作。

田园诗歌意盎然。

日新月异新农村。

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农、午、汗、粒、辛”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

教学重点:1.会认5个字。

2.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1课时。

授课时间:

1.看古诗中的图片,教师描述:唐朝有一位诗人叫李绅,他也是朝廷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郊外的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田间干活,不由得吟诵到:(教师范读古诗)。

2.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悯农》。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农“,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1.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生字,正音。

3.多种形式的读生字卡片,检查认读。

4.再读古诗,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导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

(让学生跟随诗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诗句的意思,读出的诗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5.我们吃的米、面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四行诗。指名回答。

6.是啊,我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行。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农民种田时的情景,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还可以配上动作,每组推荐一名代表。

1.分小组演读。

2.小组代表展示。

3.师生评议。

4.(出示图片)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背了,愿意一起来背一背吗?(全班齐背)。

一年级教案

2.通过练习,让学生懂得在合适的场合使用恰当的音量,能体现一个人很好的修养。

让学生懂得在合适的场合使用恰当的音量,能体现一个人很好的修养。

1课时

1.简介课文插图。

课文展现了三幅插图。图一:一个女孩正在图书室里看书,一个男孩走过来和她说话。

图二:老师在办公室里改作业,一个小学生走进来,告诉老师他捡到一块橡皮。

图三:一个小朋友走上讲台,给大家讲故事。

2.引导学生领会图画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说说画面的内容。

3.思考:观察三幅图后,你觉得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4.点名说,全班交流。

1.和爸爸妈妈一起在餐厅吃饭时。

2.当老师点你起来回答问题时。

3.“六一”儿童节,上台表演相声节目时。

4.和妈妈一起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外公时。

小结:在不同的场合说话的语气不一样,声音大小也不一样,我们要在合适的场合使用恰当的音量。

下面的场合你该怎么做?

1.你到同学家去玩,正巧他的妈妈在休息。

2.你遇到了一个难题,去向老师请教。

相关范文推荐
  • 12-21 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5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总结范文是一些优秀教师的亲身经历和心得体会,值得我们学
  • 12-21 幼儿园年检工作心得(精选17篇)
    写一篇工作心得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自我反思和检查,有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心得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幼儿的生命安全关系
  • 12-21 无抵押房屋买卖合同(汇总18篇)
    买卖活动的发展促进了分工与合作,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最后,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买卖能力,取得更好的交易成果。引导语:买卖合
  • 12-21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苏少版(专业18篇)
    通过教学计划,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以下教学计划范文选自各个学科的优秀教师,他们的经验和思路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 12-21 二年级语文的教学计划表(模板15篇)
    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的时间、地点、内容、教具等各种要素的综合安排。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教学计划,它们展示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设计和安排。1、会认“榆、沐、拧、略、
  • 12-21 寒假自我承诺书(热门14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针对不同类型和领域的写作任务,提供参考和借鉴的示范性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为度过一个安全、健
  • 12-21 教学设备采购合同(热门16篇)
    采购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质量和效益。如果你正在写采购总结,下面的范文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购货方:(以下简称甲方)。供货方:(以下简
  • 12-21 公安局巡逻防控方案(模板16篇)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制定计划书,它是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计划书样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通知精神
  • 12-21 身边好人好事演讲稿(专业17篇)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演讲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观点、经验等表达给听众的文学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借鉴和参考。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
  • 12-21 讲历史人物故事(优秀14篇)
    优秀作文在结构上合理巧妙,能够引导读者按部就班地阅读,领略作文的美妙之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几篇优秀作文吧,感受其中的优秀之处。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