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设>2023年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自查报告总结 桢楠基地建设管理情况的自查报告(大全5篇)

2023年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自查报告总结 桢楠基地建设管理情况的自查报告(大全5篇)

时间:2023-09-25 14:39:32 作者:雁落霞 2023年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自查报告总结 桢楠基地建设管理情况的自查报告(大全5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自查报告总结篇一

看,虽然学校与包括省内外酒店、市内景点景区等众多的旅游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从本质上来讲,许多实践教学基地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多数都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合作,比如到旅行社实习的主要做导游,去景区实习的主要做景点讲解员,到酒店实习的主要做服务员,而管理层面的实习难以落实,这就影响到旅游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缺少产学研的联系,多数合作仅仅停留一纸协议上,相互之间没有约定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合作的内容也大多是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学校为企业做培训工作等等,缺乏更深入的技术合作,而且实践教学基地的参差不齐,缺乏稳定性,也都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2.2建设标准低,校内实训基地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当前国内旅游本科院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和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但是由于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场地环境限制等原因,大多院校校内实践基地仍不完善,不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湖南科技学院校内实践基地的状况也不容乐观,现有1个校内实践基地,3个实验室(其中1个在建)。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数量的不足导致部分专业实践课程不能够开设,进而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设施设备较陈旧,实践基地的质量不高,也不能很好满足实训需要,有些只能进行简单的操作训练,综合性的情景训练难以进行;有的只有简单的空间,只能进行一些单一的技能训练,这些都严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2.3校外旅游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经过发展,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校外旅游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发展仍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校外实践基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二是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合作层次低。

湖南科技学院一直在努力进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并进行多次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签订了一系列省内外实习基地,与几个基地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等等,但综合来看仍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多,但大多流于形式,没有进行真正地长期合作,到目前连续合作时间最长不超过4年;二是合作形式单一合作层次低,旅游企业往往只是将实习学生作为廉价的劳动力派往最基层的服务岗位,缺乏管理岗位实习的机会,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三是毕业实习相对规范,但专业见习和课程实践运用校外基地少,没有发挥出基地应有的作用,也没能为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应有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援助。

2.4旅游实践基地师资队伍薄弱

师资队伍是实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资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对实践基地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具备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

湖南科技学院旅游专业教师队伍的师资薄弱问题,已成为制约实践基地建设的障碍。

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职称结构不合理,除2位副教授职称外,多为中级职称,而高校在引进专业教师时严格的学历和职称限制,也导致了教师来源单一,其中有6位是高等院校科班出身的应届毕业生,理论水平较高,但是缺乏行业从业的实践经验;其中个别教师虽具有一定的旅游行业从业经历,但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也与行业实际脱节。

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自查报告总结篇二

20xx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实现同步小康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更是灾后重建的决胜之年,全县民政工作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围绕实现“十三五”开局起步、灾后重建收官和脱贫攻坚精准推进“三大主题”,扎实做好各项民政工作,全力抓好下达我县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上半年,我局各项民生工程目标全部过半,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实行农村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1-6月城乡医疗累计救助1227人次(含资助参保、参合1002人次),共计发放救助资金82.23万元,累计住院救助210人次,发放资金67.21万元。对符合条件医疗救助条件的城镇困难患者在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行费用实施救助,救助比例达70.70%,完成半年任务目标。

1、开展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工作,及时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困难群众(特别是精准扶贫对象)按照低保审批程序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对象低保政策兜底,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1-6月共计新增城市低保人员12户13人,新增农村低保人员422户439人。

2、严格按程序审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差额补助。农村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达到180元。上半年全县城市低保189户,198人,累计保障1182人次,发放资金32.25万元;农村低保779户,855人,累计保障3972人次,发放资金44.95万元,完成半年任务目标。

3、新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100张。目前拟选址xx县附城乡经河度假村和xx县龙苍沟镇万年村陶家坝祝家庄各扩建50张,现已完成床位建设60张,完成全年任务60%;拟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个,目前严道镇城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已建设完成,正在进行验收;杨柳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正在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即将完成建设,完成半年任务目标。

4、完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1个。确定新添敬老院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并已完成建设,开展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完成全年建设任务。

1、在按现行低保政策发放低保补助金的基础上,对全市年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农村低保对象,按其年收入与国家扶贫标准的差额,增发低保对象特殊生活补贴,20xx年增发差额的'50%。从20xx年1月1日起,全县农村居民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从110元/人·月提高到180元/人·月,比省、市规定从20xx年1月1日起累计月人均补助不低于150元高出30元。

2、向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低保对象按照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联合县残联已摸底出全县共计671人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低保对象,从20xx年1月1日起实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补贴标准每人每月60元,之后每年提高每人每月10元,到20xx年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1—6月累计向671人低保残疾发放生活补贴16.458万元,完成半年任务目标。

3、为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1-6月共为2100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完成全年任务的62%。

4、发放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津贴。继续认真落实荥府办发[20xx]6号关于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的规定,按照100周岁以上(含10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300元;90-99周岁(含9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100元;80-89周岁(含8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按时、按季度发放高龄老人津贴,实行动态管理,1-6月共计发放高龄补贴资金10705人次、118万元,进一步完善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档案和台账。完成半年任务目标。

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自查报告总结篇三

(一)发展现状。目前,全区共有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的c2c网店500多家,从事内贸业务的b2b、b2c企业近100家,全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建成农村电商营运中心2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53个。

(二)主要做法。我区以电子商务进农村为突破口,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专项资金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在我区快速发展。博娟、点购等电商企业纷纷加入电子商务进农村行列抢占农村市场,农村已成为电商的热土。农村运营中心2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53个。开展人才培训,举办各类电商培训2期,培训人员100人次。

(三)存在问题

1.品牌效应无优势。“造”品牌在互联网市场无品牌效应,特色农业产业品牌知名度还不够,茶叶、水果等尚未真正“出川”,虽有“蒙顶山茶”等区域品牌,但是知名企业品牌严重缺乏。

2.物流配送成短板。据调查,让农民感到电子商务不方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物流配送上。物流配送等受交通条件、网点布局等因素制约,触角延伸不够,偏远山区无法实现直达。冷链物流发展欠缺,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而且成本过高。

3.电商人才难寻求。多数电商企业技术人才不足,电商企业招聘关键技术人才受地域条件、环境条件等制约显得非常困难。

(四)对策建议

1.大力引进和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对有潜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培育我区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引领作用,提升电子商务整体发展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电子商务运营企业落户区。

2.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电商支撑体系,集中力量突破农村电子商务网络基础设施、涉农电子商务金融、物流配送、运营等发展瓶颈,着力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积极创新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模式,以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为突破,带动农业全产业链纵深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加大电子商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知名电商企业等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多渠道解决我区电商产业发展人才奇缺问题。创新电子商务人才引进制度,吸引高端电子商务产业人才在我市集聚,提升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核心力量。

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自查报告总结篇四

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中,核心指标就是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

旅游行业要培养出好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实践教学理念,摆正理论知识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创新的实践教学方法,构建本科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对此,我校相关领导、专任教师,都应当具有足够的认识,充分肯定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并在制度层面、实施层面践行加强旅游实践基地建设。

3.2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多功能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后期实践的前提条件,应该努力建设一批专业必需的实训场所和设施。

首先,硬件方面,我校相应系部应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一批专业必需的实训场所和设施,除已经在建的模拟导游实训室、酒吧、茶艺、形体礼仪训练房等,还应该建设模拟餐厅、模拟前厅和模拟客房、大学生旅行社等。

如经费、场地限制较大,可以考虑结合学校的设施和环境进行建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如餐厅、招待所等满足部分实践教学需要;其次,软件方面,教学实验软件的选择非常关键,要选择紧贴行业发展实际,实用性强的专业软件来进行购买,否则实践模拟将失去原有的意义,与行业的实际应用脱节,同时教学软件和设备购置后要及时更新,摆脱“已经购置,终身使用”的状况。

最后就是双师型教学人员的建设,将在后面进行探讨。

3.3建设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可以使学生有高规格、稳定的实习场所,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社会、接触旅游企业,通过到第一线去实习、去实践,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增强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也为就业打下基础,地方本科院校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时应根据地方院校的特色和所处地理条件等因素综合规划,使专业实习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又为当地的发展服务。

(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多样化。

地方本科院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时要考虑到旅游企业类型的多样化以及地域结构多元化等要求。

目前湖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已与清远恒大酒店集团、清远新银盏温泉度假村、东莞太子酒店、永州威尼斯大酒店、永州万喜登国际大酒店、永州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阳明山国家森林管理局等旅游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并签有正式协议。

但在实习基地类型方面还不够完善,校外实习基地不能局限于星级酒店,我校应全面应该与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企业及旅游事业单位等广泛合作,建设多样化的校外基地,地域结构虽考虑了多元化,但多集中于永州市和广东地区,覆盖面不够广,东南沿海地区、京津唐地区以及长沙等地区都应重点考虑。

(2)校企合作要进一步深化。

湖南科技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还不够深入。

应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

首先,应当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教学、科研的优势,从旅游行业的实际出发,为永州市旅游企业培训员工,参与旅游企业的课题研究,并协助解决旅游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等等。

其次,可以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以这种模式开展能提高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实现“共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企业意图,共同培养适合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的人才。

在订单式培养方面我校还没有经验,应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选择有实力的地方企业或者省外的知名旅游企业进行合作,走出新路子。

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永州旅游行业人才缺乏,这种模式对地方企业来说,与院校合作能提高企业的影响力,招聘到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保持从业人员相对稳定;对学校来说,可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依托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办学水平;对学生来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3.4优化师资结构,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

湖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是本专业应届毕业生直接从教,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学校应加强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一是鼓励专任教师在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到旅游企事业单位兼职从事旅游实践活动,我校在派遣教师外出挂职锻炼方面有过尝试,但连续性不够,应该在制度上做出规定,可以每年派出1-2名骨干教师到大中型旅游企业进行挂职锻炼3-6个月,以增强教师的实践、科研、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的能力;二是鼓励教师考取各种职业证书,如“导游证”、“职业经理人证”等,从自身努力,塑造“双师型”教师形象;三是招聘专任教师时,应选择既具有理论功底又具有实践经验的旅游行业人士;四是充实、扩大兼职教师队伍。

聘请一些业务技能娴熟、实际经验丰富的旅游行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

湖南科技学院作为湘南永州地区的唯一一所公办本科院校,应致力于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好务,旅游行业是近些年永州市大力发展的产业,相信通过学校的不断努力,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合理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定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并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用人才。

参考文献

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自查报告总结篇五

康乐县三岔河堤防工程位于康乐县中部,主要以胭脂河、苏集河、三岔河为主,工程涉及康乐县城及附城、康丰、虎关3个乡镇的中元、新集、辛雍家、关丰4个行政村。

该项目由省水利厅、省财政厅以甘水发[20xx]300号文批复初步设计,项目总投资960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投资768万元,地方配套192万元。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护岸工程总长10km,其中胭脂河1659m(左岸500m,右岸1159m);苏家集河段281m(左岸281m);三岔河段6759m(左岸3308m,右岸3451m),沟口护岸1301m(胭脂河456m,三岔河845m)。

工程在现状河道基础上,沿河道双侧布置,与现有的完好护岸相接,胭脂河控制堤距60m;苏集河控制堤距60-90m;三岔河控制堤距90m,该河道治理工程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洪水设防。

堤防工程结构采用河床砂砾石填筑梯形断面c15现浇砼护坡结构,堤顶宽3m,砂堤夯填相对密度要求不小于0.6,迎水面坡比1:1.5,背水面坡比1:1.25。迎水面采用c15砼现浇护面,顶厚0.15m,底厚0.25m,齿槽深0.5m、宽0.5m,每隔5m设沥青砂板伸缩缝一道。堤高胭脂河4.31~4.77m、苏集河5.46~5.91m、三岔河4~6m;基础埋深胭脂河2m、苏集河2m、三岔河2~2.5m。工程建成后可保护1.34万人、农田1.48万亩。

康乐县三岔河堤防工程项目经水利厅、财政厅审查批复后,我局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定,成立了项目法人,明确了法定代表人和技术负责人,设立了相应的内设机构。经公开招标,施工标第一标段由甘肃金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建,第二标由甘肃永靖古典建筑工程总公司中标承建,监理标由达华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标监理,并在中标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签订了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并与临夏州水电局工程质量监督站签订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书,由临夏州水电局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质量监督。

工程于20xx年3月4日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胭脂河左岸河堤500m;胭脂河右岸河堤676m,砂堤385m;果园沟沟口护岸255m;三岔河右岸砂堤正在填筑中。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0万元。

1、工程进度慢。

2、砼养护不到位,影响工程质量。

3、无砂堤碾压干容重资料。

1、为了使三岔河堤防工程顺利进行,县委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副县长孔令义任组长,涉及乡镇的县包乡领导任副组长的康乐县河道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水务局,白万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工作。为确保清理整顿工作取得实效,又成立了三岔河附城段、康丰段、虎关段三个由县包乡领导任组长,乡镇书记、水务局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分段工作组,县政府制定了实施方案,对河道进行清理整顿,确保工程进度。

根据实施方案,县上对三岔河右岸上桑家至吴坪段进行了协调解决,工程已于20xx年6月2日动工。

2、要求监理加大监管力度,施工单位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3、补全护堤碾压干容重资料。

工程于20xx年3月4日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胭脂河左岸河堤320m;胭脂河右岸河堤835m;果园沟沟口护岸456m;三岔河右岸填筑砂堤1600m,浇筑砼护坡150m,苏集河左岸、三岔河左岸、贾家沟沟口护岸砂堤正在填筑中。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00多万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加快工程进度,力争在9月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申请省州验收。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