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农村环境变化社会实践报告(精选5篇)

农村环境变化社会实践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23-09-24 18:02:32 作者:曼珠 农村环境变化社会实践报告(精选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环境变化社会实践报告篇一

一、几年前村口有一条小溪,水很清澈,可以灌溉,洗衣服,可是由于人们随意向里面扔塑料袋,农药瓶,垃圾等一些不可降解的物质,而且无人保护,无人清理,现在小溪变得混浊不清,溪水流动缓慢,而时时散发臭味。

二、现在村口的山地要进行开发,一家大型公司将要在这里落成,致使大片的田地被掩盖,而且大片的山地、树木被破坏,以前郁郁葱葱的龙眼林变得所剩无几,特别是施工的那几个月里,沙尘温天飞扬,严重污染了区居民和周边的环境,现在夏天还未到来,气温明显比去年同期的气温高,让人有点受不了。

固体废弃物该村还较少,空气污染因为该村目前较落后,没有引起大气污染的工厂,所以空气质量较好。

建议:

1、针对水污染,可以立一块警告牌,时刻提醒人们不得随意扔弃物品,不定期地清理水体,保护水清洁等。

2、针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号召大家在自己家多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保护剩下的植被。

3、规定谁污染,谁治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农村环境变化社会实践报告篇二

关于改革后乡村环境治理

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是我们大学生队社会应有的态度。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对社会的了解还太少,也不够深入。而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用自己所学的东西,积极回报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点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做的也不够。因此本人利用这次机会深入了解改革后的乡村的环境治理,以致把书本的知识运用与实践之中。并且使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有所加强,以便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正在由风险演变为危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职能“缺位”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应发挥基层各行动主体的积极性,以形成多元治理格局。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由风险走向危机,在农村社会治理众多的行动主体中,谁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对此学界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有人认为,农民是农村环境保护的直接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也是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农民应承担更多职责;也有学者认为,城市垃圾与工业废气、废水是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推手,而且就社会公共正义来讲,过去农村为了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牺牲,现在城市发展了应当“反哺”农村,带动农业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而不是把污染转嫁给农村带来灾难;还有学者认为,乡镇企业的责任也不可推脱。不可否认,乡镇企业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以及社会责任感淡漠等问题,进而导致重复建设、能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其风险社会理论中提出了“有组织的不负责任”概念,以说明风险责任界定的困难性。他不无忧虑地指出,公司、政策制定者和专家结成的联盟制造了当代社会中的危险,然后又建立一套话语来推卸责任。他指出,风险往往被认为是“烫手的山芋”,社会机构往往想方设法否认风险发生、隐藏其根源、阻止赔偿或管理,从而导致了一种有组织的无人承担责任的“总体共谋与责任缺失相伴”的.奇怪现象。因此,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部门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当承担起主要责任。新农村建设包括: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等诸多方面。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我乡,历经三年艰苦建设,其新农村建设已经轮廓初现。

加剧。因此,政府公共物品供给责任的缺位是农村生态环境危机形成的制度根源。实践总结:在改革开放以后,虽说伴随工农业的发展,乡村环境被破坏得甚重,但人们慢慢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国家和政府也更加重视此问题。在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以前的污水乱排的现象也少见了,池塘里的鱼儿也重拾了往日的欢笑。

此次活动加强了我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和改

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找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的新路子会实践通过使学生了解国情,有助于我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接触人民群众,我加深对人民群众的了解,同人民群众建立感情,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通过了解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增强勤奋学习、奋发成才的责任感;通过了解改革和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克服偏激急躁情绪,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总之这次实践会让我终生受益。

农村环境变化社会实践报告篇三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我们大学生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

调查人员:xxxxx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我就农村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以下调查:

首先选取村里面最大的乡镇工厂,展开调查,首先对该工厂周围的农田的水源、土地等展开调查,为此我还特意采访管理周围这片土地的负责人,他告诉我在这一个工厂的没建设,没有投入生产之前。这里的水质比较清澈,池塘、水沟里面可以养鱼,种藕等等,这一类可以发展的副产业,以前农户家里的井水都是甘甜的。可是近几年随着该工厂的产业的进一步的扩大,营业额的进一步的提升。给村上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该厂不仅仅是该村最大的税务,而且该厂的税务占领了该村的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而且该厂的社会价值远不止这一些,该厂解决该村一半的劳动力的问题,给该村创造了很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快了该村的经济建设,使其在近几年渐渐赶上其他的村庄。并且在去年一举超过了这一地区的其他的几个村庄。但是这些都只是带来的经济效益,然而现在周围的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清澈的绿水已经不见。鱼虾更不用说,早已绝迹。现在连村民的井水也出现问题,甚至出现了难闻的气味。使得村民不得不使用过滤器,来解决现阶段的饮水问题。通过的村长的采访中我了解到,现在的乡村的发展观,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取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都不适合当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选取了这一地区的一个学校做实地勘察,请学生谈谈对周边环境的看法,根据学生的说法,首先他们就学校自身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给我的详细的叙述了一片,第一,他对于现阶段学校生活废水的排放有点不满,但是找不到一个排放的合适地点,只能直接在学校周围的一个灌溉水沟,现在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生活废水的排放量进一步增加,污水给周围的农户灌溉造成很大的影响,农户们的意见很大。第二点,学校的垃圾的处理问题,现在学校因为建在农村因为没有正规的垃圾处理站,学校的垃圾一部分直接倒入学校旁边的灌溉沟,这一部分直接造成了沟里的水污染。一部分就直接埋在一片空地里,这样的做法不仅直接造成了这片土地的污染,而且一部分因为发酵产生的“垃圾水”,直接渗入地下影响地下水的质量。我想大家都知道一颗非电池可以污染一平方米土地五十年,更何况这一个垃圾堆里不止一两颗废电池,不用想这其中的危害有多么的大。还余下的一小部分,学校则采取的是焚烧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很直接,很方便,但是对学生的危害程度特别的大,尤其是在上课的时候,那刺鼻的烟味让人无法安心学习,而且这种垃圾焚烧产生的烟里面不仅含有烟尘、尼古丁等等,还含有各种各样的致癌物,给学生们的身体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另外学校的食堂所烧的主要燃料是烟煤,尤其是在上课的时候阵阵的浓烟总是逼得人把教室的窗户关得紧紧的,造成教室里空气不流通,容易形成一种压抑的气氛。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时刻刺激着学生们的神经,给他们造成一种紧绷的状态。由上可以看出虽然学校发展的很快但是学校的环境问题更是令人堪忧啊。学生的升学率上来了,学生多了。但是环境问题远比这个重要。

以往农户的生活垃圾都是随处可见,沟里,池塘等等地方,都是垃圾的处理场所,一时之间垃圾到处的到,弄得街道一片狼籍。村里的支书告诉我,近几年由于村里的经济的发展过快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的特别突出,给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带来非常多的不便。现在村里推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加强这方面的监督与管理。积极的致力与改善现阶段的村庄管理的制度,坚持推行建设新农村和谐的发展机制,加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环境保护。现在村民的素质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得到了增强。相比于前几年的经济发展的势头之下,有了一个更深次档次的提高。经济上来了,环境也没有得到破坏。这完全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的老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委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往深了说,这也是上级领导对环保问题的忽视。一直以来,农村的建设都以“增收”为主,而对环保并不十分重视。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建设多围绕城市污染、工厂污染,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够。

农村环境变化社会实践报告篇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与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国人不禁感叹国家的快速发展。我县近年来也大力发展经济,引进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开办了许多工厂,加上国家对我县的大量资金投入,从而使得我县的经济水平得以平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但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人们最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充分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于是大力整治城区、乡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并积极参与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在今年荣获了“国家级卫生县城”的荣誉称号。

为了解农村环境卫生的真实情况,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农村整体面貌。近期,我组成员深入xx村及xx村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重点是对农村村道、水沟、房屋周围、小溪流、卫生设施、垃圾处理措施及群众的卫生习惯进行调查。

一、农村环境卫生的调查情况

(一)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农村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时间:20xx年7月14—15日。

(三)调查对象:xx村及xx村的村民,xx村的干部。

(四)调查方法:深入农村观察及询问村民和村组负责人,并发放调查问卷。

(五)调查内容:农村的生态环境,政府的举措和村民的态度。

(六)调查过程:本次调查共察看了50栋居民房屋周围、7条村道、4条水沟的环境卫生情况,并发放了25份调查问卷,从中发现了新农村环境卫生与城镇小区卫生的差距有所缩小,但由于农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村民环保意识还不强,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农村环境卫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xx村是“湖南省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经实地调查,发现以下做得好的方面:1.村容村貌整洁卫生。一进xx村,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干净”,320国道穿村而过,走在国道上,环顾四周,干干净净。走在村道上,发现这些路竟全是经水泥硬化过的,很平整。村道上大多也是非常干净,村民随手乱丢的现象很少见。有些住户门前还栽有鲜花,看起来十分舒服,感到特别的快意。

2.垃圾收集处理设施齐全。目前,共建成了10座农田废弃物收集池,设置公共垃圾箱5个,建立生活垃圾收集池3个,每户配置垃圾箱2个,新建沼气池10余口,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进行及时回收处理。

3.村内宣传到位。村里现安装有高音喇叭,每隔一段时间,村里都会打开喇叭,进行宣传广播,告诉村民要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4.制度较为完善。该村制定了《xx村生态村建设规划》积极落实规划举措,着力营造生态的宜居环境,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村导的日常生产及生活行为,通过签订清洁生产和环境卫生责任状,督促监督村民的日常行为,年终进行“生态文明户”评选,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每个村民小组设定1—2个“清洁卫生岗”,同时聘请11名保洁员,每周2次进行清扫,以确保环境卫生整洁。

5.经费较为宽裕。该村每年会得到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给予一定数量的环境治理经费,加上本地一些村民自发的捐赠和村里面的一些租地,开店的收入,使得环境治理维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xx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1.村民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在我们详细说明来意后,请求村民配合填写问卷时,前后共有12人不愿接受调查填写问卷,其中有1人甚至对我们进行这样的调查,嗤之以鼻。这让我们想到这样一个事实:xx村作为省级示范村,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领导和游客来参观,按理说,该村村民是所有村中素质较高的,但是经过这次的调查,发现并不是这样的,一部分村民对外来人员的态度是不理想的,要么就是不理,要么就是拒绝回答你的问题,没有体现出该有的素质来。不知如果领导和游客来参观时,面临这样的境况时该作何感想。所以我认为xx村对于村民的文化建设还需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教育及引导。

2.村中仍存在死角。从村委会往里走,穿过铁路桥洞,发现里面的一些山脚和水沟中还有垃圾,在道路中有被打死的老鼠没人清理。

3.有少部分人仍不自觉。观察发现仍有少数年青人不自觉,抽完烟就把烟头丢在地上,还有些人随地吐痰,极不雅观。

4.冶炼厂有较大污染,部分村民反映冶炼厂离他们家太近,排出的废气经常飘到他们家,影响空气质量。

(三)xx村与xx村比,问题要严重得多。

1.首先村容村貌较差。村道两旁散落有零碎的纸片、烟头、烟盒,观察房屋周围卫生也不整洁,总有一些小垃圾,水沟里有小孩的玩具球、矿泉水瓶、烟盒等。

2.生活垃圾丢得多。表现在腐烂的菜叶、果皮乱丢,造成细菌滋生,蚊叮虫咬。

3.卫生设施欠完善。观察发现有些农户家门口有垃圾桶,而有些则没有。村子周围也没有较大的垃圾箱。走访中发现一个叫农场的地方,里面操坪上充斥着垃圾,一个垃圾桶也没有,居民更是随手乱丢,大部分垃圾丢入河里,污染了水源。

4.制度不全。当我们询问是否有相关的村规民约和责任区划时,大多数村民却是摇头不知。

5.村中领导不重视。宣传不到位。当我们来到村委时,大门紧闭,更需注意的是连村委门口都是垃圾,让人担忧,而且我们也没有看到宣传设备。

6.村民素质较低,在xx村,我们共向20人说明了来意,但仅有5人愿协助我们调查,大多数人不明白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

7.安圣电池厂污染问题。村民反映,安圣电池厂经常乱排污水,污染程度极为严重,附近村民干农活时经常闻到刺鼻异味。

从以上得到的调查结果发现两村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何会存在差距,经组员讨论并询问xx村书记后得到以下分析结果:

xx村:xx村做得好是因为:1.有一群负责的领导班子重视农村环境建设;2.对村民给予引导教育,呼吁村民要爱护周围环境卫生;3.加上宣传工作到位,资金投入较多,村干部以身作则。在与村支书记的谈话中,了解到自从xx作为省级农村示范点后,上级政府和各部门都相当重视,因此村干部有了积极性,定期开展评比活动,上级政府和各部门更是采取实际行动,表彰那些做得好的农户。当问到保护环境的关键时,书记说:“自觉”,确实大部分村民在调查问卷中也是认为主要靠自觉,问到目标时,书记答到:“一要达到‘无污染’的程度,各家各户的垃圾都能够自觉的进行分类收集,再拖走。二要建成一个‘花园式’的乡村,也就是美丽乡村,要把农村建设得和城里的小区一样,漂漂亮亮,舒舒服服。同时,书记也向我们讲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一是死角未处理。二是边远环境未搞好。三是村民的自觉性还不够强。村委今后的工作着重抓村民的自觉性,完善基础硬件设施,如花草树木的绿化工作等”。

农村环境变化社会实践报告篇五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们无关?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河水泛滥”的'说法。河道里满是废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积,没有清理,河水变得臭气难闻,河里没有了鱼虾,更别说小孩嬉戏了。而且许多水资源也因为人类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已经枯竭。不仅仅在于河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无得污染。今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天气也变得异常炎热,特别是在夏天令人难以接受。

由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村镇住宅建设的激增,不仅城市,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许多地区的乡镇工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方面各种工业任意布点;另一方面又因经济能力和技术力量的薄弱,企业无力处理“三废”,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兴建的水利设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灾害的威胁。随着生产的发展,化肥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种污染物在农村地区内循环,造成大面积农村面源污染,水体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小城镇卫生条件差,交通拥挤,居住紧张。村镇或布局分散,或延展过长,于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的安排都极为不便。村庄内部结构松散,空间混杂,生活用水不卫生,道路不规范等。但城镇建设费用很少,无力改变这种现状。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家乡环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幸好国家新出台了“禁塑令”,但效果还不显著。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坏,水资源污染严重:

3、森林减少,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

(四)整治仍不彻底。在城区,鸡鸭屠宰点和烧肉摊点污染严重;花盆和盆景中烟头、纸屑较多;摊点商户占道经营较多;车辆乱停乱靠现象依然存在;牛皮癣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倾倒垃圾依然严重,河水污浊。在乡镇街道,乱丢乱吐乱倒现象严重;农贸市场垃圾较多;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小食店清洁卫生问题突出;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干道公路沿线轻边远村社的现象;部分乡镇对场镇和主要公路沿线外的村社还未开始环境整治。在农村,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较为普遍。

(五)设施不够完善。

二是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车场、水果市场、畜禽交易市场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影响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

(六)、交通工具(、车辆、轮船、飞机等)废气和噪音音;

(七)、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八)、废水、废渣

人类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环境污染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气体,影响呼吸,影响健康;“白色污染”的危害有:

1、视觉危害,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2、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通过调查的我得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虽然家乡现在在的环境状况不是很乐观,但是据调查,我们的政府正在努力进行环境保护的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向老百姓宣传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的环境白虎意识等;在政府的努力下,作为这片土地主任的人们,外面更应该努力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爱护它,保护它,从手上的事做起,不乱扔、乱折、乱吐;从身边的是做起,共同把我们的家乡建成美好的家园。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牢记心中!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