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品三国读书心得(通用13篇)

品三国读书心得(通用13篇)

时间:2023-12-24 20:49:01 作者:文轩

读书心得是一个提升自己思维能力和文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自己良好读书习惯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分享,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和交流。

《三国志》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无论是乳臭未干的孩童还是风烛残年的老者,只要你提及《三国演义》,他们都能与你乐道几句。相比《三国演义》,它的“老祖宗”——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也是毫不逊色。这个国庆假,《三国演义》读过不谈,恶补了一下《三国志》,那么,就分享一下我对两部宏伟巨著的小看法和小感触吧。

两者,一为正史,一为野史,或者是小说更加恰当。这很大程度决定了两者的不同,小说是写给读者看的,所以它需要很多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成功的人物形象支撑。正史写给当朝统治者看的,所以它需要的是在政治方向正确的情况下,尽量还原历史原貌。

既然这样,那陈寿和罗贯中笔下的同一段历史,肯定会碰撞出不少火花。举几个让我印象最深的例子吧。在众所周知的《温酒斩华雄》中,关羽第一次展现了自己的高超武艺,在群雄中脱颖而出。正史却记载,华雄是死于孙坚的古锭刀下。当身边有些人还以为阿斗是孙尚香所生的时候,《三国志》却只是“权稍畏之,进妹固好”一笔带过。黄巾军起义首领张角,演义中说他乃是个“不第秀才”,然而当时还未有科举制,汉朝还是用“举孝廉”选拔官员,科举是隋文帝之后的事,三国时,哪来秀才之说?要说演义中刘关张一同作战,最经典的桥段非《三英战吕布》莫属了吧,结果《三国志》一翻,妈耶,虎牢关一战,吕布也是败给了孙坚!可怜了我的江东之主呀,功劳全算在了刘关张头上去了。这也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罗贯中神话了刘关张一波人,丑化了我们的“奸雄”曹丞相,于是小说善恶两派全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我们同样人才济济的江东,就只能沦落到打酱油的尴尬境地了。

刘关张赵马黄诸葛的神化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即使他们可能不那么真实,但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历史上的人物了,而更是伟大的艺术形象,当然,这都没什么。但是,在这里我得为被丑化的曹丞相“美言几句”。这位世人皆知的大奸雄,在演义中是名奸诈多疑的角色。让他成为奸雄的,有这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大“功劳”。演义中记载,曹操欲刺董卓未遂,于是四下逃命,逃命过程中,借宿在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夜里听到磨刀声,疑心人要杀他,便屠了别人一家。“却见缚一猪欲杀”,原来是要款待他,便继续奔逃。路上偶遇“手携果菜而来”的伯奢,曹操虽然知道他是好意,但怕伯奢知道后带人追杀,“知而顾杀”。陈宫问其何故,曹操便留下了这么一句豪言壮语。这句话《三国志》中不曾记载,它的出处是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具体有三个版本,《魏书》说,伯奢儿子要打劫曹操,曹操被迫杀人。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怀疑人家要他命,便杀了他们。《孙盛杂记》中说是曹操听到人家“食器”声,以为人家要杀他,杀了人全家,“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显然罗贯中选择了《孙盛杂记》的说法,但他改编的有些不那么真实,说磨刀就算了,还说是杀猪,难道,曹操能听到微小的磨刀声,却听不到撕心裂肺的猪叫么?就算曹操真的说了这么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我依然要说,首先曹操是凄怆地说的,只代表当时就事论事,而不是他的`人生观,更没有说是“天下人”。其次,这句话,我觉得有两种意思,宁可以译为“宁可”,但也不是不能翻译成“难道”,类似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同时“毋”也有“不能”和“没有”两种意思,那么就是说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难道只要我负了他人,就没有别人负我的地方吗?”裴松之是公元372年出生的,是南朝人,当时没有标点,我这么翻译也不能算错。

如果说曹操还有什么黑历史的话,那就是大军屠城徐州了。演义中说陶谦手下投降的黄巾军又惹事,杀了曹操父亲夺了其家产,落草为寇,然后曹操蛮不讲理屠了徐州。而《三国志》中则是直截了当的说杀他父亲的人正是陶谦,虽然手法还是很极端,但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

毛主席,也非常欣赏、推崇曹操,主张坚决为曹操翻案。98他还曾特地前去许昌瞻仰魏都遗迹,并与罗章龙合作一首《过魏都》。在他的《沁园春雪》中也可以看出,他认为,无论是秦王汉武,唐高宋祖或是成吉思汗都缺乏文采,然而曹操不仅是颇有军事才能,还能称得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历代皇帝能说在文学上有造诣的,能和曹操相提并论的只有李煜了,但高晓松却说:“光从统治者的层面来看的话,李煜都不配给他提鞋,两只手都提不起一只。”

其实,对于三国,还有很多可说的,但由于篇幅原因,我选择了这个性格复杂,后人颇多争议的,也是我很喜欢的人物——曹操。一孔之见,翘盼高论!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这个名词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书的大概内容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后被董卓夺权,曹操等地方诸侯组成联盟,立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董卓后被吕布谋反刺死。再经过一番群雄割据,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国鼎立。刘备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区,孙权占江南地区。就这样,又经过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权。建立晋朝,统一天下。其中有三个经典的故事是诸葛亮的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每次针对的敌人都是曹操,虽然曹操拥有百万雄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来说,几把火就可以将这些兵士烧的片甲不留。下面来走进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们吧!

第一把火。火烧博望坡三国前期,曹操为了统一全国,而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时轻敌,大败而归。

第二把火,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两名大将率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觉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东西。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再次大败而归。

最后一把火,火烧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矗。

同学们,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代杨慎的这一句词,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临江豪迈的英世伟业的消逝,像滚滚长江一样,汹涌东逝,不可拒,空留伟业。同时,这一句词亦是对三国英雄好汉的一句最真实的评论。

《三国演义》中,有许许多多精彩的、让人读着读着就会感觉身临其境的故事,例如: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等等,都是些脍炙人口的故事。

当然,最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刘备必胜!蜀国一统天下。”的念头来看的,因为当时觉得,孙权虽然有周瑜来辅佐他,但是,孙权毕竟有点优柔寡断,难成大统;曹操生性多疑,为人奸诈,我不看好他,所以,理所当然的,我会认为条件较好的刘备会一统天下,江山从此开始姓刘。

可是,事实总是那么的残酷。

当我读到《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地为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叫好,心想,这回,三兄弟立了这么大的功,肯定可以谋一个较高的官职来做,至少,也是五品往上,但是,事实又一次的让我失望了。

当我读到《空城计》时,我又为了诸葛亮的才智而再一次折服,又一次地羡慕刘备,因为,他有一个可以为他生为他死的好军师!

当我读到《烧藤甲七擒孟获》的时候,我再一次地为诸葛亮的智慧而折服,而羡慕刘备,知道用心机来令孟获从心底上服从诸葛亮,甘愿为他所调遣。

《三国演义》里,还写了“三绝”,分别为: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和,和久必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我非常感动,关羽虽然投向了曹操,但心里却一直想着刘备。终于,关羽找到了一个机会,逃出了曹操营。过了东岭关、汜水关,滑州关……过了五个关卡,杀了六名大将,终于找到了刘备。

我读了这篇文章,懂得了兄弟情深,关羽不畏艰难。经历千辛万苦,过了五关斩了六名大将才找到刘备。令我十分感动我一定要学习他的精神。

《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内容是刘备不顾自己的面子,亲自三次来到诸葛亮家,来找诸葛亮。第一次,是诸葛亮不在,而只有小童在家,第二次,刘备下着雪来拜访,诸葛亮还不在在家的是他弟弟诸葛均。第三次刘备是带病去拜访诸葛亮,到诸葛亮家的事后诸葛亮正在睡觉。出于尊敬他没有叫醒诸葛亮,而是在外面等着一直等到诸葛亮睡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都要诚心诚意,一定要有诚心诚意打动别人。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20xx年的早春,本该开学上课的我们被新冠病毒的疫情还未彻底解除而隔离在家。学校课程采用了网络授课,我们也只好乖乖待在家中。在这期间,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小说中的风流人物跃然纸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气薄云天的关羽、疑心重重的曹操、气量狭小的周瑜,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在罗贯中笔下栩栩如生,与他们相关的故事情节也耐人寻味。

《三国演义》中的第46回“草船借箭”让我读来意犹未尽。周瑜处心积虑想害死诸葛亮,让他完成一件难如登天的事“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还设计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而诸葛亮却轻松应下,并自认只需三天足以。在周瑜自以为诡计得逞之时,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利用曹操的谨慎多疑,利用天时和地利,仅用稻草人和寥寥数兵士就轻松地弄回了十万只箭。这让周瑜不得不服。

读到这儿,我也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聪明绝顶,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直都在博览群书、刻苦攻读。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绝非一日之功。他的雄韬伟略都来自于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当然,诸葛亮还有一个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他的胸襟。他从不嫉贤妒能,尽心尽力辅佐刘备。

再来说说周瑜吧!要论才能、学识,也是数一数二的。三国中除了诸葛亮几乎无人能与他媲美,可是他气量狭小,看不得有人比自己强。“草船借箭”这一章节充分显现出周瑜的心胸狭隘。小说中的周瑜是被气死的,他还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由此可见,一个人再有学识,气量小也是没用的,只会像周瑜一样走上绝路。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其实我也是一个气量不大的男孩子,平日里会被一些小事弄得怒发冲冠。记得有一次,我想和好朋友张宇辰一起玩棋,于是拿起棋盒,向他的座位走去。但没想到他却和别人已经玩得眉飞色舞,我气得说不出话来,把棋盒丢在一边,狠狠地瞪了他一样。因为这件事,我一周都没理他,哪怕他求我,我也不依不饶。哎,现在想想真不应该,所以我必须要改掉气量狭小的坏毛病,做一个心胸宽广的男子汉。

名著就是名著,仅就《三国演义》而言,每一章节都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读一番。

疫情期间,隔离在家,我们还可以读许多许多好书,领悟做人做事的真谛。不要出门,再多坚持一段时间,相信解封的日子就快到来了。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一条毫不起眼的小船上,雄姿英发的周瑜和深谋远虑的诸葛先生相坐与对面,公瑾先生问:“诸葛先生,倒是云淡风轻”,诸葛先生摇了摇手中的羽扇,笑道:“公瑾先生也不着急啊!”,“过奖过奖”,然后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

“我刘备,我张飞,我关羽,在此结为异性兄弟,从此同生共死,天地可鉴”在寂静的桃园里响起一声声义气凌然的声音,这三个此时此刻还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谁会想到他们以后会掀起腥风血雨,带来历史上的巨变。

从此,他们共经沙场——三英战吕布,诛董卓,灭逆党,他们同生共死,匡扶汉室,建立蜀国,他们得天时,聚人和。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虽然他们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青史一页会记得,他们是强者!他们就是桃园三结义的好兄弟:“刘备、张飞、关羽”。

当然,要是没有军师的文韬,刘玄德也无法建立蜀国。他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赤壁之前,他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赤壁之后,他智取南郡,借得荆州。在战乱的年代里,文韬武略卧龙凤雏哪堪寂寥,结伴结盟结交,难结同好。接风借火借箭,羽扇轻摇。问鼎三足怎落脚,隆中对分晓,只盼来日登蜀道,再续出师表。不出则已,一出比天高!发明木牛流马,连弩。诸葛亮的一生都献给了为匡扶汉室的使命。

五虎上将关云长,他手持青龙偃月刀,为忠于蜀汉,是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豪杰;也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威震华夏的英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一心只为扶汉室。可是,当他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后,他变得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刚愎自用,大意失荆州,这位一生只为守住“忠”,“义”二字的大将军最后终于无奈的走向麦城。他是一为末路英雄,我们从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我的心中,他,关云长,永远是一位守护“忠”,“义”二字的英雄!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此生有限而事业不能实现,这是多么悲哀啊!”孔明在临死前长叹。这句话启发了我,诸葛亮都觉得一生是很遗憾,没有达成事业,那我们更应该努力。书里的人物个个斗智斗勇。英勇乃吕布,他设计使袁术和刘备不再打仗。智慧乃诸葛孔明,他帮助刘备一统天下。使一空城计,让司马懿逃去。狡猾乃曹操,他计谋多的数不胜数,求贤若渴的他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想要留住关羽。

故事中的十六回中的片段,让我记忆深刻。大概讲述了吕布邀请了纪灵和刘备前来参会,酒会刚一半吕布让他两家各自会营不再打仗。纪念和张飞的“舌斗”,使吕布决定帮助刘备。他说:“只要我一百五十步外射中小枝,你俩家各自退兵。”刘备心中暗暗希望吕布射中。便见吕布慢慢踱步到庭院中,一手拿起箭,一手拉满弓,嘴里叫一声声“着!”,之间箭就飞出弓外,眨眼间射中150步远的小枝。

假如我是刘备。第一,我兵力不足。第二,敌方入兵杀来,我不情愿,也只能硬战。第三,我希望吕布射中,这样就避免了双方的厮杀,老百姓的无畏牺牲。

假如我是纪灵。第一,我觉得吕布射不中。第二,就算他射不中,我方军力也很十足,这样很容易就灭了刘备。

假如我是吕布。第一,我希望各自两方不要战争。第二,我不想得罪两家中的任何一家。第三,我要帮助刘备且我有这个本事。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想:儿时的我只会画出那吕布,觉得帅气。而且我只能用画笔让自己感到他的英勇。而此时的我,读了那么多真实的故事,真正地从作者文字中了解了吕布的形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三国志读书心得

《三国志》中,我最欣赏的则是曹操。曹操在那个诸侯称雄的年代,可谓是天下罕见的全才。

他文武双全,官拜骁骑校尉(仅次于将军),足见其勇略。董卓进京,不少满口仁义的汉室栋梁对董卓的恶行是敢怒而不敢言。唯有曹孟德,不惜背上谄媚小人的骂名,怀揣兵刃,栖近董卓身旁,意欲为国除贼。须知,若刺董成功,自己也将身首异处。曹孟德此举,足见其大智大勇。

刺董失败后,曹操辗转奔波,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他已有十万兵甲。而后,瞅准时机,亲率劲旅迎献帝回朝,定都许昌。有人认为曹操乃大汉国贼,以挟天子之便,掌控天下。可是当年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时,除了曹操与孙坚力战西凉军外,其他诸侯哪一个不是坐观成败,以图渔利?献帝出逃,袁绍、公孙瓒,甚至是汉室宗亲的刘表,都未营救圣驾。只有曹操急行军数百里前去护驾。

纵观曹孟德的功绩,灭二袁,亡吕布,平西凉,收汉中。所行无一不是完成汉廷的.一统大业。虽然曹孟德的文治武功,冠绝天下。但当他扫平北方时,已是烈士暮年。他急于在死前完成统一大业,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故有赤壁之败。然而兵败赤壁,却决定了曹操此生是无法完成平定天下的宏愿的。于是他精心治理辖内的军政,为继任者平定四海奠定基础。

尽管对于曹操的忠奸,世人褒贬不一。但我始终认为,曹操乃国之大贤,扫平四海,使得万民安居乐业。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暑假的每天中午,我都会打开电视看《三国演义》,越看越有滋味。爷爷见我这么喜欢这部电视剧,便向我推荐了一套书——《三国演义》。

我捧着《三国演义》如饥似渴地攻读起来,坚持每天看二回,当我看完一百二十回,便读懂了故事的梗概: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开始,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书中的故事是围绕机智和勇气,伴随着战争展开的。

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我看了第二遍,慢慢琢磨、用心感受,觉得书中的情节越来越引人入胜了。刘关张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好戏让我留连忘返,直呼过瘾!

再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曹操和刘备的身上,我想到自己。在生活中,不应为了得到一点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浅;在学习中,不应为了取得一点成绩而骄傲自满,裹足不前;在与人相处方面,不应为了一点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做事一定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想自己,否则你的路会越走越窄的。

《三国演义》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我特别喜欢,也推荐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是一部巨著,几百年来大家已经耳熟能祥了。可是真正要能了解到其中的思想还需要仔细研讨。

当下人们对于《三国演义》有这么几类的应用。一者用作商业价值,在电影,电视,游戏等领域横行,作为重要的文化ip形成了重要的一种消费导向。一者则是网络时代所兴起一种关于三国时代武将战力的讨论。再有就是民间流传演绎的故事和学术领域的研究。但现在大家各说各异,但大多都在指向对于原著的一种颠覆或者与原著不同的解读,因此希望正本清源的再来梳理一下《三国演义》。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演义。演义不是小说,也不是什么传记更不是什么历史。演义根本上来讲是要把社会公义演出来,所以在人物塑造上必然就会走向很强的指代性。我们今天好像在批评这样的一种脸谱化的表达,但是其实这是一种很明确的道德指向。比如,关公就代表忠义的精神,关公用他的一生都在体现忠孝仁勇,最难能可贵的是可以做到忠义俩全。我们现在也很需要忠义的精神,我们也应该从《三国演义》中提倡发扬这种精神,可是我们大多都在关注其他方面。曹操则是奸诈的代表,前半生可以称为治世之能臣,后半段则是乱世之奸雄。很多人都在为曹操鸣不平,说曹操很有才艺,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为什么不能阴阳俩面来思想,曹操这么好大家却会给他贯以恶名,就是因为曹操根本不重视道德,惟才是用。曹操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就是召贤令,不顾道德,有才就用。他就没有考虑到同样有才,有德的人和无德的人根本不能相容,要么彼此相斗,要么同流合污,那这样下来最倒霉的就是老百姓。而刘备则是仁德的代表,仁义著于四海,很爱护老百姓,所以苏东坡说他有他有次听见有人讲三国的故事,大家听到刘备胜都非常高兴,听见曹操胜都非常气愤,可见很早之前大家对于曹操和刘备就有不同的感觉。这里面有很强烈的一种选择,大家喜欢仁善爱民的君主而不是善于权术奸诈的政治家,这就是一种切回公义的体现。而整个三国最核心的精神代表就是关公和诸葛亮,所以《三国演义》前半段以关公为核心,后半段以孔明没核心,孔明死后大家对后面的事情就不太关注了。

其次,我们需要有个正当的历史观。中华民族历史非常悠久,但是大家并不真正的重视历史。我们聪明的知道历史很多都是假的,历史大多数情况是为政治而服务,所以正史大家感兴趣的不多,而什么野史,秘传之类反而更能引起大家的兴趣。所以《三国志》真正读过的人反而不多。我们真正读历史是读历史背后所蕴藏的那个道理,叫做历史意识。《三国演义》不是真正的历史,但是含有丰富的历史意识,能体现那个时代的世道人心也能给现代人很大的启发。比如赵子龙从千军万马之中把阿斗救回来,刘备的表现。这个时候刘备没有重视他的孩子,而说为此孺子,几乎损吾一员虎将。如果是今天人,肯定先问我孩子有没有受伤,有没有受惊等等。那么赵子龙肯定会怎么想?大家会怎么想?下次还有谁去救阿斗?何况古人认为为天下者不为家,不能说因为你自己的一家就不顾将士的死活。再比如空城计不只有诸葛亮用过,张飞在长坂坡用树枝扬尘也算是空城计,赵云在定军山一个人打开寨门对曹操也用过,为什么老用什么真假简单的观点去看这部著作。当然诸葛亮空城计之所以可以成功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司马懿要放过他,因为没有诸葛亮他会更倒霉,后来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果然被皇帝冰冻十年才找到机会复出。整部的《三国演义》都在从各个层面在给大家展现历史的道理,而不是历史本身,我们不注重这方面的学习老是在纠结是否合乎历史,不是可惜了这么一部巨著么。

再次我们还需要理解《三国演义》中到底有几个国家,如果是只看到三个国家那么显然存在很大的误区。我们要理解三本身就不是实指而是虚数代表多,因为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因此也可以把这个反过来理解,三代表多,也包含有一。所以三国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而且从来都是一个国家,只是内部的军阀混战,所有的人都有天下要一统的意识,只是互相争霸。因此里面的人在各个阵营流动不属于叛国而属于跳槽,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也可以理解为多个国家,三个明面上的国家和一个看不见的国家,从孔明知道汉朝气数已尽就应该留意到那个将要取代的国家是哪个,就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整不巨作。

《三国演义》是一部巨著,所表现出来一个复杂时代的世道人心,让人觉得人间自有一股正气留存,哪怕沧桑多难,也终会体现驰骋世间。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一样的时期读它,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好处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善的地方。

凡言“三国”者,即便未曾看过此书者也必知悉“卧龙先生”诸葛孔明的大名。书中,他是一位羽扇纶巾、谈吐高雅、自比管乐、有呼风唤雨之能、经天纬地之才的一代儒将。隆中定三分,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无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在无数人心中,诸葛亮的文才武略、战术谋略,甚比“武圣”孙武而被顶礼膜拜。没错,孔明多谋而近妖,是个奇人;三国系一体,是个伟人;言归子底,他呕尽心和血,可惜却是个苦人,一世争战却未能打下那汉室江山。刘备尝夸诸葛亮:“君才十倍于曹丕。”缘何其六出祁山终无功而返?只因他把自己一生命运捆绑于一个平庸王朝的戎马战车之上了。

三国读书心得

最近之翰迷上了《三国演义》。其它书一概不读了,手头一套四卷本的《三国》,走哪带哪。期末考试前在读,考试结束我们去三亚度假,他也在读,甚至在飞行途中都不舍得放行李箱托运,就放在随身的.背包里。

因为20号他想留在三亚而不能去领教育博客的奖,我就告诉他:“不去领奖可以,但要用文章换。”他拍着手同意了。什么文章呢?就是上面这篇《金圣叹带我读三国》。真是写起来,他感受到了难度。三国太厚重了,金圣叹也太博大了,想包含在短短一篇文章里,又写出自己的想法,头绪都不好找。他在三亚写了两个稿,我不满意他自己也不满意。我和他一起列了个提纲,他也没按提纲去写。于是放下写作,继续读书。他连去餐厅去花园都带着书,我暗想,真是长大了,以前玩是第一位的,现在都能放第二位。

过年回到郑州,他继续读,并且我们一起又读了金圣叹的《读三国法》,他又像第一次读到那样,手舞足蹈起来,边读边举例子。他对三国已经比较熟悉了,想法也更多了。于是到今天,年初六,他着手重新写起来,综合前面几稿,用了一天,终于写就。写成发给韩老师看,得到韩老师一番赞扬和鼓励,他开心得笑起来。他自认为自己算是说话算话的君子了,用文章换了在三亚的时间。

读书有收获,分享给大家。之翰,继续努力,静心读书。

三国志读书心得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这让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为内容,讲述了东汉末晋统一之间的一系列故事。其中,主要人物包括爱才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软弱无能的阿斗、粗鲁鲁莽的张飞、忠诚的关羽、救世主的赵子龙、心胸狭窄的周瑜等。这些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诸葛亮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他足智多谋,熟悉天文地理;他烧赤壁,借东风,借草船借箭;他三气周瑜;智慧华容道,巧摆八阵图;他七擒孟获,巧施空城计,以伪者吓跑司马懿。这些事情都是普通人想不到也做不到的`。书中写道: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戴着龙巾,手持羽扇。我觉得他挺有长辈风度的。然而,他的智慧和谋略是无与伦比的。

此外,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叛徒。他自己也说过,他和刘备是英雄。刘备的筷子都掉了,这就是所谓的煮酒英雄。

想到战国时期的人们每天都过着紧张的生活,我们真的更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
  • 12-24 个人担保抵押借款合同范文(18篇)
    借款合同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书面合同或者电子合同。接下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借款合同案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合同的要点。借款人:电话:地?址:邮编:贷款人:
  • 12-24 大学实验室建设规划大全(18篇)
    大学规划不仅仅是选大学和专业,更是帮助学生发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规划好大学生活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案例供大家参考。学校要培养学生
  • 12-24 家长会学生家长发言稿简单明了大全(17篇)
    家长会是学校与社会各界沟通合作的平台,可以形成教育共同体的合力。下面是一些关于家长会的精彩分享和案例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亲爱的家长:大家晚上好
  • 12-24 语文教师年终个人总结(精选15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进行改进和提升。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对个人总结的结构和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2
  • 12-24 吸烟的建议书(汇总19篇)
    意见建议是促使我们思考和行动的重要催化剂,它可以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意见建议范文,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一些灵感和借鉴。为了响应《杭州市公共
  • 12-24 企业财务会计年终总结(热门19篇)
    通过年终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制定目标来提升自我。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年终总结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一、加强财务会计工作学习,注重提升个人修
  • 12-24 食品安全活动主持词大全(17篇)
    尊敬的评委、尊敬的选手们,今天的比赛即将开始,请做好准备。在这里,我收集了一些优秀的主持词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各位领导、同志们: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质量
  • 12-24 爱岗敬业演讲稿子(通用17篇)
    爱岗敬业不仅是对自己的承诺,更是对组织和社会的责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岗敬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大家好,我是马丹,此刻公司负责产品设计与创意以及公司质检
  • 12-24 家长会科任老师发言稿高中范文(18篇)
    家长会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各种政策和活动安排,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来。以下是学校家长会实施情况的分析报告,希望对大家了解家长会的目标和效果有所帮助。
  • 12-24 医院科主任述职述廉报告(精选18篇)
    述廉报告应该突出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成就,增强全体人员的廉政意识和使命感。小编精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述廉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本人现就今年工作情况和党风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