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2023年上帝视角读后感(精选5篇)

2023年上帝视角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10-07 20:30:12 作者:笔尘 2023年上帝视角读后感(精选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上帝视角读后感篇一

我是一个追求效率的人,也希望很多事情能够一劳永逸。一直以来,对于管理,我总有一种观点,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程序或者机构,就可以解答任何的问题。当然,这种设计是基于所谓的复杂的和精确的研究得出。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这是一种极端的现代主义的观点。而这种想法付诸于实践时,通常是失败的。

虽说人是理性的,可以对外界是事物施加控制,但是,这种控制是基于人类本身的思维,而人类的思维是局限的,无法预料到这个世上或者遥远未来的一切事物。这世上和未来有无穷的不确定性,而人类却往往为了追求一种稳定感和安全感,甚至是为了满足自身所谓的、无知的控制欲,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所能做的事情微乎其微。对此,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曾经很悲观,我对我的人生很悲观,因为人生充满着无穷的不确定性;同时我对这个世界很悲观,因为不知道下一刻不出现什么事情。所幸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人类的一切发展都是在追求着一种稳定性和确定性,所以人类尝试寻找其中的所谓的规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类很大程度地花费了毕生的精力,可能有些人有重大发现,而有那么一部分人却在毫无成就中默默地淹没在历史,没有留下一点的痕迹。无论是何种情况,追求着这种稳定性和确定性,让人类不会走向自我灭亡和自我堕落,这当中不乏乐观主义者,使得这个世界充满着快乐的欢笑。既然是如此,我们为何不能向乐观主义者学习呢?一辈子在郁郁不安地度过,还是在真正的欢声笑语中度过?百年后,我们总会失去在这人间的一切。

回到这个读后感的话题,人类是可爱的,无论是从国家的视角还是从地方草根的视角,他们渴望幸福。所以,为了更方便地管理地区,以免他们危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很多例子表明一些国家在特定的时候实行了清晰化和简单化的项目。其中包括了关于科学林业的项目,对测量工具、土地制度、城市的规划、姓氏的创造、交通的集权和语言统一。这让我想起了我们遥远的古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的一系列的关于货币、语言、文字、镇区的划分的规定和政策。清晰有助于管理,而复杂有助于自治。但是,这种清晰化和简单化的项目,是基于设计者们对科学的盲目依赖和信心,同时又不对地方知识、实践和生态进行有效的研究和考察之后,这种项目很有可能是极端的现代主义。这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独裁主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至于如何去管理国家和设计政策呢?我表示很无知,所以也认为书中后面提到的四种有建设性的观点有点靠谱,在我寻找到其他合适的想法之前,这几点几乎可以代表的做法:1)小步走;2)鼓励可逆性;3)为意外情况做计划;4)为人类创造力作计划。

对于地方层面,或者说是未来的层面,我赞同书中的观点,“这地方的实践和未来的事情,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同时我也添加了一句,“这世界的实践和事物,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很不幸,我好像陷入了所谓的不可知论,我已经是休姆的忠实粉丝了吗?我表示很无奈,这个世界也让我很无奈。

关于本书的总框架,我也用极端现代主义的观点来归纳吧,因为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使用的时间不算多,算是我粗读的一本书,这也源于我对这书中许多的内容比如农业、苏联的那段历史和一些建筑上的东西不甚了解,导致我看的过程中比较吃力,也觉得索然无味。首先需要提到的是,这些项目大部分出现的时间,都在十九世纪后期以后,这非常重要,毕竟从那之后,人类,特别是国家或者大型组织对于科学的向往前所未有,泰罗的科学主义也在其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所以出现了许多从上而下的工程和项目。所以,在本书中,关键的是“上”和“下”的冲突。这也是国家和地区的冲突;从农业角度来讲是单一种植和多元种植的冲突等等。由于由于国家掌控着权力,对地方进行所谓的科学的规划,要求地方按部就班对项目进行执行。而往往由于地方的实际知识、时间、天气、土壤、风土人情等地方特色,也同时由于许多的时间、空间和实践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让美好的国家规划毁于一旦。当然无可厚非的事,国家在很大的程度也是基于对地方和老百姓的考虑,比如国家希望运用科学的规划,来要求有些顽固的、无知的和懒惰的百姓们去执行,这是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我们可知道这当中,国家也是无奈的。但是,本书列举的例子也非常典型和实际,的确国家在这些改善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上失败了,来给了老百姓灾难和不幸。究竟需要如何管理国家呢?如何让地方稳健发展起来呢?这让我想到以往背政治题的一些观点,统筹兼顾、地方特色等等。按照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过这有点空泛,不太靠谱。所以我感到很无知。

上帝视角读后感篇二

梁文道的书名《常识》,这是来自美国立国时期的托马斯?佩恩(thomaspaine)的同名书,这位给自己取名“痛苦”美国之父,难以社会对个人的不公,英国对美洲的欺凌,写出了这本不到50页的小册子《常识》,却卖出了50万册(当时北美不过200万),它唤起了北美民众独立的信念。在今天这本小册子依然被列为“改变美国的20本书”中第一本。梁文道说过:“常识”是我很关心的一个概念。所谓“常识”,就是一个国家、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他又说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通读全文,不可否认,梁文道有很高文学素养以及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措词用得好,讲得也很客观,在文章中,他并没有回避时下热点的问题,文章中他冷静而富有理性的观点,对于我们而言,是一剂清热解毒的凉茶。

在民间:政府的好帮手主题下,梁文道列举了在面对天灾时,日本政府迟钝的官僚系统与高质的公民,民间组织的捐献活动进行强烈的对比。同时他又指出在08年次“百年不遇的超级大雪灾中,政府的缺陷与民间社会的的缺席。作者认为在天灾面前,不应该只让有关部门去垄断救助,应该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强大力量。在文章中,梁文道直接指出了政府架构条条块块间的不协,、机制的缺陷,、危机管理的不足与基础建设的脆弱的缺点,这是很多作者都无法做到的。

可以说梁文道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是个斯文不失风趣的读书人,他讲的事情其实并高深,只是常识,至少是现代文明的常识。常识的作用在于解惑。不过,也并非大家经常谈论的东西就可以称为常识。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津津乐道的明星的八卦,绯闻。与“常识”相对立的,应该就是“潜规则”。曾经勇敢揭露“非典”真相的钟南山院士又在两会上放炮,抨击“领导不在讲真话,领导一来颂功德”的会议作风,赢得热烈掌声。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潜规则,人人都知道是病态的,但人人都要按着这个规则来进行,否则就只有离开这个圈子,而现实又常常逼着许多人不能不参与这个潜规则,这就是“反常识”。缺乏“常识”的我们,就生活在这样野蛮而荒谬的“反常识”中,当然文学就是作者的看法,也是一家之谈:在国耻:向“百年国耻”说再见这个主题下,梁文道举了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代表“阿q”,“阿q”确实存在国民的劣根性,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作者又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些中国人把某些国家的旅游景点特意以中文书写的“禁止吐痰”警告牌单纯地解读为歧视中国人,梁文道认为以这是一种稍经刺激就立刻动怒的敏感反应,认为这是一种自我贬损的冲动。对于这一点,我非常不赞同。在外国旅游景点中,它赫然用中文写着“禁止吐痰”这四个字的警告牌,若是有其他文字的警告牌还好,但它独独用中文写,这是代表什么,这种场景屡见不鲜,如在外国的厕所中,独独用中文写着“请冲水”,这明显是对中国人的素质看不过去,用中文写着告示,诚然写告示的人可能只是出于一种提示作用,但在背后,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这种行为的不屑和鄙视,但只是用中文写着,这意义不明而喻。这显然是对中国人赤裸裸的挑衅。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能意识到。但是梁文道却认为这不过是一种自我贬损的冲动,那么当他看到这些字牌,他又有什么想法,就是一笑置之?梁文道在文中提过,他要以“本地人”的眼光去看待事情,但实际上他并不是以我们大陆的角度去写,他更多的还是从一个港台同胞的角度去看大陆。他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大陆人看起来是常识的东西,对于在他们另外一种生长环境里成长里来的人却很难懂。可能也有略带反讽的意味吧。

常识是梁文道在大陆出的第一本书,除了真话,还是真话。不过毕竟一本书写的只是作者的观点,没有人能保证作者自己的观点绝对正确,但是总体来说,有这样的书很好,希望将来有更多这样的书籍,让现代思想的活水来浇灌荒芜的马勒戈壁。

《国家的视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上帝视角读后感篇三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相信大家都是知道《共产党宣言》的,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本书在中国鲁北平原上的传奇经历,大革命时期,这本小册子被一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带回山东广饶刘集村,这本小册子自此在这片土地上和这里的农民兄弟之间演绎了一段感天动地的革命传奇,而一本名为《国家记忆》的著作,则记录了这本小册在中国的传奇故事。

原来的我,只是知道共产党宣言的重要意义,并不了解这个小册子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经历些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无数的革命先烈和人民群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来保护这本小册里,坚持自己的信仰,让这本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册子在中国的大地上得以传播,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被中国人民所熟知,党组织得以发展壮大,直至今日发展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党,建立了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我是一名肢体残疾人,身体的残疾,让我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心酸和坎坷,让我的生活倍加艰辛。以前的我,自卑,封闭,怨天尤人,总是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为不幸的那个人。可是,身边的'人和各级残联的工作人员,在我求学的过程中不断的给予帮助和鼓励,关怀着我,给予我参加全市残联协理员招考的机会,让我可以回到家乡,走上残联协理员的这个工作岗位,接触到了全镇的残疾人群体,来真正的感受残疾人群体的不幸和无奈,让我渐渐感觉到自己并不是最为不幸的人,和其他的一些残疾人相比,我拥有了一份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通过这份工作,可以帮助那些更为需要帮扶的群体,可以更加有尊严,有自信的生活和工作。

这份工作,让我自强,自信,自立。今天我所拥有的一切,正是由于党和政府关爱所获得的,正是由于书中那些革命先贤的舍生取义,不屈不挠的战斗和牺牲,才使我和我一样的人们,可以更好的有尊严的生活,没有因为身体的原因,而陷入悲惨的境地。和革命先烈们相比,我自惭行愧,没有任何的理由去抱怨。更加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来感恩社会,感恩生活,并将这种感恩传递下去,来带动我的服务群体乃至身边更多的健全人,来感恩社会,感恩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和信心,努力的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认真工作,努力前行。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那些革命先辈的牺牲,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读史使人明智,让我们踏着先辈的足迹,传承先辈的精神,努力前进,认真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美好。在当代这个以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虽然,革命战争年代的炮火和硝烟已离我们远去,可是,那些为了新中国和我们今天享受美好生活而献出生命的先辈,不应淡出我们的记忆,这些经鲜活的生命和他们的事迹,应当成为我们这个国家和整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国家的记忆,民族的记忆。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斗争,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应该怀念他们,感激他们,更要将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代的传递下去,让我们的国家,每个人都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前行。

上帝视角读后感篇四

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家迈克尔罗斯金的大作《国家的常识》,虽说算是一本通俗读物,读起来却也不是那么顺畅,主要是因为涉及的国家较多,而且叙述多有跳跃。遗憾的是本书缺少了美国和中国篇,这也使得本书的分量有所减轻。草草读过本书,没能释解我诸多疑惑,只有一些只言片语的印象。我也在想,中国篇会是什么样子,这位美国政治家会对中国存在很大的偏见,还是可以公正的看待呢?或许看到了,也无法真正做出准确的判断吧。

国家是什么呢?当我们说热爱我们的国家的时候我们到底爱的是什么呢?我们是热爱这一片土地还是热爱悠久的历史?抑或是其他什么。国家首先是有自己的领土,当我们想到国家时首先想到的可能也是他的地理位置的所在。有一种思想认为国家应该意味着民族,以色列,巴基斯坦都是这样的典型,从一个民族走向国家创立之路。美国是由欧洲移民创立的多民族宗教信仰各异的各色人种组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绝大部分民族对国家有高度认同感。普遍认为日本和韩国朝鲜属于单一民族国家,尽管其国民中也有其他民族人员。

国家是怎么建立的呢?无论是欧洲的城邦,还是亚洲的部落,最初都选择了在民众中具有超人智慧和能力的,能够带领族众开疆扩土,为部族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能带领族群抵御外来的侵扰的人作为帝王,族众生存的区域因为要守土保疆,就有了用来打仗的军队。军队需要供养就产生了税收劳役等制度,这样就形成了国家。但是,每个国家的走向又各有不同。公元前753年,罗马城邦因贵族妇女露克莱蒂娅被罗马王国第七任国王的儿子塔克文强奸,露克莱蒂娅将被强奸的事实告诉了自己的丈夫、父亲、哥哥和弟弟,又来到罗马城邦的广场向在场的罗马公民进行了告知,然后自杀身亡。罗马城邦的民众感到震惊,民众感叹的是一个贵族妇女尚且遭受如此凌辱,对平民更可能甚之。罗马民众发誓打破强权,将独裁者永远赶出了罗马。露克莱蒂娅的丈夫和弟弟被罗马百人会议推选为罗马第一任执政官。权利的分割、监督和制衡初见雏形。

中国的民众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样具有超人智慧和能力的,能够带领族众开疆扩土,为部族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能带领族群抵御外来的侵扰的人作了帝王。比如早期的三皇五帝、尧舜禹。而在中国民众眼里始终有明君昏君的区分,每个朝代几乎都经历了兴盛和腐败衰落的阶段,造就一片朕的江山,朕为万民造福。此后的几千年里,你方唱罢我登场,改朝换代频繁,民众也一直希望我皇英明,期待万世安康。直至清廷退位,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都未能逃脱这般命运。与罗马相似,因秦始皇的暴政,民众揭扞而起,一些人认为皇位应传给公子扶苏而对胡亥皇位的合法性表示怀疑,一些人则信奉王侯并非天降,刀剑之下,胜者为王。同样的际遇,走向竟是如此天壤之别呀!

国家对于普通民众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是依靠和依仗,是强大的后盾,还是只是一份情怀呢?我始终不能理解那些移民他国甚至加入他国国籍的人士口口声声叫得比谁都响的所谓爱国之心。我也不相信那些动辄给他人扣下不爱国的大帽子的挖祖国墙角的贪官污吏们是真的爱国。

一个国家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有贵族和平民阶层之分。虽然有时并不那么泾渭分明,作为一个具体的人有时也无法确认自己的身份,更何况这种身份会因时事变化而变得不同。

公元前278年,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带着对楚国的无限热爱与惆怅舍身投入汨罗江中。楚国对于屈原来说,大过了自己的生命。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婉声声,在陆游心中,统一的国家原来是在万事皆空之外的至高存在,难怪他会“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不知1932年,爱因斯坦携妻带子离开自己的祖国德国时的心情如何?

看一本书,了解一些知识,生出了些许感慨!这本《国家的常识》是一本通俗读物,并不是严肃的政治教材,书里的观点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无疑会给人以启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历史是一面镜子,了解别的国家的形式也会让我们眼界变得更宽。国家并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是有国才有家的简单说教,更不是过去的封建王朝之朕的天下。

国家是什么?我们谈论爱国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些什么?我们该怎样去热爱我们的祖国?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做起来还真没有那么容易。不然,就不会有人说爱国从抵制开始了。(程伟)

上帝视角读后感篇五

为什么那些试图改善人类命运的大型社会工程都失败了?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如德国的林业科学化运动、前苏联的集体农庄、坦桑尼亚的贾乌玛运动和巴西利亚城市规划等等,不仅没有为人类带来幸福而是导致大规模的灾难。也许从国家的视角这些项目都是成功的,但从人民的角度来看,这些大型工程造成的灾难有的至今还在威胁人类的生活,在《国家的视角》一书中,耶鲁大学人类学教授詹姆斯c斯科特用人类学方法对20世纪一些宏大社会工程的最终失败的命运进行了解答。

?斯科特认为大型社会工程的产生有四个条件:国家的简单化和清晰化、极端现代主义、独裁主义国家和软弱的公民社会。国家简单化产生的社会的清晰性提供了大规模开展社会工程的可行性,极端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了愿望,独裁的国家提供了实现愿望的工具,软弱的公民社会则提供了等级社会作为实现的基础。

通过对科学林业、度量制度的统一、土地清册等事例,斯科特向我们介绍了“简单化与清晰化”,即通过去掉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其更突出、更易被度量、更易被操控?进而重塑事实的一种方式。而通过“简单化与清晰化”手段所描绘出的“概括性的”、“标准化的”图景与真实的图景相距甚远。在斯科特眼中,国家了解和控制社会的过程就是简单化和清晰化的过程。为了使社会更为清晰,国家对社会采取了简单化的处理方式,这种方式是国家最容易掌握的。社会也不再是自然形成的产物,而是国家作用的结果,与真实的社会有了较大的偏差。

在斯科特看来,极端现代主义是一种极端的自信,相信人类可以任意创造出一个世界。但是在极端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中,具有这种能力的人绝不是所有人,而只是那些掌握了科学知识的专家和官员,他们不仅主张“人为自然立法”,而且主张通过行动来对自然界或整个社会秩序进行彻底和理性的改造;而在这种雄心背后的,则是对持续的线性进步、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生产的扩大、社会秩序的理性设计以及对自然甚至人类本性的控制能力的超强自信,尽管表面上这些人是相信科学,但实际上他们与科学相去甚远,他们将科学变成美学、变成宗教。所谓美学,是因为他们所推崇的仅仅是流线型的、巨大的、对称的、功能分割的,而与此相反的东西都被他们认为是没有效率、落后和应该摈弃的。过国家自上而下地重新设计,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变得更加简单和清晰,并在对“秩序”、“整洁”、“简单化”的高度强调中,试图抹杀一切复杂的、世俗的和充满人性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此为依据,斯科特开始了对极端现代主义者的“点名”:建筑师柯布西耶、斯大林、巴西总统库比挈克,以及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

独裁主义国家和软弱的公民社会为大型社会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行动能力和基础。独裁主义是指一个人集所有权力于一身进行统治的政府形式。统治者要么可能是君主,要么是一个独裁者。在斯科特看来,独裁的国家才有可能违反普通人的意愿实施这些大的社会工程。因为独裁国家具有较强的动员能力,还因为独裁国家更可以不顾及普通人的反对。19世纪的德国、专制时代的法国、前苏联,乃至坦桑尼亚都可以归入这类国家。从另一方面来考量,这也恰好反应了当时的市民社会的软弱和顺从的状况。当国家超乎寻常地强大时候,市民社会自然是软弱的,而且“战争、革命和经济崩溃都会使得公民社会变得更软弱。”

斯科特将大型社会工程失败背后复杂的原因总结为一句话,“我要说这些计划的始作俑者往往将自己看得远比实际聪、更深谋远虑,同时也将他们的对象看得比实际上更愚蠢和低能”。首先大型社会工程项目的出发点是一个假设的环境,而国家的简单化和清晰化导致该环境对真实世界模拟的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每个项目都会存在规划者所不能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二、作为执行主体的人并不是只具有标准数据的抽象公民;三、简单化的假设是同一时间只有单一事件在运行,如一个同时种植的、单一树种的,各种杂物都清除干净的森林,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其次强烈的自信使极端现代主义者忽视或无视缺憾,“那些项目背后的预言家和设计者犯了自大的毛病,忘记了自己也是凡人,行动的时候似乎觉得自己是上帝。”,且由于独裁主义国家和软弱的公民社会的存在,即使这些项目存在如此忽视生态和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实,甚至当其致命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以后,仍然被不顾一切地继续推行,导致最终的失败。

斯特特对如何避免类似项目的失败提出相关建议。他认为要在米提斯的概念的基础上,关注多样性,重视实践性和偶然性。首先是任何社会规划都采取小步走,前进的步伐缓慢一些,边走边看;其次鼓励可逆性,许多失败的社会工程都是无法修复的,所以应该在社会规划中鼓励那些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倒退回来的机制;第三是规划要有弹性,一旦出现意外的情况可以做出及时的调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在规划中要为人类的创造能力留出空间。因为人类的知识有限,所以人们要收起自己的傲慢,这是行动层面上避免失败的关键。

综上,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项目的失败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关注事物的多样性,不是去设计所谓完美的规划,而是允许项目有更多的弹性,不断去修改和总结,把项目变成一个不断尝试的一个过程。其次,知识来自于实践,所以应该强调项目的实践性和偶然性。最后,项目应真正以人为本,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所谓的项目才算是成功的!

相关范文推荐
  • 10-07 最新数学阅读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优秀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
  • 10-07 最新散文的读后感(优质6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 10-07 春风吹读后感 寒风吹彻读后感(精选8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
  • 10-07 2023年初三名著阅读后感(实用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
  • 10-07 2023年自我鉴定银行(通用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 10-07 最新校园本人自我鉴定(通用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
  • 10-07 2023年三个月试用期报告(优秀5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 10-07 最新红与黑英语读后感带翻译 红与黑高中读后感(优秀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
  • 10-07 2023年单位思想鉴定表自我鉴定(大全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 10-07 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大全10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