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幼儿园中班数的守恒教案(通用9篇)

幼儿园中班数的守恒教案(通用9篇)

时间:2023-09-23 02:19:31 作者:笔尘 幼儿园中班数的守恒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中班数的守恒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感知数量的多少,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掌握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能提高对比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正确感知数量7的多少不受大小、颜色、形状、排列规律的影响,掌握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活动难点:

理解数量7的守恒。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信封,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海豚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看谁来了?小海豚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海底世界要举行音乐舞会了,但是参加舞会有两个要求,第一是小动物们要组队参加,第二是每队必须是7个。你们听清楚有什么要求了吗?现在跟老师一起看看有那些小动物来参加舞会了。

二、利用ppt,学习7的守恒。

小结:鲨鱼很大,乌龟很小,但是他们都是7个,都能参加舞会。

小结:虽然水母颜色不一样,但数量是一样的,都是7个,都能参加舞会。

3、数量多少与形状无关师:小鱼也成群结队的游来了,有什么样的小鱼,它们能参加舞会吗?圆圆的小鱼有几条?长长的小鱼有几条?他们一样多吗?。

小结:虽然小鱼长得不一样,但每队都是7个,也能参加舞会。

小结:虽然小章鱼变换不同的队形,但它们的个数没有变化,还是7只。

三、操作小动物图片,巩固7的守恒。

小结:虽然每种动物的样子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排的队形也不一样,但它们都是7个。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给小动物排的队形可真好看,小动物很高兴。小海豚说音乐舞会非常成功,谢谢小朋友们,小朋友再见。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利用ppt学习7的守恒环节做得较好。通过设置“海底世界音乐舞会”这一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点,幼儿很自然的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随后,幼儿能主动跟随问题情境的发展,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掌握了守恒的意义,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足之处:

1、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还需要准确、精炼。如:开始环节提要求时,我说的是排好队,改成组队参加更精确。

2、在点数时,一定要正确示范点数方法。在点数之后,要强调一下总数,这些动物一共是7个。

3、本次活动最大的问题是操作环节没处理好,时间太长。以后在教具准备上,还要精心一点,应提供易于幼儿操作的材料。

4、由于幼儿操作时间长,我过于着急,此环节没能很好的小结。

幼儿园中班数的守恒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大小和排列顺序的影响,初步感知5的守恒。

2、尝试用棋子在插板上插出不同的排列样式,发展想象力。

3、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三只小猪的图片、15个蛋宝宝、一棵大树、小草若干堆。

2、教师演示板、幼儿插板。

活动过程:

一、思维训练:“圣诞老人躲闪”

1、讲解玩法:圣诞老人向上,请你拍拍手;向下,请你跺跺脚;向左,请你抬舌头;向右

请你拍拍肩;躲到背后,请你点点头。

2、幼儿游戏。

二、情境游戏,初步感知5的守恒。

1、故事导入,初步感知蛋的不同排列样式。

师:森林里的三只小猪看到这么好的天气也出来玩了。(教师讲述故事内容)

师:它们都说自己的蛋多,结果争吵起来!小朋友,你能告诉它们正确的答案吗?

2、幼儿观察、讨论蛋的不同排列样式,感知数的守恒。

师:谁来说说三只小猪到底捡到了多少蛋呢?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师:这下大家都明白了,这些蛋不管是大的.、横着排的、竖着排的、还是堆在一起的,我们通过数一数的办法知道了它们都是一样多的,猪兄弟们每人都捡到了5个蛋。

三、借助演示板,进一步感知5的守恒。

1、出示各种不同的排列样式,充分观察。

师:我这里还有一些棋子宝宝,请你也来说说它们谁多谁少?

2、幼儿讨论、交流。

3、小结:大家用数一数的方法知道了,不管这些棋子怎么排、怎么变,它们的数量始终都是一样的,都是5个。

四、幼儿操作,尝试插出不同的排列样式。

1、借助插板,按要求插出各种样式。

师:请大家轻轻从插板里取出5个红色的棋子,横着插一插。(再拿出5个黄棋子竖着插一插……)

2、经验交流、共享。

3、尝试用棋子插出各种不同的样式,体验成功。

师:请大家再拿出棋子插一插,看一看、比一比你还能插出几种不同的花样?

4、教师小结:虽然只有5个棋子,但是在大家的积极动脑下可以插出许多种不同花样,我发现小朋友们可真能干!

五、游戏:马兰花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马兰花”,要听清楚我的要求哦!

幼儿园中班数的守恒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体验助人为乐带来的快乐。

2.能仔细观察物品的数量,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辨能力。

3.学习不受物体颜色、大小、形状和排列顺序的影响,感知5的实际意义。

活动重点:能仔细观察物品的数量,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辨能力。

活动难点:学习不受物体颜色、大小、形状和排列顺序的影响,感知数字5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2.糖果卡片(红色和黄色)若干。

3.桃子(大、小)若干4.饼干卡片(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5.操作纸每人4份6.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复习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事物数量,并能说出总数

教师出示松鼠图片。

师:“松鼠兄弟两人在树林里散步突然发现了地上有好多好多的松果,它们开心极了,于是低头捡起松果来。不一会口袋就装满了。”(出示松果排列的图片)

师:“小朋友到底是松鼠大哥捡的多还是松鼠小弟捡的多。还是两人捡的一样多?”(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原来他们捡到的松果一样多,都是5颗。”

师:“路上碰到狐狸,小朋友你们知道狐狸捡到的肉谁的多谁的少吗?还是一样多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数的时候要注意点一个数一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不能多数也不能少数)

二、操作探索,感知等量物品数量不随事物的颜色、大小、形状及排列方式的变化而改变

1.探索物品数量不随事物的颜色变化而变化。

狐狸松鼠请客(教师出示动物朋友的图片)

师:“先数一数一定有几位动物朋友?”

师:“请把红色的糖果分给小猪,把黄色的糖果分给小兔子。”

(ppt同时显示与幼儿相同的操作纸图片)

师:“引发幼儿说出糖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幼儿观察

并说出数量相同,而发现颜色不同)

小结:事物的数量不随颜色的变化而变化。虽然颜色不一样但

是它们都是数量是一样的,都是5。

2.探索物品数量不随事物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师:“请把大的桃子分给小猴妈妈,把小桃子分给小猴宝宝”(ppt同时显示与幼儿相同的操作纸图片)

师:“引发幼儿说出桃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数量相同而大小不同)

小结:事物的数量不大小的变化而变化。虽然大小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数量是一样的,都是5。

3.探索物品数量不随事物的形状变化而变化。

师:“请把三角形的饼干分给小熊,把正方形饼干分给小老鼠”(ppt同时显示与幼儿相同的操作纸图片)

师:“引发幼儿说出桃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数量相同而形状不同)

小结:事物的数量不形状的变化而变化。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数量是一样的,都是5。

4.探索物品数量不随事物的排列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师:“为了感谢小朋友们松鼠和狐狸也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吃的事物。”(幼儿操作后引导幼儿观察两组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事物的数量不随排列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虽然排列方式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数量是一样的,都有5根鸡腿。

三、生活联想,感知等量物品数量也不随事物的种类、粗细、高矮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1.(出示有关种类不同、高矮不同、粗细不同等因素的两种数量相同的事物图片)小结:小朋友,等量物品数量也不随事物的种类、高矮、粗细的变化而变化。

2.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活动室内有什么是大的大小、颜色或是高矮等等因素不同,而数量是相同的两组事物。

3.小朋友,我们一起到活动室外再去找一找吧!

四、结束

幼儿园中班数的守恒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感知数量的多少,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掌握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提高对比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理解数量7的多少不受大小、颜色、形状、排列规律的影响。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正确感知数量7的多少不受大小、颜色、形状、排列规律的影响,掌握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活动难点:

理解数量7的守恒。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操作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海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你们看谁来了?小海豚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海底世界要举行音乐舞会了,但是参加舞会有两个要求,第一小动物们要组队参加,第二每队必须是7个。你们听清楚有什么要求了吗?现在跟老师一起看看有那些小动物来参加舞会了。

二、利用ppt,学习7的守恒。

1.数量多少与大小无关

小结:鲨鱼很大,乌龟很小,但是他们都是7个,都能参加舞会。

2.数量多少与颜色无关

小结:虽然水母颜色不一样,但数量是一样的,都是7个,都能参加舞会。

3.数量多少与形状无关

小鱼也成群结队的游来了,有什么样的小鱼?它们能参加舞会吗?圆圆的小鱼有几条?能参加吗?长长的小鱼有几条?(六条)能参加吗?原来还有一条小鱼掉队了,现在是几条了?他们一样多吗?。

小结:虽然小鱼长得不一样,但每队都是7个,也能参加舞会。

4.数量多少与排列方式无关

音乐舞会开始了,第一个表演的是小章鱼,有几只章鱼?它们随音乐翩翩起舞,不停地变换队形,一会变成人字形,现在变成了几只?一会变成十字形,现在又变成了几只?小结:虽然小章鱼变换不同的队形,但它们的个数没有变化,还是7只。

三、操作小动物图片,巩固7的守恒。

1.小章鱼的舞蹈太美了,其它小动物也想要表演,你们想帮它们排什么样的队形?

2.现在请你打开信封,看看里面是谁?先把小动物摆成一排数数有几个?

3.展示幼儿给动物排好的队形。它们排的什么队形?每一种小动物有几个?

小结:虽然每种动物的样子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排的队形也不一样,但它们都是7个。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给小动物排的队形可真好看,小动物很高兴。小海豚说音乐舞会非常成功,谢谢小朋友们,小朋友再见。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利用ppt学习7的守恒环节做得较好。通过设置“海底世界音乐舞会”这一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点,幼儿很自然的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随后,幼儿能主动跟随问题情境的发展,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掌握了守恒的'意义,达到预期的目的。

不足之处:

1.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还需要准确、精炼。如:开始环节提要求时,我说的是排好队,改成组队参加更精确。

2.在点数时,一定要正确示范点数方法。在点数之后,要强调一下总数,这些动物一共是7个。

3.本次活动最大的问题是操作环节没处理好,时间太长。以后在教具准备上,还要精心一点,应提供易于幼儿操作的材料。

4.由于幼儿操作时间长,我过于着急,此环节没能很好的小结。

幼儿园中班数的守恒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把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获得对应经验。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碗、勺、梳子、镜子、毛巾、脸盆等。

2、动物和相应的食物卡片多种,填空练习的卡片若干。

3、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

(1)教师出示实物,启发幼儿说出各种实物名称后,再讨论哪两种实物可以做朋友,为什么?(发现实物之间的关系)请幼儿动手把它们一对一对地配好。

(2)启发幼儿在室内找有关联的物品,比一比谁找得又对又快。如:黑板与黑板擦,扫帚与簸箕等。

2、游戏《喂小动物吃食》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并从左到右摆成一行,然后引导幼儿讨论:每种动物最喜欢吃什么?让幼儿找到相应的'食物卡片—一对应地摆在下方。

3、分组活动幼儿分成四组活动。

第一、二组:对应摆放实物卡片。如教师先从一个袋中取出花、帽、伞、手电筒等卡片摆成一行,再请幼儿从另一个袋中取出有关联的卡片(蝴蝶、围巾、雨鞋、电池)一一对应摆放。

第三、四组:填空格。如空格上一排画有鸡、碗、书、篮球筐等,小朋友在下方空格内填画相应的东西(蛋、筷子、笔、球)。

4、教师或家长指导幼儿利用幼儿用书第4页的内容进行补充练习。

课后反思

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的完成了!上完后才发现,还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对这一数学思想的领悟远远不够。周主任说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对应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是解题时所运用的一种思路,不应当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对应,可以在数学中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

幼儿园中班数的守恒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了解数字7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2、感知7以内的数量,会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1、数量是7的电子卡片和数字卡片各1张,统计表1张。

2、操作材料若干。

3、《幼儿画册》上4p1。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册《玩陀螺》

2、引导幼儿发现:6个小朋友再添上1个小朋友,一共是7个小朋友。

3、数一数:操场上一共有几只陀螺?

二、感知7以内的数量

1、说一说,7个小朋友、7只陀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7”还可以表示什么?

2、想一想,数字“7”像什么?(如像镰刀、像人在鞠躬等)

3、引导幼儿用点子表示不同物品的数量(可用不同的排列方式)。

三、游戏“按数取物”

1、请幼儿从众多操作材料中拿出数量是7的物品。

2、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数量是7的物品,并在统计表上做出记录。

户外活动

幼儿体操《世界真美好》

活动反思

幼儿学会了数字7,并知道实际意义,运用也很好,但有些幼儿统计表还用不好。

幼儿体操《世界真美好》:

(预备)大公鸡,喔喔叫,外面的世界多美妙,小朋友们排好队,大家快快来做操,间隔距离要保持,大家都要准备好。

(第一节) 小海鸥真勇敢,飞得高来飞得远,我们学习小海鸥,不怕辛苦不怕难。

(第二节) 小花猫,喵喵叫,摇摇脑袋舔舔毛,养成卫生好习惯,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第三节) 企鹅弟弟站一排,走起路来摇又摆,互帮互助最团结,聪明伶俐人人爱。

(第四节) 小猴子真顽皮,望望东来望望西,遵守规则不胡闹,快快乐乐做游戏。

(第五节) 大象伯伯慢慢走,伸伸鼻子仰仰头,见到老人问声好,大家夸我有礼貌。

(第六节) 小青蛙呱呱叫,妈妈妈妈不见了,我们一起帮助它,找到妈妈哈哈笑。

(第七节) 小黄莺高声叫,小朋友们齐欢笑,天天锻炼身体棒,我们的世界真美好。

幼儿园中班数的守恒教案篇七

因此,本次活动选择的内容是图数守恒中的一个内容:7以内数的守恒,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数的守恒,通过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总数不变的数现象。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摆一摆中理解数的守恒,使幼儿对数的守恒有初步的概念。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点数7以内的数。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的现象。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以“月亮姐姐”身份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开启“智力乐园”密码,复习7以内的数。

出示数字5、7、6,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相应的数量三、参观“智力乐园”,感知7以内的数守恒。

1、师讲解示范

3、交流操作结果

(1)出示大小、颜色、形状和排列形式不一样的实物卡片,引导幼儿感知7以内数的守恒。

小结:虽然大小、颜色、形状、排列位置不一样,但数量一样。

(2)验证。

4、游戏“捉迷藏”

(1)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强调先数再比一比)

(2)幼儿游戏。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整个教学以月亮姐姐带小朋友玩游戏为主线,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

3、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4、不足之处:教师试图把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所以语言烦琐了一些,就怕孩子做不好,幼儿游戏兴趣高,可让幼儿多玩几次。

幼儿园中班数的守恒教案篇八

设计意图: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对环境中的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兴趣,能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生活中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数,并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数字,如:早晨入园时与幼儿交谈:“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让幼儿对数字有了感性认识;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概念。中班幼儿年龄还小,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大量操作活动和游戏来完成。传统的数字教学略显单调、枯燥,因此我大量运用多媒体和操作卡,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使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习。

教学重点:

掌握8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8的形成。

活动目标:

1、学会8的形成,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一套。

2、点卡若干。(卡片上有数量1至7的点)

3、操作图片若干。(卡片上有数量1至8的物体)

4、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至8点子的老鼠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老师带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复习认识数字1-7。

2、幼儿自由选择1-7的点卡,继续巩固对数字1-7的认识。

(二)基本部分:

1、操作课件,学习数字8的形成。

2、让幼儿看幻灯片数一数有几个樱桃,几条小狗,并出示数字“8”,观察其外形特征。

3、进行闯关游戏,巩固幼儿对数字8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束部分:

游戏《捉老鼠》,继续巩固幼儿对数量“8”的正确判断。

玩法:请出“黑猫警长”,黑猫警长请大家帮他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老鼠。在《黑猫警长》音乐声中,幼儿快乐的捉老鼠,教师参与并指导游戏至结束。

(四)延伸活动:

1、依班级幼儿能力表现,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习;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的意义。

1、让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和节奏的变化。

2、大胆创想各种动作,表现音乐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

3、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蝴蝶的演变过程)、纱巾一人一条、彩条袜子一人一只。

幼儿园中班数的守恒教案篇九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本班人数的实际情况,设计是围绕以幼儿为主题的,团体式的完全互动的教学活动,并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点数。

2、通过不同的变换方式,了解5的守恒。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点数5以内的'事物,并能用相应的数字表示。

活动准备

1、轻音乐;

2、大小不同的5个泡泡卡片15套小和小女孩卡片一套。

活动过程

1、走线

放轻音乐,锻炼幼儿形体和平衡能力,并做线上游戏“抱抱团”。

2、课堂导入

以小女孩吹泡泡的故事引入课堂,并念儿歌“吹泡泡、吹泡泡、吹个大泡泡、吹个小泡泡,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泡泡爆炸了”。

3、内容呈现

出示小女孩卡片和吹出的5个大小不同的泡泡,吸引幼儿的兴趣。

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

让幼儿说出泡泡的数量,并用数字5来表示;

教师变化泡泡的大小和位置让幼儿观察,并用数字5表示。

4、操作练习

教师分发提前准备好的十五套泡泡;

让幼儿“变魔术”(拿着手中的5个泡泡随意拼图),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引导幼儿数量相同的泡泡可以变换出不同的东西(数的守恒)。

5、交流小结

让幼儿说出自己变换的图形,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大部分孩子能在游戏中掌握5的守恒,能用5以内的数字表示不同形状、颜色,但数量相同的事物;其中的拼图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协作配合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这种活动方案容易造成老师只注意整体,从而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