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最新多项式乘法的教案(优秀10篇)

最新多项式乘法的教案(优秀10篇)

时间:2023-09-26 17:59:48 作者:紫薇儿 最新多项式乘法的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多项式乘法的教案篇一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总算上完了。我原以为这个单元学生学习起来应该很轻松,因为这个单元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只要掌握了整数乘法,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数出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但从本单元的学习来看,学生掌握得一点也不好,本来只有7课时的内容,上了10课时才勉强上完,而且还有几个同学作业没完成。个别同学出现的问题是:

1、计算结果中末尾有0时,仍有同学先把0去掉再点小数点,出现小数点定位错误;当出现小数乘整数时,有个别同学数小数位数时,把这个整数也当成和小数相同位数的小数,如3.76×14,就有同学数成了4位小数。

2、学了小数乘法后,有同学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格式和小数乘法的竖式格式混淆了,错将小数的末位对齐了。

用简便方法计算仍是本单元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大多数同学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出现整数会进行计算,换成小数就不会做了。如25×12,大多数同学会把12分成4×3,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把25和4进行结合;一旦把整数变成小数,如0.25×1.2,多数同学就束手无策了。在解答2.5×4.4×1.25时,很多同学出现把4.4分成4+0.4,成了这种不伦不类的形式:2.5×(4+0.4)×1.25。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同学们掌握得很好,只有个别偷懒的同学不肯把相同因数划出来,在找两个加数时会找错;但对基本形式掌握得倒不太好,仍有同学分配时只分给和那个因数较近的加数。对稍有变化的简算题,错误就更高了。

计算能力是学习新课程的学生的弱点,计算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今后,我会利用早读课之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每天做两题计算题,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天两题,学生完成起来很轻松,连平时不能完成回家作业的同学也能完成;教师批改也很快,练习效果非常好。

多项式乘法的教案篇二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有少数学生已对此知识进行了提前预习,学生掌握应该很轻松,但出乎意料的是上完新知后,学生的练习却是错误百出。之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了:

(1)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时,学生还没理解为什么要与十位对齐。在上节课讲解算例时,学生把理与法分开理解的,理是理,法是法,没有融合在一起理解。

(2)数字较大时学生忘记进位或进位算错。今天的教学主要与之前的区别就是有了进位,所以在这里要重点处理进位问题,进位该写在哪里,写多大合适,什么时候加,应该细讲,不能把学生估得太高,放手太早。

(3)粗心看错数。抄错数是现在学生出错较多的现象,我想在今后应该加如听算式、抄算式的练习,比一比谁记得算是快、准,可能是避免这种错误的一种方法。

(4)个位与十位乘完后,应该是加起来,有些同学还是乘法。今后在做题时,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这一步写上运算符号,以免出现这种错误。出现以上四个原因关键在于,首先在新授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应让学生明白它的算理,然后给学生一个探索的平台,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还应该让他们养成仔细检查的习惯。

多项式乘法的教案篇三

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较好地把握了计算教学的目标。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习的需要,加强竖式计算的训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能够准确、迅速地计算方法。

2.重组教材,渗透系统论思想。

教材中的例6是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运用。我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扩展,102×4是不进位的106×4是个位相乘进位的,508×3是个位和百位相乘都进位的,3003×3是因数中间两个0的乘法。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教材的重新组合,不仅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整节课与原教材相比,虽然内容增加了,但学生照样学得很轻松。

3.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在教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时,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乘法的意义,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在大量的例子中总结发现这一规律。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厌烦。计算课不应该是重复的练习。在每一次计算后,我都会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学生在一次一次地观察、比较、交流中掌握了笔算方法。这一目标的达成是在自主尝试、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实现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练习题的设计综合性强,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多项式乘法的教案篇四

1.明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也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对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用线段图或其他方式的示意图帮学生理解“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二分之一”。

3.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学生理解了6的二分之一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6个苹果的三分之一是多少”这一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解决起来水到渠成。

4.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予以学生开放的空间,从复习中选数计算到用不同的方法解应用题,到练习中求小兰、小强的年龄,始终将学生置于享有充分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置于生动活泼、极富个性的数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5.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教学中以小组合作为主,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6.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通过用多种方法解题并进行比较,让学生亲身体会乘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另外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项式乘法的教案篇五

本节课教学的就属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本课后我的感受是:

1、让学生回忆一下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这为学习相应的分数应用题做准备

4、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根据分数意义来分析题意,而忽视了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应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

5、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多项式乘法的教案篇六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

课的后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最近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习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存在的不足:每次上课总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教学内容总是完不成,比其他老师要慢半拍;平时作业有学生总也会出现拖拉现象;作业正确率不高;计算性错误屡错屡犯;对于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率的运用总有学生不明白,总会有人出现把加号改写成乘号;对于单位的换算这一知识涉及较少,学生遇到时出现错误百出的情况。

1、把一部分口算练习放在课堂加上对答案,占用了一定的时间。

2、知识性内容讲的过多,应该多些体验,少些灌输。

3、课堂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应使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4、作业一开始没有全部抓住,有松懈,应该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

5、对于作业质量没有严抓,使学生感到作业对错无所谓,错了改一下也很快,应该让学生真正理解,弄懂弄会。

多项式乘法的教案篇七

这节整理复习课我对分数乘法知识进行一次梳理,给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分数乘法知识体系,巩固对乘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应用。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练习课,内容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想、自做、自讲、自论。先是学生自己思考,独立完成,然后上台解答,自己讲解方法,如有疑问可以自由进行交流,最后集体订正。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讲解,每个学生都是那么的认真、积极,似乎比老师问、讲兴趣更高。在没有太大难度的练习题中,一直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学的主动、积极。就连学困生也很主动地进行参与。

让学生进行解决简单问题的练习。在练习中,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优生带差生的方式,在小组合作中,我还重点培养优生的讲题能力,引导优生如何利用实践操作帮助学困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决关于倍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为课堂节约了时间,使老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困生。

由于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一次整理复习,所以设计上并没有出现太大难度的题型,使得优生有点浪费时间。在以后练习课中,不仅要考虑到学困生的能力,还要考虑到优生的特点,使每个学生都有大的收获。

多项式乘法的教案篇八

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包括“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两部分,其中后者是重中之重。“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时,巧妙运用“认知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主发现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相通之处;“归纳计算法则”时,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充分经历“尝试解答——初步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归纳法则”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总之,给学生发现的机会,他们能自己做的我们不告诉他们。如:

1、他们会发现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能发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他们能自己计算分数乘整数的式题。

3、他们会自己概括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些方面我们都要给学生机会。

数学课中练习设计具有很强的策略性,好的练习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节课的练习设计采用“题组”的形式,就是立足于尊重学生的差异,变“步伐一致”为“优者制胜”。计算速度快的同学可以有时间看书质疑,从而提高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开放练习中,通过学生补充的条件和自编的应用题,可以把前后知识融会贯通,找到学习新知的生长点。

多项式乘法的教案篇九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我认为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在三年级已经学习,所以在不了解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下,就把重点放在了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然而课堂教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给我这个多年教学数学的老师无疑是当头一棒。

我在课前铺垫了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习,并强调学生说出口算过程。由此再引出例题160×30,学习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口算,再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用笔算方法计算106×30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用刚才的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反馈的结果出乎意料,学生还是遵循着笔算要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也不是很好,错误较多,原因是有的学生没有熟练简便笔算,有的学生没有用简便算法的竖式,有的学生总忘在积的末尾添够零,有的学生在算乘的时候,不应该出现0的地方出现了0,不能彻底地理解“0先不看”的做法.针对这种现象,我想课后应加强专门练习,并当面批改加强个别指导。

这节课之所以会失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三、课前备课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高估了学生的能力。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

多项式乘法的教案篇十

在导入部份用一组整数乘法算式让学生进行简便算法,然后,在整数数字中点上小数点,摇身一变成小数乘法,让学生说怎么算?学生直接用上了简便算法,教者提出问题:对于小数乘法,能应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吗?让学生明白,猜想不一定是对的还需验证,然后让学生验证。

这一设计,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把猜想验证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恰当的运用到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收获了一种思想,同时也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学生的验证,有的是通过计算两个式子的结果得出的,有的是根据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验证的,有的是根据小数的性质来验证的,老师不是简单的教教材,而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充满求知的欲望。

教者整个课堂感情充沛,处处都闪烁着教者的教学智慧,板书的习题,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算得巧,一个快字和巧字,体现了教者的用心,快乐填一填,巧手算一算,运气题、眼光题这些习题,无不体现教材对情感的投入;教者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一个画在黑板上的笑脸,加上恰当的评价语言,整堂课,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点点关注,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愉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