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银河帝国重要人物 银河帝国读后感(模板10篇)

银河帝国重要人物 银河帝国读后感(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5 17:41:41 作者:书香墨 银河帝国重要人物 银河帝国读后感(模板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银河帝国重要人物篇一

3月30日,我读完了艾萨克。阿西莫多的《银河帝国》系列1~7册。当年看刘慈欣的《三体》,我是几个不眠之夜一气呵成的,《银河帝国》却历时一、二个月,是饭后茶余、断断续续读完的,同是科幻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外作品之于我的吸引力立分高下。

机器人丹尼尔心怀天下,大爱无边,并且智勇双全,意志坚定,它受制于机器人三大法则,以保护人类整体的利益为己任。为了人类的未来,他帮助哈里。谢顿教授,开创了“心理史学”,并制定了“谢顿计划”。“心理史学”预测银河帝国将走向衰亡和毁灭,进入长达3万年的黑暗时代,帝国累积的知识将会散佚,建立的秩序将会瓦解,星际战争将永无休止,人口将急剧减少。“谢顿计划”将缩短和拯救这种状况,并规划了重建更加伟大的第二银河帝国之路径:第一基地技术将无限发达,重新征服每个星球;第二基地,精神领域将无限发达,暗中帮助第一基地,并控制、纠正第二帝国建立的节奏和方向。

至此,帝国已经发展了12,0,行星际旅行依靠的是超空间跃迁,人类可以在一刹那间穿越银河,对于马克思他老人家定义的物质“极大丰富”,应该是早已经实现了吧!可是,权力的争夺、贪婪、背叛、欺骗、恃强凌弱却一样不少地依然存在。

丹尼尔活了2万岁,它悲悯地看着人类的种种,发现了“谢顿计划”的漏洞,并尝试着解救、保护人类。它新的解决方案是把人类整体转变为一个超级生命体,首先在人类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地烙印上两个法则:

1、将这个超级生命体看得比自身重要;

2、真正尊重生命。然后,再加入植物,加入无机世界,让这个超级生命体拥有稳定的生态。

作为尝试,丹尼尔首先建立了一个盖娅星系,这个小行星共同享有一个心灵以及共同的个性,每个独立的生物体又有自己独立的意识,每个人、每个动物、每棵树、每块石头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一切自治自理。树木都自发地长得整整齐齐,动物都繁殖得不多不少,有需要的时候才下雨,连墙壁都可以感觉到快乐。

丹尼尔认为自己的尝试是成功的,并得到了要为人类前途作出抉择的青年才俊崔维兹的认可,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盖娅模式推广至全银河了。

丹尼尔太老了,没办法再活下去,它决定把自己的大脑与人脑合并,这样它就可以不再受制于机器人三大法则,又可以把自己的一切传承下去,它选择了菲龙——一位寿命可以长达三、四个世纪,头脑二侧长有转换能量的叶突,雌雄同体,聪明绝顶的少年阿尔法星人。

银河帝国重要人物篇二

这是我心中最优秀的科幻小说系列。

虽然我到现在为止,只看了它的第一本,但是仅仅是在第一本中,他就已经将自己对于科技、政治、人性以及想象力的控制展现得淋淋尽致。

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科幻小说家首先得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

科幻只是表面的一张皮,小说家使用科幻元素来为自己的理念或者说主旨的展现而铺路。

显然作者非常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小说里的人物性格完全没有一般科幻小说家的那种脸谱化,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类似于引文中的那些对于现实世界的讽刺。

我很喜欢这种文风,读起来既不会觉得枯燥学术,也不会觉得肤浅。

小说开始于一门很有趣的理论--心理史学。

在这套理论真正的奠基者谢顿的介绍中,提出他刚接触这门学问的时候,心理史学只是一组含糊的公设,而在他手中,它成为一门深奥的统计科学。

小说中,谢顿通过这套理论预测了银河帝国的崩溃,同时也预测到了第二帝国后来该如何复兴。

如果是我小时候看到这本书,我肯定会觉得,哇,这本书讲的东西是什么东西啊,虽然我完全不知道,但是总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但现在看时,我却觉得理所当然。

甚至于很有可能在以后,这本书就如同凡尔纳的小说一样,已经不再是狭义上的“科幻”。

因为人们已经将它们实现了,斜眼笑:d

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这套理论已经开始稍微展现了自己的威力了。

对,就是那些人说得玄乎其乎的大数据计算。

只要数据够多,总能预测事物的走向与未来。

广义上来说,的确如此。

一个个的人类个体的行为比较难以预估,因为每个人都有那么多独特的点。

但一旦涉及到极大数据的人群时,人就类似与群蜂一样,变得那么地趋于一致。

乃至于,我们人类选举的结果,政治的走向……

如果数据够多,关于这些事件的预测,我相信未来都是可以实现的。

而且精确度会越来越高。

不过有趣的是,当我们人类每个人都知道预测的结果时,很有可能历史就会被改变。

想到这里,似乎没那么悲观,但是有点不甘心。

如果我知道自己的未来,自己现在会做什么呢……

想到了,就去做吧。

最后的最后,其实命运最终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即使是只蚂蚱,也要跳出自己的极限。

银河帝国重要人物篇三

阿西莫夫的作品无比宏大,令我叹为观止,但我认为他最杰出的作品,还属《银河帝国》系列小说。
这是《银河帝国》系列的第一本书,开头便描述了神一样的哈利.谢顿博士正在同一位数学家探讨以川坨为首都,涵盖了整个银河系的庞大帝国——银河帝国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谢顿博士自创的一门可以用数学工具计算未来的“心理史学”式,那位数学家惊奇地发现:整个帝国居然会在第三个世纪后全面瓦解!
当今,川坨上的高级人员早已知晓这个预言,于是自作聪明地把谢顿流放到了博士早就预料到的地点:端点星。在那儿,人们将进行一项为复兴帝国而编写的《银河百科全书》的计划:谢顿计划。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假象。
这本书由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所著,他的文笔十分简练,却又处处埋着伏笔,使后文更加精彩、逼真。他以“谢顿计划”中的谢顿危机为线索,将读者拉入这美妙的意境之中。而且自己发现书中看似无懈可击的破绽,用巧妙的笔法勾出几位“智者”,由他们带你解释真正的答案。作者构思新颖,想象力超群,给读者徐徐展开银河帝国的画卷。
我不禁想,如此强大的银河帝国存活了几万年之久,却由于人们的忘我娱乐与君王的腐败而土崩瓦解,那么我们的当今社会则绝对是无比幸福啊。在庞杂繁复的政治中心里,没有明显的腐化不是非常难得吗?我们要好好珍惜这美好的“黄金岁月”啊。同时,我们不能像“基地”开始建设的五十年里一样无比封建、专注于过去,而要向发动革命的赛佛.哈定市长学习,学习他与时俱进的超前思维。
微风钻进卧室,悄悄地平复我好动的心灵。“武力是弱者的最后手段。”我一遍遍地想着哈定市长的名言,默默地告诫自己、警示自己。(黄天泽)


银河帝国重要人物篇四

写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银河帝国》系列,于今看来,更像是探讨生命形态与社会结构的书。从大的方面而言,在银河系两千五百万个住人行星间曾经存在或可能建成的社会模式,大致有三:

一是以皇帝世袭专制来统御银河,但在书的开篇这旧日帝国就已走向没落衰亡了。

第二是谢顿计划所设立联合帝国,由第一基地创建的市长议会制来引领科技文明,由第二基地微控心灵来确保人类的和平,但在谢顿计划开启五百年后第一基地的自尊心已不容许第二基地的控制与影响,两个基地的冲突不可避免。

第三则是由机器人丹尼尔所创造的盖娅文明,人类将与万物融合成生命共同体,共享生命的智慧与愉悦,只不过山川大地分享到的意识少一些,而草木虫鱼次之,最高级的分享者与主导者依旧是人类,但彼此和谐共存,达到生态的最大优化。而来自基地的崔维兹依然怀疑和抗拒这种生命共享方式,因为共同体的介入会破坏个体的意志独立与精神自由。

就这样,人类创造机器人,而机器人又创造了新的人类文明。

从小的社会形态讲,仅仅帝都川陀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星也存在不同的社会模式:如麦曲生地区的宗教统治,恪守男尊女卑等级制度以及各种严苛的戒律;达尔则贫富分化并疏离敌视,底层贫民窟野蛮无序;川陀南极的卫荷区历代旁系继承人对帝国皇权的觊觎;而九九派以追求平等为号召,暗中破坏帝国设施和秩序,推动民众的不满情绪,利用民意来谋求私权……这些社会形态的原型,在地球当下历史中都能找到对应。不过和阅读《三体》不同的经验感受,就是三体的黑暗森林法则是建立在人性自私极恶的基础上,对未来绝望。而在《帝国》中虽然时有危机,却始终对人类发展保有信心;科幻的触须无论如何延展,但核心的价值依然稳健。

只是,这七本书,前三部干练简洁,到第五部和第六部则繁复拖沓,人物情绪也显得无甚必要。大概开始写作的六十年代,只是为自己兴趣而创作,到八十年代应出版社邀约规定字数而作,就难免有应时之虚了。

说到盖娅星系共同体的设想时,初觉不可思议,但细想也未必没有依据。

昨日夜半,看完银河七部。某种意义上,这个暑假,也随之结束了。许久没有这样废寝忘食,虽然不务正业。可是,白日的困意就是浓茶也打发不了了。到底不是年轻时候,夜读金庸古龙二三点,早起一样精神抖擞,岁月不饶人,一戒。

银河帝国重要人物篇五

今天读完了《基地》第二部,先说说总体的感受,《基地》系列读起来很流畅,丝毫没有受年代久远以及外国作者语言描写的影响。

小说构思宏大,从每个小节点叙事,构建起整个银河帝国恢宏的故事。读完了两部,其中有些科幻观念在今天看来,不免觉得有些普通,银河舰队,星际航行等等以及一些绚丽的特效在今天的影视剧中已经随处可见,所以想象力方面带给我的震撼并没有读大刘的作品给我的震撼大。

其实这也不可避免,想想阿西莫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家,那个时候计算机都没有普及,却能构思出现在读起来也不乏味的科幻作品来,实在是了不起。可以预见到,阿西莫夫的作品,一定给当时的人们开了不小的脑洞,科幻的星际背景,加上跨越整个银河,几千年的鸿篇巨制,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的震撼,一定是十分巨大的,甚至给科技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都是有可能的。

下面具体说说这两部带给我的感受:

《银河帝国:基地》,这是第一部, 是整个《银河帝国》的开篇之作,交代了故事的整体背景,以及讲述了基地是如何度过了几次谢顿危机。感受上,其实没什么特别大的感受,在度过几次谢顿危机的时候,情节读起来还是很舒爽的。感觉谢顿就像上帝之手,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所以第一部的谢顿危机比较稳定,每次度过之后,基地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银河帝国:基地与帝国》,这是第二部。这其实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地和帝国一位将军的战争,但还是在谢顿的预料之内,基地战胜了帝国。但第二部分基地才迎来了真正的危机,这也是银河帝国系列的第一个变奏,即突变种——“骡”的出现,由于骡是生物突变产生,又对整个大局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所以第二帝国的发展在骡出现的时候脱离了谢顿的预定轨迹。这是在我读来,精神一阵的部分。基地的所有人失去了谢顿的保护,一直以来的信念崩塌了,人们看起来要真的靠自己,但是小说在最后,引出了一直藏匿不提的“第二基地”,预示第二基地可以击败骡,拯救整个银河,而骡的阴谋,也在小说的最后在一对夫妇的手里化成了泡影……但是,一切还没有结束。下一部,将是第二基地登上舞台,纠正这一变奏。这一部,总体上读起来比第一部有意思,但是前期还略显枯燥,结局读起来比较爽。让人也有了想继续读第三部的冲动。

银河帝国重要人物篇六

《基地》由阿西莫夫所著,称“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哈里·谢顿首先带领科学家们来到端点星,银河的尽头,创建了基地,五十年过去,现任市长塞佛·哈定利用宗教的形式使基地迅速崛起,再就是马洛建立一种财阀政治,令基地繁荣拓展。

初读《银河帝国》我的感想是出奇,意想不到,不可思议。种种感想都来自这本书奇异的构思,例如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的剑拔弩张,一个预言让整个银河各种变化。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人产生的想象构思的奇异瑰丽,不得不令我深深钦佩。

当然这是一本科幻小说,幻想的极至,却也不失它现实的科学性,这样一本跟现实紧密的联系科幻小说,怎不值得你认真的阅读?我想,是的。其中哈里·谢顿的心理史学,准确率达到98。4%,这可不是一味地空想能够达到的数字。

文中人物形象生动的塑造,也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我也在其中。哈里·谢顿,塞佛·哈定,侯伯·马洛,三人先先后后为这个基地作出了贡献,他们三人通过作者细腻的描写,都展示了一个又一个领导者的魅力。

小说中不管是大人物,或是小人物,都有他们人性的真实性,人类的本性在一个与现实生活完全不一致的环境下,却全然显示了出来。贪婪的,狡诈的,机智的,冷静的……我想这本小说的魅力也就是这样对现实生活的影射和批判,让读者们深恩的对人性的思考。

文中所散发出的耀眼的光芒,就在这样的三个引领人物上。哈里·谢顿的“吾事已毕”,塞佛·哈定的“我知道——但是我相信,在你我寿终正寝之前,他绝不会再回来了”侯伯·马洛的“我已经解决了当前后难题,再有新的问题,就留给那些继任者吧。”

他们拥有远大的目光,还敢于担当,自强自立,不畏权威。但,这还不够,这并不能使基地永恒,最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时代性有非常清新的认知。

每本书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在,而我忽然明白了一件事,每位科幻小说的作家,就是天生的预言家!

我期待着阅读下一本能够拥有科幻魅力的小说,那将是我的另一次遨游科幻之国的旅程,这是我对小说的一种新颖独特的认知!

银河的帝国,一种奥秘的探究之旅。

银河帝国重要人物篇七

这是《银河帝国》系列的第一本书,开头便描述了神一样的哈利。谢顿博士正在同一位数学家探讨以川坨为首都,涵盖了整个银河系的庞大帝国-银河帝国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谢顿博士自创的一门可以用数学工具计算未来的心理史学式,那位数学家惊奇地发现:整个帝国居然会在第三个世纪后全面瓦解!

当今,川坨上的高级人员早已知晓这个预言,于是自作聪明地把谢顿流放到了博士早就预料到的地点:端点星。在那儿,人们将进行一项为复兴帝国而编写的《银河百科全书》的计划:谢顿计划。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假象。

这本书由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所著,他的文笔十分简练,却又处处埋着伏笔,使后文更加精彩、逼真。他以谢顿计划中的谢顿危机为线索,将读者拉入这美妙的意境之中。而且自己发现书中看似无解问题的破绽,用巧妙的笔法勾出几位智者,由他们带你解释真正的答案。作者构思新颖,想象力超群,给读者徐徐展开银河帝国的画卷。

我不禁想,如此强大的银河帝国存活了几万年之久,却由于人们的忘我娱乐与君王的腐败而土崩瓦解,那么我们的当今社会则绝对是无比幸福的啊。在庞杂繁复的政治中心里,没有明显的腐化不是非常难得吗?我们要好好珍惜这美好的黄金岁月啊。同时,我们不能像基地开始建设的五十年里一样无比封建、专注于过去,而要向发动革命的赛佛。哈定市长学习他,学习他与时俱进的超前思维。

微风钻进卧室,悄悄地平复我好动的心灵。武力是弱者的最后手段。我一遍遍地想着哈定市长的名言,默默地告诫自己、警示自己。

阿西莫夫的作品无比宏大,令我叹为观止,但我认为他最杰出的作品,还属《银河帝国》系列小说。

银河帝国重要人物篇八

银河纪元1,哈里·谢顿,这个年仅32岁的数学家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心理史学”,这门学科并不像它的名字,它既不是心理学,也不是史学,它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

谢顿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虽心理史学能够拯救,但一切都太晚了。谢顿为了把帝国毁灭后三万年的黑暗时代压缩成一个仟年,他在端点星--一个位于银河旋臂的最前端的荒凉的行星上安排了十万人编著《银河百科全书》,这就是第一基地,他们在以后的一个仟年中拥有最尖端的科技,甚至超过帝国。

得益于谢顿,以后的300多年第一基地顺利地度过,但“骡”的出现差点让整个谢顿计划崩溃。第二基地--一个以精神力量突出的团体,是谢顿计划的核心--对第一基地的帮助暴露他们自己的存在。此后的200都多年里,第一基地都潜心铲除第二基地,以他们最顶尖的科技与智慧,在他们自以为成功时第二基地早已遍布他们的生活。

基地纪元4,银河未来的命运决定于某人一念之间,这个就是葛兰·崔维兹。他必须在第一基地,第二基地与盖娅之间做出银河未来由谁主导的决定:由第一基地创建的新帝国将会逞领银河进入科技昌明的世纪,却会像第一帝国那样摧毁在战争之中;由第二基地指导的新帝国将能确保人类的永久和平,却因此成为了一个父权制帝国;而以盖娅为蓝图的盖娅星系则会是个心灵共同体,所有人类将与万物融合成一个良善的整体。崔维兹直觉地做出了选择,但却无法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他怀疑宇宙中还藏有更强大的操纵力量。崔维兹相信地球是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因为地球是人类的起源母星。奇怪的是,银河中有关地球的资料全都神秘消失。

银河帝国重要人物篇九

我很爱看书,暑假里的一大乐事,就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沉浸于书海中。妈妈说要给我买套书当做我的生日礼物,让我在品味书香的必读书目中挑选。在众多的书目中,我一眼就相中了《银河帝国》。银河帝国?难道是银河里的帝国?我迫不及待地想看这本书。

《银河帝国》是一套系列书,分为基地七部曲、机器人五部曲及帝国三部曲。我刚看完基地第一本,其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那些“英雄”人物的智慧、魄力都让人回味无穷。

故事从盖尔多尼克到川陀为著名的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工作开始。由于哈里·谢顿预言了银河帝国将在三个世纪之后灭亡,他骇人听闻的言论让公共安全委员会的委员们忌惮。在审判及谈判后,哈里·谢顿带着他的手下到一颗银河边缘与世隔绝的小星球——端点星上去完成他拯救人类的计划:编写《银河百科全书》。端点星就是基地。而基地与各星球间又发生着许多故事。

这本书中有许多人物令人钦佩。哈里·谢顿,这位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推演未来。他预测出银河帝国将在三个世纪后完全灭亡,并招来三万名科学家编写百科全书,以端点星为基地,开始了拯救银河帝国的实验。候伯·马洛是一位商业王侯,他曾经打败了科瑞尔共和国,成为人民心中的第二英雄。他掌管着控制行商的权利,他帮助基地扩张,给予基地经济资源。还有我最喜欢的塞佛·哈定,他机智又冷静,打败了安那克里昂的温尼斯,统治着四王国,成为了人民心中的第一英雄。他们有担当,敢于尝试,在他们的努力下,银河帝国有所好转。

其实《银河帝国》还是挺深奥的,我才拜读完基地系列的第一册,其中的奥妙需要我慢慢研读。

银河帝国重要人物篇十

阿西莫夫的作品无比宏大,令我叹为观止,但我认为他最杰出的作品,还属《银河帝国》系列小说。

这是《银河帝国》系列的第一本书,开头便描述了神一样的哈利.谢顿博士正在同一位数学家探讨以川坨为首都,涵盖了整个银河系的庞大帝国——银河帝国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谢顿博士自创的一门可以用数学工具计算未来的“心理史学”式,那位数学家惊奇地发现:整个帝国居然会在第三个世纪后全面瓦解!

当今,川坨上的高级人员早已知晓这个预言,于是自作聪明地把谢顿流放到了博士早就预料到的地点:端点星。在那儿,人们将进行一项为复兴帝国而编写的《银河百科全书》的计划:谢顿计划。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假象。

这本书由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所著,他的文笔十分简练,却又处处埋着伏笔,使后文更加精彩、逼真。他以“谢顿计划”中的谢顿危机为线索,将读者拉入这美妙的意境之中。而且自己发现书中看似无懈可击的破绽,用巧妙的笔法勾出几位“智者”,由他们带你解释真正的答案。作者构思新颖,想象力超群,给读者徐徐展开银河帝国的.画卷。

我不禁想,如此强大的银河帝国存活了几万年之久,却由于人们的忘我娱乐与君王的腐败而土崩瓦解,那么我们的当今社会则绝对是无比幸福啊。在庞杂繁复的政治中心里,没有明显的腐化不是非常难得吗?我们要好好珍惜这美好的“黄金岁月”啊。同时,我们不能像“基地”开始建设的五十年里一样无比封建、专注于过去,而要向发动革命的赛佛.哈定市长学习,学习他与时俱进的超前思维。

微风钻进卧室,悄悄地平复我好动的心灵。“武力是弱者的最后手段。”我一遍遍地想着哈定市长的名言,默默地告诫自己、警示自己。(黄天泽)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