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2023年佛经励志故事(实用8篇)

2023年佛经励志故事(实用8篇)

时间:2023-10-15 00:37:06 作者:梦幻泡 2023年佛经励志故事(实用8篇)

付出努力,收获成功。除了文字的表达,标语的排版和设计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字体、颜色和布局的选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标语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创意和灵感。

佛经励志故事篇一

老李在的自家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第三年的秋天,已是满院飘香,菊香一直飘到了山下的村里。凡来寺庙的香客都要忍不住赞叹:“好美的花儿!”于是有人向禅师要花种在自己的家里。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选开得最鲜艳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别人家。

消息马上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络绎不绝。在禅师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可亲,都要给他们。没过几天,再看院子里的菊花已送得一棵不剩。秋天最后的一个黄昏,僧侣们看到满院的凄凉,叹道:“真可惜!这里本应是满院菊香啊。”

但禅师却笑着对弟子说:“你们想想,这样换来是什么?三年后,将会是一村菊香!”

“一村菊香”,僧侣们不由心头一热。

此时再看看禅师,他脸上的笑容犹如菊花灿烂。

禅师最后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与别人一起分享,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心里也是幸福的!这时候我们才真正的拥有了幸福。”“一村菊香”

【励志感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生活中我们要乐于奉献,即使到最后我们一无所有,与人分享的快乐也会时时激荡在我们心头,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拥有了幸福。

佛经励志故事篇二

昔有贫人在路而行,道中偶得一囊金钱,心大喜跃。即便数之。数未能周,金主忽至,尽还夺钱。其人当时悔不疾去。懊恼之情,甚为极苦。

【释义】

从前,有一个穷人在路上行走。途中偶尔拾到一袋钱,他非常高兴,就马上数起钱来。钱还没有数完,那钱袋的失主突然赶到,把金钱全要了回去。这个人当时很后悔,要是拾到钱袋就离开,那么就可以得到这些钱了。真是后悔、痛苦极了。

【寓意】

我们既遇三宝,便应及时勤修善业,以求早得解脱。假使为世事俗务蹉跎岁月,将会后悔不及的。

佛经励志故事篇三

高考之前,他是父母眼中的骄傲,乡里乡亲都知道他成绩斐然。可是,恰恰在人生最紧要的隘口,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高考成绩出来了,他的分数只能上个专科学校。

从县城一中查分回家,他心若槁木,腿一直在哆嗦着。回到村里,夜幕已经降临,乡亲们劳作的田野早已空旷寂寥。然而,只有他父母还在辛勤地割着韭菜,二老配合得很默契,父亲割,母亲捆。

盛产韭菜的田野脉脉地散发着清香,可他的心却似坠入谷底。看到儿子归来,父亲目光坚毅地问:“考得怎么样?”他怯生生地回答:“480分,本科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他的声音很低沉,远远不如夜里游弋的虫鸣的叫声。父亲随即“嗯”了一声。

但他觉得父亲的无声比责骂更加犀利,于是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了,眼泪喷涌而出,凄厉的哭泣声徘徊在田野上空,荡漾而去。

谁知父亲突然勃然大怒起来:“哭什么?真熊包,又不是世界末日!”他被父亲高八度的嗓音镇住了,没想到平日温和的父亲会如此刚毅。父亲用男人的口吻命令道:你以后每天都跟我来田野上割韭菜。

父亲虽然没有多大本事,但种韭菜在本地却是首屈一指,尤为称道的是,当烈日炎炎的夏季来临后,别家的韭菜都开始泛黄或干尖,唯独他家的依然是嫩绿和光鲜的。

随着时间愈久,他也渐渐地发现一些端倪,父亲浇水和施肥掌握的时机和别人不同,但他知道这不是问题的核心和实质。

夏季的韭菜一茬旺过一茬,别人都着急收割上市,而父亲却迟迟不肯出手,只是任其自由地疯长。更让他费解的是,父亲居然把那些疯长的韭菜趁着黑夜全部割下,并快速处理掉了。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疑惑地问:“爸爸,我们为什么不收割卖钱呢,这不是浪费吗?”父亲只是笑笑,没有作答。

不久,仲夏和雨季纷至沓来。可是,令他惊喜的事情出现了,他家的韭菜依然是嫩绿和光鲜的,而其他家的早已干枯如草。当然,这一切父亲都是秘密进行的,由于韭菜种得多很少有人发现这个机密。所以,父亲的韭菜因为成色鲜亮,总能卖上好价钱。

他不解地问:“爸爸,这是怎么回事呢?”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也是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道理其实很简单,我那样做只是想让那些老韭菜养养根,只有它们根基肥壮,才能长出好韭菜。”父亲接着说:“我了解你,不是你的根基没有打好,这次高考只是因为紧张导致发挥失常,但不要气馁,人生的路还很长,有根基就能看到未来和希望,这次失败将是你人生的新起点。”

他完全没有想到,整日在田野里为自己劳顿的父亲,竟然能说出如此至深的`人生哲理。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其实胸中早已明镜了然。

他拒绝了朋友和老师让他复读的邀请,执意上了一所普通的专科学校,后来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名校的本科。在上学期间,他尽情地发挥自身优势,给杂志或者报刊投稿,逐渐锤炼成为一位优秀的作者。

毕业后,他被邀请到一家报社做记者,几年后就做到了城市晚报副总编的位置。在为新闻系学生上课时,学生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深情款款地说:“是父亲,我们要做一个读懂父亲的孩子,只要你读懂了父亲,相信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佛经励志故事篇四

屈师纵鲤增寿

屈师在元屯地方,遇见淦翁捕捉一条赤色鲤鱼,鱼望见屈师,跳踯挣扎,似有求救之意,屈师心中不忍,便将它买来放入河中,让它优游而去。

之后梦见龙王邀请他到龙宫中,对他说:“先生本来寿命已尽,因救龙子一命,增延福寿十二年。”

屈师救鲤鱼时年四十八岁,之后寿达六十,子孙满堂,无疾善终。

佛教因果故事:讨债的儿子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因果循环和转世轮回,在这一世中经历的业报会到来世得到报应,有一句话叫做“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有时报应并不必须要等到来世,常常在这一世就会得到应有的结果,接下来和小编一齐看看一则佛教的因果报应故事讨债的儿子,看世间的因果是如何循环的。

早几年一次到昆明黄土坡那边一位朋友家吃饭时,看到他邻居家有一个三岁左右的大头儿子,就是医学上讲的脑积水,头大得离谱。

之后了解到,周边的人都说孩子的父母做了昧心事,才生了这么个儿子。孩子的父亲是贵州山区的人,兄弟俩一齐到昆明来打工。之后弟弟因工伤事故死亡,由哥哥全权代表处理后事。总共得了近二十万的赔偿金,哥哥拿了4000元回家交给弟媳妇,不知怎样蒙混过去的。那地方很偏远,估计电都没通,根本不明白外面的世界是怎样个样,得了这点钱,还对哥哥感恩戴德,可怜的弟媳妇带着两个孩子,孤儿寡母,艰难度日。他在昆明住地周边的人都明白这件事,都说他是卖兄弟得的钱。

有时我们的亏心事做多了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自己最重视的人比如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为了不给自己重视的人带来不幸,我们需要时常反省自身,看看自己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寿禅师赎鳞虫得度

宋朝永明大师,讳名延寿,莲宗第六代祖师。平生喜欢买物放生,吴越王钱文穆镇守杭州时,大师当余杭县的库吏,常挪用库钱买鱼虾等水族放生。因此犯了“监守自盗”的罪名,依法应处死刑。

吴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盗用库钱,全在放生。因此命执行刑罚官,在临刑时,注意观察他的言词容色,前来禀报。大师身临刑场,脸上毫无忧戚的表现,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大师说:‘我对库钱,毫无私自使用,全部买物放生,如今死了,直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一大乐事?“吴越王听了他的话,就赦免了他的罪。大师从此出家为僧,勤修禅定,礼佛拜忏,获得无碍辩才。

大师涅后,抚州有某僧生病,神识入冥间,见阎罗王大殿左边,供一尊僧像,阎罗王时常出座恭敬礼拜。某僧感觉奇怪,主吏回答说:“阎罗王礼拜的是永明寿禅师,永明禅师在世时修持精进,如今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上品上生,阎罗王个性尊敬大师的德化,因而设供每日经常礼拜。”

母鹿断肠

许真君就是晋朝许逊,字敬之,汝南人。(今河南省汝南县)家住南昌,少年时代,喜武功,善射箭,爱好打猎。有一天到野外,射中一只小鹿,鹿母痛怜爱子,奋不顾身,冲向小鹿,以舌舔伤痕,因箭深伤重,小鹿不救身死,鹿母惨痛徘徊悲鸣,也死在当场。

真君见此情景,十分惊奇,当剖开母鹿腹部时,发现柔肠寸寸断裂,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只好就地埋葬。原先母鹿因哀怜儿子惨死,悲伤过度,以至肠断。真君大生悔恨,感悟人畜虽然有别,爱子之心,天性相同,怨艾自己,竟然如此残酷,伤害了天地骨肉之情。于是折断弓箭,从此不现畋猎。之后荐举为孝廉,官旌阳县令,感晋室朝政紊乱,弃官司归隐,追随仙人吴猛受三清法要,入深山潜修,证了仙道。

孙真人救龙子传方

孙真人是历史上大名医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七岁就学,便能日诵千余字,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学说兼好释典。精于阴阳推步医药之学。之后隐居太白山修道家功夫,练气养神,专精探究医药,以济世活人为心。

当他尚未成就仙道时,有一次外出遇见村童,捕捉一蛇,殴打戏弄,蛇身出血将死。孙真人怜悯蛇无辜遭受伤害,便向村童买回,用药敷治救活,然后放生于草泽中。经过月余,孙真人在静坐间,见一位青衣少年前来邀请,真人跟随,到了世人称羡的水晶宫,见头戴合帽,身穿绛衣的龙王出来迎接,延请上座并说:“小儿前日出游,被人所伤,幸遇道人拯救,不胜感激。”即召青衣小官出来,再三拜谢,并殷勤设宴款待,留住三天,临行拿出奇珍异宝赠送,以表谢意。

真人坚持不受说道:“久闻龙宫甚多医病秘方,愿能传我,以救世人,远胜金玉。”龙王为感激救子之情,便赠送玉笈三十六方。命仆护送真人到家。经过屡次试验均有灵效,于是编入千金方中传世,从此医术更加精通,行医救人无算。之后证了仙品,活到一百二十岁,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早上起床,沐浴更衣,遗下形体,仙化而去。经过月余,形体颜貌不变,举尸入棺,轻如空衣,时人都惊奇赞叹!世称为孙真人。

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

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遇见一只饥瘦秃鹰,正急迫的追捕一只温驯善良的鸽子,鸽子惊慌恐怖,看到菩萨,苍惶投入怀中避难、秃鹰追捕不得,周旋不去,显露出凶恶的样貌对菩萨说:“你为了要救鸽子的生命,难道就让我饥饿而死吗?”菩萨问鹰说:“你需要什么食物?”鹰回答:“我要吃肉。”菩萨一声不响,便割自己臂上的肉来抵偿。但是鹰要求与鸽子的肉重量相等。菩萨继续割自己身上的肌肉,但是越割反而越轻,直到身上的肉快要割尽,重量还不能相等于鸽子。

便问菩萨道:“此刻你该悔恨了吧?”菩萨回答说:“我无一念悔恨之意。”为了要使秃鹰相信,又继续的说:“如果我的话,真实不假,当令我身上肌肉,生长复原。”

誓愿刚毕,身上肌肉果然当下恢复了原状。于是秃鹰感动佩服,立即回复了天帝身,在空中向菩萨至诚恭敬礼拜赞叹。原先这只秃鹰,是天帝变化来考验菩萨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伟大事迹。

佛教故事:被误伤一眼仍敬奉尊者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面临着飞来横祸和无望之灾,有时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遭殃的是自己,这是你的情绪究竟如何,是会进行报复,是感叹自己的不幸,还是宽容他人。我想大多数的人都是选取前二者,而选取第三的人寥寥无几,接下来和小编一齐看看佛教的经典故事被误伤一眼仍敬奉尊者。

有一位七岁的男孩,由于父亲殷切的盼望,而出家为沙弥。剃度之前,男孩先得到一个禅修指导。剃度时,他专注于禅修的所缘境,由于他的定力和前世的善业,剃度之后,他就证得圣果。

之后,提舍尊者在沙弥的陪同下,前往舍卫城,准备向佛陀顶礼。

半路上,他们暂宿某一村落的精舍。当天晚上提舍入睡后,沙弥却彻夜坐在提舍的身边未眠,只在接近清晨的时候,稍为睡卧一会。

第二天一大早,提舍认为该是摇醒沙弥的时候了,就用扇子摇醒小沙弥。但却不幸的用扇柄打伤了他的一只眼睛。小沙弥急忙用单手遮住受伤的眼睛,出去打水,准备给提舍尊者洗脸并清洗精舍的地板等。

当他单手捧水给提舍时,尊者告诫他,服务别人时,就应用双手。这时候,尊者才发现小沙弥的一眼已经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失明了。刹那间,尊者明白小沙弥实在是一位高贵的人,他深感歉疚,谦虚地向小沙弥道歉。但小沙弥告诉他,这既不是尊者错,也不是他自己的错,而是业报。小沙弥更请尊者不要因此难过,但尊者却无法忘怀这件不幸的意外。

有一句话叫做喝口水都塞牙,我们生活中常常有倒霉的时候,这时,我们是就应自怨自艾,感慨自己的命运不好,还是宽容的对待他人。一个会宽容的人,他们常常能够笑着应对生活的各种苦难,克服困难,最终过着幸福的人生。

玄奘大师与心经的故事

我想大家都明白西游记吧,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走过我们的童年,其中的师徒四人更是深入我们的内心,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却有着原形,就是玄奘大师的西天取经故事,你明白真实的西天取经故事是怎样的吗,玄奘大师历经怎样的磨难才取到真经,接下来和小编一齐看看佛教的经典故事玄奘大师与心经的故事。

玄奘去印度的路上,依靠《心经》的威力遣除了一切违缘。当年他带一些眷属西去取经,以种种原因只剩下他一个人。有次他路经一个寺院,看见一个老和尚病得很严重,玄奘生起极大的悲心,没有继续赶路而一向呆在寺院里照顾他。之后那个老和尚的病基本上好了,临行之前,他送给玄奘一本梵文的《心经》,玄奘一路上都在念诵。

有一天他来到恒河岸边,看见数千人聚集在一齐,就好奇地上前去看,原先是婆罗门外道在祭拜河神。按照当地传统,为了供奉河神,每年都要选一个年轻男子扔进河里。当天正好选中了一个,他的家人个性悲哀,与此男子哭作一团。正在依依不舍之际,他们忽然看见来了一个外国和尚(玄奘大师),当即笑逐颜开、欢喜若狂,立即将玄奘捆了起来,准备让他代替那个年轻男子。

玄奘告诉他们:“如果你们非要把我供神,我也没办法,但我作为一个出家人,可不能够把这天的经念完等我念完经,你们怎样处置都能够。”那些人就同意了。玄奘随即开始念《心经》,三遍过后,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所有人都个性害怕,不敢得罪他,便把他给放了。

从此以后,玄奘对般若总集的《心经》更加重视。他所翻译的《心经》,与藏译、其他汉译本相比,虽然较短,但却受过观音菩萨的特殊加持。据说他从印度取经回来时,念及和尚所赐《心经》的恩德,准备好好报答一番。谁知当他到原先的地方,不仅仅是老和尚,连那个寺院也消失无踪了。后人都说老和尚是观音菩萨的化现。

西天取经为佛教在中国的兴起奠定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历经千年,在此刻还是有着很深的影响,而玄奘大师更是一位刻在中国历史的一位人物,从西天取经的玄奘身上我们能够学习到很多东西。

佛教故事:人生不能太忙

有一句话叫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小时和青年不努力,珍惜自己的时光,老了就会悲哀。有时我们不得不感叹时间如白驹过隙,日子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为了珍惜时光我们不得不利用好每一天,忙忙碌碌的过着每一天。但是有时我们与其繁忙,还不如找个机会放松自己,调节一下自己,接下来和小编一齐看看佛教的经典智慧故事人生不能太忙。

有一个樵夫,他数十年如一日上山砍柴,然后就赶紧到市集去卖。这一天他觉得很疲惫,走到半路就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了。过了没多久,紧之后有一个朋友,也是樵夫,刚好飘过,看到他在那里休息,就对着他说:“朋友,赶紧上路了,要不然你赶不上卖木材。”他就对着这个朋友讲,“我先等一会,歇一会,等到我的灵魂跟上来了,我再之后走。”

我们有没有忙得已经不明白自己在忙什么了?方向到底对不对?人生踏出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的,我们都觉得踏得快,踏的步伐大就是赢了,其实不然。首先方向要对,方向错了,适得其反,徒劳无功。所以人生不能太忙,得有冷静下来思考方向的一个空间。

所以现代人生活,不能走向“忙、盲、茫”的人生。我们看老祖宗造字,这个“忙”字怎样写?心死了。所以人家问我们说:“你最近怎样样?”我忙死了!我好忙!那就是心死。以后人家问:你最近怎样样?“我最近很充实,过得很有好处。”绝对不能忙死了,因为人一忙,心就定不下来,这个时候看不到自己内心的状况,也看不到身边人的需要。

等身体出状况了,孩子出状况了,夫妻关系、亲人关系出状况了,他觉得很茫然。我人生这么努力,怎样结果是这些不顺遂的事情,是这些遗憾的事情?所以不能忙,得要有静下来学习智慧的时间。有了智慧才能走对方向,才能引领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学生,走向人生的康庄大道。所以我们都很急,而此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应是我们要开智慧。我们不开智慧了,哪怕走得再快,可能都带错了路。

看完上面的资料后我们明白应对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人生,珍惜时间是很重要的,但是有时候放松能够让自己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使自己做事情更有效率,放松并不意味着放纵,自己的一生就应合理的规划,人的一生不能太忙。

沉香烧为木炭

在《百喻经》第二十二喻里面,就有一个入海取沉水喻,这一喻非常有意思: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这讲的是有一个人入海,就是到海岸边的一个国家去取沉水香。因为沉水香多半生长在一些沼泽地带,海边大森林里面。积累了很多年,总算凑了一车沉香,拿回来就到集市上去卖。结果卖了半天也卖不掉,心中非常懊恼和着急,这么多钱不能变现,可不着急么,怎么办呢?就看旁边有人在卖木炭,卖得很快,一买几十斤一买几十斤,他就说我哪有这个功夫,这个沉香这么卖得卖到什么时候啊?我不如把沉香烧成炭,就能快快的卖掉了。于是真的就把沉香全部烧成炭了。一车沉香卖的钱还没人家半车炭卖的钱多。这就是讲愚昧的人不识宝,不知沉香的宝贵。宝贝这东西当然不容易卖掉啊,但是它的价值要超过炭很多很多倍。这个是《百喻经》里面的一个小故事,在印度也有这样愚蠢的人,艰辛得到的宝贝结果被自己当木炭贱卖了。

人间有香象藏

唐实叉难陀译《华严经》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曾参访一位鬻香长者,就是卖香的老人,这位长者是大菩萨,他回应善财童子的祈请,介绍了他对香事境界的通达,说:

善男子!我善别知一切诸香,亦知调合一切香法,所谓:一切香、一切烧香、一切涂香、一切末香。亦知如是一切香王所出之处,又善了知天香、龙香、夜叉香,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t罗伽、人、非人等所有诸香。又善别知治诸病香、断诸恶香、生欢喜香、增烦恼香、灭烦恼香、令于有为生乐著香、令于有为生厌离香、舍诸x逸香、发心念佛香、证解法门香、圣所受用香、一切菩萨差别香、一切菩萨地位香,如是等香形相生起、出现成就、清净安隐、方便境界、威德业用及以根本,如是一切我皆了达。

如果说香道,这里以香通达解脱之道,才可以称为香道。

鬻香长者还专门介绍人间有一种著名的香叫“象藏香”,这是一种沉香宝。

善男子!人间有香,名曰:象藏,因龙斗生。若烧一丸,即起大香云弥覆王都,于七日中雨细香雨。若著身者,身则金色;若著衣服、宫殿、楼阁,亦皆金色。若因风吹入宫殿中,众生嗅者,七日七夜欢喜充满,身心快乐,无有诸病,不相侵害,离诸忧苦,不惊不怖,不乱不恚,慈心相向,志意清净。

如果转轮圣王要出兵打仗,只要取象藏香一烧,他的整个部队就会腾空而起,飞到那就能够把敌国打败,所以象藏香很厉害。北京制香厂在大约三十年前就生产过一款叫“象藏香”的香。北京制香厂是百年老店,据记载清朝中晚期,京城专为清宫制香的“香老铺庙香阁”,即为其前身。我感觉在过去全国做得最好的就是北京制香厂,我差不多三十年前买到的最好的香就是北京制香厂做的两款香,一个是象藏香,一个叫敦煌艺术飞天线香。老北京可能有人看过,后来这个香被河北的古城香业模仿了。当时就是仿制北京制香厂做的象藏香,味道差很多。我是先知道有象藏香,后来信佛后读《华严经》的时候才知道,这是《华严经》里面说到的香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现在网上检索才知道,这款象藏香也还在生产,只是风味如何有点不敢轻易重逢,不如怀念吧。

香烟净水请佛

在元魏慧觉所译《贤愚经》卷六里面也有这么一个故事,正好应证赞宁的说法:

时富那奇,教化其兄,令为世尊立一小堂,覆堂村木纯以钐础f涮靡殉桑教化其兄请佛。羡那答曰:“请佛之宜,以何等物能屈世尊?”时富那奇,俱与其兄,办足供养,各持香炉,共登高楼,遥向o洹,烧香归命佛及圣僧:“唯愿明日,临顾鄙国,开悟愚朦盲冥众生。”作愿已讫,香烟如意,乘虚往至世尊顶上,相结合聚作一烟盖。后遥以水,洗世尊足,水亦从虚,犹如钗股,如意径到世尊足上。尔时阿难,睹见是事,怪而问佛:“谁放烟水?”佛告阿难:“是富那奇罗汉比丘,于放钵国,劝兄羡那,请佛及僧,故放烟水,以为信请。”

当时阿罗汉富那奇教化他的哥哥羡那信佛,羡那就为世尊专门用旃檀木建了一个佛堂。当时佛跟他们不住在一个国家,羡那说这么远,我怎么能够请佛呢?于是富那奇尊者就说,这样,我们把供养的东西都置办好,手捧香炉,一起登上高楼,远远地向佛住的o洹精舍烧香,皈命三宝,发愿祈祷,“唯愿明日,顾临鄙国,开悟愚蒙,盲冥众生”,希望您明天到我们这来开示我们,令我们大家都得到解脱的法意。“作愿已讫,香烟如意,乘虚往至世尊顶上,相结合聚作一烟盖。”香烟就凝成一个宝盖,在空中不散,一直飞到世尊的o洹精舍,在世尊头顶上聚集。这还没有完,富那奇尊者又手持水瓶,观想为佛洗沐双脚。因为印度赤脚走路,不穿鞋子的,先要把双脚洗干净。所以密宗八供两碗水,第一碗水,沐足,第二碗水,沐浴的,要先把脚洗干净,才能踏到人家家里去。所以先要洗脚。结果就远远地用水观想,为世尊沐足,水也从空中飘到o洹精舍,很细,像发钗一样都流到佛的脚上,为佛沐浴。阿难就觉得很怪,这是谁在这放烟又放水啊?又是香烟供养,又是水来沐佛足啊?富那奇一方面是阿罗汉有神通,另一方面虔诚,有诚意,于是佛就告诉阿难说,“是富那奇罗汉比丘,于放钵国,劝兄羡那,请佛及僧,故放烟水,以为信请。”传达自己的信心,邀请我们明天去应供。这是香为心使的来历。

以香而做佛事

《维摩诘经》说:

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

众香国中是以香做楼阁。我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是黄金为地,各种珍宝而成楼阁。在众香世界不是的,众香世界都是妙香,各种香做的楼阁,经行的是香地,花园更是芬芳馥郁。他们的食物香气甚至十方世界都能闻得到。这时,香积如来与诸菩萨正在吃饭。本来舍利弗这些大阿罗汉正和维摩诘居士讨论佛法呢,一看,到中午了,过午不食,维摩诘家也没有准备啥供养啊。阿罗汉们就担心,这一顿没有饭吃我们大家就得饿一天了。结果维摩诘就变身为一个菩萨,到众香国去取饭供僧。化菩萨来到众香国顶礼香积佛,“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您给我一点您吃剩的。香积如来就拿众香钵盛满香饭,交给化菩萨拿回娑婆世界维摩精舍。经中说:“饭香普熏毗耶离城,及三千大千世界。时毗耶离婆罗门、居士等,闻是香气,身意快然,叹未曾有!”

大家既然吃到如此希有的香饭,特意问从众香国来的菩萨,香积如来说什么法教化众生呢?众香菩萨回答说:“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不以文字说法,仅仅坐香树下即可令菩萨功德一切具足,闻香入道确实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进而告诉大家,不仅有以香做佛事的,更有无量无边种做佛事的方便:“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有以饭食而作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炎,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这是在佛经里面讲的香的又一个故事,后人称为“取饭香积”,这是很著名的一个典故。

佛经励志故事篇五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释义】

从前有一个呆子。他到别人家去做客,主人留他吃饭,他嫌莱太淡没有味道。主人知道后,就又在他的菜里加了些盐。尝到加了盐的美味之后,他便自言自语地说:“菜之所以鲜美的原因,是因为加了盐,加一点点盐尚能如此鲜美,何况更多呢?”这个呆子愚蠢无知,便空口吃盐,吃了以后口舌失去味觉,反受盐的'害。

【寓意】

譬如不懂佛的人,听到适当地节制饮食,对身体和修行都有好处,于是就不吃饭食,经过七天或十五天之后,因饥饿而影响了身体,对修行也没有好处,就像这个呆子因为盐有美味而空口吃盐,结果使口舌不能辨味一样。

佛经励志故事篇六

佛经故事选集·佛本生故事序言

《四库全书》与老黄历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一部名垂千古的《四库全书》诞生了,该套全书由清朝大才子纪晓岚带领一大批文人,花时间整理完成,纪晓岚博览群书,才华横溢,诗词、文章、对联均达炉火纯青之境界,但他偏偏就没有读黄历。纪晓岚在担任协办大学士期间,有一天退朝回家,一反常态,愁眉苦脸呆坐在书房内,夫人问其故,他答道:“皇上在明日早朝要出题考我,不知老头儿葫芦里卖什么药,真叫人头痛”。夫人问道:“你有什么不曾读过的书吗?”他说:“天下这书虽多,却不外《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四库全书》我已读完,就怕皇上出什么怪题目。”夫妻两人苦思甚久,夫人突然问道:“今年的黄历算不算是书呢?”一语点醒梦中人,纪晓岚跳起来说:“本朝黄历原名‘时宪历’,因避皇上弘历圣讳,改称‘时宪书’,此书不入《四库全书》,因此我不曾读过”。夫人说:“说不定皇上就从黄历中出题考你”。纪晓岚赶紧找来当年的黄历,花了半天时间读得滚瓜烂熟,次日早朝,乾隆果然在金銮殿上拿黄历考问他,纪晓岚准备充分,对答如流,顺利渡过一关。

神相故事:孪生兄弟之变相

曾有朋友对我说起他很喜欢听相命的故事。我就节录《神相水镜集》里的一个故事,与各位分享。

有一对兄弟、高孝标、孝积、二人。其母亲生产二兄弟时、几乎同时而出生、不分前後、至於相貌、举止、言笑、都一模一样。

到了就学时、进退吟诵、才华领悟、文笔皆如一人。连老师都难其分辨!到了成人、各自娶完妻、父母恐怕二个媳妇分辨不出那个才是其夫、於是还令他们二人用衣服、鞋子来分辨。而又同时生了一子、考试排名也都相同。

有一天、遇到陈希夷先生、看了他们二人的相、就对他们说:「你们二人、神采秀异、眉翠目碧、鼻直口珠、耳白轮红、气清神澈、皆是中科举之人。况且今日、目耀彩色、必主同时中举!」(是说二人、神亮、眉有彩、鼻直挺、唇红、耳白过面、眼神清澈、气色明亮、皆主神、与色。)而在秋试、在外面向别人借宿准备考试时、邻居有个年轻貌美的小寡妇、见其两兄弟、青年才俊、私下挑逗其兄,而这位哥哥面色严正的予以拒绝,而後小寡妇见兄长无意,便又转向其弟挑逗,其弟孝积无法抗拒美色,於是与之私通苟合。有一天,此事无意被其妻发现、孝积之妻便因此羞愤而自杀身亡。

希夷先生:「汝弟之翠眉变秃,而无彩、碧目浮睛、朱唇色翳,荣矗之鼻赤而黑、耳乾而焦、神色顿然牯犒、气冷而散、此必损德变相矣。」(眉有彩变无光泽且暗、眼神变的神露而散、唇红润变的唇暗紫、鼻直却色赤而黑、耳朵气色暗而无光泽、神色暗淡。)後来放榜了,果然其兄高中,而其弟中殂。孝积之子,有一天在河塘边戏水、竟也被溺毙。而其兄孝标却一路高昇。

孝标为官至七十寿诞时,思念其弟,哀伤的嘱咐其子孙:「你们的叔叔孝积与我同时而生,论命相莫不与我相似,因损德後,禄寿不能与我相同。切记!切记!」此故事说明了就相学而言,就算连双胞胎,长相一模一样但一个人的「心相」以及「行为相」不同,造就了往後不同的命运。一般人都以为面相长的相同模样的人、必有相同的命运、其实不然、就算、「相」、同、但神采、眼神、气色、甚至心相、行为相不同、命运必也大不相同。

好的长相、老干些损德之事、满脑子坏主意、虽然五官长相不易变、但其神色必异。

长相稍差、却行善积德、修身养性、奋力向上、五官长相不易变、但必神亮清澈、气色明旺、气度恢弘。

故所谓、「相由心生,相由心灭」。

铃声比丘的故事

一天,波斯匿王带领士兵们,浩浩荡荡的前进,怒气腾腾的准备逮捕杀人魔王鸯掘魔罗。就在路经佛陀的只洹精舍,空中忽然传来天籁般的音声,袅袅回荡着整个山谷,所有的人、马刹那间都停止了动作,大家屏息聆听着这圣洁高雅的音声,再也无法移动半步。

“精舍有一位比丘的梵呗音声,让前面的士兵及象马都驻足聆听,忘记要前进了!”侍卫赶紧向波斯匿王禀告。

“是谁能唱出如此动人的音声,高远悠扬,连牲畜都能被感动,我一定要亲自供养这位比丘!”波斯匿王马上做了决定,一方面也想一睹这位比丘的容貌。于是立即驱车前往精舍拜见佛陀,希望能亲自供养这位比丘十万钱。但是,当这位比丘出来时,波斯匿王简直无法忍受再看他一眼,“天啊!天下竟有这般丑陋的人!”心中甚至后悔刚才供养的承诺。

久远劫前,有位虔诚的机里毗国王,得到刚入涅的迦叶佛舍利,准备起塔供奉。这时,四方的龙王一同化作人形,前来拜见国王:“我们是四方的龙王,听说您要起塔供养佛舍利,特地前来共襄盛举。造塔所需的珍宝,可以在四边城门外的四口井汲水和泥,即可造出青琉璃、黄金、银、白玉四种材质的砖头。”喜不自胜的国王,立刻派遣四个监工来负责营造。

不料当中有位监工牢骚怠慢,不愿意配合。“再不用心做,我就加重刑责处罚你!”国王气冲冲地要胁。“这塔这么大怎么做得完!”监工心怀埋怨地说。迫于受处分的要胁,他只好带着工人们日夜不停的赶工。但是当整座塔建好时,见到佛塔宝光晃耀,高耸宏伟,这位监工有说不出的欢喜,更为自己在造塔时心生不敬深感懊悔,于是恭敬的将一只金铃悬挂供养佛塔,并发愿道:“愿我来世音声清妙,令众生欢喜听闻,并生在释迦牟尼佛出世时,见佛得度,出离生死。”这位监工因为先前嫌恨佛塔过大,感召五百世的肤疮面陋,令人嫌恶。但是也因为这样虔敬的发愿,至诚的供养,不但获得五百世清净动人的妙音声,更感得今世随佛出家成道的果报。

妙趣横生看猴戏

猴子善于模仿人的动作,人则利用猴子这一特性,驯练猴子耍把戏,让猴子穿衣戴帽,模仿人的一些动作表演,这就是传统的民间百戏中的猴戏。中国人驯练猴子表演的历史悠久,至少在汉代就有驯猴。山东济宁出土的汉画像石上,有驯猴图,猴欢舞跳跃,已驯伏温顺。四川新津崖墓画像石亦有斗猿表演。这说明驯猴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南朝陈时百戏中有“掷倒猕猴”节目。陈宗室兴王陈叔陵喜欢为沐猴百戏,即耍猴戏之类。唐代猴戏表演还是皇家一百戏节目之一,唐人郑锡《正月一日含元殿观百兽率舞赋》云:“非熊非罴,为猿为狖。”是见有猴戏在内。民间百戏亦有猴戏,称弄猢狲。唐代亦有驯猴表演而受宠获封的例子。宋人毕仲询《幕府燕闻录》载:

唐昭宗播迁,随驾伎艺人止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故罗隐有诗云:“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这是弄猴人因献猴戏有功赐绯,孙供奉驯练的猴子颇能恪尽臣节,朱温篡位,易唐为后梁,大摆筵席,取这猴子来表演助兴。猴子一见朱忠,直奔过去,跳跃奋击,朱忠吓得令人杀了此猴。故毕仲询慨叹:“唐臣愧此猴多矣!”后蜀猴戏的驯练水平,更是高超惊人,艺人杨于度驯猴表演格外生动。《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野人闲语》云:

此猴表演确实奇妙,侯侍中即侯弘实,官居高位,权势显赫,人皆惧之。故杨于度驯猴有此戏。五代猴戏已十分成熟。

宋代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路歧人作场诸伎中有“斗叶猢狲”,即猴表演斗纸牌;驯猴中有猴呈百戏,模仿百戏艺人翻跟头表演。明清猴戏风行。明人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记有“沐猴戏狗之技。”《词谑》有“弄猴黄莺儿”述当时街头猴戏概况:

终日穿长街,大皮鞭怎的捱!学成本事人前卖。卖将过来,成功喝采,箱中鬼脸轮着戴。把锣揌,街坊烘动,儿女闹咳咳。

《西游记》第二十八回述美猴王重回花果山,小猴哭诉,猎户曾将它们同类活捉,“教他跳圈做戏,翻斛斗,竖蜻蜒,当街上以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顽耍”。反映的是明隆庆、万历年间民间猴戏一般情况。清人顾禄《清嘉录》记家乡苏州玄妙观新年杂耍云:“凤阳人蓄猴,令其目为冠带,并豢犬,为猴之乘,能为《磨房》、《二战》诸出,俗呼狨狲把戏。”凤阳人驯练的猴子竟能模仿戏曲表演,其水平之高可见一斑。凤阳人耍猴戏在当时最为著名。《清稗类钞》载凤阳人韩子尤善耍猴戏,养了大小猴子十几只,皆不用绳索羁勒,“每演剧,生旦净丑,鸣钲者,击鼓者,奔走往来者,皆猴也,无不一备,而无一逃者。”从敲锣打鼓到生旦净末丑都由猴子充当,井井有条,十分精彩,俨然个猴家戏班。清人李调元《弄谱百咏·猴戏》云:

着排掉戏太婆姗,前世曾居供奉官。

假面视然还自着,不知原是沐猴冠。

猴戏题材是清代年画常见的画面。河北武强年画《猴耍杂技》,绘猴十七只,在敲锣打鼓演出上刀梯、走钢绳、作倒立、跑马解等杂技,其中走钢绳的猴子身着戏衣,装扮《西厢记》中莺莺、张生、红娘表演“长亭送别”一出,猴模人样,更加令人发噱。陕西凤翔年画《各显其能》,绘二十只猴子,表演各种杂技,让人忍俊不禁。山东潍县年画《猴子骑羊》,画两个女艺人,一个敲锣,一个打鼓,在演出猴戏,猴子单足立在羊背上,手举双桃,作魁星点斗势,旁边还有两人在闲赏。《燕京岁时记》载:“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手自启箱,戴而坐之,俨如官之排衙。”民间曲艺杂技有“扛箱”节目,演出时,两人抬一木杠,上坐一丑官,丑官随时插科打浑,逗人发笑。由此产出了以猴代人的表演。河北武强年画《猴官》即是摹仿“扛箱”节目,绘四个戴夏帽,穿坎肩的猴子,两个抬一猴官在前,一个猴子拿旱烟袋,一个举伞盖,猴官则着官袍朝服。另有《扛箱官》内容与《猴官》差不多,四只猴子均着清服,两个抬着穿官服的猴官,一个在前鸣锣开道,肩扛“禁止赌博”旗帜,讽刺当官者只会模仿主子动作,以示禁赌不过是场猴戏而己,以猴戏喻社会弊病,讽刺意味极浓。

孙悟空的猴子血缘

说到美猴王孙空,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关于孙悟空的血缘:可从古代神话传说中去寻踪溯源。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说:“我认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类无支祁”。无支祁是唐人李公佐《戎幕闲谈》中的神话形象。大禹治水时,三次到过桐柏山,有水神无支祁兴风作浪,使治水工程无法开展。大禹派人擒住无支祁,交给童律、乌木由,但二神都管束不了。只有庚辰能够管束。大禹又下令用大铁锁锁住无支祁的颈脖,鼻孔义给穿上金铃,镇压在淮阴龟山之下,从此,淮水可以平安地流人海中。李公佐对无支祁的.形象描述为:

善应对言语,辫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

李公佐在记载大禹擒无支祁的神话前记云,永泰中,楚州刺史李汤全人将龟山脚下水中大铁锁用牛拉出,刹时风涛陡作,“有一兽形如猿猴,高五丈许,白首长须,雪牙金爪,闯然上岸,张目若电,顾视人群,欲发狂怒。”与李公佐同时的李肇《唐国史补·淮水无支奇》亦云从水中拽出铁锁,“有青猕猴跃出水”,名曰无支奇。这无支祁大约从上古神话中夔的形象而来,韦昭注《国语·鲁语》称“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燥,人面猴身能言。”此乃猴子形象。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有一个猴行者。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他神通广大,长于变化,在随唐三行取经途中,降伏过不少妖魔鬼怪。猴行者取完真经回朝后,被唐太宗封为“铜筋铁骨大圣。”《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云:“洞中有一怪,号日申阳公,乃猢狲精也。弟兄三人,一个是通天大圣,一个是弥天大圣,一个是齐天大圣,小妹便是泗洲圣母。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这是把猴精称为齐天大圣之始,但这是一个专门摄偷年轻貌美女子为妻的妖猴。元代吴昌龄《西游记》杂剧里,孙行者自白云:“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孙行者之所以姓孙,是从猴子又称猢孙而来。

直到明代吴承恩写《西游记》把无支祁的形态和猴精形象移到孙悟空身上,又把齐天大圣的名号加在他的头上,创造出一个勇敢机智、疾恶如仇,又神通广大、顽强刚毅、颇具正义感的美猴王形象,深受国人所喜爱,成为供人顶礼膜拜的偶像,一些地方还建起了大圣庙,家家安奉“降魔荡怪齐天大圣。”清初尤侗《良斋杂说》载,福州人经常在家里供奉祭祀孙行者,并有齐天大圣庙,庙里供奉的是一只猕猴。民间还爱挂有关孙悟空的年画,为的是趋吉避邪,祈求平安。

追日夸父本是猴

十二生肖中的猴,从血缘、外貌而言都是最为接近于人的动物。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猴与人类的貌似,有关猴的神话、奇闻层出不穷,且想象力丰富,探讨着人与猴的血缘关系。汉画像石中有一幅《鱼·猴·人》,可以说古人己经注意到人由猴变来,猴又由鱼变来这一生命演变进程:而神话中追日夸父就是个亦人亦神亦猴的英雄,先从夸父追日神话说起。

据《山海经》载,夸父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子,信的儿子。夸父和族人居住在北方大荒中一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山上,夸父是个身材魁梧、力大无比的巨人,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两手又各握一条黄蛇,但性情却纯和善良。夸父观测太阳每天从东方出,又向西方沉去,就发下了宏愿,想去追赶太阳,将太阳在它隐没的地方禺谷逮住。夸父迈开大步,风驰电掣地向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直将太阳追到了禺谷。禺谷又叫虞渊,是太阳落下的地方。夸父进入了太阳火热的光圈里,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就去喝黄河、渭水的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喝,他又向北方大泽跑去,那里有取之不尽的水。可惜走到中途就口渴死去,临死之际,他抛弃手里的拄杖,这拄杖落下的地方,立刻化作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给后来寻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晋人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咏夸父追日曰:“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竟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夸父究竟是什么样的神灵呢?《山海经·西次三经》云崇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尾而善投,名日举父。”郭璞注:“或作夸父。”郝懿行疏:《尔雅·释兽》云:“‘豦,迅头。’郭注云:‘今建平山有豦,大如狗,似猕猴,黄黑色,多髯靛,好奋迅其头,能举石擿人,攫类也。’如郭所说,惟能举石擿人,故经曰善投,亦因名举父。举、豦声同,故古字通用;与夸声近,故或作夸父。”郝疏考据说明夸父乃猴类之神兽。《山海经》里还记有形似猿猴的怪兽怪鸟,犲山有兽“状如夸父而彘毛”,梁渠之山有鸟“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这些都是与猴有血缘关系神灵。

由此看来,夸父的祖先是以猴为图腾的神灵,猴性喜桃,故夸父拄杖化为桃林。夸父长足善走,疾行敏捷,象猴性。夸父是一个神猴。甘肃径河镇原是夸父的居地,世传剪纸“夸父桃都扶桑图”,为夸父桃林生命树,夸父立于八重圭表衍生出的树干上,两手扶桃枝,树上遍生蟠桃,群猴采食,树下獒犬伏免,树干上獒犬负猴攀援,树顶四猴,共十二只动物。犬示畎夷,兔示常羲。西羌本是西陵氏常羲和犬封盘瓠的世居地,所以守卫在桃树下,并帮助夸父。这是民间古老的生命树崇拜,亦是夸父氏族后裔对先祖敬祀的遗迹。

殷商青铜器铭文中亦有“夸父追日”。夸父长足善奔形象历历在目,夸父在右,与左侧追口的文字序列几乎等高,文字序列自上而下竖排,依次为天,为汤谷。为太阳,为行走,为禺谷虞渊,一为地,亦可为日落之地。自下而下联起来就是:太阳升于汤谷,经天而行,落于禺谷虞渊。也就是夸父追日的图解。有学者认为这是夸父族徽完整地传至商代,从而在青铜器上反映出来。殷商铜剑上的猴面纹,当亦是夸父族徽。汉代瓦当中长足长臂的猴,可能亦是追念夸父的残存遗迹,猴面夸父张臂跃跃欲试,正作抱日状。

佛经励志故事篇七

昔有田夫,游行城邑,见国王女容貌端正,世所稀有。昼夜想念,情不能已。思与交通,无由可遂,颜色瘀黄,即成重病。诸所亲见,便问其人:“何故如是?”答亲里言:“我昨见王女颜貌端正,思与交通,不能得故,是以病耳。我若不得,必死无疑。”诸亲语言:“我当为汝作好方便,使汝得之。勿得愁也。”后日见之,便语之言:“我等为汝,便为是得。唯王女不欲。”田夫闻之,欣然而笑,谓呼“必得”。

【释义】

从前有一个农夫,偶然到城里去玩,看见了国王的女儿,生得很美丽。回家后,他日思夜想,想着与公主谈一交,无法如愿,使他相貌憔悴,卧病在床。家人为此十分忧虑。便有人问他:“什么原因使你得这场大病的?”他回答:“自从看见了公主,我天天想的就是能再见她一面,但是无法实现。”那人就安慰他说:“我们会替你想办法的,让你和公主碰头,你不要再担心了。”过了几天,他的病渐渐好起来了。于是这个曾经安慰过他的人就对他说:“我们已替你想过办法,但现在公主还没有答应。”他听了以后,竟高兴得笑起来,自己对自己说:“她会答应的,我去叫她,她一定会来的。”

【寓意】

世上有很多笨人,在不适宜的时候播种,以为可以收获,结果一无所获。世人或外道如果所修非正道之法而痴望得觉果;或者只修了一些微小的福,自以为满足,可成菩提,正和这个农人想见到公主一样。

佛经励志故事篇八

在善导大师之前,隋唐很多高僧各自站在自宗的立场上理解净土法门,他们不约而同的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容易的,需要种种凡夫难以企及的条件,故当时整个时代,大部分修行人多被这种自力思想所蒙蔽,普遍不知念佛就可以往生西方。随着善导大师建立了净土宗,且以汹涌磅礴之势将净土法门弘扬开来,净土法门逐渐恢复了“易行”、“安乐”的本来面目。但毕竟历史积重难返,在这个过程之中,大师的迥异于诸师的讲法也遭到了很多高僧的质疑与反对。

有一次,在长安城的一个寺院里,善导大师和一个金刚法师依理论判念佛功德的胜劣,对方坚执已见,认为只靠念一句名号不能往生西方。

善导大师观其根性,不以特别手段折服,他是不会信服,于是当即在座上庄严发愿道:“依照佛经,世尊所说之念佛往生西方的法门,善恶众生但能上到一辈子地念佛,下到七天、一天,乃至十念、一念地念佛,必定得以往生西方净土。如果这是真实不虚的,佛没有打妄语欺诳众生的话,那么请佛令殿堂里的两尊佛像放出光明,为我证明;如果这个法门是虚妄的,众生念佛不生净土,佛打妄语欺诳众生的话,那请佛叫我善导从此高座之下,直接堕入阿鼻地狱,长时受苦,永不出离!”

大师说完,将手中的如意杖指向堂中佛像,佛像顿时大放光明。

金刚法师目睹此景,惊得慌从高坐上跌落下来,匍匐于地,惭愧的向大师谢罪。自此金刚法师臣服于大师净土之教,专修净宗念佛法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