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最新开发校本课程开题报告(大全5篇)

最新开发校本课程开题报告(大全5篇)

时间:2023-09-26 05:11:28 作者:梦幻泡 最新开发校本课程开题报告(大全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开发校本课程开题报告篇一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

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九)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十)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十一)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十二)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12月,开题会。

1月~20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年3月~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7月~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三)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五)典型课例集

(六)品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精选集

责任编辑:1037

开发校本课程开题报告篇二

从2008年2月起,我在学校低年级中进行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小课题研究。经过初步探索,参与这一课题实验的教师无论是从理念的转变,行为的变化,还是学生的发展方面都有初步进展。

下面介绍我校开展课题实验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健全机构,加强组织管理,保障课题实验的有效实施。

1、为确保课题实验工作顺利有序,扎实有效地进行,我们成立了品德小课题组,由副校长亲自指导,黄雍萍老师负责主抓,时晶老师组织,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并建立了学习研究制度,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使课题实验工作一开始就步入了正轨。

领导小组成员带头深入课堂,关心帮助每一位课题实验教师,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一切为课题的实验顺利开展服务,全程参与。和教师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的困难与困惑成为教师的参谋,使课题教师增强了搞好课题实验的信心,使我校品德小课题研究工作稳步有序的进行。

二、狠抓落实,使课题实验初见成效。

校领导把课题实验放到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参与品德小课题组的备课、听课、评课,及时了解情况,提供意见,课后参与评议,与教师共同磋商。

1、搞好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现阶段教育方针,教育观念在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课题组对小课题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把《新课标》的思想,观念渗透到课题实验当中,在参与式的学习中,使教师领会其精髓,感悟其本质,为实验顺利到开展奠定基础。

2、开展校内集研活动。

加强集研,发挥群体力量,我校规定各教研组每周一下午5:20——6:20是集研时间,雷打不动,集研时及时反馈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做法,从参与献计献策,12月分集研都是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小课题研讨为中心,在讨论中、争论中、思考中、合作中进行,解决了许多实验中的问题。

3、开展“课题研讨课”活动。

本学期课题组安排黄雍萍老师指导时晶老师上研讨课,课后大家针对这节课从授课内容环节指向性、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效果、教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研讨,哪些地方处理得好,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另有什么不足,怎样改进。在教学中将如何处理,还有哪些困惑等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在授课内容指向性方面和教师的培养方面,做的较好,老师都能认真的听学生回答。老师设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和小组合作的环节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但是对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培养还较浅显,仅仅停留在课本等提示上,是今后重点研究的对象。

三、实验的成效分析。

1、主体性品质方面。

课题开展后,我们发现实验班级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有所改观。虽然,课题研究处于初始阶段,但学生开发课程资源的有效性表现在信息的交流中能有所碰撞和讨论。这也体现出习惯的培养要有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的。

2、教师注重授课内容的指向性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凡是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往往能更吸引学生去有效的开发利用身边的资源,并且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爱、善待他人,善于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对学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研究指导。

2、多与教研员沟通交流,在他们的指导下,少走弯路,多快好省。总之,在不到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教师和学生积极性高涨,学生教师双双受益,老师对怎样更加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针对我校的生源实际和教师发展前景,面对21世纪课程改革,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在今后的课题实验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更加努力探索,不断实践、总结、学习,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集体的同伴互助、专家的引领,加快我校的小课题研究步伐,达到教师与学生双向成才的目的。

乌鲁木齐市三十一小学 2008年12月24日

开发校本课程开题报告篇三

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二、题目研究内容:

当今社会为信息社会,世界已进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会更有优势,这一点已得到举世公认。

随着wto的加入和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抓住机遇,在竞争占得先机,作为生产企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库存管理的信息化、计算机化也就迫在眉捷了。开发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即有宏观上的意义,那就是顺应时代信息化、现代化潮流,提高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结构优化;也有微观上的意义,那就是可以提高管理的现代化程序,加强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单位效益。

库存管理的对象是很多的,广而言之,它可以包括:商业、企业库存的商品,图书馆库存的图书,博物馆库存的展品等等。在这里本文仅涉及工业企业的产品库存。它主要包括下列三部分:

1、没有经过企业加工,而为企业生产或其他各方面所需要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部件等,如钢材、轴承、发动机、电动机等。

2、已经过企业加工,但尚未加工完毕的在制品。

3、企业已加工完毕,储而待销的成品与备件等。

库存管理系统按分类、分级的模式对仓库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缩短了库存信息流转时间,使企业的物料管理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为采购、销售和生产提供依据;智能化的预警功能可自动提示存货的短缺、超储等异常状况;系统还可进行材料库存abc分类汇总,减少资金积压。完善的库存管理功能,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降低库存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内容涉及库存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入库、出库、退货、订货、库存统计查询等等。

下面介绍库存管理的工作流程:

#入库

处理各种入库业务,如:工业企业的生产入库、委外加工入库、其他入库等入库业务;按入库类型可以分别在不同模块录入入库单据信息。

#出库

库存统计表---各使用单位---领料单----库管人员出库---出库单

处理各种出库业务,如:工业企业的生产领料、委外领料、其他出库等出库业务;按出库类型可以分别在不同模块录入出库单据信息。

#退货

产品不合格通知书---各使用单位----领料单存根---库管人员退货---退货单

#订货

#盘点

备份库存数据,打印盘点表,可按仓库、批次进行盘点,并根据盘点表生成盘盈、盘亏表,调整库存账。

盘点的功能是检查仓库现有库存量与帐面数量是否一致。若盘点结果是仓库现有库存量大于帐面数量,则盘盈;若盘点结果是仓库现有库存量小于帐面数量,则盘亏。无论是盘盈还是盘亏,它们的差异量都记录在盘点调整单。

根据上述工作流程,库存管理系统将包含以下内容:

1.能对企业内的各类货物进行abc分类管理,并提供最低库存量、最高库存量、安全库存量的预警功能。

2.可以存储各类信息档案包括物资、产品基本信息、供货单位信息、使用单位信息等。

4.提供退货管理功能

5.通过查询库存,及时了解库存余额信息,便于订货下单,以免由于缺货,影响生产。另外,还提供经济订货量计算功能和打印订货采购单功能。

7.可及时打印库存余额,方便领导决策或安排及时定货.

三、调研情况

1、国内外现状研究: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开始于1954年,当时美国首先用计算机处理工资单。40多年来,计算机在处理管理信息方面发展迅速。例如,60年代美国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项目不到300项,到了1975年达到2670项。而现在,美国在财务会计上90%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80―100%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中是80―90%。据计算机应用方面发展较快的国家统计,计算机用于经济管理的约占80%;用于科技运算的占8%;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12%。因此,经济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当然,由于库存管理在经济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其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中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70年代末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近几年发展却较快,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2、目前存在的问题:

库存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单据数据。为及时结清每笔业务,盘点库存和货物流动情况,保证企业生产用料以及货物安全,库管人员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来作数据记录统计工作。

在世界发达国家,库存管理的计算机化水平已经很高了,尽管我国的生产企业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强的意识和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表现之一:有的企业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分目前仍为手工、半手工操作。从供应单位办理入库登记开始,到使用单位输领料出库手续为止,所有操作基本上都是由仓库管理人员笔写,手理,加上算盘、计算器来完成。这不仅繁锁,效率低,而且缺乏库存管理的一些基本手段,如库存状况统计,查询经济订货量计算等,这给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上的落后,及经济利益上的.损失。

表现之二为:有的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已上了微机,但对微机的利用效率极低,有的在用它打游戏,有的仅把它当计算器或打字机来用。

表现之三为:有的企业单位既有了微机同时也有了库存管理软件,但硬件上去了,软件上不去。因为他们用的库存管理软件,大多为自己的工作人员及其他一些非专业人员所开发的简单的管理程序,很难称得上是“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这些程序的弱点多表现为:1)系统开发时无科学的理论支持。2)开发过程中调研不全面。3)软件编写时模型不清晰完整。4)所用开发工具落后(如foxbase等)。

四、研究解决方法及思路

根据我国国内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应用普及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将用我所学知识,利用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实用的理论,开发一套基于net的库存管理系统,以求能对我国库存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具体的方法及计划如下:

全论文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阐明所开发项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要满足用户哪些要求,并给出全文的摘要。第二部分为实际开发过程,这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分为理论支持,系统分析(实际调研),系统设计,软件编写,运行调试,系统安装,系统维护七章。第三部分为结束语部分,分为经验教训和注意问题及作者建议,参考资料二章。作为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与读者共享。这三个部分中,第二部分为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方法及工具()使用的详尽论述处于全论文的核心地位。而其中的理论支持,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编写又是第二部分的核心,在此将这四章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一理论支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1)当前计算机管理界所流行且实用的系统建设三原则:整体性原则、分作―协调原则、目标优化原则。(2)系统开发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法。(3)原型法。

二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就是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把要解决哪些问题、要满足用户哪些具体的信息需求调查、分析清楚,从逻辑上或从功能需求上提出系统的方案。

通过对系统的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画出系统的实际操作流程图:

供货单位管理

使用单位管理

物资登记

基本信息录入

基本信息管理

物资调配

出库管理

入库管理

订货管理

库存盘点

退货管理

当然各个环节操作仍需进一步细化以来满足用户对管理进行全面操作的要求。

三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了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物理(技术)方案。包括数据库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其中,我拟开发的库存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如下:

库存管理系统

登录

基本管理

入库管理

出库管理

退货管理

订货管理

库存盘点

系统维护

退出

添加、查询、修改

物资管理

供货单位管理

使用单位管理

库存查询

经济订货量计算

订货下单

打印订货采购单

四软件编写

该章包括两部分:(1)开发环境:所选择的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98)、开发工具()及硬件环境。(2)功能模块的编程实现。

五、进度计划:

阶段时间完成内容

12.15―3.10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3.12―3.26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33.27―5.15程序编写、系统调试

45.16―6.01论文撰写

56月份答辩

开发校本课程开题报告篇四

开题报告:《民族地区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临夏县土桥中学生物组执笔:赵正祥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现提交我校赵正祥同志申报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规划课题“民族地区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开题报告,请各位专家予以审议,提出修改意见。

报告分以下五个部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二、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三、课题研究方法、课题实施规划

四、研究计划(分阶段计划)

五、课题实施保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生物新课程教材有许多优点,但对于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学生、教师而言,由于教学设备的相对落后,信息量不充分,学生体验不足,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生物新课程教材的问题太侧重于大城市的实际,从而偏离了农村实际,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实际;另外,有些例子又过于理想化与学生学习的实际不符。因此生物新课程教材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配套资源不完善,对教学内容难度把握不准,缺乏新课程实施的操作性等。加强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需要而出发提高成绩和素质的措施,势在必行。

(二)概念的界定

课程资源,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来源,它主要分三部分:课堂教学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的课程资源。本课题所研究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课程资源”,是指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导下整合三部分资源,使其能够进入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切资源。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高中生物教学课堂,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实质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

2.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课程观: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模式多元化,课程设计个别化和课程实施情境化。

3.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关注的是师生的课程建构问题,认为师生是课程知识的创造者,他们应当致力于课堂中自然发生的课程问题。同时,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非常强调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能力,因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还是课程的设计者,教师必然要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去。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图书馆和网络,了解国内外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

(2)关于本校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现状研究,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等形式,了解我校已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的类别,把握学生对尚需开发的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需求。

(3)有效提高生物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如建构概念图、模型建构法、课堂利用错误资源、差异性教学的实践等。

(4)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从校内课程资源、校外的课程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三个不同的维度探讨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学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学生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等。

(5)将课程资源整合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研究。立足课堂教学,通过一课三议、三课一评等形式推进课程资源整合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生物教材资源的使用是要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在生物新课程学习中能轻轻松松地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生物教材资源在配合生物新课程教材下能与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学生成长的需要相一致,能与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3、生物教材资源的开发对人教版统编生物新课程教材和课标起到补充、印证、丰富和发展作用。

4、利用因地制宜,发掘资源开发为生物教材资源与生物新课程教材的整合利用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方法、课题实施规划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用在开题之初,通过图书馆和网络,了解国内外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调查研究法:用在开题之处,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等形式了解师生对课程资源的了解和需求。

(3)行动研究法:用在实施阶段,利用教学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实践研究。

(4)案例研究法:用在实施阶段,根据教学实践形成案例,进行思索,摸索规律。

(5)经验总结法:用在结题阶段,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实践按课题研究要求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课题研究结果时的总结,形成结题报告与论文。

(二)课题实施规划

根据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精神。本课题实施规划如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9月―5月):理论研究阶段:召开课题论证会,细化完善研究方案,人员培训,文献研究,建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学习有关理论;设计问卷,了解本校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现状;进行理论模式的探讨;构建理论模式,形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6月―5月):实践研究阶段:依据理论模式,进行“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开展研究、写出论文,制作课件、光盘,进行实践模式的探讨;如整合现有的ppt资源基础上加以改造,运用于课堂教学,借教学效果检验该课件的可用性;下载网络上已有的视频进行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检验运用视频的'效果;搜集与课本中的难点相对应的视频,构建实践模式。形成中期成果论证报告。

第三阶段(206月―6月):总结阶段:主要对理论模式与实践模式进行研究修改,形成教学课件集锦和教学辅助视频集锦,总报告的撰写,主要成果的形成。总结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四、课题实施保障

(一)研究对象及实施教师

1.研究对象:全校高二、高三理科25个班及高一年18个班的全体学生

2.实施教师:研究课题实际实施的全校生物教师。

(二)软硬件建设

学校每间教室均配备多媒体设备,本组成员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组内拥有一台摄像机和数台数码相机,可将所搜集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学校积极支持并提供经费进行课题研究,学校的图书馆可作为教学资源的检索和资料来源。

(三)研究保障

1.课题人员情况

赵正祥:从事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二十六年以来,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获州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省级指导教师二等奖、州级“园丁奖”优秀教师奖、州级中小学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周世芳:从事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十六年,在课堂教学中经验丰富,高考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工作者、优秀教师、获州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省级指导优秀奖、教学质量奖。

马远平:多年担任生物教研组长和高三生物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会考和高考成绩名列前茅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多次获得县级高考质量奖和校级优秀工作者。

梁金平:担任生物备课组组长和高二生物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善于引导教学,探究思路清晰,教学认真规范。曾获得县级高考质量奖和校级先进个人、优秀备课组长。

张延政:从事高中生物教学中治学严谨、教学研究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曾获地区高中生物毕业会考成绩三等奖,两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工作者的殊荣,两次获得县级主管教育部门的奖励。

张学荣:参加工作以来,教学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措施,能大胆的探索教学并用在教学实践中,多年担任高三生物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多次获得县级高考质量奖和校级优秀工作者。

刘忠东:历年来担任高中生物一线教学,经验丰富。长期致力于多媒体教学研究,并形成大量课件,对多媒体教学有一线教学经验,并形成自己的理念,待到全校师生的认可和赞许。

刘娟娟:从事高中生物教学中治学严谨、教学研究方面积极探索,探究思路清晰,教学认真规范,课堂教学优秀,两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工作者的殊荣,两次获得县级主管教育部门的奖励。

常承霞:从事高中生物教学中治学严谨、教学研究方面积极探索,在会考中成绩优秀,获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好评。

高生俊:从事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以来,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在课堂教学中经验丰富,特别在生物实验和实践方面经验丰富。获州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省级指导优秀奖、教学质量奖。

张红兵:从事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业务能力娴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握新课改的理念,主要探索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都是各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学识水平、治学经验、业务能力、教学成绩、课堂教学都是一流的,为我校的生物教学水平提高和生物教学成绩提高做了贡献。

3.研究时间保障

所有参与者都上高二或高三的生物课,直接参与课堂教学设计,本课题组成员均为一线教师,全部时间均可用于教学研究。

4.学校一贯重视教研工作,对课题研究工作尤其重视,明确承诺:全力支持课题研究工作,足额保证研究经费。

开发校本课程开题报告篇五

网络社会与教育理论指出:信息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一个人的一生都要和信息打交道,信息对人的个性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达到现代化国家标准的要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传媒也迈进了发展的高速时代。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也必须跟进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趋势,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一、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构建校园网络德育信息课程的主体框架

1、开发校园德育网络信息资源,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思维习惯: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这种习惯显而易见地告诉我们: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的主演兼导演。而我们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平等的参与者、服务者、引导者。网络信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对话”的等高平台。

首先,开发建设具有学校自己特色的'校园德育专题网。开设“心理疏导室”、“师长信箱”、“校园聊天室”、“身边的人”、“传统故事”、“华夏千年”、“菁菁校史”、“个人领域”、“益康游艺”、“红领巾论坛”等专栏,让学生在网上与教师、家长、伙伴们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在网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专栏阅读、游戏等,学生在体验网络快乐中接受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教师(或家长)亦可在网上以小伙伴的身份、心态及行为参加学生的网上活动,加强引导、提供服务,有利学生生活,拉近与学生交往的心理距离。

其次,有选择地与适宜小学生阅读的专题网页(站)进行链接,扩充校园德育网络信息资源。如:与地方政府网页(站)链接,引导学生从网上观看、阅读家乡的地理人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与专业性少儿的网页(站)链接,引导学生参加有利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开拓视野,让他们在网络活动中接受教育等等。

再次,充分运用网络进行思品等德育课程教学。把思品等课程教材的内容制作成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喜爱并乐于接受的电脑网络软件,并安装于德育专题网,将思品课程等课程教学活动搬进网络教室,让师生在网络间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提高管理和监控能力,加强上网教育。网络的负面影响是杜绝不了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第一,要加大投入,提高网络的过滤技术。校园网络中心应该把对不健康网络的监控列为常规工作,建立网络安全工作预案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二,对学生上网加强引导。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安全上网的技能教育,提高学生上网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如开展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技能知识竞赛、组织参观网络危害宣传图片展等。三是加强与社区,家庭等网页(站)联网,形成德育网络空间,不仅实现德育资源共享,更有助于提高网络安全的联合运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文明网络”的环境。

二、合理开发视听信息空间,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构造视听信息课程德育模式

我校是地处江海平原上的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农村经济基础条件较好,于底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工程,并通过省厅验收。完备的校园多媒体、广播电视闭路系统以及社区有线广播电视的普及等是较为丰富的视听信息空间。

1、利用性开发,建立校园视听信息空间。

一是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与镇影剧院联合办起了“红领巾影院”,弥补电影放映的局限,引进适宜小学生观看的录像、光盘、网络等影视经典,其生动、形象的特点让学生喜于接受。二是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节选适合小学生观看、听取的少儿、教育专栏内容,根据广播电视台播映的时间安排编进学校红领巾广播电视节目,成为常设栏目。三是实现校园红领巾广播电视台的自主化活动管理。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采编节目、主持播放,视听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学生更为主动地参加相关栏目主办的小活动。

2、借助性开发,建立社区视听信息空间。

与镇广电站联合主办开通少儿、家教等栏目,跨越空间指导家教、指导学习,丰富了小学生闲暇生活,弥补了家教指导时空的局限。

3、恰当引导,营造健康的视听信息空间。

第一,据调查分析:电视成为青少年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港台电视剧。这并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学校与家长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教师为家长、学生提供小学生科学看电视的方法、时限、节目等,对学生看电视予以调控,并授给他们正确的方法。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如:开展健康看电视知识比赛、相关的影视传媒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第三,加强引导,如开展影评征文、红领巾评选中国“十大新闻”、影视鉴赏等活动,引导学生向健康方向发展。

三、整合书刊信息资源,提高交流使用率,建立书刊信息课程“活动”机制

书刊信息速度缓慢,不能及时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当天世界的变化、祖国的进步,但对于大部分农村小学生来讲却是经济实惠的。学生通过书刊信息的传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但由于书刊以固定的方式存放,使交流使用率不高,如图书馆里的书用到时才去查阅;个人的书刊由于属于是私有,为了防止流失或损坏,很少外借等等。我们采取如下方式,提高书刊的使用流通率,使“死”书变“活”书。

一是提高图书室的图书利用率和流通率,正常更新藏书室的书刊,及时公布推荐,满足全校学生的信息阅读需求。二是订阅报刊期间,学校根据邮局提供的订阅材料,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相关刊物,并建议学生之间订阅的刊物种类交错,便于交流阅读订阅的刊物。三是鼓励学生之间充分交流自己的课外读物。四是定期开展评选读后感、读书笔记、组织校园书市等活动,引导他们正确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四、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挖掘资源,共同开发研制,营造良好的校本德育信息课程开发氛围。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同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需要家长、社区同志教育者的齐抓共管。因此,我们开发的德育信息课程既要适合教师实践操作,使家长、社区教育工作者满意,更要能让学生接受、喜欢、有兴趣。因此,我们在开发校本德育课程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家长、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挖掘德育资源,共同研制,营造良好的校本德育信息课程开发氛围。

一是在全校开展“做了不起的江苏人”主题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江苏、南通、海安、城东镇、学校的地理人文,搜寻身边的先进人事,发现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业绩等资料,然后由学校组织教师、聘请校外人士把这些资料编写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德育信息课程。二是考虑农村家长文化层次高低不同的情况,根据家长提供的家教案例,由学校组织教师、部分有家教经验的家长、社区教育工作者把这些案例编写成家庭德育信息课程,为其他家长提供感性经验的借鉴。三是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德育资源,如学生在学校餐厅的浪费现象、破坏环卫现象等。在学校制作宣传光盘时不少学生提出了很好的制作建议,光盘制作完成后于今年五月份市级体育课题研讨活动中播放时,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经过一个多星期,在各班影像信息课堂中播放后,许多学生由衷地发出赞叹;我们的学校原来是如此之美!

总之,我们在研究中仍发现了不少问题:一部分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由文化层次不高的爷爷奶奶照顾,由于是家里的“独苗”,爷爷奶奶没有好的方法教育,少数学生痴迷电视;由于深受电视剧不良内容影响,极少数学生具有“暴力”倾向和“行为表现提前成熟”现象等等,这些是我们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和民吴瑞君主编《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年12月第1版,366页,265千字。

2、詹万生主编《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4月第1版,633页,480千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