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学古代汉语总结 古代汉语学习总结(汇总8篇)

2023年学古代汉语总结 古代汉语学习总结(汇总8篇)

时间:2023-10-14 07:47:09 作者:念青松 2023年学古代汉语总结 古代汉语学习总结(汇总8篇)

学期总结是一个重要的自我评价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信,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进一步激励自己在学习上更进一步。我们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教师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学古代汉语总结篇一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找出一条经验,就是要把三样东西结合起来学习。一是古代汉语文选,二是常用词,三是古汉语通论。我们要把常常见面的词记熟了,学古代汉语和学外语一样要记生字。古代汉语大概有一千到一千二百个常用词,把它象学外文记生字那样地记住,大有好处。不要记那些深奥难懂的字。从前教和学古代汉语的人都走错了路,专记那些生僻的字。如那时小孩子喜欢找一个难懂的字去考老师,这样做是没有好处的。我们应研究那些在古书中最常见的字。那些不常见的字,你研究它有什么好处呢?同时常用词中,我们还要记它常用的意义,那些生僻的意义,可以不记它。比如一个字有五个常用的意义和五个生僻的意义,那我们就要去记那五个最常用的意义。所以我们要搞常用的、普遍的,不搞那些特殊的、奇怪的。同学们认为记常用词很有用处,因为一个常用词一般在这里是这个意义,在别处一定也是这个意义。要不是这种情况的话,那就要另作处理了。譬如稍微的“稍”字,这个字现代和古代的意义不一样。“稍”字在古代当做“渐渐”讲。《汉书》里有一句话:“吏稍侵凌之”,是说一个人做官很老实,连衙门里的小官吏,都渐渐地欺他老实。这里“稍”字就含有渐渐地、得寸进尺地去欺负他的意思。如解作“稍微”的话,就不对了,因为不能说稍微地去欺负他。直到宋代,“稍”字还是这个意思。苏轼的诗中有“娟娟云月稍侵轩”之句,是描写他从一个地方回家时看见月亮慢慢升上去,渐渐侵入窗户中的景色,是非常富于诗意的,如果说月亮“稍微”侵入窗户时,就完全没有诗意了。这样我们如掌握了“稍”字这个常用字的词义后,到处就能用“渐渐”来解释它了。

再说“再”字在古代汉语中当两次讲。“再来”就是来两次,“再会”就是会两次。所有的“再”字,都当这讲。古代汉语中的“五年再会”,如现代汉语来讲,是说五年后再见。古代汉语则解作“五年之内会面两次”。两者差别多大!所以如果掌握了常用词的词义,就到处用得上了。

古汉语通论,就是讲理论、讲道理、讲规律。讲古代语法、语音、词汇以及文字学的一些道理,来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古代汉语。三部分中的文选是感性知识部分,古汉语通论是理性知识部分,常用词既是感性又是理性,说它是感性,就是说它当生字来记,说它理性,就是掌握词义后到处可用,也可说掌握它的规律。把古代汉语分为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把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好好结合起来。此外,我们还要强调自己动脑筋,想问题。这样的要求是比较高一些,可以提出,但不要对一般同学提出这要求。古代汉语怎样能懂呢?把很多的文章凑起来,加以分析、概括、领悟,就能懂了。如“再”当两次讲,就是从每一篇有“再”字的文章中去领悟它的意义是否一样,当你发现所有的“再”字当两次讲时,你就恍然大悟,知道这个“再”字当两次讲了。所以这是领悟处来的、归纳概括出来的。

学古代汉语总结篇二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又到了期末了。同时也预示着这一学期古典文学的学习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古典文学的余音还回旋在我的脑海里。它并将激发我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去体会,让我们去了解等等。最主要的还是要了解中国博大精的文化。这样的文化里:有现实的真实再现;有思想上的名家名著;有情感上的真知真谛;有军事上的智谋才能……这些都被后人记录下来,而文学在此就承担了相当的责任和重量。

学古代汉语总结篇三

1、本课程的性质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言课。

(1)基础课是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是指该专业中最基本的部分,亦即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2)工具课是相对于理论课等而言。所谓工具课,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开设的课程。“工必善某事,必先利其器。”器是工具,利其器的目的是善其事。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3)语言课是相对于文学课而言。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专业,主要分为汉语言与汉文学两大模块。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用古汉语写成的古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主要是语言方面)的能力。

主,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从秋季起,中学语文教材又再次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材文言文的份量更重,特别是高中,篇目几占一半,因此,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古代汉语这门课程的学习自然也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以外,作为语文工作者,他们还要大致了解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他们语文规范化的能力,如关于古代破读字的读音问题,异形词的规范问题等,都需要借助古代汉语知识求得解决。

(二)古代汉语的含义和课程学习重点

1、古代汉语的含义

汉语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以往对汉语的发展一般采用两分法,即古代和现代。现代指五四运动后,古代与现代相对而言,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时间跨度较长。从先秦西汉一直到五四前,其间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称古代汉语。因为古代的口语现在已无从听到,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只是古代的书面语,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即文言;二是六朝后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近年来有人对汉语采用了三分法,即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这里的三分法,古代汉语大约相当于文言,近代汉语大致相当于古白话。

2、本课程学习的重点

因为一者文言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二者我国古代的文献大多是用文言写的,因此,本课程学习的重点是文言文。

(三)如何学好古代汉语

学习一门语言,一般要求做到四会:听、说、读、写。但古代汉语只留下书面语,无法听

、说,又因为现代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都使用现代汉语,也不要求用文言文写作,因此,学习古代汉语只要求具备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具备阅读古书的能力,就要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很好地结合起来。王力先生主编的这套教材,其特点是把文选、常用词和通论系统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奠定了基础。文选主要是培(本文来自:千叶帆文摘:古代汉语读书笔记)养对古代汉语的语感,侧重于感性材料;常用词一方面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又是理性概括;而通论则侧重于理性知识。教师讲授时只讲文选和通论,时间大致各占一半,至于常用词,在讲授文选遇到具体词时选一些进行讲解,其余为自学。同学们要在彻底弄懂弄通文选的基础上,要更深刻地理解常用词的用法和古代汉语在文字、音韵、语法等方面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地方。

郑伯克段于鄢

【题解】

本文所反映的既是家庭内部(兄郑庄公、弟共叔段、母姜氏)的矛盾,又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文中刻画了郑庄公的阴险毒辣和虚伪。

【补充注释】

武姜,“武”为丈夫的官职,“姜”为自己的母家姓,这是古人表示已出嫁的女人的名字的一种方法。又如文嬴即晋文公夫人(秦穆公之女,姓嬴)。佗邑唯命:其他地方只听您的命令。

“请京”以下三句:每分句主语不同,第一分句主语为姜氏,第二分句为郑庄公,第三分句为泛指(人们),均已省略。

都城过百雉:都邑的城墙超过一百雉,“都城”是两个词。

“中,五之一”:“中都不过五国之一”的省略,中等城市的城墙不超过首都的五分之一。下“小九之一”同,均为古汉语常用的分数表示法。不度:不合法度。度:名词用如动词。

西鄙北鄙:鄙,边邑,本义。

无生民心:生,动词的使动用法。

暱:“昵”的异体字。亲昵:指对兄长亲。

夫人将启之:启之,为他开门(作内应)。

有献于公:指有土特产献给庄公。

未尝君之羹:羹,肉羹。从美从羔,会意字。

其是之谓乎:正常语序为“其谓是”,“谓”为谓语,“是”为宾语前置。齐桓公伐楚

【题解】

交辞令。

【补充注释】

以诸侯之师侵蔡:以,介词,带领。注意“伐”“袭”“侵”的区别,《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唯是风牛马不相及:一说“风

”,放失,走失。依此,本句意为即使放牧时走失了牛马,也到不了对方国境之内。

赐我先君履:履,这里用作名词,指可以践踏征伐的范围。双宾结构。寡人是徵:“徵”现已同音简化为“征”,两字原来意义不相同。昭王南征而不復:征、復这里都是用本义。

君其问诸水滨:其,语气词,表委婉语气。

不谷是为:宾语前置。不谷:不好,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词。

“与不谷同好,如何”:此乃“城下之盟”的要挟之辞。

徼福:徼,通“邀”,求。前面的“惠”是表敬副词。下文“辱收寡君”的“辱”也是表敬副词,今犹有“惠存”“惠顾”“辱承指教”。辱收寡君:蒙辱收留我们国君。

学古代汉语总结篇四

1、六书:是汉代人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3、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现词所概括的客观事物或抽象概念造字法。

4、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符号以表达新义的造字法。

5、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读音、形符表示词义范畴的造字法。

6、假借:是利用字的同音关系,借用别的词的书写形式以记录新词的用字法。

7、古用今废词:是指词汇在新陈代谢中被历史抛弃了的词。

8、古今通用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的、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或书面语里的词。

9、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是指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10、词的引申义: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

11、假借义:是从音同音近字的假借而产生的意义。

12、单音词:是一个音节代表一个词,在书面语里是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13、复音词:具有两个或几个音节的词就是复音词。

14、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素构成,其意义是一个词素的意义为主,另一个词素起辅助作用。

15、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词素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成为该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作用。

16、单纯复音词:从音节上说,它属于复音,而就结构上说,它又是具有一个词素的单纯词。

17、合成复音词:由两个或几个词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方式组合而成的复音词。

18、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19、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0、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1、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22、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23、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2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5、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26、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2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28、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29、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是为宾语而动,可以用“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

释本义。

30、对动词用法:所谓对动用法,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是对宾语而动,可以用“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

31、判断句:是指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对主语做出判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

32、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式。

33、传: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把解释经书的叫做“传”。“传”就是对“经”的解说。34、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注”、“说”有时也可称为“正义”。

35、“疏”:“疏”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做“疏”。“疏”是对注的解释。

36、笺:“笺”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

37、注:“注”指对古书的注解,狭义的“注”只指注解,而广义的则包括传、笺等。

38、章句:解说古书的一种方法,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

39、集解:选取各家注解通释经传的叫“集解”。

40、曰,为,谓之:释义术语,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41、谓:释义术语,放在被解释的词后面,用它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较、影射的事物。

42、貌,之貌:释义术语,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

43、犹,犹言:释义术语,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往往用近义词作注,或用引申义训释本义。

44、之言,之为言,之犹言:声训术语,被释词与注释词在声音上相同或相近,在意义上相关或相通。

45、读为,读曰:注音术语,一般是用本字来注假借字。被注字在术语之前,注释字在术语之后。

学古代汉语总结篇五

常由人提到,在否定句中有个词序问题。所谓否定句,是指含有“不”“莫”这一类字眼的句子。比如“不知道我”,古人说的时候,要把词序颠倒过来,说成“不我知”。这就是说,在否定句中要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去。还有“你”字,古代说成“汝”。“他”字说成“之”,“自己”说成“己”。这一类都是代词,在否定句中,如作宾语用,一律提到动词前面,说成“不我知”“不汝知”“不之知”“不己知”。这可以说是一条规律,用得很普遍,几乎没有例外的情况。

疑问句中的宾语,也要提前。不过这里有的限制,宾词必须是代词。比如“何”字,是个代词,它在“尔何知”这句话中作宾语用,需要提到动词前面。如果不提前,说成“尔知何”,那不合语法。有个成语“何去何从”,意思是离开什么,追随什么。这个“何”字也在动词的前面。《孟子》中有句话:“先生将何之。”“之”者,往也,是“去”的意思。这个“何”是动词“之”的宾语,需要提前。上古时候,“往”字不带直接宾语,因此这句话不能改成“先生将何往”。何以见得?这可用《孟子》中另外一句话作比较说明。《孟子》中有句话说:“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这个“焉”字作“于何处”讲,而“于”是介词,所以“焉”能当“往”的间接宾语用。

学习古代汉语语法,要仔细进行分析。宾语要提前,得有条件,那就是必定在否定句、疑问句的情况下。另外,宾语必须是代词,如果普通名词,那就不能提前。比如说“不骑马”,就不能说成“不马骑”。“知我”,不能说成“我知”,因为这不是否定句。如果学习时,忘了这些条件,那就容易出错。《论语》中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不怕人家不知道自己,只怕自己不知道人家。这句话中,“不己知”中的“己”字,提到了动词前面,“不知人”的“人”却没有提前。这些地方都值得注意。语法方面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有的可研究得很细。不妨再举个例子。“之”和“往”有分别,“之”本来是“往”的意思,但从语法上看,“之”不等于“往”,其中有差别。“之”的后面可以带直接宾语,而“往”则不能。比如说到宋国去,可说“之宋”,到齐国去,可说“之齐”,但不能说“往宋”、“往齐”。总之是我们也要注意学习语法。

学古代汉语总结篇六

1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读书。

2被动句:主事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

3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a语义上表被动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b有句法标志的被动句:

(1)“于”字句。

a“及物动词+于+施事者”如: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省略“于”字,“动+施事者”如:大树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c“于”字句经常用于主动与被动对比的复句里。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乎”(介词)的语法功能与介词“于”同。

(2)“为”字句。a“为+施事者+及物动词”,如:(吾子)今为赤帝子斩之。b“为+及物动词”,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见”字句。a“见+及物动词”如:人皆以见侮为辱。b“见+及物动词+于+施事者”,如: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c南北朝后,“见+动词(主动句)”表示“对我怎样”,如“慈父见背”

(慈父背弃我)。(不是被动句)(4)“为……所……”句。a“为+施事+所+及物动词”。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b“为+所+及物动词”,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东汉后,“为……之所……”“为……所见”在汉魏六朝常见,唐后消亡。

(4)“为……所”句。

a“为+施事+所+及物动词”,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b“为+所+及物动词”,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东汉后,“为……之所……”“为……所见”在汉魏六朝常见,唐后消亡。

(5)“被字句”。

a“被+施事者+及物动词”如:臣被尚书召问。

b先秦“被”是及物动词,意为“复盖、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

c汉代后,至今,“被+及物动词”。如:杯子被打破了。

第九节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

1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

2宾语前置的种类: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a作动词的宾语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

b在介宾结构中,作介词的宾语前置。如: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需要注意的是:

a个别用“为”字的句子,疑问代词作宾语不前置,如“子为谁?”

b“如何”是“如之何”的紧缩,意思是“对之怎么样”,“何”不是真正的宾语,不受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规律的制约。

c“何如”语义同“如何”,译为“怎么样”,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结构。

d“奈何”“若何”情况同“如何”一样,何不是真正的宾语,不前置。

学古代汉语总结篇七

学习语言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语音,就是这几个字怎样念;二是语法,就是句子的结构。三、词汇是一切事物、行为和性质的名称。第四是文字,是语言的代表。关于古代词汇,现在我们好象懂得,但又不一定真懂。要注意,有些词,不要以为讲得通就算对。讲通了有时也会出错。有时讲起来似乎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其实不然,恰恰还有问题。刚才提到苏东坡的诗句“娟娟云月稍侵轩”,其中的“稍”字作“稍微”讲,也能讲得通,但这样的讲法不对。另外,“时不再来”这句话,出在《史记·淮阴侯列传》,那里说:“时乎,时不再来。”“时不再来”这四个字,大家都认识,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时间不再来”,这样讲好象不难懂。其实这样结束是不对的。“时”不作“时间”讲,而是“时机”的意思。“再”是两次,“再来”是来两次。整句话的意思是“时机不会来两次”。可见讲通了的未必就是对的。再举个例子,《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有“对案不食”的话,这好象容易懂,“案”是桌子,“对案不食”就是对着桌子吃不下饭。因为当时万石君的儿子作错了事,万石君很伤心,吃不下饭,他儿子因此就悔过。所以这个故事中错用了“对案不食”的话。但要知道,汉朝时候没有桌子,古人是“席地而坐”的。“案”这里不能当桌子讲,是一种有四条腿的托盘,可以用来放饭菜。古人吃饭时,就把饭菜盛在托盘里,因为它有四只脚,可以平放在地上。“对案不食”,是说对着盛放着饭菜的托盘,吃不下饭去。这样讲就对了。如果这里把“案”讲成桌子,虽然也能讲得通,可是在别的地方就讲不通。语言是有社会性的,一个词在这里这样讲,能讲得通,在别的句子里讲不通。“举案齐眉”这个成语里,把“案”讲成“桌子”,那就讲不通。“举案齐眉”的故事是说从前的夫妻二人,丈夫叫梁鸿,妻子叫孟光,他们相敬相爱。孟光给她丈夫送饭,把盛饭菜的盘子举得和眉一般齐。“案”只能解释为“盘”,如果要讲成桌子,那孟光一定举不起来了。总而言之,对古人用词,要有敏感,要仔细分析,要从大量的材料中进行概括,进行比较,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它弄清楚。单纯地靠查字典,那是不够的。

学古代汉语总结篇八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发展的,它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但同时它也不可能变化得很大,因为它一方面有发展,一方面还有它的稳固性。因为有继承,所以几千年前的汉语和现代汉语有许多共同处,这是继承的一方面,但它也有发展的一方面,这就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学习汉语首先须树立历史观点,知道它有相同,有不同,有继承,有发展,这对我们学习汉语是有很大好处的。

现在就词汇方面来谈,词汇方面也是有继承有发展的。那末我们对语言的发展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如果是很大的不同,容易发现,也容易知道它不同。古代没有的东西,现在有的,语言的表现就不同。如现代的飞机、拖拉机以及各种科学和工具,都是古代所没有的,当然它就不同;还有些东西是古代有现在没有的,因为古代有许多风俗习惯和工具,都是现在所没有的,所以不可能在现代汉语中找出从前古老的词汇来,这种大不相同的地方,大家都容易注意到。但是,有些并不是大不相同,而是大同小异,古代的和现代的看起来好象是一样的,可是真正仔细考察起来,却并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两者不可能有很大不同。刚才说的很大的不同,只是小部分不同,大部分都是大同小异的。因为从古代来是有继承的一面,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它也有发展的一面,所以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特别要注意又同又不同、大同小异的地方。从词的意义的变化,可以看出历史观点的重要。我们要研究古今这些词的意义的异同,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应该搞得很清楚。因为看古书,太深的字不怕,我们可以查字典得到解答。如“靔”字,这个字太深,但我们从《康熙字典》上可以查出这个字就是道家的“天”,一点也不难。又如“墬”字,这个字也很深,但是我们一查《辞海》,知道它就是“地”字。所以说,难字难不倒我们,容易的字,倒易迷糊。刚才举的许多字,都是很容易的字,每人都认识它,由于太熟悉了,所以古今的不同就容易忽略,容易放过,这样使我们读古书读得半懂半不懂,实际就是不懂,那就有点象我们读日文,许多字我们认识,就是不懂它的意义。当然读古代汉语不能与读日文相比,但是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不要以为字很熟就懂得它的意义了。所以说,我们必须要树立历史观点。

相关范文推荐
  • 10-14 生男孩满月祝福语(精选11篇)
    爱国是一种情感,是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热爱。写爱国标语要注重提炼,抓住核心,言简意赅。小编精选了一些富有灵感的爱国标语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生男
  • 10-14 家长发言稿小学 小学生家长寄语(模板15篇)
    通过导游词,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所参观的景点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等信息。导游词的语速要适中,不要过快或过慢,以确保游客能够听清并理解每一个细节。导游词的撰写并不容
  • 10-14 最新五年级写姐姐过生日日记(通用9篇)
    诚信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无价但却能为我们带来无限的机遇。如何在面对利益冲突时保持诚信,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难题。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经典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它们会让
  • 10-14 认识角的教学反思(优质10篇)
    认识角的教学反思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
  • 10-14 2023年中秋节快乐微信说说 祝中秋节快乐的微信祝福语摘录(精选8篇)
    总结是每一段路程的终点,也是新旅程的起点。如今,许多人都在探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让我们来看一些关于总结的范文,或许会给我们一些灵感。中秋节快乐微
  • 10-14 六一文案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唯美文案经典(汇总18篇)
    成功是一场奋斗,励志的力量将我们推向胜利的彼岸。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励志文案,希望能够给你带来灵感。六一文案儿童节篇一1、可爱的小妞,你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希望你健康
  • 10-14 2023年励志文案正能量长句 每日励志正能量语录(优质8篇)
    爱国就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国家赢得荣耀,为人民创造幸福。以下是小编为您准备的一些精心撰写的旅游文案,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选择旅行目的地。励志文案正能量长句
  • 10-14 2023年导购员工转正申请书 导购员转正申请书(优秀20篇)
    在奖学金申请书中,申请者需要详细描述自己的学习成绩、个人特长和成就等信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低保申请书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填写低保申请书有所
  • 10-14 最新大班体育小椅子教案反思(实用8篇)
    六年级教案的编写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大班体育小
  • 10-14 公司年度培训总结汇报(通用13篇)
    在学期总结中,我们可以总结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的方法和经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军训总结范文,从中学习和借鉴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