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最新单元教学思路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思路(优秀9篇)

最新单元教学思路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思路(优秀9篇)

时间:2023-09-28 07:01:50 作者:紫衣梦 最新单元教学思路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思路(优秀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单元教学思路设计篇一

设计意图: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期间为幼儿设计一系列的相关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准备:

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

一、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1.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2.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3.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三、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

(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四、朗诵古诗

1.幼儿整体诵读。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读。

5.古诗接龙。

五、认字活动:学习“明”字并讲述“明”的字源故事。

“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六、结束活动:欣赏歌曲《清明》。

单元教学思路设计篇二

1、理解诗意,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中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动画视频,配乐旋律一段。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欣赏古诗。

1、观看动画或ppt,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李白到好朋友汪伦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喝酒,作诗,两人非常开心。几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伦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边送李白。

2、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古诗,请幼儿欣赏。

师:故事里有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地来听一听。

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谁?

师:其实,这是一首赠别诗。是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诗。接下来,我给小朋友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3、出示图片或ppt,讲解古诗大意(译文口语化)。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岸边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拍子,告别的声音。李白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啊。李白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深。

4、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古诗。

师:意思明白了吗?好,老师再来念一念,这一遍,请小朋友自己用心记一记,等一下,我们自己也要来学习这首诗。

三、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诵读。

师:你记住了哪一句诗?请你念一念。

1、教师指导学习单句古诗。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老师,整首古诗一起学一学,念一念。

2、请幼儿集体朗诵。

3、请幼儿分组朗诵。

4、请个别小朋友朗诵。

5、配乐齐朗诵。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提问: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间要怎样相处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不可以打打闹闹,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结束语: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户外活动吧!

附古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单元教学思路设计篇三

《梅花》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从神态、颜色、香味3方面描写了梅花的特点:墙壁角落里的几枝梅树冒着严寒独自开出了雪白的花朵,远远看过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全诗虽仅有20字,却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高洁、坚强的性格。此诗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大班幼儿的语言结构敏感性有了明显的发展,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朗通,感受古诗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体会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和梅花的特点,知道“凌寒独自开”的寓意。

2.能按照古诗的的律、节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梅花》、古等曲(渔舟唱晚)、“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拥抱冬天)。

【活动建议】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作者。

(1)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

(2)简单介绍古诗的名称、作者。

教师:这首古诗的名字是(梅花),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

2.请动儿倾听古诗,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1)教师有感情地朗通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和节奏。

(2)组织幼儿交流、讨论,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提问: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诗突出了梅花的特点?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结合幼儿的回答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诗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几枝梅花在墙角坚强地挺立着,远远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3.鼓励幼儿尝试按节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的律美。

(1)引导幼儿尝试模仿教师朗诵通的的律、节奏,和教师一起看图朗通古诗。

(2)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朗通,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3)组织幼儿通过个人、小组、集体、配乐等形式进行朗通表演,体会古诗的意境。

(4)组织“小诗人朗通会”,鼓励幼儿大胆朗通古诗。

4.引导幼儿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请幼儿围绕“你认为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为什么”进行讨论、交流,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单元教学思路设计篇四

《科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学生提前准备材料,从身边物体开始,教师下实验通知单,放手让学生去准备;

二、注重实验过程,学生汇报;不注重实验结果,结果不是唯一的;学生可能不够完善,教师关键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观察,去实验。

三、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放开手,给学生一个空间,给学生一定时间,给学生一个活动氛围。

四、探究是科学课程活动教学的核心;(“猜”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手段)

五、科学课程活动教学的特点:

1、主动性是科学课程活动的基本特征;

2、面向全体学生是科学课活动教学的基本要求;

3、合作与交流是活动教学的主要途径;

4、创新是科学课活动教学的本质。

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

1、科学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3、科学知识

4、科学应用

单元教学思路设计篇五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的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本节课是围绕着“how do you go to school?(你怎样上学?)这个题材展开多种教学活动的一节课。本节课的重点句型是,“how do you go to school?”在以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过单词“school”,这一课进一步地加深运用和理解。通过带领学生学习四种不同的交通工具为伸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交际等综合素质能力。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很强的表现欲望,因此在课堂上应多设计可以供学生发挥,在创造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表现空间,因此在本节课上进行了单词的复习,巩固和加深印象,并进行了句型的操练,培养了孩子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设立: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交际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初步的基础。此外,根据我国国情和外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现阶段小学外语教学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潜在外语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三方面。由此,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同时针对小学生学习外语存在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首先给学生创造学习语言的氛围,用“good morning ”这样的句型相互问候,然后用一首儿歌激活课堂气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情景教学,使学生掌握所教授的新知识。通过分角色表演和情景对话,对新知识进行巩固。最后通过做游戏对学生所学知识点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单元教学思路设计篇六

1、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五单元“认识比”的起始课,在遵循教材编写原理的基础上,对教学题材进行了重组,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和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关于比的基础知识,能够发展学生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到发现的乐趣与数学的美。

(一)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比的意义在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这个意义概括得又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什么叫做比。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些各有侧重点,同时又互相关联、循序渐进的例题。在学生对比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再概括比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分四个层次进行。

首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身高,引导学生对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与经验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这里认识的比则专门框定于后一种情况,这样可使教学建立在一个清晰的前提条件下。

其次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比,使学生体会到比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在理解9比17和17比9的不同意义时,帮助学生明确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显得层次清晰,条理有序。

接着,我请学生利用课前谈话中提到的身高信息,结合卡通人物的身高,再来说说比。一是给学生说的机会,让他们会说谁与谁的比,二是引导学生发现,同类量的比较先要把单位统一以后才能比。

最后,让学生举一反三,列举生活中比的例子,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比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来引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两个不同类量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然后再举路程与时间的'比,进一步完善对比的认识。最后通过观察板书,让学生概括出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这一意义。

(二)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多,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还要学会比的读写、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等,这么多的内容,如果全部由老师教给学生,就会显得多、杂,并且枯燥。考虑到这些内容的难度不大,学生能够通过看书自学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完比的意义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所学所想,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单元教学思路设计篇七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里自主赏析的一篇文章,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故而内容亦容易把握。

另本单元的鉴赏要点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从形象性入手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在艺术形象方面均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同时亦是争议较大的一个人物。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上,《项羽之死》一文记述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正以此入手,引导学生从文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相关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精神气质,掌握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审美的方法,以及项羽之死的审美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明确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重点指导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3.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人物鉴赏的方法。4.把握文章内容,联系相关资料,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学习结合文本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以学生的诵读和自由讨论为主,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

一、导入新课

项羽是楚汉战争的失败者,刘邦是楚汉战争的胜利者。但是后人却大多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与刘邦相比获得了更多人的追忆,有仰慕、哀叹、同情与惋惜。他的故事被后人反复演绎在各种文学文本中。那么同学们有无想过这其中的秘密在哪?秘密主要就在我们今天所上的《项羽之死》这节文本中。(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检查预习。

解决学生预习与阅读中的字、词、句方面的障碍

文学这事务本合文字与思想两者而成。周作人《思想革命》

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论文学》 所以要理解文本的基础是弄清语言(以上过程约10分钟)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要理解一个文学形象必须深入到文本中的情境中,唯有深入,才能深切感受。文字不是静默的,她有形有声!

我国民间戏台上有副对联:“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戏剧欣赏须想象。

深入之法三:移情

(以上引用的内容简单带过,不做过多阐释)引导学生诵读项羽之言,感受项羽之人

楚歌:其特点是悲凉。“楚歌悲远客,羌笛怨孤军” 唐 刘长卿

问:此部分中项羽的形象是什么? 明确:勇猛无敌又自傲自尊。

问:这部分中有三“为”,这三“为”体现了项羽怎样的心理?

明确:项羽不存突围之心,愿打一个痛快之战给追随他的部下。更进一步表现了他重情重义心理。

补:文中一呼一叱的细节充分表现了项羽摄人心魄的声威。乌江自刎部分

美在深情、美在重义、美在雄健、美在无惧

没有渡乌江,项羽最终选择了自刎而死,完成了一个圆满的具体的美丽的瞬间。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

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只代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虎或豹,在草原上孤独地死去,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则一拥而上,恣意践踏着那只虎或豹,然后每个人都扯下一块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嘴里,准备回去邀功行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根本不敢看那只虎或豹的眼睛的。

这群狼和羊的首领是刘邦。刘邦是他们的君,他们的牧。补:伟大的孤独者的最后决定是选择死。亚里斯多德:悲剧的功用可以净化心灵。

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英雄的完美谢幕——项羽之死

公元前202年,中国历史上上演了英雄主义的最完美一幕——垓下之战。

美,首先就是那人性的激情澎湃。记得当初读《赵氏孤儿》的时候,心不止一次的被撼动。像那些义无反顾地追求自我生存理想和价值原则的人们,是人类永恒的英雄。人性张扬中的那种痛快淋漓,也许是埋藏在人类心中最本质的冲动与渴望。人类在社会的发展和心智的进化中,这种快感也基本上丧失殆尽了——试问现在有谁能真正体会得到项羽在乌江边上大喝一声“”时的恣意情怀,想必如暴风骤雨,摧枯拉朽,涤荡尽所有生前烦恼身后名。现在的我们连追寻这种快乐的勇气也没有了。内心被世俗所束缚,标准由舆论在引领,甚至自己“何许人也”也要在别人口中需求答案。而像刘伶那“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像陶渊明“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更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将船买酒白云边”,难能因而可贵,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也只有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了。因为他们那人性的激情澎湃,所以我们崇拜。

虽然这些人最终多半“潦倒”或者“失败”,可是,谁能不说——就是项羽的死造就了项羽这个万世英雄。如果借着一叶扁舟和几多“江南才俊”,即便“卷土重来”,项羽也不过就是一代君主罢了(多半也是昏君),更何况结果还“未可知”!项羽是质朴的,他张扬着自己的性情,因此他也是幸运的。其实,君主与英雄——世俗的成功,权力的拥有,对于生命的意义是需要好好思量的。想起在卢森堡参观美军二战牺牲士兵陵园时的情景,一排排一列列的墓碑,宛如威武整齐的列队;而在墓地最高处的一个,一面美国国旗格外醒目,那就是著名的巴顿将军的葬处。当年,巴顿将军率领第三军团所向披靡,可战争结束后,他却只能和两条爱犬打发时间。有人说巴顿生来就是为了打仗的,没有战争,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上帝就立刻召回他的战神。巴顿死于1945年12月。巴顿遗言死后依然要站立在自己的士兵之前,现在他依然检阅着自己的部队和辉煌。巴顿是英雄——成功了,却失去了意义;成功了,却黯黯拉下了帷幕——即便活着。看来,项羽真的是幸运的。项羽这一刎,是他人生的精华,人性的精华,是绝世壮烈的英雄主义的精华。项羽用自己的死让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在高潮中谢幕,完美的谢幕。

美哉!多少年来,垓下之战被人们一次次描绘,一次次感叹。垓下之战快成为纯美的文学意象了。

公元前202年,项羽与刘邦逐鹿中原,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想想英雄末路之时,啸声咽咽,楚歌四起。歌曰:“九月深秋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伤。最苦戍边兮日夜彷徨,披甲执戟兮孤立沙岗。离家十年兮父母生别,妻子何堪兮独宿空床„„”直唱得个个铁血男儿身心俱碎,泣不成声。项羽想必也自知众寡悬殊,当虞姬献舞进酒时,忽然听到楚歌四起,便知军情有变,于是饮酒赋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罢泪下。而美人虞姬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罢刎颈以别,为的是让项羽颓然的心再次振奋,断了牵挂,激起雄心壮志。舞已尽,人去矣,殒落在英雄的怀抱。这样壮阔惨烈的历史背景下,兵戈铁马,风云叱咤;却上演了这样极尽缠绵的爱情悲剧——一个纯美的典型的文学意象。

自古对英雄美人的感慨,当无出其右者吧!想想,世上哪个男人能不渴望拥有这样的情谊,这样的女子(何况还是美人)。项羽当时痛苦的面容,两千多年后仍旧如在目侧。

记得上大学选修《美学论》时,老师讲“悲剧美”是美学的一大分类,因为它美得持久、美得动人心魄、美又得让人感悟更多生活的美。而“喜剧”不属于美学分类的一项。何况还有刘邦这个市井之徒的志得意满相参照,跟是让无数世人感慨万千:“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想让项羽打败刘邦,我实在是搞不懂!也许,就是因为这四面楚歌的悲悲切切的“美”!

单元教学思路设计篇八

一、目前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并不合理。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片面重视讲解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与原理,而对于近期国际上在成本会计领域的各种新思想以及新方法,由于受到课时的局限而仅仅是简要介绍。很长时间以来,成本会计教学没有和企业管理实际有机结合,无法与企业的快速发展、变化的管理要求相符合。当前的成本会计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缺乏实训环节,对于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并不很重视,实验教学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安排的课时非常少,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单独设置的成本会计实验课程非常少,缺乏系统性,造成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无法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二)安排的教学课时缺乏科学性。当前大多数的高等职业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所安排的理论课时比较多,而实训课时比较少,甚至有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并未安排实训课时。上课时教师将纯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课后也仅仅是纯理论复习,造成学生初到企业工作时面对一些实际的成本核算的时候根本无法下手,更不用谈进行成本分析,师生之间在课堂也很少互动与交流。然而,当前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更加侧重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但因为大部分的高等职业院校安排的理论课时比较多,而实训课时安排非常少,造成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完全脱节。

(三)教材内容有待改进。高等职业院校成本会计教材中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成本核算,如产品成本合算的基本程序、生产成本的归集以及分配、计算陈品成本的主要方法以及编制成本报表的方法,教材中针对产品制造环境的相关内容比较缺乏,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之后,仍然无法根据各种生产组织以及类型的具体实际,组织实际的成本会计工作,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产品成本是根据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与要求进行计算,而对企业的成本信息是不是有关,是不是符合有关方面的需要却搞不明白。无法真正的反映成本会计课程的特性。在企业信息化以及现代化程度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使得企业的成本费用的组成以及比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费用项目也更多繁多,假如仍然采取传统的成本费用分配原则与方法,便无法客观的反映企业的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从而会误导管理人员的决策。

二、改革成本会计教学的建议

(一)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具有比较强的启发性以及实践性,能够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从而改变他们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让他们自己学会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谈到成本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意义时,利用案例导出,让他们针对案例发表自己对成本的认识,并且利用分析案例,以便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企业的成本。选择的教学案例务必提出一些思考题。提出的问题最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他们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高实训课时的比例,强化学生实训课的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成本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实践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必须尽快扭转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的被动局面。建立切实可行培养方案的一个关键任务是务必为学生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且从总体上策划每一项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必须尽量为绝大部分学生提供设计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实践训练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大学期间都能经过足够的实践训练,从而培养他们更加扎实的基本能力以及实践技能水平,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改善教材内容,以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需要。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直接人工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而固定制造成本与费用却大大提高,导致传统成本核算过程中以生产或者机器工时为前提实施的间接费用分配法已经无法精确提供产品信息,甚至容易导致成本信息的失真,造成企业的决策失误,采取作业成本法能够有效弥补该缺陷。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不同,并非以产品为中心进行核算,而是以作业为基础进行核算,按照间接费用发生的各项成本动因对费用进行分配,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加准确可靠。所以,在教材内容中加入了作业成本法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操作基本技术。实践中,大部分的企业对于作业成本法并不是十分清楚,而实践工作过程中对于作业成本法的需求非常多。在选择教材内容的时候,按照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涵,改变了以往“教材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课的内容,也就是考试的内容的做法,使得教材的信息量进一步增加。让学生掌握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计划以及质量成本会计等更多地现代成本会计的全新内容,进一步丰富了教材的内容。

结束语: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改革成本会计课程对于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深入社会实践中对于教学改革所获得成果进行检验,并且积极探索全新的改革思路,以便实现院校与社会的完美对接,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以及实践技能,缩短他们适应社会时间,同时通过改革也可以凸显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专业人才的目标。

单元教学思路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提供典型事例,学生了解一般文章的结构及写作顺序。

2、通过写作实践,学生了解使文章思路清晰的基本方法,体验设计提纲的作用。

3、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思路清晰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思路清晰地进行写作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体验设计提纲的作用。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两段文字,请大家比较阅读这两段文字,哪段文字思路更清晰呢? 甲段:要想成功做到某件事,首先你得确定一个目标和计划,然后努力为之奋斗,在这过程中还要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吸收并改正,最后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乙段:要想成功做到某件事,你得确定一个目标和计划,努力为之奋斗,在这过程中还会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吸收并改正,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甲段,这段文字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首先、然后、最后。)

从这些词中可知无论写文段还是写文章,都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们一起进入《写作:思路要清晰》的学习。

二、知识讲授

有什么方法能让作文思路清晰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整体构思。

找题眼——明中心——选材料——定详略——确结构 例题:《热爱学习的他》

1.他放学之后他总是先写作业。2.他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3.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4.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5.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6.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7.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二)、确定写作顺序

空间——《济南的冬天》“薄雪覆盖下的山”这一文段

逻辑——《纪念白求恩》

(三)、列提纲

方法:

1、设计好整体结构

2、安排好详写略写

3、确定好写作顺序

4、简要概括出每个层次的意思

写作实践:《爸爸的二三事》,写一篇记人的文章。请列出作文的提纲。形式不限。范例:

爸爸的二三事 第一段:爸爸是个球迷。(略)

第二段:爸爸爱订球类报刊,爱看球类报刊。(详写神态)第三段:爸爸爱看球赛。(详写神态、语言和动作)第四段:爸爸爱打篮球。(详写动作)第五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略)

三、知识总结

我们来归纳一下使文章条理清楚的基本方法:

1、对写作内容要有整体构思(找题眼——明中心——选材料——定详略——确结构)

2、要确定好写作顺序

3、列出写作提纲

四、实战演练

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定立意。不少于500字。

点拨:

1、找题眼:本文应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体裁记叙文,内容是回家晚的原因或结果。

2、明中心:文章的重点是要讲述回家晚的原因,交代清楚这件事的意义。

3、选材料: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能触动自己的事情来写。

4、定顺序:可采用顺叙,也可采用倒叙

5、确详略: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晚了”的原因,则回家后的情况可略写;

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晚了”的结果,则原因可以略写。

那就请同学们回想下你的记忆中回家最晚,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天,列出提纲,在所列提纲基础上完成作文。

五、课堂总结

叶圣陶说过:“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

遵路才能识真,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六、课后反思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