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最新血液循环教学反思 血管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最新血液循环教学反思 血管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时间:2023-09-25 23:03:42 作者:念青松 最新血液循环教学反思 血管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血液循环教学反思篇一

1、“科学探究”过程的很好体现

这一整堂课,就是学生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不管是猜想、模拟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都体现了科学性,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活动中观察,归纳,分析数据,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体现了科学价值。

2、恰当正确的引导学生。

在这堂课上,紧抓教学环节,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发出这种声音的心脏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有什么作用?”;“血液流动又是靠谁来运输的?”。目的就是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朝正确方向走,引导他们理解老师的意图,准确实验、探究。最后顺利完成任务。我还让学生采用自学教材的方法,研究“血管的种类和作用”。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这样,学生进行研究就有明确的目的',为本节课的成功研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利用书本,这个有力武器去自学。在这里,教师逐渐放手,退到幕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主持人”也是“评价者”。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有重要的发现。

3、精心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科学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学智慧。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又使学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堂课,就通过学生模拟试验,自学资料并完成阅读提示卡,分析三次测量脉搏所得的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一环。

4、共同构建科学概念

通过这堂课一环扣一环的教学,特别是第二三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从感知心脏位置,了解心脏结构,听心跳声音,模拟试验,推想心脏作用。自学血管的资料,老师再进一步整理升华,共通构建出这堂课的科学概念。

5、及时处理课堂生成性的知识

新课改让我们结识了这样一个词――生成。在科学课教学中,生成似乎成了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一个标志。课堂上,一个孩子贴心脏图片后说,“我看见奥运会是运动员升国旗,手都捂在这里,说明祖国在我心中。”我能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技巧,将它们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来生成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心脏应该在胸腔左侧。

6、不足之处,学生的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再训练。

通过教学,发现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再好的自学资料,如果不能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也是毫无价值的。让学生说完整的话,抓住重点,归纳总结成自己的话,说话还要注意条理清楚、简洁、生动。

汇报要有条理。先…………再…………最后……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血液循环教学反思篇二

保健血管的方法:

吃点血管“清道夫”

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

醋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徐成斌的秘诀是,每天晚上少吃干饭,用小米加黄米熬点稀饭,再加几颗枸杞子和大枣,最护血管。

给血管做套操

方法是:每晚睡前用冷热水交替淋浴,热水温度为40℃—44℃,冷水温度为12℃—16℃。做“操”时先冷后热,交替5—10次,每次持续2—3分钟,最后以热水浴结束。

这种血管体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时“冲走”血管内的垃圾。另外,大步快走也是一节不错的心脑血管操,可以增强肌耐力并增强血管弹性。

饭前运动,帮血管驻龄

国外,研究显示,每天运动半小时,如走路、骑自行车、游泳、打门球、打乒乓球、慢跑、游泳、爬楼或登山,都能起到减肥消脂的作用,提高血管“年轻化”程度,防止变老。如果饭前适度运动,保护血管的效果更好。

每周两块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含有天然抗氧化剂黄酮素,能防止血管变硬,同时增加心肌活力、放松肌肉,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内积累,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

喝绿茶品红酒

在家或外应酬时不妨喝点绿茶,因为其中的儿茶酚能减少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含量,增加好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血管柔韧性、弹性,预防血管硬化。或者每晚用玻璃杯喝上大半杯(约100—150毫升)红酒,它具有抗氧化作用,一周喝上四五次,能很好地软化血管。

破坏血管的生活方式:

如今,人们常在外面应酬,餐馆里的菜多用“高油、高盐、高糖”和“浓油赤酱”炮制出来,导致血管里的脂肪越来越多,容易将血管堵塞。

昼夜颠倒,打乱血管生物钟

繁忙的都市生活,越来越多人不可避免地成为“熬夜族”。从养生角度来说,晚上11时到凌晨四五点钟,是保证肝脏代谢血流的时间。

熬夜时,不止你自己,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长期“黑白颠倒”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会比正常人增加一倍。

一天两包烟,血管易“中毒”

美国科学家50多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吸烟20支以上,冠心病风险会增加2—3倍。还有研究发现,熬夜时吸烟,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

运动少,血管垃圾多

下肢血管也很重要,但常被大家忽视。如果脑血管有问题,出现心脏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3倍,可如果下肢血管有问题,这几率就会变成4倍。

正常人皮肤上每平方毫米约有600根毛细血管,平时只开放100—200根,多运动能让更多的毛细血管开放,促进血液微循环;而长期不运动,血管内的垃圾会逐渐累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个“不定时炸弹”,还会影响到毛细血管供血,并且随时可能被引爆。

高血压、糖尿病拖累心脑血管

没有症状或不加控制的高血压,是引发诸多血管病的导火索。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7倍。而高血糖不仅累及微血管,还会导致大血管病变,血糖高的人,脑卒中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

坏心情伤血管。

瑞士专家最近证实,精神压力可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加速血管老化。

血液循环教学反思篇三

从开学初到现在,这一章是难点,在一这章的教学中,心脏就是一难点,比起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来讲,血液的循环途径更抽象更难理解!

在这节课的讲授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误认为:动脉血管流动脉血,静脉血管流静脉血,在这个地方,我一再强调一点:动、静脉血的区别不是输送它们的管道――血管的类型,而是血液中的氧含量的多或少!氧含量多――动脉血(颜色鲜红),氧含量少――静脉血(颜色暗红)。而且只有经过毛细血管部位发生物质交换过,氧含量才会发生变化,这两种血液才会发生转变!在全身毛细血管处,氧被送进组织细胞利用,所以血液中的氧含量是由多变少,所以是由动脉血变静脉血;而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是去补充氧的,是由少到多的变化,所以是由静脉血变动脉血!

本节课我有一个地方自己解释不太清楚,就是:体循环中的血液不经过肺部,只有肺循环的途径到达肺部,但肺循环是强调只是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没有提到营养和废物的交换,那么肺这个器官它也需要营养,它的营养从哪来??由于自己不清楚所以不能给学生讲清楚,没有深入到这点知识的讲授,实在是遗憾,希望能得到同行们的帮助!

血液循环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认识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教学重点:

认识心脏。

教学难点:

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体半身模型、自制血液循环教具、小皮球、记录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心脏和心跳

1、出示心脏模型,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

2、说说心脏的位置及大小。先请同学指一指自己的心脏,再出示模型,加深认识。

3、关于心脏,同学们有什么想研究的?(心脏怎样跳动、心脏为什么不停的跳动、教师板书问题)

4、交流:我们可以怎样来研究?(解剖、请教医生等人士、查资料)

5、老师给大家找了些资料,多媒体――心脏的跳动

6、请学生说说看心脏的跳动是怎样的。教师补充介绍: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肌不停的舒张与收缩,形成心跳。

7、出示小皮球,教师演示,分发给学生感受心脏的跳动。

8、交流感受:心肌强劲有力,确保心脏不停跳动。

二、认识心脏跳动,促使血液循环。

1、心脏为什么要不停的跳动呢?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播放录像,学生观看。

3、出示人体半身模型,引导学生认识血管分布情况。

4、说说看心脏怎样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

5、教师出示自制教具,演示血液循环情况。

第二课时

一、认识血液循环的意义

1、血液为什么要在身体里不停的流动呢?学生说,然后阅读材料。

2、组织学生交流:血液如果不流动会有怎样的后果?

3、教师小结:血液扮演着“运输兵”的角色,为身体的各个部位输送养料,运走垃圾,功劳巨大。

5、学生交流,自己测量心跳,请同学测量脉搏,再轮换。

6、教师介绍“搭脉”的技巧,学生进行测量,最后汇报交流。

二、学会保护心脏

1、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认识到了心脏的重要性。

2、交流:我们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心脏呢?

3、教师补充介绍。

血液循环教学反思篇五

本节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多种教具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在关于血管部分的教学,可以采取对比方法,从血管结构、血流方向与血流特点以及血管的分布找到三种血管的差异以及各类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了让学生理解动脉、静脉的差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触摸自已体表的大动脉和大静脉,感觉两者之间的差异。

在讲述心脏的结构与生理特点时,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有关问题,如血液在心脏中流动会不会倒流?心脏怎样保证血液不停地流动?为什么说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引导学生认识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心率、心输出量与心动周期等心脏生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需要讲清楚概念,同时可以结合实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构成心脏的心肌活动特点。心脏一生不停地跳动,但在每个心动周期中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不仅不会使心肌疲劳,而且还能保证血液返回心脏。

关于血液循环部分要介绍血液流动的途径、作用,在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的关系时,可采用边讲解边图解的.方式,要指出体循环与肺循环的起止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变化。

讲解血压的形成原理时,需要结合心脏活动的特点和动脉管壁的特点,说明为什么心室收缩时,血压达到最高值,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到最低值。在理解血压形成原理后,应该介绍一些保健知识。

相关范文推荐
  • 09-25 2023年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不足之处(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 09-25 最新统计表教案(优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
  • 09-25 2023年母鸡和萝丝去散步反思 母鸡教学反思(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
  • 09-25 2023年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模板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 09-25 2023年首届诺贝尔颁奖教学反思(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首届诺贝尔颁
  • 09-25 最新部编一年级语文青蛙写诗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学反思(优秀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
  • 09-25 幼儿园大班谁来帮助他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教学反思(模板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帮大家
  • 09-25 2023年人音版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优秀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
  • 09-25 幼儿园花艺活动方案(优秀6篇)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风险的评估以及市场的需求等,以确保方
  • 09-25 小班跟爸爸在一起教学反思(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