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教学秘书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论文大全(20篇)

教学秘书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论文大全(20篇)

时间:2023-12-06 10:29:31 作者:字海

范本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参照和比较的标准,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需要一些灵感来写总结?不妨读一读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文。

校园一卡通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载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建设逐步成熟,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模式正在朝信息化方向改革,以网络技术和ic卡技术为基础的校园“一卡通”在高校的建设逐步得到重视.校园“一卡通”与高校财务管理的联系日益广泛.本文着重分析了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作者:樊瑶作者单位:江苏警官学院刊名:财经界(学术)英文刊名:moneychina年,卷(期):“”(12)分类号:g47关键词:“一卡通”建设财务管理“一卡通”

校园一卡通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在当前的高校中,校园一卡通应用相当广泛,在一卡通上,通常都会印有学生的姓名、学号等相关信息,同时根据学生所处年级的不同,卡身颜色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这样便可以进行更加直观的分辨。除了在感官上的不同外,一卡通的优势还在于可以提供更好的身份识别,能够有效的验证个人身份信息。当一卡通与电子设备靠近时,电子设备就会得到感应,验证出一卡通主人的真实信息,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省去随身携带的多种证件,只需要携带一张一卡通,就可以顺畅的在校园中生活。大大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1一卡通的功能。

一卡通实际上也是一种电子钱包,只要携带一卡通,就可以在校园中进行刷卡消费,但是要想实现这一功能,首先就应该绑定一张银行卡,然后开通转账业务,这样才能达到电子支付的目的。同时也方便对校园消费进行一卡通管理,有效的节省了管理时间。其次,校园一卡通在高校校园中得到应用,能够实现数据共享的效果,为高校的财务管理提供原始数据,以便高校领导制定出相应的决定。更加重要的是,校园一卡通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改善过去存在的自收自支等方面的漏洞,从而将校园资金得到最大化的回收,实现统一化的管理。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基本上都已经开展了校园一卡通的业务,并且与银行进行有效对接,从而将高校财务管理朝着更加规范化以及公开化的方向发展。

2高校财务采用一卡通后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我国高校校园运用一卡通的方式后,财务管理方面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改观。因为高校中的管理部门众多,财务部门需要与众多部门进行协商与沟通,这就难免会造成结算方面出现差异性,不能实现资金的统一化管理。有时也会因为信息收集不到位而造成失真的现象。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对高校财务的核算都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随着一卡通的运用,尤其是在财务结算方面,具有了十分明显的改善,信息收集工作也更加便捷,这样一来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为信息化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使得信息化的脚步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使用校园一卡通后,资源浪费的现象也得到了合理的控制。随着当前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对高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校园一卡通覆盖在高校校园中,能够实现资源的进一步节约,满足开源节流的要求,同时也在整体上实现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在使用一卡通后,与过去相比,水费与先前降低了67%之多,所以这一方式应该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从而为学校降低庞大的开支。同时,校园一卡通还与银行开展了合作,这也是一种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方式之一。我们可以将一卡通看作是校园中的.“银行卡”,利用银行的转账功能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学生在应用一卡通后,紧密的联系了银行与高校之间的关系,这样便能够进一步扩大银行的收益,实现了与客户长期的合作,双方收益也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校园一卡通在高校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我国高校中财务管理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校园一卡通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提高高校财务信息化水平,构建信息共享网络平台。高科技是把双刃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威胁。一卡通系统的设计、管理等都影响着一卡通的运行。而且,大规模的网络覆盖、网络接口及分布等都可能遭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和坏客的入侵,给一卡通的应用带来威胁。因此,要提高高校财务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发现和克服一卡通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定期更新杀毒软件。高校要建立自由的校园网络,将防火墙和校园一卡通的系统单独建立通信联接,将校园网络信息和一卡通的信息进行加密和交换,防止校园内的信息被入侵、篡改和盗取。更大程度的保证校园一卡通的信息的保密程度,促进高校财务的安全性。保证一卡通的账户安全性。针对校园一卡通的账户的不安全隐患的存在,在一卡通的使用和管理中,高校要采取措施,保证一卡通账户的安全。如高校应增加自助的终端设备,方便持卡者的使用。当持卡者丢失卡时,可以就近寻找到自助终端,直接在终端上通过输入学号、姓名等基本信息挂失一卡通。在自助终端上,持卡人还可以设置好一卡通的次消费最高额,当超过最高消费额时,需使用密码。这样可以避免持卡人不知道卡已丢失的情况下,一卡通被随意乱刷,减少资金的损失。刷卡时,如果消费金额超过了卡内余额,还可以设定密码才可以消费,这样,不仅保护了消费的正常有序进行,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持卡人的利益。在消费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商户自营收入的行为,也为了核算中心真实计算消费情况,统计消费数据,高校在每个终端和刷卡机上要进行地址码的绑定,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加强一卡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相关人员的培养。一卡通的使用方便了高校财务的统计与核算,因此,在一卡通的使用与管理中,高校要注重加强一卡通的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加强对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与管理,挑选有责任心和较高业务素质的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和轮岗,建立起全面的管理制度,更好更合理的利用好一卡通这个信息时代的优良工具。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式,更好地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领导者要根据高校的办学规模及资金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进行财务管理。一卡通系统基本上都是由三大部分:应用系统、数据中心和管理中心构成。高校可以采用在一级财务部门的带领下,设立一卡通日常管理处,在网络技术部的支持下,各商户自助管理。采用合适的模式,可以加强信息数据的管理,加强高校财务的信息化,方便财务处进行核算,为高校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指引高校正确的发展方向。

4结论。

综上所述,在今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关注高校校园一卡通的实现对于高校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实现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的重要手段。希望在本文的论述下,我们能够积极引导校园一卡通朝着积极的方向实现,不断对其加以完善,从而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全面质量管理策略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结合茶品德中所具有的思维理念和行为规范体系看,茶品德是以礼仪、和谐等为基础思想内涵的体系内容。当然,从根源上看,茶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绝对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社会化生活发展状况而产生的。茶品德体系思想形成的基础是包容性,所谓包容,就是在该思想体系形成中,通过对其他思想理念体系进行分析,并且从中挖掘到适合本体系传承和发展的内容,通过具体融合,从而为其整体思想提升提供帮助和支撑。就茶文化元素而言,其中所融入和诠释的品德内涵,对于现阶段学生培养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尤其是从高校教学的特殊性看,其直接承接社会,学生自己在完成教学活动之后,需要直接参与到整个社会就业之中。因此,学生自己是否具备了参与工作的能力,或者其能否独立处理其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实际上关系到整个学生培养活动开展的效果。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不断推进过程中,想要实现其整体改革发展的理想效果,不仅要充分注重完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立足学生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特别是通过丰富具体的教学理念内涵,从而实现整个高校教学改革与学生培养相结合的最佳效果。立足高校教学管理活动开展的具体实际看,完善借鉴多样元素,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其发展与突破的重要要求,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当前在高校教学管理机制实施过程中,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助力高校教学管理活动开展,就成为当前该活动创新突破的重要方向。

客观来说,茶品德不仅是整个高校教学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值得被融入和借鉴的重要元素,同时更重要的是其作为一种先进完善的精神理念和内涵,其能够为学生思想理念的培养融入合适的载体,同时也能大大创新整个学生培养活动。在当前高等教育机制不断成熟背景下,无论是教学机制的完善性,还是教学管理机制的具体实效,实际上都是当前整个教学活动开展与落实过程中的重要要求,而相对于其他管理机制而言,高校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实效,以及教学管理机制的完善性。因此,在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机制这一大的背景下,丰富教学理念,立足学生培养的客观实际,从而服务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在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中,既要注重关注学生自身学习技能的显著提升,同时也要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理念提升奠定重要基础,相对于其他教学阶段而言,高校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既要充分关注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思想内涵,尤其是要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其自身抗压能力,就当前学生自身的成长环境看,其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常会遭遇相关问题,尤其是在学生毕业之后,参加工作时,其无可避免地会遇到超出其想象的难题和问题,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心态,那么其就很容易从容不迫地去突破这些难题。当然,随着当前整个社会发展,其利益导向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如今社会中存在诸多浮躁现象,而“利益至上”的生活观,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品德意识就至关重要。当然,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自己,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和认知:如果单一的感知和品味道德理念,那么其不仅很难认识到这一道德理念的深厚,更会感觉道德理念的空洞,从而影响了学生自身的道德学习,由此,选择和借助合适的品德教学元素,极为必要。

5结语。

当然,在整个高校教学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将学生思维培养放在首要位置,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元素,从而在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实现整个教学活动创新与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全面融入。结合茶品德的价值内涵看,其中所具有的精神理念,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完善的习惯理念,进而实现整个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全面质量管理策略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高校开设的公选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学生知识内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选课由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生需求,整合自身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可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爱好选择课程。但大部分学生对公选课的作用和认识存在误区,加上高校并未明确公选课的实践规范,使得当前许多高校的公选课并未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分析和解决当前高校公选课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对于高校公选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1学生对公选课认识存在误区,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但当前许多学生对公选课的认识存在误区,态度不端正,认为公选课的主要作用就是获得选修学分,进而产生公选课出勤率较低的问题。同时,公选课大多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开课,这与一些同学的必修课时间冲突,更多时候与学生的课外活动、个人休息时间冲突,部分学生会以个人参加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为借口不上课,这种严重的学生缺勤情况削弱了教师的讲课积极性,同时会影响到其他选课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情况使高校公选课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1.2管理难度大,教学质量难以监控。公选课课程开展方式灵活,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期末考核大多由教师自行安排,且形式多样,包括课程论文、小结作业、课程感想等,这样的考核方式决定了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很难制定统一、规范的公选课评价方法。其次,参加公选课的'学生来自高校内许多不同的专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控制难度,增大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且难以计算在教学工作量之中。

1.3公选课教学质量不高。许多高校对公选课的开设不够重视,致使公选课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若占用教师大部分时间准备一门受众面广的公选课存在很大的困难,加之学校对承担公选课教学任务的教师缺乏鼓励措施,大大削减了教师主动承担、认真准备公选课的积极性。受到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课程资源优秀,学生上课热情高涨,也可能在工作的压力和缺乏激励措施的情况下,导致教师无力分身而停开公选课。

2.1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全校师生重视公选课的氛围。为了保证公选课的效果达到预期,首先应转变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加强对公选课重要性的认识,将公选课放到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的位置。高校教学部门应严格控制公选课的开设数量,对课程设置严格把关,落实公选课审批的各个环节,为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2加强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第一,加强对公选课教学情况的定期检查。学校教务部门组织课程专家采取定期听课和随机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对公选课教学情况进行检查,掌握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态度、课堂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效果等,针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第二,任课教师应加强对公选课的课堂管理,包括严格记录学生出勤情况、作业情况、测验情况等,对于学生最终的公选课成绩综合整个学期的表现情况而定。第三,实行公选课学生评教制度,利用网络评教、课堂评教等形式要求学生对公选课及教师情况进行评定,根据学生评教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鼓励反响好的课程增加课程次数并加大扶持力度,对于学生反响好的公选课任课教师进行奖励,并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2.3规范课程开设,打造精品“通识课”。建立便捷畅通的公选课开设渠道,同时完善激励机制,为公选课建立专项教学经费,吸引优秀教师多开公选课、开好公选课,保障充足的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对那些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应适当放开选课限制,根据实际选课人数的多少调整教学班规模,在保证正常开展教学的前提下,增加教学班学生人数或开设平行班。优化课程设置,建设具有真正“通识”意义的精品课程。学校可通过试讲、专家评定、学生投票、问卷调查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精心挑选出公选课中的“精品课程”。学校对这部分精品“通识课”应高度重视,给予专门的关注,保证其拥有精品质量和鲜明的特色,使教育向宽口径、综合化、素质化方向发展,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学生掌握的除本专业领域外的知识逐渐增加,因此高校开展的公选课内容覆盖领域越来越广,制定一套可行的、科学的公选课管理机制对于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公选课涉及问题较多,包括师资队伍、课程内容、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只有提高对公选课的认识,加强教学管理才能保证公选课发挥应有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周苏.公选课随堂问卷调查得到的结论[m].信息安全技术科学出版社,

[2]陈真.应用型本科通识教育课程策略探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05)。

[3]王玉斌.高校公选课建设与管理的探索[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校园一卡通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一个好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必须集中力量作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合理分配企业资金资源,更好地用好资金,为企业创造高额利润创造条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客观上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企业管理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重视。企业管理是个复杂的过程,环节多,任务复杂,其中,财务管理所起的作用很大,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的成功和失败。

企业财务管理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资金的筹集、消耗、投放、分配、回收等过程。资金的收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企业的规模建设离不开资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规模需要扩大,实力需要增强,没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是很难实现的。[1]企业缺乏资金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不同的产业所产生的效益也是不一样的,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好的产业作支持。资金投放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和发展潜力,资金投入到什么地方是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大事,必须充分调研,综合考虑才能找到企业资金的投放方向。资金消耗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作成本和竞争实力,企业能够运用最少的资金获取最大的收益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资金的回收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偿债信誉和能力,同时也是企业资本积累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拥有足够的资金回收能力,才能为企业的多方位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企业资金的积累所产生的影响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投资者、员工、经营者。从各方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财务管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对企业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只有全面作好财务管理工作,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企业管理才能更上一层楼[1]。

健全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总是相互影响的,企业要想增加利润,必须采取措施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只有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才能促进利润增加。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树立成本意识,不断加强成本管理。主要包括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减少企业各项产品指标费用、加强工资管理力度、规范企业考勤制度、降低生产费用等。[2]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可以降低企业人力成本,从而达到企业产品成本降低的目的。

其次,建立完善的企业资金分配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利用资金。通过对企业资金利用的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资金利用过程中的不完善环节,从而达到企业资金优化配置的作用,保证企业资金的有效分配。资金支出得到合理规范,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企业可以有效控制一些不良资金的产生,杜绝呆账、坏账的发生,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保证[2]。企业对资金的有效回收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只有企业资金的运转正常才能保证材料的供应以及相关经营活动的开展,如果资金不能有效回收循环利用,企业的发展就得不到资金的保证,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第四,可以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个的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经济指标都可以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因此,企业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更有效地分析每一项经济指标,从而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企业发展过程中每一项经济指标都是企业运行的客观表现,通过对经济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负债、经营状况,从而找到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关解决方案。对企业经济指标的科学判断,可以帮助其找到正确的管理方针,为其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政策平台。

首先,要树立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把财务管理看成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才能从根本上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管理的方案关系到企业的物质形态变化,管理的状况好坏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状况来反映。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分析出管理过程中的财务状况,从而看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政策和方法支持[3]。财务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状态,时实进行科学预测,做出科学的决策,为企业的事前、事中、事后发展提供保障。因此,从总体上说企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和企业的财务管理息息相关,企业要实现科学、持续的发展,必须树立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成本考核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最终建立一个以财务为中心的成本考核体系,为企业管理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企业财务成本考核要扩大范围,不仅要对企业产品的制造成本考核,同时还要对企业的质量成本、销售成本、责任成本、后续成本等都要进行考核。然后要对企业成本的标准核算产生一些共用的方法,企业产品成本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对差异成本要重点核算,最终形成成本核算的统一方法。[4]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核算最终的目的是把财务成本核算转化成财务成本控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证。企业成本控制对企业来说就是发展的动力控制,企业成本控制有力,企业就能拥有更多的利润空间,就可以提高企业资本的有效利用率,从而更好地保障企业的发展。最后要对企业的'责任成本作出科学判断,企业的责任指标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只要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加大对企业成本考核力度,才可以保障企业的正常发展。

成本控制不是简单的降低成本,需要从各方面、各个环节入手,企业的各个部门要建立责任成本控制中心,对各部分的成本有明确的掌握,把企业成本控制到一个最优化的状态。成本差异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表现比较突出,财务核算过程中要将成本差异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处理,通过分级控制成本的办法,让企业的整个机构都能从各个方面来控制成本,为企业优化成本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财务部门必须在对成本指标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合理的成本控制考核绩效,而且要发挥企业全员的力量,因为全员所发挥的网络作用是明显的,也是其他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只有通过发动全员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财务管理实效。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站在战略的高度,科学决策,有序管理才能达到优化管理的目标[4]。

企业仅拥有资金、依靠资金来发展也是远远不够的,资金的利用率不能提高,再雄厚的资金也不能给企业发展的机遇,更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利润。资金的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节奏。财务管理的过程也是企业资金结构合理配置的过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求财务人员建立合理的资金运转调控体系,对调控力度的把握是最重要的,力度要适中,才能对企业的资金起到合理调控的作用,企业运行过程中是存在风险的,必须建立客户风险信用评估体系,为企业资金合理运转提供条件。财务管理要有效降低资金的闲置状况,保证企业资金的满负荷运行,时实根据企业运行状况实现企业资金战略调整。确保企业资金能够成功回笼,从而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一个好的条件。企业资金的内外信息把握对企业财务管理来说非常重要。

企业财务管理要放眼长远,既要看到企业内部信息,又要看到企业外部信息,对内外都要有一套好的调控措施,要分析资金市场风险、资金的时间价值、项目的回报率等一系列问题[5],对资金结构进行分析,随时作好战略调整的准备。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要重视项目资金分流的责任制度,每一个项目的负责人都要承担资金的风险,通过健全的风险责任制度,可以控制企业资金的流向风险问题,为企业资金实现高回报率创造一个好的内部环境。从外部环境来看,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它是一个先天的因素,企业的投资环境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要科学分析,合理判断为企业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财务管理还要对资金的后续工作做一个合理分配,不能简单地把资金分配到工资、福利等上面,需要通过合理的利润分配来管理好资金,留有一定的资金用于再生产。因为企业的再生产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不断地扩大企业再生产,企业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企业的发展过程时刻和财务管理分不开。因此,必须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未来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全面质量管理策略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摘要: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经常出现“破窗”理论中的“破窗”现象,任课教师要及时地修复这些漏洞,制定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学生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打碎玻璃”的行为及时处理,从而实现从源头、体制和根本上预防、遏制并修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破窗”。

论文关键词:“破窗”理论;课堂教学;规章制度;学风建设。

高考扩招后,高校的教学质量出现较多问题,高校的课堂教学管理中经常出现破窗理论中的“破窗”现象,任课教师虽然精心准备了课堂教学内容,但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经常出现教学设计以外的情况,如课堂上学生睡觉、聊天等。要想提高课堂效率,不仅要任课教师设计得好,还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破窗理论”的含义。

“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修理,这一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和诱导性,纵容别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这和防微杜渐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理论的根源在于要掌握“源头”,控制“第一”,即第一块“被打破的玻璃”要及时得到修复,第一个“打破窗户”的人要得到应有的惩罚,否则“玻璃”会接二连三地被打破,事态会越来越难被控制。由此不难发现,不良的风气、不好的行为,一旦有人开了头,若不加控制,任其蔓延,则会诱发多数人的有意行为的发生,最终呈现出最大化的倾向,使管理出现混乱无序的状况。将这一理论和启示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规章制度的“破窗”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为保证高校各部门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工作和学习秩序提供了保障。但在高校课堂管理过程中,总会有些人想方设法钻管理制度的空子或漏洞,如旷课、考试作弊等。任课老师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去制止这种行为,其他学生就可能会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加入“破窗”行列。如果任课教师执行不力,再好的课程管理规章或校纪也将会重蹈“破窗”的覆辙。

2.管理学生实践中的“破窗”

(1)不适应大学课堂教学。大学生入学后,在很多方面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尤其是大学的课堂教学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学生上课睡觉、课堂上吃早餐、抄袭作业、不按时交作业、学习上提不起精神。学生由于入学后不适应高校生活或专业不对口等原因导致出现各种学习上的问题,如果任课老师没有及时妥善解决这些小问题,就会使整个班级产生一种颓废的心理,就会使某些学生加入课堂教学管理的“破窗”行列,扰乱课堂秩序,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2)说教为主,缺乏正面引导。现在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网络、外来文化、社会或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在行为、认知、思维、情感等心理方面特点突出,具有鲜明时代烙印。任课老师或班主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发展规律和对象特征的教育新方法,而不能单纯地以说教为主。

(3)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使其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作为班主任和学生工作人员要从源头抓起,即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而不是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4)“双困生”。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高校的扩招,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逐年增多,贫困使一些学生心灵深处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挫折感,成为经济和身心的“双困生”。部分“双困生”产生了自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经常逃课或对学生不感兴趣。对“双困生”要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加强个性化指导,要尊重、信任、宽容和激励“双困生”,转变其自卑思想。

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高校的硬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高校的硬环境一般都较好。而软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一所大学的整体精神风貌、大学的办学理念、学风、教风、校风,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由软环境所决定,硬环境中被破坏的“窗户”容易发现也能够及时修理,而软环境中被破坏的“窗户”则往往不容易被及时发现,或者发现了也不容易立即修复,所以,积极地避免和及时地弥补软环境中的“破窗”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制定良好的课堂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管理制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一步,讲、演、练都要有相应的规定。健全和完善课堂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是抑制学生“破窗现象”的根本保证。作为任课教师要结合课程性质制定该课程的管理制度,对第一个破窗者必须给予严肃处理,在全体学生中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课堂规章制度,才能有效遏制“破窗”现象。任课教师在上课前要和学生签订“合同”,例如迟到或旷课几次取消考试资格,对抄袭作业者予以处罚,对作业认真者予以奖励等,一定要严格执行,否则在下一届学生中就会出现“破窗”问题。

3.有效执行规章制度。

再好的制度,如果空置也是徒劳的,所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才是关键,不能让制度成为装饰。“破窗”理论对于我们教学上的启示是:制定良好的制度以后,要确保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不遵守纪律,而老师却视而不见的话,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暗示:学生在课堂上犯一点小错误,这门课的任课老师是许可的。这样一来,不当的课堂行为和违规的课堂行为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有序的课堂就会无序化。而无序的课堂管理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能说是一句空话!如果学生上课睡觉,而老师不去叫醒,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戴着耳机听mp3、利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等,而老师不去制止,他的学习效率会如何?当然,要将制度的实施由始至终都完全做到一丝不苟是有一定难度的,往往由于教师偏于教学而渐渐疏忽。但一定要做到开学初一到二个月坚持下去,并依据所制定的规则,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对违纪者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和纠正,必将事半功倍。

4.课堂教学的细节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任课老师要善于通过重视细节来抑制课堂教学中的“破窗”现象。“破窗”理论反映了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细节对事件结果具有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一件细微问题倘若不予重视,在它的激励或纵容下,也许将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所以,任课老师要重视细节的力量,细心观察,从小事入手,密切注意课堂细节,关注学生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动向,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等问题逐渐严重之后才去制止。发现问题时要力争把事情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经常退到、旷课或上课说话睡觉的学生,找他们谈心,从根上解决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5.重视校园环境建设。

“破窗理论”揭示了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和诱导性的道理,所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抑制“破窗”现象的条件。学校环境是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并不断走向社会化的重要土壤,要避免出现对学生成长构成威胁的“破窗环境”,尽量减少“破窗”的机会,加强校园的“软环境”建设,例如设立优秀学生表彰栏、优秀班级的标杆管理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自我约束意识。

四、小结。

从“破窗”理论中还可以得到细节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对车子的破坏,并不需要特别厉害,只要有人敲开一个洞,一切犯罪就接踵而至。从这个角度说,对于学生,首先要时时警示自己,尽量避免做第一个破坏者,比如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学习的时候,你不能在教室里肆无忌惮地高谈阔论、随意言笑。即便是要说点私事,也应该放低声音,以防止“破窗效应”出现。任课教师也要处理好细节,避免“破窗效应”。而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树立不做第一个砸玻璃的人的意识,只要杜绝了“第一个”,那么课堂教学管理就会如同那辆车子,不管放在小区多久,都不会出现问题。

教学秘书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视,音乐教育在我国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甚至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音乐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运用现状,以及音乐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意义,并提出了在高校中实现音乐德育功能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育;高校;德育教育。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社会上各类道德事件的频发,我国各高校开始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音乐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高素质、有道德、创新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做好学生的道德建设,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并做好音乐德育教育与其他德育教育方式的配合工作。

一、音乐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运用的现状。

从古至今,音乐教育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在当下的高校中,音乐的德育教育作用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德育功能已经被哲人们发现。孔子提出。“人之学,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人的学习,最终应当以音乐作为最高境界。一个人的德育水平,与他的音乐造诣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个人的道德若有问题,音乐便不够真诚。在古代,人们将音乐作为一种必学的内容,属于表达情感的一种工具,是影响人思想的一种手段。而现在,音乐更是发挥出了它的德育作用。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应当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表达出作者的价值观,并且对欣赏者有着一定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当下我国音乐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已经发挥出了它的价值。比如,大部分高校都会开设音乐选修课,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世界中的真善美。但是,在实践运用中,音乐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高校并不注重音乐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即使开设了选修课,学生也只将其当作一种修学分的课程,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音乐课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选材不当,比如有的教师更偏向于向学生普及音乐的基本知识如旋律、节拍等等,而忽视了音乐对人的感召力,忽视了音乐的力量。好的音乐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课后有所感悟,如通过中国古代音乐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经历的沧桑,了解历代英雄人物的优秀品格;通过抗战时期的音乐让学生了解抗战背景,内心受到一定的感触,对抗战英雄怀有敬佩之心,并拥有爱国情怀。但是目前的高校音乐教学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些,大部分高校会比较注重音乐对学生性情的影响,会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世界中美好的、真实的、善良的、情感存在。这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它的缺陷在于并不全面,不能让学生的道德受到全面发展。并且在音乐教学中,有的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感受,而忽视了音乐背后的故事,这样使学生不能对音乐有系统的了解,不能真正发自内心的对音乐有所感悟。

二、高校实现音乐德育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增强教师教育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一所高校的教育水平,主要由高校教师的水平决定,教师水平高了,教育质量自然也会提高。要实现高校的音乐教育德育功能,教师必须通过自身努力和与外界的交流,增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不断创新音乐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做好表率,虽然身为音乐教师,但也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可能为学生塑造一个正面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优秀品质,并向自己学习,以自己为道德榜样;其次,教师要保持不断的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到最先进的知识,并且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最后,教师在教学选材中要格外注意因选材不当可能给学生的道德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审慎选材,选取正面的、激励人心的、高尚的、具有正确价值观的音乐教材。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中表现的真善美的感受力。

音乐的功能在于放松人们的心情,舒缓人们的心理压力,激起人们内心共鸣,找到灵魂的.归宿。大多数人都是喜欢音乐的,但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部分人只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旋律感等,并没有去发掘音乐中表现出的真善美。高校在音乐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真善美的感受力,在情感上认同音乐中表现出的美、幸福,进而对美好的生活产生渴求,并在实践生活中学会追求音乐中的美与幸福,将真善美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东西,并以之为傲。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音乐题材,比如《音乐之声》,让学生们感受到女主角和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感受到纯真的爱情的力量;比如童谣《真善美的小世界》,让学生们回顾童真年代,激起学生们对真善美世界的向往。

(三)开展音乐专题教育。

高校可以不定期的在校内开展音乐专题教育,增进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增进学生对各国优秀道德文化的掌握,从而让学生们在文化甄别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实践操作中,高校的音乐教师可以自发组织音乐专题讲座或者音乐欣赏主题讲座。讲座包括中国传统音乐、抗战时期的音乐、现代代表性音乐,以及国外代表性音乐等。在专题讲座中,让学生们欣赏这些音乐,感受到音乐的力量,感受音乐中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而后再由专家进行音乐点评。比如,在讲座中,负责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欣赏乐府诗,让学生了解古人爱情的纯真、伟大的政治抱负、郁郁不得志却决不放弃的强大内心;让学生欣赏抗战歌曲,了解抗战时期人们内心的无奈、生离死别时的感伤,为了保家卫国的大义凛然而将丈夫孩子送上战场的母亲和妻子、为了抗战而牺牲生命的英勇无畏的战士。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世界名曲,如《小夜曲》《命运交响曲》等等,学生们在欣赏这些音乐的过程中,认识到命运多舛,人们不屈服的精神。也认识到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不单单只为了简单的活着,而要懂得活着的有价值。通过专题教育,学生们在音乐的感召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学会了接受不同的优秀的文化,并将其深深的印到自己的骨子里去。

(四)开设音乐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高校要实现音乐教育的德育作,可以开设音乐实践课程,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音乐中情感表达的了解,并在实践中将其变成自己的思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论学生在理论上对音乐掌握的多么好,没有亲自实践,便很难将其变为自己的东西,难以在心灵上与音乐的作者产生共鸣。而学校开设音乐实践课程,便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增进对音乐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音乐选修课,但是主要都以课堂音乐欣赏为主,音乐实践课程很少。因此,在未来的音乐课程设置中,各大高校要开设音乐实践课程,比如音乐合唱课、琴艺比赛课、声乐演唱课等等,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实践,亲自参与到音乐演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实践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且让学生在实践性音乐表演中不断进步,最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形成敢于直面困难、坚强勇敢乐观的性格。除此之外,音乐合唱课还能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培养出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一)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音乐具有一种独特的感染力和感召力,音乐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德育教育的一种具体途径。无论何时,我们都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在抗战期间,“九一八”事变后,一曲《松花江上》,如泣如诉,激励着人们共赴国难,同仇敌忾;“七七事变”后,麦新创作的《大道进行曲》慷慨激昂,尤其是最后那一个“杀”字,充分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鬼子的痛恨以及大刀队队员的英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爱国的抗战的歌曲,如《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八路军进行曲》等等,这些歌曲无不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理,展现了抗战时期人民军队的豪迈、勇敢、无坚不摧的气概。这些歌曲不仅鼓舞了当代人,更激励和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华民族后代子孙。学生们在这些音乐的熏陶中,民族意识更加强烈,对历史更加了解,对抗日英雄更为崇拜。同时,也明白了现在所得到的安宁和平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这些音乐通过自身旋律、歌词等等,对学生进行感召,从而激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激发出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着保卫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国土的使命。

(二)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从古至今,音乐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民歌的吟唱到朝堂的歌舞协奏,音乐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的才子佳人,大都通晓音律,擅长使用笙箫、琴等乐器。除了乐曲,古人所作词曲也很有深意,如《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学。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选材适宜,必然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古人的风采,从而学会分辨是非善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音乐了解欧美等国家的风采及人文,从而对不同的文化都有所了解,并意识到世界文化本就是不同的,让学生们在音乐教育中学会求同存异,接纳不同的文化,学会对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三)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对自我角色的正确定位。

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认清自我,并学会对自我角色进行正确的合理的定位。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便能够认识自我,并努力提升自我。比如,在大合唱中,学生能够在参加合唱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所属的位置,以及团队协作的力量;在日常学习中,学生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努力提升自己而不是满足于现状。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从而变得谦卑;在合唱、集体舞等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对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对自我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

(四)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

音乐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进行合理选材,运用音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将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音乐教育使人放松,只要教师进行合理选材,便能够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在放松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音乐是具有美感的,而美的东西一般人都不会拒绝;音乐是充满活力和感召力的,好的音乐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从而培养人们的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及一些流行曲,如《阳光总在风雨后》《朋友》《长亭外(送别)》等等,有的激励人心,让人们在困境中决不放弃,有的告诉人们友谊的珍贵,有的描述依依惜别之情。学生们在学习这些音乐时,内心会有所感触,并受到一定的影响,明白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并学会坚强,不轻易认输。

四、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对自我角色的正确定位,并且能够推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虽然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增强教师教育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中表现的真善美的感受力、开展音乐专题教育,以及开设音乐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和发挥团队合作能力,并且在音乐教学中有机结合,便能够提高音乐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发挥出音乐德育教育的作用,在其他德育方式的配合下,提高高校学生的道德修养,最终促进高校整体德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梅枝.论高校德育和音乐教育的融合[j].黄河之声,,(15).。

[4]吴颖.浅谈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大众文艺,2014,(3).。

校园一卡通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

在数字化发展建设的今天,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首要任务就是对一卡通加以推广并扩展。校园一卡通是以ic卡技术为主要的工作原理,同时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得以更加广泛的应用。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数据采集,能够大大简化工作流程,保证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校园一卡通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拥有多种功能,如电子付款、身份识别等,随着校园一卡通的应用,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将会得到更高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试论高校院级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与素质以教学秘书为例

在双语课程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价值偏好难题:一是来自国外的教材中的价值偏好与教材使用者的价值偏好的矛盾;二是授课教师和学生将课程相关问题过度价值化,使价值偏好与科学性相矛盾.因此,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发现并解决价值偏好引致的.难题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以作者的授课体会为主要依据,谈谈对这一难题的看法及其解决的方法.

作者:李季山孙丽君作者单位:李季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400)。

孙丽君(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商学院,广东广州,510400)。

刊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west年,卷(期):“”(10)分类号:h3关键词:价值偏好世界政治双语教学难题解决

思考高校岗位设置管理中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论文

20xx年5月25日,由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承办的第十八期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在江西师范大学正式开班,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培训和考察。本次培训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江西师大校区的辅导员理论学习,第二阶段是前往复旦、南京师大等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座谈。虽然培训时间紧、考察任务重,但感觉收获很大,对于辅导员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将个人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报告如下:

一、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1、辅导员人员配比失调。近几年来,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与之相对应的辅导员引进的力度却远远不够,导致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师生比在1∶200以下的高校数量只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5%,某些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师生比竟高达1∶600,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充足的辅导员数量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保障,学校在加大力度发展和建设学校的同时,应严格按照1∶200配齐辅导员,以确保辅导员工作有序进行。

2、建立严格的辅导员准入机制。大学生工作在高等院校里是一项平凡却十分重要的工作,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工作主要承担者,要能够担当起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思想引路人,对大学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发挥其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中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辅导员,在选配人选时,大多数选择的是初出茅庐的高校毕业生,“无工作经验、无人生阅历、无专业化背景”成为现今高校辅导员的普遍特征。因此,严格辅导员的选聘条件和程序是确保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先决条件。

案例:复旦大学辅导员与学生配比仅为1∶76,确保了辅导员能够兼顾到所负责的每位学生的思想、生活状况。同时采用了“3+1”在校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模式,在校研究生与学生同吃同住,时刻掌握着本班学生的思想生活状况。而针对学生们的学业问题,复旦大学则建立了班级导师制度,8名学生配备1名班级导师,学生对于学业方面有任何问题,可随时寻求班级导师的帮助。在辅导员与班级导师的共同配合下,学生们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引路人。

二、亟待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

1、辅导员工作职责不够清晰。在当今社会,高校大学生教育已从曾经的“精英化”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随着高校大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也普遍降低,辅导员工作也逐渐从过去的“引导式”教育工作转化为“保姆式”跟从工作。

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要求,也不再仅是学生思想上的领航员,更要求辅导员们是学生们学习上的指导员、生活上的服务员、心理上的.保健员,“全才”成为辅导员应具备的核心词汇。然而,真正能做到“全才”的辅导员们,各高校中屈指可数。同时由于现实状况,大多数高校辅导员们缺乏时间与精力来积累“全才”的素质。因此,从实际状况出发,应明确高校辅导员各项工作职能,专才专用,各取所长。

2、强化辅导员工作培训机制。从辅导员工作经验来看,各高校辅导员大都是从一个学校迈入另一个学校,甚至是直接由本校毕业留校工作。缺乏工作经验的他们在工作中基本上处于摸索、学习和探求阶段,由于每天都忙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难有机会进行经验交流座谈和参加培训,导致辅导员队伍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普遍偏低,“不稳定”、“不适应”、“不胜任”成了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的现象。综上,大力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进程,鼓励和支持辅导员进行学历深造,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成为当前辅导员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应当提升辅导员的各种待遇。

1、辅导员工作认同度低下,缺乏认可。“思想上畏难,内容上滞后,形式上单一,管理上落后”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普遍现象,导致了辅导员“专职不专”,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职能的发挥。提升辅导员工作地位,加大辅导员工作认同度,迫在眉睫。因此,要更新传统观念,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确立辅导员也是高层次人才、学生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也是一门科学的观念,切实提高辅导员的业务待遇,使他们感到术业有专攻,认同学生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保证队伍的积极性、稳定性。

2、提升辅导员工作待遇,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由于辅导员工资、福利等待遇较高校其他岗位普遍偏低,因此大多数辅导员的最终目标不是定位在学生辅导员岗位上,故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不够积极主动,工作满足于现状,等待跳出辅导员队伍。全面落实和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政治、学习和生活待遇,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优越的生活待遇,真正解除他们的发展之虑、工作之烦和生活之忧,是进一步稳定辅导员思想情绪、提升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案例:在复旦大学,辅导员工作满3年后,经过各类研究及培训后,可进入高级研修班即培养模式;通过高级研修班的各类学习考察,辅导员可从原来的基层工作岗位转向管理岗位。同时复旦大学还设立了全上海市唯一一所辅导员博士站,面向全国招收表现优异的辅导员,进入博士站点继续学习深造,以更好地服务于辅导员工作岗位。

全国高校外延发展已经进入了高原区,如何从内涵上求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辅导员工作则是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相信,随着各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工作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必将实现良性循环,会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思考高校岗位设置管理中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论文

1、顺应新时期国家和社会的各类需求。如今,国家已经完全进入到一个崭新的知识环境中,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方针的有效落实,高校成人教育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其不仅需要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强技能的创新性人才,同时还需要为国家的教育体系的改革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在开展教育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学校中的教育人员以及教育队伍的管理者。教育管理队伍的工作职责范围较广,其中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课程的安排、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对教学课本的编辑和改进等等。为此,由于成人教育管理队伍能够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所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建设是所有高校都需要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2、顺应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需求。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的主要教学制度为学分制,但是为了能够让此套制度更好的符合新时期中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结合当前的现状对其中的细则进行改变和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这也就意味着成人教育的管理队伍将会面临着更有难度的工作内容和更大的工作量,为此,在建设管理队伍的工作内容中加入一些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能够让管理人员更加熟练的运用相关的管理知识来应对教育模式创新中的'各类需求。

3、符合新时期成人教育的管理条件。加强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十分符合新时期下成人教育管理的各项基本条件,具体原因如下:第一,培养人才。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不但能够将国家对于成人教育的管理要求进一步实现,同时还能够赋予整个管理队伍以崭新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第二,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对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制定出了更高的目标和更严格的要求,从而让成人教育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第三,实现民主化管理。通过树立积极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方式来达到教育管理民主化的目标。

高校成人教育在我国整个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并且同其他的教育形式相比较,其能够对我国的经济和整体素质的向前发展带来更加有效的推进作用。如今,我国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成人存在着文化水平较低、技术能力较差以及个人素质较为匮乏的现象,而高校成人教育的出现正好能够有效的改善国家的这一现状,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性人才。成人教育管理队伍是整个高校成人教育体系中的主体,他们不仅为顺利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还有效的推动了成人教育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我国的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在不断的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挑选了几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详细分析:。

1、缺少重视。目前,仍然有很多高校针对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误区,在他们的认识当中,学校中的管理者所负责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可有可无的,无非是编排课程、制定考试时间以及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解决等等,而这些工作完全由普通教师就能够完成,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对教育管理队伍进行所谓的建设。基于此种情况,校方中的人事部门就开始忽略对管理者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的各种要求,从而将一些不具备管理能力的人员硬加到教学管理的队伍当中。长此以往,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就越来越低,从而就逐渐的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局面。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都开始转型和升级,包括增加学校规模、扩大师资团队以及改革教学方法等等。其中最受到校方所重视的就是师资团队的扩充工作,他们认为,教师队伍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保证,所以更加把建设教学管理队伍的相关工作抛在了脑后。

2、缺少创新性。我国的教育体系一直都沿革了老一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制度,这种死板且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学管理方法不但让我国的高校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状态当中,同时还严重的扼杀了高校对于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以及教学科学的创新意识。长此以往,校方的管理人员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只有对国家的指示言听计从,对领导的命令完全执行就是最为正确做法。然而,在新时期当中所出现的教育创新和知识改革让这些按部就班且充满惰性思维的管理人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茫然和不知所措,从而根本无法适应这种现代的教学管理模式。

3、缺少稳定性。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中的成人教学管理队伍都存在流动性大以及人员变更频繁的现象。一些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知识素养的管理人员认为,在此岗位之中根本无法将自己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由于管理队伍的建设没有得到校领导的重视,从而更加让他们形成了存在感缺失的心理状态。另外,这些管理人员的升职机会和加薪机会很小,并且所享受到的额外福利也比其他岗位中的教师要少的多。长此以往,这些在岗员工的负面情绪就愈来愈多,从而严重的缺少应有的工作积极性,在开展工作时也是抱着一个应付了事的态度。尤其是针对院系级别的管理人员来说,频繁换工作的现象更加的严重,一些人甚至仅仅做了几个月就被调离了岗位。这种极度缺乏稳定性的教学管理队伍不但严重的影响了高校成人教学的整体水平,同时还在频繁的工作交接中遗失了很多重要的管理资料。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在新时期当中,我国高校成人教育队伍的建设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的推动成人教育的教学水平,需要完成的就是结合实际现状来针对当前的问题制定出正确的解决措施。

1、改变旧思想,增加对建设管理队伍的重视程度。开展成人教育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这也是新时期下知识经济环境向前发展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要改变以往的那种守旧思想,正确的认识到成人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此外,伴随着高校成人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队伍的效能也逐渐的显现出来。为了能够让在岗的管理人员更具工作积极性,校方应该从基础培训、职位提升、薪资待遇以及学历要求等多个方面来对教学管理队伍进行建设,从而为管理人员创建出一个优秀的工作环境和平等的升职机会。

2、引进新式人才,创新原有队伍。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成人教育在社会中的高度普及,继而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到了成人教育的团队当中。然而,由于高校中的管理队伍存在着管理人员匮乏以及管理模式守旧的现象,从而无法很好的适应学员增加以及教育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为此,高校应该对原有教学管理队伍进行及时的更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招聘更多的不同专业人才。此外,在开展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工作的过程当中,校方还需要将责任进行细化,继而让每位管理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避免出现管理不好以及不会管理的现象。

3、稳定对现有的教学管理队伍进行。如今,我国大部分的高校中都设有教学中心或教学管理处,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管理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以及晋升标准同其他职工教师有着明显的差距。这一现象不但让管理人员在心理上存在较强的落差感,同时还严重的影响了整个管理队伍的稳定性。为此,校方如果想要将管理队伍建设的更好,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变管理队伍中的这一问题。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给予肯定,适当的关怀管理人员的日常生活;其次,赋予管理人员更多的晋升机会,结合他们的工作内容适当的增加薪水;最后,允许管理人员能够参与到实际教学当中,帮助他们找到作为一名教育者所应有的存在感和自豪感。综上所述,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是整个成人教育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之一,一个具有较高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团队不但能够提高高校成人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同时还可以间接的影响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向前发展。为此,在新时期当中,我国的各个高校应该进一步的加强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从而让其能够辅助高校的成人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人才。

思考高校岗位设置管理中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论文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问题在教学,虽然教师是教学最主要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和教学热情的提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但是教学管理对教师有着更加直接的影响。加强教学管理改革,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对于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在当下推进的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中,教学管理岗位面临边缘化问题,由此引起了教学管理的困境,这需要高校在人事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中认真加以思考。

岗位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编制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创新。高校岗位管理制度“就是规定如何将高校的办学目标、任务以及办学资源合理分解到具体岗位,并以具体岗位为对象实施科学管理的制度体系,它包括高校内部各级各类岗位的设置,人员的考核聘用以及薪酬分配等—系列管理体系和规范”。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当下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

按照国家人事部门制定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总体要求是“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m按照改革的总体要求,各省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都颁布和出台了各项政策,以促进高校建立以岗位设置与分级管理为内核的人事管理体制,建立紧密联系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高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岗位设置与管理,在岗位及其内部比例结构控制、薪酬及激励机制设计上,都体现向技术岗位倾斜,而管理岗位地位相对下降。以江苏省为例,高校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3种类别,其中,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学校岗位总量的70%,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学校岗位总量的20%。3]岗位设置管理对于高校完善以岗位设置为核心的聘任制改革,提高学校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促进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教学管理岗位边缘化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此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面临困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

困境之一: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被忽视。

教学管理岗位不同于高校一般行政管理岗位,教学管理处理的是教学运行,面向的是各科教师,关乎的是学校稳定。教学管理岗位具有特定技术要求,其重要性不容置疑。但是现行的高校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把教学管理岗位列为无技术岗位的范畴,采取的是“一刀切”办法,使教学管理岗位的重要性被严重忽视。教学管理岗位不仅低于教师的专业技术岗位,而且也低于财务管理、图书档案管理以及仪器设备管理等工勤技能技术,等同于后勤管理、宿舍管理等辅助教学管理岗位,这严重影响了专职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困境之二:教学管理岗位的设置受到压缩。

教学管理岗位的设置是按照学校发展规模、发展定位和教学资源配置合理确定的.。现行高校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只是从总体上规定了管理岗位设置的比例,而没有具体确定不同管理岗位设置的原则,在高校去行政化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现教学管理岗位不得不与其他管理岗位竞争的情况。由于一些领导对教学管理不熟悉、不重视,导致一些重要的教学管理岗位人员配备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造成教学管理工作不科学、不顺畅、不连续、不规范、不严谨。

教学管理涉及教务、考务、课务、教研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具有特定的技术要求,通常情况下,一般管理岗位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是无法胜任的。但是现行的高校岗位设置管理中的管理岗位流动机制,导致了管理队伍的不稳和管理质量的下降。3年甚至2年轮换制,导致管理岗位管理者工作不深入、不努力、不调查、不研究,得过且过。即使有些人想出点成绩,也是只抓亮点不及其余,结果导致基础工作曰趋减弱,基层工作人员愈发没有积极性,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程度。

在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中,教学管理岗位不是一般的管理岗位,一个合格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即具备教师所具有的专业技术能力,熟悉教学是教学管理岗位的基本要求;其次一名合格的教学管理人员同时必须懂得管理,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即具备管理学方面的基本技能。因而,培养一个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其难度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秀的教师,从这个意义而言,在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中,教学管理岗位职能需要重新定位。

职能之一:教学发展研究。

这是教学管理岗位的核心内容,教学管理者工作能力的高低和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运行与质量。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短期与中长期发展规划、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等,都需要教学管理者在研究国内外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状况和现实基础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该职能要求教学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及管理理论水平,参与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有关政策的制定,对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状况非常了解,并进行及时的调查研究,能准确把握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职能之二:教学运行管理。

包括教与学以及教学的管理和教学运行的管理。所谓“教”的管理是指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包括“教什么、怎么教、在哪里教、谁来教”等具体工作,职能涉及到学校教学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学”的管理就是对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进行管理,例如,告知学生本学期的课程与安排,通知学生进行选课,然后生成学生课表等等,职能涉及到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和落实问题;教学管理则涉及到教学实施中的教与学存在问题以及发生矛盾的处理和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协调;教学运行的管理包括学生注册、考试、学籍易动等问题,是一项比较繁琐和复杂的管理。随着高校体制改革产生的学生规模、班级规模的扩大,以及学生生源结构的变化,教学运行过程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管理者做出更加复杂细致的管理工作。

职能之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教学基本建设是教育部实施的二期“质量工程”和刚刚启动的“本科教学工程”的主体内容,具体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以及伴随着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网络教学环境或者网络资源环境建设等。教学管理者需要从学校层面整体规划人、财、物的投入,需要调动院系及教师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至于“建多少、如何建、谁来建、建成什么程度”的问题,更需要教学管理者能够根据国家及地方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拿出具体方案和措施。其中既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成分,也有很强的实践探索内容,还有比较具体的操作要求。

职能之四: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包括教学结果的评价与教学过程监督、检查,其中既有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也有教学过程质量、教学建设项目质量的管理。比如,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价,对学生课程学习状况和实践能力的学校考核,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评价,对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评价等等,都必须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而设计简洁合理的评价程序是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内容。如果对评价的项目与内容不作较为深入的研究,抓不住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与关键环节,质量管理就可能流于形式,成为一种官样文章,还会导致管理对象的反感甚至抵制。

教学管理的职能最终落实在不同级别的教学管理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之中,如果不明确教学管理岗位的职能,那么在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中,教学管理人员就会边缘化,管理者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或者只想走走形式。如同教师的教学工作,负责任的教师与不负责任的教师都是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学效果却完全不一样。

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的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以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为支撑,高水平的教学管理又需通过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来实现,因而在岗位设置管理中,必须把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作为推进高校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围绕当下教学管理存在的困境和教学管理岗位的职能定位,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解决制约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策之一:正确定位教学管理岗位的地位高校管理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基建管理等众多的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但是其中必有一个是起关键作用的系统,这个子系统就是教学管理。教学工作居于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过程是种进向不确定的系统”“各种手段和教学环节的安排、实施和相互间的密切联系配合等,就需要教学管理”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方的多边活动”所以为“协调好各方面的活动,既生动活泼又秩序井然,就必须进行教学管理”[4]从这个意义而言,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高校管理的中心环节,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就必须坚持教学管理的核心地位。因而,在岗位设置管理中,要提高教学管理岗位的地位。

对策之二:严格实行教学管理岗位准入机制教学管理岗位职能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同时具备专业岗位技术和教学管理技能,必须提高岗位设置的标准。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曾明确指出:“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兼有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双重职能,高等学校要根据这一特点建设教学管理队伍,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入各级教学管理岗位。”5]教学管理岗位最基本的前提是高校教师资格,要杜绝无教师资格的人员进入教学管理岗位。在岗位设置管理改革的设计中,建议处级以上的教学管理岗位必须具备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科级以上教学管理岗位必须具备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普通管理岗位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教学管理岗位的流动控制在教学系统,严格控制非教学系统管理岗位向教学管理岗位的流动,以保证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对策之三:确立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学术地位确立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学术地位,不仅可以促进管理者开展教学管理研究,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减少管理中经验主义的做法,而且可以稳定教学管理队伍。确立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学术地位,高校至少应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开展学术研究,发现教学管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对策。二是强化学术指导,从体制机制建设到工作职能划分直至曰常的管理行为等各个方面,加强学术研究对曰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避免管理工作出现过多的人为因素的干扰。三是促进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促进思想的融合,启迪研究的智慧。

对策之四:建立健全教学管理队伍发展规划。

教学管理队伍发展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合理的队伍结构,包括教学管理队伍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历与职称结构、工作资历结构等等,确保每种结构类型的均衡与衔接,避免断层或断档问题的出现。二是稳定的队伍状况,建立健全有关体制机制,确保教学管理队伍工作思想的稳定、工作状态的稳定、工作能力的稳定,既要做到合理的人员流动,防止出现死水一潭的问题;又要做好新陈代谢的有序运转,实现整个管理队伍在流动中的平衡。三是科学的发展规划,包括人员的补充,后备干部的培养,新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整个教学管理队伍的能力与水平的提升,都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来明确发展目标,编制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措施。

对策之五:健全教学管理队伍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既要看每个管理者有没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包括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更要看在具体的工作岗位有没有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具体评价内容应该包括:一是学术水平,对教学管理者的学术评价应根据其所处岗位进行分层次考核,包括领导层和普通工作人员的考核,领导层主要侧重于教育及管理的理论前沿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与政策、方针制定研究,普通工作人员主要结合工作职责考核其理论应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二是工作业绩,主要依据各人的工作职责看其履行职责的能力与效果,有没有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取得怎么样的工作成效。三是服务质量,包括工作作风与工作态度,依据是教职工评价、同行之间的评价和领导对每个教学管理者的评价。四是职务职称评聘,对教学管理者应该根据其学术水平与工作能力进行职务职称的评聘,这既是一种稳定教学管理队伍的有效手段,也是对管理者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的承认。

对策之六:建立公平合理的岗位激励机制。

从而出现了“双肩挑,这个特殊的群体”,但是“双肩挑”只有六级以上管理岗位才具备资格,六级以下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却只能在专事管理与学术研究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建立公平合理的教学管理岗位激励机制首先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考虑教学管理岗位的特殊性,可以放开“双肩挑”的限制,允许具有教师资格的普通教学管理人员参照教师技术岗位的要求进行考核,开通教学管理岗位“专业技术”与“晋升职务”双通道。这对于稳定教学管理队伍,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层次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考高校岗位设置管理中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论文

摘要:高校规范社会保险管理是确保教职工权益、提升工作积极性之必要措施。从本质讲,社会保险教职工延期性薪酬及社会保障,做好管理工作、规范管理制度是关系每一位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现状,进而从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制度、提高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其改进策略。

关键词:社会保险;规范;高校;思考;策略。

一、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现状。

社会保险是涵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个保险维度的综合性、基础性社会保障措施,其主要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因此也具有强制性与法制性。社会保险制度早于计划经济时期就已建立,但最初仅为国家企业职工福利,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职工并未享受此福利。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于1987年养老保险首次纳入事业单位福利项目,1999年失业保险届时纳入事业单位保障,随后又逐渐弥补了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空缺。从整体上讲,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是逐步完善发展的。我国高校的社会保险制度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的,2008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决定于上海、广东、山西、重庆进行试点改革,这也标志着我国高校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被提上重要议程,对制度改革起到推进作用。

二、高校社保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保观念淡薄。我国诸多高校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仍然沿袭计划经济实施办法,采取的措施仍然没有跳出“体制化”窠臼。其中尤为突出的现状是我国诸多高校的离、退休养老金体系,仍然依附国家专项资金以及学校财政支出,在医疗机制上也并没有完全打破公费医疗的束缚。这就导致诸多编制内高校教职工社会保险意识薄弱,不仅对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必要性认识错位,甚至认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毫无用处,从而在思想层面对社会保险费用抵触情绪较高,这也是造成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矛盾的不利因素之一。总而言之,一方面受我国编制内养老金体制及医疗体制的错误引导,另一方面则可能受高校科研任务所累无暇顾及社保情况,这两方面因素都是导致我国高校教职工社会保险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不利因素。

2.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经办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部分高校并未针对社会保险管理成立相关部门,而是将其一般业务交由后勤管理抑或财务管理部门代办。从根本上讲,社会保险具有政策性、专业性特点,对于经办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而部分高校在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建设上疏于管理,则势必造成经办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业务能力不强、办理效率不高等现象。此外高校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改革正在推进,建立以服务为主的管理体系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有关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在管理工作中扮演管理信息传递者、管理事项执行者、管理理念宣传者、管理系统协调者等重要角色。在此背景下,缺乏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相对较低的人员,势必无法胜任新时期高校社会保险管理工作。

3.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不完善。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全面推进,高校社保种类交费比例等问题已全面落实。如此情景下,社保管理事项与之增加,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从表象来看,部分高校并没有加强对社保管理体系的建设,仍然沿袭退、离养老保险及公费医疗的管理办法,对眼前形势缺乏必要判断,重视程度低,各项投入少,规章制度建设滞后。此外,社保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工作,其需要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后勤管理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然而部分高校各个部门之间过渡强调职能划分,在工作上分工性较强,协调性不足,这就导致社会管理工作流程受阻,各部门职责推诿现象严重。4.管理办法落后,信息化建设乏力。随着我国高校不断发展,无论是编制内教职工还是非编制合同工人数都不断攀升。因此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难度也随之提升,对外需要完成年度社会保险总数、基数申报、待遇支付申报、增减人员情况申报等事项,对内还需完成社会保险人员基本信息采集管理,定额缴费清单制定,职工信息变更管理等。由此不难看出,高校教职工人员的大量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高校社会保险管理难度,在此情形下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管理办法,必然会压缩工作效率,拖累整体工作的开展。但现目前,部分高校在社会保险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力度相对不足,导致其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工作压力也与日俱增。

三、高校规范社会保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1.加强宣传树立社保观念意识。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加强社会保险体制建设已然成我推动我国稳定发展,保证退休职工生活基础的必要措施。然而养老金双轨制现目前成为推进我国养老金体系建设的障碍之一,以温州医学院为例,温州医学院及两所直属附属单位,近几年缴纳社会保险与社保支付养老金之间年差额都在2000万元以上,从全员纳入社会保障统筹的短短十多年,差额已经高达1.5亿元,这样的大额社会保险经费支付,影响了学校的发展。为有效破除养老金双轨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养老金并轨工作实施。从大局来讲,摒除双轨制是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养老金制度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作为高校教师而言,此项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自身利益,诸多教职工在思想认识上没有与时俱进,也缺乏对大局的展望,因此对改革工作甚为不满,甚至为改革工作平添阻挠。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从而推动高校规范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实施,首先就应该加强对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宣传工作,比如,利用宣传画、标语横幅、宣传栏、宣传片等宣传形式,将社会保险法规中与职工息息相关的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口号及标语,促进社保观念深入人心,帮助教职工树立科学的社会保险观念,引导其正视养老金并轨工作积极性。此外针对个别思想意识执拗的教职工,高校应组织培训教育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其摆正心态,促使其积极配合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改革,并参与制度建设,成为社会保险体制建设的`一份子。

2.加强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新时期,高校社会保险工作面临重大的改革压力,体制建设迫在眉睫,工作难度、强度不断提升。为有效推动高校社保管理规范化,首先就应保证管理人员专业化。随着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工作内容、要求不断变化,为契合业务需要,我们需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以此提高服务质量。譬如面对信息化发展整体趋势,加强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十分必要,校方应该组织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学习,促使有关人员掌握信息系统使用方法,确保社保数据录入效率及做好数据备份分析工作。

3.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高校社保经办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的另一种表现则是档案管理制度的缺失。究其根本,乃是工作人员在缺乏必要的档案管理知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整理归档安排不当,分级管理措施缺失,分类管理办法有误等问题十分突出。为有效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应从以下几点加强档案制度建设。第一,建设起档案立档质量标准、归档保存流程、分级管理标准等科学规定。第二,建立信息档案库,利用信息系统将参保人信息录入归档,便于管理与查找。第三,做好分类管理工作,保证档案卷、册薄等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对缺失材料的档案要采取措施积极补齐材料,并保证档案门类齐全,结构合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关系教职员工基本生活,同时也关系高校稳定发展,校方应该引起重视,推动高校社保制度建设,要积极为高校社保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为社保工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试论高校院级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与素质以教学秘书为例

九江市长虹小学金霞。

内容提要: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已成长为我国电化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热点。而激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教学是跨世纪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教学中,网络教学能让师生双边活动充满激情和活力。由于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是灵活多样的,类型是多样的,相应的学习活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而网络教学环境又恰好能满足多角度、多途径的教学需求。本篇文章主要以《珍惜我们的眼睛》一课为例,叙述如何利用学校的网络优势、组织网络调查、制作专题网站,发挥激励功能。尝试同步交流、多向交流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与认识。

关键词:网络教学环境综合实践课信息交流合作探索。

正文。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生事物,它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可理解为网络教学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教学过程,而网络教学环境是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收集、选择、处理、共享和创造教学信息的学习方式,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环境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标准下设置的一种新型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经验为基本方式,是学生个性养成和能力培养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是灵活多样的,类型是多样的,相应的学习活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而网络教学环境又恰好能满足多角度、多途径的教学需求,为此我利用学校的网络优势,开发和利用网络知识与信息资源有效地应用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发挥激励功能、尝试同步交流、多向交流和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发挥网络功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堂伊始,创设情景。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必须主题鲜明,意义深刻,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自制的课件中通过教学需求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和舒适悦耳的音乐,融直观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例:在学习《珍惜我们的眼睛》一课,我首先自制了一个漂亮的封面,并配以轻松怡人的与课题有联系的音乐。

在上课开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听好:两颗葡萄黑又亮,长在人脸上。白天开窗四处望,黑夜要关窗。是什么?学生猜对后,老师随机点击眼睛的画面,非常直观、有趣,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尔后老师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学生中做个小调查。你的视力现在是多少?这时随机点击视力对照表。如果视力很好的孩子,视力小博士会说:“你的视力还真不错,看样子已经懂得了珍惜自己的眼睛。”如果视力不好的孩子,视力小博士会说:“你的视力不太好,希望以后你能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啊!”这样利用网络教学的平台来导入新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适合孩子们的“口味”,富有童趣。

2、网上查询获得数据。通过上网查询,搜集数据。如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生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一个扑朔迷离的谜语后,又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映入学生的眼中,当课件显示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近视眼发生率和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的一组数据时,会显示鲜艳的红色并发出“咚、咚”的声音提示,我随机插入:看了这组数据,你想说点什么?(这一问题又大大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啊!这些数据不能不让我们为之震惊啊。那么,如何珍惜我们的眼睛呢?通过网上查询所获得的这些最新数据,足以证明我们研究的课题的深刻意义,而且直奔重点,学习目标非常明确。。

3、在网络环境下写下自己身边的事例。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在每人拥有一台电脑的情况下,写下自己身边与眼睛有关的故事等,可以在全班进行交流。这种交互性是网络教学手段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优势。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在多媒体教学平台型网络教室里教学时,把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型软件和制作好的软件安装在网络服务器的硬盘中,让学生用机上网。教师只在主机上选择“个别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计算机予以评价和及时调整帮助,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同学讲座交流,取长补短,达成共识。

二、组织网上调查,分工合作,交流信息。

1、分小组上网调查。为了搜集各个年级部分学生用眼习惯的调查结果,在多媒体教室的每台电脑中都装有相应的调查题目,供五个年级的部分学生在电脑上完成。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沉浸在自由的电脑天地。快乐地点击进入,自由地讨论问题,自主学习中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开发,从而促使了他们的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学生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选择自己所要的答案,积极性很高,使学生在网络教学中充分地活跃起来。

2、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用多种形式进行展示。通过调查,你们有什么结论?请小组派代表来交流。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经验还不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教学中,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在设计课件时,这个环节以条形统计图、百分比图、表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很直观的知道各年级部分学生用眼习惯的结果。这样图文并茂,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的网络优势,通过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思维的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了一个活跃的“思维场”,为学生在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中架设了一座桥梁。

3、通过大家的调查,我们发现:通过大家的调查的结果,很清晰的用课件逐步出示五个年级的学生用眼习惯做得较好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最应该引起大家注意的地方。这样利用多媒体很直观的再现大家的.调查结果,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学生就会始兴趣起,课中兴趣浓。

三、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课题、选定方案。

1、有了调查的结果,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选定研究方案。制定方案是活动的关键环节,方案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设计方案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方案设计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不能把老师的设计强加于学生,而应在设计方案时始终使学生保持主动状态。

针对调查的结果,让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老师归纳好后再点击课件清晰地呈现出来。

2、小组制定方案。学生根据屏幕呈现出来的课题,进行小组研究,制定方案。如:第一小组研究的课题是“眼睛喜欢哪些运动?”这小组制定的方案是:先上网查资料,然后把查找的资料以表演的形式再现。具体分工是:一人整理上网查找的文字资料,一人整理上网查找的图片资料,另外的两人一人解说一人演示“护眼保健操”。第二小组研究的课题是“近视的形成及预防。”这小组制定的方案是:先上网查资料,再走出校门来到医院、眼镜店查资料,最后以讲故事和小品的形式再现。具体分工是:一人整理上网查找的文字资料,两人整理医院、眼镜店查找的文字、图片资料,另外的两人把搜集的资料以小品的形式再现。

3、合作探究。实践活动是主题综合活动的核心。实践活动是检验主题优秀的关键一环,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必由之路。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角色扮演、社会洽谈、艺术创作等社会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作出结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亲身体验的机会,获得各种感受。把实践中各小组整理搜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把半成品变为成品,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实施方案。

四、利用网络优势,设计广告,汇报成果。

1、利用网络优势,设计新颖活泼的广告。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媒体这个平台,在全班交流,汇报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以质疑。哪组先来?(运用课件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如:用文字叙述。(将自己用眼的习惯和感受用文字记叙下来。)用画表格。(用表格的形式设计个人用眼的计划。)用画海报。(用海报的形式来宣传。)用照片。(记录用眼好习惯的照片。)用表演。(将自己知道的用眼习惯的知识通过表演再现。)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听录音、放音乐、看画面等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去联想,引发学生说、演的动机。

2、交流研究成果。综合活动课程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的结合。强调通过自我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自己以及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针对各小组学习内容的不同,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和采用的学习方式的不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小组和个人的学习成果。为此,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小组的不同表现随机颁发各类小奖章。(创意奖、合作奖、鼓励奖、独特奖、表演奖)。

五、制作专题网站,丰富内涵,拓展提高。

1、组织学生协同教师制作专题网站,

随着经济的发展,脑力劳动越来越被人所重视,而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往往忽略了对眼睛的保护,特别是在儿童期尤为突出。可以将号召学生将探究的成果添加到教室的主题园地里。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科学的用眼方法,希望以后他们能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还组织学生跟老师一同开辟一个新的用眼、护眼的专题网站。我们还设计成网页的形式:有医学护眼秘诀版块。如:眼睛意外受伤导致眼内充血、眼睛疲劳、酸涩、眼干、流泪等症状时由学生组织的“眼科专家”会在网上教大家怎样做;有爱眼护眼知识版块。如:告诉同学们眼睛喜欢“吃”什么?眼睛喜欢哪些运动?同学们用眼有哪些感受?近视的形成及与、预防?怎样正确用眼?有护眼歌曲版块。如:《吹眼睛》、《透视眼睛》、《可爱眼睛》、《闭眼睛》、《漂亮眼睛》等歌曲;有学生爱眼护眼光荣榜。如:把每月评出的“爱眼、护眼”明星照发布在网站上,树立学生学习的楷模。等版块。还设计了超级链接,只要是学校的同学在上网时发现了与眼睛有关的好网站都可以把网址记录在我们设计的用、护眼的专题网站上。只有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我们的专题网站,才能使它越办越好,越办越丰富。

2、拓展延伸。

下课后,我们还可以走出校门,来到家中,来到社区,来到幼儿园,对他们进行用眼习惯的调查,做一些爱护眼睛的宣传。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珍惜自己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更明亮。

学生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电教媒体亲临其境,如见其人,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认识,选择自己所要研究的课题,积极性很高,使学生在网络教学中充分地活跃起来。

这样通过网络教学,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的利用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时空,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刺激学生各个器官都动起来为学习服务,使学生的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力等得到强化,是发挥学生主动性、思维创造性、学习协调性的有效的学习途径。

思考高校岗位设置管理中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论文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籍管理工作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教学秩序。高校学籍管理队伍的素质是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保障。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支队伍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只有正确分析高校学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加强培训,不断提升素质,才能更好地建设高校学籍管理人才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提供保障。

(一)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速度的不断加快,很多高校为提升竞争实力,拓展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纷纷采取措施,增加经费投入,加大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向教学、科研队伍倾斜的相关政策,着力提升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而对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把学籍管理工作视为一般事务性工作,认为学籍管理工作“人人都能做,人人都会做”,更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籍管理人才队伍的素质对学校教学发展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对学籍管理人员的任用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学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随着高校向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倾斜政策的逐步出台和实施,教学科研骨干的地位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而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的职务系列不同于教师系列,领导职数是有限的,又没有类似公务员的非领导职务系列,同时,决定行政管理职务晋升的各种外在因素、人为因素也十分复杂,所以绝大多数学籍管理人员发展空间有限,其经济待遇平均水平只相当于教师中的讲师和副教授之间。特别是近年来,高等院校领导提拔强调专业化,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职能部门负责人明确要求要从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队伍中选拔。这种政策导向给学籍管理人员带来了后顾之忧,使他们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缺乏工作动力,没有进取精神,最终会影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三)对学籍管理队伍的继续教育工作不够重视,进一步深造学习机会较少。

学籍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明显具有“重使用、轻培养”的特点,他们整天忙于事务性的工作,除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外,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这必定导致他们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了解不多,很难严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也难以发挥好管理效能,更谈不上推动学校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

(四)学籍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高校学籍管理人员来源复杂,调入门槛低,结构不合理。除了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直接从事学籍管理工作以外,学籍管理人员还有一些是从教学岗位转来的,也有引进学术骨干的家属安排到管理岗位的,很难像选拔学术骨干一样通过复杂程序,遵循严格标准选拔学籍管理人员。这些学籍管理人员大多不具备教育管理的专业知识,导致学籍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方法不够科学,影响到教育管理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五)学籍管理队伍配备不齐全,不稳定。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校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势在必行。但是一些院系的学籍管理队伍呈现配备不齐、人员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主要的学籍管理事务只依赖于教务部门,这并不利于对学生的管理。从校系二级管理的实质来说,教务处的职责应该着重于对院系的监督检查和对制度的不断完善上,学籍管理工作应该转化为以院系管理为主的模式。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高强度、高劳动量又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还具有延续性的特点。重新调整上岗的人员对管理条例、管理程序、管理技术的掌握没有二至三年的时间很难熟练。

(一)提高认识,切实树立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观念。

高校学籍管理有自身的学科知识背景,它是教育实践和管理规律相结合的产物,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是其他学科专业所不能代替的。把学校学籍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认真研究学籍管理自身的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以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换取最好的效益。

(二)更新观念,提高学籍管理的适应性。

学籍管理是一项非常具体,十分繁杂,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学籍管理工作还应该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更新观念,增强管理育人意识,针对不同培养对象和阶段的实际要求,在学籍建立与变更、电子注册、毕业文凭与学位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其对教学过程的服务作用和政策导向作用,提高管理层次。

1.树立服务意识。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具体细致又繁琐复杂的业务管理工作。从事这项工作不仅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更要具备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面对繁杂的事务,一定要摆正工作心态,树立服务意识,对待每位同学都要一视同仁,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一丝不苟、实事求是,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为学籍管理工作做奉献。

2.更新管理理念。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随之而来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教学资源日益紧张;大学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学生成绩差距越来越大。

3.树立依法治校理念。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公众维权意识的增强,法制环境的变化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学籍管理队伍是学籍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学籍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工作的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都存在着学籍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从事学籍管理的人员大都未经过正规培训,高教管理专业出身的极少。因此,加强学籍管理队伍业务素质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加强对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作为一名学籍管理工作者,首先要对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学校学生管理条例进行系统的学习、了解,并逐步做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吃透、理解透每一条规定,尽量在工作中能运用自如。

2.加强学籍管理者业务技术的培训。一方面,是指学籍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培训。在管理过程中,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也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大家走出去,学习他人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改进学校的学籍管理出谋划策,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指加强学籍管理人员对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面对纷繁复杂的学籍档案、成绩的管理和统计分析,学历电子注册数据上报等内容,单纯依靠手工显然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学籍管理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计算机和网络在学籍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在校定期开展计算机、网络知识及学籍管理系统的讲座,把理论培训与技术培训融为一体,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学籍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高校要针对学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把物质激励与成就激励、精神激励结合起来,“用事业凝聚人才,用精神鼓励人才,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把爱才、用才、容才、养才、造才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才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

其次要有规范的人才评价和绩效考核机制,惟才是用,综合评价。注意做到:业绩与师德考核相结合、数量与质量考核相结合、当前工作业绩与未来潜能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尤其要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在人品、诚信等方面的考核。

(五)实施教育职员制度,保持学籍管理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的待遇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相比还是偏低的,这是影响高校学籍管理人才队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可以考虑在积极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同时,尽快推广高校教育职员制度。根据干部的资历和实际工作能力,合理确定学籍管理人员的职员级别,对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人员,提出不同的岗位要求和工作任务,进行规范管理。同时将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分开,使他们职责明确,各尽其责。这样就能不断强化岗位职责和岗位管理。同时,逐步实行以岗定薪和按劳取酬,解决学籍管理人员的待遇问题,使学籍管理骨干队伍保持稳定。

【参考文献】。

[2]王军为,王志伟.加强高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才,,(7).

[3]刘文奎.论高校学籍管理队伍建设[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8(4).

思考高校岗位设置管理中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论文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能否在未来发展中赢得主动权的重大问题,也决定着高等教育在未来发展中的方向。现如今,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所以我们要认识到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加快发展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从而为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不断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未来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是建设高质量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的未来和希望,经过国家不断改革与创新,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青年教师的状况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可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少数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能力不够;教师整体待遇不高,人才流失严重;教师学术氛围不浓厚,不利于互相交流教学经验等。因此,我们应该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因为这是关乎高等学校能否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对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加强青年教师基础培训,努力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素质。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量与日俱增的时代,科学技术水平日益发展,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高校教师这一职业,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创造者,没有深厚的学识基础、广博的知识面、经验丰富的教学水平,是很难适应当今科技文化水平发展趋势的。大学的教育有其特殊的方法和规律,这就需要青年教师从踏进大学校门开始就要尽快进入教师角色,摆脱学生时代形成的思维方法与习惯,运用学到的教育理论与教育规律,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施科学理论教育,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组织青年教师进行高等教育知识和高校教育教学技能、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同时需要学习相关的教育心理学、教学理论、和教师的一些基本规范制度。针对教师所教授的不同课程,可以增加本学科课程相关的理论学习与教学技能学习。学校也可以不定期的组织青年教师进行集体学习交流,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弥补新教师在教学经验方面的欠缺。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多种教学竞赛活动。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青年教师队伍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定期开展一些教学经验交流会、主题讲座、授课竞赛活动等,让教师不断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同事之间经常性的相互学习,交流思想,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为他们尽早进入教师角色,适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实行以老带新,扶植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对于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可以由学校指定一名资历老,品德佳,教学经验过硬的老教师实行指导教育,让青年教师能尽快熟悉本学科的教学流程。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师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同时老教师可以定期旁听新教师的课程讲授,提出意见,传授教学经验,让青年教师了解自身出现的教学问题,并加以改正,能基本胜任日常的教学工作。

二、创建优质人才环境,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待遇。

近年来,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有所增加,随着数量的与日俱增,创建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就成为教师能够持续发挥自身价值的重要条件。随着一些高校出现青年教师流失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教师不满于现在的工作或生活环境,待遇无法达到他们的预想水平,高校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了吸引力。许多的年轻教师也是刚走出校门,经济基础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就会相应的影响到科学研究的创造水平,从而影响到对待教育的态度问题。经济地位水平不高会导致年轻教师对待事业的受挫感加重,使他们对自己事业前途感到迷茫,从而失去了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因此,需要大力提高教师的整体待遇,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鼓励人才创新,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制定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激励制度,要形成积极参与,敢于竞争的人才竞争机制,适当拉开差距,重点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也要处理好整个队伍与拔尖人才之间的关系,不能专注于拔尖人才而忽视大部分青年教师的整体水平,一边兼顾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综合素质上,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竞争,与优秀老师相互学习经验,共同成长。同时应加大对青年教师成果的奖励力度,对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教师要着重奖励,树立榜样,激发青年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年教师整体参与并提高自我的氛围。

(二)完善学校建设,创设良好工作生活环境。

高校应重视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学科实验室的建成有利于教师应用最新的技术支持来创新科研成果。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让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在生活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福利与保障,尤其对特别优秀的青年教师需要采取倾斜政策,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利于他们更够在教育事业上发挥更大的潜能。对于有住房困难,或是工作单位与家的路程较远的教师,学校应努力建设校园小环境,在校园内为教师安家置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完善工资管理制度,提高教师整体待遇。

目前,从高等学历人才的职业选择分布来看,高校教师这个职业依然不是高学历人员的首选职业,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工资和待遇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国家方面,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高校方面,要在国家工资政策的范围内完善工资结构,对津贴与奖励制度要切实规范管理,制定真正可行的方案,使一些在教育过程中研究出成果的精英教师能从中获益,从而吸引并留住人才。综上所述,高等学校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高等学校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都应该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不仅要从根本上稳定高校青年教师队伍,还要调动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性,从而更能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试论高校院级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与素质以教学秘书为例

随着我国进入wto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生源组成复杂,以及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造成了“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尤显突出.分层次教学方法立足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性,能在高职院校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以更加灵活的方式,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适应社会对英语教学的需要.

作者:袁勇作者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刊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英文刊名:chinaafterschooleducation年,卷(期):2008“”(z1)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分层次教学教学成效

思考高校岗位设置管理中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论文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铿锵脚步,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在大学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日益成为高校发展高科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成为体现高校科研实力、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支撑和标志。因此,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服务型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益,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管理队伍不稳。

高等学校的大型仪器设备一般都具有价格昂贵、技术指标先进、应用范围广泛、精准性强等特点。面对这样一些高级的、珍贵的科研与教学仪器设备,按常理必须有一支非常稳定的队伍,以确保实施规范化的管理,进行精心的维护。然而,遗憾的是当下我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队伍人心不稳,人才流失严重。笔者对三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若有机会,你是否愿意转岗”时,51.5%的人表示“非常愿意”;32.1%的人“愿意”,愿意转岗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局面的产生?在调查和深入访谈中我们发现,队伍不稳的原因很多,但根本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从深层次上看,主要是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成就感和荣誉感。长期以来,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他们往往自始至终地参与某一项目的研究,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服务,但是在成果上却没有他们的名字;作为实验人员,他们往往工作十几年评不上一个中级职称,即使有才能、有成果、有项目的管理者,也只能评个高级实验师(相当于副教授)就“封顶”了;在学校评优评奖与表彰中大多是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人员,大型仪器管理人员乃至一般实验人员都很少。为此,一些有经验、懂技术的管理者,一旦评上高级实验师就纷纷寻觅时机转入教学。二是从浅层次上看,主要是从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人员不多,一个人往往同时管理几台仪器,工作量异常繁重,为满足科研、教学的需要,他们必须随时准备加班加点,常常是心身俱疲,他们自嘲自己是高校的“三等公民”。因此,虽然他们未必有经验、懂技术,但是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千方百计的设法转岗,或从事行政或从事后勤管理。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的严重不稳,人才流失严重。

2.管理技能低下。

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当下为办高水平大学,各高校纷纷实施了“质量兴校、科研强校战略”。为此,许多高校在“负债经营”、办学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不断加大对实验室以及大型仪器设备投入的力度,一大批大型的、精密的、贵重的仪器设备以前所未有的数量和速度进入高校的实验室,这就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势必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懂技术的管理者。

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造成了当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抽样调查显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中有“硕士学位”的占21%,有“学士学位”的占57.3%,专科毕业的占了21.7%。同时,由于经费短缺,人员紧张,观念陈旧,高校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重视不够,更没有政策上的支持与激励。抽样调查显示,在“工作以来你参加过何种培训”选项中,选择“未参加任何培训”的占58.2%;“偶尔参加培训”的占34.1%;“经常参加培训”的仅占7.7%。对此,许多从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人员非常苦恼。在深度访谈中,一位资深的管理人员慨叹:我们一同留校,搞专业的同学一个个硕士、博士毕业,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和专业培训,他们就像一盏油灯――总是在不断加油;而我们搞仪器管理的“一个萝卜一个坑”,难以攻读学位,更没有经费和机会参加培训,我们就像一支蜡烛――点上了就一燃到底。由于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进修培训机会少,导致了他们的知识更新速度慢,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精通大型的精密的仪器设备管理业务,有的甚至连设备的类型、性能、用途都说不清,有的由于业务不精、技术不懂,导致昂贵的大型仪器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无端损毁,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和教学。

3.服务意识淡漠。

从工作职能上讲,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既是仪器设备的管理者,更是高校科研、教学的服务者。因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必须爱岗敬业,唤醒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提升服务质量,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然而,由于当下高校对大型仪器管理人员的职责界定不清,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缺乏对管理人员严格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奖惩制度。因此,导致不少大型仪器管理人员精神状态不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少人服务意识淡漠;有的甚至从时间上难以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高效运转;有的对仪器保养和维护不善,在教学和科研需要时总出故障,影响了仪器的使用寿命和效益,也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进行,在师生中影响不好。

二、重视和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的路径。

1.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队伍。

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是高校科研、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既有别于一般的专任教师,又有别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干部。从当下许多高校实施的职称评审系列来看,高校一般都把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划归为实验技术队伍,按照实验系列参加职称评审。实际上,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与单纯的准备实验教学(如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技术人员又有着很大的区别,无论是对他们的职责要求,还是服务质量要求,尤其是管理水平的要求,都高于一般的实验技术人员。因此,高校应当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如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职称评审中,给予政策和条件上的适当倾斜和扶持;建立健全评优评奖机制,对有特殊贡献的管理人员给予大力表彰,激发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应设立专项经费,作为大型仪器设备研发启动资金,让更多的管理人员有机会参与研究,开发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应完善科研成果鉴定机制,在成果的署名上给参与科研的管理人员以适当的位次,体现其价值;应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对管理人员的技术成果进行奖励。这样可鼓励和吸引高学历、高水平、懂技术的人才从事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同时稳定现有高水平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建设一支稳定的管理队伍,形成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

2.建立完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技能。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先进的、多功能的仪器设备不断涌现,为满足科研和教学的需要,高校不断购置新的仪器设备,同时还要对已有的老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因此,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高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选用聘任制度,严把“入口关”,提高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严格按照相关的专业、技能、学历和学位选聘,从源头上提高管理人员的学历,确保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合理。与此同时,要按照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需要及相关学科的交叉性,采取不同的培训措施,有计划的安排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参加在职短期培训或脱产学习;要像重视专任教师提升学历那样,积极鼓励和激励他们在职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有条件的应当支持和资助他们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对学历低,又无法攻读学位者,应本着“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走进本科生的课堂,听取本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在不断的学习中,补充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必须增强针对性,培训的重点应放在抓好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开发以及科学管理能力的培养上,全面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3.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一线人员,服务意识如何,服务技能如何,服务质量如何,不仅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益,也直接影响科研和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和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内组织的培训中,应增加“爱岗敬业”的教育内容,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应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在考核指标体系上加大“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权重,并在职称晋升中得以体现;对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差或由于技能低而导致大型仪器设备损毁,影响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管理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处罚,包括调整工作岗位;应制定和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表彰和奖励制度,对爱岗敬业,为教学科研作出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以此引导和激励管理人员全心全意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应引导和激励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当内行、做专家”,把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专心从事仪器设备管理;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强化责任意识,使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能自觉做到定期定时的对仪器设备的运转状况进行精心的检查,对关键部位进行细心的维护,不断扩展仪器设备的功能,真正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总之,高校应当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实验室文化氛围,努力建立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的、技术精湛的、爱岗敬业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进一步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促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思考高校岗位设置管理中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论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生源数量急剧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教学管理难度,对相关工作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精细化管理作为理念与文化要素的双相融合,立足于学生本位,强调全面、细致得关注各项工作开展,对明确教师工作方向,缓解管理压力,具有莫大优势。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更高明的管理手段,其运用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价值。

精细化概念的雏形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大家老子提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此后,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管理的一个概念而被社会所熟知。学者汪中求如述到,精细化是指根据一定规则,将事物从不同的特征、细节、要素、精准、精确、科学地进行分门别类,具体细分的一个过程或达到的一种状态。微观层次的释义,精是做精,精益求精,追求最;细是对象细化、内容细化、管理细化,特别强调执行流程细化;化是过程、程度或状态。本质上,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其服务的基本属性不变。精细化管理概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渗透与运用,是促进高校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提升高校教学实效具有显著作用。高校教学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要素参与,其构成相当复杂,而开展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各岗位职责的确立及执行,因而对提高教育工作者能力素养亦大有裨益。

二、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实践。

新时期,教学管理精细化是高校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方向,应渗透实施到各环节。高校教学管理作为体系化运行工程,涵括了课程设置、保障机制、人才建设等诸多内容。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高校教学管理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精细化管理运用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高校系列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包括目标定位、内容划分、方法择取等。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校课程设置,应积极灌入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确立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目标下,根据专业方向、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不同,进一步细化各阶段教学目标,以指导后续相关工作开展。基于此,各专业教师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以市场需求导向为本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及发展需求,结合教材,有针对性地延展教学内容,切实处理好知识灌输与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另外,教师还需富有创新意识,精准定位学生综合水平表现,细致研究专业教学特点,进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情景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力。

(二)保障机制。

教学管理作为一种事前管理服务,旨在更好地防患于未然,因而需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校应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各参与主体地位,量化其权利与职责,细化实施流程,有效避免不作为、互推诿等现象。同时,高校还应建立严谨的考核机制,这对师生两大主体,设置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现多元化原则,及时跟踪审查其工作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以提高教学管理效力。不同的考核评价反馈机制要与考核对象相对应,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的方式,放大其激励效能,鞭策师生自省自律,推动教学管理精细化发展。信息化技术支撑环境下,高校要善用网络管理平台,循序渐进地推动教务系统建设,集选课、查询、课排等服务于一体,创新教学管理发展。

(三)人才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教育精细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作为主导,其综合能力素质表现,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学管理实效。因此,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必须要依赖高质、专业的师资队伍。所以,高校应定期组织培训、教研等工作,及时更新教师思想理念,树立其良好的精细化管理意识,丰富他们的学识涵养,促进整体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提高。在此过程中,高校还应以精细化管理概念为引导,理性处置教学管理反馈信息,客观分析教师能力素质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工作,精细化各时段教研目标,如丰富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能力等,如此在循序渐进的发生过程中,教师综合素质将实现明显改善。同时,精细化管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要求高校尊重教师主观意愿,注重人文关怀渗入,以带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

总而言之,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构成复杂,本文作出的研究有待深入和补充。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的大家广泛参与此课题研究,客观剖析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在综述精细化管理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运用策略,以改善高校教育发展能力及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袁俊.探析高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路径[j].亚太教育,2015,36:221.

[3]刘丁瑶.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的理想追求[j].赤子(上中旬),,15:51.

相关范文推荐
  • 12-06 懂得珍惜的学生(汇总19篇)
    作文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展示和诠释。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篇章,值得我们仔细钻研和借鉴。在我的记忆匣子里,载满了许多回忆。而每当我想起那一次
  • 12-06 档案管理心得章心得(精选21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对于自己学习或工作的整体认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12-06 哪吒闹海说课稿(精选15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为了教学准备和组织教学活动而设计的一种规范化的文档,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等要素。教案模板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规范教学流程
  • 12-06 乡镇监督委员会工作汇报(优质19篇)
    编写工作汇报需要准备相关数据和资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我们来看看以下的工作汇报范文,或许有助于你写一份较为完美的工作汇报。根据《中共梅州市委办公室梅州市人民政府
  • 12-06 以我的初中生活为题的中学范文(20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堆砌华丽的词汇,更要有思想的深度和触动人心的内涵。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经验。上初中了,我们
  • 12-06 英语教师师德演讲稿(热门14篇)
    教师演讲稿可以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使演讲更具说服力。教师演讲稿是一种重要的教育交流方式,以下是一些优秀演讲稿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 12-06 乡间的小路小学(模板16篇)
    作文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它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现在,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堪称经典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思绪的飞扬和灵感的迸发。
  • 12-06 大班语言教案快乐的春节(热门16篇)
    撰写教案可以促使教师思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通过阅读这些大班教案范文,相信大家可以对教案的编写有更深入的了解。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 12-06 初三数学备课长工作总结(专业18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工作中的潜力和机会,为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指引。下面是一些月工作总结的优秀样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 12-06 难忘的家务(精选19篇)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独特的观点和深度的思考,通过精心组织语言,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新的思考和启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难得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