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颜真卿劝学读后感 颜真卿读后感(模板5篇)

最新颜真卿劝学读后感 颜真卿读后感(模板5篇)

时间:2023-10-06 20:29:07 作者:温柔雨 最新颜真卿劝学读后感 颜真卿读后感(模板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颜真卿劝学读后感篇一

颜真卿(709-785)《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他的传世书迹极多,《颜勤礼碑》《元次山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二、野史轶闻

(一)仕途起家 始于尼姑看相

相传颜真卿担任醴泉尉,因听说唐玄宗要亲自主持科举考试(制科),欲去报考,遂向一个善于看相的尼姑询问前程。尼姑说:“颜郎事必成。自后一两月必朝拜。” 颜真卿又问:“官运到头,服到五品吗?” 尼姑笑答:“颜郎所望,何其卑耶?”

颜真卿说:“得五品官便可着绯衣、戴银鱼,儿子得补斋郎(若父亲当官者,做儿子的可以递补官职,但官阶不高,所以斋郎应为官名。),我的愿望已满足矣。” 尼姑指著座上一块紫色的餐巾说:“颜郎衫色如此……”

果然,放榜后,颜真卿名列高等,授长安尉,不数月迁监察御史,其后仕途一帆风顺,公服颜色由碧而绿,再染为赤,直到官居二品,穿上紫衫。(《戎幕闲谈》)

(二)有担当的父母官

唐代宗大历元年(765年),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三)为官清正廉洁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一首《送妻诗》,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的心情。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献颜真卿。颜看了杨诗后,非常同情杨的遭遇,钦佩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将杨留在署中任职。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这则判词对临川良好学风、淳朴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四)师从张旭 名列四大书法家之首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拜在张旭门下学习。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三、颜真卿赞歌

《颜真卿》电视剧主题歌

忠 魂(片头曲)

孔令义颜世谦 词

二寸羊毫四寸砚

三更灯火五更寒

家贫习书墙作纸

能文善武好儿男

高第登科走仕宦

守土尽责万家安

鞠躬尽瘁五十载

几度沉浮几度还

英雄暮年忧国难

忠肝义胆头可断

舍生忘死保社稷

浩然悲歌震河山

片尾曲

墨香(片尾曲)孔令义 词

时光苍苍,岁月茫茫,往事千年论短长。

乾坤浩浩,日月朗朗,铁骨铮铮铸辉煌。

奋笔疾书写忠烈,情义交融开篇章,神采自飞扬。

生死身后事,千秋留墨香。

四、书法巨擘

颜真卿出生于颜氏世家。五代祖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在经学、史学、文字学、音韵学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祖父辈颜勤礼、颜师古、颜育德也都精通经史治训,在书法上也很有成就。南朝至唐四百年间,颜氏以书法名世。颜真卿三岁丧父,家道中衰,但在童年时代即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学的渊源,加上从小养成的刻苦勤奋的精神,对颜真卿后来成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着深刻影响。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后人按照颜体楷书的发展变化和与之对应的年龄,将其书法创作划分为三个时期。在五十岁以前是第一个时期,这一过程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在这一时期,颜真卿继承传统,以二王、褚遂良、张旭为师。这一时期其书艺特点是,用笔方峻,清雄坚韧,笔法带有隶意。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此前颜真卿一直处于艰苦的摸索阶段。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真草自知可成矣。”从此,颜真卿依照指引,刻苦磨砺。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声誉。代表作应为四十四岁所作《多宝塔感应碑》。颜真卿第一阶段的书法,继承仍旧多于创新。

五十岁至六十五岁是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是颜真卿书法成熟的时期。他纳新意于古法之中,正式走出二王至初唐楷体的篱墙,创立崭新的“颜体”。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笔画、结体和布白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一时期其书艺特点是,用笔由方变圆,横轻竖重,转笔不折而转,巧妙地运用中锋和藏锋运笔,结体雄强端肃,字形由传统的向背转变为向相。由于这一时期政局多变,人心动荡,生活道路坎坷不平,颜真卿的书法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同时出现了不少行书、尺牍。这一时期佳作不胜枚举,代表作应为六十三岁所书《麻姑仙坛记碑》。

六十五岁以后是第三个时期。这是颜真卿书法艺术臻妙绝顶的时期。由于晚年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这一时期的书艺特点是,用笔雄重,结体更趋端严朴拙,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神韵,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出豪迈的气度,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此时期代表作为唐大历十四年(779年)所立《颜君神道碑》,即后人所称《颜勤礼碑》。

传世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比较多,现存的碑帖不下六七十种,比起同时代的书法家,应该说是首屈一指的。著名墨迹、楷书有《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行草书有《祭侄季明文稿》、《刘中使帖》、《潮州帖》等,其中《祭侄季明文稿》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紧密秀媚,《东方朔画赞碑》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遒劲端庄,《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大唐中兴颂》摩崖刻石方正平稳,《宋境碑》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千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遒劲有力,《颜勤礼碑》雄迈清整,《颜氏家庙碑》筋力丰厚。颜真卿书法刻成法帖的也很多,历代汇集的丛帖中大都有其作品,单帖则有《争座位帖》、《奉使帖》、《送裴将军诗》、《小字麻姑仙坛记》、《送刘太冲叙》等。其中以《争座位帖》最为著名。此帖信手挥笔纵横跌宕,笔墨淋漓,是不经意的杰作,米芾认为有篆镏气息,为颜真卿书法第一。专门汇集颜真卿书法的法帖有宋刻《忠义堂帖》,共收集颜真卿书法作品四十五种。

此外,颜真卿还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

代表作:《祭侄文稿》、《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

五、后世评论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第二境界: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第三境界: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

颜真卿劝学读后感篇二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注释:

三更灯火:三更半夜,很晚了。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翻译: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赏析: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以后再想读书就迟了,后悔已晚,应该珍惜时光。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颜真卿劝学读后感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4、认识9个生字,会写“更、书、劝、学、首、迟、发”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部首。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会新部首。

2、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3、生字卡片。

4、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出示: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后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为后人留下《劝学》这首诗。

二、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意。

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

4、个别学生读诗,教师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古诗。

6、学生自由读诗,同时找出要求会写的字。

三、在文本中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2、学习“学”:朗读诗的前两句。

3、学习“更”:指导发音。

4、学习“书”: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灯夜读,早上鸡叫就要起订读书。

5、学习“发”:“发”是多音字。

6、学习“首”。

7、学习“迟”:后两名诗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时期不勤奋,等到白头时再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8、认读要求会认的字:学习“灯”“读”“勤”“悔”。

四、再读古诗,感情诗意。

诗的用意是勉励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虚度光阴。

五、背诵古诗。

六、巩固生字

1、送字宝宝回家。将诗文抄在黑板上,学生将生字卡片贴到正确的位置。

2、多音字练习。

3、字理识字练习。

出示“道”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练习讲述。

七、课后作业

熟练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背诵古诗

三、认读生字卡片

四、指导书写

可按字形结构分类。

五、课后练习

1、读一读。

生自由读、开火车读。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体会背景图的作用:小蜜蜂非常勤劳,我们要向它们学习。

2、写一写。指导学生把这些词写在虚宫格里,写美观。

3、背一背。指导学生熟练背诵《惜时》和三句名言,不必强调理解诗意。

六、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书写词语:劝学、头发、学生、迟早、首长。

颜真卿劝学读后感篇四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分享了《劝学》教学设计,欢迎学习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学生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出示: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要从少立志读书自强、勤奋刻苦、珍惜时间,不能虚度过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会后悔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劝学》。

二、检查预习。

2、简介: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后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为后人留下《劝学》这首诗。

三、朗读诗词。

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

劝学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

4、个别学生读诗,教师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古诗。

6、学生自由读诗,同时找出要求会写的字。

四、合作探究。

1、体会词意: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整体感知,读出感受。

3、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这首诗告诉我们只有珍惜少年时代的每一寸美好时光,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不断积累,勤学苦练,掌握多种本领,长大之后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至于再后悔小时没有好好学习。现在,人们常用这两句诗提醒小朋友要趁年少时多学习,多用功。

附录:《劝学》简析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颜真卿劝学读后感篇五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自书告身》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是颜真卿晚年的名作。共386字。有人疑为伪托。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自书告身》为内府旧藏之物,前有纯庙前有御书十余行,隔水绫上复嵌御书数小行,后有米友仁、蔡襄、董其昌三跋,又朱朗白一跋,颜书墨彩已脱。后为清宫石渠宝笈之物,因何出宫有二说。《中国书法全集》颜真卿卷内称“清梁清标、安歧以及清内府收藏,后赐与恭亲王奕”,为清宫赏赐奕之物。此说当因内有“恭亲王章”、“正谊书屋珍藏图书”等印为据。而从《翁同龢鉴藏大系略稿》知,此件为1861年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之后散出宫外的。

颜真卿《自书告身》翻译

肃宗“授颜真卿太子少师敕”。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颜真卿该墨迹作品一般简称“自书告身”,也有的称为“自书太子太师告”。全文,翻译,及其注解如下:

第一句,敕:国储为天下之本,师导乃元良之教。诏曰: 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太子之师对其施行教导。

要想根本牢固, 必须先有好的教导。若非忠贤之人, 如何可以教诲太子?

审谕指太子的师傅对太子的明白开导。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喻通“谕”。第三句: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 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此句可这样断句: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光禄大夫:光禄大夫为散官名 ,(散官是表级别的,而职事官是实际行政职务), 在当时为从二品。

行吏部尚书:“行”表示高级别任低级别的职事官。吏部尚书在当时是正三品,因其为二品,故曰行。

充礼仪使:充是充任的意思,其实有特派的意味,因为颜真卿有行政职务(吏部尚书), 再特别指命他为礼仪使。礼仪使是专管大典礼仪等事宜的官职。唐玄宗天宝九年始臵此职,以后数度停臵。六十多年间,唐朝共任命过七位礼仪使, 大都是兼任,颜真卿是最后一位礼仪使。“代宗晏驾,朝廷以公鸿儒,详练典故,举充礼仪使。祗护陵寝,率礼无违,加光禄大夫、太子少师,使如故。”(令狐峘《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神道碑铭》)上柱国:上柱国是勋位中的最高级,共十二级。

鲁郡开国公:开国郡公是爵位中的第四等, 属正二品.唐朝国公(第三等)以下爵位前规定加 “开国”二字。颜真卿:当然是人名。

第四句,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优。

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这里说的四科,指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优:他的品质﹑德行,才华,按四科的标准来评价,都是每一科最优秀的。

第五句,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其文章学识, 可作众人之师表.懿:音yi(去声),美好的意思,多指德行。第六句,忠谠罄於臣节,贞规存乎士范。

作为臣子, 其志忠诚, 其节正直;道德贞正, 可为士之模范。

谠:音dang(上声), 正直的。罄: 音qing(去声),器皿已空,尽,用尽意思,如,告罄,售磬,磬竹难书.第七句,述职中外,服劳社稷。

曾在中央和地方供职, 为国家辛勤操劳。

述职本为“向上级报告在职时的所为”之义,这里代指供职。中外,朝中和地方。“服”指服役,从事,劳指勤劳。第八句,静专由其直方,动用谓之悬解。

由于平时重视修德,沉静专注,气量宽宏,执法办事之时,则能解决难题。静专,语本《易?系辞上》: “夫乾,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 朱熹注: “ 静体而动用。”直方当出自《易?坤》: “六二,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悬解犹言解倒悬,谓在困境中得救。

第九句,山公启事,清彼品流;

晋朝山涛,多有启奏,品评推举廉洁高尚的人才。

山公谓晋山涛.史载, 涛为吏部尚书,凡选用人才,亲作评论,然后公奏,时称“山公启事”,比喻公开选拔人才。

清, 高洁, 高尚, 高明, 形容词动词化。第十句,叔孙制礼,光我王度。

汉初叔孙通, 曾制订礼仪, 以光大帝王法度.叔孙指叔孙通,又名叔孙何,西汉初期儒家学者,曾为汉高祖制订汉朝的宫廷礼仪,先后出任太常及太子太傅。第十一句,惟是一有,实贞万国,这样的人才一旦拥有, 就可以规范天下人的操行。

惟, 发语词, 无实义。贞, 正, 动词化。万国, 指万邦, 天下, 各国。《礼记?文王世子》云: “一有元良,万国以贞。” 第十二句,力乃稽古,则思其人。

由于想到古人(之事), 遂念及(颜真卿)其人.力, 功效, 作用,结果之义。稽古, 考查古人之法。书?尧典: “曰若稽古。”后汉书?桓荣传: 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 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按:自“山公启事”至“则思其人”一段,是肯定指颜真卿有山涛,叔孙通那样的成绩。即作为吏部尚书,能推举贤士,作为礼仪使,能规范国家法律。第十三句,况太后崇徽,外家联属,况且(正值)为皇太后尊封徽号, 连带惠及其亲属。太后指沈太后, 既代宗之皇后。安史之乱中身陷贼营, 其后不知其踪。德宗尊为皇太后。《旧唐书》列传第二后妃下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建中元年十一月,遥尊圣母沈氏为皇太后,陈礼于含元殿庭,如正至之仪。上衮冕出自东序门,立于东方,朝臣班于位,册曰:“嗣皇帝臣名言:恩莫重于顾复,礼莫贵于徽号,上以展爱敬之道,下以正《春秋》之义,则祖宗之所禀命,臣子之所尽心,尊尊亲亲,此焉而在。两汉而下,帝王嗣位,崇奉尊称,厥有旧章。永惟丕烈,敢坠前典,臣名谨上尊号曰皇太后。”帝再拜,歔唏不自胜,左右皆泣下。仍以睦王述为奉迎皇太后使,工部尚书乔琳副之,候太后问至,升平公主宜备起居。于是分命使臣,周行天下。明年二月,吉问至,群臣称贺,既而诈妄。自是诈称太后者数四,皆不之罪,终贞元之世无闻焉。” 崇徽指 “崇奉尊称”,即尊封徽号。外家, 指娘家。这里说太后娘家与颜家有亲戚关系, 但具体关系不详。第十四句,顾先勋旧,方睦亲贤。

基于关怀故旧的考虑,正要好好照顾亲友、贤人。

这一句意义不甚明了,只好猜测。顾,顾念;先,旧,均为故旧之义(如同今天人们常说的“沾亲带故”);勋,功劳,此处当动词化。睦,和睦相处之义,此处形容词动词化,大致相当于现在人所说的搞好关系。第十五句,俾其调护,以全羽翼,让他调教维护(太子),以使(太子)羽翼丰满。第十六句,一王之制,咨尔兼之。根据国家法律,(可)让他兼任。

一,统一,谐调,并不违背之义。咨尔,表示祈使的词。《论语.尧曰》:“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邢昺疏:“咨咨嗟;尔女也……故先咨嗟叹而命之。”后常以“咨尔”用于句首表示赞叹或祈使。兼之,指让颜真卿身为吏部尚书和礼仪使的情况下再任太子少师。

第十七句,可令其任太子少师。

太子少师,在唐时为从二品。而原先的吏部尚书是正三品,所以说这次鲁公的官职(职事官)名义上是升了。但太子少师说是职事官(理论上其职责是监督太子太师),其实是个虚街。太子太师,甚至太师都是只设其位不谋其事的,并不是真的让太师去教导皇帝,让太子太师去教育太子的。所以鲁公的这次升职只是名誉上的。

第十八句,依前充礼仪使,散官勋封如故。原礼仪使一职照旧,其散官、勋阶爵位不变。

相关范文推荐
  • 10-06 运动的读后感 读运动读后感(精选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
  • 10-06 读后感及简介(精选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
  • 10-06 最新钢琴书籍读后感(优秀8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 10-06 2023年儿童读后感(精选9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
  • 10-06 最新刘草的孩子读后感(优秀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
  • 10-06 2023年昆虫的读后感记 昆虫记读后感(汇总9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
  • 10-06 2023年小学三年级读后感下载(优秀6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
  • 10-06 最新三国演义第一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模板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
  • 10-06 观看经山海心得体会(大全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
  • 10-06 读书笔记加读后感(优质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