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高二语文陈情表课文(实用19篇)

高二语文陈情表课文(实用19篇)

时间:2023-11-18 05:31:37 作者:雨中梧 高二语文陈情表课文(实用19篇)

通过对范本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某个领域的规范和特点。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值得参考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

陈情表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题。(8分)。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4)但以刘日薄西山。

2.下列加点的词语均属于古代升降官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b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d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至微至陋,过蒙拔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亲贤臣,远小人。

d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答案:

1.(1)及,至(2)考察和推举(3)不久(4)迫近。

2.d(d为降官,其他为升官。)。

3.d(a均为形容词,低微;b均为介词,表比较;c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远离;d前为介词,因为,后为连词,常与“无”连用,和在一块译为“不能够”。

高二语文《陈情表》知识点归纳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终鲜兄弟:鲜,同"无"。

4、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5、除臣洗马: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6、猥以微贱:猥,犹"鄙",自谦之词。

7、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二)古今异义 古义 今译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 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郡县逼迫: 指郡县的官员 古代的行政区划

3、臣欲奉旨奔驰: 驾马飞奔 快跑

4、实为狼狈: 进退两难的情状 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5、则告诉不许: 申诉 对……说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数量少

7、听臣微志: 任,准许 用耳朵接受声音

8、九岁不行: 不能行走 拒绝他人的话

(三)词类活用

1、臣待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

2、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3、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

4、诏书特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

5、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

6、则以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

7、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9、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动,使……过完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词作名词,处境,连绵词

(三)一词多义

1、矜

1)自夸不矜名节

2)同情,怜惜愿陛下矜愍愚诚 犹蒙矜育

1、以

连词,表因果:因为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2、见:"我"

慈父见背

3、所:……的事,……的情况

实所共鉴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有所希冀

4、既……终……:又……又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5、且:连词,况且

且臣少仕伪朝

(一)判断句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二)宾语前置句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定语后置句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

急于星火

(五)省略句

未尝废离(祖母)

则告诉(陛下)不许

逮(吾)奉于圣朝,沐浴(于)清化

(六)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慈父见背

沐浴清化

寻蒙国恩

犹蒙矜育

(七)固定句式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臣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忠尽孝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本文选自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人,蜀汉灭亡之后,以父亡母嫁祖母无所依靠,上表陈情辞却晋武帝太子洗马之征。

1、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

2、外,指自己一房以外的亲族,古代一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3、五尺,汉代的五尺,相当于现在的三市尺多

4、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5、孝廉,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用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6、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里指益州刺史

7、秀才,本指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文中指优秀人才,与科举"秀才"含义不同。

8、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9、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掌图籍,祭奠先圣先师,讲。太子出行则为先驱。

10、伏惟,俯伏思量。故事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11、朗署:朗官的衙署

12、牧,古代称洲的长官。伯,长

高二语文课文知识点

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和影响。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

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鞭长莫及:原来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_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截然相反:形容界限分明的不同。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自诩:自夸。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手段。

高二语文陈情表知识点

(一)文言通假。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终鲜兄弟:鲜,同“无”。

4、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5、除臣: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6、猥以微贱:猥,犹“鄙”,自谦之词。

7、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二)古今异义古义今译。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郡县逼迫:指郡县的官员古代的行政区划。

3、臣欲奉旨奔驰:驾马飞奔快跑。

4、实为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5、则告诉不许:申诉对……说。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

7、听臣微志:任,准许用耳朵接受声音。

8、九岁不行:不能行走拒绝他人的话。

(三)词类活用。

1、臣待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

2、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3、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

4、诏书特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

5、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

6、则以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

7、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9、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动,使……过完。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词作名词,处境,连绵词。

(三)一词多义。

1、矜。

1)自夸不矜名节。

2)同情,怜惜愿陛下矜愍愚诚犹蒙矜育。

1、以。

连词,表因果:因为。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2、见:“我”

慈父见背。

3、所:……的事,……的情况。

实所共鉴。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有所希冀。

4、既……终……:又……又。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5、且:连词,况且。

且臣少仕伪朝。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二)宾语前置句。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定语后置句。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

急于星火。

(五)省略句。

未尝废离(祖母)。

则告诉(陛下)不许。

逮(吾)奉于圣朝,沐浴(于)清化。

(六)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慈父见背。

沐浴清化。

寻蒙国恩。

犹蒙矜育。

语文必修五学习方法。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语文必修五学习技巧。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体会作者深挚的思想感情。

3、鉴赏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体会作者深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品味本文挚朴恳切的语言,鉴赏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

诵读法、质疑探讨法、品味涵泳法。

知识链接:

1、作者与作品。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自幼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李密拒绝应召,但这很容易招致武帝的疑虑,以为他怀念旧朝,于是李密上《陈情表》,以奉养祖母为理由辞不应征。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学习过程:

一、初读:夯实基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a级) 。

逋(  )慢  茕茕(  )孑(  )立   拔擢(  )  矜(  )育    日笃(  )。

优渥(  )  终鲜(    )兄弟        期(    )功强(   )近(   )。

2、积累文中出现的古今义词及表现官职变动的词语:

3、思考:作者陈情的背景如何?试用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b级)。

点拨:重点研读第二段中体现作者上表陈情时两难处境的相关语句。

二、品读:品读赏析,体会感情。

(一)品读第一、二段: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身世?试找出相关语句,试着翻译并加以赏析。(c级)。

品析:

2.哪些语句写出了祖孙相依为命的凄苦?试找出来并加以翻译。(c级)。

点拨:重点研读第一段的相关语句,也可以参照第二段中的“更相为命”的相关语句进行解读。

3、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并试着背诵。

4、小结一、二段的抒情内容,深入体会本部分陈情于事,动之以情的表达效果。

(二)品读第三段,思考:

1、 在这部分的表述中,作者寓理于情,晓之以理。试分条概括关于作者“情不得已”的说理内容。(d级)。

点拨:说理内容可以分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为语言标志进行文意转换。

2、写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闲笔?试谈谈你自己的看法。(d级)。

点拨:可结合本文的第一读者的特殊身份,进行深入探讨。。 。

(三)品读第四段,思考:

1、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是哪句?并试着翻译。(c级)。

2、本段在提出目的前,还进行了哪些铺垫?是否多余?(e级)。

三、总结陈情的脉络:(d级)。

四、表达交流(d级)。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在于它陈情的情真意切。有人说:“它的语言是有形的,也是有声的。”假如你是晋武帝,你会被李密打动吗?请写一段话,来表达你的阅读感受。要求:语言得体、准确。

五、作业布置。

熟悉全文的抒情脉络,采用“关键语句串联法”,诵读全诗。

新课标第一网。

拓展阅读:

淡语皆有致,浅语皆有情。

高二语文课文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明清,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高二课文陈情表原文及译文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5、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6、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7、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8、臣少多疾病。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高二课文陈情表原文及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舅舅就逼迫母亲改嫁。祖母刘氏可怜我孤苦弱小,便亲自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始终孤独无依,直到长大成人。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又浅,很晚才有了儿子。外面没有关系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也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一人孤单地独自生活,只有影子作伴。而祖母刘氏很久前就疾病缠身,经常躺在床上不能起身。臣早晚服侍饮食药物,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圣明的朝代,臣身受清明的教化。起初有太守逵推选臣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举荐臣为秀才。臣因没有人供养祖母,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臣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恩,任命臣为太子xx。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臣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臣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厉,责怪臣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逼迫,命令臣即刻启程;州的长官也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臣想手捧诏书马上赶路,但因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就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被告知不被允许。臣的处境进退两难,实在狼狈不堪。

我俯伏思量圣明的朝代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臣的孤苦又特别严重呢。况且臣年轻时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官衙署之职,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已像迫近西山的落日,气息微弱,生命垂危,到了早晨不知傍晚的境地。臣如果没有祖母,就不会活到现在;祖母如果没有臣的照料,也就不能安度余生。我们祖孙二人,此时更是相依为命,正是出于这种内心的恳切之情才无法离去远行。

臣李密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已九十六岁,因此臣为陛下效劳尽节的日子还长着,而报答祖母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臣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臣的辛酸苦楚,不单是蜀地的百姓及益、梁二州的长官所耳闻目睹,就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臣愚拙的诚心,请允许臣完成一点小小的心愿,祖母刘氏或许能因此有幸安度余生。臣活着愿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高二语文逍遥游课文原文及译文【】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高二语文课文知识点

1、合从缔交(“从”通“纵”)。

2、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8、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5、履而制六合(登上)。

6、序八州而朝同列(引,招致)。

c.动词作名词。

1、追亡逐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

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2、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

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4、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6、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7、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8、以愚黔首使……愚蠢。

高中高二语文《师说》的课文原文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

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高二语文课文《荷花淀》原文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

2、通过配乐朗诵全文,感知本文陈情于事、悲恻动人的风格特点,体悟本文独特的魅力。

3、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激发对古文的兴趣。

诵读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

一、导入课题,了解文体。

以补充书下的注释,写作的时代背景导入。

1、写作背景简介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

2、表。

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补充:这类文章战国时称书,汉代分为四类:章、奏、表、议其中“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二、咬文嚼字,追根溯源。

1、探究“臣、陛下、除”,了解典故“结草衔环”

总结:晋武帝有招揽之心,李密言有报恩之意。

2、紧扣文本分析李密和祖母的境况重点探究“吊”“夙婴疾病”“圣”

总结:李密用“孝”来力辞不就。

3、“孝”是优良传统,引《诗经》。

三、诵读涵泳,体味真情。

四、归纳重点,总结全课。

总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高二语文陈情表原文及翻译精选

影评申请书主义范文:规章调查报告辞职信先进个人听课!启事活动方案课外知识叙事:影评教学模式悼词活动方案,施工祝福语了劳动节誓词研修发言入党,排比句职业道德,辞职报告面积,组织生活会顺口溜文化建设,辞职诗词合同。

高二语文逍遥游课文原文及译文【】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

3、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文中蕴含的拳拳真情。

1课时。

教师范读第一段,指名学生朗读第二、三段,全班齐读第四段。

(要求:诵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要求:缓慢诵读、圈点勾画参照课文注释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1)、李密为何陈情,陈情所遇到何种困难(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

陈情的缘由:愿乞终养(陈情是为了达到“奉养祖母,暂不出仕”的目的)。

所遇到的困难: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两难)。

(2)、把李密所陈之情用最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

所陈之情:中国古代最传统的两种感情:忠情、孝情。

品读鉴赏文本,挖掘文本的:(要求:小组合作、逐段探究)。

提问:李密是如何陈情的?

(一)赏析第一段:

(在理解李密身世悲苦的基础上把握朗读时凄苦、悲凉的语速、语调)。

1、本段中总括的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对“险衅”“闵凶”如何展开的:(在文中找出原话并且对所陈之情加以概括)。

身世凄苦:

人丁衰微:

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这段文字的内容,作者写得凄苦而悲凉,以致使晋武帝对他由恼怒化为同情怜悯)。

(二)赏析第二段:

找出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和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此段李密向晋武帝所陈之情。

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察、举、拜、除。

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所陈之情:进退两难之情,进,无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

(三)赏析第三段:李密是怎样进一步说服晋武帝,以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的?

1、讨论本段第一句话的作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

2、引导学生理解“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含义。

(四)赏析第四段:

本段的层次如何划分。

两个层次:第一层表明自己陈情的目的,第二层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忠心。

1、本段开头指出“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的作用。

2、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

“愿乞终养”

2、理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一句的含义。

陈情表。

李密。

不幸遭遇,诉祖孙之情。

进退狼狈,诉两难之情。

孝治天下,找出理论依据。

先尽孝后尽忠,解决办法。

高二语文陈情表原文及翻译精选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2、见:“我”

慈父见背。

3、所:……的事,……的情况。

实所共鉴。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有所希冀。

4、既……终……:又……又。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5、且:连词,况且。

且臣少仕伪朝。

高二语文课文《荷花淀》原文

对于孙犁的著名短篇小说《荷花淀》,以往的解读大都着重从分析其思想性及其理性主题入手,从而尽量去挖掘其政治意义和意识形态价值。因而多年来对《荷花淀》的研究也就基本上固定在了一个大致统一的结论上,说来说去也总是认为:“它通过水生嫂等正确处理爱丈夫与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上的矛盾,描绘了白洋淀广大妇女泼辣、勇敢、坚定、乐观的战斗风貌,反映了她们在革命实践中锻炼成长的历史进程,歌颂了白洋淀人民众志成城、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认为:“《荷花淀》就是一曲劳动妇女的赞歌”,甚至“反映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威力,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等。这样的分析显然有些过于简单化地靠向理性意义而又过于明显地将其理性意义极度膨胀,所以也就不能不自然忽略了对其艺术性的充分把握和进一步认识。

实际上,《荷花淀》的真正的艺术价值和艺术追求在哪里呢?《荷花淀》的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哪里呢?从多年的传播实践来看,人们凡读过《荷花淀》之后,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当然,不可能是一个惊险的战斗故事,也不可能是一些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也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因为这一切,在小说中都并不是十分清晰的,都不是作者所着力用笔和刻意表现的。作者恰恰把这些被传统小说作为基本构造模式与运思重心的东西充分淡化,因而,小说在正常的接受者头脑中所留下的最深刻的美感印象大多不过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和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幅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非大手笔所绝对不能为的。中外许多学人都曾指出鲁迅的短篇小说《示众》是一篇纯技巧小说,其理性主题是被深深潜隐在文字技巧的最深处的;而在我看来,《荷花淀》则是一篇纯美小说,它的艺术重心在于创造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味。同样的,其理性意义也是深深隐蔽在美的画面之背后的。

高二语文过秦论课文原文及翻译

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5、履而制六合登上。

6、序八州而朝同列引,招致。

c.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

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2、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

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4、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6、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7、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8、以愚黔首使……愚蠢。

相关范文推荐
  • 11-18 历史教研组个人工作计划(专业18篇)
    教研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应该重视教研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研论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高中历史备课组由5名教师组成,他们是秦创
  • 11-18 事业单位用工情况报告(汇总18篇)
    情况报告通常包括背景介绍、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和建议等部分。这些范文展示了如何进行情况分析和解读,以便为读者提供准确和有用的信息。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首
  • 11-18 市供电公司领导班子述廉报告(通用19篇)
    这是一份对廉政公约和行为规范落实情况进行核查和落实的报告。小编整理了一些案例性的述廉报告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20xx年在县委的领导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局班
  • 11-18 社区居委工作总结(专业24篇)
    社区工作总结是为了提高社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社区工作总结的样稿,供大家参考学习。一是抓阵地建设。1994年,
  • 11-18 迟到反思检讨书高中生(模板17篇)
    通过写检讨书,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升。以下是一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真实检讨书示例,它们真实地展现了人们对错误的认识和对改进的决心。
  • 11-18 读红与黑读后感(汇总14篇)
    读后感可以是一种对书籍内容的赏析和解读,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者的思想和艺术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下面是一些有深度和触动人心的读后感
  • 11-18 人大述职述廉报告(优质22篇)
    通过廉政述廉报告,可以有效推动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发挥廉政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和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不妨借鉴以下述廉报告范文,总结自己所在部门或单位的廉政建
  • 11-18 亲子互动游戏策划方案(模板18篇)
    策划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时间、资源、人员等。这些策划方案范文涉及到不同行业和领域,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多样化的参考。蒙眼敲锣是一个趣味性十足的比赛游戏,
  • 11-18 十九届研讨会发言材料(专业15篇)
    发言稿的撰写需要充分考虑听众的背景和关注点,以确保传递准确且有针对性的信息。通过学习和模仿好的范文和演讲者,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发言能力和写作水平。
  • 11-18 暴雪应急预案总结报告(专业12篇)
    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是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更新和调整。紧急情况无法预测,但我们可以预先制定应急预案,以下是一些范文和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