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热门困难人员帮扶工作方案大全(14篇)

热门困难人员帮扶工作方案大全(14篇)

时间:2023-10-26 14:19:20 作者:QJ墨客 热门困难人员帮扶工作方案大全(14篇)

一个好的工作方案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可衡量性和可持续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成功项目的工作方案,相信你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灵感。

困难人员帮扶工作方案

我连支部再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落实扶贫措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特制定如下扶贫帮困工作实施方案: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农三连党支部努力形成党政领导、工会负责、职工参与的扶贫帮困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为不断提升我连扶贫帮困工作的整体水平而努力工作。

1、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反映群众呼声,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推进连队的经济发展。

2、帮助困难群众落实脱贫解困措施,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确保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病能医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3、帮助有生产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寻找一项致富途径,掌握一项生产技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实现家庭人均收入逐步达到或超过连队人均收入水平。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

1、加大宣传力度。连扶贫帮困连领导小组要充分利用标语、板报等方式,广泛宣传扶贫帮困的意义、作用和措施,扩大扶贫帮困的影响,争取全连职工群众的支持,营造全连职工群众参与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

2、落实扶贫责任。本单位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将干部职工编入结对帮扶贫困户,采取每人帮扶一至二户的办法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明确了扶贫责任人的目标任务。

3、加大"就业扶贫"力度。要在解决帮扶对象就业上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广避门路,千方百计寻找就业途径,切实增强其"造血"功能。

4、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根据帮扶对象实际情况进行智力扶贫,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加快帮扶对象脱贫后向致富示范户的转变。使之在帮扶活动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其他的困难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所谋,转变作风,联系实际,切实将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力争较好完成农三连的扶贫帮困任务。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扶贫帮困工作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政治任务,将其列入连队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切实解决贫困群众面临的各种困难。要坚持物资救助与精神文化救助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断探索扶贫帮困新思路、新形式、新办法,确保扶贫帮困工作发挥最大的社会效应。

2、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成员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逐级落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连扶贫帮困领导小组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做好扶贫帮困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激发全连职工群众的扶贫帮困热情,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帮困的传统美德,为搞好扶贫帮困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困难人员帮扶工作方案

省教育厅所属事业单位xx教育社招聘1人,xx省教学研究室招聘4人,xx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招聘1人。招聘岗位情况和招聘条件要求。

(一)报名。可采取两种方式报名,一是直接报名,即携带报名材料,直接到省教育厅人事处报名;二是邮寄材料报名,即将报名材料以特快专递或挂号邮寄的方式寄至xx省教育厅人事处。xx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级专业技术岗位招聘博士研究生,按特殊岗位组织招聘,应聘人员须以直接报名方式报名,不受理邮寄材料报名。

报名材料包括: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身份证,户口簿,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现工作单位同意报名的证明(中小学教师报名,须经县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上述材料,以直接方式报名的,须携带原件,同时提交1套复印件;以邮寄材料方式报名的,提交复印件,不要寄原件。另外,填写《xx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报名登记表》(附件2)一式两份,提交2张1寸近期免冠照片。全日制普通高校择业期内未就业博士毕业生报名的,需提交就业推荐书或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以直接方式报名的,报名时间为xx月xx日至xx日。以邮寄材料方式报名的,报名截止时间为xx月xx日。

(二)资格审查。在报名时,按照招聘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应聘条件要求的,发给准考证。应聘人员持准考证、身份证参加笔试。对以邮寄材料方式报名并通过笔试进入面试范围的人员,还要审查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身份证,户口簿,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单位同意报名的证明等原件,经审查合格的,发给面试通知单,不符合条件的不能参加面试。

(三)考试、考核、体检

xx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级专业技术岗位招聘博士研究生,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进行,不进行笔试、面试。xx教育社和xx省教学研究室招聘,采取笔试、面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笔试。笔试主要考核应聘人员应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安排在10月中旬进行,具体时间、地点及考场安排等在准考证上注明。笔试满分为100分,合格线为60分。笔试不指定应试复习用书。

2、面试。根据笔试成绩按1:6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如超过笔试合格线的不足6人,按实际过线人数确定面试人选。面试主要测评应聘人员与应聘职位有关的知识、经验、能力等基本情况。面试安排在10月下旬进行,具体时间、地点等在面试通知单上通知。

3、考核、体检。根据面试成绩,按招聘岗位,由高分到低分以招聘人数2倍的比例,确定进入考核范围人选,并依次等额组织考核、体检。如参加考核、体检的人员不合格,则从其他进入同一岗位考核范围的人员中递补。xx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级专业技术岗位采取直接考核,按符合招聘条件要求的实际人数确定考核人选。考核采取查阅档案、核对身份、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主要内容包括拟聘用人员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的情况。对考核合格人员,安排在省级医院体检,体检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

(四)签订聘用合同

根据考试、考核、体检结果,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经7日公示无异议的,提出聘用意见,并填写《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登记表》和《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情况汇总表》,报省人事厅备案。经同意后,由省人事厅发放《事业单位招聘人员通知书》。聘用人员备案后,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按规定实行聘用人员试用期制度,期满合格的正式聘用,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聘用人员试用期间及正式聘用后,享受本单位同类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

困难人员帮扶工作方案

年度考核工作是干部队伍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施奖惩、培训、辞退和调整职务、级别、工资的重要依据,是全面考察全局工作人员一年来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及局的各项决策部署情况,以及在工作中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全局干部职工在本职工作岗位中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促进机关绩效考评工作深入开展。

考核对象为局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我局内设行政科室3个,下属事业单位14个。参与考核范围内人员为公务员9人,其中副科以下公务员1人;工勤人员1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10人。

(一)考核内容:以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二)考核等次:机关公务员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优秀等次比例控制数拟定为20%,共计2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优秀等次比例控制数拟定为20%,共计22人。从内设机构和下属事业单位中评选先进集体,先进集体的比例按不超过本部门内设机构和下属事业单位总数的10%掌握,共2个。先进集体的条件是:模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团结协作、廉洁勤政、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超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目标,整体工作在全区、主要业务工作在全市、全省位居前列;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优异成绩;坚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声誉和形象好;年内未发生责任事故和违法违纪案件。

对先进集体的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酌情给予一次性奖金,作为工作经费由集体使用,原则上不得向个人发放。

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当年给予嘉奖奖励,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给予记三等功奖励。机关公务员考核奖金按《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确定的标准执行,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奖金标准,可参照公务员的标准执行。

为确保年度考核工作落到实处,经研究,决定成立考核领导小组,考核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组长:惠林江

副组长:崔永平

成员:夏仲波杜立丽董蕾解臣剑

(一)召开动员会议。传达区人社局年度考核文件精神。

(二)科室及个人进行总结。科室及个人总结的内容包括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履行职责和完成任务情况,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三)召开测评会议。拟定于3月20日召开考核测评会议,组织人员填写《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对各科室、单位目标管理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议,各类表格及时汇总上报。

(四)考核公示。经考核测评后,局考核领导组根据考核结果,研究拟定评语和等次意见。被评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和先进集体在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时间为7个工作日,公示期限内对优秀等次人选没有异议的方可上报核定等次。

困难人员帮扶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全镇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工作,真正建立关爱帮扶长效机制,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特殊困难群体,聚焦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健全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长效机制,综合运用联系帮扶、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措施,强化家庭履行赡养、抚(扶)养和监护职责,分类施策,精准帮扶,长效帮扶,提高综合保障能力,补齐补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短板,坚决杜绝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

本方案所指特殊困难群体重点包含以下几类人员:第一类为自理能力不足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第二类为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的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第三类为生活照料存在困难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第四类为赡养、抚养缺失或照护不到位人员;第五类为困境儿童中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受监护人侵害儿童、流浪儿童以及遭遇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儿童。

(一)做好人员信息摸排、审核、和评级工作(5月18日前完成)。各村(社区)在5月18日前从范围对象中的五大类人群中逐组逐户逐人进行全面摸排,召开村(社区)“两委”会议,对摸排出的困难户进行审核和评估定级,同时明确困难群体人员名单。

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三级、二级和一级,等级认定方法如下:

五大类人群中单独一人生活的失能半失能人员且居住地较为偏僻,附近500米左右没有其他常年在家邻居照应的应当定级为三级。

五大类人群中有大病重残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的、照料人自身困在困难的,居住地500米左右在家邻居不超过3家的应当评估定级为二级。

五大类人群中有法定监护人或赡养、抚养人的,但是赡养、抚养存在缺失的或照护不到位的应当定级为一级。

(二)明确关爱帮扶主体(5月18日前完成)。各包联村(社区)干部、村(社区)干部是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责任人。评估等级为三级的要明确镇包联村干部进行包保联系。关爱帮扶责任人至少每3天要走访联系1次并向管理服务系统上传联系走访情况。

评估等级为二级的由村(社区)包组干部进行包保联系。关爱帮扶责任人至少每周要走访联系1次并向管理服务系统上传联系走访情况。

评估等级为一级的要落实落细监护人或赡养人责任,村(社区)干部要定期联系走访并督促监护人或赡养人履行责任。关爱帮扶责任人每月走访探视至少2次并向管理服务系统上传联系走访情况。

关爱帮扶工作要充分发挥村民小组长、网格员、志愿者、党员等作用,根据就近就亲就邻原则,定期联系走访区域内特殊困难群体,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对在规定时间内走访不到位、走访间隔时间过长(三级高于5天、二级高于10天、一级高于20天)或有重大风险隐患的,管理服务系统将实行监测预警,及时提醒帮扶责任人开展关爱帮扶服务。突发公共事件或重大灾害期间按照要求加大走访探视频次。

(三)做好信息的采集与系统录入工作(5月25日前完成)。各村(社区)在5月18日前要完成基本信息采集表的填写与上报工作。镇民政办将于5月18日后对村(社区)进行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培训,5月23日前各村(社区)需将信息在系统中录入完毕,并建立特殊困难群体信息台账。

(四)建立镇村两级联动问题解决机制。各村(社区)可以根据扶贫、人社开发的辅岗位和公益性岗位以及党建工作中的”四联四帮”对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对象开展探望、代购等服务。对于走访发现的问题,各帮扶责任人要主动对接镇级相关部门,各部门要积极协调多方资源,解决关爱帮扶对象遇到的困难。镇中心学校要落实学龄阶段困境儿童教师包保责任,开展心理疏导、精神慰藉;镇司法所要充分发挥司法调解中心作用,督促监护人、赡养人履行责任,及时纠正并解决特殊困难群体中赡养、抚养缺失等问题;镇妇联、团委、卫生院等要定期组织志愿者、医疗人员开展入户关爱帮扶;镇残联、计生办、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站等部门要统筹资源,及时落实部门政策;各村(社区)要建立特殊困难群体“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并及时上传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一)加强组织领导。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专门工作组。工作组由镇民政办负责牵头,镇残联、扶贫站、中心校、卫生院、司法所、妇联、团委、计生办、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站等部门共同参与,各联村干部负责走访与督导。镇民政办具体负责协调和处理日常事务。

(二)强化监督问责。对于因摸排不精准,存在错漏导致关爱帮扶缺失而发生事故的,将严格追究各包片干部的直接责任和村书记的领导责任。

对于因帮扶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责任人,将追究帮扶责任人相应责任。

对于因没有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村(社区),镇民政办将向主要领导进行通报,适时调度。

困难人员帮扶工作方案

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村扶贫(20xx_20xx年)和干部驻村包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汉办发〔20xx〕3号)为指导,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和“一户一策”、精准扶贫的原则,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着力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力争使贫困户在20xx年人均纯收入增长800元以上,使贫困户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

1、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围绕贫困户产业发展,积极搞好核桃、柑桔种植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户生产实用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2、紧密结合农村实际,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个人特长和优势,积极协调整合各类帮扶资源,通过送项目、送技术、送信息、送思路、送文化、送服务、送资金、送物资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结对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真正使驻村帮扶工作帮到点子上,扶到根上,确保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

3、落实精准扶贫要求,拓宽脱贫致富渠道。对贫困户进行就业创业培训,组织劳力转移,帮助结对贫困户剩余劳动力寻找外出务工和创业致富的新路子,协助他们增收脱贫。根据村庄产业发展规划,包装一批小而实的.项目,发动优秀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以项目实施带动百姓脱贫致富。

4、继续加强基础建设,改善脱贫致富条件。抓好村委会阵地建设收尾工程,尽快投入使用。推进全村低压线路改造、水库防汛道路硬化、抗旱池塘加固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一建三改”工程(建房、改厨、改厕、改圈),帮助结对贫困户改善自身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6、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帮扶工作全面推进。驻村干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继续履行好牵头部门职责,组织召开20xx年扶贫团联席会议,传达学习中、省精准扶贫工作文件要求和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20xx年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适时组织洋县扶贫团各成员单位和贫困村领导开展现场观摩活动,总结推广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使洋县社会扶贫工作全面推进。

1、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帮扶工作既是政治任务,又是社会责任,各帮扶党员干部要着眼社会稳定大局,提高思想认识,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切实用真心、动真情,献爱心、聚民心,发扬互助互济的传统美德,以多种形式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就医、就业、就学、发展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2、严格考核奖惩,落实责任。市上每年对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建立平时考核制度。局扶贫领导小组也将适时对结对帮扶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帮扶结果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党员民主评议和任用考核范围,凡在帮扶工作中落实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党员干部不得评为各类先进。

3、切实改进作风,扎实工作。驻村干部要把结对帮扶作为了解基层、锻炼自己、陶冶情操、提升素质的平台,珍惜机会。要沉下心、扑下身、真正扎根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贫困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组织发动群众投入生产,确保包扶村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困难人员帮扶工作方案

全面提高我县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建立信息畅通救助及时、解决急难的救助格局,经研究,确定成立县特困群体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对鳏寡孤独老人、重度残疾人、精神病人等特困群体实施精准帮扶,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对鳏寡孤独老人、重度残疾人、精神病人等特困群体兜底保障措施,确保合力救助、精准救助、及时救助、公平救助,加快构建统筹衔接、功能完善、精准实施、兜底有力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织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

救助对象为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鳏寡孤独老人、重度残疾人、精神病人等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体。鳏寡孤独老人是指其子女均属低收入家庭、赡养能力较弱且实际生活困难的xx岁以上农村人口;重度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精神病人是指具有本县户籍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者特困人员、孤儿、精准扶贫对象的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和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或者经县级以上(包括县级)精神疾病专业医疗机构诊断确诊的精神病人。

(一)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开展特殊困难群众排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鳏寡孤独老人、重度残疾人、精神病人等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体,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对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能力较弱无法提供赡养、抚养、扶养能力证明的,由村民代表民主评议认定为事实生活困难的,经公示无异议可参照单人户依程序纳入低保范围。

(二)精准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加大工作排查,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按月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和照料护理费。全面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五有”(有照护协议、有服务标准、有定期探访、有动态管理、有应急预案)工作要求,做到“平时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要做到愿进全进,年内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要提高到xx%以上。全面推行照料服务卡制度。

(三)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作用。落实分类分档的临时救助标准,对于因病造成临时性生活困难的,按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xx倍确定救助标准;对重大生活困难的可一事一议适当提高救助额度。优化简化临时救助审核审批程序,严格落实急难对象xx小时先行救助制度。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已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即时帮扶人口等困难群众,可视情先给予临时救助,及时缓解其生活困难,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审批,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全面公开各级民政部门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夯实镇(街)、村(居)主动发现责任,确保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提高临时救助及时性有效性。

(四)做好特困群体生活照料服务。积极配合县扶贫办,对摸底排查出的特殊困难群众,聘请专业服务人员进行每个月不少于两次的走访、打扫卫生,不少于一次理发。广泛动员社会公众依托社会组织和其他各类组织,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关爱困难群众,投身社会救助。通过爱心捐赠款物和提供以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结对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努力为特困群众排忧解难。

(一)动员部署阶段(xxxx年xx月)。县民政局印发《对特困群体精准帮扶救助实施方案》,成立县特困群体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特困群体精准帮扶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各镇街对照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工作举措、时间节点、责任人等,并报镇街党委政府备案。

(二)排查摸底阶段(xxxx年xx月)。依托镇街对现有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农村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工作台帐,逐户建立工作档案,确保一人一袋一册;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信息,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确保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全纳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要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压实工作责任,深入核查民政、卫健、残联等部门单位监测发现的以及当地通过全面排查、信息共享发现的特殊困难人员,及时掌握家庭个案情况和兜底保障需求,做到情况明、底数清。

(三)精准帮扶阶段(xxxx年xx月-xx月)。各镇街对照工作台账,逐一分析原因,精准研究救助措施并组织实施,上下联动,确保排查出的所有人员全部帮扶到位,按规定落实好相关救助帮扶政策,及时将符合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的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依规发放资金或提供救助帮扶服务。

(四)巩固提升阶段(xxxx年xx月-xx月)。依托镇街深入开展特困群体精准帮扶工作完成情况“回头看”,查漏补缺,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于需要政策层面解决的问题,抓紧研究提出解决的思路措施,推动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以富有成效的整改落实成果迎接各级评估验收,保质保量完成全年任务。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特困群体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组织领导作用,负责统筹推动各项政策精准高效落地,研究解决精准帮扶和资源统筹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措施,加强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二)强化工作保障,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微博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特困群体精准帮扶的重要意义,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救助工作。要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宣传我县社会救助改革创新经验。要牢固树立获得社会救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提供社会救助是政府应负的重要责任的观念,让困难群众了解政策、熟悉政策、享受政策。

(三)加大落实力度,强化责任担当。各级部门要对重度残疾人、精神病人等特困群体实施精准帮扶工作,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加大落实力度,提高工作效率。特困群体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并通报进展情况,对工作推进力度大、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好、工作实绩突出的,予以通报表彰;对工作推进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采取通报批评、督办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

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xx〕25号),不断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提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水平,根据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45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皖政〔20xx〕102号)、《安徽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皖民社救字〔20xx〕74号)和省民生工程有关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完善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织密特困供养对象安全网,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具有我省户籍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同时具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三个条件的,应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各地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与照料护理标准,每年6月份前由市级人民政府公布,7月份执行。

(一)基本生活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城乡人均消费性支出的60%、且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确定,就高不就低。基本生活标准包括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救助供养对象领取养老服务补贴、承包土地收益、房屋租金等个人财产性收入。市级人民政府于年初公布本地区年度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定财政补助标准。

(二)照料护理标准。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按照不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的10%确定,具体标准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特困人员不能自理程度等因素分类分档确定,体现差异性。到20xx年底,全省城市和农村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均达到60%。

(一)申请及受理程序。

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应当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线上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他人代为提出申请。

申请材料主要包括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劳动能力、生活来源、财产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情况的书面声明,签署所提供申请材料真实、完整的承诺书,残疾人还应当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申请人及其法定义务人应当履行授权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手续。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备的,予以受理;材料不齐备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补齐所有规定材料。

(二)审核确认程序。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特困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民政部门加强监督指导。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信息核对等方式,对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实际生活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初审意见。

申请人以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调查核实。

调查核实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视情组织民主评议,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对申请人书面声明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调查核实结果的客观性进行评议。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初审意见及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公示期为7天。

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初审意见连同申请、调查核实等相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公示有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重新组织调查核实,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重新公示。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全面审核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申请材料、调查材料和初审意见,根据初审意见和公示情况,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随机抽查核实,并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确认意见。

对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申请,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及时予以确认,建立救助供养档案,从确认之日下月起给予救助供养待遇,并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布。不符合条件、不予同意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作出决定3个工作日内,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书面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并说明理由。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可能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应当告知其救助供养政策,对因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等原因无法自主申请的,应当主动帮助其申请。

特困人员不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本人、照料服务人、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调查核实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工作中发现特困人员不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应当及时办理终止救助供养手续。

对拟终止救助供养的特困人员,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其所在村(社区)或者供养服务机构公示。公示期为7天。

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作出终止决定并从下月起终止救助供养。对公示有异议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组织调查核实,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终止救助供养决定,并重新公示。对决定终止救助供养的,应当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将终止理由书面告知当事人、村(居)民委员会。

对终止救助供养的原特困人员,符合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其他社会救助条件的,应当按规定及时纳入相应救助范围。

供养对象每年都应进行抽查核实。供养对象实行县(市、区)、乡(街道)两级档案管理;省、市、县民政部门建立特困供养对象基础信息数据库,县级民政部门负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日常管理。

(一)资金来源。各级财政一般预算安排的资金;各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的资金;其他资金。

(二)资金筹措。各市、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统筹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用于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照料护理、医疗救治、丧葬等支出。有集体经营等收入的地方,可从中安排资金用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供养所需资金统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

(三)资金管理。特困供养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分散供养人员的特困生活补助资金通过涉农资金“一卡通”发放。集中供养人员生活补助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特困供养机构账户。集中供养特困对象个人领取的基础养老金等,应发给个人用于其零星生活用品购置;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的经营收入等,可统筹用于机构管理、改善特困老人生活条件;集中供养特困对象的原土地、山(林)地等收入及涉农补助资金,应当在尊重其合法使用、处置个人财产自由的前提下,用于提高集中供养特困对象生活质量。

(一)明确职责分工。省民政厅、省财政厅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省民政厅负责编制实施内容、制订管理制度和对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考核。省财政厅负责安排落实省级财政资金,督促市、县级财政部门落实补助资金,并对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二)健全落实机制。市、县级人民政府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度制定、资金落实、监督执行等事项,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履行职责。

(三)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加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保障范围、供养标准、动态管理等的监督考核,切实保障特困对象基本生活权益。自觉接受各级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新闻媒体和群众监督,对挤占、挪用、套取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按规定严肃处理。

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试点的通知》以及县政府下发的《县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试点方案》文件,现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明确工作对象。

1、持续做好“兜底保障对象”的社会救助对已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的家庭和个人,持续做好跟踪。

对因疫情影响或因病因灾造成生活困境的,给予临时救助。

2、积极关注“低收入贫困对象”的帮扶救助。

要对人均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的1倍(含),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且因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因灾因病因学造成困难的家庭或个人,及时纳入低保救助或临时救助。尤其是要关注受疫情影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临时救助对象、近期申请未通过对象、近期退保对象中新出现的困难对象,做好筛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应保尽保,对支出型困难的予以临时救助。

3、重点探索“特殊困难对象”的精准救助。

对以下四类重点困难对象,要分类分层实行精准排查,针对性地用好用足救助政策,织密兜底保障网。

(1)“老”对象:

80岁独居老人,属于无稳定收入的孤寡对象,纳入特困人员集中供养。

80岁以上失能老人,除孤寡之外,享受失能社会化服务补贴,加强居家服务。

80岁以上困境老人,除孤寡之外,因病因灾的予以临时救助,符合低保的,纳入低保。

80岁以上留守老人,属于建档立卡和困境的,纳入低保,因病刚性支出的,予以临时救助。

(2)“弱”对象:

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孤儿政策救助。

困境儿童。纳入低保或视家庭情况,予以临时救助,并确保此类儿童不因病因灾因困而失学。

农村留守儿童: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对象,通过教育部门享受寄宿生营养餐和生活补贴,其他困难留守儿童予以临时救助。

农村留守妇女:计生二女结扎户,人均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的1倍(含),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纳入低保;大病支出型贫困的纳入低保并予以临时救助。

(3)“病”对象:

加大对因病而困群众的救助,对因大病重病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并对其医疗费自费超额部分,通过临时救助和县爱心扶贫基金两个途径进行救助。

(5)“残”对象:

对重度残疾人(含精神、智力三级残疾),按照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有因病刚性支出的,予以临时救助。其他残疾人,家庭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应保尽保;因病因灾有刚性支出的,予以临时救助。

1.生活救助。一是创新低保、特困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二是落实支出型贫困家庭低保政策,对扣除医疗、残疾护理、教育等刚性支出(多重致贫可叠加扣除)后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支出型贫困对象,按规定纳入低保(特困人员)。

2.急难救助。一是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中的兜底”作用;二是加大救助力度,着重将低收入对象纳入临时救助对象范围;三是建立快速审批机制,对发生重大困难的,第一时间给予救助。

3.医疗救助。一是对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提高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补助比例;二是探索建立医疗帮扶基金,对因病困难对象给予一定比例的互助帮扶。

其他方面: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困难对象如有涉及,做好与扶贫办、社会保障所、学校等部门的协调联系。

三、明确工作任务。

1、建立动态管理的特殊困难群体基本信息数据库,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络。

(1)摸底。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对扶贫办和残联等部门数据库比对筛选基础上,逐户逐人摸清未兜底保障对象数,并对帮扶服务需求作出评估,精准识别各类特殊困难群体。

(2)建档。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把特殊困难群体从因病、因残(伤)、因学、因灾(疫)致贫原因入手,按照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建档立卡对象、重度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困境儿童、孤寡困难老人、失能困难人员、低收入困难家庭等类别进行细化分类,形成特殊困难群体基本信息数据库。

在对“老、弱、病、残”困难对象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帮扶施策。四类困难对象,总体要纳入生活救助,有大病的要实施“临时救助”。对困境儿童还要关注就学问题,确保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对失学和辍学的困境儿童要与教育部门及时协调解决;对残疾和精神病患者,要重点关注有无办理“残疾证”,对事实患者且无“残疾证”的对象,要单列整理,上报残联统一核对处理,对“残疾证”未年检换新证的对象,要敦促其及时换新证;对孤寡与留守的困难老人,还要关注住房条件,对住房有安全隐患的,要及时与村委反馈,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解决,确保不发生住房安全事故。

3、积极稳妥做好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审批权限委托下放试点工作。

增强工作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认真学习领会低保政策,执行好社会救助的工作纪律,既不“漏保”,也不“错保”,坚决杜绝“人情保”。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和要求,及时高效提供救助服务。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1、组织准备阶段(2021年4月30日前完成)。

各村(社区)成立由主任挂帅的“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增加人员力量;各村(社区)成立工作小组,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

2、宣传培训阶段(2021年5月10日前完成)。

各村(社区)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并安排工作培训,培训对象为村(社区)业务人员。

3、摸底排查阶段(2021年5月25日前)。

各村(社区)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实施对本辖区的特殊困难群众走访调查和摸底排查,做到全覆盖,不遗漏,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按因病、因残(伤)、因学、因灾(疫)等致困原因进行分类。并于5月25日前将摸底排查数据报送至街道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试点工作推进办公室(设在街道社会事务办)。

4、实施推进阶段(2021年6月-12月)。

6月底前,完成特殊困难群体精准识别,录入相关摸排数据表。

7-12月,用好“特殊困难群体基础信息”,实施精准救助,同时组织引导群众团体、社会组织、慈善基金会等社会各界力量进行结对帮扶。并做好动态管理。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市委组织部将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要求和团市委xx年工作安排,市发改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团委共同联系岳池县乔家镇廖坝村,开展留守学生关爱活动并进行课题研究。现将主题帮扶活动实施方案呈报单位领导,请予审定:

根据实地调研,乔家镇廖坝村辖19个村民小组(由原3个村合并而成),912户,3786人,廖坝村共有留守学生500多人,除部分学生在兴旺小学、朝阳小学上学外,多数学生在乔家小学上学。

为做好该项工作,我委机关团委会同财政、地税机关团委一起,拟定于xx年8月在乔家镇乔家小学举办以“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学生成长”为主题的关爱慰问留守学生帮扶活动,旨在号召和倡议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帮扶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主要帮助乔家镇乔家小学建立“留守学生之家”,建立留守学生台账、为留守学生捐赠学习用具、书籍、体育用品等,机关团委干部和志愿者结对帮扶困难留守学生,开展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教育,与留守学生交心谈心,进行学习辅导,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活动拟由三个单位领导带队、机关团委组织部分机关青年志愿者,乔家镇乔家小学进行关爱慰问留守学生活动,委机关团委负责日常联系及相关工作。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规划:

1.在乔家小学内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悬挂“乔家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标牌,配备电脑1——2台、打印机1台、液晶电视1台,桌凳若干,书刊100册,报纸2——3种,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各2套、象棋、军棋、跳棋各3副,跳绳、毽子等文化体育学习用品。

2.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建立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教育与管理制度、帮扶制度、资产登记管理制度、()留守儿童信息建立与变更登记制度等系列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活动,年末有总结,确保留守儿童之家发挥应有的作用。

3.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档案,详细掌握留守儿童家庭、个人及其监护人相关信息。

4.广泛开展宣传,利用专栏与媒体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宣传工作,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格局。

建立乔家小学留守学生之家及其他日常帮扶联系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等相关费用初步预算为3.3万元,由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和市地税局三个单位共同均摊。社区集中帮扶工作汇报材料落实干部下基层开展联系。

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xx〕25号),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安徽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省政府令268号)和省民生工程有关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不断完善低保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动态管理,切实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做到低保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一)保障范围。

持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条件的,通过审核确认程序,可以获得低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可以单独提出申请:

1.低保边缘家庭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重度残疾人;

2.低保边缘家庭中患有当地有关部门认定的重特大疾病的人员;

3.脱离家庭、在宗教场所居住三年以上(含三年)的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

4.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二)保障标准。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原则上,低保标准可按照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25-35%确定。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a类、b类人员,分别按不低于其本人低保补助水平的30%、20%增发低保金。同时符合两项以上条件的对象按照就高原则核定低保金,不重复获得。

(三)申请认定。

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居民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初审,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核确认的程序实施。申请低保以家庭为单位,由申请家庭确定一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实施网上申请受理的地方,可以通过互联网提出申请。具体申请、确认程序按照《安徽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皖民社救字〔20xx〕76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xx〕25号)规定执行。

(四)动态管理。

县级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对低保家庭开展定期核查。a、b类家庭,每年核查一次;c类家庭,每半年核查一次。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核查期限可以适当延长。县级民政部门应当根据低保家庭的人口、收支、财产等变化情况,及时作出增发、减发、停发低保金决定。

(一)明确职责分工。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调,定期会商交流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民政部门牵头统筹负责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财政部门做好相关资金保障工作,按规定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费统筹纳入财政预算。

(二)加强资金统筹。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推进社会救助资金统筹使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各级财政、民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三)强化考核监督。建立健全低保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加大对低保制度的督促检查力度,加强社会监督,增强约束力和工作透明度。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低保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帮扶贫困户脱贫措施_帮扶困难家庭工作方案

实施帮扶工作措施,是为了提高贫困户的生活水平,能够尽快地脱离贫困,制定贫困户帮扶计划。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收集帮扶贫困户脱贫措施的例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结合龙山镇实际,紧紧围绕“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四个一批”具体内容,以实现龙山镇繁荣、稳定、和-谐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为更好实施贫困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各项工作,实现20xx年贫困户全部脱贫,特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州委会议精神及陈敏尔在黔南州调研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体现大扶贫的要求。统筹规划,周密部暑,全力实施,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目标。

围绕国家到20xx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xx年使贫困村人均收入增幅达到或超过县的平均水平;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明显改善;特色增收产业基本形成;农民健康生活水平,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1、大力发展种植业。

20xx年,在“两高”沿线中坝村、鸡场村、场坝村、水场村等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精品蔬菜种植1000余亩。形成了以老莲花片区为主线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示范带,西接水场片区的城郊农业精品蔬菜园。

2、发展高山冷凉蔬菜种植。

以朝阳、草原村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高山冷凉型蔬菜种植,在朝阳阳光合作社种植点种植蔬菜200余亩,草原蔬鑫业农庄和种植大户在草原村、金谷村发展种植冷凉蔬菜300余亩,为烤烟种植户成功转型,调整为高效的高山冷凉蔬菜种植为农民群众增产致富的主打专业。同时以“万亩豌豆尖”示范带的打造为契机,在朝阳村发展豌豆尖种植200余亩。20xx年,我镇在农工局的指导下,在今年的基础上,大力增加1000亩;20xx年,再增加1500亩。将草原蔬菜(高山冷凉蔬菜)作为带动草原片区群众致富的产业。

3、加大荒山荒坡刺梨种植:以中坝村沙坡600余亩刺梨特色产业种植为样板,充分利用地处厦溶高速公路旁区位优势,成为从高速进入刺梨之镇的一张活名片,引领我镇优质刺梨产业发展。今年我镇已种植刺梨3500余亩。20xx-20xx年在我镇实施刺梨种植3500亩(红星村发展精品刺梨种植1500亩,金谷村种植1000亩,草原村种植500亩,高峰村500亩)。然后逐年递增,以林业、发改等项目为支撑,把刺梨种植打造为20xx0亩刺梨产业。

4、特色免养殖:今年,以扶贫项目为支撑,在草原发展了5家特色兔养殖场,规模达到7600只,利润达到300余万元。20xx至20xx年,通过争取扶贫养殖项目,在前进村、大谷村、高峰村、红星村、金谷村、朝阳村实施每村成立一个规模在20xx只以上的特种野兔养殖场,通过基地成功养殖的推动,政策的大力扶持,带动草原片区养殖大户,贫困户大力发展种兔养殖,作为草原片区群众增收致富、脱贫奔小康的重要产业。

5、竹鼠养殖:在鸡场村竹鼠养殖扶贫项目实施成功后,今年年在场坝村、高沟村实施竹鼠养殖扶贫项目,规模达到4000只,项目建成后我镇竹鼠养殖存栏将达到5000余只。20xx至20xx年,我镇充分利用好水场毗邻省会贵阳的区位优势,在红岩村、水场村、中坝村、三村村争取项目发展每村一个20xx只以上的竹鼠养殖场,同时带动种养殖大户、散户的参与,逐步扩大水场片区特色竹鼠养殖,将其发展为贵阳市乃至贵州省的竹鼠种、肉供应基地。

6、优质黑山羊养殖:主要是以原水场片区和草原片区原有的黑山羊养殖场为基础,逐步带动平山片区发展,建成我镇优质黑山羊养殖区,并依托草原的地理优势和旅游优势,以林业、发改、国土等项目支撑,大力发展种草、扩大圈舍、围栏,增加养殖机械,壮大优质黑山羊养殖规模。现我镇存栏优质黑山羊2500余只,20xx年,争取项目在水场、草原、平山片区各发展1000只黑山羊养殖场,通过引导成立合作社,进行统一销售,形成产业优势,分担风险。

7、20xx年我镇在前进村、金谷村、大谷村、高峰村、幸福村已种植海花草3000亩,20xx-20xx年在草原片区扩大种植面积,面积达10000亩,通过海花草种植项目带动,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8、通过合作社、养殖场成功的案例,对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的种养殖散户给予技术上、物资上、政策上的大力扶持,要在20xx至20xx年培育50家以上的种养殖家庭农场。

为加快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进程,使扶贫工作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镇情、村情实际,特制定帮扶方案如下:

一、总体工作思路。

我镇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解决贫困村难点热点问题、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以“定点帮扶”为契机,努力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产业化扶贫,切实提高群众素质,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着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环境,为全镇达到小康水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工作目标:以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为重点,以提高村级组织“四个能力”为根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关键,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为落脚点,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解决现实紧迫的困难问题,力争在三年内使帮扶的贫困村有变化,见成效。

(二)、工作措施。

1、帮扶到村、定点到户。进一步强化机关单位定点帮扶和党员干部。

“一帮一”、“二帮一”结对子扶贫工作。帮扶到村,就是集中全镇有限的财力,将过去的1个机关单位定点帮扶1个村,调整为多个机关单位定点帮扶1个村,同时根据帮扶点实际情况帮助制定出具体的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定点到户,即把大安村245户贫困户分解给全镇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和上级帮扶单位,具体讲,科级领导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帮扶1--5户,一般干部几人或一人一户,各负其责,同时将党员干部的扶贫工作纳入本单位干部年终考核,一定3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人口发生变化后,再作适当调整。

2、积极争取支持,努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安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基础设施薄弱。xx至xx公路大安段双边水泥公路至今还未建成通车,严重制约了大安村的经济发展。因此,要以这次扶贫开发工作为契机,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公路硬底化建设和水利陂头的建设,切实解决该村生产生活条件。

局出发,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解决这些热点难点问题,但由于村集体经济收入少,支出大,现负债累累,虽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却无力开发建设。希望能够争取定点帮扶单位的大力资助予以解决。

4、走产业化扶贫之路,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最佳途径。首先是引导支持农户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充分依托“信息直通车”网络服务平台,加大对葛茨、蜜柚、西蕃莲等农产品的宣传销售力度,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规模种植绿色食品“西蕃莲”,提高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增收。另外,积极加快招商力度,引进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拟与骏丰农牧有限公司和海丰县农业银行共同合作进行订单养殖鸡鸭等畜牧产品,以产业化扶贫的方式,使农民早日脱贫致富。

为进一步抓好抓实扶贫开发,加快全面小康步伐,根据荥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有关工作的通知》(荥扶领办[20xx]4号)文件要求,以结对帮扶为重要抓手,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使全乡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结对帮扶目标。

从20xx年起,根据上级安排,荥经县人民法院、县地税局、县残联等3个单位与我乡4个行政村开展结对帮扶,市、县、乡三级干部与我乡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242户386人开展帮扶脱贫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目前为止,我乡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得到有效扶持,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xx年底贫困人口已脱贫67人,预计20xx年将脱贫80人。

二、结对帮扶方式。

1.实行县级领导挂乡镇、帮扶单位包村、党员干部结对贫困户工作责任制,统筹协调指导扶贫攻坚工作。

2.实行单位结对帮扶行政村全覆盖。每个行政村都安排单位结对帮扶,帮扶单位派出工作队驻村帮扶,由单位主要领导带队,分管领导任队长,13名干部为工作队员。

3.实行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一是根据上级安排,根据单位在编在岗干部情况,实行干部结对帮扶;二是县级单位按要求干部结对帮扶还剩余的贫困户,由乡干部包干帮扶。结对帮扶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帮扶干部变动后,新进干部自然接替。新纳入扶贫范围的贫困户要及时安排干部结对帮扶。

三、结对帮扶内容。

(一)精准识别,掌握情况。

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要对所驻村基本情况、贫困原因、存在问题、群众意愿等进行调研。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要对已确定的结对扶贫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进一步核实其家庭人口、资源状况、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劳力状况、技能技术等情况,逐一分析梳理出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以及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意愿不足等具体致贫原因,实事求是逐户登记在册。

(二)因户制宜,精准施策。

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帮助贫困村围绕改善发展条件、提升发展能力制订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对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分析归类,制订分类脱贫措施。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要围绕脱贫成效可持续、不返贫的要求,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分户制订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帮扶措施要因村因户制宜,切实可行、持久生效。要综合施策、组合帮扶,做到一村一套帮扶措施、一户一套帮扶办法,把资金和具体帮扶措施整装精准“滴灌”到贫困村和贫困户身上。重点做好“六个着力帮扶”:

1.着力帮扶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村和扶贫对象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中药材种植、生猪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结合村情和贫困家庭人口、资源、技能、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意愿,选择有利于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格局。紫炉村重点中药材种植,在提高中药材质量上下功夫,引导并帮扶贫困户自身种植中药材,或者参与中药材加工、运输等获取劳动报酬;和平村要重点引导贫困户积极发展生猪养殖及旅游产业;河林村、工业村要重点围绕山区面积大、适合种养等特点,引导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养殖禽畜等。此外,要鼓励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以产权为纽带,在依法、自愿基础上将土(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价、产业帮扶资金入股,参与联户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发展新的产业,参与生产劳动,获取分红收入和劳务收入。

2.着力帮扶就业创业。加大培训力度,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等培训,让有条件的扶贫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积极为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扶贫对象转移就业。

3.着力帮扶完善保障。加大教育扶助力度,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要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建立长期助学计划,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困难家庭助学措施;加大卫生医疗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达标建设项目,对因病致贫的对象,要按规定实行大病救助、大病保险等医疗精准扶贫,确保看得起病,不因病加重负担。完善社会救助措施,开展“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灾、因残等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加大物资、资金等扶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加大托底保障力度,对符合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4.着力帮扶改善条件。继续改善贫困家庭居住条件,探索信息扶贫新途径,推进农村信息通信和邮政网络建设,逐步实现电信、广电、互联三网融合,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提供信息服务支撑。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入,提高电力供应质量。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小农水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灌溉条件。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治理垃圾和污水,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5.着力帮扶提升后劲。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推进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推进精准扶贫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好党员教育培训、“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三培两带两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室,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帮助建设或修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平安创建,强化城乡社会自治和服务功能,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大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力度,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6.着力帮扶法治扶贫。根据我乡涉及林地、邻里等矛盾纠纷多发、易发,要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化解重复访、非正常上访问题。特别是对因不懂法、不用法、不守法致贫的贫困群众,要大力实施法治扶贫。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栏以及发放宣传单、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开展巡回宣讲等形式,建立健全农村法宣队伍,常态化向广大群众,尤其是边远山区贫困群众,宣传法律知识,普及法制常识,引导贫困群众学法用法,遵规守法,勤劳致富。二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深入推进“平安新建”建设,严厉打击危害贫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和个人极端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黄赌毒”和非法传销等社会丑恶行为。帮助排查调处贫困群众矛盾纠纷,依法规范信访秩序,集中整治缠访闹访、越级非访等突出问题,依法打击“以闹取利”、牵头组织或幕后策划非访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做好贫困家庭重点人员法律服务。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和行为矫正,加强贫困家庭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鼓励企业吸纳刑释人员就业,并给予税收优惠或奖励。加强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监护工作,落实有奖监护机制及家庭贫困患者免费救治政策。加强贫困家庭重点青少年教育管理,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进行教育和帮助,有效防止贫困家庭青少年违法犯罪。

四、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建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全乡精准扶贫工作。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扈蓉任组长,分管领导、乡人大副主席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乡干部及村两职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新建乡党政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唐直兼任。加强精准扶贫队伍建设,配备2名专职扶贫工作人员,并配备固定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

2.保障帮扶资金。积极筹措产业帮扶资金。帮扶单位采取向上争一点、单位自筹一点、向社会募捐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专项支持有产业发展意愿和一定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没有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不享受资金补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捐赠,多渠道募集帮扶资金。产业发展帮扶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另行研究制定。

3.加强舆-论引导。各村、各相关单位要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利用横幅、标语板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宣传好推进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的重大意义、扶持政策、结对帮扶举措等,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激发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各村要在醒目位置悬挂横幅、张贴标语。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上门入户宣传结对帮扶的各项政策,让每个村、每户贫困户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对接落实到位。

4.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完善督促检查机制。建立乡对村、乡对驻村工作队、乡对帮扶责任人的督促检查机制,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专项督查等方式,做到“半年检查、年度考核”,工作不力的要责成限期整改。二是完善考核评比机制。把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资金落实、完成进度等进行细化分解,每年底组成检查组对各村、各单位、帮扶责任人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纳入到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乡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的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和评先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培训、考核和奖惩力度,将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作为村级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三是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各村、各帮扶单位要指定一名联络员,切实做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与县、乡对接、联络工作。

2

页,当前第。

1

1

2

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方案

根据《屯溪区20xx年城镇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方案》(屯帮扶组〔20xx〕1号)的统一部署安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黎阳镇城镇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方案。

确保到20xx年末,区域内城镇困难群众稳定实现家庭“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

对全镇摸底评议选定的`8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贫困线1.5倍以下,20xx年贫困线标准为3700元,1.5倍即5550元)的困难户开展帮扶,根据困难户的家庭状况、资源条件、发展能力和实际需求,针对性制定工作计划和帮扶措施,建立一户一档,按期按质完成帮扶任务。

(一)兜底保障脱困。

1.民政救助帮扶。针对没有劳动能力或暂时无法通过帮扶解困的困难群众,主要是重病重残困难群众,按政策规定将其全部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动员不能自理、行动不便或年龄较大且无人照料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入住福利院,实行政府全面兜底保障(患有精神病、传染病及有暴力行为等不宜集中供养的除外);对城镇困难群众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而其他制度暂时无法覆盖,主动协助其提交临时救助申请,各种救助之后仍有困难的,主动协助其提交帮扶“特惠”政策资金补助。

2.残疾人扶持关爱。加大困难残疾人康复保障、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逐步改善残疾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困难残疾人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和长期照护费支出。针对困难精神残疾人的药费补助,在区残联、民生工程每人每年各1000元补助基础上,镇级给予药费补助每人每年1500元。重度持证精神残疾困难群众需要到黄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住院一个月在区级补助2000元,住院一年在区级最高补助不超过20000元的基础上,镇级给予一次性补助2000元(坚持住院补助资金应小于自费医疗费支出原则)。针对重(特)大、慢性病的给予医药费帮扶补助,区级每户每年不超过5000元基础上,镇级给予每户每年一次补助2000元(坚持补助资金应小于自费医疗费支出原则)。

(二)产业脱困。

1.产业帮扶。大力实施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和困难群众自主种养的“四带一自”的产业帮扶,建立完善经营主体与困难群众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支持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务工就业和发展特色种养业,切实提高困难群众家庭收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农村土地山场林地水面等资源,以及传统种养业的优势,依托现代农业技术,深挖特色种养业增收潜力,带动困难群众脱困致富。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旅游帮扶,积极引导和支持困难群众依托景区,发展种植养殖、餐饮食宿、特色旅游商品来增加收入。

2.电商帮扶。把握国家实施“互联网+”的战略机遇,将电商帮扶纳入帮扶工作体系。加强困难群众电商人才培训,主动帮助困难群众对接流通市场,引导重点流通和餐饮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困难群众的特色产品,对困难群众开设网站给予技术支持。

3.资产收益帮扶。鼓励农村困难群众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作价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盈利分红,最大限度释放困难群众资产潜能,让农村困难群众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三)就业脱困。

统筹各类培训资源,对有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众开展岗前培训、订单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技能和水平,并积极组织劳务对接,落实免费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服务,促进转移就业。鼓励城镇困难群众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困,帮助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对实现稳定就业(有相关劳动合同等证明材料持续就业超过6个月)的“零就业家庭”每户奖励1000元;继续开发卫生保洁员、巡河员、护林员、网格员、信息员等公益性岗位,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为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助,每人每月原则上最高补助标准不超过900元,人员补助费用由镇财政承担。

(四)健康脱困。

大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费用结算信息平台建设,实行区内困难群众住院先诊疗后付费。规范困难群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有签约需求的困难群众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开展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从困难群众帮扶基金中按照签约服务包个人自付金额部分给予补助,每人每年不超过30元。对因病致困的特殊困难家庭,及时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对长期特慢病困难群众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支付后自付合理费用仍有困难的困难群众,按比例再给予医疗资助,最高不超过1万元,在区级基础上,镇级给予一次性补助1000元。

(五)教育脱困。

健全覆盖各阶段的教育资助政策,实现学段全覆盖,应助尽助。对屯溪区籍城镇困难群众家庭中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小学、初中)、中等教育(高中、中等职业)和高等教育(大学、高等职业)的在校学生,给予教育补助。在区级教育资助标准基础上,镇级再给予500元/生/学年(区级教育补助:学前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补助1000元/生/学年,高中以上教育阶段,补助1500元/生/学年)。建立健全困难家庭学生信息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精准资助,让困难家庭子女都能够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从根本上阻断困难代际传递。

(六)住房脱困。

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对符合保障房申请条件的城市无房困难群众,通过公租房政策予以保障,对农村户口的困难群众优先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同时要建立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享受公租房政策信息公示制度,确保受到有效监督,群众认可。

(七)结对帮扶脱困。

继续实行区、镇、村三级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帮扶送温暖活动;按照“单位联村、干部包户”结对帮扶制度的要求,由镇直各部门与各村(居)加强对接,制定本部门具体的困难群众帮扶措施,并优先做好帮扶困难群众中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包户联系工作。在突发事件和重要节日期间,帮扶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用好各项关爱帮扶资金,为困难群众提供指导与帮助。

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困难群众帮扶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爱心人士为困难群众开展捐款捐物、爱心助学等公益活动,积极动员各类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帮扶志愿服务。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对困难党员及家属进行关爱帮扶。在加大帮扶力度的同时,注重发挥困难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强化积极向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主动解困的正确导向,防止出现“等靠要”思想和养懒汉现象。

1.压实工作责任。成立以镇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镇党政领导班子和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黎阳镇城镇困难群众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帮扶工作具体事宜。各村(居)要把实施帮扶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结合实际制定帮扶计划,认真抓好落实。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要深入了解困难户家庭情况,研判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督促指导帮扶措施落实。

2.强化政策落实。注重开发式和保障式两种方式相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困难群众,综合运用好开发和保障两种方式,确保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困难群众,要通过实施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实现就业创业,提高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对既无资源又无发展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众,要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提高转移性收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3.制定帮扶政策。对困难群众的帮扶要以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为目标,一户一策。比照困难群众的扶持政策,由困难群众的帮扶对象或帮扶责任人提出,由村(居)两委联席会议确认,按照困难群众家庭主要致困原因,原则上每户每年享受一项“特惠”扶持政策,情况特殊的,经镇党委政府(审核同意,报区民政(扶贫)局及相关政策执行部门共同审批。

4.落实扶持资金。建立困难群众帮扶基金池,每年安排5万元,20xx年结余3.4万元转入20xx年帮扶基金池。用于残疾人关爱、“零就业”家庭就业奖励、健康帮扶(对因重病致困或长期特慢病致困家庭给予特定资助)、教育资助、领导慰问帮扶等。鼓励社会组织、团体、企业、个人捐赠,多渠道募集帮扶基金。

5.强化考核督查。将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纳入全镇重点工作督查内容之一,镇民政(扶贫)办会同镇纪委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开展常态化督查调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帮扶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对帮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实行考核,对存在突出问题的进行约谈,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村(居)、有关部门和帮扶责任人涉及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严肃问责。

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方案

为认真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聚焦特殊困难群体,聚焦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健全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长效机制,综合运用联系帮扶、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措施,强化家庭履行赡养、抚(扶)养和监护职责,分类施策,精准帮扶,长效帮扶,提高综合保障能力,补齐补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短板,坚决杜绝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

(一)组织开展低保、特困、孤儿等困难群众摸底排查工作。一是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在“访千企、进万户、找问题、解难题”活动摸排基础上,组织基层工作人员、社会救助协调员、村嫂、网格员、信息员等力量,逐户、逐人走访低保、特困、孤儿等困难群众,切实做到底数清、对象明。二是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通过摸排走访,全面、准确掌握他们的基本生活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解难帮困,及时处置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建立每天电话联系一次、每周上门探视一次的联络制度,对于行动不便的保障对象,定期组织人员做好卫生清理、环境消杀工作,落实好疫情防控要求。三是加强“托底线、救急难”。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原则,抓好特殊困难群体特别是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低保对象、孤儿困境儿童等对象生活保障工作,严防出现饿死、冻死、病死等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极端事件。

(二)完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认真签订特困人员生活照料协议。一是全面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是确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的重要举措。要认真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确定照料服务人,提供日常看护、生活照料等服务。确定照料服务人时,在充分尊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本人意见基础上,优先就近选择低保、低收入及脱贫户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二是明确委托照料服务内容。督促照料服务人员认真履行委托照料服务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全面落实照料服务内容。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定期探访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了解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实际生活状况和委托照料服务落实情况,认真处理相关投诉和建议,媒体曝光问题第一时间查处。

(三)持续完善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三项制度。一是建立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协议签订制度。在充分尊重老年人意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协议书》、《农村留守老年人委托照护责任确认书》,确保老年人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联系制度。依托村(居)委会,对农村留守老年人基础信息比对核查,信息管理动态化,及时更新联络人信息。三是建立农村特殊老年群体探视走访制度。通过定期走访,掌握并记录其生活、健康、需求等基本情况,建立定期走访、探望长效机制。统筹协调和组织引导村(居)委会,积极发挥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中的组织服务作用,增强对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的约束力。

(四)进一步规范残疾人两补工作。一是开展两项补贴全面排查,确保“应补尽补、应助尽助”。依托驻村工作队、村(居)干部、残疾人助理员等力量,对未纳入残疾人两补名单逐村逐户逐人开展排查,加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名单与低保信息系统、原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库对象名单比对,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二是改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的工作方式。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符合残疾人两补政策的,指导其提交申请材料;重度残疾人行动不便的,主动上门帮助办理申请材料。残疾证即将到期人员,督促及时更换残疾证;无行动能力的,工作人员积极与残联沟通,帮助更换残疾证。

(五)分类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各乡镇及时接领本辖区户籍的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并帮助返乡人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避免其再次外出流浪乞讨。对返乡人员中被遗弃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近亲属或其他监护人,报请公安机关责令其履行抚养、扶养、赡养义务。对确实无家可归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应当给予妥善安置。对因长期在外流浪被注销户籍的返乡受助人员,要联系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对需要生活兜底救助的`,按照个人、家庭实际情况,分类纳入临时生活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困境儿童保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补贴等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对返乡人员中患有重大疾病等易外出流浪乞讨困难人员,及时通报医疗保障部门,符合条件的及时予以医疗救助。对返乡人员中义务教育学龄段未成年人,联系教育部门及时提供教育帮助。对符合住房救助的人员,住房保障部门要提供住房救助。对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易流浪走失人员及其家庭成员,要落实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等帮扶政策。对返乡人员中困难残疾人员,联合残联做好帮扶。

(六)加强对脱贫户、监测户的临时救助工作。对于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各乡镇及时受理、审核审批,做到应救尽救。对于因同一事由造成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持续时间较长的,应转介到其他社会救助范围。对因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医治支出增加,申请之日前12个月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扣除医疗保险报销、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及其他救助后,个人自付费用金额仍然较大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可视近一年个人自付费用分段分档进行救助。

(一)强化组织保障充分认识到做好当前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分管同志亲自抓,民政所长切实担起责任,统筹协调村嫂、网格员、信息员等力量参与,摸清困难群众生活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台账,遇到特殊情况及时上报至县民政局,确保各项民政服务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督导检查县民政局将定期组织人员,采取实地查看方式对各乡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坚持立行立改,发现弄虚作假、失职失责等行为,将严肃问责。

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方案

推动城镇贫困群众解困脱困各项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改善城镇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城镇困难群众工作方案。

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力度的意见》(赣发〔20xx〕7号)要求,通过结对帮扶,党员干部深入城镇困难群众家中,传达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宣讲民生政策,通过入户走访,及时发现群众因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重大疾病以及其他意外事故造成的生活困难,及时将其纳入救助范围。查看低保、特困救助、孤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住房等救助政策是否落实到位。针对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予资金、物资以及就业等方面的援助,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20xx年纳入全区城镇贫困群众解困脱困的对象,包括城镇低保户、特困户、孤儿、支出型贫困家庭等困难群体。

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员干部组成帮扶主体,与本辖区城镇贫困群众结成“一帮一”、“一帮多”对子,每名党员干部最多帮扶5户,帮扶时间不少于一年。帮扶党员干部工作有变动的,所在单位要及时调整,确保帮扶工作不断档。

1.开展政策宣讲。通过入户宣讲、发放宣传单等形式,面对面向帮扶对象宣传解因脱困方面的政策,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对因灾、因病或遭受重大变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主动帮助申请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救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帮助申请低保、特困救助等政策。

2.查看待遇落实。在走访过程中,要查看帮扶对象各项救助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家庭符合条件的人口是否纳入保障范围,保障标准是否与实际困难情况相符等。查看教育保障政策、城镇困难群众大病保险、重大疾病救治、困难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救助以及住房保障、技能培训等政策的落实情况。

3.帮助解决困难。对有就业能力、就业意向的困难群众,要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实现就业,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开展教育扶持,对子女读书有困难的家庭,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困难家庭助学政策,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引导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为城镇困难群众捐赠慈善款物。开展扶残助学、金秋助学、寒冬送温暖等活动,给予帮扶户必要的资金、物资支持,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生产和生活条件。

4.促进精神文明。引导帮扶对象树立爱国、爱党、爱集体、爱劳动的思想,消除“等靠要”和不思进取的思想,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教育帮扶对象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理婚丧事,反对封建迷信,自觉抵制赌博酗酒恶习,维护社会治安,正确处理好邻里关系。

1.搞好调查研究。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形式,摸清本辖区困难群众数量,家庭基本情况,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梳理,形成城镇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台账,明确帮扶责任人和工作任务。各乡镇(街道)需于20xx年10月15日前,将《城镇贫困群众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表》(见附件)上报到区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

2.组织开展实施。各乡镇(街道)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帮扶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帮扶干部要做到每季度上门一次,对照实施方案和解困脱困目标要求,逐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到位。压实帮扶人责任,不能停留在走访慰问、送钱送物的表面形式,要着重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增加收入和减轻因患病、意外事故等造成的支出型贫困。

3.考核检查验收。加强结对帮扶活动的考核验收,区民政局将对帮扶情况实行每季一次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各乡镇(街道)在帮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在全区进行推广。实行年终考核验收,考评分值将纳入对各乡镇(街道)高质量发展考评体系。

相关范文推荐
  • 10-26 最新电力成长心得体会及感悟范文(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将碎片化的经验或者感悟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实例,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热情和创造力。第一段:人生的
  • 10-26 实用百日攻坚创效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心得体会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通过思考和总结后形成的一种体验与感悟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
  • 10-26 精选大病报销申请书范文(16篇)
    每一篇精选范文都触动着读者内心的某个小角落,唤起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尊敬的社区领导:您好!本人和丈夫都是____县___
  • 10-26 优秀用手机协议书(案例12篇)
    手机也让我们变得更加依赖和沉迷,无法离开手机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和不安。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手机应用程序,希望能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受让人:___根据(企业
  • 10-26 最新派出所重点人员稳控工作方案(模板13篇)
    一个好的工作方案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减少出错的可能性。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
  • 10-26 实用红领巾的体会感悟(模板13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某一事物、经历或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形成的个人体验和领悟的文字表达,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事物的理解,提升自我认知。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本
  • 10-26 优质多个会议的通知(案例15篇)
    通知的格式一般要求整齐规范,便于阅读和理解,避免出现错字错词等错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写作通知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并整理了相应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10-26 优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19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整体设计和安排的重要工作。希望以下的教学计划范文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1、课题名称:《詹天佑》
  • 10-26 优质社会实践刷碗心得体会报告(通用15篇)
    社会实践报告作为一种能力的综合展示,对于个人职业规划和求职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系列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旨在为大家提供写作参考和思路。这个暑假,我在xx进行了为
  • 10-26 实用陪孩子健康成长的心得体会(通用13篇)
    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也可以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以下是小编精心编辑整理的几篇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是每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