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思辨与立场读后感(通用5篇)

最新思辨与立场读后感(通用5篇)

时间:2023-10-07 11:19:28 作者:雨中梧 最新思辨与立场读后感(通用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篇一

“教育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那什么是儿童立场?所谓儿童立场,就是儿童教育过程要从儿童视角出发,研究儿童心理,遵循儿童认知的发展规律,简单来说就是想儿童之所想,为儿童之所为。

教育有自己的立场,教育立场说到底是儿童立场。只有站在儿童立场上,才会有真正的教育、良好教育的发生。作为一个成人,怎样才能站在儿童立场里?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妈妈带着五岁的小男孩逛商场,商场很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孩子却突然拽着妈妈的衣服,一个劲儿说害怕,哭闹着要回家。妈妈觉得很奇怪,蹲下身来,想抱起孩子,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使孩子害怕的东西了――腿,那一条条大人的腿不停地从孩子眼前晃过,孩子眼里全是腿,难怪他会不安。于是,妈妈急忙带着孩子回家。故事中的这位妈妈如果不蹲下来,也许她永远也不会知道孩子害怕什么,这位妈妈如果不蹲下来,也许她永远也不会知道孩子眼里的世界和大人有着如此的不同。这就是视角的不同,立场的不同,当然不单是身高差距这一物理现象,而是心理上的视角不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学生的所做所为与我们的想象格格不入,想让他往西去,他偏要朝东走,于是我们埋怨、责怪学生。其实,距离产生是因为我们站得太高,离学生太远,没有站在儿童的立场里,甚至说没有看到儿童!就像书中多次提到的`卢森堡的批评:“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肺的撞到一个孩子是一件罪行。”我们也常常在赶往教育这一太阳底下最崇高事业的路上撞到儿童,因为我们不知道儿童是谁,儿童在哪里,没有站在儿童立场上。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站在儿童立场里,用儿童的视角来接近学生,走进学生,让他们感到尊重,哪怕面对的是学生的错误,甚至是有些幼稚、荒唐的言行举止!那么就让我们蹲下来,“放下身段”有意和儿童变得一样高,当我们和学生一般高时,我们就能读懂他的语言,读懂他的内心世界,我们就更容易走近学生,理解学生,甚至说把自己也看做是一个儿童,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与学生融为一体。

心中始终装着儿童,便能真正发现儿童,拥有儿童的视角。树立“儿童立场”的教育理念,倾听教育的可能性的召唤,从清纯的童心中发现阳光、友情、美好以及幸福,进而促使儿童成就想象之外的可能。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篇二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工作的内容是教书育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孩子,该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对待儿童是我们终生思考的问题。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我们应当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介入设施我每一次教育行为发生之前都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当我一看到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一书,就立刻被它吸引,立场是我们教育行为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的立场才能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教育行为,这本书的立意可谓是直指教育问题的核心。“教育是为了谁?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又是从哪里出发?”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才有意义。成先生在这本书里指出,一切教育的核心都应当是围绕着儿童本身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赏识孩子才有资格去谈论教育的技巧。

站在儿童的离场看问题对教学工作来说就是要“以生为本”展开教学活动。我们平时在写教案、备课、写教学设计,都要从“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个理念来看,从学习方法上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从教学内容上要提供给学生“适宜性教育”。真正地让学生回家的预习有成效、有方向、有目的,更甚者,由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支撑,将网络平台利用到教学中,学生的预习效果更能以大数据呈现在教师的后台,教师能拿到第一手资料,从而能及时有效的去调整预案,将课堂有效的时间利用在处理“疑难问题、帮扶学困生”的这个刀刃上。因此,我们现在虽不能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帮助,但我们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的步伐不能停,课堂的翻转势在必行。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课前对文本的有效解读,对学生的有效了解,是我们必须要认真落实的事情。只有这样,不断的前行,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创新的意识!

成老说教育需要慢慢来、需要等待,因为儿童的成长不仅要靠教育,还要靠其自身的成熟,因此最伟大的教育是教育与儿童的成熟相统一。从儿童的角度看问题,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以儿童的健康快乐为教育的立足点,就是儿童立场,也是教育的根本立场。尽管每位教师的职业相同,但是我们的专业成长之路却不尽相同,我们从每天的都在发生着的教育事件中获得的经验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我们怎样去实践教育行为,都应当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和善于观察的眼睛,保持一切从儿童成长利益出发的教育立场,走进儿童中去,去发现儿童,然后再引导儿童,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尊重和最科学的成长,这才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现代教育。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篇三

我们很多时候觉得批判性思维就是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要看别人的观点是不是有漏洞,然后就按自己的观点怼过去,最后就成了一个优秀的杠精,还沾沾自喜,我就是和别人不一样,我是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看待事物的。

其实,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特点是批判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会有文化遮蔽,我们很容易接受我们认为正确的和对我们有利的,排斥不同的声音,然后就容易丧失了公平性。

公正的思维意味着用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的观点,在思维中要不考虑自身和群体的私利,满足思维的各项认知标准。一般而言,它具备以下特质:认知谦逊、认知勇气、换位思考、认知正直、认知坚毅、信赖推理以及思维自主。

详细的说,就是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无知,保持求知的心态,不可傲慢蔑视别人的建议。还要有被挑战自己认知的勇气,学会接纳,能够面对并公正地对待那些我们有着强烈抵触情绪或从来不愿意认真倾听的思想、信念和观点。学会换位思考,站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要站在公平的角度去思考。当然,有些问题很复杂,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追求真理。要认识到自身推理的价值,通过思维推理形成信念。最后,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者,不要人云亦云,时刻保持清醒的思维。

最后,要学会做一个自我思维批判者,努力提升思维的品质和技巧,这才将是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世界中唯一的出路。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篇四

如果现在让你随口说出三个字,你会说哪三个字呢?哪三个字会让你心存幻想呢?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哪三个字呢?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答案。

通过阅读成尚荣老师的《儿童立场》,我的脑海一直浮现三个字――可能性。这三个看似极其普通的字眼凑在一起,让已经大约三年多教学经验的我,即使身处困局,也可以敞开心扉地劝慰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可能性,让人对教育充满希望;可能性,让人不那么心灰意冷;可能性,让人努力去追寻;可能性,让教育神秘而有力量。

01

基于儿童立场,认识可能性

作者在书中写到,“儿童立场不是一句空话,儿童立场也不只是表面的尊重,其深度在于价值。儿童立场是价值的载体,也是价值本身,其价值还应从情感、思维的价值中去追索。”

网络上关于“可能性”的解释为,事物发生的概率。我们总听到这样一句话:一切皆有可能。作为教师,面对儿童我们总是殷切地期望学生能够变好。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似乎“冥顽不灵”学生,好像自己使出十八般武艺都不能让孩子有所改变,于是我们便濒临绝望。这时候,“可能性”就应该像魔术师一样闪现在我们心中,让我们保持对教学的热情,保有对学生的希望和期待。目前为止,这三个字对目前处境的我非常适用。

本学期,我依然执教六年级三个班的英语课,和往年不太一样的是,现在的自己有孕在身,更加需要注重言行举止的得体,一是为了腹中宝宝,二是为了这群孩子。因为自己情绪上的控制,精力上的有限,所以在面对其中一个常规比较混乱的班级时,总是感到颇为吃力。班上孩子的英语学习两极分化尤其严重,女生自觉又好学,部分男生呢,简直就是一言难尽。

每次走进课堂,都要做大量的心理暗示:不要发火,不要生气。站在讲台上,极力地收敛自己的.脾气,用最严肃的面孔,进行课堂的每一分钟。许多老师都对这个班级的常规感到头疼,我也是其中一个。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有序,总会花费一定的时间。

在一次次的心灰意冷中,自我安慰。在儿童的可能性中,让我去相信,让我去期待,他们也许是会变化的。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教育的伟大之处在于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现实中的未来,现实中的可能性,“不可能”中的可能,不是一下子就被发现的,这需要耐心。那么就让我们科学理性地认识儿童的可能性,耐心地去发现儿童的可能性。

02

基于儿童立场,发现可能性

作者在书中写到,“如果说认识儿童是重在儿童是谁的话,那么发现儿童则重在儿童内心秘密的发现,尤其是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可能性的发现。儿童是未被承认的天才,是因为他们的可能性有待被承认和开发。”

由此可见,发现儿童的可能性,就是进一步认识儿童,深入地认识儿童,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儿童。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孩子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会比小孩子还要小。”认识儿童的可能性的存在,采取多种方式去发现儿童的可能性,从而实现由“可能”变为“现实”的跨越。

发现儿童的可能性,首先离不开对儿童的尊重。

“尊重是道德的起点,也是人性的起点,只有尊重学生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

尊重学生,才会有机会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有可能发现儿童的可能性。

其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承认儿童是活的,并且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对儿童有着师者之爱,才会更加包容儿童的缺点甚至顽劣,才可能坚持去引导和教育。

最后,教师要做长大的儿童。“教师是儿童,才能走进儿童;教师是长大的儿童,才能提升儿童。”作为教师,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只有现在做一个大孩子,还能够更了解儿童,才能够想儿童之所想,为儿童之所为,即使这本身非常的艰难。

基于儿童立场,去发现儿童的可能性,甚至创造可能性。

03

基于儿童立场,创造可能性

作者在书中写到,“教育儿童,空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产生的困惑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解决起来艰难得多,有时甚至会让我们显得无能和无奈。但是我想,只要理念提升了,方法总会有的,技巧总会有的,艺术总会有的。教育的智慧和快乐总会伴随着困惑,让我们只有快乐而没有困惑吧!”

有时候可能性深深地潜伏在现实中,让我们焦头烂额,都难以发现。如果发现不了可能性,也可以摇身一变为魔术师,为儿童的发展创造可能性。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需要教育的孩子,首先选用的教育方式――说服教育。这貌似也是我最青睐的方式之一。只不过大多数,言语总是那么苍白。

比如,孩子作业长期不完成,一次次地沟通,一次次地沟通失败,如此看来,这就是空谈。所以常常并不能解决问题。当然,面对一些一点就通的儿童来说,语言也是具备一定的力量的。但是教育事业里,终会有些令人焦头烂额的疑难杂症,比如有的孩子就是长期不做作业,有的孩子上课就是不听讲,任你千般说万般劝,都不能在这些孩子的心里荡起半点涟漪。这时,就要采取一些不一样的措施,创造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上学期新接手的班级里,三班有个小盛,二班有个小欣,这两个女生是我未完成作业记录本(黑名单)上的常客。为此,我多次和她们进行语言沟通,但是收效甚微。不得不说,有时候空谈的确不能解决问题。为此,我几近感到绝望和无奈。但是当文字落在了纸上,却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分别给她们写了大约2封手写信,她们的改变立竿见影。

本学期,我为两人分别安排了一个小助手任务,她们不仅将任务完成的非常漂亮,而且几乎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她们两人让我相信坚持的力量,让我笃定教育的确能够改变人,只要拥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和科学的教育行为。这一点和作者在书中一个观点不谋而合:

教育实践中已有不少的事例证明,教育是可以改变事实的,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从本质上来讲,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过程。教师应当有这么一份坚定的信念。

在发现或者创造儿童的可能性的过程中,教师不知道答案,但是这个过程或许就能让可能性得以显现和实现。

04

作为教师,面对的就是充满不确定性,也就是有着无限可能性的儿童。

无论面对怎样的教育困惑,身处怎样的教育困局,心怀幻想地怀揣着“可能性”这三个字,让自己远离万念俱灰,让自己远离绝望,让自己始终对儿童满怀期待,对教育葆有热情!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篇五

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寒假里,一阵浓浓的书香味伴着充满求知心的我成长。《不抱怨的世界》就是它温柔而醒目的名字。

在这书中,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和无意识的有能。这也就是养成不抱怨的21天中的四个阶段。

其中书中有两件事最令我震撼,第一件事是:“有一辆卡车撞道了作者家的狗,然而那个司机却跑了,作者死命追上他,而且还有这样的想法:等我追上他,一定要把那个卡车司机揍死。最后,在愤怒之后,他就明白了:那个卡车司机虽然撞道了狗,但其实他才是内心最受伤害的那个人。第二件事是:“一位因车祸而截肢的太太,在重大车祸之后,她经受了千辛万苦,不停的开刀与康复,饱受身体和精神的挑战。而她是个很有资格怨天、怨地、怨命运、怨撞击她的驾驶者的人。但是她却没有,她相反每天祈祷感谢救助他的医生、护士和每天照顾自己的丈夫。”这两个事例,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抱怨的人会失去快乐,失去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会因一点小小的事情而去抱怨他人,从不去理解他人。这使我想到书中的一句话“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束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这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由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理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

相关范文推荐
  • 10-07 克雷洛夫寓言读后感想 克雷洛夫寓言读后感(汇总10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 10-07 小豆豆读后感(汇总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
  • 10-07 最新蓝鲸读后感四年级 蓝鲸的眼睛读后感(实用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接下来我就给大
  • 10-07 彼得潘英文读后感(汇总8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
  • 10-07 2023年了凡四训读后感(汇总7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
  • 10-07 最新后羿射日读后感想(模板7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
  • 10-07 最新读后感一个字(通用6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
  • 10-07 最新舒婷读后感 舒婷致橡树读后感(优质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舒婷读后感篇一昨天讲舒
  • 10-07 最新传统美德感悟(优质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
  • 10-07 2023年西游记的读后感手抄报(实用10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