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自然与生命的感悟(汇总17篇)

2023年自然与生命的感悟(汇总17篇)

时间:2023-10-16 09:31:16 作者:雨中梧 2023年自然与生命的感悟(汇总17篇)

我们的力量在于团结,我们的成功来自合作。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这些团队标语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能量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一

在一片古老的森林里,生长着许许多多粗壮的大树,还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小鸟,每天早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到了落叶上,鸟儿的情脆的歌声响彻四野。

〝轰隆隆〞,随着一声巨响,一颗参天大树应声倒下。小松鼠吓得吱吱乱叫,鸟儿们陆续飞离森林。向那边望去,啊!原来是一个戴着鸭舌帽的男人,举着一把大斧,眼睛死死地盯着大树,正在拚命地砍树。

大树倒下以后,再也无法重新生长,只留下一个光秃秃的树桩。无休止的砍伐,一棵棵倒下的树,正在流下伤心的眼泪。

突然间,一只五颜六色的啄木鸟飞了过来,对准砍树的人一通猛啄。一个小血洞随即出现在他头上,这个男人一点都不察觉。不是他有越能力,也不是他不怕痛,而是因为他的贪婪。为了金钱、利益,他一心只想着砍树。

愤怒的啄木鸟边啄他的头边大喊:〝这段木头里有虫,它不是普通的虫,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破坏一切环境的贪婪之虫〞!

地球已被人类破坏得体无完肤,森林、大海、空气,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如果没有贪婪的本性,不过度砍伐,又怎会发生这种事?让我们一起保护大自然,保护绿色资源,别让美丽成为过去,灰色变成末来。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二

嫩绿的小草爬满山坡,翠鸟在绿荫丛中婉的嘀鸣,花儿在阳光下绽放灿烂的笑容,鱼儿在消遣追逐漫游……生命如此美丽,我们感受万物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气息,感受到世界充满了朝气和希望。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动人。

然而,我们人类却不去善待我们自己的生命,不去善待野生动物们的生命。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春风拂动的夜晚,一个女大学生跳楼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她跳楼的原因令人费解,因为她学习成绩好,人长的也俊俏,可她的虚荣心却在此时作怪。她长了一双单眼皮,当她得知有一家整容医院很好时,便去为自己做了一双双眼皮,谁知,做完后,眼部又一些轻微的浮肿。为此,她选择了轻生。

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多么令人可笑。生命给予我们只有一次。而她却不用自己的才学为自己营造一片天地,反而轻生。让父母为之流泪,老师为之伤心,社会为之叹惋。如此的不知善待自己的生命,走后留在世界上仅仅是惋惜吗?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轻易毁伤。

生命一代一代延续着,新生的生命代表着希望,年老的生命代表着对生命最后的总结。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其生命的意义。生命的长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生命的长短不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对于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爱人,我们的友人,我们希望他们幸福,他们长寿,但是这些都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而已,同样的,我们自己的生命也被他们所祝福着,祈愿着。

然而人毕竟是感情动物,对于自己所珍惜的,自己所注重的,总是会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当拥有的这些失去的时候,我们会怀疑拥有时的意义。我们会责备上苍,既然你要夺走这一切,为什么当初让我拥有?所以越是我们珍惜的东西越会患得患失。

如果不是我们所珍惜的,我们会为它的流逝感到痛心嘛?就好像我们不会为了那些死有余辜的人流眼泪一样,我们希望好人长命,我们希望坏人不要存在,但是如果纯粹从生命的角度出发,再怎么坏的人,那也是一条命啊,我们会难过吗?我想很多人是不会的,但是也有人会的!那就是其家人,关心他的人!

我们为什么而活着呢?我们因为生命的存在而活着,我们也为了爱我们的人关心我们的人而活着,也是为了我们爱的人和我们所关心的人!所以爱心可以拯救生命,为什么可以呢?因为我们用爱筑造了生命的奇迹!我们用爱填充了生命的空白,我们用爱丰富了生命的意义。

不要去怀疑我们活着的意义,我们应该去庆幸我们有活着的机会!不是吗?很多人,在没有生下来,就丧失了生活的机会,很多人,还没开始感知自身的存在,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也有很多人带着遗憾离开,有很多人带着众人的牵挂离开。我想其实他们也不愿意离开,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亲人,爱人,友人,但是他们没得选择。毕竟生,老,病,死是循环着的,是无法改变的。

我们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就得尝试去接受,去面对。我们可以不去掌握生死的长短,但是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去丰富生命的内涵,不论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是长还是短,至少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我不愧来世上走了一遭。我来了,享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情,我走了,我带走了众人的牵挂,但是我不悔我来过,我付出过,我感受过!

基于这一点,我特别佩服那些珍惜生命,那些敢于为自己的生命而奋斗而努力的人们!尽管他们可能比常人要有珍惜生命,珍惜我们活着的每一天!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三

鲨鱼游过了五湖四海,却没有游出人类的餐桌,海豚翻越了惊涛骇浪,却没有翻出人类的渔网,大象走遍了美好河山,却没有走出人类的杀戮。

鲨鱼位于食物链顶端对调节海洋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且种群数量稀少。然而在餐厅中总会出现鱼翅这道菜肴。鱼翅是鲨鱼的一部分,是“海味八珍”之一,凡丰盛宴席非鱼翅不足以表隆重。然而在被曝光的鱼翅获取视频中,鲨鱼被无情的拖到了渔船甲板上,船员手持利刃,面无表情的割下了鲨鱼的鱼鳍,然后将其抛入海中。无鳍的鲨鱼在深蓝的海洋中无助的挣扎,沉到海底,慢慢死去。他们仅仅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有看到鲨鱼痛苦的表情和正在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我所愤怒的是匕首掠夺动物生命时,人们的不择手段,我所愤怒的是当动物因痛苦而哭嚎时,人类的视而不见。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我希望商家,厂家不要以伤害动物来获取暴利,希望有关部门杜绝此类事件发生。让我们与动物和谐相处,与社会共同进步,共同体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感恩大自然》。

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值得我们感恩,然而呵护我们的大自然也同样值得我们感恩。

大自然给予了我们太多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一阵轻风的抚摸,也许是一片云彩的问候,也许是一场细雨的滋润。寒来暑往,四季交替是大自给我们带来的一份新奇;世间的山水、草木、虫鱼、鸟兽,也是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一份礼物。我们的生命,也因为有了大自然的相伴,而变得绚丽多彩。所以我们应该感恩自然,感恩它带给我们的一切。

自然界中的美景奇观犹如天空中的点点繁星,数也数不清。大到雄伟挺拔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小到随风颤动的野花,展翅欲飞的彩蝶,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独特的美。即使是最普通的小水滴,也能折射出一个精彩的世界。感恩自然——它使我们的生活多了份美的享受。

当你走进大自然,聆听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小鸟清脆悦耳的歌声;

欣赏鲜花绽放时的美丽,阳光透过树叶在地面上构成的奇妙图案。让心灵远离城市的喧嚣,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回心底的那份宁静。你会忘记烦恼,拥有快乐。感恩自然——使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份幸福与宁静。

在楼房不起眼的角落,我曾发现了一株不知名的小草。我很惊讶坚固冰冷的水泥上怎么能长出小草,最终我找到了答案:水泥间那细细的裂缝。小草的根就扎在里面。可它生机勃勃的样子倒更像是生长在肥沃的土地里面而非墙角的夹缝。我想这就是生命神奇的力量。感恩自然——它让我懂得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彩虹算得上是自然界中最美的景色。然而必须先经历一番风雨的洗礼,它才能闪着七彩光芒出现在天空。生命也一样,在成功之前必定有挫折和困难,但只要坚持和努力,最终会有看见彩虹的那一天。感恩自然——让我学会了面对挫折和考验。

自然带给了我启示与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感恩自然,用心体会大自然美妙的旋律吧!它将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缤纷的色彩和浓浓的馨香。自然给予了我们美的感化,给予了我们无数的启迪。听一位名人说过: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这是人类最高的道德!让我们感恩自然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五

在坚持绿色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坚持尊重和顺应自然的理念“所有事物都有自己的和谐生活,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营养,优点在于现在,利益在于未来,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是母亲得以生存的关键,如果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就会使我们的地球母亲生病,并且是一种不治之症,只会越来越虚弱,最后直至死亡。如果地球母亲没有了,人类将不复存在。保护地球母亲,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历史地看,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不计其数,二氧化硫的排放导致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塑料包装物和农膜污染导致的白色污染蔓延全国各地,土地荒漠化问题每年增加,曾使得我国每年遭受的沙尘暴天气由20世纪50年代的5次增加到90年代的23次,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上千万亩,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很多野生动物成了世界濒危物种。

现实地看,因为保护自然和生态而受益的地方创造了无数价值。中国的旅游胜地x山水、x、九寨沟、x、xx、x西湖……哪一个不是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哪一个不是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地方。这些地方不仅让本地居民舒适安逸,还能创造无数的旅游收入,同时也为后人创造无数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生态环境保护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更加突出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是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的前提与重要特征。

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地球上的每个人携起手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摘要〕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关乎人类的前途命运。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严峻现实,使我们不得不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反省人类自身。启蒙批判给予我们探究人与自然矛盾根源的重要向度。启蒙开启了近代理性文明的进程,人的主体性地位得以确立。然而,主客二元对立架构下人类中心主义态度的滋生,工具理性单向度的扩张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生态文明观念、基督教上帝决定论、中国哲学的“道法自然”生态理念、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省察引向全面和深入。最终,在马克思那里,我们发现了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为丰富、恰切和深邃的智慧,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感性活动原则之上来诠释和规范人与自然关系,为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重要路径。

〔关键词〕启蒙批判,人与自然,生态智慧,历史唯物主义,感性活动,存在论

古往今来,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经久不息,这是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关注使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乎人类的前途命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全球肆虐,这表明自然界正在以它的方式警告和惩戒人类,向人类的不当行为进行报复。这使我们不得不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反省人类自身。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批判给予我们探究人与自然矛盾根源的一个重要向度,而生态文明观念、基督教上帝决定论、中国哲学中“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供给我们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多个面向,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省察引向全面而深入。最终,在马克思那里,我们发现了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为深邃和丰富的智慧,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感性活动”原则之上来诠释和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重要路径。

为什么在人类自诩无所不能的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矛盾却愈演愈烈?为什么被启蒙之后觉醒的人类却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对这一主题的探讨,我们首先要回到開启近代理性文明的启蒙自身,反观这一问题的缘起。在这一方面,法兰克福学派早期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批判代表了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向度,他们在对启蒙的反思中追根溯源地探寻了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根源,为我们思考当下问题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应答。

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看来,启蒙是一切使人类得到自由发展、促使人类进步的思想观念,其本意是祛魅。启蒙意图通过知识的力量来反对和破解神话,使人们获得洞察力,能够意识到自身是可以不受自然摆布的独特个体,亦毋须匍匐于上帝的脚下,在这种不断地自我觉醒当中可以打破无知和迷信的束缚,从而确立起人的主体性地位。因而,理性至上、信仰知识、祛除神话、唤醒世界,成为启蒙的纲领和信条。

启蒙始终贯穿着祛魅化的努力,然而,走出无知和迷信的被启蒙的人类,为什么最终又重新坠入到一种野蛮状态之中呢?面对这一问题,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围绕启蒙与神话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彻底的省察。

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类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人类无法与自然相抗衡,就将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投影到神话当中去,神话的世界复制了人类的现实世界的等级、权力关系,成为支配人的一种外在力量。启蒙信奉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足以破解人类对神话的恐惧和崇拜,将原本属于人类自身的世界交还给人类,因而试图借助于知识将人类从神话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使得人类获得自由发展的积极力量,这本是一件幸事。然而,启蒙的发展却逐渐背离了它的初衷,走向了其反面。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理性的被滥用。在人类拿起理性的武器认识和对待自然的过程中,并没有恰当地运用理性,而是以世界主人的傲慢、一切为我所用的姿态去对待自然。因为启蒙在发展过程中,启蒙理性发生了扭曲,单向度为工具理性而丧失了其中所包括的价值理性的丰富意义。启蒙要求以工具理性控制自然的形式表现出来,科学技术便是基于工具理性的重要知识形式,体现着知识的本质力量。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利用和被利用的工具性关系,自然被视作是纯粹的被征服和宰制的客体,它理应为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服务,自然的价值只是在于它可以为人类提供资源、谋取利益。

人类由于过度地迷信科学技术的力量,信奉它可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就进一步运用技术的方式对待自然,贪婪地无限制地使用自然资源,由此,知识最终演变成剥削自然的工具性存在,人类也沦为工具理性的附属品。所以,启蒙洗礼之后,人类在面对自然时,“从自然中想学到的就是如何利用自然,以便全面地统治自然和他者。这就是其唯一目的”〔1〕2。

启蒙之后,在工具理性几乎驱除了全部传统的神话和外在权威时,人类却没有真正实现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人类支配和统治自然的同时,自身更深深地陷入到自然的束缚当中。因而,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就在于人类对自然的工具主义的态度,即全部症结要归因于启蒙理性单向度为工具理性。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这样说道:“造成社会理性化过程之吊诡的理性,或者说造成启蒙辩证法的理性,不是价值理性,而是工具理性。”〔3〕可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贯穿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启蒙批判的一条主线,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根源在其中得到了积极的应答。那么,究竟应当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呢?我们进一步借助更多视域的分析,试图发掘出可供借鉴的有效资源。

除了启蒙批判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古今中外众多的思想家都曾对这个自文明诞生以来就始终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过深刻的探究和阐发,汲取他们的宝贵生态智慧,为我们继续去深入反思这一问题,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启迪。

生态文明观念的提出,是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一大突破性进步。“生态文明”一词,据相关研究表明,在西方可以从伊林·费切尔那里找到源头,1978年他在英文期刊《宇宙》中发表了一篇名为《人类生存的条件:论进步的辩证法》的文章,其间他提出了“生态文明”观念,基本观点有如下四个方面:其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因其生物本性和生活于其间的自然环境两个方面而依附于自然,但自然并不是人类可以肆意利用的存在物,人也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主人。人类如若获取自然资源就必须爱护自然,人有着照料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面对自然,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从自然,尊重自然。其二,人类取得的进步并不必然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借助于科学技术对自然的攫取、控制所取得的进步会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人们或许会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真正的进步乃是以创造和保护人类生活条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为宗旨的质量进步。其三,要想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根本路径就是人类应摒弃历史线性进步论,树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哲学思维方式,把文明看成一个地球上的子系统,以此纠正人与自然二分的错误观念,将文明与自然融为一体〔4〕。其四,任由人类征服支配自然的时代终将结束,人类必将开启新的生态文明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承袭了启蒙以来的科学技术进步主义,利用科学技术征服、剥削、破坏自然,而科学技术的真正作用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律令,而不是去加强对自然的征服。生态文明或将在民主社会主义制度下最终实现。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西方的基督教有其独特的阐释。究其实质而言,它是一种上帝决定论,其主要的观点有:其一,在基督教的教义中,上帝是理解上帝—人—自然三维关系的核心角色。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由上帝定义的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上帝指示人类可以统治自然,因为人与自然都可以通过物质交换延续生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人的“统治”角色却不是任意的,统治是“有限的”统治,更恰当地说,是一种“管理”。人首先应当履行维护、看管自然的责任,方才享有对一切动植物利用与控制的权利。换言之,人类相对于自然的权利和地位,是由于对自然的责任或义务而确立的。其二,人类是地球上的独特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物种,只有人类是既具有创造力又具有破坏性的矛盾统一体。恰恰是人类的这种独特性,使得人类更应该担负起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在上帝面前,人类是一种有缺陷的有限性存在,正是由于人类有时无法认清这一点,无知或狂妄地把上帝赋予的守护自然的职责理解为可以肆意妄为地支配和主宰自然的权利。事实上,人类之外的一切不仅不是可以为人类支配的,而且还具有不依赖于人的独立性。人类世代都在掠夺破坏自然、与自然对抗中来获取自身的价值,终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其三,人类对自然应有的态度是,在上帝面前保持谦卑。只有在上帝的恩宠和启示中,人类才能拥有智慧。只有在谦卑中,人类才能领会到上帝赋予自身的权利与义务究竟是什么,用谦卑去弥补自身的缺陷,才能最终获得与自然正确相处的智慧〔5〕。

中国哲学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上,老子提出的“道”最接近于我们这里所涉及的“自然”,道并不是指社会历史意义上的人伦、常理之道,而是自然之道。他倡导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是“道法自然”,其中包含着“物无贵贱”“知足知止”“效天法地”三个向度的内容。具体而言:其一,关于明确人在世间地位的“物无贵贱”。老子认为,人与自然万物同源,平等共生于天地间,无高低贵贱之差别,不仅如此,人与自然万物彼此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其二,关于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知足知止”。老子批判贪图享乐的消极生活,告诫人们须摒弃不必要的過度消费,理应合理有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讲究适可而止,以知足的心态善为而不去妄为,方可成就大为〔6〕。其三,关于人对待自然方式的“效天法地”。老子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63,人理应与天地万物一起遵循和守护自然而然的法则,不可背离,不可妄加干涉,应努力将自然之法通过人类的智慧转为生存之法,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思潮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与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为解决生态危机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在此我们列举几位代表人物来深入阐释这一问题。高兹将生态危机的发生归结于资本主义对利润无限追求的经济理性,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从本质上就是生态危机,不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矛盾问题,就会危及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在他看来,当下的出路就在于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用遵循生态规则的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8〕249。奥康纳则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就有着反生态的本性,因而,资本主义的生态体系不具备可持续性。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当中,就势必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和自然界的污染,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生态危机日愈严重。福斯特强调科学技术是资本家谋取利润的手段,如若将生态危机的解决寄托于科学技术之上定是徒劳的。当前全球生态的破坏归根结底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诱发的,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

上述古今中外思想家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诸多观点,关于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认识和理解大致有三种角度:一是有的将之归结为工具理性的扩张、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不合理的运用;二是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或者说是资本逻辑导致;三是人类过度掠夺和消费自然资源、破坏自然而造成的。就解决路径与方案而言,他们相应地提出了三种观点:一是要合理运用科学技术,遵循万物法则,担负守护自然的职责,达到文明的发展与自然有机的融合;二是要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民主社会主义制度下有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要认识到人类自身的有限性和自然的独特价值,合理有度地使用自然资源。以上这些观点,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给予我们更好地把握人与自然关系以深刻启示。另外,我们也从中认识到,人与自然的这个主题是贯穿人类文明进程的根本的重要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对峙、失衡,并不是由某一种单一的原因引起的,而是有着复杂的背景和诸多的因素所导致。那么,如何才能全面而恰当地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我们理应回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境域之中,这里蕴藏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为丰富、恰切和深邃的智慧。马克思在他的感性活动原则中提供了人与自然达成辩证统一的重要规范和标准,为我们科学地解答了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那么,何谓“感性活动”呢?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境域中,它指的是在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关系中建构出人类社会关系的劳动,对象性、社会性、历史性是它的主要特点。正是感性活动的这些特点规约着人与自然关系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人与自然”,二是“人与人”和“人与自然”。马克思认为,正是基于感性活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相统一。

首先,我们来分析“感性活动”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首次提出联结人与自然之间的这个纽带不是思辨的理性意识的活动,而是感性意识的活动。在马克思这里,感性、感性意识、感性活动是同义词。论及感性意识,它与我们通常的认知并不一致,“不再从人的先验的认识能力或者感官功能以及意识主观活动的意义上来理解,它不再是个体的属性”〔9〕125。换言之,它虽然表现为人们的欲望、激情和需要,但这并不属于个体独特的情感范围,而是一种类的属性,它应被理解为“领悟并造就人类社会性的交往意识,同时也是建构着人类社会的感性活动”〔10〕。这种感性活动即是发生于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对象性活动,这种关系呈现的是“对象性”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之间互为对象的一种平等关系。

其一,这一“对象性”体现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自然于人类而言,它是人类劳动和生活的前提,为人类提供了劳动和生活所必需的资源,同时也是人类为了表现和确证自己的对象性本质力量所需要的世界,人类必须依赖自然而生存;而人对于自然来说,一方面,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这样说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与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与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1〕56-57另一方面,自然是“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11〕89。脱离人的感性活动的自然,在马克思看来,毋宁说是一种“无”。所以,人与自然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亦即“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11〕89。这种自然界的属人的性质和人的自然界的属性,指明了人与自然应然的和谐关系,突破和超越了近代形而上学框架下主客二元对立的模式。

其二,人的主体性是在人与自然“互为对象”关系中的主体性。马克思认为,人具有感性意识,这当然彰显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人的主体性。但是,它只能是一种独特的“主体性”,他这样说道:“当现实的肉体的、站在坚实的呈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吸入一切自然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的现实、对象性的本质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设定并不是主体,它是对象性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因此,这些本质力量的活动也必须是对象性的活动。”〔11〕105这段论述中的“设定并不是主体,它是对象性本质力量的主体性”是至关重要的内容,这里的“主体性”指的即是感性,正是由于人具有“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11〕105,这种主体性才会成立。“一方面,展现这种对象性本质力量的活动证明了自然对人的先在制约性;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对象是表征着人的这一本质力量的存在,这两方面共同印证了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对象性的关系。”〔9〕121-122因此,马克思认为,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感性意识是一种主体性,然而它绝不是在近代形而上学框架下的主客二元對立的主体意识。这是马克思在告诫人们,不能脱离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去谈论人的主体性,换言之,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不能凌驾在自然遭受控制、掠夺和破坏的痛苦之上,这就有力地回击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的工具理性的态度。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上文提及的工具理性的扩张,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不合理的运用,人类过度掠夺和消费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等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原因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在马克思这里也已经全部涉及到了。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感性”的另一个特点是社会性。他认为,人的感性活动的产物不只是作为人的对象性本质力量呈现出来的生产力的提高,同时还有建构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感性意识本身就是一种与他人、他物相联结的交往意识,感性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感性交往。这种社会关系在马克思这里,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境域中的生产关系。他是从全部社会关系的意义上来表达生产关系的涵义,当生产关系被理性所确认和固定下来就是社会制度。这样,“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前者决定了后者,而后者对前者亦有所影响。因此,倘若要恰当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要考量“人与人”对“人与自然”的影响。我们看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解决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方案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在马克思这里亦有所呈现。

因此,我们认为,马克思在感性活动中提供了对待人与自然关系应遵循的所有应然准则。至于实然状况中,例如: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形成、工具理性的扩张、科学技术的被滥用等问题的根本原因,马克思当然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感性活动的异化。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与自然是基于人的感性活动的历史的统一,人类史与自然史是同一部历史。在这其中,还蕴含了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终极路径〔12〕。马克思将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最终落脚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之上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上。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以达到和谐共生的一种新局面,意味着人与自然之间新的关系的产生,而对这种新关系的需要,是在生产力的变革中产生的。那么,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境域里,生产力的变革又到底意味着什么?生产力是人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因而,生产力的变革并不是从工具理性角度理解的工艺学意义上的突破,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包括物质条件的发展,还包含了人与人对社会关系需要的感性的交往意识的变革。因此,其真正的变革意义在于,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对人的感性存在的生产,由此引发了人的感性需要的增长和感性意识的变革。感性需要的增长不能等同于物质欲求的增长,这种需要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需要,它的不断增长是感性意识变革的原因,意味着人与自然的感性联系中对新的社会性的发现以及实现,人与人之间通过自然而发展起来的社会关系的变革,意味着新的社会属性的降临〔9〕126-127。换言之,当生产力的变革带来了人与自然之间新关系的需求和渴望时,新的社会关系变革的发生也就来临了。这也就意味着,在感性活动所带来的生产力的解放中,实现了共产主义这个新的社会关系的诞生,就迎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真正和谐共生。马克思这样说道:“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11〕81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们能够实现真正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只有当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结束了人类史前史的阶段,感性活动的异化得到扬弃,人不再被异己的规律所支配,能够运用自然生存法则进行合乎规律的自由活动,开始了自由人的创造而进入到真正的人类史,人与自然才真正达成和解,实现和谐共生。

总之,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原则诠释和规范了人与自然的应然关系,为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根本重要的理论支撑,也为我们努力达成这一新局面指明了方向。这就是,我们首先应对联接人与自然的感性活动的“对象性”有充分的体认。人与自然是互为对象的平等关系,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人类是有限性的存在,自然亦有其独特价值。人的主体性是在互为对象的关系中的主体性,因而,绝不能继续抱持人类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工具理性进一步蔓延扩张、科学技术被不当地运用。当然,解决问题的根本,不能只是认识态度上的转变,在这种意识的背后是作为根据和基础的社会存在,它就是近代理性文明以来的异化了的感性活动的存在。我们认为,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坚持马克思的人类史与自然史相统一的理念,落实在个体的实实在在的感性活动上。我们在感性活动中应遵循万物生存法则,担负起守护自然的职责,在逐步带来的存在论意义上的生产力进步中,增进个体的对象性本质力量,从而逐步朝向自由人的创造的理想境界,推进共产主义这个“人与人”之间崭新社会关系的诞生,最终彻底扬弃感性活动的异化,从而真正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2〕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人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卢风,曹小竹.论伊林·费切尔的生态文明观念——纪念提出“生态文明”观念40周年〔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0(02):5-13.

〔7〕陳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8〕韩秋红,史巍,胡绪明.现代性的迷思与真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9〕夏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新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8.

〔1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明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生态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如何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生态,习总书记的“两山论”给出了最优解答,为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既让绿水青山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又利用经济发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将绿色生态当作最宝贵的财富,主动做绿色发展理念的“宣讲员”,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等节日为契机,深入社区、校园、乡村,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凝心聚力,为祖国绿水青山增姿添彩,自觉做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保护者。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人民根本福祉,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赋予广大党员干部的神圣使命。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保护绿水青山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争做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者,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归根结底取决于每个人的实际行动,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党员干部要起好带头作用,从自己和亲朋好友做起,积极倡导和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一次性用品,坚持绿色出行,参与造林绿化,认种认养认捐,将生态文明、绿色生活延伸到家庭和社区,以多种方式参与绿色生态建设,擦亮美好生活底色,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总书记的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建设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地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党员干部要认真倾听、积极回应,让绿色中国成为“参天大树”,让老百姓在“参天大树”之下嬉笑乘凉。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增进民生福祉,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以绿色生态为基底解决污染治理难题,切实做守护生态的卫士,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需要,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绿色发展更有以人为本的“温度”。同样,绿色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作为七十五亿之一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到环保运动中,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大自然因你我的呵护而更加美好。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是母亲得以生存的关键,如果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就会使我们的地球母亲生病,并且是一种不治之症,只会越来越虚弱,最后直至死亡。如果地球母亲没有了,人类将不复存在。保护地球母亲,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历史地看,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不计其数,二氧化硫的排放导致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塑料包装物和农膜污染导致的白色污染蔓延全国各地,土地荒漠化问题每年增加,曾使得我国每年遭受的沙尘暴天气由20世纪50年代的5次增加到90年代的23次,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上千万亩,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很多野生动物成了世界濒危物种。

现实地看,因为保护自然和生态而受益的地方创造了无数价值。中国的旅游胜地桂林山水、黄山、九寨沟、三亚、云南丽江、杭州西湖……哪一个不是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哪一个不是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地方。这些地方不仅让本地居民舒适安逸,还能创造无数的旅游收入,同时也为后人创造无数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生态环境保护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更加突出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是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的前提与重要特征。

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地球上的每个人携起手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汲取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系统治理生态环境等内容,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理念。同志强调,“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告诉我们,自然是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等的有机整体,和人一起组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共同体,而且这个生命共同体“生而又生”、不断演化,不断创造新的生命。中华文明既肯定自然的“生生”事实,又赋予其价值,如“天地之大德曰生”。以生命共同体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意着对自然“生生”事实的肯定,而且蕴含着对自然充满敬畏和热爱的道德情感。当人们将道德情感倾注于自然,就会认识到人类与自然血脉相连。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万物本身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独立于人类对自然的功利性评价。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观念,对自然的价值作了充分肯定,表达了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同志指出:“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逻辑必然。人类不应该是自然的掠夺者,而应该承继天地生生之德。但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掠夺,最终也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对传统工业化道路深刻反思的结果,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正确选择。新时代,我们要大力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系统治理生态环境理念。同志指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因此,必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为老百姓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必须注重系统治理。在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中,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各个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我们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的空间。要划定生态红线,把良好的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要保护和恢复湿地,保护天然林,严格保护耕地,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还应看到,人—社会—自然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密切相关。自然生态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经济增长方式和人们生活、消费模式的改变。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简朴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自然是优雅的,优雅的如音符,自然是清纯的,清纯的如画……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类离不开自然,自然也离不开人类。正是如此,自然越是美丽,越是清纯,就越容易破坏。以前,自然是要多美就有多美。现在,无法想象了。我们现在用的纸张、一次性筷子···没有节制。自然如此宽厚了,人类却不知好歹。行道树吃进了风沙,可任然固执的为我们迎来新鲜空气,而我们,却固执的破坏着地球上的一草一木。

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个村庄出现了一个大洞,深不见底,大家丢石头进去,听不见一点声音,一开始大家还有点害怕,后来渐渐地就不觉得怎么了。一位青年建议可以把生活垃圾、废品等东西丢进去,这样,就减轻了人类的负担。越来越多的人把不计其数的垃圾扔进去,大家都觉得很好。最后,又有人往里面扔东西时,一个小孩发现从天上掉下一个东西——就是当时他们试探这个洞深度丢进去的那个东西。我们把这个洞比作自然,那么自然忍受的了我们的破坏吗?不会,自然也会像这个洞一样。随着科技的发达,人类不断进步,可却行成了人类乱砍树木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资源,没有了水,我们人类也活不了。假如:我们面对着蔚蓝的大海,面对着洁白的云,面对者碧绿的西湖,是否会让你联想到,自然的美,是由我们人类创造的呢?不如,我们一起来面对一下自然吧!与现在的自然与以前的自然相比较,是现在的美,还是以前的美,不用想,是以前的美,以前,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大家一起动动脑筋,世界上有多少动物灭绝了?世界上又有多少动物在面临灭绝?呵呵,这像数星星。也许,世界上每一天都在灭绝一只动物,今天灭绝一只动物,明天又灭绝一只,计不其数。西湖是我们人类创造的,不久,西湖是我们人类毁灭的。自然忍受不了时,会与人同归与尽。

人类活着,自然随伴,别再折磨自然了,自然像弱小的女子,禁不起人类的折磨。一起携手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你待它好,它也待你好。

“和谐社会”是人人都向往的美好社会。在远久的古代,先哲们就提出“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家和万事兴”等教育子孙要有和谐的心态,和谐的生活方式,以创造出和谐的社会。

但是怎样才能社会变得和谐呢?需要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以及“安定有序”。但是有了这些还不够,更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了这些条件,创造和谐社会就不难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创造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一点。歌德曾经说过:“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只有我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保持她那朴实真挚的美。

《魂归可可西里》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索南达杰为保护大自然的事业光荣牺牲。我之所以非常佩服他,是因为他身为x治多县委副书记,丝毫没有架子,带头保护可可西里,创建了我国第一支武装反偷猎队伍——西部工委,并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地与亡命之徒搏斗。正是他的牺牲唤起了更多的人对藏羚羊的关注。在我们平常人看来,这种事非常危险,还不如在家里吃喝玩乐。但是他放弃了享受,为保护大自然的事业奔波,是何等的伟大!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犯罪团伙走私国家保护动物猎隼。他们先把猎隼的眼睛用线缝起来,再放进窄小的木箱里,将猎隼运到国外。当警察救出猎隼时,发现一些猎隼的双眼因为缝上线已经红肿、发炎、溃烂,还有些猎隼翅骨骨折无法飞行,健康的不到十只,照片上的猎隼更是惨不忍睹。我的心里对那些惨无人道的罪犯怀恨入骨。如果有更多地像索南达杰一样热衷于保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人该有多好啊!这样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猎隼无辜地受到伤害了。

我们虽然不能像索南达杰那样为保护大自然的事业牺牲,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保护大自然。节约用水,少用塑料袋或是制止危害大自然的行为都是不错的选择。只要人人都坚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将变成和谐的社会!

摘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探究的话题。近年来,生态美学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研究传统自然观念和现代生态美学观念的差异,最终得出只有在生态美学视域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结论,明确指出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中生态美学指导性的意义,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理念。

关键词:生态美学;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全球变暖、水土流失、稀有动物濒临灭绝等一系列的环境的出现,使人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该如何与自然相处成了人类生存问题的重中之重。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因此,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要回归历史,分析不同时期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出现的不同思维方式,再以生态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这段关系,从而发现人与自然是能够和谐、可持续的相处的。

1.敬畏观

原始社會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落后,人们只能依靠自然界中原有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来勉强维持生。在对自然认知水平低下、没有能力应对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这种生活必然受到自然的支配和摆布。在强大而异己的自然力面前,人类只能借助于想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态度,将种种自然力、自然现象和自然物赋予了某种神奇的力量,并在恐惧、敬畏的心理作用下,对这些神奇的自然力、自然现象、自然物顶礼膜拜。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时的人类敬畏自然,并且受自然的制约。

2.顺应观

随着人类支配自然力的能力的增强,神话也就消失了。农业文明时期,人们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自然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思想文化上,古希腊哲学家认为自然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从中生长出了世界万物,被认为是“本源”性的存在。在中国古代道家和儒家的传统哲学中提倡“天人合一”的思想,倡导人与自然的顺应,强调二者的和谐共生。这种人与自然为一体的思想与当下的生态学理论有相同之处。

3.征服观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实践能力逐渐增强使得人类社会也出现了重大的历史转变。工业革命的产生使人类逐步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这时的人与自然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时的人们不再是大自然的“奴隶”,受大自然支配,反而成了自然的主人,这种观念必然会割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不再是一个和谐统一体,自然被当作可以征服和改造的异己对象,人们只重视自然的工具价值而忽视自然的内在价值和整体性。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自然观念下人类不是敬畏自然就是想要战胜自然,将人与自然分割为了两个独立的个体,即使有观点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是“顺从自然,凡事随缘”的心态。因此,在传统观念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平等,均不是理想的发展状态。

加拿大学者约瑟夫·米克1972年在《加拿大小说杂志》发表的论文《走向生态美学》是较早以“生态美学”作为标题的论著。1米克认为生态美学应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上注重人类的生物性,根据当代生物学知识、生态学知识来反思并重构审美理论。因此生态美学也可以称为“生态审美学”。在生态美学的视域下,笔者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总结出以下几点。

1.反对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中心主义顾名思义就是重点强调自然,人依托于自然而存在,是自然的一部分,对于自然而言,人并没有改造它的权利,更不能因为满足自己的利益而去破坏其它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人类中心基于理性主义和主客二分思想的发展,将人看作是世界一切的中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衡量一切实践活动的尺度变成了人的利益。米克从环境的长期稳性的角度批判了以人为中心的伦理传统与善恶标准,提醒人类重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他认为,对于生态系统最大限度的耐久性而言,最大限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最重要的,也即是说是否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应该成为人类的价值准则。

笔者认为无论是自然中心主义还是人类中心主义,二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都具有时代局限性,不符合新时期的生态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观。生态美学的整体性原理促使我们将化境理解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人与自然并不是互不相干相互分离的实体,其内在是具有联系性的整体。

2.在生态学知识的基础上欣赏自然

中国学者程相占曾提出了生态审美的四个要点,其中一条是:生态审美必须借助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生态学知识来引起好奇心和联想,进而激发想象和情感,没有基本的生态知识就无法进行生态审美。2审美欣赏必须借助知识而展开。在艺术欣赏中,艺术题材的背景知识、艺术史知识为艺术欣赏提供了基础,也为艺术批评提供了参照系。自然欣赏与之道理相同,没有自然知识的积累,不了解自然,就无法形成正确的参照体系去认知自然、欣赏自然,更不用说与自然和谐相处了。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没有基本的生态知识的指引,人类和自然之间就无法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生态美学强调生态知识不是关于某一物种自身的一般知识——这是生物学知识;作为生物学的分支,生态学所关注的主要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所以,生态欣赏所关注的应该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人类不正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忽视生态知识的重要性,那么错误的思维必会导致错误的行为和实践,进而影响到人自身和后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只能是一种空谈。

3.相互交融,和谐共生

生态美学彻底摒弃了那种基于人与世界对立、主客二分的传统审美模式,代之以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审美交融”模式,认为在与人类需要和人类用途相关时,并没有独立存在于我们之外、与我们分离的环境。这说明环境和我们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是环境的一部分。哲学家恩格斯反复强调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3这里,恩格斯告诫人们,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关系。人无论多么高贵、能干,始终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处在自然整体之中,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人必须站在生态美学的角度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协调一致,在发展生产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运用生态美学的知识来保持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生态美学在人与自然中的关系中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它能够引导着人类树立正确的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理念,从而使人类能够与自然和谐的相处。与传统的自然观念不同,生态美学提倡用生态学知识来引导人们的生态审美,从而合理的改善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没有生态知识引导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持久的。因此,生态美学是只有在生态美学视域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在当今科技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下,对于生态美学的研究还在继续,在今后也定会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注释

3.林玉春.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解读生态文明[d].福建师范大学,2008.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六

读完《血眼熊》这篇文章,我很生气。因为有些想钱想疯了。把金属管插在熊的胆里。每天抽一些胆汁,高价出售。其实胆汁可以用一些药材来顶替。功效都是一样的。可还是用人来买胆汁。

亚洲动物基金会曾经解救过一批黑熊,那批黑熊由于长期囚禁在养熊场内插管取胆,它们身心俱损,伤口溃烂,腹腔感染,不断有黄褐色的脓水从溃烂的皮肤渗出,很久也不敢从笼子里走出来接触大地。打开他们的腹腔,有的引流管子已烂在肚里,有的和脏器紧紧粘连在一起。放入山林后,它们除了拼命摇头外,不会向前挪动一步,因为关在铁笼里面太久,也许已经忘记怎么走路了。只是痴呆的目光朝天望着,好象仍然感到还在铁笼里。因为人类,使熊得到自由都那么痛苦。

我希望,大家放下手中伤害熊的物品。让其它熊都不在受到伤害。一只小飞蛾任人折磨,仍顽强地挣扎。一粒小瓜苗在环境恶劣的石缝中傲然挺立。生命就是黑暗的一丝曙光,就是绝境中的一簇希望。西塞罗说:“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生命乃生来平等,一个人亦是一条生命,一个动物也是。任何种生命生来不是要给藐视的,那是要给尊重的,任何种生命该被正视,被尊重及被爱惜。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的生命!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七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只狮子被猎人捉来后扔进笼子里。

一只蚊子飞过这里,看到了在笼子里面不停地走来走去的狮子,问:“你这样走来走去有什么意义?”

狮子回答说:“我在找我能够逃出去的路。”可狮子怎么也逃不出去,于是它躺下来休息,不再去想逃走的办法。

蚊子又问:“那么你现在又在作什么?”

狮子无精打采的说:“我现在在休息。因为我找不到逃出去的办法。所以还是耐心地等待机会吧。”当蚊子还想问时,狮子终于发火了:“你总时这样问来问去的有什么意义?我始终都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因为我一直保持着清醒。”

虽然狮子没有逃过被杀死死命运,但是它却始终保持了清醒,这样至少它不会感到遗憾,因为该想的办法该作的努力,它都已经试过了。

其实人也时这样,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生也就无所遗憾与牵挂,能够清醒自己,这也是最难得的一种清醒。因为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完善自己,实现人生的全部意义。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冷静质疑是理想的筋骨。保持冷静质疑的态度也是清醒的表现,人生中的痛苦就是糊涂一生,虽然有时会说糊涂也是一种幸福,但更多地则是悲伤与苦涩。

理智、冷静是人生的仲裁,是神秘迷宫里提示。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八

生命是短暂的,世人皆知。而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我们应该节约时间,善待生命。

善待生命作文

人生在父母的欢呼中开始,在儿孙的悲哭中结束,这中间的部分便是生命。人的出生是一种偶然,人的死芒是生命的必然,所以说我们要珍爱生命。

人的出生并没有贵贱之分,所以说我们没有理由去虐待它,更没有理由去摧残它。生命有而平等,他不因为你是“王子”或你是“奴隶”。每个生命都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长远的利益。生命的真谛在于尊重,不能因为你是灵长类而轻视原生类,不能用狭义的理念去把生命划分为高等和低等。给生命划分等级的是人类的天性,好象自己就是天地的精华,万物的“主宰”。孰不知人类自己也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也是动物,难道就要以自己是灵长类而轻视原生类吗。这是对生命理念的诽谤,对自己的不尊重,因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人的呱呱落地是生命的春天,人的撒手西去好比生命的冬天,而这中间的部分就是生命创造价值和表现价值的夏天和秋天。每个生命都有这样的循环且在这个循环中竞争和发展。我们要在竞争中帮助需要帮助的生命,不能赶尽杀绝。因为这样有可能会制造出人类的敌人。我们特要与其他生命和谐发展,要切记“物极必反”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我要重申我的观点:要珍爱所有的生命并予以帮助,要善待生命,不要人为的给生命划分等级,要顺应生命发展的规律。

善待生命800字

生命,生命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异常重要。如果我们的生命逝去了,那我们也将随之消失。

来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而他们生命的长短又各不相同。我们的生命最长不过是一百来岁,与宽广的宇宙相比,与几百亿光年相比,那只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而且我们不能预测我们生命将会在何时逝去,也有可能下一秒等待着我们的就是死亡。因此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分每秒,好好的对待我们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我们每一个人对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犹如沙漠中的一粒沙子,而我们若这是碌碌终生,那等我们死去的那一刻,我们就会想起:我们年少时的梦还没完成,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而那时的我们也犹如一粒沙子,默默无闻的消失在这个无限美好的世界上。而当我们消失在这个世界后,我们很快就会从别人的脑海中消失,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曾经也来到过这个世界。而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那时的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了。因此我们不仅要珍惜生命,而且要创造出有价值的生命。其实有价值的生命也是很简单的,只要我们坚持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做一个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人。面对人生的挑战时也要胸怀斗志,磨砺生命的意志,展现生命的光辉与价值。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如此的短暂,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长生不老,科学家们也积极的克服这个人类的噩梦。可是对于现在的科学技术,想解决这个难题是绝对不可能。

可是,那个无限美好的梦想却在一直的围绕着每一个人。其实这既是一个难题,又是一个显浅易懂的道理。只要我们每时每刻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当生理或心理出现病患时,要顽强地战胜它,决不屈服,决不放弃。

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还要学会善待其他的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侵犯和危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权利。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一颗柔嫩的小草,我们都应该以珍爱之去对待,去呵护。

与生命有关的话题是永远都说不完的,但最重要的是要珍爱生命,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并善待其他的生命。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丞相横槊赋诗慨叹人生苦短。列御寇御风而行,超然洒脱;庄周不畏世俗所累;李白淡薄名利留下千古佳话。而反观周兴、来俊臣之辈贪图钱财,使自己一生不得安宁;卫青曾与霍去病抵抗匈奴立下大功,却为了功名害死李广,自己也忧郁而终。生命应得到善待,但凡追名逐利而不折手段者,其生命也将暗淡无光。

虽然都欣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人生哲学,但生命乃是人类最初的珍爱。惟有生命的存在,才有可能言及其它。

汗马功劳时,人类会敬仰你,渴望拥有你一样的生命。你的生命是伟大的,因为你在用行动维护它的尊严。而你靠发不义之财想得到别人的艳羡,只能遭人唾弃。名和利的食人花小巧美丽却身带剧毒,想让它与你一生为伍吗?抑或不为名不为利,像陆羽一样品着清茶洗涤自己的生命,感染身边的人类?不为名,本身生命便是精彩的,它在别人心中的地位更高;不为利,那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比金银更贵重。生命的高贵不体现在有权势上,而体现在能够善待生命上。钱财不会改变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有人想用钱财弥盖生命的缺憾,殊不知,这真是欲盖弥彰,像葛朗台一样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贪污受贿者如此,勾心斗角者亦如此。纵使拥有百万家产,显赫身份,也换不回完整而精彩的生命。只有淡薄名利,修身奉献,才能得到完整而精彩的一生。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谁都知道,但谁都知道的真理却并非谁都重视。拿生命当儿戏,将安全问题弃之不顾者大有人在。报纸、电视上播出的各种安全事故今天难道还少了吗?人类总是把安全问题挂在嘴边,可又往往在大难临头之际还在庆幸自己幸运无比,自己是绝对的安全。一旦祸从天降,只有一个悔恨的份儿的,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哼哟”一声,恐怕已命丧黄泉了。生命就这样随风而逝。逝去了生命,又怎么可能去言说爱情的美好,自由的可贵呢?没有了生命,一切愿望将成为梦中的幻影。没有了生命,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就更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善待生命。

善待生命,让一生过得有意义。善待生命,要珍惜生命。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十

看着刚冒出绿茬的玉米苗在寒风中随风飘扬着。

那时候还没有种下他们吧,竟是这样快的,从冰冷的土地里,扎根,发芽。

我不懂它们对于生的执着,竟可以在这我瑟瑟发抖,打着寒颤的季节里,努力地从土地的罅隙中冒出头来。

可是我却残忍的知道他们接下来的命运,我曾经不情愿的做过,也曾经旁观别人做过,会有人过来,在他们好不容易生来,长出了一分青衣书生的样子,再来罢黜百家,把密集的玉米苗,留下最茁壮的一棵,残忍的连根拔起,握在手中,等走到田边时,随意的扔到土地上,似乎在没有人去想,这些被残忍淘汰的.生灵,是怎样努力的发芽,生长到现在这番模样,又有多少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没有发芽。

它们不像麦子,在一年之计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深埋于土地,又会在将要到来的寒冷冬季之前,匆匆离去。

它们是要接受,寒冷的洗礼啊。

我默默的蹲在地上,用手轻抚它们,望向远处,那一片全都是这充满生机的嫩绿,仿佛我真的时空错换,来到了春季。

远处的树林,都已光了头;没光头的,也白发苍苍。

地上铺满了腐朽,将要离去明年又要归来的生命,天地间似乎一片苍凉,但又有让人完全忽视不了的这一片绿意,似乎天地间只有这一片春意了,属于冬天的春意。

它们的生长,代表着播种下的人的来年的收成,被寄托着那样的厚望,这些被认为朴实的农民又期盼着,来年自己家丰收,别的人家少收一点,能卖的贵一些。

我不知道,这些茁壮生长的绿苗,是否知道自己的未来,我茫茫然,是否也如同我一样,不知道我自己的未来。

今天早上似乎格外的冷,寒风似乎趁机钻进了我没一个张开的毛孔,玉米苗摇晃的更加剧烈了。

我默默地坐在这里,想着,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只是无言。

一天一天,就像我刚从学校度过的两个星期,它们已从稚嫩的胚胎,到初生的婴儿,再到五六岁的孩童。

它们没有温暖的襁褓,舒适的环境,只是被寄托着,能够给带来收成,带来收入。

我不懂,并且不想懂,我与这些新生命一起静静地呆在这儿,也许明天,也许在当我回来时,又是另一番模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有几分意思。

我站起身,归去,不带一丝云彩。

我从中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却是如此的美好而丰富多彩。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十一

地球,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它,养育了我们人类以及各种各样的生命。但是,我们的生活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安全,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灾难始终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地震、洪水、泥石流、火山喷发……保护大自然,让我们的地球母亲少受到伤害,这是我们人类必须做的!

可是今天读了《保护自然,珍爱生命》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了人类的任意妄为:上帝赐予我们生命,是让我们有一个安稳的家,让我们利用生命善待生命,可是人类却在一点一点将这个家,将自己推向死亡。

曾经听过电视上报道,在一个寺庙面前,昔日是清澈透明的河水,由于附近工厂长期往河里排放污水,现在那里已是一条散发臭气的.河流了。而这,不是一个个别的、特殊的例子。电视上,大报小报,杂志上都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报道。排放的污水不仅使河水变浊了,使我们的饮水资源遭受破坏,同时,也使鱼儿们无法生存下去,长此以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饭桌上恐怕就没有“鱼“这个名词了呀!如果再不采取环保措施,最终受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成“白色污染“的根源,成为一堆垃圾……随处可见的五颜六色的塑料袋、矿泉水瓶、快餐盒、易拉罐……在光秃秃的柏油大道上,让人看了都觉得刺眼,可能有的人会说:“叫清洁工来打扫不就得了,何必大惊小怪呢?“要是这样,一扫一扔,就是再多的清洁工来也没有用啊!

我看过这样一幅画,画中窒息的人们正在呼吸着那有限的新鲜空气。尽管他们拥有高楼大厦,生活富裕,但却被滚滚浓烟包围着。这幅画给人们敲响了一个警钟:人们,保护环境吧!再不采取措施,人类将会自食其果,付出沉重代价的。

人类与自然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我和《保护自然,珍爱生命》的小作者一样始终不明白人类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残忍的对待自然,危害自然就是危害人类自身啊!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保护自然,才能真真正正的做到珍爱生命,让我们时时刻刻保护自然,从一点一滴做起,珍惜我们的每一天吧!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十二

时间以过去好多,生命在时间的推移下也过去好多。

说起生命,我觉得我们都理应善待生命!世间所有的生命,我们都理应善待生命,无论鸟兽,虫鱼,小草,花木,只要是鲜活的生命,我们都理应去善待。

因为他们也善待是世间的一分子,同样也是鲜活的生命,他们需要善待!

我们珍惜,善待自己的生命,因为我们知道和懂得生命的珍贵,既然我们知道生命的珍贵,生命的脆弱。那么我们就更理应去善待生命。

当我们为可观的金钱收益去捕杀野生动物时,请想一想,金钱虽可贵,生命价更高。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去砍伐树木时,请想一想,树木在生长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在你斧下的是鲜活的生命,你于心何忍。当你在宰杀牲畜时,请想一想,它在被宰杀时肉体所忍受的巨大痛苦。

朋友们,你也许曾经伤害过一些鲜活的生命,但是我相信,只要你从今以后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善待世间所有的生命,我相信他们一定不会再记得你曾经伤害过他们,他们一定会和你和睦相处,让你的生命充满意义,让你的生活变的,多姿多彩,充满趣味,不在觉得空洞。

请铭记:"善待生命,就是善待自己。善待生命,会使我们的世界变地更加美好。会使我们的世界充满欢声笑语,奏起生命之歌。”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十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热爱大自然 铸就中国梦

当汶川大地震,南方雪灾,青海玉树泥石流,西藏山体滑坡等等这些灾害给我们人来所造成的伤痛还没有抚平时,四川又地震了,它又略走了无数人的生命。(现在,让我们全体起立,为在这次地震当中死难的同胞默哀一分钟,谢谢大家,请坐。)它再一次让我们人类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威力,再一次让我们人类尝到了不爱护大自然、不尊重大自然,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所造成的苦果。

我们知道,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也知道,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注意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电视上说,现在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2000万公顷森林在消失,平均每一小时有一种物种在灭绝。由于温室效应加剧,使地球气温不断升高,随着南极冰川开始融化,海平面将不断升高,世界上许多沿海城市、岛屿和大量土地,将被海水吞没。

从去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位,这是个可喜的成绩,也是我们作为华夏儿女为之自豪的事情,因为有了强大经济的支持,我们的富裕生活才会有了结实的物质基础,这预示着我们向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了关键的一步。可是,假如有一天我们实现了全面小康,当我们一睁眼,到处是雾霭、黄沙;当我们本来喝的无色水却变成了有色的水;当我们想悠闲的散散步时却地动山摇,山体滑坡。同学们,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们能够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不愿意看到,有一天,我们的美丽家园变成了沙漠;我们也不愿意看到,有一天我们身边没有了可爱的小猫小狗们的陪伴,只剩下我们人类孤零零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更不愿意看到,有一天,由于海平面升高,我们温馨的校园渐渐被海水淹没。

如果不希望这样的日子有一天降临到我们身边,那么同学们,作为一名中小学生,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把爱护环境当成为你我应该关心的问题。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在校园内不能乱扔垃圾,见到垃圾不能因为不是自己丢的就视而不见,也不能把垃圾塞到别人或自己的抽屉和角落里,一定要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我们在教室里认真做好自己负责的卫生工作,不能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我们在下课后要文明休息,不应该在教室里大吵大闹,也不能追逐打闹,乱扔粉笔头。当我们走过某个班级,看到空无一人的教室里的电灯还亮着,应帮忙关掉,洗手时,我们不要将水开得太大,那样既会洒在自己身上又十分浪费,用完水龙头立即关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今年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两会好声音”响彻中华大地,传递出中国梦就是民主法治的梦,是公平正义的梦,是诚信友爱的梦,是充满活力的梦,是安定有序的梦,中国梦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伴随着梦想,中国号巨轮已经朝着民族复兴的方向,开启了精彩壮阔的新航程。

我们坚信,只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伟大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十四

周一早上,我们学校的xx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课网课——"敬畏自然,捍卫生命"。这节课我有很大的感触,自然灾害的力量非常的强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敬畏自然,捍卫生命"这八个字的重要性。

2020年开春,世界各地灾难不断,澳大利亚山火肆虐,浓烟滚滚,首都引起严重雾霾,伸手不见五指;随后,因为吃野味引起的新冠病毒来势汹汹,中国武汉全城封锁;紧接着,美国首次爆发的乙型流感接踵而至;一场举世罕见的暴风雪埋了加拿大的一座城;东非也迎接了史上最严重的煌灾……这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而人类在她面前是何其渺小,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她,与她和睦相处。

面对新冠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那些勇敢、美丽的逆行者们奋勇向前,替我们挡住了巨大的灾难,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全,以身犯险,捍卫住了大家的生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和李兰娟带头抗击疫情取得巨大成效。他们不畏艰险,不顾年迈,奔赴前线,亲自带头指挥,令人感动不已。

而在战场上还有许多在战斗的人,90后武汉人民医院华雨辰誓与武汉共进退,自告奋勇成为成为了武汉志愿者,因为怕传染给爸爸妈妈,每次一回家就洗澡,爸爸妈妈问她,她就谎称是单位值班。像她这样勇敢无畏、积极为他人服务的医护人员、建设者、警察等大有人在。

他们的举动值得我们去学习,在此我向他们致敬:"你们辛苦了!"大难当前,我们都要学会控制自己,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为了不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要努力学习改变自己,改变他人。

目前疫情正处于关键时刻,在此提醒,大家:少出门,多喝水,多吃蔬菜,营养搭配,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今年注定非比寻常,但是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到不了的春天,这是一定的。只要努力就有希望。愿我们在春暖花开的时刻再次相遇。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十五

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汲取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系统治理生态环境等内容,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理念。同志强调,“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告诉我们,自然是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等的有机整体,和人一起组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共同体,而且这个生命共同体“生而又生”、不断演化,不断创造新的生命。中华文明既肯定自然的“生生”事实,又赋予其价值,如“天地之大德曰生”。以生命共同体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意着对自然“生生”事实的肯定,而且蕴含着对自然充满敬畏和热爱的道德情感。当人们将道德情感倾注于自然,就会认识到人类与自然血脉相连。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万物本身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独立于人类对自然的功利性评价。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观念,对自然的价值作了充分肯定,表达了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同志指出:“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逻辑必然。人类不应该是自然的掠夺者,而应该承继天地生生之德。但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掠夺,最终也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对传统工业化道路深刻反思的结果,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正确选择。新时代,我们要大力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系统治理生态环境理念。同志指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因此,必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为老百姓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必须注重系统治理。在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中,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各个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我们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的空间。要划定生态红线,把良好的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要保护和恢复湿地,保护天然林,严格保护耕地,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还应看到,人—社会—自然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密切相关。自然生态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经济增长方式和人们生活、消费模式的改变。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简朴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十六

有人问我,生命是什么?我想了很久,始终得不出答案。

生命意味着开始,意味着你的一生要去做许多有意义的事,生命是无比珍贵的,是一千亿也买不到的,拥有了生命就相当于拥有了一比巨大的财富。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是说一个身患绝症的女孩,走起路来都很困难了,可是她并不痛苦,反而非常乐观,她每天都会到一棵大树底下发呆,是什么给予了她这么大的勇气,后来她死了,人们到大树底下乘凉时,发现在树上刻着三个字:“我要活”。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触很深,真的,这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我,生命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啊!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每个人,包括动物都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每个人的生命是不是都有意义呢?不是,有的人的生命像一个百宝箱,装满了财富,知识,成功,当然还有快乐;有的人的生命平平淡淡,但是充满了欢乐;有的人的一生,碌碌无为,像一座坟墓,没有生机,冷冷清清地。

生命,这个含义深刻的词语,值得你一生去感悟它。

文档为doc格式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篇十七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只狮子被猎人捉来后扔进笼子里。

一只蚊子飞过这里,看到了在笼子里面不停地走来走去的狮子,问:“你这样走来走去有什么意义?”

狮子回答说:“我在找我能够逃出去的路。”可狮子怎么也逃不出去,于是它躺下来休息,不再去想逃走的办法。

蚊子又问:“那么你现在又在作什么?”

狮子无精打采的说:“我现在在休息。因为我找不到逃出去的办法。所以还是耐心地等待机会吧。”当蚊子还想问时,狮子终于发火了:“你总时这样问来问去的有什么意义?我始终都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因为我一直保持着清醒。”

虽然狮子没有逃过被杀死死命运,但是它却始终保持了清醒,这样至少它不会感到遗憾,因为该想的办法该作的努力,它都已经试过了。

其实人也时这样,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生也就无所遗憾与牵挂,能够清醒自己,这也是最难得的一种清醒。因为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完善自己,实现人生的全部意义。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冷静质疑是理想的筋骨。保持冷静质疑的态度也是清醒的表现,人生中的痛苦就是糊涂一生,虽然有时会说糊涂也是一种幸福,但更多地则是悲伤与苦涩。

理智、冷静是人生的仲裁,是神秘迷宫里提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