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新时期的中国大国外交论文(优质5篇)

最新新时期的中国大国外交论文(优质5篇)

时间:2023-09-29 04:30:12 作者:纸韵 最新新时期的中国大国外交论文(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新时期的中国大国外交论文篇一

前言

一、目前中国体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假球黑哨问题、兴奋剂问题、篡改运动员年龄问题等等,但从大的方面来说,目前中国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三个不平衡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不平衡发展,城市体育与农村体育的不平衡发展,沿海发达省市与内陆欠发达地区体育的不平衡发展。这三个方面的不平衡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及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

造成竞技体育发展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的因素有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家体育投入偏重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投入不够;地方政府对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发展重视不够;体育与教育系统配合不够,两大管理部门没有形成促进体育发展的合力;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全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支撑点,相关部门对群众性体育活动“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必须改变。全民身体素质不提高,竞技领域拿多少块金牌也无法使中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

(二)城市与农村体育发展的不平衡

城市体育近年来获得了较快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社区体育为主导的城市体育发展模式,小区、健身点、全民健身路径、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收费性的健身俱乐部等体育活动形式发展较快,参与人数也不断上升,甚至以往被认为是“贵族消费”的网球、高尔夫等运动也被一部分市民接受。随着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余暇时间的延长、体育观念的转变,依托城市较好的体育设施条件,城市体育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

与之相对,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容乐观。多年来,农村体育面临着资金投入少、场地设施不足、组织力度不够的`困境,农村体育发展长期徘徊不前。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与科技、文化等事业所取得的成就相比,农村体育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体育的落后状态固然与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的社会形态、实行农业哺乳工业造成农村相对于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包括体育等方面形成的巨大落差有关,同时,也与当前体育工作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有关。

1.认识上的偏颇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城市文化所代表的时代文化对农村的导向与表率作用,而忽视了对农村文化自身的挖掘和整理。在理论上,我们承认农村(文化)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对农村体育的普及与推广更多地是采用了“城市文化”的思路。将农村体育作为一个被动的客体,以为要发展农村体育就是要将现代体育推行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而对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和丰富多彩的原生态的体育却远远重视不够。如果简单地把城市体育的一些做法复制到农村,那么对中国这样一个农村区域广阔和人均资源短缺的现况来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2.农村体育工作不受重视。

许多县、乡、村政府领导班子对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都主要把精力放在搞经济建设上,认为抓体育并不能解决温饱、就业和富裕问题。因而,忽视农村体育工作,没有把体育作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摆在一定位置上,认为体育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一项对西北5省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体育的调查显示,有46 .3%的政府没有将体育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有42 .9%的乡镇没有确定的、具体的机构专门负责体育工作。

3.对农村体育工作的扶持没有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由于农村问题的特殊性,所以农村体育的全面开展决不是哪一届或哪几届体育局(各级)或者某几项政策的出台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长期历史积累的问题;同时它也不仅仅是体育系统本身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关注。而体育对农村的扶持政策相对就显得单薄一些,有的地区在小康乡镇评估验收指标中,没有体育方面的内容;在农村体育组织领导机构、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等方面缺乏扶持政策。即使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倡导下,模仿科、教、文、卫的做法,在全国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体育三下乡”活动,各地的活动场面确实颇为壮观,媒体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报道,但没有再看到关于“体育三下乡”活动的媒体报道,说明“体育三下乡”活动并没有制度化。

4.对村落体育的重视不够。

5.实践成效的不足。

从农村体育发展的主体看,存在农民体育意识较淡薄,农村体育人口偏少,体质和身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从硬件设施看,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基础差、数量少,各项投入欠缺,即使在某些地区现已存在的为数不多的场地,也都非常陈旧,无法满足农民的体育需求,更无法培养和调动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软件建设看,农村体育管理组织不健全,农村体育骨干少;从活动水平看,农民活动时间、项目、方法均偏少,普通农民很少有可以参加的体育活动,农民参加体育活动既无人组织,又无处可去,致使文化体育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没有进入到农民的生活中去。

新时期的中国大国外交论文篇二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电影行业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现代电影行业中,放映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影片的播放质量及电影院的经济效益。从我国电影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而言,放映技术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电影放映技术方面缺乏自主研发,而多是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理念和放映设备,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影放映技术的发展前景。因此,在我国电影行业的今后发展中,必须加强对放映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从而实现与世界国家电影行业的进一步接轨。

1.我国电影放映技术发展历程回顾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趋强烈,从而为电影放映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1951年,我国自主研发了第一台专业的电影放映设备——“松花江”牌电影放映机,从而改变了我国电影放映设备完全依赖进口的困境。同时,在国内高等院校中,相继开展电影放映专业教育,为我国输送了大量的电影放映技术人才。1970年以来,随着国内大中城市电影院的改造与扩建,以及电影放映设备的不断更新,我国的电影放映技术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并且逐步攻克了超高压短弧氙灯、开关电源、放映银幕、放映碳棒、高保真放映镜头等技术难题,从而有效提升电影放映的图像质量。

在电影放映中,影院声音问题长期困扰我国放映技术人员。经过不断的钻研与试验,我国经历了电子管扩音机、晶体管扩音机、光学立体声、录音立体声、数字立体声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成功研发了大功率播放器、立体声处理器及系列配套扬声器等影院声音处理设备,促进了我国影院声音质量的提高。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影放映技术也迈入了快速升级换代的发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化电影放映技术主要有:1)数字锁相环技术;2)放映机开关模块化电源技术;3)影院红光还音技术;4)放映机处理器的计算机控制与处理技术;5)高亮度增益放映银幕。随着各类新型电影放映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国际电影放映新技术的不断引入,有效缩短了我国电影放映技术的更新周期,为电影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2.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创新发展

2 0 0 0 8年开始,数字立体电影正式登陆中国,随着《阿凡达》、《堂吉诃德》、《变形金刚》等影片的广受欢迎,对于促进我国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我国电影放映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对于数字立体化电影放映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缺乏先进的放映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目前,我国正式上映了十余部外国优秀的3d影片,广受观众的好评与热议,为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针对我国在数字立体电影放映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我国广电总局提出了规范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和示范影院建设的“十五”规划。在,我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对国内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进形了跟踪调查,并且在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及中影集团的指导与协助下,积极开展与外国公司进行技术研发合作的模式,在国内成立专门的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研究试验室,逐步进行了技术理论、系统试验、演示试验与制片试验等研究项目,为我国放映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持。在20,我国自主研发了《35mm电影放映画面检验片》,并且在参照国际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检验片进行调整与完善,从而促进了我国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标准化发展。同时,在《35mm电影放映画面检验片》的实际应用中,充分结合《变形宽银幕画面检验片技术标准》、《光学声带检验片技术标准》等国内最为专业的放映技术标准,主要应用于35mm电影放映机的调整、检验与鉴定,从而对成像质量进行综合的评价,是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创新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定量检测工具。

由于受到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影响,我国的数字影院建设也正处于研究与探索阶段,其他配套设备与技术也缺乏完善性。

为了促进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科学发展,我国电影行业必须认清数字影院的基本概念。从专业技术角度进行分析,数字影院主要是指采用电子显示技术代替传统的胶片载体进行数字立体电影的放映,并且形成规范化、专业化的电影放映技术体系。国内在数字影院的建设中,必须具备35mm胶片级的图像与声音技术质量,从而满足现代化数字影院共享式欣赏的基本要求。另外,针对国内在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机制造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化研发与制造模式,新型电影放映机的研发与面市是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创新发展的先决条件,所以一定要迅速缩短我国在电影放映机制造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进而促进我国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国际竞争能力。

3.结束语

电影作为现代社会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对于其发展问题的关注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国电影行业中,放映技术与国际最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是不容忽视的,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国在电影放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中,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并且在积极吸引和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国内技术自主研发和实践的力度,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电影放映技术体系,为促进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必需的条件。

新时期的中国大国外交论文篇三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国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会计的发展也在求同存异,开始走上一致化的道路。因此,当下的会计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账务核算处理的工具,而是一种决定着经济成果分配的规则和资源配置的方式,有利于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近代中国会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泛借鉴国际会计的理念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趋同国际会计准则。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加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国有能力而且有必要提高自身会计的话语权,发展国际会计中国化。

一、会计发展的驱动因素:会计环境

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会计环境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会计理念与方式的变革创新。纵观会计发展史,其任何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都必然以会计环境的变化为前提,会计环境的变化支配着会计的发展变化。而要研究国际会计中国化,如何在新时期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向国际输送中国会计的价值观念,就必须重视会计发展其依附的会计环境所带来的重要驱动影响。

所谓会计环境,是指会计在处理一个单位或者部门的可用货币计量的交易或者事项时其所处的特定空间或者时间范围。一般来说,影响会计发展的会计环境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其中关键性的`驱动因素是经济因素。

二、中国土壤下国际会计中国化的机遇

经济因素是影响会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这取决于会计发展对经济的依附性,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得商业贸易活动的复杂化,相适应地,会计理论及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会计对经济这种依附性在历史上的体现即是每一次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都伴随着会计重心的转移,从商品经济繁荣的意大利复式簿记的产生到如今以美国fasb为主导的会计准则体系。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也曾出现诸如成本企划、三式记账法等会计理论实务方面的创新。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速有些放缓,但仍然保持6%以上的增长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8905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在中国的牵引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正式成立,这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同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加、综合国力的提升使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在越来越多的国际经济交易中充当介质,未来中国可进一步借助经济国际影响力,依托亚投行平台构建人民币国际化计量的体系。加之,“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及中国在其中的主导地位,中国在国际上也越来越有话语权。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兴经济体工作组在北京成立。汉斯·胡格沃斯作为新上任的iasb主席参加了第一次会议,表示中国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快速发展并且逐渐取得领导地位的趋势,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其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于中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国际会计趋同表示期待。

国际会计中国化,即中国有关的会计理论、会计理念、货币计量能够深刻影响国际会计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以中国会计理论体系为中心的国际会计。会计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再现,会计在其中扮演成本费用控制中心和经济利益分配的角色。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催生会计的创新与变革,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地位的影响力提高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国际会计亦会逐渐发展成以人民币为主导的货币计量模式。

三、实现国际会计中国化的建议

(一)夯实经济硬实力,进一步驱动会计发展

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国家综合实力关键性的一环,同时也决定着会计发展的水平。中国近年来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并且积极参加各种经贸组织的合作,在经济发展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未来中国需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贸易的交流,推进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金融创新、能源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依托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战略的联动关系,努力促进自身经济发展和提升。

(二)加强区域合作,协调区域会计机制

当初,欧洲各国通过欧盟的组织联结,在欧盟地区推广一致的会计准则,试图协调区域会计机制,这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目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加强区域的会计交流,有利于中国建立区域的会计协调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协调区域内各国的会计差异,便于经济贸易的顺畅沟通,而且可以提高区域国家在国际上的会计影响力。

(三)注重会计教育,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会计人才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会计发展对我国会计人才队伍提出新的挑战,并且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会计发展离不开会计人才在其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作用,尤其当今的会计人才应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在适应国际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主动探索会计发展的方向和进行会计创新。

参考文献

[2]王开田,吴艾莉.关于国际会计中国化的思考[n].光明日报,(9).

新时期的中国大国外交论文篇四

《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蓝皮书7日发布,该书以“青少年体育规划与布局”为主题,采用调查研究、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形式,深入分析青少年体育政策法规和规划的出台背景、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展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近况和最新成果,为深入开展青少年体育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撑。

《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分总报告和分报告两个部分,分报告分为四篇:基础篇、培养篇、学校体育篇和发展篇。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副司长张智说,该书总结了近年来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存在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以及未来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趋势,对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变化的特征、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蓝皮书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文化教育以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等方面,阐述了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和体育师资培养的规划和构想,并论证了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青少年)制度的可行性。”张智说。

据介绍,该书还通过对校园足球开展状况的调查,分析了校园足球工作机制建立情况、校园足球普及情况、校园足球竞赛开展情况、足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和条件保障情况等5方面的现状,提出了下一阶段校园足球工作开展的建议。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杨桦说,今年的青少年体育蓝皮书增加了对当前国际青少年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希望在吸取世界青少年体育发展经验的同时,创造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体育发展道路。

“由于青少年体育有效供给不足、外部发展环境等问题的存在,‘十三五’时期青少年体育工作依旧面临巨大的挑战。对此,蓝皮书建议从加强政府部门协同、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多样化和品牌化、完善青少年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等9个方面寻求突破。”杨桦说。

据了解,《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自首次发布以来,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逐渐成为了青少年体育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营造了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舆论和社会氛围。

新时期的中国大国外交论文篇五

新世纪新形势,体育信息和体育理念的传播传遍了大江南北,包括各种各样的媒介,影视、报纸、网络,等等。体育纪录电影是这些传播媒介中非常独特的一种,通过用电影来记录体育,从而反映国家的体育、社会文化状况,反映该国的经济文化实力。

21世纪随着我国体育水平在世界体育水平的地位逐渐上升,我国的体育纪录电影数量和质量都在上升,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本文运用电影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分析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现状,从体育传播与社会文化的角度提出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策略,为中国体育纪录电影建言献策,为体育精神的传播提供有力保证。

一、体育纪录电影

电影的雏形就是纪录片,通过真实生活、真实人物、真实事情的挖掘,通过艺术加工,搬上银幕,进一步引发人们的思考,这就是最早的纪录片。中国纪录电影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纪录片一词可以追溯到1926年,纪录电影大师格里尔逊评论弗拉哈迪的《梦阿拿》时引出“纪录片”这个概念。格里尔逊说《梦阿拿》正在记录着波利尼西亚青年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非常珍贵的文献价值。这是最早的从概念上提及纪录片,其实任何影像记录都起到了纪录片的作用。在纪录片基础上,产生了新的类型电影,包括故事片、科教片和动画片,等等。体育纪录电影也叫体育纪录片,为某项体育运动或某个体育明星或某个体育赛事而专门拍摄的电影。

二、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对于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格外关注,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伴随着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早期我国体育电影研究者基本上都是研究外国体育电影的发展、特点以及外国体育电影对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启示。20世纪80年代,我国急需用体育精神来鼓舞民众,我国的体育赛事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体育运动员的捷报频传,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也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不过这一时期的纪录片项目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与我国体育强项相关,像排球,素材比较单一。

到了90年代,我国的体育纪录片开始走下坡路,这与这一时期的政治色彩比较吻合。我国开始走向全面经济生产时代,已经不再需要用体育来鼓舞人们的士气。进入21世纪,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又进入一个新的高峰,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举行,我国人民齐心协力要办出最好的东方体育盛会,我国要在全世界65亿人口中树立起最强大的经济和体育实力。由顾筠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奥运会筹备的体育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将我国体育纪录电影推向了历史的最高点,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体育电影。获得了第26届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的特别大奖和纪实纪录片单元最高奖。

电影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的娱乐性、艺术性和商品性是本质属性。体育纪录电影是众多电影门类中的`一种,体育电影也要回归电影的娱乐属性。电影艺术的综合门类包括音乐艺术、拍摄艺术、动画艺术、声音艺术和建筑艺术,等等,吸引众多艺术门类达到多元融合是电影的最终目的。体育纪录电影从选材到目标观众分析都要考虑娱乐性这个属性,仔细分析体育电影与娱乐的结合,将娱乐元素广泛应用于体育纪录电影。体育纪录电影将惊险的动作、离奇的故事、荒诞的情节和恶搞的场景掺杂在一起,增加电影的娱乐性。当然娱乐性的广泛使用过程中,不要忽视电影的最终目的———体育精神的弘扬,不能只强调观赏效果而弱化国家意志和国家形象。娱乐性还会体现在数字化技术的参与,许多新奇的娱乐元素的加入,使体育纪录电影变得更加丰富。

三、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对策

(一)引导体育纪录电影上了一个台阶我国现阶段的体育纪录电影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基本上都是公益组织为了某项体育赛事制作得非常简单的纪录电影,这些电影制作周期非常短,投入经费比较少,没有专门的电影公司运营,产生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应也是非常有限的。实际上我们的体育电影观众并不缺乏,我国的电影观众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最近几年,奥运会、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都在中国举行,民众关注体育的情绪特别高涨。虽然最近有些体育纪录电影出现,但还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引导体育纪录电影上个新的台阶,积极借鉴外国体育纪录电影的运营方式和制作方法,丰富我国体育电影理论。这种新的运营方式要大胆些,力度大些。要建立起专门的机构来引导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专门的风险基金来投资,从商业的角度挖掘体育纪录电影的价值。进一步挖掘体育的内在精神,用精神士气鼓舞民众,让全民爱运动,喜欢看体育纪录电影。

(二)丰富体育纪录电影的关注内容我国体育纪录电影一般都过多地关注我国体育强项,像20世纪的女排、女足,现在的女子跳水,或刘翔的跨栏,或姚明的篮球等,没有承担体育本身应该承担的社会现实作用。体育纪录电影的内容也比较单薄,只是记录运动员的训练场景或社会生活细节,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我们应该丰富体育纪录电影的关注内容,选题上就要关注整体体育项目,不仅仅是竞技项目;群众项目或非参赛项目都要关注。电影内容要从单个运动员或单个运动项目的小环境转向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通过大环境下的社会折射个体的体育精神。

(三)增强体育纪录电影的竞技性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礼让、谦虚,要求人们做事做人都要低调。这些传统文化都使中国体育纪录电影缺乏竞技性。体育比赛中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育纪录电影中也是仅仅关注体育人的内心世界或体育精神的培养。我们应该增强体育纪录电影的竞技性,回归运动的本质,大大加强体育竞技的表现能力。电影创作者要将体育竞技的激烈感和速度感表现到体育纪录电影中去。通过竞技性表现体育项目,进一步展现体育运动的真正魅力,通过体育的运动美挖掘体育的内在美,通过体育运动员的表象进一步表现体育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单万里.奥运与体育纪录片:七年磨一剑筑造五环梦———简评“新影”奥运纪录片《筑梦2008》[j].当代电影,2008(07).

[2]周鼎.新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历程[j].当代电影,2008(07).

[3]王珺,湛洋,齐晓芳.奥运官方电影知多少[j].电影文学,2008(13).

[4]鲍晓慧.关于我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01).

[5]蒋文雯.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史及未来发展方向[j].新闻爱好者,2009(11).

[6]王科飞.奥运电影的体育文化特色与精神传播[j].电影文学,(07).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