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2023年美学散步读书笔记(优质5篇)

2023年美学散步读书笔记(优质5篇)

时间:2023-09-29 15:49:02 作者:LZ文人 2023年美学散步读书笔记(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篇一

杨帆,女,1990年出生于辽宁,在锦州渤海大学就读中文系。喜欢一个人安静的思考和阅读。

书法与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美学思想。这是从字的结构之美、笔的使用、笔法章法、执笔人心之美四方面来体现的。

据说仓颉最初造书,都是依照物象来点画的,之后形声相益,才产生字,由字生文,使字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而所以成为美学的对象。中国文字成熟期分为三期:纯画时期、图画佐文字时期、纯文字期。中国的书法和画是分不开的,通过抽象的点、线、甚至是符号等直观物象来表述自己的情感。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折、应接、疏密、穿插等规律和结构来表示交织在一个物象里或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书法自从殷代以来风格的变化很显著,所以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风格的特征。尤其是纯文字时期,文字就像是一个有生命的躯体,各个部件像血肉筋骨一样组合在一起,立刻使文字有动感有活力起来,使这个生命能够站立和行走,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形式。

而中国人所用的笔也是书法中蕴含美不可或缺的要素。自从殷代起就有了笔这种特殊的工具。中国人的笔是把兽毛(主要是兔毛)捆缚起来做成的,我们现在称之为“毛笔“。这种笔是欧洲人用的钢笔、铅笔等所不能代替的。它铺毫抽锋,极其柔软又富有弹性,再配上一张好纸、一盘好墨、一方好砚,挥放自如、变幻无穷。正因为这种笔的发明和运用,才创造了美妙的书法艺术,才使历代不断有伟大的发展,所以在中国艺术最高峰的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独爱晋人王羲之的《兰亭序》,临死时还恳求其子让他把它带进棺材,可见它是一种怎样独特的艺术,带给人怎样一种美的享受。

书艺中的用笔更表现出独道的美学思想。这与执笔人用笔的技术性问题或者说是笔法有密切的关系。商周的篆文、秦人的小篆、汉人的隶书八分、魏晋的行草、唐人的真书、宋明的行草……各有各的姿态和风格。

古人曾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后汉大书家蔡邕在论字时也说需“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

历朝历代的中国,可以称之为书法家的有晋人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柳公权、颜真卿,还有为人熟知的宋人欧阳询等等。无一例外,他们对文字都会心会意,能够熟练、巧妙的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和行笔的急缓来表现作者对物象的情感。欧阳询曾留下真书字体结构三十六条,这也流露出他对书法美学范畴的思想。只有明结构之法,方得字体之美。

而一篇文字全幅的章法也是贯穿情感的血液。如何起、如何领、如何应、如何接、如何转、如何承、如何回、如何旋。同时运用得当,才能善于表现作者的基本乐思,从而使文章互相照应、相互联系。一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全篇从第一字“永”到末一字“文”,一气贯注、风神潇洒、起收有力、连接得当、主题贯穿,可谓“绝世好书”,具有美的典型意义。

最后要说的是人心之美。一手好字,必包含着主笔人的内心独白。主笔人将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灵活的融入到书法中,这才是真正的书法。世间美景皆由情起,只有“美人”才能用“美字”去抒写“美心”。中国人用笔抒写世间万象,尽笔之势、诠世之美,用的是一种胆量和气度,来丰富色彩、视觉、形象和心灵世界。如以草书见长、人称“草圣”的书法家张旭,他见山水鸟兽、花草虫鱼和天地事物之变,有触动心灵的,不论喜怒哀乐,必将赋一草书。他的书法是可喜可愕的,在表现世间生灵的同时也暗含自己的情感,或理性、或感性,构成一幅意境,美不胜收。

书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前进,同时扮演着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值得好好品味和斟酌!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篇二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作者没有建构什么美学理论体系,而是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艺术美,待得我散步归来,我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对于体味中国艺术至境,宗白华原则的是从“错彩镂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将中国美学的各方特色熔铸出来并标举到了极致。

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的考察,也可以在于个人的行动所启示的美的体会和体验。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美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他更是一位欣赏家。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

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书名叫《美学散步》,我们且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篇三

在现代社会中,美或许已经在大众口中成了一种印象和一种肤浅的面相。这就使得今天的美学研究变得尤为复杂,让人们感到困扰。如果我们将范围再缩小到有着数千年审美历史的中国,美学研究者面临的困境就更大,诸如数千年的审美传统,相对感性和飞扬生动的审美特点,正在涌入的纷纭繁杂的西方美学理论、通俗文化和大众趣味的日益繁荣等等。这些都使得我们不得不在美学研究,或者说美学学习中举步维艰,慎之又慎。于是,很多人想到了1957年那场美学大讨论,想到了朱光潜和李泽厚。而我的观念中,对于中国审美实践和中国的审美思想,主观和客观的截然分开是极不合适的。只要看看中国的园林艺术、书法,想想中国美学中“气”、“无”等概念就会明白了。宗先生的《美学散步》开头就说:“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将这句话作为论文的开头,本身就是一个启示,足以让我们想见其人、其文、其思想捧《美学散步》以入美学之门。

宗先生的《美学散步》以生动的语言、精到的分析勾勒了中国美学思想史的大致脉络,深刻挖掘了中国美学的思想的独到之处和中国美学中对“美”的独特看法。

首先,宗先生对于中国美学思想史的勾勒主要体现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三篇文章中。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主要梳理了中国美学史早期思想以及由之而来的中国美学思想的苗头。他提出不仅仅从语言成果上,而且“应该结合古代的工艺品、美术品来研究”。于是,他不仅从文学成果上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且更主要的从画论和图案美上来论证。他指出,先秦,甚至在汉代美学的特点主要是“雕缋满眼”的美,只是其中有了中国美学主要特点的苗头。一方面,他讲述了楚国装饰图案、楚辞、汉赋、雕刻的凝重或古朴;另一方面,也花费了大量的篇幅介绍“鹤莲方壶”的飞扬姿态和《考工记》中在乐器制造过程中的虚实响应。在宗先生的眼中,先秦和两汉时期是中国美学的准备期,虽然还没有成熟的形成自己独特的特点,但很多方面已经显示了萌芽。

成和定型放在中国山水画的成熟上,还是将中国艺术意境说成是“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而有韵律的心灵”,都是将中国美学的形成和奠基期放在魏晋时代。山水画的成熟正是在魏晋时期,宗先生说:“晋代是中国山水情绪开始和发达时代”;而那活跃的、至动的心灵也是在魏晋时代才出现的。魏晋时代可说是中国美学形成和奠基的时代了。正如宗先生自己说的,“魏晋六朝是一转变的关键,划分为两个阶段。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

其实,《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只是宗先生举出的一个标示。在这篇文章中,宗先生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美学思想的论述,只是论及了唐代的诗歌,并将之作为中国民族诗歌的成熟期。同样,诗歌作为美学实践中的重要方面,在宗先生的眼中,中国美学在魏晋六朝以后就走向了成熟和发展的道路。这一观点在其他的一些零星论述中说的非常清楚。

通过具体的论述,宗先生深刻挖掘了中国美学的特点和精神,并且将这种艺术美学精神贯穿在自己的具体论述中。这种特点主要是意境论,这种意境论又深深的植根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深深地和中国的宇宙观和空间感受相结合。意境论主张艺术、美是对自然世界的组织,并且不仅是自然物质世界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生命的丰富和飞扬,人生的超然境界。这是《美学散步》的核心所在。他的这些思想表现在一系列的文章中,主要体现在全书的第一部分。

在宗先生看来,意境是中国艺术或美学中最代表性的追求与境界,它深深的植根于中国的哲学和空间意识中,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境界的两个互相融通的两面:充实和空灵。他把意境作为艺术之为艺术的灵境,作为诗人艺术家“游心之所在”,从而将之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上。意境的根基是中国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那么中国的宇宙观又具有哪些特点呢?他说:“我们宇宙即是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生命节奏,所以它根本上是虚灵的时空合一体,是流荡的生动气韵”。我们的宇宙是一个节奏化的空间结构,是对山水自然的组织。在这样的空间、宇宙中游心,艺术家用“追光蹑影之笔”写出了按实写虚,由空灵而入充实的艺术境界,表现了包含艺术家飞扬生命的人生境界。

宗白华先生的意境论只是一个框架,是一个艺术的境界,或者说目标。他并没有将它说成一个死板和固定的东西。意境具有互相融通的两个方向:充实和空灵。在这两个方面的论述中,宗先生还在另一个层面上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在讨论中国的艺术和审美的特点时,它往往会参照西方的美学思想,将它们不自觉的融化到中国的美学思想中,从而使我们能更加深入明了地认识到中国的艺术特征。

纵观全书可以发现,宗先生在紧扣中国艺术、美学的特色的同时,很大程度上融合了西方的近代的美学成果。这就使得宗先生的美学具有了明显的现代性特征,甚至因为宗先生的《美学散步》,中国的美学也开始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特征。《美学散步》给与我们的启示便是,我们如何才能更加恰当的解决中国美学的现代性转向的问题。这实质上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利用中国美学资源和西方涌入的美学资源;二是,将中国当代的美学导向何方,即我们用这些美学资源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对于第一个问题,在这本书中宗先生很好的吸收了西方的思想,并且最终将之于中国的美学传统相联系,得出了中国美学典型特征的核心范畴:意境。他很好的把握了西方思想在这些方面的建树,使自己的理论具有一种世界性的视角。也就是说,宗先生在对于西方的理论和思想并不是跟着西方的走,以至于丧失了自己的理论立场,丢失了自己的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来看中国当代的美学或者文学理论的研究,就会发现其中大多数人不是着眼于问题研究,不是落脚于实际,而是跟着西方的思想跑。

第二个问题则更加的重要,因为它涉及到美学研究或者说它是美学研究的指导和方向。但是奇怪的是,在这个问题上看到的几乎又是一致的意见:化洋为中,化古为今。尽管很多研究者一直做的都是用西方的理论来比划、切割中国自己的美学思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立足现实,准确的把握中国审美情趣的核心,用相应的范畴或者理论加以贯穿之。

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一个典范。从宗先生出发,我们能找到中国艺术、美学的特点和发现中国艺术、美学中的现代性精神,并且还为现代的美学研究和探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带给我们有效和明确的启示。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篇四

今天我读了《散步》,读后我感到中华民族的尊老爱幼的美德。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四口人散步,尊老爱幼的'美德。

读完后,我觉得作者莫怀戚是一个对母亲孝顺诚恳的儿子;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年老体衰、非常顺着儿子的,文中的妻子是一个朴素、贤惠的;儿子是一个天真、可爱、浪漫的小男孩。作者在这课中他委屈儿子,走大路,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说,走小路。真不容易的尊老爱幼的美德呀!想一想,我们都没有像《散步》中的人物一样,我觉得自己很渺小。

记得,有一天,我和弟弟、妹妹,去玩,在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可是妈妈买了两支棒棒糖把我们有说有笑的局面打破了,我见只有两支,便拿走了一支,弟弟妹妹,只有一支,弟弟见妹妹有,姐姐也有,就他没有,他就抢走了妹妹的棒棒糖,妹妹没有抢赢,还摔了一跤,她便哭了起来,我见了,便把我的给了妹妹,她笑了。

从这件事,我知道了作者莫怀戚一家四口的尊老爱幼是多麽的伟大,无私,有责任感。读完《散步》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是什么人,无论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要用暴躁的手法去对待,要用中华民族的美德“尊老爱幼”去对待。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篇五

美学散步,是一本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的精要篇章的集合。

一开始就被这书名吸引,如此诗情画意的名字,但,美学与散步如何揉合?

当我随便翻翻,发现这与别的美学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晦涩艰深,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自由自在,风格无拘无束。

书里的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这本书确实让我有所收获,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进行艺术的欣赏,令这个美学门外汉的我,很形象生动了解关于美学的冰山一角。

我便以书中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这章中关于意境境界的部分,来说说我的看法。

正如这章的引言所说,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意境。

那首被誉为意境中经典诗篇,元人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枨触无边的诗境。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是情,情从景生。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意境,会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出现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

在书中提及到,那么意境的境界有什么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所以中国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

正是中国意境艺术区别于其他民族,才显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采、最动人的篇章。

而在这部书里其他部分,宗白华用他细腻的笔触与心灵,带领读者与中国及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一同散步,等归来,便发觉自己的心灵亦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相关范文推荐
  • 09-29 2023年企业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书(实用5篇)
    计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领域。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
  • 09-29 年度安全教育总结(汇总5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
  • 09-29 最新学生检讨书借鉴了(优秀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
  • 09-29 国奖主持人主持稿(模板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 09-29 最新迎接新生入学句子 迎接新生欢迎词(大全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 09-29 2023年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模板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
  • 09-29 最新汽修课程思政题目 汽修论文心得体会(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 09-29 2023年西游记四百字读后感免费 西游记读后感四百字参考(优秀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
  • 09-29 2023年安徒生童话读后感(优质10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
  • 09-29 香港优才有用 心得体会香港(优质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