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设计(大全5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设计(大全5篇)

时间:2023-10-01 07:18:11 作者:笔砚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设计(大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设计篇一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全文,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大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讲读法、问答法

真阅读文章,找出文章当中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彩片段,并仿照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做好旁注。

1、导入

相信同学对于梁启超在历史上的成就肯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老师补充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

作者简介。作品:《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的阅读来进一步体会。苏振元曾这样评价:他记述人物很有特点,善于撷取一、二或几个印象鲜明的片段来刻画人物。现在我们来找出这些片段,并且进一步分析粮食去是如何通过这些片段来刻画梁启超这一人物的!

2、文本解读

请同学迅速浏览文章,疏通文章当中的精彩段落,待会儿请同学起来回答。结合同学的答案,归纳出六个片段。分别包括梁启超的演讲稿、第一次亮相、他的开场白、以及演讲过程的朗诵、背诵、表演三个片段。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重点品读这六个片段。

片段之一:

关于演讲稿这一通过物件来写的方法同学们比较容易理解,我在这就不多介绍了!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学习做旁注。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题第一道。做旁注是一道基本功。所谓“不动笔墨不成书”,接下来的解读,边阅读边标注旁批。

片段之二:

至于,第一次亮相,也就是第三段,是对任公肖像的描写,请同学齐声朗读出场时的形象。通过分析“短小精悍”“光芒四射”,可以看到,虽然写相貌一般,但我们看到了内在精神的不一般,这就是什么的写法?(抑扬)

片段之三:

进入第四段,引导学生朗读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以也有一点咯”,这种开场白经常听到吗?(不)除了感受到他的幽默,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的爽直。梁实秋除了写了开场白,还写了什么呢?(动作)哪些动作呢?(“扫”“翻”“点”三个动作)提炼出正是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的结合准确地写出了气度非凡的学者风范。

片段之四:

进入朗读的片段,首先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下《箜篌引》以便理解。《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述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朝鲜水兵在水兵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哭泣到:劝你不要渡河,你还是要渡河,这下落入水中,你让我怎么办?她取出箜篌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

我们再来看这首诗,你认为诗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两个。一个是硬要渡河的人,一个是劝他不要渡河的人。)他渡河了吗?(渡了)结果如何?(死了)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自作自受,活该!)(执着)

老师比较倾向后一种解释。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对白发狂夫寄予了怎样的感情?(敬佩)劝他不要渡河,他偏要渡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然事情的发展会以生命为代价,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

从表面看来这是反映一个至情至性的爱情悲剧故事,但隐含了任公先生的政治倾向与立场。他就如那位白发狂夫般坚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仍执意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颇有“飞蛾扑火”亦绝不后悔的气概。反映了任公先生即使经受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惨痛打击后仍不畏惧退缩,坚持斗争(随后策划了云南起义等)的坚毅意志。梁实秋和梁启超都是经历了历史沧桑的人,对历史有刻骨铭心的体验。黄沙弥漫,黄流滚滚,如此苍茫的景象让人想起了当时沧海横流的中国现状,梁启超作为政治风云人物站在风云变换的浪尖口,可是他却壮志难酬,作者怎能不哀?他想起《箜篌引》,我们知道箜篌引中的那个白发狂夫很执着,梁启超不也是个执着的人吗?他在末世即临时力挽狂澜,为改变中国的面貌勇敢前行!任公先生所以选择这首诗作为例子,其实正是在执着地反映自己内心的坚持与理想,这也是他的讲解为何能够如此精彩感人,教人20年后仍记忆犹新的原因了。

——文采出众、表达到位、技巧纯熟(正面描写)

作者听后20余年渡河时仍能触景生情,回忆当年事

——演讲内容、效果深入人心,照应首段末句(侧面描写)

片段之五:

朗读第7自然段,想想任公先生背诵出色体现在哪里?观众有什么明显的反应?

明确:出色——能够脱稿演讲,博闻强记

(博闻: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强记: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

观众反应:他记不起来,观众屏息以待;他记起来时,观众跟着他欣喜。

(他的背诵十分牵动人心,让观众的情感完全跟随他而起伏)

这是梁讲课的背诵方式,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足见先生的渊博学识、博闻强识。同时作者通过动作描写,“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敲打他的秃头”,形象而风趣,仿佛梁先生就在眼前,动作很滑稽,让人忍俊不禁。而“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跟着他欢喜”更是从侧面写出了梁的演讲已经深深地感染了听众,写出了他的自由洒脱,酣畅淋漓。

这就告诉我们,写好一个人,除了语言肖像描写外,还可以有哪些描写使人物更生动?

明确: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

片段之六:

同学们,接着看下一个片段。作者又为什么说“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明确: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掩面、顿足、狂笑、太息(感情相当投入,语言动作并重,就如同忘我的表演)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手舞足蹈,时悲时喜,表现了他的自由洒脱、酣畅淋漓的特点,可见先生是一位感情丰沛、率真而又投入的学者,丝毫没有“大家”的做作与雕琢。这也是梁的独特之处。

作者为了反映梁任公忘情的表演,列举了哪些事例?

明确:孔尚任《桃花扇》——痛苦流涕、不能自已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中张口大笑

他讲到《桃花扇》时为什么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作者“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抒发了对末世既临无可挽回的叹息,他就是想通过一对情侣的悲欢离合回答明朝三百年基业毁于何人败于何事,从而引起人们对历史事件的思考。梁启超在这次演讲中已至暮年。然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演讲的时候,他心中的豪情会触景而生,世事变迁,往事如梦,自己虽然没有“血染桃花扇”,但心底的革命潜流决不会荡然无存。请看大屏幕,课文中引用的是佐良玉哭崇祯帝的那一段,左良玉哭崇祯帝关梁启超什么事哦?他在哭谁?对,光绪帝,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依靠光绪皇帝推动变法的希望化为幻影,他孜孜不倦追求的改良目标落空了,他怎么能不悲痛呢?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杜甫和梁启超都是热心肠的人,杜甫52岁写这首诗的时候,延续7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喜极而涕,手舞足蹈,惊喜欲狂,而梁启超处在风雨如晦的世纪之初,又何尝不希望光复中华,民族富强、国泰民安呢?当他读到剑外忽传收蓟北时,张口大笑是因为他在感受“剑外忽传收中华啊”喜悦啊!一个人的情绪完全跟随国家的命运而起伏不定,因国家的悲而悲,因国家的喜而喜,这正是忧国忧民的体现。

那么,作者对任公先生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能否用本文的一句话概括。

明确: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点明任公先生作为学者所体现出的风采,同时也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梁实秋选取了能够体现“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的片段。前面的三个片段是做铺垫;而后面三个比较直接记述。梁实秋就是将以上的六个片段串联在一起,为我们活画出了梁启超这一形象,如同一串“冰糖葫芦”。这种“冰糖葫芦式”的写法,以片段写人,并在片段中运用多种写法(如抑扬、正侧面描写、语言、动作等等),正是梁实秋为我们活画人物的重要方式,也是本文的精髓所在。

3、布置作业:

相信通过本文的分析,同学们对梁启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言为心声”写一个片段,题目为“任公,我想对你说......”。

请同学结合研讨与练习第三题,在归纳总结阅读体会的同时,写一个老师上课的片段,题目为《记***老师的一次上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设计篇二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2、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把握文章内容。

2、品读体味,深入领略人物的品格魅力。

3、揣摩分析,借鉴协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国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学难点

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安排一个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家看过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吗?许多优秀学者在节目中通过一次次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闻名全国。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也是一位演讲高手。就让我们跟着梁实秋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

二、文本解读

(一)知识积累

1、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xx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xx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3、请学生到黑板上为加点字词注音

叱咤莅临迥异精悍激亢箜篌酣畅蓟北

(二)信息筛选

明确:深刻的印象,感染影响了听众。

原句:“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记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三)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讨论结果,发布内容包括特点及旁批,教师归纳整理板书)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记、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眼神(光芒四射)、步履(稳健)、气质(潇洒)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记)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2、提问:梁启超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3、如何理解“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这段话。

(补充资料:这里说的悲剧是《古诗源》里记载的一个故事,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而在梁任公讲稿中是这样的:“古乐府里头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据说是有一个狂夫,当冬天早上,在河边‘披发乱流而渡’。他的妻子从后面赶上来要拦他,拦不住,溺死了。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看起来梁启超在演讲中是作了即兴渲染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箜篌引》的悲剧在于狂夫对渡河的执着和牺牲。联系梁启超等维新志士的情况,梁启超在解释《箜篌引》时体现出志士们在国家衰亡,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为寻找国家民族出路而敢作敢为、英勇执着、勇于牺牲的精神。

(四)拓展探究

散发《少年中国说》,学生大声朗读,感受梁启超的情操和胸襟,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四、作业设计

本文梁实秋给我们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讲,我们作为学生,听的课是不计其数了,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记录下来,与人分享。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设计篇三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三篇记叙散文(另有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它们都是写人叙事的佳作。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跟据语文新课标“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定为: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感知大师的人格魅力2、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探究感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感知,探索求真,以达到“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了解梁实秋的高超写作技法。

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采用默读法和圈点勾画法,之后采用问答法,由学生发言、总结;针对教学重难点,立足课文,讨论探究,用情景激励法,分析法、点拨引导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点评诵读,体味文章情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布置小作文,迁移拓展所学的白描技巧。

由提问七匹狼双面夹克广告词导入,七匹狼双面夹克的广告词是:“男人不会只有一面。”“今天,你要‘秀’哪一面?”,学生都知道梁启超先生是清末民初政界明星,而不知道他是学术大师,由此引导学生了解他的另“一面”,走进文本让梁实秋先生“秀”这“一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崇敬之情及阅读兴趣。

a.学生与作品作者交流: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圈点、勾画、思考,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一,围绕“文章主要记叙了梁启超讲演时的哪些情况”引导学生了解梁启超的形象特点。

c.教师与学生交流:借助何蕙珍对他的恋情、为康有为披麻戴孝、为协和医院撰文等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启发学生明白一件事情: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懂得一个道理: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探究人物的写法,认识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学会表达与交流。

用从本课中学到的写人技巧,结合[表达与交流]第三单元: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任选一题作文。(设计目的与思想:能力的迁移,将课内所学知识与技能作课外的延伸与拓展。

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品人:肖像:短小精悍;开场白语言:独特;声音:沉着有力内容:丰富有趣

讲演时的神态动作:生动有趣——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的学者品文:凸显人物个性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设计篇四

请同学们用笔画出你认为能够体现出这次演讲成功与精彩之处的文字,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并在书上的相应位置记下讨论结果。

(小组代表发言)

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拨:通过对比(板书),来说明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

2、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点拨:“预先写好”,“整整齐齐”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的认真负责(板书),“秀丽”,“美观”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的修养很高(板书)。

3、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点拨:“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不算英俊,但是由于作者对先生怀有无限的景仰之情,所以先生的“缺点”反成了优点,成了梁实秋喜欢先生的理由。“长袍”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服饰,但“肥大”却表现了任公先生不喜被束缚,崇尚自由(板书)。“步履稳健”可以看出先生的从容不迫、悠闲自然之情,“风神潇洒”(板书)凸显梁任公年岁虽长,不改才子本色,“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更显其眼睛炯炯有神。智慧和灵气一看便知。

4、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点拨:“扫”字可见先生的沉着冷静,“翻”字形象地刻画了梁任公做思考状,“点”字又表现其自信。“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见其谦逊(板书),“可是也有一点喽!”又见其自负(板书)。这样一个风趣幽默(板书)的形象跃然纸上。

5、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点拨:突出先生的演讲的影响深远,以及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也见演讲的生动形象(板书)。

6、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点拨:突出先生的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板书)。

7、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

点拨: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感受文中强烈的情感(板书)。

……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写出一句话,来总结梁任公先生的形象。

(点评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梁启超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风神潇洒,有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或“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板书)

六、手法探讨

如此生动形象的人物,文中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刻画的呢?

(学生讨论)

点拨:语言、神态、肖像、动作等细节描写(板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板书)。

这样刻画人物的方法你学会了吗?请以《记牛老师的一次讲课》为题,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学生例文:

记xxx老师的一次讲课

熊思聪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万里无云的下午,教学楼的教室里坐满了学生,随着一阵上课铃响,走进来一位高大威“梧”,仪表堂堂的人物,穿着西装,步履稳健,神采飞扬,面带微笑,这就是“刘”老师。

他走上讲台,微笑着对同学们,再回过头看一下黑板,然后迅速转过来,头一句是:“上课。”同学们本来还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便马上安静下来,(他)随后翻开书,与我们讲课。

他讲课也是极具特色的,先是走下台来,左右巡视,来查探同学们是否做好课前准备,然后点点头,依旧是微笑着,来开始讲了。

记“刘”老师的一次讲课

我清楚的记得,在一个乌云密布的下午,xxx班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上了一位高大威武,穿西装和皮鞋,步履稳健,面带笑容(的人物),这就是“刘”老师。

老师博闻强记,满书笔记,大部分讲课内容都能背诵得出,有时他不记得,他就上台瞥一下课本。讲到紧张处,老师便露出一脸笑意。他风趣的话语,让我们在“坐”听众狂笑。真不风趣!

(点评:两篇文章都有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符合练习的要求。但要深入细致的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必须要仔细观察,如“面带微笑”,“面带笑容”是如实描写,但还可深入,描写笑容中的不同,刻画人物的个性。文章要纪实,如“万里无云”,“乌云密布”这是矛盾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描写。注意文中的错别字。)

今天我们学习了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如果大家留心的话,应该不难发现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通过叙事来刻画人物,在《小狗包弟》中隐藏在字里行间中的真挚的情感,希望大家能够认真体会,并学会运用。

讲稿 认真负责修养很高

人物 风神潇洒崇尚自由

记梁任公先生开场 谦逊自负风趣幽默正面描写

的一次演讲讲演 学识渊博旁征博引(细节描写)有学问

情感强烈率真酣畅有文采

背诵 自由洒脱有热心肠

对比印象深刻生动形象侧面描写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设计篇五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因其内容多,时间紧,而在一线教师中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固然与教材本身的内容设置有关,也与教师对新教材的不适应相关,但我想,最主要的还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我们习惯了面面俱到,习惯了手把手的教,如果让我们精简课堂内容,我们总会习惯性的问一声:这行吗?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着力在探索的就是:这能行,其中的一种做法就是重视自读课文的开发和利用。下面结合公开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自读课文)谈谈我的认识。

事实上,单元目标的预设和分散讲解确实必不可少,我认为,在讲读课文中,应该结合文本,从三到四个角度来讲解同一类型文章的写作和阅读技巧,然后在自读课文中加以运用,这样既有知识点的积累,也有鉴赏力的训练。《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自语文教材第一模块第三单元,本单元侧重于写人记事类文章,在前面的讲读课文的讲解中,我已经初步培养起学生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也讲解了写出人物个性的基本方法,因此,准备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以学生自学为先,以课堂交流为主,提高鉴赏水平。布置了相对应的预习作业:1、阅读课文,找出有疑问的地方,划出来,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做一点回答。

2、结合课后练习一的范例,在文中做尽可能的圈点勾画,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和很多自读课文一样,本文虽短小精悍,却是言浅而意深,可供鉴赏学习的角度很多。从写人记事的角度,从演讲技巧的角度,从情感熏陶的角度,从品文品人的角度,都有很多可讲之处。如果只是从中择选一个角度来上,却忽略了文本的多种阅读角度和阅读价值的实现。因此,结合文章的写作中心“演讲”和平时的课堂演讲,我又设计了一个教学目标:感知演讲的基本技能。这一目标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又与上面的目标相平行,在构想中,是希望学生任意选择角度进行讨论交流,并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

这样,自读课文就成为学生阅读的材料,而不只是教师讲解的材料,既是资源共有,也是成果共享,既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又保证了学习的目的性。当然,既是自读,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有两点就很重要:一要保证学生的预习是真正独立的,而不是从教辅书上抄来的;二要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要带着疑问来上课。我想,这才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要尽可能透彻的预读分析课文,要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带给了我很多惊喜,也给听课老师们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他们完全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正音释文,分析文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体验着学习语文的快乐。

但是,很遗憾的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课堂的节奏还是快了,学生提问和释疑的耗时过长,这虽是本节课的亮点,却使很多教学细节不能展开,教师成了幻灯片的放映师,没能留给学生消化的时间。尤其是学生演讲和点评的环节,根本是仓促进行,失去了应有之义。在课后交流中,很多老师讲到了这一问题,认为是否可以把教学目标再精简,比如只讲人物性格,或只讲演讲技能。我认为,如果只讲一点,那与我对自读课文的理解又相违背了,看来需要探索的东西还有很多,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教。

相关范文推荐
  • 10-01 数与代数的手抄报(实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
  • 10-01 整数除以分数除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
  • 10-01 最新索溪峪的野教案(优质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
  • 10-01 最新祖国在我心间原文 祖国在我心间教学设计(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祖国
  • 10-01 汉中城市形象宣传语(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 10-01 最新锦瑟教案设计完整版(汇总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 10-01 2023年北师大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北师大版分数的初步认
  • 10-01 级自我评价(优质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 10-01 胜任岗位的自我评价 岗位胜任度自我评价(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
  • 10-01 最新教师节新闻稿(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