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从军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实用10篇)

从军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实用10篇)

时间:2023-09-26 00:47:34 作者:BW笔侠 从军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实用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从军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一

本课题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第七单元战争主题的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选自汉《乐府诗集》,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黑暗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此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的返乡经历,以哀景写哀情,读起来令人感愤,催人泪下。

战争主题及感受生离死别的的悲惨场景对学生来说太过遥远,理解上比较困难。同时这是他们上小学以来所学的最长的一首乐府诗,生字生词较多,总体上来说难度较大。所以本课确定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歌内涵,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为了更完整的展示本堂课,课前安排预习查找不会认读的生字词,以及难懂的字词,让学生做得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这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也是适应他们进入中学学习的过程。通过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安排教学过程。

为了营造氛围,通过激情导入和让学生听读音频。诗歌的主体内容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入手,创设想象情景,多次朗读逐步理解诗歌内涵。理解各句诗的教学过程类似。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形成总体印象。最后把主题引入到这一切的悲惨之源—战争。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悲惨、和平的可贵。

教学时我运用了三个策略:第一:引导自主学习,读通古诗。让学生把字词读准,把诗读顺,初步知道诗歌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诗意。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能初步理解诗句所描写的意思。第三:细细品读诗句,深入诗境。这是教学的重点。从开篇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于是我就让学生想象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在后面的诗句的理解的教学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读中悟,悟中思,思中想象,很快就走入了角色。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

从军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二

一、此次执教的《木兰从军》使我受益匪浅:

1、压力也是动力。一次难忘的经历。

上这样的课,压力格外大。原因:这是我上生字教学。第一不能上出模式模块,第二学生对拼音掌握不牢。他们不能自主自学。

2、好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基础。

教学设计我简洁明了,提纲思路虽然也能清晰记下来,但总是觉得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接近现在的公开课甚至作秀课堂。山穷水尽之时同事的导航引路使我做到心里有数。两节课的教学目标分别定位于:第一课时: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识记本课17个生字。第二课时: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目标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朗读课文了,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直至熟读成诵。这样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但是在第一教学生字教学中模式的形式环节不完整。

二、反思这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

1、认读生字期间,由于自己不慎,开火车读后,又开火车给17个生字组了一遍词,浪费学生的时间,真正叫学生练字的时间几乎没有,这一点恰是低年级教学的一处硬伤。

2、课堂上的对小组的评价耗时过多,怎样进行有效甚至高效评价是下来研究的方向。

从军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三

这篇课文品读课文,在阅读和体悟中感受花木兰为国为家分忧、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是重点也是难点。这样的历史故事,似乎与学生生活关系不大。如何架设文本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呢?在教学中以读为主,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如自由读、默读、男女生读、分组读、配乐读,想象读等,教师以评价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如“我好像看到了木兰英姿飒爽的样子!”“我感受到了木兰保家卫国的急切心情!”以评促读,读中加深感悟。我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抓住木兰的话“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找出木兰忧的原因:北方发生战争,朝廷紧急征兵,这是国家的忧;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但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没到当兵的年龄,这是家的忧。教学中,我及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学生们演演父亲、母亲、弟弟,他们会说些什么?而木兰听了他们的话后,又是怎么回答他们的话的,让孩子深入地揣摩木兰的心理活动,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木兰为什么要“理应分忧”:本来应征入伍是男的事情,但处在特定的情况下,女子也该承担责任,为国为家当仁不让。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情可感,有话可说了。再次,让学生想象当将士们看到一身女装的木兰会想些什么,学生说的头头是道,也更加钦佩这位女英雄。这时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这样通过在一系列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

从军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四

我教学《木兰从军》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如下:利用文中插图导入新课――解题――小组合作预习――全班交流,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理解部分生词的意思,指导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识字、写字。

得:(共3点)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导入新课。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有序观察,知道观察人物时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一方面利用图中人物的巨大反差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识字时充分利用汉字表意功能强的特点,利用形声、会意等造字法来识字,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并由此展开联想理解生词的`意思,进行扩词练习。

3、表扬与指正相结合,时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不断提醒学生说话要完整,字音要读准,注意倾听,读帖时要关注部件间的关系等,老师有个婆婆嘴,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生。

失:(共3点)

1、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生字词的教学与课文紧密联系在一起。孤立地学字词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因此没有在第一课时解决让学生人人都能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的问题。

2、没能随机应变,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如小组合作预习的环节,一位学生已经说出了预习目标,教师还要再强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其实,这个环节已经成为了一种课堂常规,不说学生都明白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男”字的教学也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用追问的方式,就不用在这里浪费时间了。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沉着机智。

3、识记生字字形时,还在牵着学生走,没有充分地放手。若让学生自己从生字中找形声字,并说明理由,学生会学得更主动,字形也会记得更牢。

4、识记字形也要讲究从整体到部分。如学“利”字时,教师板画后就让学生猜这是个什么字,再追问怎样猜着的,从中引出字的本义。

晚上,听课的老师们在网络教研中就识字、写字展开了激励的探讨,使我对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有了更深的认识,相信我镇低年级识字教学课将会更加扎实、高效。

从军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五

老师首先运用图片对比导入,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花木兰为何会从军,会成为一代名将,英勇善战,孩子们激情昂扬。通过读课文,孩子们很快找到木兰从军的理由。第一课时时,重点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到了木兰从军的两个理由:自己要为国为家分忧。“国忧”在这里指:北方经常发生战事,“家忧”指: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所以自己要为国、为家分忧。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通过创设情境,前方战事紧急,木兰心里很着急,她心系国家,希望早一天到达前线,为国家付出自己的一点力。因此,在读这一自然段时激情昂扬,语速稍快。再练习读课文。花木兰女扮男装,冒着冒名顶替可能会被定罪的风险,却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激发了学生喜爱木兰、敬佩木兰的情感。这样,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能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讲解木兰胜利回乡后发生的故事,练习两次说话,一次是将士见到花木兰后会说些什么,一次是回忆木兰从军时的情景,木兰是如何说服自己的家人的。通过对比,孩子们很快能说说将士们会说的`话:花将军,原来你这么美丽呀。真是佩服你的胆识与才干。谈到花木兰如何说服家人时,孩子们有些木讷。理性的回答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困难,因此第二课时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第二个问题完全可以用对话的形式,让孩子放开了说,而不要限制孩子的思路,更可以演一演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要多思考更贴近孩子的方式来进行说话练习。

从军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六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在上这一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观看了动画片《花木兰》。在观看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人物形象上。故事情节学生已经了解,怎样让学生从文字中体会人物呢?这时我更多的注重的是多读,通过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因为故事比较远久,其实孩子们初读课文时是不理解什么是从军的,所以我觉得课题中的从军是个切入口!于是读了课题后,我要求他们找出木兰从军的句子时,结果出现了争议。在引导中他们第一次读了木兰在从军中飒爽的英姿,有了个初步印象。接着介绍了当时女子不能从军的`背景,孩子们自然产生疑问:为什么木兰要从军?木兰怎么能从得了军的呢?于是就这样的问题孩子们积极自主的学习了文本,在扣住紧急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理应赫赫战功心爱等词一次又一次深入体会后,在痛快的读中表达了对木兰的忠心赞叹和敬佩。最后孩子们都发自内心的称木兰为女英雄!

书后安排了一项想象作业“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所以在教学课文第二段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抓住木兰的话“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找出木兰忧的原因:北方发生战争,朝廷紧急征兵,这是国家的忧;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但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应征,弟弟年龄又小,够不上当兵,这是家庭的忧。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木兰为什么要“理应分忧”:本来应征入伍是男子的事情,但处在特定情况下,女子也该承担责任,为国为家当仁不让。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情可感,有话可说了。

为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我还设计了“赞一赞,唱一唱,讲一讲”一系列多向互动情境,通过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让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同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

学生们敢于“尽情地读,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从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习字词,敢于想象,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慨万千。

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从军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七

《木兰从军》苏教版语文二下的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我执教的是《木兰从军》第一课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是我这一课时定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豫剧《花木兰》在河南家喻户晓,孩子们有很多也知道这个故事,上课伊始,我让喜欢豫剧的魏樱声情并茂地演唱了“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片段,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兴趣。

二、识字方法多样,激发兴趣。在教学“病”字用一个顺口溜让孩子轻松记住了“病”字的字形和字义;学习“急”时,引导学生记住“急在心里”,急是心字底,可帮助孩子理解木兰焦急似火的.心情。

三、发挥想象,促进理解。课文语言精练,同时也留下一些值得学生想象的“空白”。比如,在教学第二小节时,让学生想象、表演木兰是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母亲、弟弟的,这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深入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不仅可以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阅读,把书读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四、补充背景,以读促悟。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很难理解花木兰立下赫赫战功的意思,我补充了背景资料,听了补充的介绍,孩子们对赫赫战功一词有了更深的体会,在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来体会花木兰的壮举,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细细品味花木兰的爱国爱家之情。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从军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八

教学片段:

学生:“紧急”和“焦急”。

师问:他们一样吗?

生1:不一样,紧急是指事情很急,必须马上去办。

生2:紧急就是说一刻钟都不能拖延了,必须马上去办。

生3:课文中就是说,征兵很紧急,说明战争前线急需人去增加力量;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那焦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1:焦急就是很着急的意思,焦急万分就是非常非常的着急,已经着急得不行了;

师继续:那课文中谁在着急,她到底着急什么呢?

生2:我要补充,她还着急,弟弟很小,也不能去参军;

师:你觉得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生:非常爱国;

生:也爱自己的家人

生:我觉得她爱家人,也爱祖国,

师:于是她最后终于说服家人,——出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学生连读两遍。

她会怎样去说服呢?同桌互相练说。

片刻之后,学生交流。

反思:

孩子敢于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疑问,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这节课里,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习字词,敢于想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慨万千。人的生命演变正如季节变化一样,时序是不能变更的。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早春,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的时期。受孩子们的启发,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教,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如出现的事先未曾想到、也不可预见的情形,成了本堂课的精彩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突发性的问题,五花八门的回答,要善于倾听,敏锐感受,准确判断最有价值的新鲜信息,抓住时机,根据实际态势及时作出抉择,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从军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九

《木兰从军》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出示:1、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2、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提问: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这两个句子中同一字组成的不同的词语吗?

学生:“紧急”和“焦急”。

师问:他们一样吗?

生1:不一样,紧急是指事情很急,必须马上去办。

生2:紧急就是说一刻钟都不能拖延了,必须马上去办。

生3:课文中就是说,征兵很紧急,说明战争前线急需人去增加力量;

师微笑着:同学们说得可真好,那焦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1:焦急就是很着急的意思,焦急万分就是非常非常的着急,已经着急得不行了;

师继续:那课文中谁在着急,她到底着急什么呢?

生3:我要补充,她还着急,弟弟很小,也不能去参军;

你觉得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生:非常爱国;

生:也爱自己的家人

生:我觉得她爱家人,也爱祖国,

师:于是她最后终于说服家人,――出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学生连读两遍。

她会怎样去说服呢?同桌互相练说。

片刻之后,学生交流,着实很精彩。

从军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十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到诗里去寻】

片断一:池塘与陂

师:通过预习你们都了解些什么?我们一句一句来交流一下。

生:我知道第一句中“陂”就是池塘。

师:那“池塘”在这里是什么呢?两个池塘不是重复了吗?

学生一时发楞。

师:再读读这一句。(师跟着一起读,有意识地强调了一下“草”,学生顿时纷纷举手)

生:这里的“池塘”是堤岸的意思。(生将“堤”读成了ti)

生:因为这里说“草满池塘”,草长在堤岸上的。

师:有道理,现在谁能连起来说说这一行诗?

生:池塘的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水草,池塘里涨满了水。

片断二: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教学第一二行诗句之后

师:诗句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生:傍晚。我从“山衔落日”看出。

师:对,那你们知道正是什么季节?

生不假思索:春天。

师笑:春天的草没那么茂盛。现在可是“草满池塘”。(那个学生吐了吐舌头)

生:我知道是“夏天”。

师:那为什么是“寒漪”?夏天可是很热的哦。

生:应该是秋天吧。

师:你们两正好中和一下,正是“夏末秋初”的时候。

(“夏末初秋”是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这四个字没有简单的告诉,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提供的“线索”进行推理。让“夏末秋初”形象化。)

【用图画来解】

师:“草满池塘水满陂”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谁愿意来画一画?

一生上前板画。

师:谁能建议一下,草要画得怎样?

生:草长得很茂盛,要多画一点。

师:看来一个人是不够的,你愿意一起画吗?

生喜形于色。

更多的学生也想去画。

师:我们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一生读。(没有读出味)

师:草好像还不够多。

一生再读。

师:多一点了,可是还不够。(转过头对板画的学生)你们要加油,他们读不出可能就是你们画得不够茂盛哦。

生再读。齐读。

此时,黑板上学生已经完成。池塘周围长满了草。

师:读得好,画得也好。那“山衔落日浸寒漪”能不能画出来呀?

生:行!(生画。最后将一轮红日画在两山交界出,露出半个脑袋。

师:你为什么这么画?

生:因为这是落日,它渐渐西沉。

师指着板画:看看这时的青山和太阳像什么?

生:太阳像被青山含在嘴里。

师:“含”应该是看不出的。想想换个词。

生:叼在嘴里。

生:衔在嘴里。

生:一块肉。

师:不美。

生:像一颗红宝石。

师:好!

师:“山衔落日”画得不错,但“浸寒漪”可有点难度,怎么画?

生:在池水中画落日的倒影。

师:池水怎样?

生:池水要泛起细小的波纹。

师:那倒影应该怎样?

生:不是完整的影子。

师:是不是这样。(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师板画)

生:哇,是这样的。

师:水中红日的倒影像什么?

生:像红玉。

师:好,不过现在这块“红玉”被波纹打碎了。

生:像红纱巾。

师:真美!给人感觉柔柔的。

【在笛声中悟】

牧童晚归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牧童横坐在牛背上。

师:为什么要横坐着呢?

生:可以欣赏风景。

生:他在吹笛子。

师:哦,你还听到了什么?

生:听到了笛声。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听。(师请一个竖笛组的同学拿出笛子,教室里清脆的笛声响起。学生发出惊叹。)

师:好听吗?可惜今天该同学没带笛谱,只能随意的吹上一段,不成调。诗中也有个词是不成调。

生:无腔。

师:从无腔的笛声中,你体会到牧童此时的心情了吗?

生:他很高兴。

生:很悠闲。

生:很自由自在,信口吹来。

师:对,成不成调已经不重要,牧童借着笛声表达自己愉快自在的心情。是吧?

生点头。

师:这仅仅是牧童的心情吗?

生思索:还是诗人雷震的心情。

生:还是我们每一同学的心情。

师:说得好,真正读进诗里了。我们一起把这种情读出来。

生齐读全诗。(师拿起竹笛为生配乐。)

学生读完了,袅袅笛音缓缓结束,诗情在笛音中流淌。

【教后思】

古诗的学习往往会陷入“简单的告诉”之中。教师依仗的是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进行教学,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诸如课课通等资料了解字词诗句的含义。古诗教学就在师生搬运标准答案的过程中进行。标准答案要不要?对于字词的准确理解肯定是要的,但决不该是简单的告诉。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进诗中,到诗中去寻去解去感去悟。

古诗含有丰富的意象,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古诗又是极具音韵节奏的美感,是一曲意蕴悠远的古曲。教学中以画配诗,画解意,以乐配诗,乐促情。营造浓浓的诗境,让学生入情入境领略诗之形、诗之蕴、诗之情。

相关范文推荐
  • 09-26 最新轻轻的划教学反思 语言教学反思(优质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 09-26 祁黄羊教学反思(精选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 09-26 入会申请书个人简历咋写(优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
  • 09-26 2023年大班跳绳健康活动方案(汇总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
  • 09-26 2023年工会六一儿童节慰问活动方案 教育工会春节走访慰问活动方案(汇总5篇)
    方案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提高组织协调性和执行力以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
  • 09-26 小学英语教学学期计划 小学英语教学计划(模板8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计划书范文,
  • 09-26 2023年新疆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优质10篇)
    当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达到的结果,并为之制定相应的计划。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资源
  • 09-26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课后反思(实用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 09-26 最新企业年度党员教育培训计划(优质5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情况的变化。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
  • 09-26 2023年组织部测试题 组织部考核办工作总结(精选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