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四季组歌教案反思 四季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四季组歌教案反思 四季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时间:2023-09-27 23:00:44 作者:念青松 四季组歌教案反思 四季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季组歌教案反思篇一

《我的四季》是篇哲理性散文,有许多富含哲理的句子,由于课堂时间的问题,有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所以学生反应不是很热烈。同时由于时间的问题,如果把富含哲理的句子全部讲完的话,时间肯定不够,应该尽可能少讲几句,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并且及时肯定。像“扶犁耕作”这样较难的词组,如果让学生自己讲出象征意义很困难,应该让学生在熟悉文本的前提下,去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组,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有位老教师提示,这篇课文其实可以压缩为一个课时,重点突出两个,一个是借物明理,另一个是语言上的哲理性。在具体讲解“借物明理”时,可以选择一个“物”,让学生练习,更深地理解“借物明理”这个方法。

四季组歌教案反思篇二

《四季》是新教材中的一篇有趣的课文,它的儿歌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文中要求会认字有10个。我设计的这节课以识字为主,同时也加了朗读训练。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随文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我在课堂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分散识字、分散难点,生字多次复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识字,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能力。在课初,我问学生:“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随着学生的回答,我出示了写有季节名称的词卡,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很容易读出来,于是我便问:“你们都在哪认识的?”有的学生是在人名中认识了“冬”和“夏”字,有的通过读课外书认识的,还有的是别人教的,有的学生先记“禾”再记“”火“和起来就是“秋”字,熟字加熟字也是一种识字方法,学生识字的途径很多,除了从课堂中去学,只要认真观察,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认识到汉字,汉字无处不在。这样在随同识字等多种形式识字时,分散了识字量,从而降低了难度。

2、展开想像,让朗读富有个性。

学习语文,重在读中感悟。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读要选好时机,恰到好处。在学生生成情感的时候,带着感情去读更有利于进入境界。因此在学生读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看图,把看到的说出来。有的同学说:“我看到小草刚从地下长出来,很嫩,很绿。”有的说:“我看到小鸟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学生们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表达出来。这时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文章语句的优美,读出“草芽尖尖”的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词所蕴涵的春季特点。到这里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又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沉睡一冬的草芽从地下钻出来,当两只小眼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时,它的心情怎样?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同学们的想像力进一步丰富了文章,升华了情感,这时再来读课文,春天味道更浓了,感觉更深了。”此时,我又做了范读,我的朗读超越了文本内容,语气也不同,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读法也各式各样,从而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真是百花齐放,让朗读富有了个性。

3、联系生活,积累运用。

新课标强调:“要联系生活教语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求学习的不仅是文本,还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了儿歌以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出示了几幅有关四季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处理教材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较好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同时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结束了,回想起来,确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识字还不够实,缺少游戏巩固识字的设计,教师在设计学生做小诗人的这个环节时,回答的学生很少,老师的引导不够,应该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画的内容,在仿照书上的内容说话。

四季组歌教案反思篇三

首先感谢领导把示范课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授课中有很多的不足处,反思如下:

虽然认读生字是本课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课前预习效果不佳,加上认读生字较多,又讲的比较细致,所以占用了较多的时间。

虽然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唱歌、组词、图片,猜字谜的形式让学生认识生字。但是拘泥于大屏的束缚。应该再多一些形式。

现在课堂讲的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主张还课堂于学生。但我总是放不开手,让学生自由发挥的少。

正常的骨干教师课应该事先让学生充分预习,通过试课,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加以修改。但由于时间紧促,也没来得及像老教师请教,所以课堂目标达成和效果不太好。

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再一次了解想要给想学生上好一节课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磨练。我会继续本着为学生负责的心态,探索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很多能力提升的方式方法,为教育教学工作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四季组歌教案反思篇四

这是一节非常有难度的课。难度主要表现在:

1、材料准备难度大,成本高。

2、学生前概念知识根深蒂固,纠正起来困难。正像教参考所说,学生对四季的成因有着错误的认识,普遍的观点认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远时是冬季。在几个班教学中,反映的情况也基本如此,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成因的解释几乎是空白。

第一部分介绍古人研究四季的方法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太阳钟时的发现,一天当中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而让学生探讨古人的观测的科学性,让学生明白古人方法中其实已经蕴涵着许多智慧结晶,他们已经有效控制了实验中的变量,非常注意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简单分析:从古人的研究中至少可以得出:研究时间要统一,物体长度和位置要统一,观察时间要长,至少一年。从图示中,学生可以明显看到不同季节太阳照射到物体上的角度和影子长度发生了变化。

模拟实验的部分,虽说难度不大,但苦于缺乏必要的演示材料,效果不明显。我利用一个充电手电筒和两个地球仪,将地球仪放置在教室对应的两个位置,并在地球仪上用橡皮泥固定了一根铁棒。实验前,我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上实验说明,让他们小组讨论:模拟实验需要观察的对象?实验时地球仪的位置应该怎么放?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的要求和需要关注的对象。按照书本上介绍的方法,我用强光照射着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光线照射在地球仪上的变化和铁棒影子的变化,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最后学生仅仅能观察到影子长度和地球仪上光线照射到的范围在有规律的变化,至于影子的长度具体变化我只能让每个点上的学生用一根细线量出来告诉大家,完成记录表。

模拟实验的结果,学生发现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的角度,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位置和照射到的范围在不断发生变化,光线从北半球慢慢移至赤道附近而后又慢慢接近南半球,而此时北半球似乎有一些地方不能被照到。当然这个模拟实验的效果其实和材料、仪器关系很大。接着我有给学生演示了同行们做的精美课件,更精细地观察随着地球公转,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变化。此时学生似乎有点觉察到四季形成的原因了,只是此时还不会完整的表达出来。一些学生认为有些地方处在黑暗处(即太阳没有被照到的地球是冬天,被照亮部分是夏天,显然这个推论是错误的),还有一些学生观察到太阳照射到的影子位置在发生变化,我即引导学生回忆一天当中影子的变化和温度之间建立关系。当太阳直射下来(即正午时,温度最高,当然现实生活中由于云层反射等原因,最高温度需要推迟一些。)而到了傍晚太阳光线斜射过来,温度就逐渐降低。引导学生将直射点位置的变化与温度建立联系,从而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学生初步理解后,再来思考更本质的因素,为什么在地球上会出现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有哪些原因是太阳直射点产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学生们此时基本能说出公转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地轴始终保持固定的倾斜角度还需要老师稍加引导,学生才能明白,最后让学生对结论进行总结,并且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作业本第2大题。

四季组歌教案反思篇五

《田家四季歌》一课以简练的笔墨勾勒了四幅田园四季的风景画,重点是在介绍农事,让学生了解农民在四个季节里的主要农事活动。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季节,并说一说它的特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读出各个季节特点,读出自己的情感。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能积极主动地参于到学习活动中,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成或见解。

在课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

1、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请用句式“一年有...四个季节。”说话。

2、简单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请用句式:“我最喜欢,因为。”

3、将上述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段话:“一年有...四个季节。其中我最喜欢,因为。”在有层次的说话训练中,出示本课要学的四个生字:春、夏、秋、冬,进行学习,记忆更扎实。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古人读书经验的总结。“以读为本”,在课堂上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跟读、引读、自读、对读、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做到“读中有悟、读时有情、读后能仿”,使学生做到文熟字悉,为下一步学习生字,创编儿歌打好基础,在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

复习巩固四个游戏的设计独具匠心,从拼音到字到词再到句,最后回归课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课件生动形象,富有童趣,充分展现了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借课文中的“例子”,提高学生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因此,最后我设计了“我当小作家”的环节,让小朋友仿照课文说句话。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1、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设计教学评价,使评语更有针对性、灵活性。

2、随文识字方面,由于时间的关系,还需找到重点去讲解。

四季组歌教案反思篇六

本课教学意在努力体现以下三方面的教学新概念:

1、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遵循“读书内化”的阅读教学规律。本课设计了“初读—精读—熟读”三环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直接地,反复地接触课文。从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到有感情地朗读,到择段背诵,以至全文背诵,“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指导思想和训练的层次性十分明确。

2、努力开掘课文学习的丰富资源。本课教学,在课前要求学生了解四季的知识,并在课上交流。

3、改革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阅读教学是个性化行为”。本课所学儿歌节与节之间内容有跳跃性,教师以学定教。按学生选择的内容来安排学习的先后顺序。

《《四季》教学反思》全文共299字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在教学时,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有个性创造地演,把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课堂上我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一开始我创设情境,介绍大自然妈妈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欣赏春夏秋冬的四幅图,欣赏图片;接着让学生读准读通儿歌,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最后学文时让学生学会了两种朗读方法,想象读和表演读,这样能让学生很有兴趣的读,在读中又能掌握了朗读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读:带着拼音跟生字宝宝打招呼、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摘桃子游戏。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自然复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随语言环境整体自然复现,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在上课时着重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一是在识字时让学生利用生字魔方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然后全班交流总结方法,对识字方法进行总结,并板书,如编儿歌,加一加,形象识记等方法。二是在指导课文朗读时,让学生先观察教师朗读时的表情,然后总结,这就是想象读;接着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演,并告诉大家这是表演读。

设想得总是比较好的,实际操作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学生第一次到多媒教室上课,比较新鲜,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在学生开火车读生字时,居然有个学生不敢站起来读,这让我觉得很为难。由于课堂没把握好,预设中有一个环节没来得及进行,即以说促读,说中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认知,因此我在预设中是让学生欣赏完大自然妈妈礼物后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四季还有什么会说,也来模仿课文写一首小诗,例如:“桔子红红,它对人们说我是秋天”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全文共999字

《四季》听课札记

武汉育才小学屈小青

今天听了一节市级语文研究课,是一节一年级新课标教材的阅读课,《四季》第二课时,感觉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这节课老师始终注意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起引起学生学习欲望,开课创设一个童话故事情境:这节课我们要到秋伯伯和冬爷爷去做客,想去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在接下来的过生字关时,也是那么主动积极。

学习秋天和冬天的儿歌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什么就知道秋天来了,冬天来了,然后放剪辑的典型的秋天、冬天特点的录象。孩子们完全进入了情境,跟着录象一会儿赞叹,好美啊,一会儿自发读儿歌:红叶舞,黄叶飘……师生边看录象,边自然地抒发感受,其乐融融。学生对秋天、冬天有了更多的认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在回顾生活经验中,在看录象中,在说画面中也得到了发展。

读书指导很巧妙,让学生身临其境,如指名读“谷穗弯弯”这一部分时,老师很自然地一问:小谷穗在哪儿呀?我们班有没有小谷穗?能不能边做动作边读。学生读后,老师评价;小稻子成熟了,多自豪啊,谁还是?既是表扬又暗含朗读指导。

读“小雪人把肚子一挺那一部分”时,老师说:“那小雪人在哪儿呢?我们下位找找小伙伴,把雪人的样子读出来吧。”学生投入地读着,仿佛自己就是那弯弯的谷穗,那顽皮的小雪人,在读中,在表演中,还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弯弯、挺、鞠躬‘等词语的意思。

这节课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合作的形式很多,如,四人小组商量怎么识字,同位合作表演读,下位找小伙伴读,分组比赛读等等,但是没有流于形式,合作中形成了真正的互动,比如四人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在后来的反馈中看出来效果很好,学生用了熟字加偏旁,遍儿歌,比较等方法识字。比如你怎么知道冬天来了,学生的回答一个一个都很精彩:看到窗户上结了冰;小兔子找食物找不到了;河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越结越厚,钓鱼的时候就要凿一个洞。……思维的相互启迪,这才是真正的互动。

也有几点想法,阅读课文是一个整体,不能把两课时决然断开,这节课虽然学的是秋冬两季,与前面两段的界限太分明没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关于四季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很丰富的,引导学生回忆和多媒体录象都是不错的。但是课前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收集空间,收集有关的图片,儿歌,亲自去感受秋天,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展示会更积极,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我们的课堂会更开放,更有活力。

四季组歌教案反思篇七

今天学习的是第四课《四季》。开课伊始,我先让全班对比、发现第四课和第三课的异同点。我的课堂上,“谁的眼睛最亮”“谁最会发现”“谁最会思考”就是“五字箴言”,我希望孩子们在“发现之旅”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果然,孩子们慧眼识珠,知道第三第四课都是诗歌,第三课没有分小节,而第四课很明显分了四小节。我问,怎么知道是四小节呢?聪明的孩子说:“每个小节都是写一个季节的,而且都有文字和图画在一起。”我告诉他们,这就是文字与图片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要想读好诗歌(包括童诗),孩子们一定要先认识诗歌是可以分行、分小节写的,和课文的自然段不一样。我们老师不需要直接教给他们,只要一句话“你们看看,发现什么不同了吗?”就够了。在对比、观察中,思维力也得到了提升。除此,更要在落实语用中提升孩子们的表达力。

我出示了第一小节,关于春天的描写。在范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师引读生接读、想象画面读、带动作读后,我问全班:“‘我是春天’这句话是谁说的?你是怎么知道的?”马上有孩子说,是草芽对小鸟说的,从“他”和“对”字就可以知道了。我再适时推进一步:“所以说,讲话的时候要有——,还要有——,而联系他们的就是这个‘对’字。”孩子们明白了,要有说者和听者,说者要说得清楚,听者也要听得明白。我让孩子们用上“······对······”的句式说话。站起来说话的孩子基本能表达清楚,还有的孩子借助这个句式提醒自己的同桌要认真听课呢。

统编版教材低段语文教学,一定要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让学生知晓什么是图文对应的关系。学习第二小节时,我问孩子们:“为什么是荷叶对青蛙说话呢?而且还一定要说‘我是夏天’?”一个孩子小声地说:“荷叶看到青蛙坐在荷叶上······”他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了,看得出孩子此时此刻很紧张不安,或许担心自己说不好吧。我给了他一个大拇指,大大点赞他的发现和想法:“是啊,你们看,青蛙正舒舒服服地坐在荷叶上呢,他双手插着腰,脸上还带着笑,正听荷叶说话呢。”圆圆的荷叶、笑眯眯的荷叶、可爱的青蛙、呱呱叫的青蛙,跃然纸上,也蹦蹦跳跳地跳进孩子们心中了。这回,我让孩子们用“······笑着对······”的句式说话,孩子们说得更开心了。一年级的孩子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配以课文生动形象的插图学习表达,是事半功倍、一劳永逸的事情。

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可以检验思维轨迹、思维品质。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课文脉络,我总是乐比不疲、屡试不爽。毕竟是一年级的孩子,我不能说这么专业的专业术语,我“骗”他们说要画好“藏宝图”,免得宝贝不见了。啥宝贝呢?就是一颗颗会发芽的种子。教师的教学语言同样要富于变化,还要富有童真童趣,要说孩子们听得懂的话,要说能满足孩子们好奇心的话。有了前面两课“藏宝图”的画图功底,当我拿着几根不同颜色的粉笔时,孩子们不仅明白还兴奋起来了。我说,用什么颜色的粉笔?孩子们说,四季五彩缤纷,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好,我用不同颜色画了一个椭圆。我接着说,这颗种子叫什么名字?孩子们说,四季。我写上关键词“四季”。我又接着说,这颗种子应该发几个芽芽呢?这回全班几乎是异口同声还拖长声音说“四——颗——”。我说,第一颗种子是哪一颗?用什么颜色的粉笔?孩子们说,春天,用绿色的。就这样,绿色的春天、红色的夏天、金黄的秋天、白色的冬天——四颗被阳光照耀、被雨露滋润的种子破土而出,发芽了,它们还抽出了新的枝叶呢。看着黑板上这幅有一级分支、二级分支的思维导图(藏宝图),孩子们再次欢呼起来,有些忍不住自己也在课本上学着画起来了。然后,我让孩子们看着思维导图,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水到渠成。思维导图——我们的“藏宝图”,就是这么价值连城。

统编版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力、思维力、表达力。而指向语用、落实语用,是最佳路径。本篇课文的教学,我让学生在观察插图中,在发现语言变化中,在梳理课文脉络中,并抓住语言训练点(学会用固定句式说话),带领孩子们一起经历了“发现之旅”,也见证了“落实语用”的语文课堂。

四季组歌教案反思篇八

教完了《四季》,在学生做习题时发现关于四季的特征,学生较模糊:荷花成了春天的景物;苹果成熟的季节成了夏天。我才发现我上课这样形式多样居然达到的是那样的效果,我不尽反思:

一、教语文应简简单单,扎扎实实

“实”,就是要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朴朴实实,让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使学生学有所得,真的能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观摩活动开幕式上的发言: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薄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二、要体现自主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的事物的描述来表现四季的特征。内容中的春夏秋冬是并列分布的。根据这文章的结构特点,我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教学设计时采用了你喜欢哪个季节就先学哪个季节,先读描写哪个季节的话。我在试教的时候,一位旁观者提出我这样的教法是不正确的,他认为我这样教是脱离了课文的整体。这样就打破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排列顺序,违反了自然规律,脱离了课文整体,对部分的理解肯定是肤浅的,甚至是偏颇的,无异于盲人摸象。同时对课文的结构美的认识和体味更无从谈起。一听这样的意见不无道理。怎么办呢?后来我看了《语文课程标准》,使我坚信了自己的脚步。

我们认真审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理论,就会发现“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权”“积极性”及相关的内容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高度。如:《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把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定位在“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这样的例子很多,应该说《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是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小学生对学习的喜欢!如果我们不坚定的实践,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权利的理念就有违课程改革的精神。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告诉我们,“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保护学生脆弱的喜欢,为了最大可能的发展这种喜欢,即使牺牲了对文章的机构的美的认识和体味也是值得的。当然,师者要努力,促使三维目标的整合。

《四季》教学反思

李张燕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组的第二课,这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明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亲切,富有童趣,所配的四幅图画,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给学生留下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在教学时,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有个性创造地演,把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代替教师的讲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的读.初读正音——再读认字——熟读理解——选读朗诵,通过变换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课文,理解和运用语言.

2,在情境中识字,提高生字的复现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符号呈现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读:读图上的字,读词组,读句子,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自然复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从有拼音到无拼音,从有红色标识提醒到随语言环境整体自然复现,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以情带学,自然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一开始我就从实际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课堂.在上课过程中,以学生的感受为主,从他们的感受出发,让他们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学习,乐在其中.

4,自主选择,开阔思维

经过识记,练读,体会的过程,学生已经对课文琅琅上口了,怎样使他们对课文印象更深刻呢 于是,我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一成不变的教学传统,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读,学生们很主动,很乐意去选择,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提高了阅读质量.

设想得总是比较好的,实际操作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学生第一次到多媒教室上课,比较新鲜,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回答问题时纪律有点乱,最后做小诗人这一环节,没几个学生回答,可能引导不够,学生对四季似乎也不是非常了解,效果不是很好.

上一次课就成长一次,出现问题,及时反思,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希望以后能够不断进步.

《四季》教学反思

迪口中心小学 彭爱蓉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在教学时,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有个性创造地演,把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一, 在情境中学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我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一开始我创设情境,介绍大自然妈妈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欣赏春夏秋冬的四幅图,欣赏图片;接着让学生读准读通儿歌,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最后学文时让学生学会了两种朗读方法,想象读和表演读,这样能让学生很有兴趣的读,在读中又能掌握了朗读的方法.

二, 在情境中识字,提高生字的复现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读:带着拼音跟生字宝宝打招呼,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摘桃子游戏.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自然复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随语言环境整体自然复现,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三,重视学法 ,学以致用.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我在上课时着重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一是在识字时让学生利用生字魔方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然后全班交流总结方法,对识字方法进行总结,并板书,如编儿歌,加一加,形象识记等方法.二是在指导课文朗读时,让学生先观察教师朗读时的表情,然后总结,这就是想象读;接着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演,并告诉大家这是表演读.

设想得总是比较好的,实际操作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学生第一次到多媒教室上课,比较新鲜,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在学生开火车读生字时,居然有个学生不敢站起来读,这让我觉得很为难.由于课堂没把握好,预设中有一个环节没来得及进行,即以说促读,说中激情.《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认知,因此我在预设中是让学生欣赏完大自然妈妈礼物后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四季还有什么会说,也来模仿课文写一首小诗,例如:"桔子红红,它对人们说我是秋天"

今后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3,培养小组带头人,让小组合作更富有实效性.

四季组歌教案反思篇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二课《四季》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通过描述一年四季的代表性事物,生动的表现出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下面是我对《四季》这首儿歌的教学反思:

《四季》这篇课文中采用了排比的形式,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亲切生动,读起来很顺口,能引起小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课本中的四幅插图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对小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很有利。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落实新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教学理念。

1、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读《四季》:带着拼音跟生字宝宝打招呼、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摘桃子游戏。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自然复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随语言环境整体自然复现,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2、课堂上我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一开始我创设情境,介绍大自然妈妈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儿,激发学生学习《四季》的兴趣,进而欣赏春夏秋冬的四幅图,欣赏图片;接着让学生读准读通《四季》这首儿歌,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最后学文时让学生学会了两种朗读方法,想象读和表演读,这样能让学生很有兴趣的读,在读中又能掌握了朗读的方法。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在上《四季》时着重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一是在识字时让学生利用生字魔方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然后全班交流总结方法,对识字方法进行总结,并板书,如编儿歌,加一加,形象识记等方法。二是在指导课文朗读时,让学生先观察教师朗读时的表情,然后总结,这就是想象读;接着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演,并告诉大家这是表演读。设想得总是比较好的,实际操作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学生第一次到多媒教室上课,比较新鲜,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在学生开火车读生字时,居然有个学生不敢站起来读,这让我觉得很为难。由于课堂没把握好,预设中有一个环节没来得及进行,即以说促读,说中激情。《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认知,因此我在预设中是让学生欣赏完大自然妈妈礼物后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四季还有什么会说,也来模仿课文写一首小诗,例如:“桔子红红,它对人们说我是秋天”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觉得语文教学不是让学生被动地获得知识,而应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去发现知识。识字教学中要注意识字方法,注重培养识字能力。

四季组歌教案反思篇十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在教学中以情激情努力引导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学生课堂气氛高涨,热情洋溢,教学效果明显,但在学生的倾听习惯方面还得努力多下功夫培养。

以下是发生在我上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四季》上的三个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一

当时我正准备组织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学习生字“春、夏、秋、冬”。我说道:“请大家在小组中学习这些生字,读准它们的音,再讨论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未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己迫不及待地行动了起来,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讨论,我的后半句话早已淹没在了孩子们的声浪中。我怕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又提高嗓门,把后半句话重复了一遍。我在参与有些小组的讨论中,发现还是有不少孩子没有听到老师后半个要求。

分析:学生们还没有听完老师的要求,便展开了讨论。表面看是热热闹闹的,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有不少小组只是停留在了对字音的反复学习上,并没有对每个字作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片断二

熟读了儿歌之后,我问大家:“每一个季节都唱到了什么景物?”孩子们纷纷举手,其中a回答了这个问题:“小草,荷叶,嗯——”a稍微停了一会儿,正思索着。这时有那么几个孩子,边举手,嘴中边喊着:“谷穗!雪人!谷穗!雪人!”a尴尬地望着我,嘴里咕哝着:“噢,谷穗,雪人。”坐下了。

分析:a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只作了短暂的停顿,稍加思考。其余孩子便没有耐心听下去,着急的代替他回答。这实际上,等于剥夺了a思考、回答的权利。

〖教学片断三

在拓展说话训练时,我要孩子们挑一个喜欢的季节说说它的特征。b说道:“春天,小草发芽了。”几个同学发言之后,我见c举手特别积极,便请他发言,他说:“春天,小草发芽了。”此语一出,有的孩子便说:“刚刚说过了!”c不服气,有些委屈地说:“我又没有听到。”

分析:c在别人发言时,没有认真听,结果,重复回答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足够重视对孩子“听”的习惯的训练、培养。“听”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障碍。特别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已有知识局限,正是应该大量听记、大量输入、大量积累的黄金时间。而我并没有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孩子们才会在课堂上有这种表现。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平时的小练习中,就发现有的孩子不愿静下心来听老师读题释题,往往审错题意;有时,孩子们的作业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

看来,注重对孩子“听”的训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了。一般课堂上的“听”有以下几种常见模式,即:老师听学生(从上至下)、学生听老师(由下往上)、学生听学生(平级)。针对此,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1、以身作则: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孩子的回答。对孩子的发言,给与适当的评价。

2、细化要求:以往,一直要求孩子们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孩子们对此认识模糊。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如: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老师或发言的人的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

3、进行评价:结合每周的评价表,对孩子这一阶段“听”的表现,做一个总结。评价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内容为老师提出的听的要求。通过评价,发扬优点,更重的是指出了孩子们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4、表扬鼓励:在对孩子听的习惯的培养中,少不了孩子最能够接受的方式:表扬鼓励。哪些孩子做得特别好的,应及时鼓励,必要时,要把文章做足。当然,老师更应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进步,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喜悦,促使他们更快的进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