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专业15篇)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专业15篇)

时间:2023-12-21 14:28:23 作者:书香墨

教学反思是一种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思考和总结的活动。范文中的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单元学习重点,详略得当。

3。价值观目标:体会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

体会详略得当。

一导入。

1。简介台湾及台湾近代史。

2。检查预习。

闽诸。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范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几件事?哪几件?

文中出现了几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小组合作,找出三处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地方表现爱国的关键词。

四。品读课文,把握中心。

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五。全文回顾。

课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特别是把__________的过程作为重点,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和描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由此可见,凡是和________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就是重点材料,应该得______,其余的次要材料,可以写得________。这就是单元学习重点,详写和略写。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一、谈话导入。

2、中国台湾真是一个宝岛啊!但也真由于它的美丽富饶,致使这块土地万尽沧桑,经常被肆意践踏。老师想请大家来看一段背景资料。

3、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的隧道,回到抗日战争刚结束时,跟一所中国台湾乡村小学的师生们共上一堂——《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

1、浏览阅读提示,划出学习要求。按要求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随机理解词语:光复。

3、如果用一句话表达文章的主题,最合适不过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三次,找出来读读。联系上下文想想,这短短的9个字为什么会让作者如此激动?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三、交流重点。

1、第一次。

(1)学生自由交流感受。(作者为中国台湾人民能够重新学习祖国语言而激动。)。

(2)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补充资料)——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中,中国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中国文字,中国台湾人民渴望赶走侵略者,回到祖国的怀抱。

(3)整整50年,中国台湾人民不仅生活在殖民者的屈辱下,他们不能说一句中国话,写一个中国字啊!再读读他们学习汉语的场景,你是否也跟作者一样,被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动?(交流文中师生学习汉文字的词句,如“一笔一画”等,感情读。)。

是啊,这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那就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

2、第二次。

法国小说家都德曾经说过:“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不甘被奴役的中国台湾人民并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此情此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被它深深触动,难怪作者也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一起朗读这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第三次。

(2)这些伟人你们了解吗?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学生选择自己了解的伟人介绍: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3)看着,看着,作者的眼睛为什么不觉湿润了?

(5)是的,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全部感情呢?——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四、小结提升。

1、“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不久的将来,中国台湾人民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五、作业。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b、我们学过《王二小》、《鸡毛信》、《小英雄雨来》。今天我们又学了《难忘的一课》,请大家把这些连起来想想,再联系“南京大屠杀”、日本的731部队事件,想想在日本人占领下生活的中国人是什么滋味,会有什么感情?请大家谈谈学习了本课后,你想到了什么?完成小练笔。

c、预习24课,做预习批注。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1.认识2个生字,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诗,我想邀请同学们跟着我大声朗读,然后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师生朗读诗歌——《台湾》。

2、读毕,点生回答,此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中国台湾)。

3、揭题: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中国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难忘的一课》,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读后点生交流收获。

3、引导概括课文大意,此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和师生一起学习祖国的文字,并参观了他们小礼堂的事,表现了中国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意。)。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一)、探究“学习国语”部分。

1、让学生找出“学习国语”的相关段落,读一读,说说,作者来到乡村小学走近教室,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找出中国台湾师生学习祖国文字的段落读一读。2、作者被这情景吸引,于是他走进教室做了什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为什么不觉得意外?(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热爱中国)。

3、师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学习国语”这一部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中感受到什么呢?课件出示练习,填一填,鼓励学生多种方式表达,进一步让学生的知识内化,同时又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学习“参观礼堂”这一部分。

1、作者参观小礼堂看到了什么?点人读一读。

2、课件出示四幅伟人画像,点生回答,作者为什么看着看着眼睛湿润?于是生发出怎样的感慨?齐读15自然段最后两句话。体会中国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意。

3、师述:作者在教室聆听了老师的国语课,又在礼堂参观了中国的伟人画像,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此时他内心无比激动,此时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他的全部感情?(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让学生深情地齐读这句话。

四、品读重点,总结升华。

2、课件出示三次出现这句话的相关句段,引导品读悟情,感受三次出现作者感情的层层递增。

五、阅读链接,情感延伸。

1、阅读链接:师述:同学们,中国台湾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中国内战遗留的历史问题,至今仍未回归祖国,但随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渴望回归,是我们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让我们一起欣赏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写的那首饱含浓厚思乡爱国之情的《乡愁》吧。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点代表朗读。齐读最后一小节。点人说说你从中悟到了什么?(渴望回归)。

3、总结升华:同学们,无论是香港同胞,还是台湾同胞,我们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难忘的一课。

4、播放歌曲《中国心》。

附:拓展小资料。

《乡愁》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一课时(2008.12.4)。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最近中央一套在热拨一部连续剧《台湾,1895》。你们知道这部片子讲的什么吗?生交流。

资料: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中国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手段奴役中国台湾人民,直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台湾才归还中国。

3、中国台湾人民不断抗争,他们赶走了日本人,孩子们走进课堂,开始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这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预习后你们知道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

生: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师:大家可能都发现了,这篇课文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请勾画出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共出现了几次?(三次)。

三、自读感悟。

每次出现这句话是在怎样的情节中?请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第一次: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者:“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第二次: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第三次: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作者对这节课难忘在哪里?请找出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者:“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为什么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这是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台湾的时期,中国人连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都不准学,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不甘被奴役的中国台湾人民没有忘记祖国,没有磨灭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所以,中国台湾一“光复”,师生们就怀着真挚的感情认真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他先用闽南语,再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教得非常认真。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火热的真挚的心。

他们在表达着回到祖国怀抱的激动之情,对祖国的爱,都融入到他们所独得这句话中。所以读这句话时,严肃认真而又富有感情。他们读这句话那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师:现在让我们也来用自己对他们的理解来一起读一下(注意读出严肃而又那么认真的感情)。

师:我已经看到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你们真挚的心。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

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因而“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而且“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师:读到这,是不是很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此时此刻,作者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学校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所以眼睛湿润了。

“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这句话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自己这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说,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3、师: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心里就只会涌出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四、小节全文。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在我们的眼中母亲是最美的,祖国也是最伟大的,我们的语言在传递着我们的感情,如果有一天,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再来用心读这句话。

五、感情升华。

你们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六、布置作业。

1、抄写23课生词。

2、做23课练习册作业。

板书: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教学反思:

回顾课堂,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导入,在歌曲中感受爱国之情。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了《七子之歌---澳门》,接着,又让学生听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爱国歌曲,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这种初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紧抓“感情”主线,读中感悟。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中国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厚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中国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

再回眸整节课,我还有很多遗憾:

1、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语文的工具性,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

2、没有领悟语文“工具性”的含义。在对课文的理解过程中,只重视情感,却完全忽略了对重点“字”、“词”、“句”的提炼。应该换个角度,从重点字、词、句中去抓情感,而不是脱离工具空谈感情。

3、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是我抛出来的,而不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对此,我感觉是我最失败的地方。纠其原因是:

(1)对文本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明白文本自身的作用。

(2)也是第一次接触高年级的教材,心里没底,对学生的把握不准,对学生不敢大胆地放手。

(3)还是自身的素质问题,语文素养实在是太低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课堂的应变能力还是不够。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不能到点子上,我就可是乱了阵脚,不能冷静地进行引导。就把自己当成了主体,自演自导。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ppt课件。

一、导入课文。

(澳门。)。

师:九年前的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得又是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香港。)。

师: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

(台湾。)。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都是中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同学们听一听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师放乐曲。)。

师:听完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谈感受。

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

课文讲述的事情发生在台湾“光复”初期。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里,日本对台湾进行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人权侵略。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台湾收复后的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1、找出课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用“——”画出来。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学生汇报:

(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出现了三次。)。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四、围绕主线,体会情感。

(强调:“我”每一次都有怎样的感受)。

生谈作者的感受。

师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感受:

师:我们走进文中看文章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段。“为什么这位老师第一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别着急回答,我们现在每个人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

(师生共同写这句话。)。

师: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写的?是不是认真来写的?你吃力吗?为什么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谁来谈谈。

生谈。

师:写完这句话后,老师又是如何教自己的学生读的?

他先用闽南话,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样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是那么严肃认真?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能看出他很爱自己的祖国。所以读这句话时,严肃认真而又富有感情。他们读这句话那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师:他们是一遍一遍地读,请同学自己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四遍)(注意读出严肃而又那么认真的感情。)。

(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火热的真挚的心。)。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

师:好像每个字——。

(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船员和学生在教室里共同读这句话。)。

师:我们看到在教室里老师这样认真,这样富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有谁能不被吸引,又有谁能不会被感动,不会为台湾人民的这种感情而产生敬意呢?于是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室里,跟着孩子们怎么样读这句话,但是台湾的老师和孩子们却没有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呢?谁来谈谈。

生谈。

师:不用吃惊,共同的汉民族语言,就证明了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像张明敏歌中唱的那样:“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应该是没有吃惊,没有意外,是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地读。)。

师:读到这,是不是很激动。

师:现在我们就做一个小节目。下课之后在上小礼堂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下面的一幕。孩子们把“我”围了起来,然后领着“我”到了小礼堂,在小礼堂我们又参观了——(中国伟人的画像。)。

师:那么谁愿意当老师,还有谁想当台湾的学生,还有谁想当‘我’”。请你读课文最后这一部分,也就是第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学,一会儿老师要采访你们,看看同学们是否读懂了,而且感受到当时的心情。自己反复读这一部分,然后小组之间合作,分工扮演老师,扮演船员。现在开始准备。

(开始讨论准备表演。)。

学生先自己表演,再到前面表演。

师生共演,师扮演台湾教师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船员介绍中国伟人的图像及其他伟人)(争取让学生感受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包含浓郁、真切的爱国感情。)。

师:大陆朋友就要和我们告别了,就让我们伴着《思乡曲》,共读余光中的《乡愁》诗,来送别船员。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心里就只会涌出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师:下面就请拿起你的笔,再写一写这句话抒写你的心情。

(师生再次写这句话,教师用红笔。)。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也许母亲丑陋但你绝不能嫌弃,因为母亲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养你的甘甜乳汁;祖国贫穷,儿女绝不嫌弃,因为祖国的周身细胞铸造了你做人的灵魂之躯。是呀!我们的国家并不富强,需要发展,虽然也有黑暗的存在,但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她,改变她,因为你是她的孩子。现在出国留学已成热门,不过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赵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再读这句话。

师:可以说,这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当然可以成为——难忘的一课!

(教师在课题后边加上叹号!)。

【教学板书】。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何利用本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呢?回顾课堂,我感觉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是以下两点:

一、激趣导入,在歌曲中感受爱国之情。

上课伊始,我首先演唱了《七子之歌——澳门》,接着,又让学生听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爱国歌曲,在听完《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后,又专门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在学生的谈话中,我不但进行了语言的训练,而且更主要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这种初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随着我与学生共同表演“参观小礼堂”,随着学生一把握着我的手,随着学生的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的泪不能自禁,夺眶而出。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再回眸整节课,我还有些遗憾: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学生的感情的发展的程度,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作为课改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具备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智慧和魄力,应该学会大胆取舍。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第xx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xxxx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xxxx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xxxx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xxxx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1、借助语境及补充资料,了解“光复”的意思。

2、抓住课题了解课文呈现的画面,借助“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句体会xxxx人民的爱国热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本文字词的理解难度也不是很大,况且学生基本学会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发现本班学生情感性朗读还是蛮不错的。不过学生对文本背景了解较少,相对来说比较陌生。

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学习课文时,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联系时代背景,想象当时的动人情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其读中感悟、读中体会xxxx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一)解题,明确学习要点。

1、出示:难忘的一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2、你们觉得读一遍课文后,哪个问题能解决了?

(二)学词,了解课的内容。

1、读课文,正字音。

2、解决“这一课指的是谁上的,上了什么内容?”

(三)品析,体会爱国热情。

1、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画下来,并和同桌讨论: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交流:

(1)第一次出现:出示相关语段,哪个地方最令你难忘?

说说你的理解。读到这里,你有问题要提吗?

你能用课文中的话语解答吗?理解“光复”光复,这个词文中还出现了一次,请找到相关的语句。读这两个句子,说说你读懂了xxxx在光复之前是怎样的。介绍背景资料1: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光复了吗?(收复)。

引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出示:第二处出现,是我走进教室,跟着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这一处令人难忘的又是什么呢?

一个陌生的成年人进入课堂,大家怎么会“没有感到意外”?你觉得他们在“欢迎”什么?)。

3、第三次出现,是我看了礼堂里中国伟人的画像后说的。

这个画面中,最让你难忘的又是什么呢?

在这之前,日本人为什么在小礼堂里画上日本人?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忘记我们曾经有过的辉煌的历史。现在挂中国的伟人,又有什么用意呢?

4、相信读到这里,你能说说这一课为什么让作者如此难忘?他难以忘却的究竟是什么?

(四)质疑,领悟语言表达:

5、“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句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

难怪作者在课文最后说——。

(五)拓展,升华文章主题。

推荐出示:郑振铎曾在暨南大学给学生上过《最后一课》中的话语。

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同名的小说《最后一课》中的话语。

1、为什么说这一课是令人“难忘”的?这一课指的是谁上的,上了什么内容?

2、后一个问题认读词语。

3、学生自主划句子。

4、预设1:他写得很认真,思想汇报范文也很吃力。

提问:为什么xxxx教师会感觉到吃力?)。

读句子,说体会。

预设2: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说理解,提问题,理解“光复”

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预设:我……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感受我的爱国之心)。

预设: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从那一双双眼睛里,可以看出对我是欢迎的。教学继续进行着,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读句子体会。

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感受自豪之情)。

上面有孔子,有诸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你了解这些伟人吗?从古至今,这样的伟人还有很多,比如民族英雄文天祥、天文学家张衡、数学家祖冲之、诗人李白)。

记住日本人,忘记我们自己的祖先,(是的,忘记了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尊严就无从谈起,忘记了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历史也被遗忘,)现在礼堂里画上中国的伟人,就是要让他们的子子孙孙都不忘历史。

可见,墙上画的不仅仅是伟人像?画的更是——(祖国的尊严;祖国的骄傲;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光辉历史……)。

难忘xxxx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这句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集中体现了xxxx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比较着读一读,感受这三篇文章的异同。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并学会释疑,逐步引导学生明确本文学习的关键,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通过预设板块,随机出示,根据课堂实情,以学定教,促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借助课外资料,既能理解词语,又能有机地进行课外拓展,还能帮助理解文章的主题,可谓一石三鸟语文教学姓“语”,朗读是促进学生感悟的最好途径,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情感通过质疑,让学生感悟写法,做到一课一得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进行拓展性阅读,比较本课课文语言的特点。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难忘的一课激动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动。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这也正是第七单元的主题要求。在了解课文主要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资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资料,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四、课前准备:台湾资料、理解台湾光复、闽南语、国语。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7月1日,五星红旗与紫荆花旗冉冉升起,谁回归了祖**亲的怀抱?(香港)两年后的12月20日,(澳门)也迫不及待地投入了母亲的怀抱;那么,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呢?(台湾)。

2、了解台湾资料:你对台湾有什么了解?(学生汇报资料,师补充:台湾地图、)。

2、这节课,就让我们回到六十多年前的台湾,和一所乡村小学的师生们共同学习——(板书课题:23*、难忘的一课)学生读题。

(二)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要从课前导读入手。默读课前导读,用“——划出本课学习的要求。(学生读导读,画要求,汇报。)。

2、提炼要求:齐读。

3、分解要求,出示: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完成语文新课程91面第一题;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写在课题上头空白处。

4、学生读文,完成练习。

5、指名完成练习,反馈,评价,订正,齐读。再出示两个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6、反馈主要资料:课文写的是一件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说得清楚明白,简洁概括。(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板书: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参观礼堂)。

(三)深入感悟。

1、主要资料我们就顺利完成了,第二个问题老师也帮同学们化解了一下,“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三次)请用横线画出来,并标上序号。(汇报)请认真读课文,完成语文作业本82面第四大题第一小题。

2、学生读书,完成练习。

3、反馈:第一次:

(1)指名填空。

(2)幻灯片出示: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之后,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3)请同学们跟老师一笔一画地、认真地写这句话。(师生共写)你觉得吃力吗?为什么台湾的老师写起来却吃力呢谁来谈谈。(生谈)。

(4)介绍背景——台湾“光复”: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里,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中国文字,不许了解中国的伟人。他们企图让台湾人民忘记祖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归还中国。

(5)日本人的阴谋诡计得逞了吗?(没有)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6)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民,没有忘记祖国,也没有忘记祖国的语言文字,虽然写得很吃力,读得很吃力,但他们却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7)请你和他们一样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地读,指名读,齐读。

老师已经听到了你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第二次:

(1)指名填空。

(2)幻灯片出示:

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齐,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都没有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谁来谈谈。(生谈)。

(4)不用吃惊,共同的民族语言,证明我们都是中国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5)同学们,请和他们一齐读——。

第三次:

指名填空。

幻灯片出示:

(3)年轻的台湾教师为什么“必须要领我去”看“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呢?(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4)学校礼堂的中国历代伟人: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还有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可能还有——还有——(生补充)。

(5)看着这些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我激动地重复着台湾教师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引读。

(6)完成语文作业本82面第四大题第二小题。反问句改陈述句。分组朗读,比较,哪句好?齐读反问句。

填空思想感情:

填空。

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朗读)。

(板书: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

4、反馈状况,订正,齐读练习题。

(五)联系实事,总结延伸。

1、同学们,这天我们感受到了六十多年前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六十多年后的这天,日本又一再挑衅,企图争夺中国的钓鱼岛,同学们,你们愿意吗?不愿意,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所以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国!

2、看板书,总结写法。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和参观礼堂两个场面,其中前者详写,后者略写,做到了有详有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犹如一条线把文章串联起来,所以它是全文的线索。

3、完成语文作业本、新课程上的练习。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资料,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潜力目标;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在文中出现时作者的不同感受。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难忘的一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二、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感受。

认真地阅读全文,从哪些地方能够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受,用笔划出有关重点词句。

三、讨论交流。

1、我们首先来看看当作者在窗外看到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作者感受到了什么?(要求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来讲。)。

3、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能够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受呢?(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讲。)。

过渡:共同的爱国心使我们更加亲近了,下课后,我们进行亲切的交谈,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还必须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4、听着老师的话语,看着这些伟人像,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他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每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我”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做课前预习,扫除字词障碍。通读课文。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狼牙山顶峰响起的壮烈的口号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寇的的凶残和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1945年中国台湾“光复”后,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学,整体把握。

1、质疑:

通过你的预习,你认为这一课要学习什么?怎么学?【--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回让作者那么激动;要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课文前引言就是自学的目标,学会自己主动按照提示进行自学。)。

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解决字词障碍;找重点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和伙伴交流、查找资料学习;说出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明确语文学习的方法,)。

2、导学:

(1)思考文题:

看到课题你能想起什么呢?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谁上课)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内容)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难忘)。

(2)提示:

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这种学习方法是刚开始,因此,提示孩子本课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

(3)读课文、交流。

带着问题读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然后和小组的伙伴交流。

--阅读课文,组内交流。

(4)班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抓住多次出现的句子,理解分析。

a、文中哪个句子多次出现?出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b、每次出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引导学习:第一次出现。

1.导:这句话出现的地方;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引导理解:第二次出现。

1、说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找出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的感受?(感动)。

5.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次出现。

1.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2.“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3.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三、总结升华。

1、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四、作业布置: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写会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意。

难忘一课教学设计

(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 借助语境及补充资料,了解“光复”的意思。

2、抓住课题了解课文呈现的画面,借助“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句体会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本文字词的理解难度也不是很大,况且学生基本学会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发现本班学生情感性朗读还是蛮不错的。不过学生对文本背景了解较少,相对来说比较陌生。

(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学习课文时,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联系时代背景,想象当时的动人情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其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一) 解题,明确学习要点

1、出示:难忘的一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2、你们觉得读一遍课文后,哪个问题能解决了?

(二) 学词,了解课的内容

1、 读课文,正字音

2、 解决“这一课指的是谁上的,上了什么内容?”

(三) 品析,体会爱国热情

1、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画下来,并和同桌讨论: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交流:

(1)第一次出现:出示相关语段,哪个地方最令你难忘?

说说你的理解。读到这里,你有问题要提吗?

你能用课文中的话语解答吗?理解“光复”

光复,这个词文中还出现了一次,请找到相关的语句。

读这两个句子,说说你读懂了台湾在光复之前是怎样的。

介绍背景资料1: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光复了吗?(收复)

引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出示:第二处出现,是我走进教室,跟着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这一处令人难忘的又是什么呢?

一个陌生的成年人进入课堂,大家怎么会“没有感到意外”?你觉得他们在“欢迎”什么?)

3、第三次出现,是我看了礼堂里中国伟人的画像后说的

这个画面中,最让你难忘的又是什么呢?

在这之前,日本人为什么在小礼堂里画上日本人?

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表达作者此时的心情吗?(激动)是呀,这怎能不让人激动呢?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这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忘记我们曾经有过的辉煌的历史。现在挂中国的伟人,又有什么用意呢?

4、相信读到这里,你能说说这一课为什么让作者如此难忘?他难以忘却的究竟是什么?

(四)质疑,领悟语言表达:

5、“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句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

难怪作者在课文最后说——

(五)拓展,升华文章主题

推荐出示:郑振铎曾在暨南大学给学生上过《最后一课》中的话语

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同名的小说《最后一课》中的话语

1、为什么说这一课是令人“难忘”的?这一课指的是谁上的,上了什么内容?

2、后一个问题

认读词语

2、台湾教师在这节课上教了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1、 学生自主划句子

2、预设1: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提问:为什么台湾教师会感觉到吃力?)

读句子,说体会

预设2: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说理解,提问题,理解“光复”

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预设:我……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感受我的爱国之心)

预设: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从那一双双眼睛里,可以看出对我是欢迎的。教学继续进行着,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读句子体会

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感受自豪之情)

上面有孔子,有诸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你了解这些伟人吗?从古至今,这样的伟人还有很多,比如民族英雄文天祥、天文学家张衡、数学家祖冲之、诗人李白)

记住日本人,忘记我们自己的祖先,(是的,忘记了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尊严就无从谈起,忘记了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历史也被遗忘,)现在礼堂里画上中国的伟人,就是要让他们的子子孙孙都不忘历史。

可见,墙上画的不仅仅是伟人像?画的更是——(祖国的尊严;祖国的骄傲;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光辉历史……)

难忘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这句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

比较着读一读,感受这三篇文章的异同。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并学会释疑,逐步引导学生明确本文学习的关键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通过预设板块,随机出示,根据课堂实情,以学定教,促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通过质疑,让学生感悟写法,做到一课一得

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进行拓展性阅读,比较本课课文语言的特点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难忘的一课

激动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感动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2、通过网络,搜寻更多的信息材料并加以整理与阅读,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营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究式学习模式。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中的课堂教学和礼堂中的伟人像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多次出现的作用,学习从语言中体会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

网上出示问题:

2、作者在叙述这两个场面时有一句话反复出现多次,是哪一句?

学生交流。

二、自主学习。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

根据“指导栏”,理解课文大意。

指导栏:

(1)、弄懂主题讨论中的几个问题,不懂的提出来写在留言板上。

同学们一起讨(2)、浏览相关网站:教师提供几个网址,学生可以搜索有关资料,在归纳整理中扩大对威尼斯的了解。

(3)、测一测,看看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

2、主题讨论:

问题1:一个中国人,而且是教师,自己祖国的文字写得很“吃力”,自己祖国的语言“讲得不好”,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相关资料:《日本占据中国台湾时期的历史教育》;《闽南语》)。

问题3:参观小礼堂,听了教师的介绍,“我”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此时此刻,你想对中国台湾师生说些什么?(相关资料:中国四位伟人像;《郑成功收复台湾》)。

问题5:“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每一次“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可以让学生用“先是……接着……最后……”的句式概括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三、测一测。

四、赏佳文。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想起丘逢甲》。

五、搜索资料,扩大知识面。

对于中国台湾这个美丽的宝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教师提供相关网址)。

六、写一写。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把它写出来。(写写在日本人占领下生活的中国人是什么滋味,会有什么感情?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话?)。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设计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贯穿全文的关键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导学生阅读。学生会凭着自己的直觉思维,围绕"难忘"一词,对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走进课文去学习课文,于是,我即从课题入手,就学生的阅读过程而构建教学过程。

我一开始就让学生带着课文为什么说这"一课"令作者终生难忘,依据文情和学情,可以形成这样一条教学思路:紧扣课题,构建三个板块,指导学生阅读。

二、教材分析。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开头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和"我"当时的身份,然后叙述了在一所乡村小学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在一所乡村小学的所见所闻,先写老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再写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场面,最后写作者在这所学校所见所闻的总的感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寓意深刻。第一次是在课堂上,老师"一笔一画地写",然后和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读",读得是"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反映了这些刚刚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回到祖国怀抱的中国台湾师生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第二次也是在课堂上,不同的是,这是作者在师生爱国之情的激励下,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室,跟着老师一起读这句话。反映了作者跟这所学校的师生有着共同的爱国之情。第三次是作者参观了学校里的中国伟人像之后说的,此时,作者内心无比激动和感动,他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礼堂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作者说"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三、学情分析。

课文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课堂学习很接近,容易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但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句子,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当然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切入口。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文本,揭示中心。教师让学生找出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句子时,根据自己的已有水平,找出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进一步体会句子的内在含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2、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学习《难忘的一课》时,归纳为以下几点:。

1.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等,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然也不排斥精读方法的融合运用。

2.通过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七、课前准备。

1、了解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

2、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进行侵略的粢料。

3、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乡镇意见教师体会。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

2、简介:课文写的是发生在中国台湾的事。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士。1895年,签订发不平等的《马关条约》,中国台湾人民连自己的祖国的文字都不准学,不准画中国伟人像。侵略者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中国人民蒙受着巨大的耻辱,过着奴隶般的生活!直到195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台湾才归还中国。这篇课文就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台湾归还祖国后写的。

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读通课文,初知大意。

1.读通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交流: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读词,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3.指名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研读课文,深入感悟。

1、教师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2、学生交流:"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a学习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b学习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c按刚才的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四、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五、总结深化。

九、板书设计。

我是中国人   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火热真挚)。

我爱中国    大声整齐继续更起劲   (很有感情)。

原来都是日本伟人。

现在都是中国伟人    (眼睛湿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谊。

十、作业设计。

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写自己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问题研讨】。

1、学习了课文,学生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的含义真正理解了吗?

2、学生能理解这句话为什么会让作者如此激动吗?以上问题我觉得是检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参考资料】。

1、着作类:《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81页。

难忘一课教学设计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2课时。

投影仪,投影片。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1、字音:

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

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

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1、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2、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

(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

(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

(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1、指名读。

2、思考:

“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

(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经典作品,文中表现的爱国之情是很有深度和厚度的。以往教学,每次总有不少的遗憾,总觉得学生一直在文本外打转,虽然也能说出文章的主题等等,但总觉得隔靴搔痒。似乎是由于时代关系,或者生活经历的原因,他们无法真正走进作者情感的世界。

这样一篇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相差甚远的文章,教师需不需要使用一些教学策略?该使用哪些策略呢?备课时,我反复思考,《难忘的一课》在语言文字上应该没有什么障碍,情节流畅,内容明了,情感炽烈。只要了解文章背景并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相关体验,要理解它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就在于怎样让学生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和中国台湾历史的背景材料。我想,第一课时先介绍故事背景,并补充相近例子和学生交流,课堂一开始就营造背景气氛便于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然后让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再去发现。整堂课以“激情—阅读—发现”为主线,应该会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过程。

12月1日,五(1)班,上午第一节。

师生问好后,我开始做进入文本的铺垫——介绍背景、唤起体验。于是我开始谈,谈郑成功收复台湾,谈中国台湾的“光复”,然后我又满怀激情的谈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这个民族所受到的蹂躏和屈辱,谈到南京大屠杀中的近藤支队……我觉得自己的情绪已经高涨,觉得学生也很有感触。于是我适时收口,对学生说:现在请大家静静地阅读《难忘的一课》。大约过了五分钟,我问:阅读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本来以为学生会水到渠成地说出对文章的理解和自己的感受。但让我失望的一幕出现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人说话。很多人都看着我的脸,似乎在揣摩我的心思。有几个同学在下面偷偷地交流着,有几个轻轻地说出:“感动?”另外有人连忙否定,说:肯定不对,应该是对侵略者的痛恨吧。课在尴尬中进行着,虽然主题和大意都说的不错,但我总觉得他们在猜测我的心思和理性分析中小心翼翼的阅读。没有激情,没有感觉,甚至连起码的交流感也没有。一切就像机械的操纵,一问一答,顺利得有点麻木。

这堂课学生学的被动压抑,我也懊恼不已,为什么会这样?课后,我有点烦躁。从理论上看,这一节课的安排应该没有问题。从营造背景气氛到文本阅读到探究发现,似乎很符合阅读的规律:由浅而深,由感性到理性;有学生的阅读,有教师的引导,有师生的互动;有探究也有发现。但为什么学生仍走不进文本真正的情理世界呢?是不是我的引导反而是一种束缚一个障碍?我突然有了另一个念头。我同平行班的老师商量,下午到五(3)班上一次。

12月1日,五(3)班,下午第二节。

进去的时候,里边有点吵。我走到讲台前,一反以前插浑打科式的组织方式,只是静静地站着等待,等他们静了一点下来,我说:“静一下,再静一下,让我们静静地,细细地,来阅读一篇文章。”学生被我这异常的肃穆感染了,静静地望着我,眼里写满了惊异。“让我们静一点,再静一点,静静地,细细地,阅读《难忘的一课》。”他们开始认真地阅读,教室里异乎寻常的安静,也异乎寻常的认真。五分钟过去了,没有人抬头,又五分钟过去了,没有人出声。我说:看完了吗?有几个人点点头。“那好,请你们闭上眼睛。”他们听话的合上眼睛。“现在,假设你就是作者,请你再静静地经历一次这难忘的一课。”时间过了多久,也许五分钟,也许十分钟?都无从知道。只知道他们睁开眼的时候,眼睛里装满了东西。我们对视了一会儿,开始了以下交流:

问题一:心情怎样?

他们回答:激动!难受!悲愤!……课堂里真的十分的感人。我的心也酸酸的、涩涩的。

问题二:你读到了一些什么?

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爱国的感情让每个人彼此亲近……课堂里严肃起来,似乎大家都跟着作者来到了这难忘的一课。

问题三:你想到了什么?

听的学生都露出愤怒的、惊异的复杂表情,大家似乎都被带到了那个动乱的屈辱的时代。

他们激动了,愤怒了,走进文本走进自己的心里去了。

“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精确,最明白!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就是他们在课堂结束时的总结。

忽然,下课的铃声响了。从未有过的短暂。

反思和讨论。

两节课的构成相差无几,但课堂气氛迥然不同,效果也应该是有很大的差别。五(1)班的语文阅读成绩向来优于五(3)班,但今天,阅读的效果却刚好相反。什么样的阅读是有效的阅读?我想,也许应该是自主的、完整的、真实的阅读吧。

真实的阅读应该是学生的阅读。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中的发现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发现。在第一节课中,我自以为精心设计的导入,实际上只是我体验感受的的结果,并非是学生在阅读中实际的、自主的、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所以反而给学生的阅读过程造成了一种被动的强制性的外在环境,给学生的阅读思维编织了一个樊笼。整堂课下来,不是教师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而是学生围着教师的发现在不停的猜测。学生的读,是为了去附和教师设计的情境。课堂的中心和阅读的主体,已经不可逆转的由学生转向教师,这和“尊重学生主体”完全背道而驰,主体错位了,于是,一切都错位了。

真实的阅读应该是独立的阅读。反思我们自身的阅读,有多少是在别人的干预下进行的?真正意义的阅读,应该是独立自主的,是“阅读者、作品、写作者”之间的对话和思维交流。这三边构成一个相对完整与和谐的思维环境。阅读时,读者和作者的灵魂借助文字发生碰撞,产生“主体间对话”——真实的读者与完整的作品。如果太多的加入教师的干涉,学生阅读的就是教师版的作品:学生思考的就是教师指出的,学生感悟的就是教师暗示的,学生欣赏的就是教师赞美的。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恐怕要改为“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至于一千个学生吗,恐怕只有他们老师的那个哈姆雷特了。教师的好心反而在读者和作品之间造成了一条人为的鸿沟,给学生的阅读制造了障碍,这恐非教师的本意。

真实的阅读应该是完整的阅读。就像造房子要一层一层的造,真正的阅读应该遵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自表及里的规律,有一个自然流畅的完整过程。而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氛围,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阅读感受实际,这大大缩短了学生的感受过程,直接将阅读有可能得到的最深、最高的结果呈现了出来。使学生的思维被迫产生了极大的跳跃,一下子被放置到一个极高的层面上,就像一座“空中楼阁”。像第一节课,教师的导入将文章的主题一下子就呈现出来,因为缺乏基础的稳固和循序渐进的积累,所以学生在并不理解的情况下被迫猜测甚至接受,使得“空中楼阁”最终变成“海市蜃楼”,时间一过,烟消云散,什么也没留下,于是他们拼命回忆开始的导入,猜测教师的心思,将自己的阅读拼命的往印象中的教师思维靠,结果如邯郸学步,别人的没有学会,自己阅读所得也丢了。

关于课前的导入,尽管教师可能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阅读方向,可以不走歧途,但教师的启示有时反而是对学生思维的严重干扰,说的越多,学生阅读的完整性就有可能被破坏的越严重,就有可能再也没有阅读和思考的兴趣,也谈不上对文章的感悟、把握,更不必谈发现与创造了。

一直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而奇怪的现象,一篇普通文章一旦“荣升”课文,阅读者(学生)的阅读就不再自由,“读者”与课文对话的时间、方式、条件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读者”在课堂上缺少充分阅读的条件,也缺乏自由思考的空间,一句话阅读“不由自主”。这里,我无意混淆阅读教学与阅读行为的区别,更不是否认阅读教学对于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恰恰相反,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发展的引领、促进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个案例至少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这么一个事实:并不是所有的“教”都能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有些时候教师过分的、强势的“教”阻碍了学生充分的、直接的感受与思考,反而成了对阅读的一种束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教”不仅仅意味着“先声夺人”的积极介入,还意味着“欲擒故纵”的延迟介入,甚至“放虎归山”的不作介入。“发现教育”所珍视并追求的正是阅读主体经过自身亲历而获得包括体验、感受、问题、认识等在内的一切。语文阅读应当“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需要我们对教师介入的程度、方式和时机作出新的选择,我以为这是这个案例给予我们最有价值的一点启示。

难忘一课教学设计

位于我国的东南海域的宝岛台湾,风光秀丽,物产富饶,与祖国大陆仅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之所以称赞它美丽,请同学们先欣赏一组图片。(出示课件)

正因为它美丽富饶,致使这块土地历尽沧桑,经常被肆意践踏。老师想请大家来看一段背景资料。

出示课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台湾早期居住人民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荷兰和西班牙都曾统治过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台湾。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中,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中国文字,台湾人民渴望赶走侵略者,回到祖国的怀抱。)这篇文章写的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时的事。

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难忘的一课》,故事就发生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

他国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民并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台湾人民是怎样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1、同学们课前预习了没有?老师这里有两个字想考考大家。出示课件:闽、诸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一)学习第一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学生质疑:光复:收复,指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

真挚:感情真诚而恳切。

为什么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在台湾光复后,台湾人民急切要表达自己是中国人,他们热爱祖国的火热的感情可以从他们学习祖国文字中间表露出来。)

2、谁能把他们对祖国的这种深厚的感情读出来?

(二)学习第二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1、出示课件

2、请同学们再仔细把这一段内容好好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当一个陌生人走进教室,师生们为什么不感到意外?(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连在了一起。)

3、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把它朗读一遍。

(三)学习第三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2、出示课件图片,这些伟人你们了解吗?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学生选择自己了解的伟人介绍: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3、看着,看着,作者的眼睛为什么不觉湿润了?

4、此时此刻,你想对台湾的师生说些什么?

5、那么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呢?

6、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读出来。(配乐朗读)

最后,让我们怀着真挚的感情,再齐读一遍: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相关范文推荐
  • 12-21 医养结合养老院工作总结(优秀24篇)
    月工作总结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回顾和总结,还是对自己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思考和规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
  • 12-21 青年企业家事迹材料(精选17篇)
    事迹材料可以呈现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这些事迹材料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撰写优秀的事迹材料。很高兴见到大家,此时此刻让我想起了去年
  • 12-21 胃镜室进修护士自我鉴定(精选20篇)
    护士在医疗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他们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提供心理支持,并及时反馈患者的病情。在阅读以下护士总结范文时,可以思考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以提升自
  • 12-21 小学秋季学校工作计划表(专业22篇)
    工作计划表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工作计划表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起来看看吧。(一)努力优化教育环境
  • 12-21 公交车驾驶员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参考。在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
  • 12-21 物业工程部年终总结不足之处(热门17篇)
    年终总结是一个检验自己成长的机会,通过总结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过去一年的进步和成就。下面是一些从实际工作中提炼出的年终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年终总结提供一
  • 12-21 幼儿园学期末工作总结会议内容大全(15篇)
    在幼儿园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意见。
  • 12-21 办公室合租协议书范文(13篇)
    合同协议是为了明确和保障双方权益而达成的一种法律文件。想要了解如何写一份完善的合同协议?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您推荐的一些范文。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力义务关系经双方充
  • 12-21 房屋翻建合同(精选19篇)
    合同协议是指双方或多方在特定条件下达成的书面约定,约定了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下面是一些常见合同范文,供大家在起草合同时进行参考。卖方:身份证号码:买方:(简称
  • 12-21 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合同(热门14篇)
    技术合同是双方在技术合作过程中所达成的一种法律约定,有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技术合同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编号:甲方(聘用单位)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