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大全11篇)

最新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10-13 14:08:06 作者:MJ笔神 最新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大全11篇)

制定一个初一数学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体育教案范文,供参考。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篇一

本次月考,语文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

一、具体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第一、三题。学生对于拼音,词语知识掌握准确,相对来说做的要好些。

2、第五按要求写句子。部分学生出错,基础知识不扎实,改写转述句没有理解题意,对句子改写掌握得不牢固;修改病句一题有一部分学生改变了原意,做的不好。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和运用

1、第七题口语表达,有一部分同学出错,主要是不理解题意,制定班级公约,我们班其实是专门抽出了两节课让学生讨论、制定,但部分学生没有从卫生、纪律、学习方面做答。

2、课外阅读,学生普遍存在不认真阅读短文,答非所问。

第三部分:写作

从阅卷情况来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能写出自己的心爱之物,并表达出自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二是内容突出了中心,结构比较完整。但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学生的写作技巧欠缺,有的作文层次不清,语言颠三倒四;三是个别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

二、具体措施

1、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写字教学,力争使每个学生字迹整洁、工整、美观。尤其注重间架结构的指导。

2、多阅读,适当做读书笔记和批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加大口语、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4、加强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和速度,严格要求,改掉潦草、马虎的毛病,尽量减少学生的笔下错误。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篇二

本次数学试卷题型多样,覆盖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二、试题分析

数学试卷分为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解决问题共五道大题。概括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细化考察体系

本套试题考查面广,涉及知识点多,突出了教学重点,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儿童心理,其中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是本次考察的重点。

(二)题型设计新颖,试题结构均衡

试题做到了计算技能考查与思维水平考查相结合。其中填空、选择、判断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了数学概念,思维方式,解题技巧的检测。而四、五题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三、试卷分析

(一)取得成绩

计算题和解决问题部分大部分学生做得比较好,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可见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仅有个别学生出现问题。

(二)存在问题

1、填空题中的第4题学生答对的正确率很小,学生的.知识面很窄,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也与老师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强调不够有关。

2、个别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不够高,反映出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这与平时的课堂训练及差生转变工作不够也有直接联系。

3、大部分学生对于平均数的求法很熟练,但却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于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还不太理解。

(三)今后的教学方向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中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够细心。这是各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独立检查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2、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简单的知识;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尤其是检查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这次考试成绩展示出了一定的成绩,也暴露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们会用心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篇三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2)(3)(4)

1、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反思:

几分之几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95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彩纸条

四、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教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计算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1)3/4里有()个1/42)2/5里有()个1/5

3)4/8里有()个1/84)5/9里有()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三、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可能性

可能性(一)

教学内容:

教材104~10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动小结

(二)教学例题2

`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

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

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

3、汇报、讲评

4、练习

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p1082、3

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篇四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2)(3)(4)

1、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反思:

几分之几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95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彩纸条

四、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教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计算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1)3/4里有()个1/42)2/5里有()个1/5

3)4/8里有()个1/84)5/9里有()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三、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篇五

洪山中心校

刘慧

联系电话:581

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在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会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课时子目标

(一)(1)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

4、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获得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过程,并理解算理。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

(3)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能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观察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分数加减的必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4)在探索和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习的快乐。

5)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操作、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三)教学重点剖析

1、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1、什么是分数

2、分数的读、写方法

3、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掌握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突出重点的策略:

组织学生多观察、多动手,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亲身体验分数的意义,为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作铺垫。

2、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整体;分数的意义;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突出重点的策略:

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用学生经常见到的实物作为教具,让学生进一步亲身体验几分之几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学生身边的实际,让学生体会掌握比大小的方法。

3、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突出重点的策略:

通过让学生动手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彻底理解算理。

(四)教学难点剖析

1、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2)原因分析:学生对分数概念实效接触,而且建立这一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容易混淆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3)解决策略: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如分苹果、分桃子等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由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分数。因此,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是借助直观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过程。

2、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和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进一步加深理解一个整体

(2)原因分析:学生对容易混淆一个整体与其中一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容易混淆同分母大小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3)解决策略:让学生动手“画、剪”,在此过程中明确的感受到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多个个体合在一起,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是借助直观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过程。

3、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原因分析:学生没能深刻理解一个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之间的关系,容易造成分母相加。

(3)解决策略:可以利用直观图形分析,让学生互相合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帮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策略

策略1:从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知道,把一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半个,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半个”?让学生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感受学分数的必要性。教材中的“填一填、涂一涂、圈一圈”等数学活动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做好过程--适合于“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

策略2:“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图形,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让他们感受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积累一些初步的经验。必须知道,直观只是手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才是根本。--适合于“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

策略3: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归纳出基本的计算方法。用(图形、线段图)等多种直观方式来表示,分数及其加减法的运算,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适合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

策略4:加强新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是学习生活中的数字。且所有知识的掌握都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得。

六、错例的估计和采集:

错例1:1/8>1/4

在比较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时,容易造成思维惯性,把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的比较方法迁移到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针对这样的错误,我们可以通过画图,然后涂色,用直观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并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1)有什么规律?2)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只有发现规律,才能最经摆脱对直观的依赖,抽象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错例2:2/8+3/8=5/16

在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一个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导致错误,或把整数的加减法计算迁移到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针对错误,我们可采取图形,线段图或其他直观的方式表示分数及其加减法的运算,以帮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

七、练习题分析

1、教材的练习题中,重点讲解的题目。

(1)p96第2题

(2)p97第6、7题

(3)p98第10、11题

(4)p101第1题

(5)p102第5题

(6)p103第8、9、10题

2、练习题中常出现的错误:

填空题:

3/8是()个1/8,11个1/12()。

1里面有()1/5,有()个1/7。

判断题:

1、把一块饼分成5份,其中一份就是1/5。()

2、1/6+5/6=6/12()

3、7/10千克表示1千克的7/10()

七、课时分配:(共7课时)

1认识几分之一1课时

2认识几分之几1课时

3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4练习3课时

5、机动1课时

八.教学流程:

认识几分之一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桃子、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桃子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桃子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师演示分桃子。指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2)(3)(4)

1、认识1/3

1)要得到一个蛋糕的1/3应该怎样分,这个1/3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3。

(2)教师演示把一个蛋糕分成三块,每块是它的三份之一。

(3)小结:像1/2、1/3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练习巩固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表示方法对吗?

3、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

4、实际应用

如果小新只有5角钱,正南有1元5角,两人凑钱买了一个汉堡,该怎么分才公平?

5、问号处是原图的几分之一

完成第95页做一做的第1~2题。

教学反思:

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观察、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主动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二、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各种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彩色笔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基本的分数知识:

a.分数的结构认识:3/43----分子4----分母/-----分数线

b,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和表示: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3份是它的()

c.分数大小的比较

例1

1/2()1/3

注: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

2、数学小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师:最后咱们共同来分享一个数学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猪八戒吃西瓜。在听故事的同时别忘了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活动场面,

2、巩固练习

(1).看分数,图颜色

1/25/83/4

注:教师黑板上画图,让学生上来看分数图颜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比一比大小

5/9()4/9

(3)、比较大小

2/5()3/57/9()2/911/15()13/15

1/9()1/63/8()5/81/36()1/35

(4)、把10斤香蕉平均分给5位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几斤?占整个的几分之几?

3、能力提高:

(1)、比较分数大小

1/2()2/5

4.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6~10。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用卡片出示已学过的一些乘法算式,指名口算。

2.完成“想想做做”6。

先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集体校对。

二、应用题练习。

1.看图口头列式解答:

(1)小鸡:

小鸭:

是小鸡的3倍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老师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因此用乘法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7。

指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题,指名说说图意,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题中已知小松鼠采了5个松果,大松鼠采的个数是小松鼠的3倍。求大松鼠采了多少个松果?)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9。

(1)出示第9题,说说这题有几个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各是怎样列式的?并指导工作名学生用两句话口答题中所问的两个问题。

三、想一想。

完成“想想做做”10。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出示第一组数3,6,9,12,(),()。观察:这一组中后面的数和前面的数比,怎样?(多3)

想一想后面的两格该怎样填?为什么?

2、独立完成第2小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四、作业布置:

1、列式计算。

(1)4个5是多少?(2)4的3倍是多少?

(3)4和5的和是多少?(4)3的2倍是多少?

2、应用题:

(1)小红用5天的时间读完一本书,每天读4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2)小红读一本书每天读4页,小明读的页数是小红的3倍,小明每天读多少页?

(3)小红读一本书第一天读4页,第二天读5页,两天一共读多少页?

3、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1,4,7,10,(),()。

(2)1,2,4,7,(),()。

五、教学后记: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篇七

三年数学七单元学案导学小数初步认识靠山王艳秋

学习

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下册88~89页

学习

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米为单位或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懂得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2、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小数,并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

3、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小数与分数改写,以及用小数表示相邻单位进率换算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的意识。

重点

难点初步理解以米或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初步理解以米或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学习

学习

程学案导案

独立尝试(我会填)

商品名称价格/元表示

火腿肠5.98元角分

牛奶0.85元角分

面包2.60元角分

说说什么叫小数。2.3读作:创设情境,使学生愉快走进新知的学习

鼓励学生认真看图思考用已有知识勇敢的写出自己知道的,体会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学生先自学然后组内交流组

际交流,总结什么是小数以及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质疑,解难,

教师点拨,扫除障碍。

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独立答题

汇报交流

学习(我会自学)学习例1

1、仔细观察图并阅读内容你知道的数学信

息是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2、自己试着填写:

1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3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1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3、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4、汇报比较各自填写法(说出道理)

5、总结改写的方法。

交流平台

我想和大家交流的问题

知识运用一、综合性练习(连线)

0.6三点七

0.3八点九

3.7十点五

12.4零点三

10.5零点六

8.9十二点四

二.提高性练习:

(1)表示十分之四的数可以写成(),也可以写成()。

(2)0.3里面有()个十分之一,10个0.1是()

(3)7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

盘点收获

现在请你谈一谈,这节课通过自己的努力,你都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篇八

洪山中心校

刘慧

联系电话:5811996

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在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会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课时子目标

(一)(1)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

4、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获得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过程,并理解算理。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

(3)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能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观察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分数加减的必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4)在探索和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习的快乐。

5)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操作、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三)教学重点剖析

1、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1、什么是分数

2、分数的读、写方法

3、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掌握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突出重点的策略:

组织学生多观察、多动手,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亲身体验分数的意义,为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作铺垫。

2、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整体;分数的意义;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突出重点的策略:

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用学生经常见到的实物作为教具,让学生进一步亲身体验几分之几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学生身边的实际,让学生体会掌握比大小的方法。

3、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突出重点的策略:

通过让学生动手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彻底理解算理。

(四)教学难点剖析

1、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2)原因分析:学生对分数概念实效接触,而且建立这一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容易混淆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3)解决策略: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如分苹果、分桃子等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由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分数。因此,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是借助直观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过程。

2、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和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进一步加深理解一个整体

(2)原因分析:学生对容易混淆一个整体与其中一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容易混淆同分母大小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3)解决策略:让学生动手“画、剪”,在此过程中明确的感受到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多个个体合在一起,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是借助直观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过程。

3、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原因分析:学生没能深刻理解一个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之间的关系,容易造成分母相加。

(3)解决策略:可以利用直观图形分析,让学生互相合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帮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策略

策略1:从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知道,把一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半个,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半个”?让学生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感受学分数的必要性。教材中的“填一填、涂一涂、圈一圈”等数学活动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做好过程--适合于“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

策略2:“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图形,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让他们感受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积累一些初步的经验。必须知道,直观只是手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才是根本。--适合于“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

策略3: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归纳出基本的计算方法。用(图形、线段图)等多种直观方式来表示,分数及其加减法的运算,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适合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

策略4:加强新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是学习生活中的数字。且所有知识的掌握都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得。

六、错例的估计和采集:

错例1:1/8>1/4

在比较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时,容易造成思维惯性,把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的比较方法迁移到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针对这样的错误,我们可以通过画图,然后涂色,用直观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并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1)有什么规律?2)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只有发现规律,才能最经摆脱对直观的依赖,抽象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错例2:2/8+3/8=5/16

在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一个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导致错误,或把整数的加减法计算迁移到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针对错误,我们可采取图形,线段图或其他直观的方式表示分数及其加减法的运算,以帮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

七、练习题分析

1、教材的练习题中,重点讲解的题目。

(1)p96第2题

(2)p97第6、7题

(3)p98第10、11题

(4)p101第1题

(5)p102第5题

(6)p103第8、9、10题

2、练习题中常出现的错误:

填空题:

3/8是()个1/8,11个1/12()。

1里面有()1/5,有()个1/7。

判断题:

1、把一块饼分成5份,其中一份就是1/5。()

2、1/6+5/6=6/12()

3、7/10千克表示1千克的7/10()

七、课时分配:(共7课时)

1认识几分之一1课时

2认识几分之几1课时

3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4练习3课时

5、机动1课时

八.教学流程:

认识几分之一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桃子、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桃子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桃子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师演示分桃子。指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2)(3)(4)

1、认识1/3

1)要得到一个蛋糕的1/3应该怎样分,这个1/3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3。

(2)教师演示把一个蛋糕分成三块,每块是它的三份之一。

(3)小结:像1/2、1/3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练习巩固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表示方法对吗?

3、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

4、实际应用

如果小新只有5角钱,正南有1元5角,两人凑钱买了一个汉堡,该怎么分才公平?

5、问号处是原图的几分之一

完成第95页做一做的第1~2题。

教学反思:

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观察、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主动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二、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各种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彩色笔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基本的分数知识:

a.分数的结构认识:3/43----分子4----分母/-----分数线

b,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和表示: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3份是它的()

c.分数大小的比较

例1

1/2()1/3

注: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

2、数学小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师:最后咱们共同来分享一个数学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猪八戒吃西瓜。在听故事的同时别忘了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活动场面,

2、巩固练习

(1).看分数,图颜色

1/25/83/4

注:教师黑板上画图,让学生上来看分数图颜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比一比大小

5/9()4/9

(3)、比较大小

2/5()3/57/9()2/911/15()13/15

1/9()1/63/8()5/81/36()1/35

(4)、把10斤香蕉平均分给5位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几斤?占整个的几分之几?

3、能力提高:

(1)、比较分数大小

1/2()2/5

4.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实践探索、观察发现、拓展应用的学习过程,掌握探讨知识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感受家的温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吉祥三宝》(点击播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给居者新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小卧室的面积是多少?

生2:餐厅的面积是多少?

(出示房间图)

师:怎样求小卧室的面积?

生1:小卧室地面的形状是长方形。

生2:我们借助学具来研究。

二、合作实践探究新知

问题一: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呢?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案。

学生展示

生1铺一铺:我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把长方形纸片全部铺满,共用了20个。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生2摆一摆:我沿长摆了5个,沿宽摆了4个,就说明可一摆四行,共用了54=20个正方形,知道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生3量一量:我量出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就能想出沿长能摆5个,沿宽能摆4个,共用了54=20个正方形,知道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问题二:你会求下面长方形的面吗?

师:回顾刚才的探索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

生2:我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总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小卧室的面积:54=20(平方米)

答:小卧室的面积是20平方米。

问题三:餐厅的面积是多少?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生1:餐厅地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生2:长方型的的长和宽相等时,就是正方形了。

生3: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总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餐厅面积:44=16(平方米)

答:餐厅的面积是16平方米。

三、自主练习

师:有了这个计算方法,我们就可以解决生活中、家庭中的许多问题。(出示题目)

师:爸爸、妈妈看到这张充满祝福、充满收获的贺卡,一定会很高兴的!在这里,老师也祝同学们学习进步!(放歌曲《吉祥三宝》)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摆、动脑想和动口说等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正方形、操作表、长方形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我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2、激趣引入:

二、情境导入

1、出示例2: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让学生利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2、师:是不是每一个图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小正方形摆出来呢?

出示学校足球场和篮球场的图片,问:足球场和篮球场的面积能摆出来吗?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方法用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三、自主探究

1、(1)每个小组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

长(厘米)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2)学生动手操作,并计算所摆的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2、让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3、归纳总结。学生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教师追问: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哪个条件?

4、反馈练习。

做一做: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长=长=

宽=宽=

面积=面积=

5、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6、归纳小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7、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四、实践应用

1、竞赛能手

(1)门面长2米,宽1米,它的面积是()。

(2)黑板长3米,宽1米,它的面积是()。

(3)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

2、智慧冲浪

足球场的长是80米,宽是8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勤学巧用

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4、估一估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身边的一样物体,先估计物体一个面的面积,并测量长长、宽计算面积,看看哪位同学估计得最准确。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把收获讲给大家听。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实践的过程”这一理念,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提出猜想,验证概括。练习部分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建议在提出猜想之前,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如:一个长方形宽不变,长变长,观察面积的变化;另一个长方形长不变,宽加长,面积的变化,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白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用具:

米尺、标价牌、磁铁、小黑板(书中表格、练习)

教学过程:

一、引出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20元文具盒15元

橡皮0.15元小刀1.5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

2、区分整数和小数。

师: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

文具盒15元铅笔0.20元

日记本3元橡皮0.15元

小刀1.5元

3、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师: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师: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

生:都有个小圆点。

师: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生齐读)

师: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二、认识小数:

1、读小数

师: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师: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生: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师:观察得真仔细啊,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

2、写小数。

师:小数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它该怎么写呢?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师:学会了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生自由练写,师巡视)

3、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能把它们转化为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么?

(指名学生回答,是在小黑板上写)

3.50元=3元5角

0.20元=2角

0.15元=1角5分

1.5元=1元5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等号的左右两边,发现了什么?

生1: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小数部分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

生:明白了。

4、巩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刚刚的转化学会了么?我们在来练练怎么样?请把书翻到88页,中间有张表格,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表中食品的标价,然后完成这张表格,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填完后指名同学回答。)

5、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师: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生2:饮料上也有。

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好仔细呀。老师也找了几个,大家瞧瞧:人体正常体温最高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6、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大家瞧,这是多少长?

生1:一分米。

生2:10厘米。

师:十厘米也等于1分米。把米尺怎么分才可得到一分米呢?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分,每分就是1分米。

师:恩,对极了。那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分米是多少米么?

生:1分米=1/10米。

师:这呀要用到我们以前学的分数的知识,今天,老师告诉大家,1分米还可以是0.1米。那你知道3分米是多少米么?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

生:3/10米,0.3米。

师:6分米呢?8分米呢?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师在米尺上比划1厘米,问:这又是多少长呢?

生:1厘米长。

师:把米尺怎么分才能得到一厘米呢?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厘米。

师:用分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呢?

生:1/100米。

师:那用小数会表示么?

生:0.01米。

师:真是聪明,那3厘米呢?6厘米呢?。。。。。。(可多举几个例子,多叫几个同学回答。)

师:那么18厘米你会转化么?

生:18/100米,0.18米。

师:打开课本89页,完成其中的填空。(完成后校对)

(3)巩固练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师:上学期征订校服的时候,服装厂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量了身高:

胡址珊1米28厘米杨昆1米40厘米仇鑫1米2分米

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么?(指名上黑板写)

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联系。

1、填单位名称。

8.64元=8()6()4()2.83米=2()8()3()

2、填适当的数。

0.23米=()/()米=()米

0.76米=()/()米=()米

3.19米=()米()厘米=()厘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么?

五、课后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中的第一题。

板书:认识小数

元角分1分米=1/10米=0.1米

3.50元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3分米=3/10米=0.3米

0.20元一个数字-----一位小数1厘米=1/100米=0.01米

0.15元两个小数-----两位小数3厘米=3/100米=0.03米

1.5元18厘米=18/100米=0.18米

教学反思:

自加入评选参加市优质课评比人员的队伍以来,这是第二次上课,整节课下来,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这是我参加这个队伍的最主要的目的。这节课,教学环节比上一次清晰了,顺淌了,重点突出了,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但漏洞还是一个又一个:

在设计此教案之前,由于明白自己刚刚踏上数学教学之路,对数学的专业化术语掌握得还不够,所以特地找来了很多相关的参考书,尽量用心地设计每一句话,但“临时抱佛脚”往往是要漏馅儿的,在实际操作时还是漏洞百出。就像刘校长所说的:“连我有时都听得糊涂,学生怎能明白?虽然你心中明白,但表达的不够明确。”我想这一点是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所在。从现在开始我应该为自己充更多的电了,去细致地了解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体系,多看些数学相关的书籍,掌握好更多的数学专业化术语。。。。。这是我近期努力的目标。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课堂生成的细节把握得还不够好。尤其是当我让学生寻找生活的小数时,一学生说:“我在跑步机上见过。”时,我居然“哦”了一声,可能是因为有这么多重量级的老师听课,紧张的缘故吧。但也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虽说平时对跑步机接触得不多,更没有细致地去观察过它,也不能草率地“哦”呀,至少可以给学生留个悬念哪,“跑步机上真的有小数么?下次老师可要好好去观察观察,你们也是哦。观察后我们再来讨论吧。”这样就不会有误导学生的嫌疑了。也许是自己课堂的掌控能力还不够吧。

我想,不久的将来,通过我的努力,我会填补这一个一个的漏洞,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更称职而出色的数学教师。加油努力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