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专业14篇)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专业14篇)

时间:2023-11-19 11:33:43 作者:笔砚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专业14篇)

范文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捷径,通过模仿和学习范文,我们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俞老师的这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切身感受相同加数这种特殊的加法算式来引出乘法,既符合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也加深了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将这个新出现的计算形式合理的融入到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在具体操作上,让学生从不同的加法算式中挑出那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分类环节)作到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形象的数学,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利用算全班小朋友的手指数目,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新的算式——乘法算式。由一般的加法算式中提炼特殊的加法算式,既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再把这样的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步骤清晰,层次分明,已为这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实接下去的核心内容基本都是为这个“改写”服务的。包括认识乘法的基本读写方法,巩固“改写”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刚刚认识的这个乘法的时候,一般很容易将其意义与加法混淆,比如课堂上就出现了4×4=8的回答。这是对乘法意义的不理解。巩固和练习是可以熟练“改写”,但是对于一些对意义还有存疑惑的学生,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在加强和巩固。俞老师在课堂上的运用了各种方法,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感受了乘法的意义以及与加法的区别,只是在具体练习上有所欠缺。

数学的计算方法是一个很一般化的,能够普及的方法。既然是方法,就能够通用。乘法的出现就直接囊括了所有加数相同的加法,将这个思想贯彻到学生知识体系中就是所有加数相同的加法都可以用乘法表示。俞老师尽量多的用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加法算式改写到乘法算式,其实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发掘。最后一个学生自己发掘并改写的环节由于时间问题草草收场实在可惜。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2、教材的编写意图。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学前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学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减法的算理。

四、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是一节新授课。

(二)教材简析:

“表内乘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而“乘法的初步认识”又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强,建立“乘法”概念较为困难。所以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使他们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牢固扎实地建立“乘法”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和难点:

我针对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把“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无非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点被大家所共识。因此,我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情、能、知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乘法的含义,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三、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取操作感知,抽象概括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乘法的意义。在探究发现中,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学有成功、学的愉快,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一套,每个学生50根小棒。

五、说教学过程。

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学生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激趣引新,让学生亲近数学(约7分钟)。

第二层:探究体验,让学生经历乘法(约15分钟)。

第三层:应用拓展,巩固乘法的意义(约8分钟)。

第四层:课末总结,梳理乘法(约10分钟)。

(一)激趣引新,让学生亲近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概念的引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教师在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学生喜欢的动物园一角。“你们喜欢小动物么?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我看见有兔子、和鸡,兔子有几只,怎样计算?鸡有多少只呢?……这样设计,学生感知生活中按一组一组数的现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接着说:“看来,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同数相加的例子.不仅生活中是这样的,比如我们用筷子,一双筷子有两根,五双筷子就是2+2+2+2+2=10,这是提出:如果我们班同学都拿一双筷子,有多少根?又该如何解决?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探究体验,让学生经历乘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低年级学生一般以“概念形成”作为建立概念的主要形式。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新的本质属性和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的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第一步:感知具体形象。思维始于操作,操作促进思维。学生观察电脑图得出……教师板书同数相加的算式。从而让学生通过直觉思维,将主体感知与动作直接联系,获得关于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感性认识,教师接着问:4个2相加可以写出来,那8个2相加、12个2相加。呢?写起来非常麻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思考:怎样表示更简便?通过巧设书写障碍,使学生在写和读同数相加的算式的活动中,亲身感受相同加数相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实很麻烦,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怎样表示更简便的欲望。

第二步:形成乘法表象。在体验理解乘法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应开展直观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发现同一个加法算式的加数是一样的,紧接着教师用精炼的数学语言概括:“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表示。”再以4个2相加为例,“这道算式中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教师用有几个相同加数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然后列乘法算式。4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是:4×2,还可以表示2×4,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认识乘号。学生自由乘法的各部分名称和读法,进一步梳理乘法算式的意义。学生把另外几道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反问:“有了加法算式,为什么还要用乘法算式呢?”学生结合直观图形和算式的视觉支撑,进行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到:乘法算式是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演变过来的,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从而初步体会了乘法的意义。这样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概念形成之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概念的印象。教师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像这样的加法算式,你们还有吗?请写成乘法算式。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迁移内化推出其它几道加法算式对应的乘法算式。学生分析加法算式的意义,改写成乘法算式,说改写的思路,初步概括出乘法的含义。接着学生再一次回到动物园提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具体含义。

通过以上三步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到乘法运算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动作操作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形成初步抽象思维,并把两种思维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知了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较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意义。

(三)应用拓展,巩固乘法的意义。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果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概念抽象概括了,此时须有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的知识在发展中飞跃,学生的能力在巩固中得到发展。本节课在这一环节主要采取直观反馈、推理判断等形式,巩固乘法意义。

1、基础练习。提供生活情境,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图和算式的对照,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体会。

2、动手操作,配合练习。进一步感受、理解乘法的意义,形成乘法的初步认识。

(四)课末总结,梳理乘法。

课末小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师小结时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像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善于思考,虚心学习,会有更多的收获!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乘法的欲望。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在导入阶段,我出示游乐园主题图来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并有意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好铺垫。

二、在探究新知阶段,我设计摆小棒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交流能力,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生生、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学生在动手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让学生体验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进一步沟通了相同数相加与几个几相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在巩固练习阶段,做一做和游戏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体现了学生快乐中学习,印象更为深刻。其中更重要的是通过“找不到朋友”来强化“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四、在拓展延伸阶段,通过联系生活中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这节课存在不足的地方:

1、由于小学数学课堂授课经验的不足,我没能很好的组织课堂部分环节,如学生讨论次数的过多,一些不必要的讨论造成时间的拖延。

2、在探究新知阶段,前半部分时间的拖延影响了这一环节从相同数相加过渡到乘法时太过仓促,没能按预先的设计实施课堂。

3、在动手乐园这个环节,学生根据摆小棒的情况列各加法算式时,算式的对比不够强烈,不够全面,对乘法的引出没有一个思维的碰撞过程,而是教师直接口头引出乘法。乘法的过渡引出本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环节,但还是由于时间限制,只能草草收兵。

4、在学生感知乘法过程,由于事先给学生的定位太高,导致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

5、我和学生的语言都出现了不少的漏洞,我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而学生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我在今后的课堂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

今天的两节课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反思的地方。以下我就陈xx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发表自己几点浅薄的看法。如果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这节课陈老师很成功的落实了这样几个问题上: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3、怎样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的写法和读法。其次,陈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老师根据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利用数学小精灵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情景中。同时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知识搭建一个有力的“支架”。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理解乘法的意义,陈老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在课的伊始,教师创设游乐园里“飞机图”的情境,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从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两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加法算式的书写,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教师提出“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又一次针对本质特点进行提问,充分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从过山车的7个2相加,到8个2,9个2,10个2,再到,如果我们全班都去坐过山车,就有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通过写连加算式让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繁琐,促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对相同加数的连加产生强烈的改革需要,有一种想创造简便写法的欲望,再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过程。这时陈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同时也充分感知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在练习环节,陈老师也颇费苦心,她以挑战的形式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通过写一写、分一分、改一改的练习,既重视了基础训练,同时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陈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

当然,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此我也想提几点自己觉得疑惑的地方:

1、如何能更好体现乘法的简便。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列加法算式(加数相同)太繁琐时产生的一种简便运算,因此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陈老师在这节课虽然有所体现,但是学生却感受不够深刻,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呢?如果能够在这里设置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再引出乘法算式,学生或许能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更加透彻。

2、在3+3+3+2=11与前面算式的比较环节,学生感受还不是很强烈。

3、关注学生还不是很到位。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丰满起来,以上都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多指正。

文档为doc格式。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也就是课本47页到48页的内容。

本节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1、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等进行教学。

四、学法选用:

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观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第一环节用3分钟,直接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那么第三环节估计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一上课我将创设这样情景: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看看游乐园都有哪些项目?然后用观察——提问题——列算式的方法解决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通过数一数活动和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从中积累相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当学生对几个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下面让学生用算式把几个几相加表示出来,刚开始可以说一些短的如:5个3相加、4个6和7个2相加让学生轻松完成,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乘法和我们的加法算式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告诉学生×叫乘号,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法。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学生在上面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师讲解7个2相加,相同加数是2,在乘号的前面写2,相同加数的个数是7,在乘号的后面写7,7个2想加得14,然后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7个2相加等于14,所以2×7=14,也可以写成乘法算7×2=14。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叶圣陶先生曾说:“当老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把3+3+3+3+3=15和6+6+6+6=24让学改写成乘法算式,最后进行反馈矫正。接下来出示旋转木马图,解决“旋转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观察并列算式:3+3+3+2=1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你们为什么不写成乘法呢?那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才能)。

到此第二环节结束,下面进入第三环节的教学: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关看谁读得最响亮,采用个别读、集体读练习,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后面三关让学生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理解,我将设计了第四环节的教学:及时总结,深化新知。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太确切,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我的教学过程已全步结束,下面说一下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认识乘法(1))。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出示试一试图。

(2)。

竖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4)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吗?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横着看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得数相同。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

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2=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24和2乘4。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2+2+2=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2=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成熟,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

(3)讨论;求4个5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完成想想做做1~4。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2+2+2=623=6。

3+3+3+3=1234=12。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乘法(2)。

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乘法的使用。

教学准备。

学具(8个圆片)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个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62=1238=24。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认识乘法(2))。

一、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

(2)提问:有几条金鱼?每缸有多少条?

求一共有多少条,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独立填书,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题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只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7。

(1)独立完成第7题的两道题。

(2)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两道题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两道题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2)比较一下这两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集体交流。

5、分小组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周围事物,说出一些可用乘法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9。

(1)你会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改写。

(2)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比较一下乘法和加法比哪一种比较简便?

(3)老师小结。

二、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2)。

54=2062=1238=24。

三、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八。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练习八教学目的。

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巩固对乘法的认识。

教学重点。

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熟练使用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2+2+2+2+2+2()()=()。

2、看图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个()相加。

()()=()或()()=()。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认识,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板书课题:练习8)。

二、练习8。

1、练习八1出示第1小题图,

提问:每堆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多少个?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出:这道题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练习八2。

3、练习八3。

(1)出示第3小题图,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每种分别有几处?每处有几个?

(2)你能列出多少个乘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汇报结果,每一道乘法算式都要求学生说出是求几个几的和。

三、作业练习册。

四、教学反思。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乘法的第一课时,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

2、会把加法改写成乘法算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些方面处理得还可以。主要表现为:

1、利用主题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一幅拼图的游戏,让学生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并且会把加法改写成相应的乘法算式;第二幅主题图――热闹的游乐园,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乘法的认识,并且感受到玩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2、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其实并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乘法之前,部分学生其实已经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乘法,所以,在教学时,通过学生对算式的比较、探究,让学生在说一说,想一想,改一改中,逐步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能够根据图画,根据加法算式清晰地表达出乘法所包含的意义。同时,板书清晰,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一目了然。

3、练习的设计体现重难点,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第1。

个练习是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图提数学问题,并且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列式计算,是对本节课基本内容的一个巩固和检验;第2个练习是把加法改成乘法算式,前3个是比较简单的,第4个是一个延伸,让学生在练习中初步体会到乘法的简洁性,同时明白只有清楚了几个几相加,才能写乘法算式,第5个是用字母来表示具体的数,不但适应本节课的教学,同时还渗透了一个符号化的思想;最后一个练习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该题对于刚接触乘法的孩子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出示题目时,我也给了学生一个小小的提示,即“5×2表示什么意思?”,通过理解意思,再经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那么突破该题也不成问题了。本题在第二课时还将涉及到,所以即使学生只能理解其中的一个意思,那也是可以的,不要求人人都会。

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主题图的出示可再清晰。本节课用到了2幅主题图,即摆小棒和游乐园,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干扰,所以,当孩子提到某一具体内容时,如果能出示相应的放大图,那么学生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3、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本节课我将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三方面来叙写学习目标。

1、基于课程标准。

2、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也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于学情。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乘法并不太陌生,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能背出乘法口诀,但对于什么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乘法和加法是否有关系,学生不太清楚。这就需要给学生搭建认知的桥梁,创设具体、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

学习目标的叙写。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会列出同数连加算式,会把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通过观察,认识乘号,会正确地读出乘法算式。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难点:探究乘法的意义。

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归纳为几个几,会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结合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为了达成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在此学习流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景十分必要。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认真观察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第二步: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第三步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也有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提问题的好习惯。

环节(二):探究新知,渗透意义。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为此,我分三步进行教学的:

活动一、教学例1,感受同数连加。

第一步:老师引导学生先解决小飞机里有多少人?的问题。

出示课件学生再认真观察小飞机里的数学信息独立思考列出同数连加算式。

教师板书:5个33+3+3+3+3=15。

教师提问几个3相加?这里的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突出个数和相同加数。

第二步:知识迁移,用上述方法解决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教师板书:

4个66+6+6+6=24。

7个22+2+2+2+2+2+2=14。

教师提问每个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6、7、2分别表示什么?再次突出个数和相同的加数。为改写乘法做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学习读写乘法算式。

第一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教师直接说出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就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最后一个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师边板书边总结:7个2相加就可以写成7×2=14,或2×7=14。教师提问算式中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教师小结加数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须是用相同的加数和个数相乘。

第三步:认识“×”并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教师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第四步:知识迁移学生根据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几组乘法算式并读出。

环节(三)闯关比赛,巩固新知。

第一关、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写出乘法算式,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做一做第一题)。

第二关、看图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题)。

第三关、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题)。

第四关、读一读(练习九第四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新知、理解乘法意义,我将练习设计成了学生喜爱的比赛形式,淡化了“练”的痕迹,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我们知道了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并能把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认识了“×”,还知道了乘法算式的读法。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即对全课的教学内容起到了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板书它比较简洁、清楚、有层次的精缩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例1、加法:5个33+3+3+3+3=15。

4个66+6+6+6=24。

7个22+2+2+2+2+2+2=14。

乘法:2×7=14读作:2乘7等于14。

7×2=14读作:7乘2等于14。

二年级数学《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

刘老师设计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通过学生特感兴趣的游乐园情景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比较、发现算式共同特点,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体会有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时还用加法算式特别麻烦,从而引出乘法算式及意义,最后巩固练习。

就是整个教学过程显得零碎,每个大环节设计意图都很好,如果能把每个大环节整合一下,把问题集中在一个问题,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完成,就不要老师领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了,比如情境图可以综合成一个情境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肯定会说出其中一种游乐活动,“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有5架小飞机”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小飞机上共做了几个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其他的问题就可以直接放给学生,“你还能发现其他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这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或者直接回答(放给学生并不一定是小组合作),学生应该能模仿刚才的例子提出其他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应该就是乘法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有加法算式简单的`变成了乘法算式,要提升到----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就可以用乘法算式,在这个环节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说一说,加深印象,比如,7×4表示什么,为什么用5×4?提出类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所以说,在引导学生列出连加算式时,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加法算式的特点,总结归纳出这些都是几个几相加的和,然后分别说一说其他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的和。如果学生直接列出乘法算式,老师应该紧接着问: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的解释也可以引出乘法算式及意义,然后紧接着让其他学生也来说一说,最后再比较乘法算式和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发现,意图是通过比较观察体会乘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要比用加法简便,在学生能想到乘法算式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再回到100节小火车能乘多少人,什么悬念。

刘老师一直在强调“几个几相加的和,几是这个相同加数,有几个就乘几。”我认为不需要,因为新课标要求不再区分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前后位置。只要学生会分析是几个几相加了,那么没必要非得强调是“5×3”中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最后应该提升到,有几个几就用乘法,不需要再结合加法算式,在具体情境中就能体现,比如,有三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能做6人,一共能做几人?就可以直接列式:3×6=18(架)。刘老师的板书设计特别好,字写得好,而且清晰能够很明确的表示出这节课的重难点。

刘老师的语言特别丰富,教态自然大方,值得学习,如果讲课时能走到学生中间那就更有亲和力了,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王老师的课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那儿童般的语言和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环节设计。本节课的亮点有:

在导入阶段,教师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乘法的来历,在教学时,刘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当学生列出了几个加法算式后,教师出示了2+2+2+2…+2=?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然后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乘法的来历就很明了了。

刘老师设计的练习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尤其是后面的第4题,每竖行合作写算式时,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活跃的去做题。而老师在学生的反馈中也引导学生注意先想想是几个几,然后再列式,第六小题,涉及到了有加数不同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了不同的加数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只是时间关系,要是再让学生说一说就更好了。

1、在乘法的引入环节上。刘老师引导大家列出了很多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算式,然后又出示了几个算式去观察是几个几,最后由2+2+2+…+2=?引出了可以写成一个比较短的算式,从而介绍乘法。我觉得可以列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后,直接就介绍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再说说这是几个几,可以写成几乘几,这样会节省出后面练习的时间。

2、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体现的不太明显。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没有太多的体现。

3、在语言上要多强调是几个几相加,不要光说是几个几。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乘法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本节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学习本节课是为以后学习表内乘法打下基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加减法,也学习过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策略,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但对学生来说,乘法这个概念较难确立,因此需要在大量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含义。

根据以上教材学情分析,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体会乘法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伙伴交流合作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理解乘法含义。

目标就在前面,要突破还要在教法学法上下一番功夫。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法上,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结合新课改要求,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方法。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为本。在学法上,我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教法学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

我将出示课件图片,创设情境,班级去游乐场玩,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结合旧的加法知识引出新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

1、从课件回到学生身边,由远到近,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出相同图形,写出加法算式。

2、小组交流总结黑板加法算式相同点,引出乘法,教学乘号、读写乘法算式。

第三个环节:巩固提升。

我将设置第一题基础题,第二题提升题;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巩固新知识。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

在此环节中,我将设置畅所欲言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什么?

第五个环节:作业布置。

在家里用小棒摆出多个相同的图形,并画下来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收获和爸爸妈妈分享下。

我的板书包括课题、知识点。板书重点突出,简洁明了,能帮助学生清晰理解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刘老师设计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通过学生特感兴趣的游乐园情景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比较、发现算式共同特点,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体会有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时还用加法算式特别麻烦,从而引出乘法算式及意义,最后巩固练习。

就是整个教学过程显得零碎,每个大环节设计意图都很好,如果能把每个大环节整合一下,把问题集中在一个问题,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完成,就不要老师领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了,比如情境图可以综合成一个情境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肯定会说出其中一种游乐活动,“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有5架小飞机”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小飞机上共做了几个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其他的问题就可以直接放给学生,“你还能发现其他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这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或者直接回答(放给学生并不一定是小组合作),学生应该能模仿刚才的例子提出其他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应该就是乘法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有加法算式简单的变成了乘法算式,要提升到----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就可以用乘法算式,在这个环节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说一说,加深印象,比如,7×4表示什么,为什么用5×4?提出类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所以说,在引导学生列出连加算式时,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加法算式的特点,总结归纳出这些都是几个几相加的和,然后分别说一说其他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的和。如果学生直接列出乘法算式,老师应该紧接着问: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的解释也可以引出乘法算式及意义,然后紧接着让其他学生也来说一说,最后再比较乘法算式和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发现,意图是通过比较观察体会乘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要比用加法简便,在学生能想到乘法算式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再回到100节小火车能乘多少人,什么悬念。

刘老师一直在强调“几个几相加的和,几是这个相同加数,有几个就乘几。”我认为不需要,因为新课标要求不再区分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前后位置。只要学生会分析是几个几相加了,那么没必要非得强调是“5×3”中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最后应该提升到,有几个几就用乘法,不需要再结合加法算式,在具体情境中就能体现,比如,有三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能做6人,一共能做几人?就可以直接列式:3×6=18(架)。刘老师的板书设计特别好,字写得好,而且清晰能够很明确的表示出这节课的重难点。

刘老师的语言特别丰富,教态自然大方,值得学习,如果讲课时能走到学生中间那就更有亲和力了,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本节课我将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三方面来叙写学习目标。

1、基于课程标准。

2、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也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于学情。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乘法并不太陌生,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能背出乘法口诀,但对于什么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乘法和加法是否有关系,学生不太清楚。这就需要给学生搭建认知的`桥梁,创设具体、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

学习目标的叙写。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会列出同数连加算式,会把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通过观察,认识乘号,会正确地读出乘法算式。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难点:探究乘法的意义。

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归纳为几个几,会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结合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为了达成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在此学习流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景十分必要。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认真观察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第二步: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第三步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也有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提问题的好习惯。

环节(二):探究新知,渗透意义。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为此,我分三步进行教学的:

活动一、教学例1,感受同数连加。

第一步:老师引导学生先解决小飞机里有多少人?的问题。

出示课件学生再认真观察小飞机里的数学信息独立思考列出同数连加算式。

教师板书:5个33+3+3+3+3=15。

教师提问几个3相加?这里的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突出个数和相同加数。

第二步:知识迁移,用上述方法解决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教师板书:

4个66+6+6+6=24。

7个22+2+2+2+2+2+2=14。

教师提问每个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6、7、2分别表示什么?再次突出个数和相同的加数。为改写乘法做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学习读写乘法算式。

第一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教师直接说出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就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最后一个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师边板书边总结:7个2相加就可以写成7×2=14,或2×7=14。教师提问算式中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教师小结加数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须是用相同的加数和个数相乘。

第三步:认识“×”并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教师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第四步:知识迁移学生根据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几组乘法算式并读出。

环节(三)闯关比赛,巩固新知。

第一关、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写出乘法算式,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做一做第一题)。

第二关、看图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题)。

第三关、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题)。

第四关、读一读(练习九第四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新知、理解乘法意义,我将练习设计成了学生喜爱的比赛形式,淡化了“练”的痕迹,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二年级数学《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

本节课,周老师安排了简单活跃的拍手活动作为课前游戏,又出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在课堂中周老师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在理解完过山车中2+2+2+2+2表示5个2相加,周老师提问,如果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这时周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在练习上,周老师也颇费苦心,通过我会连、我会选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有以下两点值得商榷:

1、从图中来,没有回图中去。课的伊始,刘爽老师很好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发现了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了数学问题。从而提炼出了3道题目的解决方式。但剩下的大多数时间,周老师都是根据算式理解含义,基本上没有再回到图中去。其实就2年级的小朋友而言,对抽象的.算式的理解远难于对形象的图意的理解。

2.3×4与4×3的板书,混淆视线。这节是表内乘法的起始课,虽然很多小朋友已经知道有乘法这种计算,个别小朋友还会背乘法口诀。但是在意义的理解上还一知半解。课上,刘老师有意图的把3×4,4×3这两个算式写在上和下,然而在讲解这两个算式的意义时问题出现了,学生不知道哪个算式表示4个3,哪个表示3个4。我觉得在板书的书写上可以避免这种算式写在上下位置,或者提炼其他的数据作为素材。

相关范文推荐
  • 11-19 高三学生个人计划书(热门19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的指南,通过学习范本,我们可以知道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和段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典型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能够成为名师工作
  • 11-19 小学生竞选组织委员发言稿(通用20篇)
    在现代社会中,发言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情境,例如会议、论坛、演讲比赛等,具有指导性、煽动性和鼓舞性等特点。要想写一篇引人入胜的发言稿,不妨参考以下几篇经典演讲的开
  • 11-19 可研报告的目录(热门24篇)
    报告范文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某一事件或问题的背景、原因和解决方案。以下报告范文涵盖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包括工作总结、项目评估、市场调研、学术研究等,可以满足不同
  • 11-19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报告范文(21篇)
    实践报告是对实际操作、实验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记录的一种书面形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实践报告,我们整理了一批实践经验和案例,供大家参考。2月6日,我们到洪山路
  • 11-19 广播稿六年级(精选12篇)
    广播稿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新闻播报、专访讲述、广告宣传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写作要求和目的。下面是一份以社会热点为主题的广播稿,希望可以引发大家对社会现象的思
  • 11-19 教师暑假集训个人心得体会(通用17篇)
    教师心得体会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是一份关于教师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暑假是每年学校教师们
  • 11-19 创新创业设计项目计划书(精选19篇)
    通过制定创业计划,可以全面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并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依据。以下是一些经过专业人士审校的创业计划范文,希望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 11-19 我是一个护士演讲稿(专业17篇)
    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学习和更新医疗知识,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医疗发展。如果你对护士的工作感兴趣,那么以下的护士职业介绍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 11-19 演讲比赛的通知大学生(模板23篇)
    比赛是一种激发潜能和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的机会,让人更加努力和拼搏。接下来是一些成功选手的经验总结,对我们的比赛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各年级组、各班:为弘扬校园文化,
  • 11-19 青春与理想励志演讲稿(精选17篇)
    青春是传递希望的使者,我们应该肩负起责任,用我们的激情和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青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的阶段,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青春是创造与改变世界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