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叫三声夸克语文教案(通用8篇)

最新叫三声夸克语文教案(通用8篇)

时间:2023-10-13 06:47:09 作者:笔尘 最新叫三声夸克语文教案(通用8篇)

大班教案是教师对一节课进行详细设计的过程,它可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教案范文八(美术):《色彩的魅力》

叫三声夸克语文教案篇一

一.教学重点:

1.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通俗形象的语言,严谨的结构

3.层次的复杂分类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学法指导:搜集资料、模型展示、分析讨论

四.课前准备:

师:准备教学模型

生:1.熟读课文,预习文中重要字词

2.思考:什么是夸克,课题的含义是什么。

3.填写物质的盒式结构图

4.小组合作写一篇科普小短文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展示模型。

2.自读课文后检查字词: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接受默写,其他同学报预习中发现的重要字词。

3.分小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结合“探究练习”一。

(教学提示:根据盒式结构图填写“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或“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夸克”分析课文思路)

4.分析讨论:课文是以什么顺序安排组织材料的?

(交流.总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地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依次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文章重点介绍夸克这种超微粒子发现的全过程。这部分的内容,是按由假想到证明的顺序来写的。)

(交流.总结:本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分类说明,只有恰当运用分类说明才能把有关内容说明清楚,此外还综合运用了比喻、举例说明。)

6.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从书上找出相关文字来说明)

7.小组交流讨论:“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

(交流.总结:内容方面,文章开头从一个礼品盒的比喻入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为轻松容易。结构方面,以此为依托来安排,开头由此入题,中间以此为过渡,结尾紧扣它收笔,穿针引线,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教学提示:这一部分的教学是主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紧扣课文具体语句。如:“到了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促使人们思考,是不是盒子里还有一个盒子?”“好像是说原子这个盒子里,也就是这些东西了。”“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这一类的问题……”“这好比是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有东西。”“盒子里装盒子,发现的盒子已不少了,按顺序是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8.分析讨论:科学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认识夸克的?这中间的过程反映了科学家研究的什么精神?用文中具体的字、词、句回答。

(教学提示: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对课文进行有依据的分析,并且适时点拨,如:

1、“人们有点泄气了”:写出了科学家研究的艰辛。

2、五个“又”:表示科学家对夸克认识的逐步深入的过程。)

(交流.总结:揭示了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的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9.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你感兴趣吗?为什么感兴趣?

(明确:1、课文所介绍的知识给人一种新鲜感和神奇感;2、课文本身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具体表现在: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2、采用设问、发人深思。)

10.交流各个小组准备好的科普小短文。

(教学提示:这一旨在让同学发散思维,提高学习科普作品的兴趣。)

11.课堂小结。

12.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第二、三题

(2)预习《〈梦溪笔谈〉二则》

《叫三声夸克》教案1由本站会员分享,,请注明出处!

叫三声夸克语文教案篇二

《叫三声夸克》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分类说明的方法,认识“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

2、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知道夸克是什么样的物质结构。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学习说明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或者学生轮流读课文,并思考。

(1)标号段落序号,划出疑难点。

(2)本文说明了什么?

2、明确

一(1―2)以礼品盒里面还有礼品盒为比喻,引出说明的话题。

二(3―21)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

三(22―26)提出物质结构研究的新问题。

(二)研究课文探讨交流

1、课文以盒子里面有盒子为比喻,来说明物质结构的'特点。物质结构有哪些特点?

(形态不同,性质各异,最小单位是都是原子)这样概括行吗?(不对)为什么呢?

那么,他们是怎样认识的呢?(阅读、讨论、交流)

(3―4)段:写了人们对物质结构研究的起初认识,即物质的对小单位是原子。

(5)段:认识深入一步,原子核也不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在原子内部,还有电子和原子核。

(6―10)段:认识又有新突破,原子核也不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原子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或者把“基本粒子”说成“强子”也可。)

(11―12)段: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峰,科学家们在研究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认为粒子还不是最小的结构,更小的物质结构还有夸克。(重点详写)

叫三声夸克语文教案篇三

有一种礼品盒,看上去只是一个盒子,不知道里面是空的,还是装了什么东西。打开来看看,里面又是一个盒子。好奇心驱使,打开这个盒子,里面仍然是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盒子,不知道最里面的盒子里面到底是什么。

物理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最里面的是什么?

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石头、铁、空气、水……形态不同,性质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最小单位都是原子。铁的最小单位是铁原子,氢的最小单位是氢分子;水的最小单位是水分子,不过,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分到最小的单位,分到原子这一步就算到头了。自古以来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了。

到了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促使人们思考,是不是盒子里还有一个盒子?果然,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发现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在原子内部,外围是电子,中心是原子核。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好奇心驱使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人们产生了一个新的看法: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把这些粒子叫做“基本粒子”,好像是说原子这个盒子里,也就是这种些东西了。

可是,后来科学家在宇宙线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在实验室里,在加速器中发现了更多的粒子,基本粒子的数量猛增到300多种,据新报道说,已经达到了700多种。

物理学家分别为这些微小的粒子取了一个名字:光子、介子、中微子、用字母命名的k子以及什么什么子……还测定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带有什么样的电荷,如何自旋(左旋还是右旋),寿命多长,就像调查户口似的,记入了档案,再加以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大多数基本粒子是不稳定的,寿命很短,很容易转化为其他基本粒子。这些基本粒子的质量大小差别很大,可以根据质量大小来分类。还有另一种分类方法,它把基本粒子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子,另一类是强子。

电子和中微子属于轻子,轻子的数量比较少;绝大多数的基本粒子都属于强子,其中包括质子和中子。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强子,科学家们又在思考了。

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一类的问题,科学家从实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

这时候,科学家充分发挥了想像力。美国科学家盖耳曼提出了一个“夸克模型”,说是所有的强子都是由3种夸克构成的。

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因为在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盖耳曼把夸克借用过来,无非是一语双关,说明每一个强子都有3种夸克。

想像固然浪漫,盖耳曼的理论被大多数人接受了。这等于承认了盒子里有东西。

知道了有夸克这种物质,那就得把它找出来。要把想像中的夸克变成真实的夸克并不容易,找了,也没有发现夸克的踪迹。人们有点泄气了。没想到1976年,旅美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发现了j粒子。j粒子的j与中文的丁字非常相似,这也给这种新粒子命名的妙处。新粒子的发现,引起种植虏猓琂粒子是不是第四种夸克?这一发现,又唤起了寻找夸克的热情。

1976年以后,对夸克又有了新的认识,说夸克不止3种,还有第四、第五、第六种,理论更深入更复杂。

还有人说,物质的最小结构也许就到此为止了。盒子里装盒子,发现的盒子已不少了,按顺序是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在研究夸克的时候,发现夸克与3这个数字特别有缘,3呼夸克,3种夸克;夸克的种类多了以后,夸克又可以分成3组,人们把这种组叫做“代”,也就是夸克有3代。

可是,夸克的第三代里还缺一个夸克,科学家假设它叫顶夸克。1994年4月6日,在费米实验室,终于发现了顶夸克的存在。

在费米实验室,有一个加速器,地下的环形隧道长达6.4千米。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先后有900名科学家在这里工作,终于找到了顶夸克。这一发现,证实了夸克是存在的,证实了顶夸克是第三代。

新的发现,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3”字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只证实了顶夸克的存在?

而最基本的问题仍然是: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

盒子里还有盒子吗?

叫三声夸克语文教案篇四

1.复习:.结构划分

第一段(1—2)以礼品盒里面还有礼品盒为比喻,引出说明的话题。

第二段(3—21)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

第三段(22—26)提出物质结构研究的新问题。

2.导入:欣赏视频,继续学习课文。

二、语言品析

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自古以来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了。

(2)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3)把这些粒子叫做“基本粒子”,好像是说原子这个盒子里,也就是这些东西了。

讨论明确:

说明文中的一些副词的使用恰恰是为了突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这些词语反而不实际,不准确。

(1)不能删去。“自古以来”强调了时间的长远,突出说明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这种认识的根深蒂固。

(2)不能删去。“大约”表示估计,删去后就表示确数了。

(3)不能删去。作者以“好像”一词从人们对“基本粒子”的命名推断出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又趋于固定,去掉“好像”,就没有推断意味了。

2、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这一类的问题,科学家从实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

品析:

前句中“又”字,表现了科学工作者层层深入地探索物质超微粒的过程,呼应“盒子里还有盒子”句,后句同时又形象地说明强子内部有结构,这仅是一种科学的想像,有待证明。

三、难点突破

讨论明确:

“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科学家盖耳曼借其中的“夸克”为自己的假象命名。实际上“夸克”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为什么只叫“三声”夸克,叫“七八声”不行吗?

讨论明确:

因科学家研究的“夸克”与“三”特别有缘,再加上诗句中有“三呼”两字,作者便借用了,应该说一语双关,用“七八声”则毫无意义。

3、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读完课文,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人们对物质结构探索研究的过程,说明了人们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不同认识,介绍了物质结构研究的新成果——夸克,激发人们对物质结构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4、课文中提到了许多的“盒子”,请你列举出它们的名字。请你给这些“盒子”排个队。

“盒子”有: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光子、介子、强子、夸克等。

它们的大小可用下图表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5、目前,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夸克。

四、主旨归纳

这篇文章在说明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寄寓科学精神,给人们以启发。本文是说明文,自然以说明有关知识为目的。但文章在客观说明的过程中,揭示了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的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像的精神。人类对物质结构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夸克的发现和证明更体现了科学家们身上可贵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代青少年应首先认真学习的,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去探索科学秘密。

五、写作特色

1.语言通俗形象,结构严谨。

这篇文章通篇语言平实明白,几乎口语化的表达使本来抽象的物理论知识显得十分通俗易懂,比如:“还测定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带有什么样的电荷,如何自旋(左旋还是右旋),寿命多长,就像调查户口似的,记入了档案,再加以分析。”

文章开头从一个礼品盒的比喻入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为轻松容易。

文章的结构也以这一比喻为依托来安排。开头由此入题,结尾仍然紧扣它收笔,中间每一部分内容的引出都仍以这个比喻作为过渡。“到了十九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促使人们思考,是不是盒子里还有一个盒子?”“好像是说原子这个盒子里,也就是这些东西了。”“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这一类的问题……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盒子里装盒子,发现的盒子已不少了,按顺序是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穿针引线,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2.多层次的复杂分类。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比如比喻、举例等。但最主要的是分类说明。这是由文章的说明内容决定的。

文章的内容是以人们对物质结构探索研究的过程为顺序,说明物质结构,介绍了物质结构研究的成果。只有恰当地运用分类说明才能把有关内容说明清楚。而且,许多新的成果是在原来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这个分类的层次就显得比较复杂。

多层次的复杂分类,所以能说得如此明白:一是运用设问句,例如:“还有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结构吗?”“j粒子是不是第四种夸克?”“难道就没有一个自由夸克吗?”这些疑问句把问题不断引向深入。二是用关键字“又”字,体现说明的深入性。例如:“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这一类问题”,“又唤起了寻找夸克的热情”,“对夸克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时又有了一种说法”,“夸克又可以分成3个组”等。表示科学家对夸克认识的逐步深入的过程。

六、畅所欲言

这篇课文在说明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寄寓着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代青少年需认真学习的,有了这种精神才会去探索科学秘密。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会有许多的感想,让我们畅所欲言,相互启发。

1.请同学们算一算,夸克的研究与发现经历了多少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与认识?

2.你认为科学家发现夸克的过程有何特点?

3.你认为“叫三声夸克”是谁在叫?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你应该做怎样的人?

讨论明确:

1.发现夸克花了近一百年。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坚持不懈,能够吃苦。

2.提出假想——研究——证实。敢于怀疑、敢于创新、敢于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精神。

3.科学家们。(或善于探索之人)

七、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很多新知识。同时,了解了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我们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叫三声夸克语文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分类说明的方法,认识“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

2、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知道夸克是什么样的物质结构。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学习说明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或者学生轮流读课文,并思考。

(1)标号段落序号,划出疑难点。

(2)本文说明了什么?

2、明确

一(1—2)以礼品盒里面还有礼品盒为比喻,引出说明的话题。

二(3—21)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

三(22—26)提出物质结构研究的新问题。

(二)研究课文探讨交流

1、课文以盒子里面有盒子为比喻,来说明物质结构的特点。物质结构有哪些特点?

(形态不同,性质各异,最小单位是都是原子)这样概括行吗?(不对)为什么呢?

那么,他们是怎样认识的呢?(阅读、讨论、交流)

(3—4)段:写了人们对物质结构研究的起初认识,即物质的对小单位是原子。

(5)段:认识深入一步,原子核也不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在原子内部,还有电子和原子核。

(6—10)段:认识又有新突破,原子核也不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原子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或者把“基本粒子”说成“强子”也可。)

(11—12)段: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峰,科学家们在研究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认为粒子还不是最小的结构,更小的物质结构还有夸克。(重点详写)

按照由假象到证明的顺序来写的。

2、夸克的证明最后定论了吗?物质结构的研究结束了?

文章结尾的'四个问句提出问题,夸克的证明没有最后定论,物质结构的研究更没有结束,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探索。

3、你认为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

4、说明方法

打比方、举例子,最主要的还是分类别。

文章内容以人们对物质结构的探索研究的过程为顺序,说明物质结构,介绍物质结构研究的成果,只有恰当的运用分类说明才能把有关内容说明清楚。而且许多新成果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这个分类层次就显得比较复杂。

5、语言特色:平实、准确、通俗、几乎口语化。

加入对下面加横线的句子作如下改动,表达内容和效果有什么不同?

(1)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改为:“10万个原子核的直径才等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讨论明确:“大约”“相当于”语言准确。

(2)科学家从试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面有东西。

改为:“强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讨论明确:原句是一个形象的说法。

作业:

写观察笔记,记录各种不同的天气的典型现象。

叫三声夸克语文教案篇六

有一种礼品盒,看上去只是一个盒子,不知道里面是空的,还是装了什么东西。打开来看看,里面又是一个盒子。好奇心驱使,再打开这个盒子,里面仍然是一个盒子……总之,盒子里装盒子,不知道最里面的盒子里面到底是什么。

物理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最里面的是什么?

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石头、铁、空气、水……形态不同,性质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最小单位都是原子。铁的最小单位是铁原子,氢的最小单位是氢分子;水的最小单位是水分子,不过,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样原子组成的。

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分到最小的单位,分到原子这一步就算到头了。自古以来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了。

到了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促使人们思考,是不是盒子里还有一个盒子?果然,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发现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在原子内部,外围是电子,中心是原子核,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原予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好奇心驱使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原子核的结构,知道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人们产生了一个新的看法: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把这些粒子叫做“基本粒子”,好像是说原子这个盒子里,也就是这些东西了。

可是,后来科学家在宇宙线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在实验室里,在加速器中发现了更多的粒子,基本粒子的数量猛增到300多种,最新报道说达到了700多种。

1.用简要的语言准确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2.文中划横线句是个形象的说法,联系上下文把它该成物理学研究方面的专业说法。

3.本文的开头部分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节选部分的最后一小节中连用两个数据“300”“700”为了说明什么?

5.科学家们研究物质微粒的过程给我们学习、生活有怎样的启示?

答案:

1科学家们探索物质最小微粒的部分过程。

2.是不是原子里面还有更小的微粒(物质)。

3.特点:本文开头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说起来引出文章要论述的抽象的科学道理。好处:更容易吸引读者,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4.说明了基本粒子的数量之多,人们研究的脚步远不能就此停止。5.不设统一答案,参考:对任何事情应该有好奇心,对待科学应大胆假设并小心求证。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视认识的深刻程度给分。

叫三声夸克语文教案篇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

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知科学家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

2、学习说明方法,了解多层次复杂分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先板书“夸克”二字,提问:如不看课文,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再完全出示课题。

2、根据语系,对课文标题进行解释。

3、提问课文为什么不换成别的,如:“关于物质的基本结构”、“介绍一种超微粒子”、“微观世界的奥秘”等。

(二)感知课文。

1、讨论“夸克”应当在“盒式结构图”中的哪一个“盒子”里?

2、第一个盒子和第二个盒子应当填入什么?依据是什么?

3、三个盒子的研究。阅读找到关键句子和关键词句,理清盒式结构的.顺序: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4、借助有关挂图和事物模型以证实前面顺序是否正确。

5、研究文章开头(第1―2段)和结尾(第22―26段)与中间主体部分的关系。

(三)研读课文。

1、学生提出疑问。

2、教师提出研究问题。

(2)“夸克模型”怎样提出来的?科学研究和想象有什么关系?

(3)你对本文在表达上比较满意或感兴趣的有那些?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写篇题为《夸克自述》的说明文。

2、搜集有关材料,谈谈语文课中培养想象力的话题。

叫三声夸克语文教案篇八

篇一:叫三声夸克教学反思

《叫三声夸克》是苏教版八下第三单元“事理说明”的一篇介绍物理知识的说明文,说明的对象属于微观世界的抽象概念。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个单元都有单元提示,那么每课所确立的学习目标均应参考单元目标而设定。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可讲可学的内容也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精心取舍,分清主次,不可面面俱到,否则就会产生“蜻蜓点水”的现象。

对于接触物理知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抽象的物理概念显得有点难,如果纯粹从说明文的角度讲课,庞杂的文体知识可能会使学生觉得无所适从。本文介绍的是一种科学知识,所以有很强的科学性,同时语言很有特色,生动形象,通俗有趣,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说明。我主要引导学生重点去品读本篇说明文的语言,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就体现了科(知识性)与普(通俗易懂)的完美结合。因此,把“体会本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说明科学知识的特点”作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激发学生热情,激趣教学

课堂要有效,调动学生主体热情很重要,有热情,才有积极学习的情志,才有高效课堂。本文最大的一个语言特色是以“盒子”为喻的打比方。在众多的说明方法中,“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用得最多,为什么呢?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是呀,为什么”,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就会想“盒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打比方,化抽象为具体,易于让读者接受。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了,自然就得出“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作用。这就比教师单纯的说教和灌输教的巧妙。

本节课的亮点还在于,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打比方”以外的形象化、通俗化的语言。比如“还测定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带有什么样的电荷,如何自旋(左旋还是右旋),寿命多长,就像调查户口似的,记入了档案,再加以分析。”“这真是怪事,仿佛士兵犯了错误被禁闭而失去了自由,难道就没有一个自由夸克吗?”出乎我的意料,学生找到了三处,我顺势让他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其中的`两位同学能紧扣内容来分析作用,尽管回答问题有些紧张,但不影响思维之花在他们内心深处自然绽放。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还体现在“对话帮扶”上。我在处理学生回答问题出现的偏差时,没能及时抓住问题契机去适时引导,让一两个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机会溜之大吉。()比如,当我提出问题“课文里使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什么”的时候,学生脱口而出“举例子”、“列数字”,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帮扶显得尤为重要。我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多,过早的给出了问题的答案。如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层次,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机智,这也是这堂课的遗憾之一。

回首课赛的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有忙碌、有焦虑,还有些许的紧张,那只是自己转变教育理念,努力引导学生“学精彩”的初步尝试。在教学这条路上,我还有许多要进一步学习、完善的地方。我想,持之以恒、不断创新、不断反思是最好的方法、途径。

篇二:叫三声夸克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介绍物理知识的说明文,知识性较强。对于初次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二学生来说,如同乘快船摆篙,一不小心就方向不明。因此,我就从教法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启学生的心智,并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我把教学过程设为:导入―定向―自学―展示交流―练习―拓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了解说明事物的特征,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也能体会到科学家们那种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不倦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注重课堂练习实践,在活动中了解科学知识,训练研究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也许设想是理想化的,可惜我在今天的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没能很好地做好时间的安排。在“自学”这一环节所花时间过多,导致后面学生展示与交流不够,且预设的练习没能完成,最后显得过于仓促,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有个学生讲到“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时,我也没能及时指出这里的“大约”用法的准确性。总之,本节课留下太多的不足与遗憾。我以后一定要更努力学习,不断给自己加入一些鲜活的“血液”。我想,学校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我也该进行一次痛苦的自我改革了。

相关范文推荐
  • 10-13 生日祝福句句暖心 给朋友的生日祝福语短句暖心的(模板8篇)
    奋斗是实现理想和梦想的必经之路。在写总结时,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演绎和归纳的方法,以更好地归纳总结。这些奋斗范文记录了一些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通过他们的奋斗我们可以
  • 10-13 2023年国旗下的讲话考试演讲稿 国旗下期末动员讲话稿(实用8篇)
    奋斗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接下来是一些征文佳作,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观点独特,值得一读。国旗下的讲话考试演讲稿
  • 10-13 2023年恭喜高考祝福语讲 恭喜高考成功的祝福语(模板8篇)
    一分钟内的坚持可能会让我们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学会放慢脚步,在一分钟内细致观察,会发现更多不同的可能。欢迎大家阅读以下这些关于一分钟的智慧箴言,或许能够帮助您更
  • 10-13 2023年师德报告心得体会(通用13篇)
    辞职报告是离职前向公司提交的一份正式文件,用于表达辞职意向和解释离职原因。在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出色的辞职报告样本,希望能给你写作带来一些灵感。师德报告心得
  • 10-13 最新乡镇农牧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安排会议(汇总8篇)
    学校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我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工作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工作岗位和职业阶段的总结方式和表达技巧,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参考。乡镇农牧年度工作
  • 10-13 2023年普通朋友生日祝福语(优秀17篇)
    欢迎词是一种向来宾和参与者表示热情欢迎、展示主办方风采的重要言辞,它具有拉近与听众距离的作用。在欢迎词中,可以适当融入一些个人化的元素,增加亲近感。小编特地为大
  • 10-13 最新国家宪法宣传日标语(实用10篇)
    决议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和决心的行动计划,它帮助我们达成目标和解决问题。制定决议的第五步是跟踪进展,我们要不断监测和评估我们的决策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以取得更
  • 10-13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通用11篇)
    反思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教学态度,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聆听那些实习心得中的感悟和经验吧。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一的12月我校对全
  • 10-13 2023年冬至暖心祝福语(实用13篇)
    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有毅力和决心,才能穿越挫折和困难。梦想的实现需要信心和勇气,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面对挑战。以下是一些梦想实现的成功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对
  • 10-13 最新环境创设总结中班(大全8篇)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记忆和巩固。在这些教师总结范文中,可以看到教师们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照顾。环境创设总结中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