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水的组成说课稿教学反思 大班的组成说课稿(精选5篇)

最新水的组成说课稿教学反思 大班的组成说课稿(精选5篇)

时间:2023-09-29 14:36:42 作者:BW笔侠 最新水的组成说课稿教学反思 大班的组成说课稿(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的组成说课稿教学反思篇一

学习8的组成与分解,掌握8的7种分合式。

理解8的加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掌握2—7的分合。

课件准备:“去游乐场”情景图片;“8的分合”组图;“游乐场真开心”情景图片。

活动过程

出示情景图片“去游乐场”,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尝试8的分合。

——今天熊猫奇奇和妙妙去游乐场玩,售票员说,小朋友必须通过一个智力关卡才能进入游乐场。

——原来是要说出8的分合式,你能试试吗?

小结:8有7种分合。

出示组图“8的分合”,引导幼儿理解8的加减算式。

——8可以分成1和7,所以1和7合起来是8,我们可以得出算式1+7=8,根据算式的互换规律,可以推出另外一个算式7+1=8。根据8的分合和加法算式,我们可以得出算式8—1=7,根据算式的互换规律,可以推出另外一个算式8—7=1。(依次类推说完8的所有加减算式)

出示情景图片“游乐场真开心”,鼓励幼儿根据图片提示写出算式。

——我们帮助奇奇妙妙进入了游乐场,他们玩得真开心呀,我们来看看游乐场的小道具的排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吧!

——这些道具列成算式可以怎么写呢?

组织玩游戏“拍拍手”,引导幼儿进一步巩固8以内的分解与组成。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老师先说一个数字,然后拍手,老师拍完你们拍,你们拍手的次数与老师拍手的次

数合起来要是老师说的数。比如,老师说5,拍手3下,你们就拍手2下。

2、教师说数字“2—8”,带领幼儿玩游戏。

水的组成说课稿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1~8的数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8个小五星,1~8的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复习: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8○98○69○5

2.引入: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

a.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b.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c.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而且还学会了8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了解8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的组成)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课件演示)。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a.请你拿出8个小五星来代替8个小足球,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b.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c.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意见,其他小组做补充。(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d.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e.让学生根据板书,再把8的组成完整地摆一遍。

3.小组讨论,巩固新知。

a.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了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内容,你能想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就想到。这样只记住4个即可:

b.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同学们知道了1和7、2和6、3和5、4和4组成8。由1和7组成8,想到7和1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四人小组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会背。

c.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背完后,教师问:你是怎样记的?

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的组成。(如,师举1,生举7。)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填空。

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认识8、9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新课引入时,我采用了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知识时,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由原来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向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新授部分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即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小组讨论,巩固新知;反馈练习,强化新知。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记录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8是怎样组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第二、三的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通过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同桌互相交流等方式,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执教: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伏牛路小学洪瑞

指导教师: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教研室徐玉梅

评析: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教研室徐玉梅

水的组成说课稿教学反思篇三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3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能够灵活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难点在于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链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法和学法。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1。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前准备好教具和学具:小棒和橡皮筋。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教学伊始,复习上学期数的组成,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并抛出问题“你们能不能估计一下现在草原上有多少只羊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会不会估数?”这一问题密切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且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油然而生。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既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这个环节我分为6部分来进行教学:

1、教学例1:数100根小棒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学生数感的建立主要依赖于生活实际,故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小棒,并合理地利用这些素材,有层次地进行教学。

2、展示学生数的过程,发现归纳

方法数数,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100里面有10个十的知识点。考虑到在操作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象以往一样,数出一大堆,影响对知识的理解,这里要特别强调小组间的合作与互助,而且在学生汇报时要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数小羊

利用前面学习的十个十个数的知识,让学生数出主题图上的小羊。

4、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和数的组成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以及数的组成这两个知识点,为了强化这一知识点,我安排了一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实物数出35根小棒,要求学生边摆边说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接着摆到42,当摆到39的时候问: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个一再摆一个是多少?有几个十?四个十就是几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2)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从56数到63,再数到72,数到59的时候和数到69的时候,强调上述问题。通过以上两个层次让学生边操作边数数的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脱离实物,手口一致,强化训练。

想一想,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边说边用手势比划出来。

(4)对口令游戏。师生互说、生生互说,可以进行数数游戏,也可以进行数的组成的训练。组织学生做这个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个环节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转化一下学习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动笔的机会,使学生从另一个层面上理解数的组成。

1、学生完成第33页下面的“做一做”。这个环节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转化一下学习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动笔的机会,使学生从另一个层面上理解数的组成。

2、出示百球图

3、接数数的游戏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生:会数100以内的数,知道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了100以内数的组成。

1、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名话:

2、师(数学生):哎,同学们讲出了这么多呀!那同学们数数我们今天来上课的学生有多少人?(指名领着数。)

通过学生用学的数说一句话,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促进了数感的培养。

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多极了,咱们在课堂上可没法说完,课后请你们找一找,或者数一数,家里哪儿有100以内的数。

师:在短短的40分钟里面,同学们经过动手动脑,不仅学会了数数,也学会100以内数的组成。时间过得真快,又要和同学们说再见了。

水的组成说课稿教学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呼唤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8的组成。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7的组成---碰球

今天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7。

二、小组活动,学习8的组成

a、第一、二组,给圆点涂色。

数一数,每个格子里的圆点有几个?(8个)

将8个圆点分成两份,请你分一分8个圆点有几种分法,用油画棒给圆点涂色。

b、第三、四组,分雪花片记录。

c、印点子做记录。

三、活动评价

1、复习8的组成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

请大家把分合式读一遍,以后我们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记录。

水的组成说课稿教学反思篇五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本学期的前一阶段,幼儿已经学习了7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前一阶段幼儿的学习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数的组成和分解方法,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8的组成》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1、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

1、小河背景图一张、活动教具小树8棵、1—7的数字卡若干张、教师用大记录纸3份。

2、幼儿每人一份拼板学具、每人8个小钉、记录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碰球”,复习7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我要找一个和我的数字合起来是7的数字做朋友。

儿歌: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幼儿个别或集体玩此游戏,可重复进行!

二、幼儿操作:探索8的组成。

——小熊搬了新家,新家很美,可是新家的周围除了一条小河其他什么也没有,每到春天风大的时候大风总是吹起好多的沙子,让屋子里满是灰尘,沙子总是迷住小熊的眼睛不停的流泪,红红的、肿肿的,小熊想了很久,决定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种上一些小树,朋友们听说后都给小熊送来了树,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蘑菇钉和小钉板,请你把小钉当成小树种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看看,可以怎么种,把你的种法用分解式记录在纸上。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记录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

——引导幼儿观察两张记录结果,比较哪张更容易记住,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看看黑板,说说发现了什么?(一边的数慢慢变大,另一边的数慢慢变小,像爬楼梯。)

——小结:8一共有7种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学用互换规律找出8的几种对应的组成。

——出示活动教具:请小朋友一起来数数小熊一共要种的树?(8棵)。

——教师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儿根据操作在纸上查找分解式,并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树,种在小河的左边1棵,种在小河的右边7棵,8棵树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树和7棵树合起来是8棵树。8棵树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1棵树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7棵树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的分解式,并带幼儿说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看到这个分解式,小朋友还会想到哪一个分解式。(引导幼儿说说8还可以分成7和1)。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们数字没变都是1和7,只是数与数交换了一下位置,合起来的总数没有变,都是8。

——以此类推,找出8的另外两组对应分法。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出了8的7种分法,还运用互换规律快速的找出8的3组对应组成。小朋友只要记住这些规律,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就会更加简便、快速。

四、结束

出示车票:1—7数卡若干,老师现在给小朋友发火车票,请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数字合起来是8的车票的小朋友牵好,只有找对的才能上车哦!

——现在我们就坐上小火车去小熊的新家看看吧!(检查一遍组合正确与否),出发!

六、活动延伸:

结合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