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语文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实录及评析(汇总5篇)

最新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语文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实录及评析(汇总5篇)

时间:2023-10-09 05:09:12 作者:MJ笔神 最新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语文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实录及评析(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最喜欢的教育格言:我们无法在人间做大事,我们只能用大爱来做小事

最崇拜的名师:李亮、

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揭示课题,了解剪纸

(一)揭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知道姥姥是什么人吗?

生:姥姥就是外婆。

师:是的,北方人称自己的外婆为姥姥。“剪纸”你_r解吗?

生: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

生:剪纸多数是用红纸剪成的。

(生齐渎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课文都预习了吧?渎了几遍?(了解情况)课文读得怎么样,刘老师只检查义中的一个字。(板书:薅)

师:谁会渎‘?(指名读)课文中并没有这个字的读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知道的!

师:很好,那你知道文巾“薅草”是什么意思吗?

生:简单地说,薅草就是拔草。

师:正确,这么难的字词不仅读好了,还理解了,相信大家课文一定渎得不错!

点评:“薅草”,很富有生活气息的一个词,却很少有人知道“薅”字怎么写,怎么读不会写或不会读的字通过查字典自己弄懂它,远比教师直接教给学生更有意义 刘老师的课从一开始就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而不只关注知识本身。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刘老师想问一问大家,读完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姥姥的剪纸水平很高。

生:文中的“我”很爱自己的姥姥,觉得能有这样的姥姥很幸福。

生:姥姥特别疼爱自己的孙儿,他们祖孙之间的情意很深厚。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和“我”与姥姥之间的深厚情意,这正是这篇课文描述的两方面的主要内容。(板书:技艺高情意浓)我们先一起来感受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点评:“读完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句话多次在刘老师的课上出现,这是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是“以学定教”的具体表现;而“技艺高”“情意浓”则是教师在学生谈了诸多感受之后的“顺学而导”。一篇洋洋千字的课文,学生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整体感知,抓住了主要内容。

二、课文,体会技艺之“神”

(一)提出自读要求

师: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呢?又是怎么写的呢?请默读课文第一至第六自然段,画一画句子,圈一圈词语,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和发现,开始。

(学生默读静思,圈画批注,教师巡视。)

(二)交流自学收获,体会姥姥剪纸技艺之“袖”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投入,让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的收获。谁先来?

生:我圈画的是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该生读此句)我从两个“普普通通”看出材料平常,结果却“要什么就有什么”“无所不能”,我体会到姥姥的剪纸技艺很高超!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语句,很会学习。

生:我觉得这两个“普普通通”用得很好,与“无所不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姥姥的剪纸技艺就高超在她能用最普通的材料剪出不普通的作品。

师: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生读)这两个“普普通通”这么一用,这么一读,就一点儿都不普通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生齐读)

点评:“你能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语句,很会学习。”这是刘老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也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提示,学生才进而抓住“普普通通”“无所不能”体会出了其中的“对比”,也进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抓住了“都”“神”等关键词语,体会出了其中的丰富内容。

师: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姥姥剪纸技艺十分高超?

生:我从“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这句话中的“都”字,体会到乡亲们都很喜欢姥姥的剪纸,说明姥姥剪纸技艺十分高超。

生:我从这一句中也能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十分高超。(生读句)这里的一个“神”字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姥姥的剪纸技艺不是一般得高,而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生:这句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剪出的“母鸡能下蛋”,这不可能,剪出的“公鸡能打鸣”,也不可能。

师:是呀,明知不可能,但听起来又不像是在说假话,倒让我们对姥姥高超的技艺印象极深!这句话读起来也特别有意思,自由读一读,感受感受。

(生自由读)

师:读起来感觉怎么样?

生:很有节奏。

生:很押韵,像顺口溜。

生:理解起来一点儿也不难。

(指名读,齐渎。)

师:咱们能不能学着乡亲们的样子,来夸一夸姥姥的剪纸呢?

(学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生:你姥姥神了,剪老人像老人,剪小孩像小孩,剪个小伙力气大,剪个姑娘笑哈哈。

生:猫与虎,公鸡与母鸡,它们在形态上非常相似。

师:为什么选择在形态上非常相似的物体来夸姥姥?

生:姥姥能将这些形态相似的物体,用小小的剪纸准确地区分开来,更能说明姥姥的剪纸很“神”!

师:那我们再来试试夸一夸姥姥。同桌之间讨论讨论,再来夸夸姥姥。

(学生讨论,指名说:)

生:你姥姥神了,剪鸭像鸭,剪鹅像鹅,剪只孑l雀能开屏,剪只凤凰能上天。(掌声)

生:对姥姥剪纸作品的描写是正面描写,乡亲们的赞叹属于侧面描写。

师:哎呀,你很不简单呐!的确如此,作者正是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板书:正面、侧面。)

点评:由发现“夸张”的表现手法,到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特点,再到两次“夸姥姥”,刘老师的教学层层深入,不断引导学生去发现那些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课堂多次呈现片刻宁静之后的“生动活泼”,这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的不断自我超越,是课堂最好的风景。

师:你还圈画了哪些能体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

生:我找的是第四自然段中的几句话。(生读此句)其中“死死地捂住”说明难度增加了,“岂知工夫不大”说明时间很短,剪出的效果却很完美,我体会到姥姥的剪纸技艺十分高超。

师:听得出来,你对姥姥的剪纸技艺感到非常佩服。从这个“嗬”字和感叹号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先自由读一读。

(生自由渎)

生:我能体会到作者充满了惊讶:

师:请你带着“惊讶”读一读这句话。(生读)还有不同的体会吗?

生:我能体会到作者充满了赞美之情:

师:请你读出这种赞美之情。(生读)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我能体会到作者充满了叹服之情。

师:就请你读好这种叹服之情。(生渎)很好,读书就要这样,要读出自己独特的体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点评:“惊讶”也好,“赞美”“叹服”也罢,一个“嗬”字,个中情味尽在其中。教师对这句话的教学处理,使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独特阅读感受的尊重与引领:

(三)欣赏剪纸作品

师:同学们,如此高超的技艺会剪出怎样的作品呢?让我们一睹为快。

(学生欣赏剪纸作品)

师:你感觉这些剪纸作品怎么样?用一个成语说一说。

生:(纷纷说)出神入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无可挑剔、惟妙惟肖。

师:难怪乡亲们都说——姥姥的剪纸真神!

点评:借助现代媒体技术,将“姥姥的剪纸”形象化,并及时调动学生的成语储备,通过这种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的运用及生动形象的画面欣赏,升华了对“姥姥神了”的认识,使学生对课文第一部分“姥姥剪纸技艺高”的学习达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度,并为继而品味“情意浓”奠定了坚实的学习基础。

三、读课本,体味祖孙情深

(一)品读“拴”字,体会剪纸的'神奇力量

师:其实,姥姥的剪纸不仅“神”在剪纸技艺上,更“神”的是它还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出示句子,指名读)这句话中哪一个字传神地表现出了姥姥剪纸的另一种“神奇”?(板书:拴)

师:“拴”原来的意思是什么?

生:绑住。

师:这里的“拴”应该怎样理解?

生:是“吸引”的意思。

师:牢牢拴住“我”的是什么样的剪纸呢?请浏览第七至十二自然段,快速地找一找。

(生浏览)

生:我找到的剪纸图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生:我找到的是“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师:这幅剪纸说的是什么呀?

生:是“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

师:是呀,这些牛和小兔的剪纸图其实反映的都是什么呢?

生:反映的是“我”和姥姥在一起的生活画面。

点评:由一个“拴”字的解读,引发质疑,使学生带着疑问与好奇,积极地投入阅读,在阅读中寻找答案。这是又一次先学后教,顺学而导。

(二)想象生活画面,体会姥姥和“我”的深厚感情

师:还有哪些生活画面会被定格在姥姥的剪纸中呢?

生:姥姥用温暖的背驮着“我”,一边干农活,一边给“我”讲故事。

生:姥姥牵着“我”的小手,带“我”到田地里玩。

生:姥姥给“我”剪“喜鹊登枝”。

生:夏天的夜晚,姥姥摇着扇子哄“我”睡觉。

(教师哼唱《摇篮曲》)

师:这样的生活画面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温馨、温暖!

生:作者很幸福!

生:他们的生活多么甜蜜!

生:姥姥对“我”很疼爱!

师:说得真好。是呀,小小的剪纸里有“我”多彩的生活、幸福的童年和姥姥对“我”无尽的疼爱啊!多么神奇的剪纸啊!

点评:大凡好的文学作品,都可以从简单的文字背后读出丰富的情感来,但要学会阅读,学生才能具有这种“发现”的眼光。刘老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那些可能会定格在姥姥的剪纸中的生活画面,一篇篇,一段段,一幅幅,那么温暖,那么幸福,使学生不知不觉沉浸在课文的故事里,并与自己的生活一丝一丝地联系起来。这便是读者与作者、与文本的“对话”,能形成一种心灵的默契与相通。这是真正的阅读。

(三)练习写话,深化情感

师:后来呀,“我”上学了,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仍一直牢牢地拴着“我”。这张剪纸就是最好的见证。

(指名读)

师:同学们,姥姥是个明白人。她知道,孙儿终究要长大,离开疼他爱他的姥姥,离开生他养他的小屯,就算是无所不能的剪纸也不能拴住孙儿去寻找梦想的脚步。想一想,姥姥对“我”有着怎样的期待呢?“我”读懂姥姥的剪纸了吗?又会对姥姥说些什么呢?请任选一个角色写一写他们的心声。

(学生写话,师巡视、提示:这是写一段话,开头要空两格,注意排列整齐,书写要有一定的速度。)

师:谁来读一读姥姥的心声?谁来读一读“我”的话?

生:(读姥姥的话)亲爱的孙儿,总有一天你会长大,那时,就算是我那无所不能的剪纸,也不能拴住你追求梦想的脚步。去吧,去放手一搏吧,只是你无论走多远,都要记得咱们的小屯,记得回家。(掌声)

生:(读孙儿的话)亲爱的姥姥,您放心吧,孙儿一定记住您的话,一定会干出一番事业。您老要保重身体呀,过年了,我一定回家看看,我想您了!(该生落泪,众生掌声。)

师:感谢你们深情的对白。是呀,“我”怎能忘记姥姥的恩情、姥姥的期待呀!

点评:“情动”才能“辞发”,刘老师通过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知道,写作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情感表达的需要。尽管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刘老师没能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但仅从以上两个学生的“真情告白”,我们便可以管窥到这一“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的成功及意义所在,它既实现了“以读促写”,增长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实现了“以写促读”。在这一教学片段中,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四)理解文章最后两句话

(师范读)

生:一定会有姥姥的剪纸。

生:有姥姥和“我”在一起的幸福画面。

生:还会有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

师:是啊,还有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啊!剪纸、姥姥、故乡,一想到这些。“我”的心境与梦境就变得有声有色。

师:虽然“我”越走越远了——

(课件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生齐读。)

(课件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生齐渎。)

(课件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师生齐读。)

四、外延伸,总结全课

师:本节课我们研读了姥姥的剪纸技艺之“神”,体会了祖孙的情意之深,下节课将练习背诵精彩段落,探究“姥姥的剪纸”在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文章乡土语言的独特魅力。

总评:

刘广祥老师的《姥姥的剪纸》是一堂真实地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成功课例,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1.全课贯穿“先学后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整体感知”,还是把课文分成“技艺高”“情意浓”两部分引导学生学习,教师都采用先让学生自学,边学边圈画、批注,再根据具体学情,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点拔、归纳、提炼、总结,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习得方法,学习能力不断增长。

2.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在本课教学中,刘老师多次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最典型的有两次:一是读中悟写,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二是情动辞发,进行书面表达训练。两次训练,教师都紧紧贴近课文,在训练表达的同时,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得“读”与“写”交融,浑然天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在语言学习中,让学生的情感丰富起来。

语文,绝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性的存在,它更是精神的存在。只有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学生才能产生强大的语文能力。显然,刘老师的语文课充满了浓浓的情味。从一次次的想象、一句句充满情感与智慧的导读语,到“老牛”与“兔子”的深情对话,学生情感的闸门被一层一层地打开,直至激情喷涌,出口成章。学生能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写成充满真情的打动人心的佳作,是一堂语文课成功的标志。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a10号选手:宋言芳(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上课内容:六上《姥姥的剪纸》

地点:南京市金陵河西会场

实录:仓山一粟

学生:南京致远外国语学校六(3)班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二课

生:12姥姥的剪纸

师:上节课我们重点领悟了姥姥的剪纸的神,神在哪儿吗

生:剪什么像什么

师:你能来夸夸我姥姥吗

生:神在表达对小孙子的爱。

熟能生巧,比如喜鹊登枝

师:姥姥和她的剪纸伴我度过了一个美妙的童年,因此作者在最后一段这样写道

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师:是呀,无论我远离家乡,那都萦绕在我心头,再读

生:无论何时——

师:除了那剪纸声,还有什么,读六到十三自然段

生:还有姥姥对我的爱上。

二.新授。

师:对呀,就聚集在第七自然段的一个字上。

生:拴

师:对呀,同学们很会读书,就是这个拴字

板书拴

让我一起走进那个乡下。

学生读书。

师:好,有些同学读了差不多了。可以交流了吧,姥姥用哪些剪纸拴住了我的心?

生:第七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这两处。我从第一处感觉到姥姥十分爱作者。第二处感觉姥姥和我的感情很深。

师:说得好,就是这些牛兔剪纸拴住了我的心,来继续

生:我从第一处,不但说明了姥姥很爱我,还说明技艺高超

师:你怎么看出姥姥很爱我

生:前面她不爱我就不会怕我溜到河边。

一只顽皮的小兔子——

老牛一直在干活

顽皮说明很可爱。说明姥姥和小孙子亲密无间。

大家请看第三幅,整个表现 了姥姥剪了是什么?第一幅通过静态表现动态的感受。

师:最后哪一句你感受到怎样的小兔子

生:跳来跳去。姥姥很温顺,我很活泼。

深沉的爱,小兔子无忧无虑的,老牛为了使小兔子无忧无虑,那样辛苦

师:谁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蹦跳的兔子——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

师:它让我们读出情,品出爱。读这段文字,让我想到我的奶奶,同学们,读一读,从这段文字想到童年的自己吗,又能想到哪些生活的画面。

生:轻声读一读。

师:你看到童年的自己了吗

生:我想到了我小时候很贪玩,我奶奶总是晚上要找我

我妈妈告诉我小时候很玩,我外婆寸步不离我。

——

师:其实,我们和作者一样,真是有亲人在默默为我们付出吗?谁来读一读。

生:蹦跳的兔子——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

师:你让我看到了辛苦的老牛。你来读。

生:蹦跳的兔子——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

师:你读得入情入境,一起读。

生:蹦跳的兔子——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

师:能背下来吗,背。学生背这一部分。

第二幅图你又能感受到什么

生:姥姥和我寸步不离。

师:姥姥就是这样用这些剪纸,那密云多雨的——读

生:那密云——

师:拴住的是什么

生:是我那颗顽皮的心,

是我对姥姥的爱。

师:她拴住了我的人,更拴住了我的心,如果换成留,有这个效果吗

生:没有,我被迫地把我留在家里。而拴表现姥姥剪纸有魅力。

生:一头老牛——

师:哪个词触动你的心弦,你最能感受到什么

生:定定的,我能感受到姥姥很想念我。很想让我回家,想让我成才。

我从开阔,心在一起的。

师:开阔表明了什么

生:我和姥姥感情的桥梁。

我从定定看出来,让我在家多陪她几天的感觉,但想到小兔子的未来,不想破坏我的未来。只好定定地看着我。

师:姥姥永远是爱你的。

生:姥姥不会说出来,她会叮嘱小孙子说,我会支持你的。

虽然不舍,但不会说出来。

师:我的内心感慨万千,我有多少话想对姥姥说呀,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写给姥姥。

生写话

师:谁先来

生:亲爱的姥姥,——

师:相信你一定会的。

生:姥姥,我要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了,你的剪纸——

师:是的,永远爱你。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一头老牛——

师:姥姥就是这样(哨声响起

最后作者把她的千言万语汇成最后一段。读

生:无论——

师:我们亲人都不会剪纸,学会感恩,这是我们校本教材,相信孩子们一定能领悟到这份情。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写在前面:

近来,我有这样一种想法:学生为什么把所学的内容遗忘得这样快,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我觉得我们的教学策略有问题,过多的把一些零散的知识教会学生,时间长了,学生所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造成一定程度的积压、拥堵,所以学生会选择遗忘,这也是保护大脑的一种措施,遗忘是大脑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我想能不能在教学新课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接受和记忆问题,能让学生便于记忆,便于积累。能否把我们教学的内容以整体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有整体的、宏观的形象。举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一篇课文如同一座房子,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如同一排房子。我们在教学课文时,先把一排房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一排房子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而教学一篇课文的时候,首先把这一座房子的整体形象让学生清楚,然后再具体了解房子的内部结构,建筑特色,房间布局,装潢设计等,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宏观上有整排房子的概念,有整座房子的概念,微观上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比较集中地放置在一座房子里。这样就避免了内容过多所造成的遗忘现象。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姥姥的剪纸》时,便先把这篇课文的整体呈现给学生,然后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局部特色,最后回归整体。下面是《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生问好。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样大家很少见到的东西,大家想不想看?

生:想看。

师:展示带来的一幅幅剪纸作品。谁能用一些四字词语来说说你所看到的剪纸?

生:活灵活现

生:栩栩如生

生:形象逼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笑源写的一篇散文,题目就叫《姥姥的剪纸》(板书)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笑源为什么要写这篇散文?

生:我想知道这篇散文写了哪些内容?

生:我想知道笑源为什么以《姥姥的剪纸》为题?

师:刚才大家提了很好的问题。下面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读书,希望大家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生:自读课文(大约8分钟)

生:笑源写这篇散文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姥姥的思念。

板书:思念

师:那么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呢?

生:课文介绍了姥姥的剪纸怎样?

生:还介绍了姥姥的人品怎样?

生:还介绍了姥姥的剪纸技艺。

生:还介绍了姥姥对我的关爱。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12      姥姥的剪纸          (思念)

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形神兼备  形象逼真

姥姥的人品:

姥姥的剪纸技艺:

姥姥对我的关爱:

师:姥姥的剪纸怎样呢?课文哪些小节向我们作了详细地介绍?

生:第一小节到第三小节

师:默读第一小节到第三小节,把读懂的内容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

生:学生默读并批注(5分钟)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老师板书)

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师:这是谁赞叹姥姥的剪纸?

生:乡亲们

师:乡亲们还会怎样赞叹呢?想一想。

生:你姥姥神了,剪鸡像鸡,剪兔像兔,剪条小狗能看门,剪头老牛能耕地。

生: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猪像猪,剪只老鹰能抓鸡,剪只小鸟能飞翔。

师:你们刚才所夸的全是动物,难道姥姥就会剪动物吗?

生:不是。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师: “无所不能”是什么意思?

生:姥姥什么都会剪。

师:再来夸夸姥姥。

生:你姥姥神了,剪桌子像桌子,剪椅子像椅子,剪个碗能盛饭,剪双筷子能夹菜。

生:你姥姥神了,剪草像草,剪花像花,剪座房子能住人,剪棵果树能结果。

师: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姥姥的剪纸?

生:形神兼备

生:妙不可言

生:形象逼真

师:正因为姥姥的剪纸如此妙不可言、形神兼备、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所以……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生:齐读第一小节

师:第一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生:由大到小。

生:一是正面描写,一是侧面描写。

师:具体说说看。

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是正面描写。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是侧面描写。

师:讲得真好。鼓掌。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生:技艺高超。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姥姥的技艺高超呢?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这一句话怎么体现姥姥的技艺高超的?

生:剪得惟妙惟肖,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可以看出姥姥平时勤学苦练。

师:你读懂了姥姥。

生:剪只公鸡能打鸣,就像真的公鸡一样。

师:把这些动物都剪活了,剪神了。这是村里人的赞叹,如果是你会怎么赞叹?

生:这是真公鸡吗?简直跟真的一模一样,我要把它带回家养起来给我打鸣。

师:说得多好呀!我们看课文插图,这上面都是姥姥的剪纸作品,请你选择一个夸一夸姥姥。

生:哇噻,这是狗还是猪呀,这是一头猪呀,我要把它带回家喂食物吃。

师:后面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前面一句话有问题,连猪狗都分不清,那剪纸水平也太差了吧。

生:噢,麦考,这真像一只公鸡,它还叼着一只小虫子跑来跑去呢!

师:还来了个外国友人!

生:好精致的缝纫机呀,如果我带回家的话,一定能做不少的衣服。

师:我好像都能听到缝纫机发出的――

生:咔嚓咔嚓的声音。

生:老人挑着担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师:我们能听到什么?

生:他们笑着说:“今年大丰收了。”

生:这只小羊就像神笔马良画得一样,绝了!

师:绝了!

生:这只公鸡,好像在说good!

师:姥姥的剪纸good!我们一起用赞叹的语气读一读。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还有哪一句?

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师:同学们把这一句话画下来。从这一句中的哪些词你读懂了姥姥的技艺高超?

生:我从“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可以看得出来。

师:说明对姥姥来说,操作非常简单。

生:我从无所不能可以看出来,你说出什么她就能剪出什么。

师:只有――

生:想不到。

师:没有――

生:做不到。

师:剪不到。

生:我从“普普通通”看出来,普普通通的剪刀和彩纸,在姥姥手里却什么都能剪出来。

生:从“要什么就有什么”也能看出来,就算是难度再大的也都能剪出来。

师:我们观察一下这些剪纸作品,要剪到这样的程度难不难?

生:难

师:为什么?

生:剪得很细,像那台缝纫机上有很多的线,还弯弯曲曲的。

师:是啊,连线条都剪出来了。

生:那条狗中间的缝隙很小,很难剪。

师:再看看这只羊——

生:她把羊毛都剪出来了,好像都会蹦跳了。

师:啊,真不简单!在这句话当中,我们知道普普通通的是剪刀,不普通的是什么?

生:姥姥的手。

生:姥姥创作的作品。

生:还有姥姥长年累月地练习。

师:普普通通的是一张张剪纸,不普通的是什么?

生:技艺的高超。

生读: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

师:从普通到不普通,从简单到不简单,你们体会到什么?

生:姥姥的技艺一年半载是练不出来的。

生:姥姥经常剪,所以剪得这么好。

师:我们由此明白什么道理?

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普普通通的事情,简单的操作,如果不停的练下去,结果怎样?

生:越练越好。

生:熟能生巧。

生:闭着眼睛也能做得出来。

师:那就是说,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

生:不简单。

生:我看见一个年轻人,将二个鸡蛋立在一块儿。

生:有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玻璃上行走。

师:见到这样技艺高超的人,你会有怎样一种情感?

生:敬佩。

生:景仰。

生:赞叹。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这一句话,要读出对姥姥的敬佩。

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

生: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师:“任谁开口都行。”换句话怎么说?

生:只要开了口,就都答应。

生:说到做到。

师:不管是谁来都开口答应,这里的“谁”可能是哪些人?

生:孙子。

师:那自然是在所不辞。

生:邻居,朋友,乡亲。

生:补鞋的。

师:剪个什么呢?

生:大鞋子吧。

师:哈,贴起来做个广告。

生:与她不和的人。

师:是啊,姥姥依然是:没问题!心胸是多么的开阔,怪不得她――

生:广结善缘呢!

生: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我是老人哪,和我说话是什么语气?

生读: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感觉咱俩亲近多了。

生读: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我呀,就往窗户上贴,再过几天就过年了,给我剪几个好看的剪纸。

生:没问题。

师:剪什么呀?

生:给你剪个年年有鱼。

师:好。

生:喜鹊登枝。

生: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我马上要结婚了,你给我剪个什么呀!

生:我给你剪个喜字。

生:剪个“喜结良缘”。

师:全都是字呀。我还想要一点画呢。

生:给你剪个小孙子。(笑)

师:儿子还没有呢,就剪孙子啦。

生:给你剪个大胖小子。

生:给你剪个娃娃骑鱼。

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喜欢剪那个“喜得贵子”。这时,孩子来了――

生: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和孩子说话要亲切,再读――

生: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还可以再亲一点,别把孩子吓着了。

生: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妈妈要过生日了,姥姥,您帮我剪几个剪纸送给妈妈吧。

生:我给你剪个大蛋糕。

生:我给你剪个你的全家福吧。

师:刚才姥姥说了这么多的剪纸,能剪出来吗?

生:能。

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无所不能。

师:只要想得到,她都能剪得出来,这就叫――

生:无所不能。

师:再读这句话。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姥姥是个怎样的人?

生:姥姥是个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

生:慈祥的老太太。

生:技艺高超。

生:乐于助人,

生:和蔼可亲。

生:有求必应。

师:只要开口,就答应下来,说明性格――

生:爽朗。

师:从洗衣服,纳鞋底等等可以看出来――

生:勤劳。

生:炉火纯青的境界。

生:身心入境的境界。

生:惟妙惟肖的境界。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师:特别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工夫不大、形象生动、无可挑剔。

师:读出无可挑剔----

生读

生:我觉得姥姥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师:读出这种境界来----

生读。

齐读。

师:姥姥是怎样解释达到这种境界的原因的?

生:熟能生巧。

师:你赞成姥姥的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生:赞成,因为姥姥经常剪喜鹊登枝。

生: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长年累月地剪,所以手都有准头了。

师:同学们能不能找到生活中的例子来验证姥姥讲的是正确的。

生:我们学校的姚老师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我经常看到他在办公室里练字。

师:熟能生巧!

生:古时候,一个卖油的老人把一个铜钱放在一个油壶上,他舀起一勺油倒进油壶,油从铜钱孔里倒进去,却一点儿也没有沾到铜钱。

师:熟能生巧!

生:我妈妈切菜和剁肉,想切多快就切多块,想切多大就切多大,从来没有切到手。

师:所以,姥姥说――

生读: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生: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她每天都在剪。

生:每天练习,勤学苦练。

生:我看到作者写到六个“剪”字,说明姥姥一年四季都在剪,所以熟能生巧。

生读: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就是说她想怎么剪就怎么剪。

生:她天长日久地练习,心中都有数了。

生:姥姥已经达到了手和剪合一的境界。

师:手剪合一的境界了!说得太好啦!

生:手不离剪。

师:就像曲不离口一样。

生:我体会到姥姥高超娴熟的技艺。手就是她的眼睛。

生读:姥姥的手就是眼睛……

师:这位技艺高超的姥姥不仅给人们创作了精美的剪纸作品,同时也与我产生了深厚的情意。默读第三段,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祖孙俩的融融亲情。

生: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机灵鬼!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那头牛就像是姥姥,那只兔子就像是孙子,可以看出姥姥非常喜欢孙子。

生:就像那只兔子骑在老牛背上一样。

生:姥姥非常疼爱孙子,害怕孙子去河里游泳出危险。

生: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师:这写的仅仅是老牛吗?

生:这敦厚的老牛就是姥姥,这活泼的兔子就是孙子。

生:淘气包。

生:调皮鬼。

生:小机灵,跟你爸爸小的时候一模一样。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就职于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二淮安市优秀青年教师、小学语文特色教师,全国第九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

最喜欢的教育格言:我们无法在人间做大事,我们只能用大爱来做小事

最崇拜的名师:李亮、

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揭示课题,了解剪纸

(一)揭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知道姥姥是什么人吗?

生:姥姥就是外婆。

师:是的,北方人称自己的外婆为姥姥。“剪纸”你_r解吗?

生: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

生:剪纸多数是用红纸剪成的。

(生齐渎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课文都预习了吧?渎了几遍?(了解情况)课文读得怎么样,刘老师只检查义中的一个字。(板书:薅)

师:谁会渎‘?(指名读)课文中并没有这个字的读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知道的!

师:很好,那你知道文巾“薅草”是什么意思吗?

生:简单地说,薅草就是拔草。

师:正确,这么难的字词不仅读好了,还理解了,相信大家课文一定渎得不错!

点评:“薅草”,很富有生活气息的一个词,却很少有人知道“薅”字怎么写,怎么读不会写或不会读的字通过查字典自己弄懂它,远比教师直接教给学生更有意义刘老师的课从一开始就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而不只关注知识本身。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刘老师想问一问大家,读完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姥姥的剪纸水平很高。

生:文中的“我”很爱自己的姥姥,觉得能有这样的姥姥很幸福。

生:姥姥特别疼爱自己的孙儿,他们祖孙之间的情意很深厚。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和“我”与姥姥之间的深厚情意,这正是这篇课文描述的两方面的主要内容。(板书:技艺高情意浓)我们先一起来感受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点评:“读完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句话多次在刘老师的课上出现,这是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是“以学定教”的具体表现;而“技艺高”“情意浓”则是教师在学生谈了诸多感受之后的“顺学而导”。一篇洋洋千字的课文,学生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整体感知,抓住了主要内容。

二、课文,体会技艺之“神”

(一)提出自读要求

师: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呢?又是怎么写的呢?请默读课文第一至第六自然段,画一画句子,圈一圈词语,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和发现,开始。

(学生默读静思,圈画批注,教师巡视。)

(二)交流自学收获,体会姥姥剪纸技艺之“袖”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投入,让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的收获。谁先来?

生:我圈画的是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该生读此句)我从两个“普普通通”看出材料平常,结果却“要什么就有什么”“无所不能”,我体会到姥姥的剪纸技艺很高超!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语句,很会学习。

生:我觉得这两个“普普通通”用得很好,与“无所不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姥姥的剪纸技艺就高超在她能用最普通的材料剪出不普通的作品。

师: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生读)这两个“普普通通”这么一用,这么一读,就一点儿都不普通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生齐读)

点评:“你能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语句,很会学习。”这是刘老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也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提示,学生才进而抓住“普普通通”“无所不能”体会出了其中的“对比”,也进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抓住了“都”“神”等关键词语,体会出了其中的丰富内容。

师: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姥姥剪纸技艺十分高超?

生:我从“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这句话中的“都”字,体会到乡亲们都很喜欢姥姥的剪纸,说明姥姥剪纸技艺十分高超。

生:我从这一句中也能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十分高超。(生读句)这里的一个“神”字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姥姥的剪纸技艺不是一般得高,而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生:这句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剪出的“母鸡能下蛋”,这不可能,剪出的“公鸡能打鸣”,也不可能。

师:是呀,明知不可能,但听起来又不像是在说假话,倒让我们对姥姥高超的技艺印象极深!这句话读起来也特别有意思,自由读一读,感受感受。

(生自由读)

师:读起来感觉怎么样?

生:很有节奏。

生:很押韵,像顺口溜。

生:理解起来一点儿也不难。

(指名读,齐渎。)

师:咱们能不能学着乡亲们的样子,来夸一夸姥姥的剪纸呢?

(学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生:你姥姥神了,剪老人像老人,剪小孩像小孩,剪个小伙力气大,剪个姑娘笑哈哈。

生:猫与虎,公鸡与母鸡,它们在形态上非常相似。

师:为什么选择在形态上非常相似的物体来夸姥姥?

生:姥姥能将这些形态相似的物体,用小小的剪纸准确地区分开来,更能说明姥姥的剪纸很“神”!

师:那我们再来试试夸一夸姥姥。同桌之间讨论讨论,再来夸夸姥姥。

(学生讨论,指名说:)

生:你姥姥神了,剪鸭像鸭,剪鹅像鹅,剪只孑l雀能开屏,剪只凤凰能上天。(掌声)

生:对姥姥剪纸作品的描写是正面描写,乡亲们的赞叹属于侧面描写。

师:哎呀,你很不简单呐!的确如此,作者正是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板书:正面、侧面。)

点评:由发现“夸张”的表现手法,到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特点,再到两次“夸姥姥”,刘老师的教学层层深入,不断引导学生去发现那些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课堂多次呈现片刻宁静之后的“生动活泼”,这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的不断自我超越,是课堂最好的风景。

师:你还圈画了哪些能体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

生:我找的是第四自然段中的几句话。(生读此句)其中“死死地捂住”说明难度增加了,“岂知工夫不大”说明时间很短,剪出的效果却很完美,我体会到姥姥的剪纸技艺十分高超。

师:听得出来,你对姥姥的剪纸技艺感到非常佩服。从这个“嗬”字和感叹号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先自由读一读。

(生自由渎)

生:我能体会到作者充满了惊讶:

师:请你带着“惊讶”读一读这句话。(生读)还有不同的体会吗?

生:我能体会到作者充满了赞美之情:

师:请你读出这种赞美之情。(生读)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我能体会到作者充满了叹服之情。

师:就请你读好这种叹服之情。(生渎)很好,读书就要这样,要读出自己独特的体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点评:“惊讶”也好,“赞美”“叹服”也罢,一个“嗬”字,个中情味尽在其中。教师对这句话的教学处理,使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独特阅读感受的尊重与引领:

(三)欣赏剪纸作品

师:同学们,如此高超的技艺会剪出怎样的作品呢?让我们一睹为快。

(学生欣赏剪纸作品)

师:你感觉这些剪纸作品怎么样?用一个成语说一说。

生:(纷纷说)出神入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无可挑剔、惟妙惟肖。

师:难怪乡亲们都说——姥姥的剪纸真神!

点评:借助现代媒体技术,将“姥姥的剪纸”形象化,并及时调动学生的成语储备,通过这种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的运用及生动形象的画面欣赏,升华了对“姥姥神了”的认识,使学生对课文第一部分“姥姥剪纸技艺高”的学习达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度,并为继而品味“情意浓”奠定了坚实的学习基础。

三、读课本,体味祖孙情深

(一)品读“拴”字,体会剪纸的神奇力量

师:其实,姥姥的剪纸不仅“神”在剪纸技艺上,更“神”的是它还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出示句子,指名读)这句话中哪一个字传神地表现出了姥姥剪纸的另一种“神奇”?(板书:拴)

师:“拴”原来的意思是什么?

生:绑住。

师:这里的“拴”应该怎样理解?

生:是“吸引”的意思。

师:牢牢拴住“我”的是什么样的剪纸呢?请浏览第七至十二自然段,快速地找一找。

(生浏览)

生:我找到的剪纸图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生:我找到的是“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师:这幅剪纸说的是什么呀?

生:是“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

师:是呀,这些牛和小兔的剪纸图其实反映的都是什么呢?

生:反映的是“我”和姥姥在一起的生活画面。

点评:由一个“拴”字的解读,引发质疑,使学生带着疑问与好奇,积极地投入阅读,在阅读中寻找答案。这是又一次先学后教,顺学而导。

(二)想象生活画面,体会姥姥和“我”的深厚感情

师:还有哪些生活画面会被定格在姥姥的剪纸中呢?

生:姥姥用温暖的背驮着“我”,一边干农活,一边给“我”讲故事。

生:姥姥牵着“我”的小手,带“我”到田地里玩。

生:姥姥给“我”剪“喜鹊登枝”。

生:夏天的夜晚,姥姥摇着扇子哄“我”睡觉。

(教师哼唱《摇篮曲》)

师:这样的生活画面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温馨、温暖!

生:作者很幸福!

生:他们的生活多么甜蜜!

生:姥姥对“我”很疼爱!

师:说得真好。是呀,小小的剪纸里有“我”多彩的.生活、幸福的童年和姥姥对“我”无尽的疼爱啊!多么神奇的剪纸啊!

点评:大凡好的文学作品,都可以从简单的文字背后读出丰富的情感来,但要学会阅读,学生才能具有这种“发现”的眼光。刘老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那些可能会定格在姥姥的剪纸中的生活画面,一篇篇,一段段,一幅幅,那么温暖,那么幸福,使学生不知不觉沉浸在课文的故事里,并与自己的生活一丝一丝地联系起来。这便是读者与作者、与文本的“对话”,能形成一种心灵的默契与相通。这是真正的阅读。

(三)练习写话,深化情感

师:后来呀,“我”上学了,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仍一直牢牢地拴着“我”。这张剪纸就是最好的见证。

(指名读)

师:同学们,姥姥是个明白人。她知道,孙儿终究要长大,离开疼他爱他的姥姥,离开生他养他的小屯,就算是无所不能的剪纸也不能拴住孙儿去寻找梦想的脚步。想一想,姥姥对“我”有着怎样的期待呢?“我”读懂姥姥的剪纸了吗?又会对姥姥说些什么呢?请任选一个角色写一写他们的心声。

(学生写话,师巡视、提示:这是写一段话,开头要空两格,注意排列整齐,书写要有一定的速度。)

师:谁来读一读姥姥的心声?谁来读一读“我”的话?

生:(读姥姥的话)亲爱的孙儿,总有一天你会长大,那时,就算是我那无所不能的剪纸,也不能拴住你追求梦想的脚步。去吧,去放手一搏吧,只是你无论走多远,都要记得咱们的小屯,记得回家。(掌声)

生:(读孙儿的话)亲爱的姥姥,您放心吧,孙儿一定记住您的话,一定会干出一番事业。您老要保重身体呀,过年了,我一定回家看看,我想您了!(该生落泪,众生掌声。)

师:感谢你们深情的对白。是呀,“我”怎能忘记姥姥的恩情、姥姥的期待呀!

点评:“情动”才能“辞发”,刘老师通过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知道,写作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情感表达的需要。尽管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刘老师没能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但仅从以上两个学生的“真情告白”,我们便可以管窥到这一“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的成功及意义所在,它既实现了“以读促写”,增长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实现了“以写促读”。在这一教学片段中,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四)理解文章最后两句话

(师范读)

生:一定会有姥姥的剪纸。

生:有姥姥和“我”在一起的幸福画面。

生:还会有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

师:是啊,还有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啊!剪纸、姥姥、故乡,一想到这些。“我”的心境与梦境就变得有声有色。

师:虽然“我”越走越远了——

(课件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生齐读。)

(课件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生齐渎。)

(课件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师生齐读。)

四、外延伸,总结全课

师:本节课我们研读了姥姥的剪纸技艺之“神”,体会了祖孙的情意之深,下节课将练习背诵精彩段落,探究“姥姥的剪纸”在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文章乡土语言的独特魅力。

总评:

刘广祥老师的《姥姥的剪纸》是一堂真实地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成功课例,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1.全课贯穿“先学后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整体感知”,还是把课文分成“技艺高”“情意浓”两部分引导学生学习,教师都采用先让学生自学,边学边圈画、批注,再根据具体学情,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点拔、归纳、提炼、总结,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习得方法,学习能力不断增长。

2.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在本课教学中,刘老师多次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最典型的有两次:一是读中悟写,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二是情动辞发,进行书面表达训练。两次训练,教师都紧紧贴近课文,在训练表达的同时,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得“读”与“写”交融,浑然天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在语言学习中,让学生的情感丰富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
  • 10-09 最新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区别(模板5篇)
    合同的签订对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一般合同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范本,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就业协议
  • 10-09 电信营业员个人总结(实用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
  • 10-09 2023年教师节表彰会主持稿(模板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 10-09 最新护士作风整顿心得体会版 作风整顿心得体会朴实(精选6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
  • 10-09 2023年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六年级开场白(模板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
  • 10-09 舞蹈比赛主持人救场词说(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 10-09 2023年园林合作协议书(通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 10-09 八十寿辰庆典主持词 寿辰庆典主持词(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八
  • 10-09 三方协议工程价款结算流程(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
  • 10-09 全员育人导师制期末工作总结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总结(优秀5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