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最新六年级美术教案(优质5篇)

最新六年级美术教案(优质5篇)

时间:2023-09-28 22:46:46 作者:LZ文人 最新六年级美术教案(优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美术教案篇一

在中国古代并没有“中国画”这个词,正是因为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进入中国,为了从本质上区别中外(主要是中西)绘画的不同,就有了“中国画”一词,其对应的词是“西洋画”。

但是,随着对绘画艺术本身以及美术史的研究,中国画演变为包含中国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本课虽然不要求也不可能完全从文化的角度去欣赏中国画,但是,也决不应该仅仅从表面形式和工具材料的区别上去欣赏中国画和油画的异同。这其中文人画所代表的绘画追求应该特别关注,所以教材中的“中国画家常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扩展了画面的艺术境界”这句话一定不要忽略。

中国画作品和油画作品除了表现形式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外,它们的装裱形式也各不相同。所以,除了欣赏绘画本身外,了解它们各自的装裱形式也很重要。这在教材中特别进行了对比介绍。

如果说欣赏中国画时,文人画的欣赏对认识了解中国画很重要的话,那在欣赏油画时,欣赏印象派之后至今的当代油画各不相同的表现风格同样重要。自从明末清初油画传入中国后,特别是近百年来,在中国同样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品。欣赏当代中国油画可以引入对中国画的感受和理解,这样可以更好地感悟中国艺术的精神。

二、教学思路

从整体的美术活动过程看,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以往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解背离了学生学习规律和新课改的精神。如何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是美术欣赏课面临的问题。

东方的紫禁城和西方的卢浮宫分别是中国画与油画的艺术圣殿,本课先以视频中大家熟悉的东西方艺术形象入手,用两座艺术圣殿“紫禁城”和“卢浮宫”为载体,将学生分为东西方两支艺术代表队来进行比较,让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来领略、体会东西方文化的魅力,运用对比的方式,巧妙地将绘画的工具材料、内涵特点、画种分类、欣赏方法及表现技法等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在两座艺术圣殿中畅游。

三、教学建议议

(一)引言

播放《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视频片段,如果有你熟悉的形象就请大声说出来。在这部片子里,有两个国家要相遇:当法国遇见中国;有两座宫殿要相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有两个皇帝要相遇:当乾隆遇见拿破仑。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有两种绘画表现形式要相遇:当中国画遇见油画。你会不会对我们这节课的结局有所好奇呢?这些不同的事物相遇,会遇见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艺术领域,体会中国画和油画的魅力!

(二)中国画与油画工具比较

1.图片分类游戏(课前将图片贴到黑板底下或讲台前)从卢浮宫组和紫禁城组各选出两个代表,凭感觉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画分别归到国画类和油画类去。

2.认识工具材料(课件演示)

紫禁城代表队介绍毛笔、墨汁、宣纸、国画色、调色盘、清水。(教师演示:中国画是用水来调和的,一笔就能分出浓淡,笔墨变化微妙,画面效果轻灵。)定义:中国画是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绘画艺术,它是用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绘制出来的,是东方绘画的主要画种。

卢浮宫代表队介绍油画布、油画笔、油画颜料、调色板、调和油。(教师演示:油画是用各种油来调和的,油彩颜色很鲜艳,可以反复叠加,色彩变化丰富,画面厚重。)定义:油画是用油质颜料绘制的画,能较充分地表现对象的复杂色调和丰富的层次,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就是用来绘制油画的主要工具。

(三)中国画与油画不同内涵与特点及欣赏评述方法

1.辨别中国画和油画《寿桃》《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

欣赏和评述一幅绘画作品是可以按照一定方法来操作的,我们可以先描述一下画面,分析这种画种是中国画还是油画,对比中国画和油画画面的效果有什么异同点,最后谈谈看法或感受。请紫禁城组的同学来欣赏和评述《寿桃》这幅画,再请卢浮宫组的同学欣赏和评述《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这幅画。

教师小结:《寿桃》这幅画是齐白石老先生的晚年之作,这幅画气韵生动,用笔考究,诗情画意,款识简洁,给人以无限遐想。

《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是法国画家塞尚的经典作品,他注重光、色与质量的表达,造型精确,立体感强,整体色彩和谐统一。

2.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内容和题材

紫禁城组出示了三幅画:

课件出示: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人物、山水、花鸟)

《元世祖像》元佚名

《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

《果熟来禽图页》宋林椿

紫禁城组展示这三幅画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卢浮宫组也带来了三幅画:

课件出示:油画的表现题材(人物静物风景)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荷兰维米尔

《向日葵》荷兰文森特·凡·高

《梦特芳丹的回忆》法国柯罗

卢浮宫组展示这三幅画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油画的表现题材分为人物、静物、风景。

学生活动:

我们能不能把黑板上这些画进行分类呢?(紫禁城组按照人物、花鸟、山水分类;卢浮宫组按照人物、静物、风景分类)

3.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形式

紫禁城组出示《出水芙蓉》《荷花》

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工笔、写意)

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卢浮宫组出示《阿尔诺芬尼夫妇》《薰衣草之雾》

油画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写实:欧洲的古典油画以写实为主,形象逼真,有真实的感觉。

抽象:现代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有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

学生活动:教师来指问(黑板上的图片),让两组同学分别来回答。

(四)艺术家的智慧

紫禁城组出示图片:《竹石图》清郑板桥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使中国的画家都具有较高的文人气与文化气,他们用画配以诗文、图印,形成了中国画的特有表现形式,即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用笔劲挺,诗文与画面相配合,加以印章的补白,使画面完美无暇。

卢浮宫组出示图片:

欧洲国家一直追求科学,发展工业,这种氛围影响着油画家的求实、求真,不断地探索绘画的新路,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

a.《丽春花》法国莫奈画家们在古典的写实风格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大家都渐渐

走出画室,到自然中捕捉色彩的变化,表达对事物的印象,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b.《自画像》荷兰文森特·凡·高在这之后的凡·高注重色彩自身的力量,注重个人感受的表达。

c.《红色的和谐》法国马蒂斯马蒂斯把眼前的景象改变为装饰性图案,透视法被彻底抽掉了,人物和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都成了图案的一部分。

d.《亚威农少女》西班牙毕加索毕加索是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形象。

e.《场景》荷兰蒙德里安蒙德里安则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由此可见,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画家,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五)学生欣赏评述

利用老师教给的欣赏方法来欣赏《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

学生活动:讨论(紫禁城组出示课件《清明上河图》,卢浮宫组出示《蒙娜丽莎》)

(六)艺术的融合与传播

(出示课件图片《百骏图》和《田横五百士》)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东西方的文化艺术各有千秋,但艺术是无国界的,西方的郎世宁拿起中国的画笔用西方的色彩来描绘中国的国画,中国的徐悲鸿等一大批画家到西方留学取经,使得油画在中国也成了重要的绘画种类。

出示《渔妇》《塔吉克新娘》等中国画家作品。

在老师看来,中国画和油画就像是两棵不同的树上开的不同的花,都很美,却又美得不相同。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文化,但我们也不能说只有我们的中国画才美,要欣赏多样的美,因为美本来就是不同的。

(七)拓展(中国画与油画的装裱)

看了这么多的画,老师真想带你们去美术馆参观,美术馆的画都是被装裱过的。西方的油画在装裱时会配上与画面相称的外框,而我们中国画的装裱形式很多样,有立轴、横幅、册页等。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如果把桌子上的口袋打开,你就会发现一本小册页,册页上面是老师平时收集的世界名画的小图片,下面还写了画面的相关信息,卢浮宫和紫禁城都是世界级的美术馆,只是离我们有点遥远,而这个小册页可以成为我们的“掌上美术馆”,这次我们“掌上美术馆”的展览内容就是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我想让同学们帮助老师来完成这次展览,回家也都来收集一下你感兴趣的中国画和油画作品,在下次上课的时候我们互相参观下你们小组的“掌上美术馆”。

(八)总结

1.这节课我们了解到紫禁城和卢浮宫里有那么多的中国画和油画,我想让你谈谈印象比较深的部分,这些让你难忘的部分都将成为你今天的收获。

2.世界上有两座最辉煌的宫殿,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两座宫殿经历了无数神秘的时刻,正是东西方绘画的相同与不同造就了今天的辉煌。此刻,在我们的课堂上,历史推开沉重的大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幅幅中国画和油画,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也不分中国还是外国。这些优美的绘画有着怎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画与油画还将擦出怎样的火花?这一切都等着我们去探寻!

四、评价建议

1.能否在课前自主地收集中国画和油画的相关资料。

2.能否体验中国画和油画不同的美。

3.能否对中国画和油画作品进行简单的描述与赏析。

4.能否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年级美术教案篇二

中国现代雕塑

1课时

欣赏评述

1、通过欣赏教材中的现代雕塑作品,认识立体造型艺术的构思、主题的表现以及材料的美感等等。

2、通过欣赏现代雕塑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认识立体造型艺术的特点、规律以及表现技巧。

课本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一)欣赏中国现代雕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表现的主题应贴近时代

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任何艺术不可能超越所处的时代。因此一件好的艺术品首先是在主体的发掘上与时代的脉搏相一致,反映的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动人典型事例。

2、成功的应用雕塑技巧和形式美的法则

雕塑属立体造型艺术,在表现主体方面有其特有的艺术语言。首先是雕塑本身的体量感,它是以其实在的体积占有空间,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在形体的处理上充分利用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对称、均衡、重心的移位对比、韵律等已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3、雕塑材质的现代感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前进、新的雕塑材料不断涌现,玻璃钢、铸铜、不锈钢、钛铝合金等,这些材料以其自身的美感为造型服务。

(二)作品赏析

1、千里马:这件作品是著名画家、雕塑家韩美林的作品,它的最大特点是将作品富于极强的装饰性,抓住所表现形象的本质特征,以极简约的手法表现形象。作者利用马的侧面影像轮廓,用极概括的手法把马的体态、动态表现得恰到好处。

2、家:是雕塑家傅维安的作品,以三头牛为题表现了一组互为穿插交错的一种组合造型,作者没有顾及牛的每一条肌肉和骨骼,但准确地抓住了牛的体态的本质特征。因此,看上去仍能明白无误的认出牛的形象,这种简单、概括手法是作者的独到之处。

3、琴童:这件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用具象的表现形式刻画了一个认真弹琴的女孩。这是我国著名女雕塑家张德蒂的作品。作者以写实手法刻画了一个琴童在操琴时眼、手、脑高度协调、配合的场景。女孩儿极认真的表情和一双手抚琴的稚拙、憨态都表现得相当具体,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4、开荒牛:这也是一件以写实手法出现的雕塑佳作。是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现陈列于深圳市政府广场。作者以开荒牛的精神隐喻深圳开发、进取的奋斗精神,在塑造形体的方法上加强了牛的体量,设计了向前行进的动态,给人有一种奋发、拼搏的联想。

5、哥俩好:这件作品时以竹根为材料。作者巧妙的利用竹根的自然性,稍加雕琢既赋予了作品的艺术生命。竹根的自然形态可以说是千姿百态,但如何利用这些形状和自己要表现的主题联系起来却非常不易。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作者收下,竹的根须变成了哥俩的帽子,竹的根部用来塑造连部,竹的根节部分又用来表现围脖。两个竹根的外形迥然不同,哥俩的形象也因之有异,帽子、围脖也各有其形,但通过这些共有的事物却表达了同一气候环境的真实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妙的构思。

6、挑战:这幅作品所表现的是一位伤残运动员。作者用铸铜这种材料,以及其概括的手法表现了投掷时一个最有力的瞬间,这种由于动势所造成的重心偏离给人以强烈的动感。然而这种动势的安排只能借助铸铜把车轮与底座紧紧的焊接才得以完成。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把简得不能再简得轮椅与强健的运动员的躯干放在一起,使人产生一种力量感。

7、家乡的河:这件作品也是铸铜材料的。作者的创作意图非常明确,表现的是一个夏日,一个女孩站在水边,手持一片石头,准备打水漂。这是一个轻松自然的主题,反映了儿童闲暇时一种童趣的追求。作者以朴素、自然的造型和单纯的表现意图,明确的袒露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作者以写实手法表现主题,易于使儿童接受,更贴近生活、贴近真实。

8、叔叔阿姨们:这件雕塑作品以全新的艺术手法,以及洗炼的造型,表现了一个令人激动的主题。作者对形体的概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面部及五官全被省略,而小朋友身上的雨衣和雨鞋却非常突出的占有大面积的空间,这正是作者的本意,意在突出表现小朋友在雨中执勤的生动场面,高高扬起的话筒好像在传递出那稚嫩的声音,提醒人们注意交通安全,一道弯曲的栏杆,既是作品的依托,又明确了人物所处的道路环境可谓一举两得。

学生说说现代雕塑的材料有哪些,主要特点是什么?课本上的作品你最喜欢哪件?为什么?

六年级美术教案篇三

1、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

2、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

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掌握欣赏中国画艺术的基本方法。

教学课件

一课时

一、导入(展示作品,激发兴趣。)

把已准备好的.油画作品和中国画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并让学生们对比区分,找出这两幅画面中不同的地方。

二、通过欣赏比较,了解油画与中国画的特点。

(一)西方油画花卉作品与中国花卉作品的比较

1、欣赏西方油画花卉作品

(1)意大利 卡拉瓦乔 《水果篮》

(2)北欧 丢勒 《野兔》

2、欣赏中国花卉作品

明代 徐渭的两幅作品 《鱼蟹图》

(二)西方油画人物作品与中国人物作品的比较

1、欣赏西方油画人物作品

(1)十七世纪西班牙宫廷画家 委拉斯贵支 《教皇英诺森十世》

(2)意大利 卡拉瓦乔 《女占卜者》

(3)十七世纪荷兰画家 伦勃朗 《戴金盔的人》

2、欣赏中国人物作品

(1)南宋 梁楷 《李白行吟图》

(2)《对话的人》

(三)油画与中国画的特点

西方油画最突出的特点是求真写实,追求真实地表现事物的形貌色彩。

中国画最突出的特点是追求真实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

(一)中国画的艺术境界:追求笔墨韵味与情感思想合二为一

1、“以形写神”的重要理论

2、推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两位关键人物:苏轼和倪瓒

(二)中国画艺术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追求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

1、南宋 梁楷 《泼墨仙人图》

2、南宋 梁楷 《布袋和尚图》

3、南宋 郑思肖 《兰花图》

四、总结延伸

省略

六年级美术教案篇四

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都有着那些的表现技法.

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让学生主体参与,在绘画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儿里.

教具:范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因为它向征着热情等等.

三.组织教学.体验发现.

大家可以看一下罗中立的这幅作品,我们通过这幅作品能想到什么呀他的手里拿着饭要什么呀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相互的交换一下意见.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让同学们自己去总结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同时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国绘画的工具和分类外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东西.

六,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在了解中国绘画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去书店或家里找一些有关中国绘画的书籍,去总结其创作意图.

板书设计:

中国画和油画

一.中国画:

工具: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

分类:工笔,写意人物.动物.山水.花鸟

二.油画:

工具广泛

六年级美术教案篇五

教材分析:

如果说史书兵马俑用文字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文物兵马俑则以物质存在向我们展示出先辈的智慧、创造和成就。

本课兵马俑充分利用学生对考古的神秘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文物的欣赏评述活动中来。从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的秦兵马俑进入学习活动。教材兵马俑主图展示了气势恢弘的秦俑兵阵,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兵阵庞大的气势。挖掘整理的情景以及挖掘现场环境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通过这几幅兵马俑图片让学生对考古的一般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在教材的右下角有彩绘铜车马刚出土时伞盖碎成三百余片的情景和修复后光彩照人的形象,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考古工作者劳动的艰辛。教材上角图片为一尊“将军俑”,双手互握,稳健风雅。秦俑艺术手法细致、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是泥塑艺术的顶峰,它给世界艺术史增添了。无限的光辉。本活动要求学生在了解考古过程的同时,对秦兵俑阵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欣赏神态各异的兵马俑,了解其造型特点,尝试用泥仿造陶俑的形状捏制一个泥人。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了解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

了解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幻灯片,泥块等。

板书设计:

7.兵马俑

艺术成就:

(1)表情:千人千面

(2)服装和动作:铠甲和布衣

制作步骤和要点:

(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

(4)头与躯体黏结。

(5)黏结上肢,调整姿势,添加、刻画、装饰细部。制作要点:先做大体形状,再做细部修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提问:你知道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哪些属于世界奇迹吗?

(万里长城、秦兵马俑?)

2、你知道秦始皇吗?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1974年3月,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

3、板书课题:兵马俑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

二、民主导学

(一)欣赏、分析

1、了解三个俑坑。

(1)一号坑。一号坑最大,是战马和步兵组成的主体部队。

(2)二号坑。二号坑是骑兵,战车和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

(3)三号坑。三号坑最小,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

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兵俑和马俑共计8000件!

*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

2、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参观。

欣赏《陕西秦始皇兵马俑一号》

3、同学们通过欣赏、了解,能说说自己想了些什么吗?

(规模大;数量多;雕塑精美)(考古任务艰巨)??

排列有序“高超艺术”。

(二)体会感知

1、选择部分陶俑、陶马,让学生体会感知,并说说其精美的艺术特点。

(1)将军俑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燕尾长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身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2)军吏俑

(军吏俑,头戴双版长冠,或穿战袍,或披铠甲,手执兵器,目光炯炯,神情严峻,表现出刚毅勇猛的性格。)

(3)武士俑

(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头发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目光炯炯,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4)跪射俑

(5)骑兵俑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6)一号铜车马

(一号铜车马,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

2、讨论:

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兵马俑雕塑艺术上的精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3、以陶俑为例,从“表情”与“服装和动作”两方面欣赏其艺术上的精美。

(1)表情。可谓是千人千面。他们有的年轻稚嫩、有的老练沉稳、有的开朗机警,有的威严凝重,表情各异。(点名说一说)

(2)服装和动作。服装不同,铠甲和布衣。动作不同。

这些兵马俑是完全模仿真人真马制作的。生动逼真的动作表情,都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显示了秦代高超的写实技艺,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

(三)尝试制作

1、欣赏了这么多艺术品,请试分析陶俑形体结构。

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

(学生自由发言)

3、那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按照大家说的步骤尝试制作一个俑人,要抓紧时间哦,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4、完成了,谁能帮老师发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5、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步骤和要点

(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

(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再做细部的修饰。

5、下面就请大家赶快动手尝试做一个陶俑吧。

三、检测导结

现在老师看到大家都完成了作品,请把他们放到老师准备好的俑坑里来吧,要仿照秦兵马俑给他们排好队哦,请把军吏放到前边的位置。

1、请小作者说说你做的是哪类型俑人,并简单介绍.

2、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是哪个,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表情、动作、服饰等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3、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三件作品评价。

兵马俑不愧是一个宏大而又精美的地下珍宝库。今天对兵马俑的欣赏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只是着重地欣赏了陶俑,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欣赏的。兵马俑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力量之美,是一种民族的团结和创造精神。

资料: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通称为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正),秦庄襄王之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誉为“千古一帝”。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