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审计谈话的重要性大全(18篇)

审计谈话的重要性大全(18篇)

时间:2024-01-16 14:34:05 作者:灵魂曲

通过审计,可以有效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问题。通过阅读以下收集的审计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审计工作的要求和方法。

论会计和审计中的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会计和审计工作中的一项共同原则,其含义是指会计报表中会计信息被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如果某项会计信息被错报或漏报后,会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修改其相关经济决策,则该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如果某项会计信息被错报或漏报后,不会对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产生明显影响,则该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就是不重要的。

会计报表的真实性是指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转情况反映的逼真程度。由于现代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会计必须运用合理的假设、判断和估计才能进行有效的核算,因此,现代会计报表不可能是绝对真实,而只能是公允真实。所谓会计报表的公允真实性,是指会计报表中可以存在所有会计报表使用者都能允许的,不影响他们决策的错报或漏报,即允许存在不重要的错报或漏报,但不允许存在重要的.错报或漏报。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就是要查明会计报表中是否有重要的错报或漏报。因此,会计报表审计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中的运用,是通过审计人员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来实现的。重要性标准是衡量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的尺度,需要从性质和金额两方面来衡量。因此,重要性标准有性质标准和金额标准两种。

重要性的性质标准是确认各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是否重要的标准。作为一种具体标准,它是用来衡量会计报表审计中抽查出的每一笔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是否重要的标准。它通常是由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自己以往的审计经验,从每项审计项目的实际出发,自主判断确定的。通常认为,“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现金和资本账户中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等等。

[1][2][3][4]。

论会计和审计中的重要性原则

[内容提要]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它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理论与实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重要性原则对会计信息披露和审计意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最终实现“较小的成本、较大的效益”的目的。鉴于我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尚不深入,相关准则规定不具体、不便于实务操作的实际,重视和加强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研究及相关准则的'制订、完善工作乃当务之急。

[关键词]重要性原则标准错报漏报专业判断。

国际会计和审计界都很重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它自被引入会计和审计领域后,便成为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和应用原则。它的引用对于强化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简化核算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实施以评审内部控制为基础的现代审计方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现代会计审计理论与方法必须首先研究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重要性原则(materiality)的表述虽不尽相同,但对重要性概念的认识却是基本一致的:都认为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就是重要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alsc)认为:“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发生遗漏或错报的特定环境下所判断的项目或错误的大小。”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1987年10月公布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指出:“重要性涉及财务资料误报(包括遗漏)的数量或性质,不论是个别的还是合计的,根据周围的环境,作为这种误报的结果将会对人们依据这些资料做出尽可能合理的判断或决策产生影响。”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亦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但并未对其作出明确的定义,只是规定: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作重点说明;对于不重要的经济业务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以简化核算、合并反映。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发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审计重要性》的定义,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1][2][3][4]。

论会计和审计中的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会计和审计工作中的一项共同原则,其含义是指会计报表中会计信息被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如果某项会计信息被错报或漏报后,会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修改其相关经济决策,则该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如果某项会计信息被错报或漏报后,不会对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产生明显影响,则该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就是不重要的。

会计报表的真实性是指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转情况反映的逼真程度。由于现代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会计必须运用合理的假设、判断和估计才能进行有效的核算,因此,现代会计报表不可能是绝对真实,而只能是公允真实。所谓会计报表的公允真实性,是指会计报表中可以存在所有会计报表使用者都能允许的,不影响他们决策的错报或漏报,即允许存在不重要的错报或漏报,但不允许存在重要的错报或漏报。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就是要查明会计报表中是否有重要的错报或漏报。因此,会计报表审计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中的运用,是通过审计人员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来实现的。重要性标准是衡量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的尺度,需要从性质和金额两方面来衡量。因此,重要性标准有性质标准和金额标准两种。

重要性的性质标准是确认各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是否重要的标准。作为一种具体标准,它是用来衡量会计报表审计中抽查出的每一笔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是否重要的标准。它通常是由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自己以往的审计经验,从每项审计项目的实际出发,自主判断确定的。通常认为,“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现金和资本账户中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等等。

重要性的金额标准,是确认会计报表及其各个项目中的错报或漏报在总金额上是否重要的标准。作为一种总体标准,它是用来衡量会计报表总体的错报或漏报总额以及各报表项目总体的错报或漏报总额是否重要的标准。它是由审计人员根据被审单位实际和被审会计报表使用者的构成,运用职业判断确定的;是会计报表及其项目可以存在的,不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最大错报或漏报金额,也叫重要性限额。其中,会计报表中可以存在的最大错报或漏报金额,叫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报表项目(也称“账户”)中可以存在的最大错报或漏报金额,叫账户(或报表项目)层次的重要性限额。

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确定的一般程序是,先确定其判断基础,再确定其相对数,最后将其判断基础与相对数相乘,即确定出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判断基础,应主要依据报表使用者的构成情况确定。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在作经济决策时,所关心的会计信息的侧重点不同。审计人员应根据会计报表主要使用者所关心的会计信息的侧重点,选择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判断基础。一般而言,投资者往往更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因而他们对会计报表中的净收益和净资产信息更敏感。所以,审计人员在为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提供会计报表审计服务时,宜以净收益或净资产指标作为判断基础。债权人往往更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因而对会计报表中的总资产信息更为敏感。所以,审计人员在为企业获取贷款提供会计报表审计服务时,宜以总资产指标作为判断基础。而当审计人员为企业提供年度报表审计服务时,由于既要为投资者服务,又要为债权人服务,所以,应选择净收益或净资产和总资产指标作为判断基础,以其中判断确定的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较低者,作为实际使用的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

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相对数(以下简称“相对数”),通常由审计人员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后确定:一是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要求越严格的,表明其允许会计报表中可以出现的错报或漏报数额就越小,相对数就应定得越低。二是被审单位的规模和所处行业的性质。规模越大的,表明报表使用者越多,相对数就应定得越低;行业竞争性越强,或是夕阳产业,表明其会计报表中较易出现错报或漏报,审计应越谨慎,相对数应定得越低。三是审计人员以往的审计经验。相关业务的审计经验越丰富的,就越能准确把握审计的要害和重点,相对数就可定得适当高些。四是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评估表明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越可靠,审计风险越低的,意味着出现重要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越小,相对数可适当定得高些。五是判断基础的金额大小和前后期的波动幅度。金额和波动幅度大的,容易引起报表使用者的关注,相对数应定得低些。

报表项目层次的重要性限额,主要是指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重要性限额。由于现金流量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的,在复式记账法下,影响损益表的错报或漏报,必然都影响资产负债表。只要查明资产负债表的公允真实性,就可进而据以查明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公允真实性。因此,审计人员一般只需确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重要性限额。

报,且负债往往占资金来源一半左右,故分配时,应按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的两倍左右进行分配,其中一倍分配给资产项目,另一倍左右分配给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

二、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中,主要用于制定审计计划和评价实质性测试结果。

重要性限额是总体审计计划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具体审计计划的重要依据。总体审计计划是对审计策略、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设想和安排。在总体审计计划中,审计人员应运用前述方法,确定报表层次和报表项目层次的重要性限额,为编制具体审计计划提供依据。具体审计计划是根据总体审计计划编制的,为具体查明各报表项目是否公允真实,而对各报表项目应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作的详细规划和说明。因此,编制具体审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其中对审计程序范围的规划,应主要依据重要性限额来进行。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运用审计程序,审查某报表项目的抽样数量和取证数量。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是一种全面审计,一般应采用抽样审计方法。要进行抽样审计,就必须事先对抽样规模作出规划。报表审计的抽样规模主要取决于内部控制的可信性、可容忍误差、预期总体误差、总体性质、样本项目数量、结论可靠性水平等因素。账户层次的重要性限额,就是对账户进行抽样审计的可容忍误差,因而是规划抽样规模的重要依据。抽样规模与取证数量具有正向关系,即抽样规模越大,证据数量就越多;抽样规模越小,能取得的证据数量就越少。取证数量取决于抽样规模,抽样规模又主要取决于重要性限额。因此,账户层次的重要性限额,也是规模取证数量的重要依据。

重要性标准是评价实质性测试结果,验证会计报表是否公允真实的标准。会计报表的总体公允真实性是建立在所有报表项目公允真实性基础上的。因此,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一般是先对报表项目,即资产负债项目公允真实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再对会计报表总体的公允真实性进行验证。无论是审查和评价报表项目的公允真实性,还是验证会计报表总体的公允真实性,都必须运用重要性标准来进行。

就报表项目的公允真实性审计评价而言,审计人员必须同时采用重要性的性质标准和金额标准,才能作出正确的审计评价。具体评价时,应区分下列两种情况来进行:。

其一,当审计人员通过抽查某报表项目,发现各项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都不重要时,如果根据查出的各项错报或漏报推断的该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总额没有超过其重要性限额,则审计人员可以初步认定该报表项目是公允真实的;如果根据查出的各项错报或漏报推断的该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总额超过或等于其重要性限额,则审计人员不能认定该报表项目是公允真实的,应要求被审单位对该报表项目中的错报或漏报进行全面的调整,以达到再次抽查时能认定其是公允真实的程度。

其二,当审计人员通过抽查某报表项目,发现各项错报或漏报中有的在性质上是重要的,则审计人员不能认定该报表项目是公允真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根据查出的各项错报或漏报推断的该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总额低于其重要性限额,则审计人员应要求被审单位对已发现的各项性质重要的错报或漏报进行调整;如果根据查出的各项错报或漏报推断的该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总额高于或等于其重要性限额,则审计人员应要求被审单位对该报表项目中错报或漏报进行全面的调整,以达到再次抽查时能确认其是否公允真实的程度。

就报表总体的公允真实性验证而言,审计人员也需要将所有报表项目抽查推断的错报或漏报金额汇总起来,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进行比较,以认定报表总体是否公允真实。因为全部报表项目的重要性限额合计数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并不相等,而且审计人员在抽查完所有报表项目的公允真实性后,往往会因为对被审单位的情况有了新的了解,而对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作出调整。因此,审计人员初步查明全部报表项目是否公允真实后,仍有必要将所有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金额汇总起来,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比较,才能认定报表总体是否公允真实。这一验证过程也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下进行:。

其一,如果所有报表项目都被初步认定是公允真实的,或在被审单位作出适当调整后,经重新抽查认定为都是公允真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低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则审计人员可以认定会计报表总体是公允真实的,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如果所有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高于或等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则审计人员应首先审计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如果充分,则审计人员应直接要求被审单位全面调整会计报表。如果被审单位作了适当调整,审计人员重新审查后,所有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低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审计人员仍可发表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如果被审单位拒绝调整,或拒绝作适当调整,经审计人员重新审查后,所有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仍超过或等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则审计人员可认定报表总体是不公允真实的,应发表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其二,如果审计人员不能认定有些报表项目是公允真实的,且被审单位拒绝调整,或拒绝作全面适当的调整,则审计人员可认定这个或这些报表项目是不公允真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低于报表层次重要性限额,则说明这些或这个不公允真实报表项目的影响是局部的(一般这样的项目也是个别的或极少数的),并不妨碍报表总体的公允真实性,则审计人员仍可认定报表总体是公允真实的,可以发表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如果所有报表项目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高于或等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限额,则说明这些不公允真实的报表项目的影响是全面的(一般其项目较多),已妨碍了报表总体的公允真实性,审计人员应认定报表总体是不公允真实的,可发表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简述会计审计的重要性

尊敬的hr:

您好!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我是xx职业学院会计与审计专业xx届毕业生,作为一名会计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我酷爱会计学并为其投入了宏大的暖情和精神,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零碎学习了根底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本钱会计、税收、统计学、经济法、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知识。同时,我以优异的成果完成了各学科的功课,曾取得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团员”、“全勤奖”等。在校期间,我积极向上、发奋进取,不时从各个方面完善本人,获得长足的开展,片面进步了本人的综合素质。在任务中我能做到勤勤恳恳、仔细担任、精心组织、力图做到最好。

在假期理论的任务中,使我学会了考虑,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如何与人同事,锤炼了组织才能和沟通,协调才能,培育了享乐耐劳,乐于贡献,关怀个人,务虚求进的思想。

在课余时间里,我喜欢阅读各类书籍,从书中吸取信息来空虚本人,更新观念,开辟脑怀。同时,还积极参与文体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我知道,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诚然,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我还欠缺很多,但只要得到您的肯定,我将用我的勤奋去完善我自己。

真诚地希望能给我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我将珍惜机会接受一切挑战。

此致

敬礼

日期

简述会计审计的重要性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xx大学会计审计系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xxxx大学是我国xx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并且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xxxx大学xxxx系则是全国xx学科基地之一。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都受益非浅。

四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xx、xx等有关理论;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中国人民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论会计和审计中的重要性原则

[摘要]会计报表真实性审计,就是要查明会计报表中是否有重要的错报或漏报。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中,是通过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即性质标准和金额标准来实现的。制定审计计划和评价实质性测试结果,是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中的运用。

简述会计审计的重要性

审计本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这一表述既符合审计产生的目的,也符合我国宪法关于建立国家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的规定精神。下面我们通过论文来了解一下审计的重要性吧。

摘要:在审计理论及审计实务中,审计重要性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正确理解这个概念,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可见,审计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与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重要性的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判断一项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其在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若它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则该项业务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

2、重要性的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角度来考虑。因为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编制的,它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公众等,他们需要利用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作出各种判断与决策。这里,会计报表使用者是指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能够理性地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行为者。

3、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相同。例如某一金额对某个企业的会计报表来说是重要的,但对另一个企业的会计报表而言可能是不重要的;同时,对某一特定企业,重要性也会因时间的不同而改变。

4、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计划对重要性进行评估,确定其与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1、审计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的准备阶段,审计人员要对重要性进行界定,作出初步判断,并将重要性价值分配到各个项目,以此作为各个项目允许出现差错的最高限额;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在准备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标准,评价所发现的问题是否重要,以此确定是否要作进一步的审查,并作出相应的记录;在审计终结阶段,审计人员根据重要性标准,对在实施阶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以此确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由此可见,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对做好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审计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检查范围和审计程序的直接依据之一。

3、审计重要性对于会计报表审计有着广泛的影响。正确理解、全面掌握和科学运用重要性原则,对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计划,选择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开展审计重要性对于指导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有现实意义。

二、审计重要性的应用与规范。

(一)一般应用原则。

对重要性的评估是审计人员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及评估审计结果时,审计人员如何应用重要性的一般原则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应用专业判断。重要性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实际上,影响重要性的因素很多,不同企业的重要性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根据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但不同的审计人员在确定同一企业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时,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其原因是不同审计人员对影响重要性的各种因素的判断存在差异。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应用专业判断来评估重要性,一方面既需要审计人员自身积累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审计人员相互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应用重要性原则。这样做: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复杂,详细审计已不可能,而在抽样审计下,审计人员为作出抽样决策,不得不涉及到重要性问题;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抽样审计下,审计人员对未查部分是否要承担一定的审计风险,而风险的大小直接与重要性的判断有关,因此,审计人员为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应用重要性原则。

3、审计人员应当合理应用重要性原则。如果重要性原则应用不当,不仅会导致审计成本过大,浪费人力和精力,而且加大了审计风险,易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4、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二:一是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评估,以确定拟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借以提高审计效率。此时,重要性被看作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误或漏报的限度,即审计误差范围。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进行判断,以确定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有效,借以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此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二)具体规范要求。

1、审计重要性的金额与性质要求。

审计人员在应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充分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即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多数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并不重要,而从其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如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在此情况下,无论金额大小都是重要的,因为舞弊与违法行为反映了管理当局或会计人员的诚实和可信性存在问题,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蓄意错报或漏报比相同金额的笔误更重要。

另外,小金额错报或漏报的累计,可能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审计人员应当予以关注。单独地看,一笔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无论在性质上,还是在数量上都不重要。但会计报表是一个整体,如果企业每个星期均出现同样的小金额错报或漏报,所有账户或交易日积月累起来,就有可能变成大金额的错报或漏报,它必然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审计人员对此应当予以关注。

2、审计重要性的两个层次要求。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会计报表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来考虑重要性。一是会计报表层次。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与一贯性发表重要审计意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必须考虑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出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与一贯的整体性结论;二是账户和交易层次。由于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各账户或交易,审计人员只有通过验证各账户或交易,才能得出会计报表的信息来源是否合法、公允与一贯的整体性结论。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低;反之,审计风险就越高。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审计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判断的;其次,重要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人员对其将要执行的审计程序的时间、性质、范围的确定,进而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和所面临的审计风险。例如,原本是2万元的错报或漏报才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而审计人员将重要性水平评估为1万元,显然,重要性水平偏低,这样会使审计人员误认为审计风险较高,为了降低较高的审计风险,就会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追加审计程序,而实际上没有必要,只能是浪费时间和人力,降低了审计效率;相反,如果原本1万元的错报或漏报就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与决策,而审计人员却将重要性水平确定为2万元,重要性水平偏高,这样会使审计人员误认为审计风险较低,所执行的审计程序及范围要比原本应当执行的少,收集的审计证据不充分,必然导致错误的审计结论,其结果是审计风险增加。因此,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三、运用重要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审计人员必须运用谨慎原则,对审计重要性水平(即对会计报表可能或潜在的错报或漏报未发现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作出一个专业判断,从严、合理地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宁可增加一定的审计工作量,也决不能允许重大审计质量事故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企业规模;

2、错报或漏报金额大小的标准;

3、对错报或漏报项目性质的判定;

4、审计人员对会计报表细节的错报或漏报的敏感性。

5、错误性质。

其次,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其遵循程度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应密切关注审计风险中“控制风险”的变动情况。当经过验证发现某项目的控制风险可能提高,应及时降低该项目的重要性水平,以保证错误控制在重要性水平以内。在实质性测试中,若发现某个账户有重要错误时,应请被审单位按会计准则予以调整;若推断整个项目存在重要错误时,则应相应地增加审计程序,直到发现全部可能存在的错报或漏报低于重要性水平为止。

再次,审计人员在完成外勤工作后,应当注意汇总所有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差异,并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三级复核。然后参照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结果进行评价,如果这时所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相差较大时,则应当重新评价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适当、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必要时,审计人员可适当地重新调整重要性水平,以使其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最后,注意评价审计结果的关键是确定未更正的错报或漏报的累计金额,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已经发现的、尚未更正的错误金额;二是审计人员推断的错误金额。如果错误累计金额超过重要性水平,则考虑尚未更正的错误被调整后的情况;若调整后还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则应追加审计程序,扩大审计范围,降低审计风险。

简述会计审计的重要性

姓名:

性别:女。

年龄:44岁身高:160cm。

婚姻状况:未婚户籍所在:贵阳。

最高学历:大专工作经验:5-。

联系地址:贵阳市。

求职意向。

最近工作过的职位:会计、财务经理。

期望工作地:贵州省/贵阳市。

期望岗位性质:全职。

期望月薪:5000~10000元/月。

期望从事的岗位:财务经理。

期望从事的.行业:其他行业。

技能特长。

技能特长:财务经理/主管。

5月取得全国助理会计师资格。

9月取得全国中级会计师资格。

5—8月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培训及资格考试。

教育经历。

贵州省财经学院(大专)。

起止年月:1993年9月至7月。

学校名称:贵州省财经学院。

获得学历:大专。

工作经历。

贵州金龙鑫商贸有限公司-财务经理。

起止日期:11月至204月

企业名称:贵州金龙鑫商贸有限公司。

从事职位:财务经理。

业绩表现:

企业介绍:2011月—年4月贵州金龙鑫商贸有限公司财务经理。

谈话礼仪重要性

谈话是我们生活中常要做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谈话礼仪的重要性,那么,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话礼仪重要性,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1、尊重他人。

谈话是一门艺术,谈话者的态度和语气极为重要。有人谈起话来滔滔不绝,容不得其他人插嘴,把别人都当成了自己的学生;有人为显示自己的伶牙俐齿,总是喜欢用夸张的语气来谈话,甚至不惜危言耸听;有人以自己为中心,完全不顾他人的喜怒哀乐,一天到晚谈的只有自己。这些人给人的只是傲慢、放肆、自私的印象,因为不懂得尊重别人。

2、谈吐文明。

谈话中一些细小的地方,也应当体现对他人的尊重。谈话中使用外语和方言,需要顾及谈话的对象以及在场的其他人。假如有人听不懂,那就最好别用。不然就会使他人感到是故意卖弄学问或有意不让他听懂。与许多人一起谈话,不要突然对其中的某一个人窃窃私语,凑到耳边小声说话更不允许。如果确有必要提醒他注意脸上的饭粒或松开的裤扣,那就应该请他到一边去谈。

3、温文尔雅。

有人谈话得理不让人,天生喜欢抬杠;有人则专好打破砂锅问到底,没有什么是不敢谈、不敢问的。这样做都是失礼的。在谈话时要温文尔雅,不要恶语伤人,讽刺谩骂,高声辩论,纠缠不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占了上风,也是得不偿失的。

4、话题适宜。

谈话时要注意自己的气量。当选择的话题过于专业,或不被众人感兴趣,或对自己的宠物阿猫、阿狗介绍得过多了的时候,听者如面露厌倦之意,应立即止住,而不宜我行我素,当有人出面反驳自己时,不要恼羞成怒,而应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发现对方有意寻衅滋事时,则可对之不予理睬。

5、善于聆听。

谈话中不可能总处在“说”的位置上,只有善于聆听,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双向交流。听别人谈话要全神贯注,不可东张西望,或显出不耐烦的表情。应当表现出对他人谈话内容的兴趣,而不必介意其他无关大局的地方,例如对方浓重的乡音或读错的某字。

一、应善于运用礼貌用语。

礼貌,是对他人尊重的情感的外露,是谈话对方心心相印的导线。人们对礼貌的感知十分敏感。有时,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您”、“请”等字眼,都可以让他人感到一种温暖和亲切。

二、不要忘记谈话目的。

谈话的目的通常有这样几点:劝告对方改正某种缺点;向对方请教某个问题;要求对方完成某项任务;了解对方对工作的意见;熟悉对方的心理特点等等。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一定不是个说话不知所云、东拉西扯、离题万里的人。

三、要耐心倾听谈话,并表示出兴趣。

谈话时,应善于运用自己的姿态、表情、插语和感叹词。诸如:微微的一笑,赞同的点头等,都会使谈话更加融洽。切忌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不时地看手表手机、伸懒腰等厌烦的表示。

四、应善于回应对方的感受。

如果谈话的对方,为某事特别忧愁、烦恼时,就应该首先以体谅的心情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这么一来,就会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感情是尊重的,才能形成一种同情和信任的气氛,从而,使你的劝告也容易凑效。

五、应善于使自己等同于对方。

人类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倾向,一个有经验的谈话者,总是使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对方相称,就连坐的姿势也尽力给对方在心理上有相容之感。比如,并排坐着相对而坐,在心理上更具有共同感。直挺着腰坐,要比斜着身子坐显得对别人尊重。

六、应善于观察对方的气质和性格。

若与“激情型”的人交谈,会发现对方情绪强烈,内心活动显之于外;与“静默型”的人谈话,会发现对方持重寡言,情感深沉;与平素大大咧咧的人谈话,会发现对方满不在乎,漫不经心。针对不同气质和性格,应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

七、应善于观察对方的眼睛。

在非语言的交流行为中,眼睛起着重要作用,眼睛最能表达思想感情,反映人们的心理变化。高兴时,眼睛炯炯有神,悲伤时,目光呆滞;注意时,目不转睛;吃惊时,目瞪口呆;男女相爱,目送秋波;强人作恶,目光凶光。也就是说,人的眼睛很难作假,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会通过眼睛表露出来。为此,谈话者可以通过眼睛的细微变化,来了解人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八、应力竭先入为主。

要善于克服社会知觉中的最初效应。而这最初效应就是大家熟知的“先入为主”。有的人就具有特意照成良好的初次印象的能力,而把自己本来的面目掩饰起来。为此,在谈话中应持客观的、批判的态度,而不应单凭印象出发。

九、要消除对方迎合的心理。

在谈话过程中,对方由于某种动机,表现出言不由衷、见风使舵或半吞半吐,顾虑重重。为此,要尽可能让对方在谈话过程中了解自己的态度;自己所感性趣的真实情况,而对迎合、奉承的话很是厌恶的,这样才会从谈话中获取比较真实、可靠的信息。

十、要善于选择谈话机会。

一个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在陌生环境中的谈话更有说服力;为此,他可以在业余时间内利用“居家优势”,也可以在别人无戒备的自然心理状态下讲话,哪怕是只言片语,也可能获得想不到的收获。

谈话礼仪重要性

谈话是一门艺术,谈话者的态度和语气极为重要。有人谈起话来滔滔不绝,容不得其他人插嘴,把别人都当成了自己的学生;有人为显示自己的伶牙俐齿,总是喜欢用夸张的语气来谈话,甚至不惜危言耸听;有人以自己为中心,完全不顾他人的喜怒哀乐,一天到晚谈的只有自己。这些人给人的只是傲慢、放肆、自私的印象,因为不懂得尊重别人。

2、谈吐文明。

谈话中一些细小的地方,也应当体现对他人的尊重。谈话中使用外语和方言,需要顾及谈话的对象以及在场的其他人。假如有人听不懂,那就最好别用。不然就会使他人感到是故意卖弄学问或有意不让他听懂。与许多人一起谈话,不要突然对其中的某一个人窃窃私语,凑到耳边小声说话更不允许。如果确有必要提醒他注意脸上的饭粒或松开的裤扣,那就应该请他到一边去谈。

3、温文尔雅。

有人谈话得理不让人,天生喜欢抬杠;有人则专好打破砂锅问到底,没有什么是不敢谈、不敢问的。这样做都是失礼的。在谈话时要温文尔雅,不要恶语伤人,讽刺谩骂,高声辩论,纠缠不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占了上风,也是得不偿失的。

4、话题适宜。

谈话时要注意自己的气量。当选择的话题过于专业,或不被众人感兴趣,或对自己的宠物阿猫、阿狗介绍得过多了的时候,听者如面露厌倦之意,应立即止住,而不宜我行我素,当有人出面反驳自己时,不要恼羞成怒,而应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发现对方有意寻衅滋事时,则可对之不予理睬。

5、善于聆听。

谈话中不可能总处在“说”的位置上,只有善于聆听,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双向交流。听别人谈话要全神贯注,不可东张西望,或显出不耐烦的表情。应当表现出对他人谈话内容的兴趣,而不必介意其他无关大局的地方,例如对方浓重的乡音或读错的某字。

一、应善于运用礼貌用语。

礼貌,是对他人尊重的情感的外露,是谈话对方心心相印的导线。人们对礼貌的感知十分敏感。有时,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您”、“请”等字眼,都可以让他人感到一种温暖和亲切。

二、不要忘记谈话目的。

谈话的目的通常有这样几点:劝告对方改正某种缺点;向对方请教某个问题;要求对方完成某项任务;了解对方对工作的意见;熟悉对方的心理特点等等。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一定不是个说话不知所云、东拉西扯、离题万里的人。

三、要耐心倾听谈话,并表示出兴趣。

谈话时,应善于运用自己的姿态、表情、插语和感叹词。诸如:微微的一笑,赞同的点头等,都会使谈话更加融洽。切忌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不时地看手表手机、伸懒腰等厌烦的表示。

四、应善于回应对方的感受。

如果谈话的对方,为某事特别忧愁、烦恼时,就应该首先以体谅的心情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这么一来,就会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感情是尊重的,才能形成一种同情和信任的气氛,从而,使你的劝告也容易凑效。

五、应善于使自己等同于对方。

人类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倾向,一个有经验的谈话者,总是使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对方相称,就连坐的姿势也尽力给对方在心理上有相容之感。比如,并排坐着相对而坐,在心理上更具有共同感。直挺着腰坐,要比斜着身子坐显得对别人尊重。

六、应善于观察对方的气质和性格。

若与“激情型”的人交谈,会发现对方情绪强烈,内心活动显之于外;与“静默型”的人谈话,会发现对方持重寡言,情感深沉;与平素大大咧咧的人谈话,会发现对方满不在乎,漫不经心。针对不同气质和性格,应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

七、应善于观察对方的眼睛。

在非语言的交流行为中,眼睛起着重要作用,眼睛最能表达思想感情,反映人们的心理变化。高兴时,眼睛炯炯有神,悲伤时,目光呆滞;注意时,目不转睛;吃惊时,目瞪口呆;男女相爱,目送秋波;强人作恶,目光凶光。也就是说,人的眼睛很难作假,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会通过眼睛表露出来。为此,谈话者可以通过眼睛的细微变化,来了解人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八、应力竭先入为主。

要善于克服社会知觉中的最初效应。而这最初效应就是大家熟知的“先入为主”。有的人就具有特意照成良好的初次印象的能力,而把自己本来的面目掩饰起来。为此,在谈话中应持客观的、批判的态度,而不应单凭印象出发。

九、要消除对方迎合的心理。

在谈话过程中,对方由于某种动机,表现出言不由衷、见风使舵或半吞半吐,顾虑重重。为此,要尽可能让对方在谈话过程中了解自己的态度;自己所感性趣的真实情况,而对迎合、奉承的话很是厌恶的,这样才会从谈话中获取比较真实、可靠的信息。

十、要善于选择谈话机会。

一个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在陌生环境中的谈话更有说服力;为此,他可以在业余时间内利用“居家优势”,也可以在别人无戒备的自然心理状态下讲话,哪怕是只言片语,也可能获得想不到的收获。

简述会计审计的重要性

招聘单位的精力有限,所以,大家都已经认识到简历的内容不能写得太多太长,那会让招聘单位缺乏耐心看下去。但是,简历的“简”应该“简约而不简单”。“简”不代表无,对于求职成功的重要内容是万万“减”不得的。

简历如果精炼、精准,自然精彩。精彩的简历篇幅简短,语言言简意赅,文如其人,有自己的.亮点,不拖泥带水。精彩的简历一定会打动企业的心,精彩的简历赢得面试的机会。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审计会计简历范文,更多内容请关注个人简历网。

个人信息。

姓名:性别:男。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户籍:湖北-武汉年龄:25。

现所在地:湖北-黄石身高:170cm。

希望地区:湖北。

希望岗位:财务/审(统)计类-会计。

财务/审(统)计类-成本管理员。

教育经历。

-09~-06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电算化大专。

**公司(-05~-10)。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行业类别:农、林、牧、渔业。

担任职位:财务会计岗位类别:会计。

工作描述:1,每月及时根据财务制度审核报销单据。

2,将审核无误的原始单据编制凭证。

3,及时记账、结账,编制财务报表,按月及时上报有关报表。

4,审核采购物资及工程项目付款申请,根据合同及工程进度等,核实付款时间、金额是否正确,并妥善保管各项合同。

5,跟进仓库进销存,每月底编制当月仓库进销存报表,完成成本核算。

6,月初工资发放,核算等。

7,与中国银行金边分行/嘉华银行/柬埔寨大众银行等银行核对往来账务,以及报送财务报表等事项。

离职原因:生活环境恶化。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行业类别:快速消费品。

担任职位:往来会计岗位类别:会计。

工作描述:1,负责原材料采购账务处理及在建工程项目跟踪。

2,进行往来账款的核对,编制各种原材料价格分析表。

3,编制账龄分析表,及时跟踪支付款项。

4,负责相关部门kpi指标的考核,并将结果呈送总经理。

5,负责合同整理与保管。

6,参与公司全面预算编制与执行。

7,参与并跟踪企业管理软件用友-u9的上线,最终熟练掌握该软件使用。

离职原因:培训机会较少。

项目经验。

担任职位:收付模块应用。

项目描述:东莞立顿为适应企业快速发展,公司启用一套全新的企业管理软件上线。

责任描述:项目实施期间,本人负责跟踪并实验应收应付模块的改进及应用,并全程参与其他模块操作及应用,期间用友顾问针对立顿实际情况以及我们提出的建设性的意见进行了多次个性化的软件设置,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效率。

语言能力。

普通话:流利粤语:差。

英语水平:口语一般。

求职意向。

发展方向:在努力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与快乐!

其他要求:

自身情况。

2,熟练使用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进行财务账务处理。

3,熟练运用财务软件,word、excel等;。

4,对专业知识和数字敏感度强,能敏捷,谨慎地处理事情。

5,本人温和、自律、踏实、细致、吃苦耐劳。

论会计和审计中的重要性原则

[摘要]近年来会计诚信缺失,会计假账非常普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仅对证券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巨大的伤害,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维护会计中的诚信原则,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本文分析了现实中会计诚信原则缺乏的几种主要原因,进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维护和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诚信原则会计信息会计造假诚信缺失维护会计诚信。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诚信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交换方式的发展,人们很难再游离于社会经济之外,因而具有更为明显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诚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物质内容,从道德追求进入到物质生活领域。这种诚信理念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果传统文化的诚信强调内在品德修养,那么现代诚信则更强调“互利”和“双赢”。因此,诚信在伦理学家看是道德资源,在经济学家看则是经济资源,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矗在经济活动中,若道德缺失,信用遭破坏,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如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银行,信用就是其发展的基矗离开信用,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也都无法发展。而且市场经济越发展,诚信的作用越重要。纵观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把诚信作为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如被誉为“腌菜之王”的海因茨,他成功的哲学就是“忍耐加诚实”。在1875年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为了守信,他赔本收购,后来连自己的企业也破产了,但他坚信“一个诚实的人不会在商场上倒下”,仍在四处借债履行合约。后来他成为商场巨人,他的腌黄瓜、蕃茄酱全球闻名,他的成功是经营理念的成功,也是诚信品质的成功。

诚信原则在会计行业中更显得尤为重要,正像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的那样,“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与重大利益相关。守信者将得到更多的利益,失信者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对会计行业而言,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还是财力。诚信是财富,是指它有助于会计业务的开拓,市场的占有;诚信是财源,是指它不仅可以使客户增多,扩大实力,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在合作中取得利润;诚信是财力,是指诚信品牌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诚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通行证。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也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然而现实社会中,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等违反诚信原则的现象却大量存在,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并严重干扰着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原国务院总理朱f基曾题词,并多次强调“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其实,诚信对任何人都很重要,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以诚信要求自己,都以诚信待人,我们的社会就会成为诚信的社会,和睦的社会。所以说诚信是目前中国最需要的,而会计诚信更是我们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一、会计丧失诚信原则的原因分析。

现实中,会计诚信原则缺失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利益的驱动是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

关于公司会计造假的案例早在17的英国南海事件就已发生,为什么到现在还有不少公司铤而走险,屡禁不止,甚至在美国一个拥有成熟市场经济体系,法制健全的国家,都有公司进行会计造假。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会计造假的受益人很多,单位的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可以因为“业绩优秀”而谋取更高的职位,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帮助做假的中介机构可以因为“增加业务”而得到更多的收益;甚至职工也可以因为单位“效益好”而多拿工资奖金…,同时,非诚信行为的收益高而成本低、风险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能自觉地恪守诚信原则呢?在非诚信行为的收益超过成本时,非诚信行为就会增加。两者的差距越大,社会平均的诚信水平也就越低,整个市场的诚信水平的下降必然导致会计诚信水平的下降。对于企业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润,只有当诚信能带来利润,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它才会讲诚信;对于个人而言,他们的目的是自身价值的实现,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等符合时,他们才会诚信,在利益的驱使下,关键时刻就出现了诚信的原则问题。虚假会计信息能实现“多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2、内外监督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到位。

从内部看,一些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缺乏透明度,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有些会计主体虽建立了一些内控制度,但制度得不到真正落实,形同虚设,财会部门不能有效履行会计职能,致使人为会计造假行为不可避免。内部审计由于受制于企业经营者,缺乏独立性,其对会计的监督很难有成效。

从外部看,外部监督包括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政府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管理和监督主要通过财政、税务、金融、审计等职能部门实施。其中政府审计由于编制、人员限制以及职能的转变,监督重点由原来审计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向主要审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因而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有所弱化;财政、金融、税务等专业监督部门又受到工作职责范围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这就需要强化社会审计对企业的监督。但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审计机构的规模和质量还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现行体制下社会审计委托关系存在实质性缺陷。审计关系的确立离不开审计人、被审计人、委托人三个关系人。但在我国很多时候经营管理者是被审计人的同时又是审计委托人,这种双重身份,使得被审计人有权决定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被审计人成了事务所的“衣食父母”,这就决定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住客户而产生偏离客观公正方向的可能。

3、屈从外部压力,会计人员被动做假。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着领导权和管理权。也就是说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诚信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目的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虽然《会计法》从法律上给予了会计人员一定的保护,但企业会计在厂长、经理负责制下仍经常面临“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妆的尴尬局面,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为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在单位负责人的压力下,会计人员要严守会计诚信职业道德是很难做到的。调查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做假问题,大部分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他们没有接到授意、指使、强令,一般是不会主动造假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为完成国有企业扭亏任务和其他任务,逼着企业会计人员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偏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4、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少数人员业务素质差。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诚信原则。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一些财会人员不讲诚信,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及时和正确反映经济活动,乱用会计科目,甚至故意伪造、变造、毁损原始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以达到贪污、挪用公款等不可告人的目的,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也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相关的经济业务,凭想象和感觉处理会计业务,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行为失范。

5、会计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会计人员为一分钱的差错而折腾半天。会计给人们的感觉就像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但事实上会计是一门貌似精确但并不很精确的科学,这是因为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不同的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一是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得(或相反)来操纵利润。

二是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

论会计和审计中的重要性原则

[内容提要]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它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理论与实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重要性原则对会计信息披露和审计意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最终实现“较小的成本、较大的效益”的目的。鉴于我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尚不深入,相关准则规定不具体、不便于实务操作的实际,重视和加强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研究及相关准则的制订、完善工作乃当务之急。

[关键词]重要性原则标准错报漏报专业判断。

国际会计和审计界都很重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它自被引入会计和审计领域后,便成为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和应用原则。它的引用对于强化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简化核算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实施以评审内部控制为基础的现代审计方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现代会计审计理论与方法必须首先研究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重要性原则(materiality)的表述虽不尽相同,但对重要性概念的认识却是基本一致的:都认为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就是重要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alsc)认为:“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发生遗漏或错报的特定环境下所判断的项目或错误的大小。”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1987年10月公布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指出:“重要性涉及财务资料误报(包括遗漏)的数量或性质,不论是个别的还是合计的,根据周围的环境,作为这种误报的结果将会对人们依据这些资料做出尽可能合理的判断或决策产生影响。”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亦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但并未对其作出明确的定义,只是规定: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作重点说明;对于不重要的经济业务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以简化核算、合并反映。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发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审计重要性》的定义,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显然,(1)重要性概念总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判断一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应视其在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影响而定。若一项业务在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则其是重要的;否则就不重要。(2)重要性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角度考虑,因为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其使用者的信息需要编制的。当然,会计报表使用者应是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能够理性的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人。(3)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企业不同或时间不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就不同,重要不重要是相对的,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4)重要性与相关性虽都要考虑信息对决策者的影响或引起的差别,而且决策者需要了解的(即相关性的)信息往往就是重要的信息,但二者间仍存在着重大区别,不能混淆:相关性取决于决策者对信息是否感兴趣,而重要性则取决于信息是否对决策者起作用,不披露此类信息是否足以引起重大的差别。有些信息可能与决策相关,但因其金额过小,不予披露不至影响使用者的决策,此类信息即为不重要的信息。(5)运用重要性原则是为了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兼顾效率和效果,以实现较小的成本、较大的效益之目的。

重要性判断标准的确定是运用重要性原则的关键。重要性标准应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来确定。由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多元性和多层次性,他们对会计报表信息的使用要求各不相同,因而对重要性的判断就有了多重标准。西方各国自70年代以来长期致力于统一重要性标准的研究。在美国,重要性标准的确定主要来自四方面的努力:政府宏观调控机构、民间会计职业团体、司法判例和学术界的长期实证研究,也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然而,即使在今天,世界各国的会计界和审计界也未能就重要性划定一个统一的标准,都只是针对各种具体情形制定了一些较模糊的标准或只是规范了确定重要性标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虽然各国尚未对重要性标准形成统一的认识,但都认同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规定性,重要性有数量和质量两种标准。重要性的数量标准是指重要性的金额界限,它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研究得到的经验数据或数量指南,又称重要性水平。比如国际著名“六大”会计公司使用的数量指南为:(1)税前净利的5~10%(净利大时用5%,净利小时用10%);(2)总资产的0.5%~1%;(3)权益(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0.5~1%;(5)根据资产总额与营业收入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比率,并选取同期会计报表中都最小的重要性水平作为会计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即最低原则)。而重要性的'质量标准往往是通过对各种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又称定性标准。由于重要不重要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标准,对重要性判断标准的确定只能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在实务中,由于定性标准比定量标准更难操作、更难把握,故定性标准在实务中也较少使用。

楚的表明并非如此,即认为投资者具有重大影响,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其投资。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我国财政部颁发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1995年)如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控制一个企业过50%的表决权,或虽不足50%但能实施控制时,应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相表,如某子公司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按有关标准得出的比例均在10%以下,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主要投资者个人的确定及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一个企业10%或以上表决权资本的个人投资者,应认定为主要投资者个人;零星的关联方交易可不予披露,重大的交易应分关联方及交易类型披露。主营业务收入与附营业务收入的区分与科目设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指南)主营业务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日常活动中的主要活动,是企业的重要业务,应重点加以核算;附营业务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次要的交易,可设“其他业务收入”予以核算。资产负债表日后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处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讲解)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销售折扣和折让,由于这两种情况在企业发生得较少,对企业影响不大,可以作为非调整事项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也可以在发生年度的会计报表中反映。重大会计差错的定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为重大的会计差错。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区分我国工业企业会计制度(1993年)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元以上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作为固定资产,不具备固定资产条件的列作低值易耗品。财务情况说明书应说明的事项我国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第85条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影响的事项,资产负债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期发生的对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等。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的披露我国分行业企业会计制度(1993年)对于将在一年内到期收回的长期债券投资应从“长期投资”帐户余额中扣除并单列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项目中。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的披露同上对于将在一年内到期应偿付的长期负债应分别从“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帐户中扣除并单列在流动负债项目中。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合并抵销问题我国财政部《合并会计报表的暂行规定》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发生不多,或其交易对企业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不大的,也可以将其视为企业集团外交易不进行抵销处理。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等待摊费用项目我国《工业企业财务制度》(1993年)企业发生的大修理支出一般可直接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但对于不均衡、数额较大的,可以采用预提或待摊的办法。或有负债项目的披露我国分行业企业会计制度及《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1992年)对于“由企业负责的应收票据贴现”即“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等项目应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上市公司重大事件的披露要求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抵押、出售或报废公司营业用主要资产一次超过该资产的30%时,应编制重大事件公告书向社会披露。借款利息的会计核算我国分行业企业会计制度(1993年)短期借款利息不通过“短期借款”科目核算;而长期借款利息应预提,且需通过“长期借款”并专设明细科目反映。

另外,我国企业财会法规中规定的对“应付债券”、“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分设明细帐予以核算,将企业的各种往来款项分为“应付帐款”与“其他应付款”、“应收帐款”与“其他应收款”,有关存货如包装物的核算,实务中存货管理的abc分类法、成本控制中的例外管理原则等均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在审计中,重要性原则的运用也贯穿于审计工作过程的始终。主要表现在:。

1.规划审计工作,编制审计计划时,合理评估重要性水平,据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由于计划重要性水平越低,意味着可容忍的会计报表或帐户余额中的错报、漏报的金额越小;而可容忍的错报金额越小,为保证审计工作能发现所有超过或容忍错报的重大错误所需要的审计工作量和证据就越多。因而,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间呈反向变动关系,计划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美国“审计标准说明书”和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均规定:审计人员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应当综合考虑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单位的规模与业务性质、相关内控等因素,结合自身的经验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评估即确定“计划重要性”(planningmateriality),其目的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及其决定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水平有助于合理确定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报告的种类。

审计人员在评价审计结果,确定应发表审计意见的类型时,应当汇总已发现但被审单位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将其同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相比较,确定该汇总数是否超过重要性水平或其性质是否重要。如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或属性质重要,审计人员应考虑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或提请客户调整报表;如客户拒绝调整,或实施扩大测试后,该汇总数仍超过重要性水平,应发表保留意见(比较重要时)或否定意见(非常重要时);如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应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以降低审计风险;如汇总数远低于重要性水平且性质不重要,可发表无保留意见。在具体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应进行定性判断,充分考虑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

3.在审计过程中,重要性判断直接影响对审计风险的评估。

根据《国际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当会计报表存在重要错报或漏报时审计人员发表不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由于重要性是审计人员从报表使用者角度进行判断的结果,因而重要性水平确定的越低,审计人员通过审计不能查出会计报表中重要错报的可能性(机会)越大,审计风险就越大。此时,审计人员只能通过执行更详细的符合性测试或实质性测试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可见,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间呈反向变动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亦反。把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这种反向关系可使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自身经验所确定的运用于帐户余额、交易类别或报表项目的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达到预定审计目的而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由于帐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可容忍误差与样本量成反比,可容忍误差越小,需要选取的样本量就越大。故所确定的可容忍误差过低,势必会使审计抽样规模过大,使审计无效率;过高则会使审计样本量过少,无代表性而使审计工作无效果。另外,在审计抽样中,分层方法的运用也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总之,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对会计信息披露和审计意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重要性原则的研讨,必将有益于会计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鉴于我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并不深入以及研究方法较落后的实际(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仅限于规范性、原则性、纯理性的探讨,缺乏广泛的实证调查研究),笔者认为,我国的会计审计界应重视对该课题的深入探讨,在学术界积极营造应用性实证研究的学术氛围,鼓励、倡导和广泛推广对这一课题的实证调查研究,为我国准则制定机构制定或修订重要性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意见。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心得体会

首先,审计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还能够加强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企业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保证其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其次,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提高可以带来很多好处。通过审计能够发现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内部财务管理偏差、资产的流失、还有员工的作假等等。能够及时的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还能够提升企业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三,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提高需要引入高科技手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技术手段已经应用于审计中,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等,可以更好地发现财务风险和不合规行为,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并降低审计工作的成本。

第四,在提高审计重要性水平同时,企业更应该注重内部管理和控制。企业需要加强内部风控体系的建设,防范利益冲突和内幕交易等问题,以及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每个员工都遵守企业的内部规定,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规范。

最后,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提高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发展,还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一个具有良好的审计质量的企业,不仅能够给广大投资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同时还能为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提高对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发展至关重要,这需要企业从自身出发,注重内部管理和控制,同时,引入高科技手段,更加科学地进行审计工作。仅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迈向更为稳健的发展。

审计重要性论文范文

为了促进审计工作系统的健全,我们要进行其审计环境的优化,确保该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确保其审计工作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辉.高级审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邵华清.国家审计环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

[3]谢诗芬.论信息化时代的审计环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1).

[4]李金华.审计最终是为了解决发现的问题[ol].中国新闻网,20070821.

幼儿园谈话重要性心得体会

幼儿园谈话是幼儿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发展,也是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谈话,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而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因此,幼儿园谈话对于孩子、家长和教师都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谈话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以及行为表现等方面,帮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和巩固优点,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同时,谈话也可以在孩子处于烦恼、困惑、不安等情况下给予及时的关心、指导和支持。

幼儿园谈话也是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情况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谈话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表现状况和与其他人的协作交往等方面的问题,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生活和学习的情况,进而更好地协助孩子解决困难,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谈话对教师而言,是了解孩子和家长的重要渠道,教师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和家长的期望,更好地为孩子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谈话也可以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通过共同协作促进孩子的成长发展。

第五段: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园谈话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对孩子、家长还是教师而言,谈话都可以促进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希望家长们能够积极参与幼儿园谈话,与教师一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浅析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的关系

在审计理论及审计实务中,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性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可见,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与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如果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能够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原有的决策,则这种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则是不重要的。实际上,重要性可以解释为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超过这个界限的错、漏报是不能容忍的,而低于这一界限的错、漏报是可以接受的。

审计过程中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情形有二:一是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评估,以确定拟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借以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进行判断,以确定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借以保证审计质量。就第一种情形来看,审计人员之所以要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其目的就是要确定审计证据的数量,因为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由于重要性是一种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因此,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小,就要求执行越充分的审计程序,从而获取越多的审计证据;反之,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高,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大,则可执行有限的审计程序,从而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

例如,为合理保证应收账款账户的错报或漏报不超过l万元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比为了合理保证该账户错报或漏报不超过2万元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要多。由此可见,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

《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可见,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由于审计测试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将所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但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又总是希望通过执行合理必要的审计程序,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

[1][2][3]。

论会计和审计中的重要性原则

摘要:重要性原则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之一,在会计核算和审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介绍了重要性原则的应用,指出重要性原则的量化是一项必要的工作。

会计信息从经济业务发生到最终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经过两个环节:一是企业本身;二是企业外部审计机构。这两个环节都需要应用重要性原则,会计人员运用重要性原则是对会计信息是否单独提供或揭示进行首次判断;注册会计师运用重要性原则最终为了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可以看出重要性原则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在会计信息失真的当今社会,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中重要性原则的量化在会计核算中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原则,就能够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对于那些不重要的项目,如果也采用严格的会计程序,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重要性原则认为对于不影响决策的经济业务和事项,无须在会计报表或会计记录中单独反映,重要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记录成本和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与使用者的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确定哪些业务和事项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或是无关紧要的。在一般人看来,会计提供的信息越多,会计人员就越负责,其实当陈报的信息过多时,真正相关的项目就有可能被掩盖,冗长而繁琐的信息会影响到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会计准则指出在实务中判断项目金额的重要性时,应当以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总额、净利润等直接相关项目数字作为比较基础,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我国对一些特殊的事项和业务的重要性的数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举例如下:1.主要投资者个人的确定:间接或直接控制一个企业10%或以上表决权资本的个人投资者为主要投资者,包括自然人和法定代表人。2.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中对重大影响的定义: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当一方拥有另一方20%或以上至50%表决权资本,或者一方虽然只拥有另一方20%以下表决权资本,但实际上具有参与财务和经营决策的能力,一般认为对另一方具有重大影响。3.投资核算时根据持股比例决定成本法还是收益法。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表决权的,则认为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或无重大影响,该情形使用成本法。4.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区分。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元以上且使用期超过2年的作为固定资产。5.分部报告的编制考虑重要性原则。如10%重要性标准,达到75%的要求;数量要求———最多10个。6.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企业重要性程度的判断应当以中期财务数据为基础,而且重要性原则的应用应当保证理解企业中期末财务状况和中期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相关的信息。7.会计报表的项目列示也体现了重要性,如:固定资产项目的列示。8.会计报表附注中涉及到重要性的项目有11个方面,而这正是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如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或有事项的说明、资产负债日后事项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等。会计机构将重要性原则的使用权下放到会计人员,而同时又强调执行这一原则的重要性,这对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带来了冲击。首先重要性与否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导致了一些会计事项处理的非规范性,导致一些反映不重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帐户异常。

例如“其他应收款”科目的骤减。其次在一些业务中重要性原则缺乏一种操作性界限。例如:在计提八项减值准备时,资产减值多少才应当确认?再如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发生可能对其股标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时(如公司发生重大债务或公司发生重大的投资行为或购置金额较大的长期资产),应当编制重大事件公告书向社会披露,但重要性标准是什么呢?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我们不仅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加强对重要性标准的研究,我们不可能对每种业务都制定重要性标准,但可以制定一个适应大多数情况的数量判定标准。在美国有人提出了称为“咨询的方法”,即对于净收益相关项目的“咨询”(比率)。l.a.伯斯特认为以税后净收益的10%~15%的较宽范围作为判断什么是重要的和不重要之间的区别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关于重要性的讨论备忘录中,也提出了类似的一个基于咨询方法来判断重要性的定义,这个定义表述如下:“如果现实的或潜在的效果的数额等于或大于相应的财务报表中的数额的10%,则这种情况被视为是重要,如果现实的或潜在的效果的数额是相应的财务报表中的数额的5%~10%之间,这种情况是否具有重要性就应视情况而定。”还有一种方法由a.拉帕波特(ort)倡导的,他认为重要性标准应是一个财务上的趋势平均数。通过计算某个账户数额的趋势平均数来确定其重要性水平。这无疑给我们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关范文推荐
  • 01-16 制造行业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8篇)
    心得体会是对于某个事件或经历的感悟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成长为更加成熟和有价值的个体。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01-16 最新包粽子活动领导致辞(热门20篇)
    一篇好的致辞应该是言之有物,情感真挚,给听众带来启发和感动。范文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致辞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从而使我们的演讲更加出色。各分工会:一年一度的
  • 01-16 爱护校园的建议书(实用19篇)
    意见建议是对某个问题或情况提出建议和看法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它可以引导人们思考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我们应该提出一些意见建议,来解决当前的困境。下面是一些
  • 01-16 2024年政治笔记教师摘抄笔记(热门23篇)
    范文范本是追求文学艺术和审美境界的重要资料,它可以激发我们对优秀文化传统和艺术创新的热爱和追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
  • 01-16 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心得范文(15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字表达形式,既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又要有真实的情感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我在这十多年的工作中,一
  • 01-16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工作总结(汇总19篇)
    学期工作总结是一个整理和梳理自己学习和工作经验的机会。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学期工作总结的写作技巧,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学期
  • 01-16 2024年强国一代在演讲稿中的示例(实用20篇)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类别中具有典型性和指导性作用的范例材料。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物流行业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
  • 01-16 作曲心得体会(优质21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经历、感悟和领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记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从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特点。近年来,音乐创
  • 01-16 励志演讲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改进方向。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第一段:引言(约200字)
  • 01-16 项目设备安装汇报标题版(热门19篇)
    范本还可以提供不同主题或不同领域的范例,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和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相信对你的写作会有所帮助。一年来,我认真履行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