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职业定位与职业发展 基于知识本体的职业教学软件发展论文(实用5篇)

职业定位与职业发展 基于知识本体的职业教学软件发展论文(实用5篇)

时间:2023-09-29 13:08:33 作者:碧墨 职业定位与职业发展 基于知识本体的职业教学软件发展论文(实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职业定位与职业发展篇一

1职业教学软件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我国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总数已达1100万人,在校学生总数已超过30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一半。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正在日益显现。职业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劳动者的素质,明显地改善了我国从业人员的结构,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随着技术的更新,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必须紧跟技术发展潮流,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引入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的有效途径。根据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和环境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变化,恰当的引入计算机软件仿真技术,模拟实际的技术环境和条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现在教育软件的发展速度较慢,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很多教育软件商缺乏对教育的了解,在开发产品方面缺乏合理地规划,研究团队的研究力量薄弱,缺乏理论和创新,从而导致低水平重复,同质化严重,产品大同小异。为此,4月南京市专门成立了教育应用软件开发工作室自主研发切合教育的软件。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使用知识库开发智能教育系统能更好的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特别是对于职业教育,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将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智能化的教育教学软件充分体现了这个方面的优裕性。它利用知识库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的方法,并对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给出提示和建议,指导学生改正。与现有单纯的仿真软件,智能化教育教学软件不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它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发适应我国现有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智能教育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大力推行。但教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缺少相应的长期计划和远景目标,而且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使之认识到只提高教育教学的硬件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校缺少一流的软件和专用的数字化教材硬件条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最重要的措施有:一、政府对全国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有了统一的`规划、指导和评价;二、教育软件的研发也不再仅仅是某个研究机构或研究者个人的事,它必须和国家的长期教育策略相一致,并接受有关教育部门的指导。这些措施在美国教育界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样的,英国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也非常重视建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硬件系统,并为学生开设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

我国现在对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比较重视硬件的投入,学校的计算机普及率很高,教育软件追踪最新的系统平台和开发技术,以其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进行快速检索,具有多媒体功能而备受教师、家长、学生的关注。但是各教育软件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因为缺乏教育软件评价的规范化工作作为基础,使得软件投入成为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工作,不但带来资源浪费,也无法与国际上的教育信息技术体系相沟通。另外,教育软件开发时理念动机很低,大部分软件只是作为某一教学环节的巩固训练,使用传统教学手法一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教学目的,体现不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

现在职业教育一般采用仿真软件配合教学。比如在数控加工教学中使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来模拟数控加工过程。但仿真软件不能代替教学软件。仿真软件不能代替教学软件,它存在严重弊端。弊端一,仿真软件只是模拟操作过程,没有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这将影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影响学生未来发展。弊端二,教学本来就是千变万化的过程,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行适时调整,而仿真软件做不到这一点,它无法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进行变化。发展智能教育教学是必然趋势。

职业定位与职业发展篇二

论文摘要:体育资源是高职院校开展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然而,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软硬件设施比较落后,不利于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高职院校体育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高职体育资源发展

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发展学校体育资源目的之一是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体育师资队伍是体育资源的核心因素,高职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通过调查,目前高职院校都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师资力量,师资建设达到了一定水平,但仍然存在体育师资高学历人才偏少,学历层次结构不合理,对教师的激励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抓好师资建设:

(1)成立师资建设委员会。学院分管体育工作的副院长任主要负责人,下设体育师资队伍领导小组,由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所在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对本学校体育师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和分析,包括教师年龄、职称、学历以及影响体育教师发展的因素等各个要素,掌握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供依据。

(2)进行短期和长期师资建设规划。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增加经费投入,对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和专业技术进行培训。

(3)进一步改革教师考核、聘任制度。抛开教师考核、聘任一味谈提高待遇是不切合实际的,只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师考核、聘任办法,才能突出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才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满意度。考核结果一定要同教师的聘任、职务晋升、岗位津贴和工资待遇密切挂钩。

二、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体育教学采用的上课模式大多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授课方式便于组织,但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资源利用率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高职院校可以尝试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式教学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运作方式,它是由学校管理部门的领导下,下设各种类型不同项目的单项俱乐部,各单项俱乐部有专职指导教师。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作方法是在每个学期开始前,体育教师把个人简历、特长以及所要开始的项目挂在校园网上,学校开放这个选课系统,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上课时间以及对教师个人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由选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愿望,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打破了班级和专业的`限制,使体育教学更加适应学生对体育的需要。

三、开发体育设施资源满足教学需要

影响体育教学的首要因素之一就是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要想改变资源不足的状况,我们要加强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加快高校体育场馆、器材设施建设步伐,强化政府部门对高校体育设施体育经费的投资,改善体育场馆的数量与质量。各高校要按照国家统一制定《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有关规定与要求配备体育设施。其次,充分利用校内体育场馆设施,合理地使用有限的物力和财力,购买活动体育器材,科学有效的使用。第三,充分利用大型运动会,集社会资金,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建设体育场馆,现在高校人数多,人均占有场地面积相对来说较小,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再加上资源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场地器材缺乏的状况。根据“一材多用,一材多能”的原则,充分开发现有器材的多种功能。现有器材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在用具的使用上想办法、出点子。同一块场地可以有不同的用处,不同的运动项目也可以使用同一块场地。

四、大力发展学校体育产业

学校体育产业化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将学校体育服务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一体化经营的过程。学校体育走向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学校体育隶属于教育这一特殊性,使其与商品经济的结合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由于体制原因、经营人才缺乏、常规建设和思想意识等原因,使得学校体育产业化道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学校体育资源要利用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相关政策,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整合各种资源,推动、促进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各种体育资源的共享。体育资源的发展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具体措施如下:

(1)学校组建体育开发部门,或与社会力量联合成立体育文化服务公司。利用学校的师资、场馆、信息资源,按照市场方式,实行企业化管理,向社会开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向社会开放,俱乐部要广泛吸纳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社区居民经常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3)采取适当收费的方式,取得的经济效益一部分用作公司的运转;一部分用作场馆的保养、开发以及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教练员工资。这样既减轻了学校对体育场馆的维护费用,又补贴了教师和场地管理人员的收入,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

总之,高职体育工作者不仅自身要体现良好的素质,立足本职工作,把身体锻炼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还要改变传统观念,把体育的健身,健心,拼搏进取,把体育资源发展当作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问题进行关注。

参考文献:

[1]官雯蚊,对高职院校实行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4.

[2]罗达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职业定位与职业发展篇三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简要回顾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前景作了展望。笔者认为,应努力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不同学习成果之间的互认和转化,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论文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互认与转换终身学习立交桥

成人高等教育是对成人实施的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改善知识结构、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时,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也成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目标的必要途径之一。整体观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回顾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厘清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尚存的问题,并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作出进一步的展望,必将对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二、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办学观念问题,也有体制和机制问题;有学校职能管理部门的问题,也有监管部门和教学站点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重视,不采取措施解决,将会成为制约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障碍。

首先,办学观念急需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思想,“职业教育”“人本教育”“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终身教育”“成人学习”“终身学习”“教育服务”“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等新理念、新思想、新学说不断被引入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当中来,但是真正把这些理念应用到日常教学实践活动当中的成人高校少之又少。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要向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开放式教育转变,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应加大力度发展非学历、技能培训。

其次,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需要一套宏观的统一的制度和规则。目前,国家除了控制招生计划、组织全国成人高考外,有的学校向学生许诺,只要学费、书费交清了,毕业证书没问题,有的学校一个教师能承担一个专业的所有课程,至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及方法等微观层面则存在较多的问题。同时,处于博弈中的另一方——学生也在思量着如何以最少的投入、最快的速度拿到毕业证书,因为学生很清楚,我们的教育是“严进宽出”,进的门只有一道,但出去的门却是洞开的。这样的结果使整个成人高等教育成了一个纯粹追求利润的办学实体,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重不对称,从而使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

再次,缺乏创新性,定位不够准确,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新要求。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教育形式、教学方法、教材内容、专业设置等方面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形式单一,主要停留在以传统的函授、夜大学、脱产班等学历教育为主,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等还没有全面启动;教学方法落后,主要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很少有“案例式”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方法和“实验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陈旧,基本上还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的浓缩,不能适应成人教育的特点;专业设置还囿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专业,而对于市场急需的专业尚未启动,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总之,成人高等教育缺乏开拓性和创造性,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严重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

最后,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队伍成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队伍成员自身素质不高、服务意识的欠缺、墨守成规等因素也严重制约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展望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中举足轻重,在过去的历史中,它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对加快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进程,缓解人民群众享受高等教育和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做出了有效贡献,强有力地支持了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新时期,必须明确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质量观,改进工作。

(一)实现不同学习成果之间的互换和转换,实施高教“立交桥”战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稿)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国内各大高等院校都相继开设了继续教育学院,我国的终身教育系统也已经初具规模。但目前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学习成果之间还不能积累、互认和转换,这严重限制了这些学习成果的实际作用范围。然而,现代社会又强烈需求复合型人才,二维的教育方式和对三维立体人才的需求是现阶段继续教育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研究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

2.国内高等教育“立交桥”建设。我国的高等教育“立交桥”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目前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衔接沟通,如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设置应用本科以及高职专科进行专升本的实践。二是自考和其他教育形式的衔接互通,如北京大学与北京教育考试院推出的《北京大学在籍“无法按时毕业”的学生参加自学考试学习的试点方案及实施细则》(京考自考13号),重庆市部分高校试行的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相衔接的“专接本”方案,天津商学院试点的自学考试开放体系改革方案,等等。三是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的相互认证,如上海电大推出的'岗位培训与大专学历教育沟通与衔接的办学模式,福建电大在社区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的沟通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我国高等教育“立交桥”建设公认的难点在于,不同类别的高等教育之间的学历及课程学分互认、互换有困难,不同层次之间的高等教育之间的互认学分也有很大的难度,以及招生形式和入学资格的问题。随着终身教育意识的普遍增强,一人一生要经历很多阶段的学习,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之间应相互沟通和衔接。这样的“互认和转换”可以使学习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方式下获得的学习成果都能得到认可并得以有效积累,从而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的学习成才路径和机会,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与发展需要。

(二)推行教学基本建设战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教学基本建设的重点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材建设、学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其次,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编写系列教材,加强教材建设。即针对函授、夜大学的特点,根据长期性和通用性原则,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块编写系列化配套教材、大纲和教学指导书。教材编写要力求具有新颖性、适用性和创造性,并最大限度地吸收新观点、新知识,以适应成人学生自学的要求。

第三,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要认真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加强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要为人师表,做到教书能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基本建设战略的实施、成人高教专业的开设、课程的设置及学员培养的方向都必须面向市场,紧贴市场,随着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和改革。在确定教学计划时,既要立足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成人教育市场的需求,又要考虑到外地市场的需要;既要研究分析现实市场的需求,又要预测未来市场需求的趋势。

(三)推行名牌教授、品牌专业战略,拓展成人高等教育市场

高校品牌是一所高校社会地位的反映,是大学资源、优势、实力、管理和社会声誉的结晶,是高校的内在素质通过社会检验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不但是一个高等学校形象和实力的象征,也是一所大学品位高低的标志。成人高等教育也如此,品牌是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进入教育市场的通行证,占领教育市场的王牌,要让这些接受成人教育的学员至少觉得自己所进行的继续学习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实质性的帮助。结合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是面向较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市场。这就要求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办学形式和内容要有新的认识,一方面要坚持特色,把成人高等教育的传统优势专业巩固好,不断做大、做强,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变化,培育有市场需求的新的专业,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手段,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拓展继续教育市场。成人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立于不败之地不取决于它的位置和规模,而是取决于它能否在战略上“先知先觉”,这也就决定了它能否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总之,成人高等教育必须转变指导思想,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服务创新意识,积极实现教育现代化和社会化。这不仅包括学校必须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根据社会生产对劳动者素质和技能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学科结构和具体教学内容,而且包括学校打破在时间、地点等限制,面向已进入社会劳动系统的成人,为他们重新进入学校学习提供条件,实现对教育对象的完全开放,不仅使他们获得所需的知识,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自我更新的能力。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在科学定位、特色创新和铸造品牌上下工夫,在不断优化中创造新的辉煌。

职业定位与职业发展篇四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要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培养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新的目标体系;要以“终身所从事职业”为主线,把“育体育心”、“未来生活需要与学生专业主体需要”、“增强操作能力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树立“终身体育”、“主动体育”的观点,激励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观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形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职业定位与职业发展篇五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的地域差距也很大。本文使用2014年度全国各省域关于教育和经济的数据,对全国31个省域的经济与高等教育这两大体系分别进行综合排名,并根据排名的差异进行各省域内部协调性分析的实证研究。本文证实,只有促进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两大体系的共同优化、协调合作,才能走出一条共赢的道路。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源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区域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这一相互促进和制约关系使得二者之间需要协调配合,才能为该省域的发展提供当下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后续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因而,我们应该竭尽所能推动高等教育和经济的相互促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实现与区域经济之间友好发展态势。

一、省域高等教育与经济体系协调发展模型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数据来源于201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对选好的12个指标数据用极差法做了标准化处理。

遵循可比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笔者从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等方面共选取了全国31个省域的22个指标,用相关系数矩阵去除高度相关的指标以后,经均值处理后共得到12个适合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见表1)

教育投资中的经费投资由高中生均教育经费表示,实物投资的下级指标有:每百名学生拥有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万元)、普通和电子图书数(万册)。区域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有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两个一级指标,分别由人均gdp(元)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作为二级指标。

(二)综合评价体系和协调性测度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逐一得到教育规模、教育投资和教育结构各自的综合得分。利用熵权法得到其对应的权重,将3个二级指标各自的得分乘以权重,进而算出高等教育体系的综合得分。省域高等教育得分越高,表明该省域的`高等教育水平越高。而区域经济体系由于可以用于参考的指标过少,笔者将仅有的两个指标分别赋予0.5的权重。

构造两大体系彼此的协调度函数。根据各地域两大体系综合评价结果,构造高等教育-经济发展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各省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均衡关系。

(三)评价结果与分类

根据高等教育-经济发展协调度模型,最终得出全国31个省级地区各自对应的协调发展阶段:我国省域的高等教育综合体系与其经济体系之间,协调度呈现多种阶段类型、多种等级划分的特点。

有22个省、市处于协调状态,其中有9个省如辽宁省、吉林省属于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黑龙江省和北京市各自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能够很好地与该省域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包括天津市、河北省在内的11個省市属于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滞后型。而湖北和宁夏这两个省域的两大系统之间的匹配情况处于弱协调阶段,处于失调发展阶段的有7个省域。

二、结论与建议

我国省域的高等教育综合体系与同一省域范围内经济体系之间的协调阶段呈现“大嵌套,小聚集”的镶嵌特征。从省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滞后类型来看,我国省域的滞后类型呈现“组团式”空间格局。例如,位于西部的新疆、青海、西藏组团,山西、河北、内蒙古组团,中东部各省域组团。大体上,内陆边界省域及少数沿海省域呈现出高等教育滞后特征,而中南部省域呈现出经济滞后型特征。

对于高等教育发展远远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省域,如陕西,应从创新教育和就业指导两方面共同调节失衡现状,以增高其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对于经济发展远超于高等教育发展的省域,包括内蒙古、海南省和西藏,应积极为高校引入人才和智力,为高校聚集有知名度的学科领军人才是一条常规途径,也可通过创新型企业的引进获得本省域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此外,属于“一带一路”的辐射区的省域,可以搭载“一带一路”政策的快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扩大对外开放型教育规模。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