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2023年小班拼小树教学反思 小树的梦教学反思(实用5篇)

2023年小班拼小树教学反思 小树的梦教学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09-24 01:49:48 作者:碧墨 2023年小班拼小树教学反思 小树的梦教学反思(实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班拼小树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时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第一自然段此处想像:小树看到小花鹿在树林里蹦蹦跳跳地玩,非常羡慕,它心里会怎么想呢?这样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培养。第三自然段体会根的重要作用。此段引导想象,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小花鹿又来到了树林里蹦蹦跳跳地玩耍,小树看见了,心里想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学习学生学会了懂得不要总是羡慕别人的长处,自己的特长也是好的这个道理,学生想不到这一点,教师做到点到即可。

教学时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第二自然段借助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小树梦见自己没了根,可以像小花鹿一样蹦蹦跳跳,在树林里自由地玩耍。通过直观的课件感受小树多高兴啊,该怎么读呢?引导学生通过师读、学生读、评读等方式读出句子的语气。第三句出现了转折,在小树玩得正高兴的时候发现自己喝不成水了,提问:这时怎么样了?应该怎么读?引导想象:小树没有了根,离开了土地会怎么样?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读出小树由高兴到着急的'心情。

生字“渴”和“喝”的区分是难点,在学习时利用顺口溜“渴了需要水,喝水要用嘴”来记,写字时重点要用偏旁联系字义。“没”字中的新笔画横折弯容易写成横折弯钩。重点进行了指导。

小班拼小树教学反思篇二

小树的梦》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浅显有趣,学生很感兴趣。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孩子们喜欢的童话,为孩子们创设童话的氛围,让学生扮演童话中的角色,融入故事情境,让学生们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精心的`课件设计,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意境;动情的教师导读,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深刻起来。整节课,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一节课很快的就过去了,孩子们还有些意犹未尽。

2、联系生活——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课上,我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美滋滋”、“跑哇跳哇”的意思,体会小树的心情,指导读出句子的语气,效果不错。

3、巧借想象——突破课文的难点。《小树的梦》是一篇科普童话。本课认知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小树扎根在泥土里,靠根吸收水和营养。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理解“小树为什么从梦中急醒了?”是课文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在学习课文中,老师抛出“没了根的小树又怎么样了?”这一问题后,让学生结合上文和生活实际去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想象,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小班拼小树教学反思篇三

本周一我上了一年级语文的一节课《小树的梦》。《小树的梦》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浅显有趣。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教学语言:

语言较之前有进步,提要求的语速适当,没有过多的重复学生的语言。虽然注意了要结合教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但还要注意评价的导向性,并注意应指导学生进行生生评价。同时,教师语言儿童情趣还不够,语言还要细扣。

二、课堂教学:

注意了让学生读。注意积累和句式练习。但朗读的形式可以再多样,朗读时间可以再长。应该注意朗读的指导,适当范读。比如:“美滋滋”可以引导学生带着美滋滋的表情美滋滋地读一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树“美滋滋”的感受,在表情的体验中,更好地朗读。书写的要求要更加细致。同时在教学时对学生及时鼓励。

小班拼小树教学反思篇四

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努力的把课本知识向外延伸,想方设法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孩子们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借此来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在《小树的.梦》讲完课以后,我便提出了一个我认为开放一点的问题:“现在小树只能扎在泥土之中生长,不能跑也不能跳。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小树也像小花鹿一样蹦蹦跳跳地玩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有的说可以一天给小树换个地方重新栽。这样也能到很多地方去;有的说可以把树砍了,小树爱去哪就去哪儿。每天给小树输点营养液;还有一个同学说,在树下挖个大坑,给小树安个弹簧,在弹簧四周连几个小泥管,将树插在泥管里,不就可以蹦蹦跳跳了吗?孩子们的想法真是又大胆又新奇。针对孩子们的各个不同的想法,我没有批评他们胡说八道,而是表扬他们积极动脑,又向他们提出了一点建议。“前两种方法虽然很好,但如果成为现实,我们还需派人每天去看护他们,太费人力才力,而后一种呢,又保证不了小树能吸收到充分的水和养分。你们能不能继续慢慢的思考这些问题,或自己亲手用小模型试一试,改进一下方法,看一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解决这些遗留的问题。我将等待你们给我带来好消息。”

小班拼小树教学反思篇五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2、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标准理念;更加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力求使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

大庆市萨尔图区东新一小学位于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属于市区重点学校,教学条件较优越,具有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喜爱新教材及配备的学具,新教材图文并茂,学生之间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和交流。学生爱说、敢说、爱做、敢做,学习数学始终处于一种乐于探索、积极主动的状态,在计算方面也能够在多样化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植树这一生活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了,已能从图中收集信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解答。

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

2、小组交流。

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3、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树,学生可能想出以下计算方法:

(1)20×3就是3个20相加:20+20+20=60;

(2)因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3可以变成10×6。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体现了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更加方便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达到算法优化目的。)

4、解决问题。

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

1、口算。

3×25×46×7

30×250×46×70

300×2500×46×700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

师:上面这组算式,横行、竖列分别有哪些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3、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灵活性。)

重视算法多样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由于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比较注重计算方法的训练,而忽略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也没有创设这方面的练习题,我准备下节课在这方面适当加强,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本节课教师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

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小树有多少棵”这一场景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学校或社区每年都进行植树活动,可以说每个学生都亲自经历过。在本节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植树这一生活场景,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环保教育。

重视算法的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本案例中得到体现。本案例教师能利用教材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通过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最后,教师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整十、整百或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