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时光席慕容散文 席慕容时光简介(大全5篇)

时光席慕容散文 席慕容时光简介(大全5篇)

时间:2023-09-28 04:12:38 作者:翰墨 时光席慕容散文 席慕容时光简介(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时光席慕容散文篇一

席慕蓉,女,祖籍内蒙古,出生在四川,童年在香港度过,成长在台湾。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赴比利时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1968年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及1987年台.湾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

曾在国内外举行十余次个人画展。出版有诗集、画册、散文集及选本等五十余种。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油画及素描专任教授。现为专业画家,并为内蒙古大学、南开大学、宁夏大学、南通工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等六校的名誉(或客座)教授。亦是内蒙古博物院荣誉馆员及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荣誉公民。

诗作被译成多国文字,在蒙古国、美国及日本都已有单行本出版发行。

时光席慕容散文篇二

我付出了

整整的一日啊整整的一生

月圆的晚上

一切的错误都应该

被原谅包括

我的难题是挥别之后

如何能永远以一种

冰般冷静又火般热烈的心情

年轻的我在弃船之前

曾含泪写下

“今夜月华如练……”

曾经珍惜护持的面具已碎裂成泥

一切都只因为我依旧深爱着你

面对着岁月摆下的筵席

我们相互微笑殷勤劝酒

......

更多

时光席慕容散文篇三

带着她的期待,我翻阅了这本书,我想喜欢总是有道理的。琦君的文字,每一个几乎都是认识的,不生涩,不故作高深,不刻意造作,不喜欢引用高深莫测之句,甚至谈不上优美。但,就是能够让人读下去,非常真实朴素的文字。

她在《四十年来的写作》中说:“四十年来,我一直兢兢业业地没有放下笔,一来是由于写作是一份乐趣,放弃了会感到空虚。二来则是希望写作鞭策自己日新又新,至少使心灵与思维保持敏感清新。”“我不喜欢玩文字游戏,或故作惊人之笔。认为‘平易’并不是‘平淡’、‘平庸’,要写到平易才是功夫。”她确实做到了,她的散文平易近人,但绝不会让人觉得平淡平庸。

喜欢上了她的表达方式,没有说教,没有逼迫之气,言语温和。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无意入眼,却烙在了心里。“其实写什么内容都无关系。只要是自己的深切感受。一花一木,一粒沙子中都可见大千世界。只要不是为文造情,只要不写梦呓似的、叫人看了如堕五里雾中的文句。”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渴望当作者,为文而文,所谓的“作家”实在举不胜数。庆幸,在某些不安的夜晚读读琦君,是份惊喜。小女孩的喜欢,我也渐渐能够理解。

在琦君的散文里,解开了我的困惑。一是关于兴趣,二是读与写的把握。琦君遇张佛千先生,咨询学画之事儿,先生说:“自己画就是了,何必跟人学呢?欣赏欣赏书法,练练字,看看大自然的花木山水,就拿起笔来画,画成什么样都没关系,自己谴兴嘛,又不是想当画家。”云淡风轻,看透之后的无所谓,让人心生欢喜,种种强加之借口,往往束缚了自己,困扰了自己。“朋友一生只读书,不创作,而品评文学作品,眼界甚高。她说写作常不免拾前人牙慧而不自知,即使知了也自以为引用的妙而沾沾自喜,倒不如不写的好。她的话令我深思,也使我战战兢兢,不敢轻易下笔。”话题回到开始,写作于诸多的我们,是快乐,是保持生命力的方式,所以舍不得,总想记录些什么。其实,写作最大的回报就是写作罢了。

愿她如所想,读喜欢的中文系,用文字抵抗岁月。但我想有一天,她一定会明白,文字从来不需要抵抗岁月的。

时光席慕容散文篇四

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诗,澄明热烈,真挚动人,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和舒缓的音乐风格。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美极,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充满着对人情、爱情、乡情的领悟。

她的诗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引进大陆后,风靡一时,曾经深深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这次作家出版社特取得席慕蓉独家授权,并由席慕蓉亲自审订,集中推出席慕蓉目前所有诗集六册,即《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迷途诗册》《边缘光影》《我折叠着我的爱》,这是目前国内最为严整的席慕蓉诗集。

时光席慕容散文篇五

《以诗之名》为席慕容的第七本诗集,收录了其最新的诗歌创作。诗集中收录的大部分作品写成于2005年之后。诗人也在其中特意放进了精心挑选的一些旧作,有些是从来没有发表过的,有些是虽然发表了却从没有收入到诗集里的,因此这就成为一本以诗之名将时光层叠交错的集子。诗人近年多次往返于台湾与蒙古草原之间,作为那个远离族群远离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蒙古人,诗人借此次诗集的出版重温了自己的'精神回乡之旅,并终于在心中、在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乡。关于原乡经验的书写,终于靠着一次又一次的行走,将故乡草原上的月光引入诗行。

诗集《以诗之名》离第一册诗集《七里香》的面世正好隔了三十年。漫漫岁月的雕琢与淬炼,使一颗诗心更加温润、澄澈。从亚洲到欧洲,从四川到蒙古,岁月的河流洗去绵长的喜悦与哀愁,也卷进了无尽的怀想与坚贞。

从创作第一首诗的一九五九年三月算起,到此次新诗集的出版,总数不过四百首的诗歌连接了诗人生命里超过五十年的时光。用诗人借用朋友的话说,“回头省视自己一路走来,可能忽然发现,原来走了这么久,现在才正要开始。”这本诗集记录了诗人几十年的故乡寻觅之路。如今,诗人站在故乡的月光里,回望来时路,再翘首未来。旧的情怀依然发酵,新的体悟继续涌现,是爱诗之人不可错过的珠玉之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