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2023年读书感悟散文(大全8篇)

2023年读书感悟散文(大全8篇)

时间:2023-10-16 03:26:07 作者:FS文字使者 2023年读书感悟散文(大全8篇)

致辞致谢是在特定场合,向相关人员或机构表达感激之情的一种仪式性言辞。致辞的开头应该引起听众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每个人的致辞致谢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读书感悟散文篇一

我非常喜欢看书,因为书不仅能让我获得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还能让我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许多乐趣。尤其是《鲁迅散文集》,读起来虽然深奥,但文章中无论是景还是物,在鲁迅笔下都有了灵气和活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中的百草园更让我意犹未尽,浮想联翩。

百草园是鲁迅家后面的一个很大的园子,园子里树木茂盛,花草丛生。鸣蝉在树叶里长吟,黄蜂伏在野花上,云雀从草间直蹿云霄,还有爬满墙头的何首乌藤和令人嘴馋的野果覆盆子。园子里有趣味无限的传说:如人吃了能成仙的人形何首乌,能制伏妖怪的飞天蜈蚣,还有晚上出来喊人的美女蛇……鲁迅就是在这个充满奇闻的园里奔跑、嬉戏,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乐趣。

这篇文章我已读过多遍,园中美丽的景色和迷人的传说,让我想入非非,天天梦想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百草园,可以在里面尽情地玩乐。你别说,这个梦想还真实现了。今年10月1日我第一次回农村奶奶家,嘿!奶奶家的院子好大!一个活灵活现的百草园就在我眼前。院子里满是树木,靠近大门是一棵柿子树,成熟了的柿子像红灯笼挂满了树枝。地上长满了花草野菜,墙上爬满了长着三角形叶子的藤蔓,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何首乌吗?我急忙叫来捣蛋的哥哥,告诉他百草园的事。心动不如行动,我们立刻下手把“何首乌”一棵棵地拔了出来,但除了几块圆柱形的块根外,根本没有人形何首乌。我们只好翻砖块、掀石头寻找蜈蚣,蜈蚣没找到,倒是把院子弄得翻天覆地,狼藉一片。爷爷出来一看,大喝一声:“你们这两个小家伙,怎么把我种的山药全给拔了!”我们自知理亏,灰溜溜地跑了。唉!何首乌、蜈蚣是没希望了,只有等晚上看是不是有美女蛇了。

晚上,我们早早熄了灯,趴在床上向外张望,一直望到圆圆的月亮升到了天空。不知过了多久,我迷迷糊糊地感觉到有一个美女蛇在墙头上出现。她喊着我的名字,然后飘然进屋,伸出魔爪使劲拽我。我大喊一声:“哥哥,美女蛇来了!”只听一阵哄笑,我睁眼一看,阳光充满了屋子,原来我把叫醒我的妈妈当成了美女蛇。这个梦真让我过足了百草园的瘾!

读书感悟散文篇二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第一次读这首诗时,便感动于它宁静而久远的沉味。这种感觉类似于一人独处斗室之中,手中捧着一本书,高远而宁静。然而这样的感受在处于钢筋水泥拧土城市中的人们已很少被提到了。这个世界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定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贪淫恋色,好货寻愁,很少有人能安闲自适地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本书,与自己相处,与心灵对话。

在大学里,在图书馆中,我每次都庆幸还有这最后一块安静的阵地任我远离喧嚣,徜徉在书海中寻找自我。每次拿到一本好书便不管天时地利人和,不看完绝不罢休。最喜欢的是轻声漫步地穿梭于林立的书架之间寻找自己喜欢的书。每当此时,愈走一步愈感到自己的无知。

心灵也回归到澄净清明。书架之中似乎伸出一只只手来热情地激请自己。记得读高中时,因为课业繁忙,即使见到了自己喜欢的书也不得不忍痛割爱。那时,对于我来说,大学最致命的吸引力不是它自由自在的生活,也不是缤纷多彩的活动,而是图书馆中那一排排藏书。仍清楚记得在入学伊始,老师便带我们游图书馆那里是我第一次身临其中,那些整齐的图书令我激动不已。而泛黄的书页,更让我内心盈满了感动。有的时候生活太热闹了,便会忘记自己的存在,这时从迎来送往觥筹交错的浮华中逃离,到图书馆中借一本好书和自己好好相处。自省观世也不失为一门艺术,读书与好书为伴的日子里,我可以扬鞭策马驼铃古道,玉扇踟躇杏花江南。

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放任自己的思想。喜欢看散文,喜欢它的灵秀飘逸与洒脱。我更喜欢读小说,喜欢它的厚实,沉重与沧桑感。人生在世,不是每一种生活状态你都可以参与,不是每一种人生经历你都可以拥有。这时博览群书能使人丰富知识,开发智慧,拓宽视野。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只有知道得多,才能看的远,才能想得开,才不会拘泥于个人生活学习中的一点点小事。古人说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话或许太夸张,但也正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我在这里所说的读书重要并不是因为书中有颜如玉和黄金屋,世上读书的人不少,然而真正懂得书的人又有多少呢?世上读书的人无外乎两种,一种把读书当成了获取名利和金钱的敲门砖,书不是他们的良师益友,而是他们利用的工具。最典型的列子莫过于我国古代的范进。他终其一生都在读书,但一辈子也没明白读书的本质和意义。另一种人与书为友,一生都在成长。在读书的`过程中心无旁骛,仿佛人于树下禅定风声雨声车声马声无一入其耳,酒色财气无一动其心,这样的人最终将达到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颠峰。这时的读书便是一种自我内化的过程。

有人说,这个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完全属于你的。唯有读书,才是真正的渗入到人的血液骨髓中,成为你的人格气质的一部分。在熙熙攘攘的人世中,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时代如何更迭,读书永远在我的身影里,在我的追逐里,在我的生命里。

读书感悟散文篇三

虽不必“昨日邻家乞新火”,但“晓窗分与读书灯”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原因是自己从小就有自知之明,天资不够聪慧,后天再不够努力,自然愧对小学的一位老师给我的评语“笨鸟先飞”。这句评语一直鞭策激励着我,也时时警醒督促着我:这世上有很多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那就拿出洪荒之力吧,不求结果,只为享受这个过程。

回忆自己十年前为了能和父母团聚,竟自作主张辞去了中专教师的工作,满脸青涩义无反顾地走出单位大门,不顾父母的反对,亲戚的不解,不管朋友的挽留,同事的诧异,不懂江湖的水深,风高又浪急,兀自下海去了!既然当初勇敢选择这样一条像趴在玻璃窗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路之路,就注定为自己的选择用时间一点点去埋单,来证明当初的选择不是一时冲动。经历了几度风雨几度秋,几番浮沉几番痛,在十年后的今天,冷静地检视剖析自己,正如黛玉的那句:“我为的是我的心。”一样,终于看清了自己:原来这一切也都是为自己的心!

把儿子从陕西转学到衡水,留在父母身边后,我就和单位请了一年假,去北京新东方学习英语。穷且任性,“不坠青云之志”,只是徒羡“报国”之志,却了无用武之地。回到衡水后,已然是一穷二白,“家”徒四壁——这个“家”虽不是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茅屋草舍,但在长达七年时间里,都是租住的房子,并且为了孩子上学,几易其家,也可算作“学区房”了。记得还在北京学习期间的寒假回到衡水,妈妈带着我到爱特买了一件长款羽绒服,一双棉皮鞋过年,当时我止不住眼泪肆意长流……作为长女,自从参加工作后,我一直很独立,可是分明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却还要让年迈的父母操心,情何以堪?忘不了那些年因为囊中羞涩,没钱买换季的衣服,一直穿着过去的旧衣而不好意思出门;忘不了儿子初中住校时放假回来小心翼翼地从书中抽出一张崭新的十元钱,像个男子汉一样“妈妈,拿去补贴家用”的话;忘不了那些“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日子里,舍不得买菜,只要能吃饱,随便什么都行。在参加工作前,父母的疼爱让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童年少年时代;参加工作后,成家,买房,生子,一切顺顺当当;而一个“为了自己的心”,却要颠覆所有自己曾经所拥有的安稳日子,把生活重新洗牌,推倒重来。原来,自己不适应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不适应在单位“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老俗套,不适应不求进取,安于现状的生活方式,回家乡和亲人团聚,照顾孩子不过是个引子而已。更忘不了的是,在一个个难眠之夜,感慨“百无一用是书生”,“鱼和熊掌”都在哪里?“生和义”都是我所欲也;也忘不了辅导完小学的孩子们作业后,冒着针刺一样的雪粒打在脸上去给住得很远的初中学生做家教,儿子晚上十点以后一个电话,暖化了疲累的身心;最忘不了的是那年暑假是骑电动车摔伤后,儿子照顾了我二十天,每天还用自行车推着我去上课。感谢儿子对这个任性妈妈的包容,也感谢儿子在逆境中能够顽强地站立起来。

曾尝试着做过不少工作,在一次次选择、对比、实践中,我终于看清了自己,只适合做老师,喜欢陪着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一起成长,我的心灵也渐渐经过孩子们没有一丝杂质灵魂的熏染、过滤,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同时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也都是热爱教育的性情中人。她们这些年来一直以智慧而巧妙的方式,不露痕迹默默地帮衬着我,给予我精神上的激励,甚至物质上的帮助。人生至此,幸甚至哉!唯此情怀,涌泉难报!

,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毛遂自荐周末去明德国学课堂义务讲国学课。虽然那时候周末是两整天的课,但那时候不知哪来的劲头,五年来,周末清晨6点半到7点半的国学课风雨无阻,八点前回到家,继续上课。当初也许是为了刷存在感,感觉自己除了能够独立养家糊口以外,还能为衡水的家长和孩子做些好事,心里踏实又满足。但是到了后来,国学课于我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停止的惯性,眼前只要浮现出那七十多双大人、孩子们求知如渴的眼睛时,国学课就成为一架考验自己责任与良心的天平。在心里承载着太多的“剪不断,理还乱”事情的日子里,在那些“艰难苦恨繁霜鬓”,辗转反侧难安眠的静夜里,是《论语》一遍遍、一篇篇如暗夜里照亮前行的温暖灯盏,既不耀眼也不昏暗,稳稳妥妥地照遍我心灵的角角落落,让人心里亮亮堂堂的。孔子说仁,孟子讲义,老子的智,庄子的慧,正能量充塞天地间。春秋战国,诸子圣贤,各抒己见,著说立说,集天下之大智慧,汇四海之众精神,指点如今的我们博采众家之长,见微知著,删繁就简,取其精妙,弃其糟粕,解开心中无穷困惑,形成自己一家之言。经典修心,修的是定力、恒心,修的是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心态,修的是抵御诱惑,摒弃浮躁的心力,修的是对人对己的一片赤子心,修的是对万事万物的一颗悲悯心。半世修心,渐入佳境,逐步有悟,遂有此感。

作者:欣然

公众号:衡水正德国学堂

读书感悟散文篇四

毕淑敏是我最敬佩的作家之一,读她的文章是一种超级的享受,在享受中你会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有神闲气定的思考。

读毕淑敏写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读完以后心里被她的文字淋漓尽致的'感染和震撼。毕淑敏用冷静有哲理和饱含爱的语言,以对孩子谈话的立场,真实地剖析了自己在“打孩子”时的痛苦心理,叙说着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挚而又明理的厚爱。文中写道:“而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立开的那一天……”“每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这些语言文字深情而饱满,在冷静的思考后,娓娓道来,就像母亲打了孩子后,又抚着孩子的痛处悲声啜泣一样,使我读后心里为之震颤。

读毕淑敏写的《回去问妈妈》,文中写道:“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给众人一个机会,让他全面搜集关于一个人一个时代的故事……”文中讲述了她无意间听到母亲说的一次经历,猛然发觉要珍惜现在,块与母亲多交流你不知道的点滴感动。“母亲”,那是多么美好的称呼,它是爱的凝聚,更是鼓励我前进的力量。

读毕淑敏写的《狂野与城市》,文中写道:“……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狂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溢光流彩的文明。狂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地接受着。但狂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毕淑敏写出了舒缓宁静的狂野与激烈喧嚣不己的城市的差别,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这篇文章毕淑敏是文章真情与真知于一体,细腻与大气与一体,集平凡与深刻于一体,集耀彩与华章于一体。

读毕淑敏写的《提醒幸福》,文中写道:“……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感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它会像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毕淑敏在《婚姻鞋》写道:“……脚比鞋重要,这是一条真理,许多多的人却常常忘记……”。“当鞋确实伤了脚,我们不妨赤脚赶路……”

读毕淑敏的文章,读到的感觉是她的文字神闲气定,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冷静和善意。她的文章颇多,她的散文涵盖了对文化的的思考,对艺术的感觉,对人生体悟等多种类型;她的文章多数反映出她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的思考;她的多数文章反映出她在散文创作上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她的敏感、细腻、唯美的特质,带给散文自然、优美、直达人心的魅力。因此,王蒙说:“毕淑敏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为一体的思维写作方式和行为方式。”

我爱读毕淑敏的文章,毕淑敏的文章很多,但篇篇都是精品,任何一个人进入她的创作园地,感觉到的是自然,是真善美!

文档为doc格式

读书感悟散文篇五

谁的人生都不易

笑人等于笑己

尊重别人是尊重自己

谁的人生十全十美

谁的生活没有薄凉

谁敢保证一直得意

再风光的人

背后也有寒凉

再幸福的人

内心也有难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人人有首难唱的曲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做人要真诚、谦和

善待别人,温暖自己

人,是活给自己看的

别奢望人人都懂你

别要求事事都如意

没人心疼,也要坚强

没人鼓掌,也要飞翔

没人欣赏,也要芬芳

苦累中,懂得安慰自己

忙碌中,懂得放松自己

烦时,找找乐

别丢了幸福

忙时,偷偷闲

别丢了健康

生活,没有模板

只需心灯一盏

平凡生活中

忙碌工作,安然家庭

不求事业多大进步

只愿生活甜美温馨

不想生活多么富有

只愿家人健康欢欣

读书感悟散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读书感悟散文篇六

也许有些人天生就是要承受不幸和煎熬的。在史铁生的文章里,他的母亲并不希望从孩子那里得到什么,当孩子不幸残废后,她甚至祈求上苍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能幸福生存下去的机会。命运有时是不公平的,年纪轻轻的史铁生只知道对不公平的命运加以抱怨,没有静心体会母亲的感受,等他真的明白时,母亲已经不在了……读完全文,我突然有了种想见母亲的冲动。这些天忙于学习,对于母亲也有些疏远了。现在想想,我真的离不开母亲,在心里真的很依恋她。母亲用无言的爱和关怀守护着我,让我平平安安地度过生命中看似平淡却充实的每一天。

时间能带走母亲的青春花容,但不能冲淡她对我的爱。安静下来,仔细回想,把与母亲相关的点点滴滴的记忆汇聚在一起,竟然能编织出一道又一道美丽的彩虹,此刻,它们正在我心的天幕上闪耀着。与其等云开日出后我痛悔没有欣赏彩虹的绚烂,不如趁现在就去好好的享受它。我要好好报答母亲,主动和她交流,主动表达我的思念,用我的努力去安慰她,用我的进步让她自豪,用我的成绩让她开心。

读书感悟散文篇七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晚年的时候,回忆过去写的一本书,《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感悟1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以下是一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作者在这样纷扰中寻出一点空闲来,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小小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动机:它在夺人所爱。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嫉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

对这个细节下作者又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让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满脑子的穷规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别人都不能重视的渴望化成了现实,不懂识文断字的长妈妈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经》买来,送给了“我”。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记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忆中,作者多次写到封建教育的失败和狭隘。

小时候,长妈妈的故事里说:“倘若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千万不可答应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并假想他就是坏人的逻辑。

心理历程,读着每一个寓意深远,回味无穷的结束句,我的心也随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不知道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

无可否认,鲁迅的骂功是中国一绝,以致于骂狗、骂猫、写鼠也有人惶惶不安,那顶带刺的高帽戴上了,也就取不下来了。难怪鲁先生爱骂狗,这“骂畜生不犯法的好事,也只有他老人家占尽光,好歹比那杀猪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快活自在。且不说那些名人名教授有没有狗血淋头,但这不好惹的“高帽却戴牢了,堂而皇之地以动机褒贬作品,是人就看得出,那柄匕首是正中要害。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章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中国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趟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凛然一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譬如对陈、徐两人犀利、刻薄的讽刺,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泪水的味道。朴实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泪下。旧事的点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

看过的回忆录,大都是风花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逸致,倒没见过这夕拾的朝花也别有风味,也是,百味不离其宗,朝花夕拾一样艳。

独酌花酒释胸竹

寒衣不胜暑

朝花夕拾谁归属

甜酸咸辣苦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或多或少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鲁迅写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写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忆。《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散文集。在这本书中他的真情流露比其它任意一本书都要多。

他的童年并不很快乐,他做的很多事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同。这使他感到难过,但乐观的他没有认为这是人生的黑暗,而是把那些长辈的不认同化为动力,写进这部《朝花夕拾》里。他告诉我们,要珍惜童年,更应及时把童年中的无奈释放出来。同时也给那些喜欢批评孩子,不理解孩子的家长敲响了警钟。所幸我的家长是理解我的,但我的一些同学就不那么幸运了,曾有一位小学同学因一次考试发挥失常而被父母限定每天休息时间,其余时间全得用来做作业他她的童年可真是“不幸”啊!

但是童年毕竟是美好的。从作者对百草园那一串充满诗情画意的描述中,我似乎随着他的心情愉快的回到了那个充满童趣的,碧绿的,生机勃勃的院子里,体验一个孩子与大自然相处的无忧无虑。即使去了学堂,有一位古板的老师,读一些难懂的语句,也压抑不了孩子们折梅,寻蝉蜕的天真。作者的童年乐趣中,还包括画画和看戏到来的渴望和满足。我真的很羡慕作者有这样丰富多彩的童年,能有说不完的话,还有闰土那样一位好伙伴。他那时雪地捕鸟的乐趣是我们这些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无法感受到的。文中的一切对于我都是那样的新鲜,鲜活,充满吸引力。一切感受都是那么令人回味,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这一篇,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假期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初读《朝花夕拾》不觉得这像一本名著,反而觉得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在这个摇曳多彩的记忆里,我最爱留恋徜徉的便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充满了生趣的小小百草园。

幼时的鲁迅,不时到园里的泥墙根去捉蟋蟀,常常拔起何首乌接连不断的根,为贪嘴而去摘带刺却酸的覆盆子。童心总是充满无穷的好奇和探究的渴望,小小的百草园给了他无尽的欢乐,幼嫩的心灵也因此变得新鲜透亮。

读朝花夕拾,我也真正领悟到,正是大自然和淳朴的乡民给了幼年鲁迅美和爱的启蒙,使他拥有了一颗丰富细腻而向往美好的心灵,并丝毫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变得粗糙麻木。以致二十多年后当他回忆起故乡的旧事与童年的乐园,哪怕是对其中的一草一木,依然充满了深深的眷恋。

我读的名著是《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我不觉得这像是一本名着,反倒像一个朋友与你闲聊家常。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真挚的情怀,无奈的忧伤,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让人鄙夷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于是他去了仙台,在那里认识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衣着模糊,但对科学严谨求实,对学生的作业一丝不苟,在鲁迅的作业上用红笔圈出来。而且他平等公正,毫无民族偏见,有着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抓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而《阿长与山海经》说的是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刻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不仅质朴,而且善良,关爱别人。作者由原来的讨厌她,变成敬她爱她。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不过,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吧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读书感悟散文篇八

你是否多年都未再碰过书本,已把它们遗忘了。读书能让人看清不同的世界,明白冷暖的人生。

过年在娘家。

有天在饭桌上,我妹自豪地对她女儿和我儿子说,“你们不知道,小时候放假,都是我每天把饭菜做好,外公外婆下班回来吃现成的。你姨妈根本什么都不做!”

“那你在干嘛?”坐我身边的外甥女好奇地问。

“我等着吃啊!”我笑着回答。

“她在看书,她喜欢看!”我妹接了过去。

小时候,家里有不少书。

但没有著名的文学作品。

都是父母订的《小学生作文》、《中学生作文》、《故事会》之类,还有好多在新华书店买回来的小人书。

父母不喜看书,但会给我们买书,订书。

他们也不懂书,只买些小人书,订些作文书给我们看。

还特意在打家具时为我们做了一个书柜。

那时不懂选书,就看父母准备的书。

《故事会》是我最喜欢看的,之后再看作文书。

作文书也只挑着故事型的看,文章后的点评是不会看的,觉得没味。

中午放学回家,父母在厨房忙着做饭。我不会考虑是否去帮忙,而是径直走到房间看书。

如果有新书到了,更是开心。把书打开,放到鼻子前面使劲地闻,闻里面的墨香。

礼拜天,父母带我们去新华书店,选一些喜欢的小人书。

最有印象的是买齐了一整套《三十六计》。

可惜后来都当废品卖了,也只记得其中的一计——走为上计。

虽然看书的履历比较长,但并没看什么精典的文学作品。

后来离家到株洲读书,才接触到更多的书。

只是那时青春年少,被琼瑶和岑凯伦的言情小说吸引,为书中的男女主人公哭哭笑笑。

更为准确地说,在初中时我就偷看了岑凯伦的书。

书名倒是忘了,只记得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本言情小说。

从同学那里借来,偷偷地看。

晚上写作业时摆在作业本上面看。听见门外有响声,以为父母进来,赶紧藏在教科书下。

就这样,利用每天晚上的时间偷着看完。

有一天,我妹神秘而带着警告性地语气告诉我,“你的书被妈收走了!”

我大惊失色,又羞又怕。

羞的是被我妈发现在看情情爱爱的书;

怕的是书是别人的,我妈不给怎么办?

没别的办法,如果装作不知道,书就还不了,只能厚着脸皮找我妈要。

我妈倒也通情达理,把我教训了一顿就从她的衣柜里拿出来,递给了我。

当我看到书就藏在衣柜里时,后悔莫及,怎么就不先找找呢?

前面一直没看过什么”正经"的书,只是没事就喜欢看,看里面的故事,跟故事里的主人公一起沉浮。

直到遇见了“三毛”的书,看到了另一种生活。

不是男欢女爱,莺莺燕燕。而是一种真实的生活,一种让人心生向往的生活。

她用热情奔放,敏感细腻的文字,带着我一起游历各国。

“三毛”——为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爱上了散文。

在学校还看了《包法利夫人》、《简爱》、《飘》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数不多的几本外国文学。

虽然书中人物的名字总是记不住,但也囫囵吞枣地浏览了一遍,算是和名著沾上了一点边。

只是可惜,离开了学校,也远离了读书。

竟然多年都未再碰过它们,已把它们遗忘。

好在,好在,不知何时,仿佛记起儿时的玩伴似的,又记起了它们。

又把它们拥入怀。

又让它们带着我走过四海八荒,看不同的世界,冷暖的人生。

又让我和书中的人物活过了生生世世……

作者:又耳

公众号:又耳夜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