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2023年初中数学的教案设计(模板6篇)

2023年初中数学的教案设计(模板6篇)

时间:2023-10-14 22:21:19 作者:紫衣梦 2023年初中数学的教案设计(模板6篇)

幼儿园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特点,注重循序渐进、融入游戏等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这些二年级教案范文,可以启发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创新意识,拓宽教学视野。

初中数学的教案设计篇一

在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升入初中后学生在数学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面对这种参差不齐的现状,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只是顾了少数,丢了多数,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加快两极分化。

为此,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数学分层教学尝试和探索,现将自己的体会和心得总结如下。

一、准确定位,优差组合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发育水平,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

b层为中等生、智力好,在学习上缺乏刻苦精神,学习成绩不稳定,但有潜力。

c层为学困生,智力发育相对迟缓,学习上感到吃力,在编排座位时,每四个人(1个c层、2个b层、1个a层)为一个学习小组,a层学生为学习小组长,主要负责本组的学习,作业检查、课余辅导工作,使每位同学都在监督和帮扶中“成长”, 达到共同进步。

二、奋斗目标,因层而定

明确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学生努力拼搏。

可目标过高,学生不易实现,会失去信心,而目标过低,学生容易自我满足。

所以给学生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实际,要根据层次来定,只要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所以对不同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目标。

a层学生为80分以上,b层学生为60分以上,c层学生为40分以上,对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尚未达到目标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给予正确引导,鼓励他们努力朝目标奋斗。

三、课堂教学,因层施教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上黑板板演练习时,尽量先让c层学生板演,然后让b层学生上黑板改正,a层学生讲解,最后教师点评。

教师在点评中要多表扬,对做题步骤上只要是做对了一步,教师要给予鼓励,“只要你再努力一点,你就能做对这个题”。

让学生找到自信,逐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将简单的问题偏向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较难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

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

对a层学生教师要放手让他们自学,但教师要做好指导,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

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才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避免了学生厌学现象。

长期坚持下去,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就指日可待了。

四、课外作业,因层设置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布置的作业也不同,选不同难度的习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每课时的课外作业精心的设计。

以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为例:c层次习题:要求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掌握其基本解法;b层次习题: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a层次习题: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时的课堂练习,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高层次的学生帮助低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作业能及时反馈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

因此,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

c层做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和略有提高的作业;a层做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

布置的题量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

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避免了照抄现象。

在批改作业时,b、c层学生的作业先交给小组长批改,对出错的地方,小组长指出并讲解,发给b、c层学生改错后交上来,教师查阅。

a层学生作业由教师批改,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分层教学给予了每个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浓厚,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今后我将勇于探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方法和指导,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贡献力量。

初中数学的教案设计篇二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两篇短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并比较两篇短文的差异。

3.掌握两篇短文的论辩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

教学难点 :目的要求3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初中数学的教案设计篇三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比较两篇短文的差异。

4.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

教学难点 :目的要求3、4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 预习:看注释,试译全文;编提纲,试背全文。

2. 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告子》。

3.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接力赛诵读课文,后教师范读。

(2)教师巡视,释疑点拨。

(3)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译。

4.概括课文的中心论点。

5.同桌学生编写结构提纲。

6.课文重点论述了“人和”的重要性,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例子,举例论证。

(提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陈涉世家》等。)

7.提问:(1)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孟子是否主张打仗?

(2)本文论述的作战目的是什么?

(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8.整理:(1)通假字:“畔”同“叛”。

(2)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字词:多音字:夫;一词多义:利、道、池、兵、之、而;古今异义:亲戚、去。

(4)词性活用:域、固、威

9.小结:这篇课文运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论述了“人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义。

10.作业 :1。领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2.预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并简要比较两篇短文的差异。

初中数学的教案设计篇四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有感于此,我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实施分层次教学,下面就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其他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简单习题。

二、备课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课标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三、教学分层

首先,根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基础以及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定位。

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目标,及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低层学生;二是中层目标,包括教学大纲中所有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中层学生;三是高层目标,即超过大纲原教学要求,适用于高层次学生。

其次,教学过程和方法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分层原则。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越来越爱学,越来越想学,提问时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最后,为使各类学生在课后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对课外作业也要进行分层次。给c层学生的作业以基础知识的练习为主,偶尔也要布置一些简单的综合题;给b层学生的作业以基本知识及中等难度的综合性题目;给a层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偶尔也要选一些较难的基本知识练习。这样使低层学生有兴趣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解决基本题;中高层学生则能拓展思路,提高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四、评价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1)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以学生自己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给予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2)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要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未达到目标的学生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3)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分层次教学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分层次教学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提高,使师生关系更融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初中数学的教案设计篇五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思想目标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正、负数的意义,

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初中数学的教案设计篇六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根据学生实际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学生;教师;分层递进教学;成长记录卡;最近发展区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背景分析

“分层递进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向每一个班级统一授课,在同一水平线上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然后又将这三层次学生进行有机和谐统一,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造就一个健康递进式的学习氛围,以分层递进达到整体进步。

“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各个环节的工作量都成倍增加,但可喜的是,学生们都处在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情景中,教师按照学生不同的差异,实实在在地教给他们数学知识和技能,让他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让每位学生各得其所,循序渐进。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递进教学”在国外早有研究,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风靡三百多年后,它的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和促进所有学生最好地发展的教学弊端呼之欲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实行了上午集体放学,下午小组和个别教学的形式;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分层递进教学”的有效体现。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国早期的教育家也为“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和理论:如“同级学生根据程度不同可分几班,同一班级可分几组,实行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有别,有合有分”。它就是让教师充分考虑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设计和进行教学,以便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不管是学生的生理发展上还是心理特征上,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正视现实,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台前工作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上在课堂上完成,而我们的课堂只有40分钟,要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真正做到“分层递进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结合这三年的教学实践,就笔者自己觉察: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层是前提条件,同时,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及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等细节问题。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师生的情感也在互动,最起码应达到一种和谐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自如地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享受自己的成功和喜悦。那么,教师就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更不能摆出一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架势。而是要认同学生的大胆发言,欣赏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千万不能漠视学生不成熟的见解,更不能随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同时,对学生进行分层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让学生在分层时觉得自己是优越的或者是差劲的,以激起他们的不良情绪,而要让他们明白到能不断地进步,能在“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并向更高一层奋进,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

四、“分层递进教学”的具体做法

首先,向学生宣传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目的,让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提高整体参与水平,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智力、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及教学实践,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即(a)层——优等生、(b)层——中等生、(c)层——后进生。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笔者在分层时这样述说,(c)层为基础组,(b)层为提高组,(a)层为竞赛组,同时还鼓励学生,(c)层为铜牌组,(b)层为银牌组,(a)层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c)层也不会有自卑感。对处在(a)层的学生,以指导他们进行探索性独立学习为主要目标,着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使他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能力、毅力等;对处在(b)层的学生,以培养他们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主要目标,增强自信心、恒心、毅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更多的乐趣;对处在(c)层的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着眼于克服懒散、自卑的心理,让他们体验什么是成功。更重要的是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三个层次是动态发展的,教师应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可以自行要求由(c)层调到(b)层,或由(b)层调到(a)层,但前提条件是他(她)自己认为自己能胜任该层的学习任务。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先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最终实现整体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层备课,确定各层目标

殊不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递进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在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为第一阶梯,保证(c)层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层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c)层学生“吃得饱”。

例如,北师大版八下《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学的三个梯级可定为:(c)层学生着眼于实记判别方法,会判断、选择,能模仿,让他们找到兴趣与信心;(b)组学生着眼于实记并理解判别方法,会述说三角形相似的理由,举一反三,让他们享受乐趣,增加信心、恒心;(a)组学生着眼于运用判别方法,熟练掌握逻辑推理能力,并将题目拓展、编题改题、妙题巧解,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和分层作业在课堂上的融会贯通

(1)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在知识安排上,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留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让他们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2)在分层指导上以落实(c)层、(b)层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a)层学生要加大训练其深度和广度,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总的来说,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同时尽量把课堂后15分钟的时间让给他们;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3)在课堂及课后作业选择中,教师也应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对(c)、(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复习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复习题,选做b组题、尝试c组题;(a)层学生在全部掌握之外,另增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3.分层测试、及时反馈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层授课、指导、作业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即进行分层测试。分层测试中要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4.分层评价、体验成功

分层测试后,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案,对各层的学生会起到激励的效果。在平时教学中,笔者自己通常采取如下考核方法: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占80分,拓深题占40分,其计分方法是:(a)层学生实得分=100分-扣分,(b)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考核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层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评价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把他们的点滴表现全都记录下来,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又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扶摇直上。

五、“分层递进教学”的成效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以求得更好的发展。“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虽然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但为每位学生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前进的方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清楚地认清自我,并不断完善自我。自从实施分层教学以来,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不管是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都上升了一个大台阶。新课改不再是一种形式,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减轻同学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广大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