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红军长章读后感(模板5篇)

红军长章读后感(模板5篇)

时间:2023-10-03 23:14:51 作者:书香墨 红军长章读后感(模板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红军长章读后感篇一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行动。在1934年的红军长征中,红军数万人经历了十二个月,跨越了12个省份,穿越了大山和大江,战胜了年久失修的极其艰难的路程,并在最终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将近一年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壮举,它永远铭刻在民族的记忆中。

第二段: 如何描绘红军长征

描绘中国红军长征这一壮举时,需要呈现出壮烈的英姿,坚毅的面容和崇高的忍耐精神等积极向上的气息。此外,我们还需要描绘出军队历尽艰辛时无尽的困难,表达出战士们的痛苦和牺牲,也需要与读者分享红军之间的友谊和互相支持的精神。

第三段: 我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感悟

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凸显了中国革命的代表性。这次长征是由共产党发起的,目的是摆脱国民党的迫害。长征的历程十分漫长,每走一步都是鲜血和生命的抗争。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伟大的理想号召使红军士气高昂,精神强劲。在最终胜利中,长征的成功无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胜利,更是中国的胜利。

第四段: 阐述长征给我带来的启示

长征故事中赞颂的是勇敢和坚毅,付出和牺牲。红军长征教育了一代人忠诚的信仰,团结互相帮助的精神,以及坚定不移踏实工作的精神。我想,正是这些精神,支持着伟大的中国革命,让中国走向辉煌的今天。红军长征对我们自己是一种启示,它告诉我们,伟大的目标需要付出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屈不挠地追求梦想。

第五段: 总结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里程碑,它为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长征故事中,红军们所表现出的奉献、信仰和毅力等精神,引领着我们追求真善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立志坚韧不拔,以实际行动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

红军长章读后感篇二

尊敬的王会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高兴来湖南参加这次纪念长征胜利、弘扬老区精神的座谈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之际,在红二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举办这样的座谈会,很有政治意义、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受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委托,谨向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各位领导、全国老促会系统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湖南省和张家界市,向党史研究和民政部门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听了王健会长饱含深情、满怀激情的讲话,我和大家一样,思想上受到教育、心灵上受到洗礼、精神上受到鼓舞。王市长、李厅长、王主编的讲话都是思想深刻、热情洋溢,听了之后很受启发。借此机会,从老区脱贫攻坚的角度,汇报三个方面的体会和建议。

一、中央领导同志对老区建设格外关注、对老区人民格外关心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中央领导同志历来高度重视老区特别是贫困老区的建设发展,在确定扶贫标准、出台片区政策、部署安排项目时都对贫困老区作了重点考虑和特殊倾斜。党的以来,把脱贫攻坚和老区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战,从20xx年到今年5月,30次国内考察有18次涉及扶贫,有8次是到革命老区(河北阜平、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古田、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安徽金寨)。20xx年底,以身份最早一次到老区阜平考察时,讲的第一句话是:“我这次来的目的,就是慰问革命老区群众。”还表示:相信“革命老区一定能够完成脱贫致富的历史任务,让革命前辈含笑九泉,让他们的革命理想得以实现。”最近的一次是考察安徽金寨,他是这么说的:“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在今天奔小康的路上,老区人民同样展现出了强烈的奉献奋斗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精准扶贫要求,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等场合,都对老区脱贫攻坚做了重要讲话,在老促会有关调研报告上也作了重要批示。在这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从头到尾、自始至终都饱含着对老区的特殊感情。、汪洋等领导同志也要求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体现了对老区的关心厚爱。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是我们弘扬老区精神、做好老区工作的根本遵循。刚才王会长讲,老促会各项工作要以老区脱贫攻坚为重点,体现了紧紧围绕中心开展工作的思路,我非常赞同。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能落下贫困老区、决不能落下老区困难群众

去年11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到20xx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减贫摘帽。”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贫困老区是短板中的短板。根据扶贫办统计,20xx年底,全国革命老区现有贫困人口20xx多万人,占全国的30%以上;有贫困县357个,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包括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党中央特别关心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决定》强调,重点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加快实施重点贫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扩大革命老区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去年12月底,中办、国办《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按照区别对待、精准施策的原则,以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带动老区全面发展。我们要坚决贯彻,抓好落实。

今年是全面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第一年,是脱贫攻坚冲刺期的第一年,打好年度战役、实现开门红非常重要。今年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氛围特别浓、势头特别好、举措特别实。对于初步成效,大家都有切身感受。我想重点说说困难。我们面临的困难主要是:贫困人口数量多、贫困程度深、发展能力弱。五年时间实现5575万贫困人口脱贫和832个贫困县摘帽的目标任务,每年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6省区贫困人口都在4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劳动能力不强,超过92%的贫困人口是初中以下文化,42.2%的贫困人口主要是因病致贫,16.8%的家庭缺少劳动力,往往“无力脱贫”。这些困难在老区显得更加突出。同时要看到,革命老区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蕴藏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把老区的资源开发好、城乡建设好、生活水平搞上去,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也具有重要意义。支持贫困老区,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单向投入,也会为整个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因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坚定的态度和务实的行动,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厚重的感恩之情,支持老区工作,推动老区发展。

为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不仅含金量高,而且是组合拳。一是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今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加到670亿元,比去年增长43.4%。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达到400多亿元,比去年增加50%以上。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创历史新高,第一次超过1000亿元,如果加上市县层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将更大。二是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包括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等。“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向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注入约2500亿元资本金,用于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扶贫力度明显加大,符合实现脱贫攻坚开门红的要求。需要把握的是,财政投入也好、金融支持也好,大水漫灌肯定不够用,精准滴灌还是可以办不少事的。三是实施土地优惠政策。适应脱贫攻坚用地需要,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对贫困县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安排。最近,国土资源部决定对592个县每县新增专项用地指标600亩,用于脱贫攻坚,这是一项非常实的政策。四是动员社会参与。对于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军队和武警部队扶贫,都有新的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已在地方建立了2.6万多个扶贫联系点。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扶贫。20xx年国家设立扶贫日,当时筹集捐款50亿元,20xx年就达到100亿元。在上述扶贫开发政策措施中,我们都会继续对老区实行同等优先的原则。

三、扶贫部门对各级老促会的工作充分肯定、对老促会各位同志寄予厚望

近年来,中国老促会紧紧围绕老区脱贫攻坚和老区精神传承,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也多次得到国务院扶贫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大家知道,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的当天晚上,汪洋副主持召开了老区建设座谈会,研究部署老区脱贫攻坚,这里面很大程度上有老促会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作出的重要贡献。刘永富主任指出,“这比做某一件具体的事更加重要”,他要求老促会的同志们“抓学习、干实事、说真话、搞动员”。大家要深刻领会、继续抓好落实。

借这次机会,我提几点建议。各级老促会要在推动老区发展上发挥特殊作用。在弘扬老区精神方面,我们孕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中央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老区精神,值得深入宣传和广泛弘扬。扶贫部门也好、老促会系统也好,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把弘扬老区精神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老区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建党日、建军节、国庆节等时间节点,持续不断推动老区精神发扬光大。在老区脱贫攻坚方面,总体上要按照中办64号文件精神,特别是实施老区精准扶贫的8项工程,各地可以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在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老区县“百县万村”活动基础上,我们将引导一批民营企业在贫困老区包县包村扶贫。关于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扶贫办和财政部将力争对贫困老区全覆盖。这些工作,都希望各级老促会积极响应、积极参与。

作为国务院扶贫办,我们将在扶贫宣传中对老区脱贫攻坚、老区精神弘扬作出专门安排。老促会准备成立老区精神研究机构,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我们将充分发挥各级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监测评估作用,适时组织第三方机构对中办64号文件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促进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希望老区干部群众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等不靠,齐心协力,争当老区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坚决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最后,祝各级老促会的领导和与会的全体同志身体健康、旗开得胜、再传捷报!

红军长章读后感篇三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段历史,也是红军长征精神的代表。从1934年开始,红军在险恶的路途中奋勇前进,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回眸这段历史,让人心潮澎湃,深切感受到红军长征的伟大,红军长征精神的坚韧和不屈。

第二段:描写红军长征的轮廓

红军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终点是陕北延安。全程长达2万5千里,穿越了18个省份,涉及到井冈山,遵义会议,红军三大主力等重大历史事件。这段历程充满艰辛和坎坷,但是红军奋勇向前,坚韧不拔,最终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第三段:描写红军长征的精神

面对沿途的艰难险阻,红军长征的成员们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坚韧,毅力和勇气。红军长征途中,为了突围,红军迈过了井冈山和武夷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总结了红军长征中的失误,调整了红军战略方针,挽救了红军党的统一。红军长征的精神是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和纪律性。

第四段:红军长征的历史地位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和新中国的开创性。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闪闪发光的历史,它弥漫着无数英雄烈士的气息和灵魂。红军长征是使毛泽东军队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的决定性时刻,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段:结论

红军长征的描写是对革命精神的重新诠释,是对红军那艰难卓绝、英勇奋斗的历史的纪念。从中我们可以学到,红军长征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的偉大的远足,表现出的是人们在困境中无所惧怕和不屈不挠的勇气和决心,我们必须从中提炼出精神力量,用以鼓舞我们的斗志和勇气,更好的为祖国,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红军长章读后感篇四

同志们、朋友们: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在即将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当轻歌曼舞的大款们狂饮“人头马”“xo”的时候;当某些达官贵人们大腹便便地剔着牙,潇洒地钻进锃明闪亮的“现代王”“蓝鸟王”“公爵王”的时候,当你为酒绿灯红而意乱神迷,当你美好绚烂的向往化为乌有……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那些60年前的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带入21世纪,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形象,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我们的红军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他们的骨头无疑是最硬的。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们的性格无疑是最可宝贵的。在奔向21世纪的长征路上,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铮铮铁骨的精神,同样需要这种用黄河,用泰山塑造起来的民族性格、民族精魂!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当每个中国公民都具备长征的铁骨精魂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以此告慰长征路上那20几万不屈的英魂。

红军长章读后感篇五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不屈不挠,坚韧不拔,最终成功地走完了这段艰难的历程。正是因为有了长征这段不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胜利,建立新中国。

二、探究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红军长征是因为当时的国内局势和红军内部矛盾所致。当时国民党政府采取了“围剿运动”,对红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围攻和剿灭。红军内部也存在分歧,遂导致了长征的全面开展。

三、了解红军长征的过程和挑战

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奇迹。长征中有许多次战斗,长征途中有荒山野岭,翻山越岭,长征中有历经千难万险的跋涉,也有不断按部就班地依次渡河的流水线。同时,红军还面临许多极其复杂的问题,包括粮食和补给问题,红军内部分裂导致的斗争问题等等。

四、总结红军长征的价值和意义

红军长征对于中国革命起了莫大的作用。它让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得以发扬光大,它为中国新社会的建立铺垫下了坚实的基础。红军长征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智慧,使得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变得更加亮眼。

五、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对红军长征的了解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困难重重,前途渺茫”的生存处境下革命者所必具备的勇气、毅力、智慧和创新意识。 “革命道路上的每一次探索和奋斗都是一次富有创新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革命者应该更加注重团队合作、精神高昂,也应该牢记自己的革命目标和精神信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