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13篇)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13篇)

时间:2023-10-14 01:52:07 作者:念青松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13篇)

理想是个人的宏伟蓝图,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对于挫折和失败要保持乐观和坚强,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理想范文,它们展示了追逐理想的过程和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的经验。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利用加法、减法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15(2)9+()=18

15-9=()18-9=()

(3)9+()=14(4)9+()=17

14-9=()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3、布置作业。

反思:

一节课的时间必定是有限的,上节课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口算“十几减9”的多种方法,并能选择一种进行训练,本节课的训练重点便是提高速度,所以我提出,“怎样能让你所用的方法更快些?”我们班的李禹蒙同学最先发现“十几减9”的题可以直接用被减数的个位加1,也就是几加1的方法来算。虽然有这样发现的人并不多,但相信同学们已经开始体会到数学中的规律运用了。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同上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1.出示古诗《望洞庭》,生解诗题(望洞庭,就是在远处看洞庭湖);

2.识诗人: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重点了解:刘禹锡,唐代诗人,有“诗豪”的美称。

3.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做到正确、流利,节奏分明

4.、小组合作: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三、汇报,交流,共同感悟诗意

回答:1.诗中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两相和是指什么?

2.潭面/无风//镜/未磨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说“镜未磨?

3.白银盘里一/青螺:在这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4、试着逐句讲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

四、巩固练习。

1、读全诗练习背诵。

2、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学生交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六、学生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七、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并注意他们的读音。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八、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学生自己读古诗,边读边画。

教学反思:使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能使学生更能深入的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1、联系学生的人生体验,从理想、信念、修养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人生教育;

2、进一步掌握、巩固朗读的能力和技巧,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1、明确理想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理想

2、反复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3、掌握本课中比喻的特点

用播放音像资料或音乐伴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模仿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读了这首诗,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或哪一句?为什么?”等问题自由谈论,然后请代表发言。

学生个人轻声朗读全诗,思考以下问题

(1) 假如人类没有理想,世界会是什么模样?

(2) 如果人生没有理想,我们会变成什么样?

(3) 自己应有怎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理想?

可将这些问题的思考简单写在笔记本上,鼓励愿意交流的同学到集体发言。

4、激情朗读,当堂竞赛

在明确朗读的抑扬顿挫等要求的`基础xvmhnbsv上,以大组为单位,排练朗读,形式不拘,集体评议。

本课的比喻有明显的“寓抽象于具体”的特点,先由学生分析这种特点的好处后,组织大家练习仿句,在运用中掌握这种写法。

要求学生搜集伟人们的人生理想,或相关理想的名言、格言、警句、诗句等,加上自己的思考,出一期“周刊”。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喜闻乐见的情境数学游戏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巩固掌握“想加算减”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针对练习

小红有13元钱,小明有15元钱,他们俩到肯德基去吃东西,请看肯德基的食品价目表:汉堡:9元可乐:6元鸡腿:7元。

(一)如果每人买一样东西吃,各找回多少钱呢?

1、列式算式(请你把可能出现的情况用算式写出来)

2、你会算吗?(独立计算,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你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3、汇报

4、你会填吗?

13-7=□15-9=□

(二)如果每人买一样东西吃,各找回多少钱呢?

1、列式算式(请你把可能出现的情况用算式写出来)

2、你会算吗?(独立计算,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你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二、自由练习:

1、小结:十几减几的方法很多,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计算时不但要选择你比较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而且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才能算得对又算得快。

2、选题训练

三、总结反思:

本节课仍然对学生的“想加算减”的方法加以训练,不过在我看来简单的理解在同学们那里却非常吃力,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本节课,我请方法掌握较好的同学教大家去发现加与减的联系,效果好了一些,已经有一大部分能够理解想加算减这种方法了,不过还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不断巩固才好。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第二单元《位置》

教学反思:《上下前后》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活动,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教学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所以我设计了“我说你做”、“说反话,做动作”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认知水平,展示自己的认知个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基础;二、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活生生的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找出自己身边上下前后的物体位置,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

教学《左右》时,左右的相对性是本单元学生最容易困惑的地方,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课中我运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判断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引起学生注意,引发思考;让学生举起右手与老师对照,促使学生去体验感悟;最后教师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如:议一议:上下楼梯怎样走。明白方向不同左右不同的道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学生的学习存在认知上的差异性,本节课基本上能让学生学会判断左右,知识的巩固与应用,还需要一个在实际中练习加深探索的过程。本单元仍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一开始没有引导学生怎样来分清“左右”导致学生在玩游戏时部分孩子反应不过来。在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环节上创设的活动太少,有的孩子还是没明白左右的相对性,应当有所加强。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教学内容:探索与实践,第104页12——13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探索与实践

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调查,再把调查结果课内交流。

小组活动:把实践活动中收集到的数据和同学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

2、第13题: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到当地东湖塘电信局了解国内长途电话分时段收费标准。

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计算100页表格中3位同学打国内长途电话应付的电话费。

二、评价与反思

围绕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回自己在学习小数乘小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时的学习情况。

1、让学生对照表中指标说一说,涂一涂;

2、组内交流,以促进互相启发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作业设计复习本单元知识。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课题六:练习课

教学内容:p26练习

教学目标:1、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数感和灵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取p26,第10题,48÷2。3(保留一位小数)3。81÷7(保留两位小数)审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观察保留位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独立完成,请生板演。

二、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2610剩余的题

2、独立完成p2611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较。

3、p261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三、发展练习

1、p26第12题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进一步补充针对性的练习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7个词语。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5.拓展雷锋关爱他人的事迹,并用讲故事的方式与同学分享。

6.学习关爱他人的俗语。

7.争当小小雷锋,学习雷锋精神,初步形成关爱他人的意识。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7个词语。

2.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1.视频播放雷锋事迹,导入新课。

雷锋叔叔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一生做了许多好事。今天,我们就跟随课文的脚步,一起去寻找雷锋叔叔,感受雷锋精神。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锋”字。

3.指导朗读课题,读出呼唤的口吻。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

2.朗读重点生词,交流识字方法。

1.自由读诗歌,说一说:“我们”都去了哪里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预设1: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

预设2: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

3.指导朗读1、3小节,读好问句。

两句你在哪里,体现出急切的心情,第二句语气上扬,语调延长。

4.引导学生关注2、4小节分别是对1、3小节的回答,发现课文有问有答的特点。同桌合作朗读课文,读出问答语气。

5.朗读展示:女生读1、3小节,男生读2、4小节,齐读第5小节。

1、通过小游戏复习本课生字,检查学生认读。

2、指导书写生字“冒、留、弯、背”。

(1)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生字共同的结构特点,上宽下窄。

(2)教师强调易错点,范写难点,学生描红练写。

教师介绍雷锋日记,雷锋叔叔一生做过许多好事,人们从他生前的日记中读到了许多尘封已久的感人画面,我们学习的这首小诗,就记录了其中的两件,今天,我们一起去到雷锋叔叔献出爱心的现场,分享这份感动吧。

1.预设一:我看到了雷锋叔叔抱着迷路的`孩子。

师:雷锋叔叔怎样抱着迷路的孩子?

生:温柔的、紧紧地......

师:天上下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肯定会怕孩子淋着雨,他会

生:帮孩子挡雨......

预设二:我看到了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

师:你淋过雨吗?猜猜雷锋叔叔在细雨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感到很冷、衣服都被淋湿了、被雨水模糊了视线看不清路......

预设三:我看到了泥泞路上的脚窝。

师:泥泞的路是什么样子的?

生:下雨的时候,路上都是泥。

师:雷锋叔叔走在这样的路上,怀里还抱着孩子,很艰难,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雷锋叔叔的脚上占满了泥 ,裤子也湿了......

2.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的画面。

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

3.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朗读1、2小节,教师指导。

1.小组合作讨论想象的画面。

2.小组派代表汇报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理解:年迈、荆棘等词语的意思。

1.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对雷锋叔叔的敬爱,对雷锋事迹的感动之情。

2.说一说:你从雷锋叔叔身上学到了什么?

1.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生字共同的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2.教师强调易错点,范写难点,学生描红练写。

1.小组内分享课外雷锋故事。

2.小组代表讲一讲课下收集的雷锋故事。

3.教师拓展雷锋日记,感受雷锋精神

1、学生自主朗读。

2、讨论分享谚语的含义。

号召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帮助他人,关爱同学,为学校做出奉献,争当校园的螺丝钉,大家相互监督,单元结束后评选出“小小雷锋”。

(一)活动框架

(二)教学设计

1.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桌”等9个字,会写“也许、桌子”等1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插图和重点词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读句子,能发现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4.理解千人糕的甜来自于千人的爱,联系生活,明白日常吃穿住行都包含着许许多多劳动人民倾注的汗水和热爱。

5.认读表示职业名称的词语,认识更多职业,能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会选择词语说句子。

6.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一株紫丁香》,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激发对教师职业的了解和爱。

7.知道无论做什么工作,每一份职业都能为社会做出充满爱的奉献,贡献自己的力量。

8.结合本单元所学所感,说说自己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怎样为社会献出爱。

1.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桌”等9个字,会写“也许、桌子”等1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插图和重点词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结合本单元所学所感,说说自己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怎样为社会献出爱。

1.讨论生活中吃过的糕点,导入新课千人糕,千人糕的原材料是大米磨成的粉和糖,引导学生发现“糕、粉、糖”都是米字旁,糖又是甘蔗甜菜汁熬成的,形声字识记“蔗、菜、熬”。

2.买千人糕、销售千人糕,在情境中理解词语意思。

3.朗读带有“特别、才能、经过”的句子,发现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区分“吗”和“嘛”。

4.认读多音字“的”。

5.朗读词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6.识字游戏。

任务二:默读第6-9自然段,借助课文插图,画出千人糕制作需要那些劳动?

任务三:借助插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感受千人糕的甜来自于千人的爱。

任务四: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举个例子说一说。

明白日常吃穿住行都包含着许许多多劳动人民倾注的汗水和热爱。

【板书设计】

1.学生朗读职业名称,借助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准确!

2.讨论:不同职业能为社会带来怎样的奉献和爱。讨论不同职业对社会的奉献。

2.感受师生之间的关爱,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反思:

有了“十几减9”的学习基础,在学习“十几减8”这部分知识时,我先让同学们回顾“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然后反问:这些方法能不能解决“十几减8”的题呢?同学们自己尝试,互相交流,发现口算方法,然后利用方法口算更多的十几减8的题目,这节课的题目便得很轻松。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

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的心声;

2、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有关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

3、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激情;

4、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枣核》 (1课时)

《最后一课》 (2课时)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1课时)

《古诗四首》 (2课时)

《晏子使楚》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单元专题总结 (1课时)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既有风烛残年的老人;又有贪玩幼稚的孩子;还有巧舌如簧的古人。对于他们,同学们有的不是很了解或感兴趣。我们教师要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熟悉、接受这些人物,从而理解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品格。更重要的,学习本单元,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分析人物上,更要学会从人物身上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言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课文。畅谈

2情境1:浏览单元内容,以“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学完本单元,你将会……”为开头,为本单元写一段结束语,让同学们感受到学完单元后的收获。巡视。浏览单元内容,写一段结束语。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 自由组合,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确立单元探究专题,制定探究活动方案。 巡视,参与讨论。自由组合,讨论制定方案。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枣核》

学习目标:1、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2、理解用枣核设置悬念的方法;

3、体味包含深情的语言。

课前学习: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设置悬念的方法。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由“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引出“枣核”。欣赏歌曲,哼唱歌曲,思考。

2情境1:枣核与“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比真是微乎其微,为什么以“枣核”为题呢?组织交流评价。思考,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 情境2:枣核长成枣树需要许多时间,友人试种枣核的想法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吗?组织交流评价。阅读,勾画。 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寻找寄托思乡爱国之情的其他方法。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 情境3:除了文中提及的通过布置家乡味道的环境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外,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呢?组织,参与活动。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给文中的.“友人”写封信,告诉她《除枣核之外……》

第3课时:《最后一课》(一)

学习目标:能复述课文故事,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

课前学习:查找有关最后一课的背景资料;回忆自己曾上过的“最后一课”,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小学升入初中;升年级换老师,你有没有印象最深的最后一课呢?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思考后交流。

2情境1:课文最后一课与同学们的有什么不同呢?组织交流评价。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2:你能找出文中的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吗?比一比,谁找得多!(以表格形式)巡视,参与讨论,组织交流评价。阅读勾画,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把《最后一课》的故事复述给家长听,让亲人们也说说他们所经历的“最后一课”。

第4课时:《最后一课》(二)

学习目标: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

课前学习:把听来的亲人们的“最后一课”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第一块:回忆上课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你对我应,回忆课文内容。 分两大组一组说出最后一课的表现,一组回答平日上课的表现。组织竞赛。回忆。一问一答。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1:我当导演: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角色分析。组织讨论,参与交流。小组讨论,集体评议。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最后一课》表演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2:《最后一课》现场再现。组织交流,参与演出。全班参与,讨论,表演。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合理想像,给《最后一课》续个尾。

第5课时:《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学习目标:能大致说出钱学森的事迹,了解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

课前学习:收集有关钱学森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学生介绍钱学森情况。介绍收集的资料。

2情境1:结合课文,填写钱学森个人简历表。(简历表主要包含“个人简历”和“个人小结”两部分。)巡视,参与讨论交流。阅读,勾画,填表。 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我也出国留学……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2:讨论交流:钱学森在美国成就大、生活好、待遇高,可他为了报效祖国,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了。如果将来你也出国留学了,你会怎样呢?组织交流评价。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上网查阅其他海外学子归来报效祖国的资料,讲给同学和家长听。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一

教学内容:

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二

单元学习目标

1、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升国旗、转风车等现象,感知平移、旋转运动;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在剪纸等实际操作中激发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单元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单元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共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轴对称(一)(教材第23、24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天安门

左右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方向相反的。

二、导学新课

1.观察下面的图片

这些图形是什么?

生:心形,小鱼,双喜字,房子,字母。

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同同伴进行讨论。

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第1,3,4,5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的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即:从中间分开,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2、利用附页中的图1折一折,看一看。

(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

3、认一认,说一说

观察图中的虚线部分,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你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

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想一想: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呢?

生: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找对称轴。

4、小结

上面个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虚线两侧的图形都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拓展训练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折一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教材“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轴对称(一)

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三

1、小数除以整数(一)

--商大于1

教学内容:

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416÷32=1380÷15=

二、导入新课: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一)

--商大于1

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22.4÷4=5.6(千米)

5.6

4)22.4

20

24

24

0

答:平均每周应跑5.6千米。

相关范文推荐
  • 10-14 教师评课的心得体会 教师公益讲课的心得体会(优秀16篇)
    军训心得是通过书写自己对军训活动的回忆和感悟,来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心得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启发。教
  • 10-14 2023年门店销售月度工作总结 销售月度工作总结(通用10篇)
    在半年总结中,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己在工作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及还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政务工作需要官员具备解决复杂问题和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门店销售月度工
  • 10-14 养蚕观察四年级日记(优秀9篇)
    运动会是团结、友谊与激情的舞台。运动会期间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和应急措施。下面是运动会宣传的一些创意图片和标语,让我们一起欣赏。养蚕观察四年级日记篇一妈妈网上给我
  • 10-14 2023年春天来了的活动教案 大班春天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
    一年级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三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备
  • 10-14 最新银行管理者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优质20篇)
    开题报告的撰写过程需要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开题报告范文,它们涵盖了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为大家提供了丰富
  • 10-14 最新青春的唯美句子摘抄(优秀8篇)
    在典礼中,人们以特定的方式表达对某个人或某个事件的尊敬、敬意或庆祝。如何组织一次隆重而庄重的典礼,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准备的问题。领略一场精心设计的典礼,感受其中的
  • 10-14 2023年美容策划案(模板12篇)
    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总结和回顾,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勇敢。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逻辑性,注意层次分明,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
  • 10-14 最新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的第一学期(优秀13篇)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孩子们走向成功的起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终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的第一学期篇一时间过得真快,转瞬间又到
  • 10-14 2023年技术入股合作协议书(优秀10篇)
    安全标语可以通过图文结合、警示色彩等方式来增强警示效果。在编写安全标语时,要充分调动想象力,设计一些有创意的标语,使得受众更容易接受和记住。通过阅读以下安全标语
  • 10-14 最新学校消防宣传月的方案(实用10篇)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这就需要进行整改措施的制定。以下是一些整改措施的实践总结,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学校消防宣传月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