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村级撂荒地整治简报(实用8篇)

村级撂荒地整治简报(实用8篇)

时间:2023-10-16 04:32:20 作者:雅蕊 村级撂荒地整治简报(实用8篇)

有时候我们需要主动请示,以便获得更多的指导和支持。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请示上级领导呢?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请示不仅发生在工作场合,也可以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一些请示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村级撂荒地整治简报篇一

健全组织见实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全镇耕地撂荒整治工作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发力,明确整治任务、时间、措施等,镇机关干部全员参与、划片包干、各司其职,切实增强了撂荒地整治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精准摸排知家底。组织村(社区)包片领导、驻村镇干部、常职干部、驻村工作组一同对闲置撂荒土地开展地毯式调查,逐地块摸清底数,查清撂荒原因,厘清撂荒面积,建立撂荒地信息台账。

分类施策强措施。将撂荒地整治和大豆扩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相结合,对道路不畅的地块,通过实施产业路建设项目改善耕种条件,确保撂荒地应治尽治。

村级撂荒地整治简报篇二

为有效治理耕地撂荒,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青岗镇“四举措”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精准摸排。成立由党政领导班子包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组织镇村干部、小组长、种植大户等180余人,以地块为单元,以“摸清撂荒底细,制定复耕方案,明确整改要求,落实复耕措施,细化整治台账”的工作思路,和“连片化、宜机化、全域化”的'整治工作要求,逐村逐社逐户摸清耕地撂荒底数。

二是强化宣传动员,提高群众认识。积极召开广播会、党员和社员代表大会、坝坝会100余次,收集拍摄各村撂荒地整治现场视频和现状照片,制作全镇撂荒地整治宣传短片2期,通过直观方式提升群众对撂荒地整治的认识。开展撂荒土地感受会,组织各村党员、社员代表到仁和镇天宫村、瞿河镇牛心村、沱牌镇桃花村等参观学习撂荒地整治经验,让各村的整治工作有经验可借鉴、有蓝本可遵循,进一步凝聚全镇上下对撂荒地整治工作的共识。

三是注重分类施策,统筹推进整治。坚持“企业带动整治、农户自主整治和村委兜底整治”相结合,统筹推进撂荒地整治。创新撂荒地整治“村企合作”新模式,鼓励通过“自主+就近”的方式开展撂荒地整治。

四是逗硬督导检查,提高整治成果。由镇纪委牵头,镇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办、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配合,对各村撂荒地整治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建立“两代表一委员”视察撂荒地整治工作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不断巩固整治工作成果。

村级撂荒地整治简报篇三

近日,临高县新盈镇龙兰村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稻香园”水稻园区种植的特种胭脂稻迎来收获季。

“稻香园”水稻园区是临高县新盈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成的首个水稻种植园区,首期种植水稻面积约120亩。而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地,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如今园区内农田平整成块、道路通畅、沟渠清澈,连片的水稻生机盎然、谷穗饱满、稻香弥漫。

据介绍,该园区水稻品种以“胭脂稻”为主,同时还种有少量“绿珠香”(白香稻)。其中,胭脂稻继承了“御田胭脂米”优质特点的香稻品种,预计每亩产量为646斤,“绿珠香”每亩产量为918斤。

临高县新盈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利用土地整理后形成的高标准农田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临高新盈试点产业类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除龙兰村“稻香园”水稻园区外,洋所北一期、洋所旱改水二期共约280亩水稻也将于12月底迎来收获。首批水稻收割后,新盈试点项目将按计划推进大面积水稻种植,打造特种水稻种植基地。同时,提升稻米深加工能力,改良稻米品质,提高稻米附加值,助力高效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村级撂荒地整治简报篇四

近年来,太平镇始终把稳定粮食生产,握实米袋子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中取得新成效。

几年前,太平镇部分耕地因为劳动力转移和自然条件变化等原因,出现了连片撂荒弃耕问题。去年以来,太平镇积极宣传撂荒地复耕复种政策,推行撂荒耕地经营权托管服务,试点对撂荒耕地免收3年租金,以“农机合作社代耕+农户自耕”方式逐步解决连片耕地撂荒问题。

现场会上,太平镇农办主任黄作雄介绍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基本工作情况和相关经验,镇领导符国洪、崔祺斌、温盈春就进一步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提出要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下一步,太平镇党委、政府将继续抓好复耕复种生产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压实责任,为农户耕种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复耕复种工作顺利进行,让撂荒耕地“活”起来。

村级撂荒地整治简报篇五

5月6日,龙溪镇如榔村抢抓时节全面发力,立足辖区耕地实际,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

当天,荒地整治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30余名村民有的除草,有的翻土,分工明确,干劲十足。

“这片土地已经荒废十余年,杂草丛生,完全不具备农业种植条件,非常可惜。”龙溪镇如榔村5组村民焦辉雄告诉记者,“今天,我们全体村民在这里除草和翻土,把我们的撂荒地翻来种200亩南瓜。南瓜收过后,我们还准备种中药材,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让老百姓增收致富。”

据了解,今年龙溪镇如榔村撂荒地整治项目采取“村集体+农户”的形式,流转80余户农户土地,进一步推进土地高效利用,有效地解决如榔村当地闲散劳动力问题,助推农户增收致富。

“目前,如榔村撂荒地整治项目已有200多亩,规划种植密本南瓜200多亩,预计产值在300吨左右,将有效地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为下一步农业农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龙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刘红专介绍。

村级撂荒地整治简报篇六

根据市政府部署要求,连江县切实加强耕地抛荒撂荒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举措,紧抓整治重点,全力开展耕地抛荒撂荒整治工作,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利用,坚决制止水稻功能区出现的耕地抛荒撂荒现象和问题。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立即行动、协调配合、强化督导,实行整治工作责任制,建立督促验收制度,广泛宣传动员,制定工作方案,坚决把制止耕地抛荒撂荒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

根据前期摸底排查,全县水稻功能区内抛荒撂荒的面积为2964.87亩。截至9月18日,全县已完成复耕2917.47亩,总复耕率98.4%,已完成复种2864.27亩,总复种率96.6%,其中种植粮食作物2306.73亩。丹阳镇、晓澳镇、小沧乡、潘渡乡、马鼻镇、官坂镇、东湖镇、坑园镇等13个乡镇已完成全部复耕复种工作。

村级撂荒地整治简报篇七

20xx年以来,坚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抓实工作举措,奋力破解农村撂荒地复耕难题,推动撂荒耕地“焕新返青”,有力促进粮食扩面增产。全年共复耕撂荒地28.24万亩,其中用于粮食生产27.11万亩,占比为96%。

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把整治撂荒地作为全面履行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关键抓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逐级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地落实。全市共召开粮食生产、撂荒地整治等工作推进会、调度会12次,亮做法、比成绩、赛进度、排位次。

摸清撂荒底数。谋划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六个严禁”“增存挂钩”“进出平衡”等要求,紧盯撂荒地整治目标任务,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采取“地毯式”“拉网式”排查,以县为单位、以村为单元建立台账,全面摸清耕地利用及撂荒底数,并将整治任务层层分解,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今年实施三轮摸排共摸清存量撂荒耕地28.24万亩。

强化督导考核。将撂荒地整治纳入市委农办“1+5”督导机制,实行“日通报、周调度、限时改”,已印发《督查快报》67期,每天专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并直发县(市、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指出问题及时开展“回头看”。

加强整治保存量。大力推行“三方共耕”模式,完善“三免两减半”、以奖代补、低效经果林腾退等机制措施,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和国有平台公司积极参与撂荒地整治。

高标建设提质量。将符合立项条件的撂荒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改造范围,持续改善耕种条件。实施“1153”示范建设行动,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细则》,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深化“政银企”互动,率先探索实施“高标准农田+”金融贷款融资,发行专项债券2420万元,实现新建项目亩均投入达到4000元以上。

提高地力扩增量。整区域推进种养循环畜禽粪污还田、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有效恢复撂荒耕地肥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亩均提高50公斤以上,20xx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提高0.83个等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每亩提高100公斤以上。

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083万元,用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居全省第2位;市县财政安排1.7亿元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事服务超市)、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加大粮食生产力度,对撂荒地复耕按亩均180—500元进行补助。持续开展实施“种粮标兵”评选,20xx年投入200万元用于种粮标兵提质扩面,努力营造争当粮食生产排头兵的良好氛围。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耕面积达30亩以上的享受种粮大户补贴。

强化技术服务。选派千名农业科技人员到一线开展以撂荒地整治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为重点的全覆盖培训,指导基层不误农时,抓好复耕复种。全面提升科技监管水平,运用无人机对撂荒地整治工作开展实时监测,并探索实行全域卫星遥感动态监测,确保家底真实、调度有据。

建立长效机制。推广“互换并地、确权不确地”等模式,培育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9000家,农机、植保等社会化服务组织160个,有效缓解劳动力成本高和劳动力不足问题。大力引进“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22家,形成龙头带加工、加工带产业、产业带发展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巩固和拓展撂荒地整治成果。

村级撂荒地整治简报篇八

一是充分准备,确保工作效率。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根据各村具体情况,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实行“驻村干部+各村班子”为单元的工作小组。开展专项业务培训,确保干部具备现场技术支撑能力,提升工作效率。

二是加强宣传,号召群众参与。通过各村(社区)大喇叭、微信、qq等方式开展撂荒地整治的宣传工作,让群众支持并积极主动参与撂荒复垦工作,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撂荒地整治工作安排提供依据。

三是加大投入,多措并举撂荒复垦。各工作小组根据图斑位置进行实地勘察,并对可新开发耕地进行新图斑绘制,切实有效扩大耕地面积。利用大型机械对荒地进行撂荒复垦,提升工作效率;针对狭小、分散的地块则号召村民进行人工复垦工作,确保能耕则耕,能耕应耕。

四是科学安排,全力推进复耕复种。大力宣传惠农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引导群众积极开展复耕复种;主动联系各种业公司,由村社免费提供种子给村民,保障种子货源稳定、安全可靠。对因长期外出、年老体弱无法耕种或土壤肥力差、分布较为分散无人流转的撂荒地,通过村集体经济或专业合作社实现复耕复种。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