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2023年小数的近似数教案(优质9篇)

2023年小数的近似数教案(优质9篇)

时间:2023-09-22 23:50:47 作者:LZ文人 2023年小数的近似数教案(优质9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数的近似数教案篇一

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掌握较好,基本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然而对于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不乐观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以前学生学过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就增加了难度,学生不知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该如何处理。

2、前面刚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往往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相混淆,错把改写当成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3、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悟。

小数的近似数教案篇二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近似数的连续进位问题。

1、复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课始出示: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主题图,创设了同学们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盛维维的身高1.584米精确到分米、厘米。这样把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3、深刻体会保留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

4、重点比较,保留整数的1和保留一位小数1.0的区别。通过在数轴上的取值范围,使学生体会到保留整数1的取值范围在0.5~1.4,保留一位小数的1.0的取值范围在0.95~1.04,保留整数的1和保留一位小数1.0虽然大小相等,但是精确度不一样,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就越接近准确值,也就更精确。

1、练习时间有点少。

2、个别辅导不够。

小数的近似数教案篇三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数的近似数教案篇四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更实在的体现《新课标》,实施“智慧课堂”的科研课题,因此在苏教版第九册“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有趣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不仅关注了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还关注了学生情感和体验。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数的近似数教案篇五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二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引入环节,在超市买菜时,总价是7、53元,而售货员只收7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7、53这个小数的近似数。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不知道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就不能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提升有巨大潜力的学生了。

但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

《求小数的近似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数的近似数教案篇六

本节课教授的是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并举例说明了具体做法,让学生明确了整数的尾数是改写成“0”。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也是这节课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我个人认为本节课最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比较了小数与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学生在掌握了新知的同时,对学过的知识也做了较好的复习。

小数的近似数教案篇七

“求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习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也加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这节课要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充满生活气息。帮助学生在数学课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一开始,从这一单元学生熟悉的“三峡工程”谈话中自然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指导学生掌握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四舍五入”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计算关于用小瓶装鱼苗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掌握“进一法” 取商的近似值;最后指导学生探讨关于做成套衣服用布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在教完新课后,我设计了3个小题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

1、每千克鸡蛋2.7元,买4.25千克应付多少元?

错误答案:2.7×4.25=11.475(元)

教师点拨: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用元作单位应保留二位小数。所以正确答案应是2.7×4.25≈11.48(元)。

2、一匹布90米,做一套儿童服装用布2.2米,这批布最多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服装?

错误答案:90÷2.2≈41(套)

教师点拨:可以做多少套服装应用“去尾”法,因此90÷2.2≈40 (套)。

3、一辆车最多可以坐55人,230人去郊游,需要几辆这样的客车?

错误答案:230÷55≈4(辆)

教师点拨:需要几辆这样的客车应用“进一”法,230÷55≈5(辆)。

看来在求近似值时,应引导学生多联系实际生活,才能正确选择对应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答案。

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多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同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整节课教师都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使探索落到实处。这样学生的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小数的近似数教案篇八

师:通过昨天晚上的预习,同学们都知道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下面是某市20xx年末全市人口情况统计:

总计(人) 男性(人) 女性(人)

970889 484204 486685

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各接近四十几万?你能写出它们的近似数吗?

生:能!

师:请在你的自备本上写写看!

(生试写)

师:男性的人数接近四十几万?(指答)

生冬:男性的人数接近四十八万。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冬:我是这样想的:要求男性人数接近四十几万,就要看万后面一位千位,千位上是四,不满五,就把尾数舍去,所以男性的人数接近四十八万。

生烨: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

师:喔,请大家听听烨是怎样想的!

生烨:我是从个位看起的,个位上是四,不满五,舍去;十位上是零,不满五,舍去;百位上是二,不满五,舍去;千位上是四,不满五,舍去。所以男性的人数接近四十八万。

生窃窃私语:好像都对的

生勇:我觉得烨的想法是不对的,如果把484204换成484904的话,就不对了!

师:怎么不对了?

生勇:484904应该接近48万,如果按烨的想法的话,就变成接近49万了。

(师板书生勇的想法)

师:484904更接近48万还是更接近49万?

生:更接近48万!

师:为什么?

生:因为484904比48万多四千多,而比49万少五千多。

师:所以应该怎样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独立思考前提下的交流,在交流中有新的生成,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交流。按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它强调教学中的社会性和相互作用对于知识建构的重要作用,主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与交互教学。课标中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受更深了。

反思这节课,使我认识到在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发挥教师期待效应,会使学生插上自信的翅膀,飞到成功的彼岸。而学生的成功又有赖于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一培养过程是师生长期努力而形成的。要注意从细微入手,持之以恒。首先是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这里所说的听不但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讲,更要用心听同学发言。只有这样,才具与同学交流的条件,有的学生往往只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漫不经心。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伙伴发言,因为同学发言能反映同龄者共同的心声。并请其他同学做出评价,生生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其次,培养学生主动说的习惯。开学伊始,我就要求学生们要敢说,人人说,大声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们很愿意这样去做,我看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于是,我就萌发了培养学生自主交流的想法。有一次,一个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后,另一位同学在下面小声说不同意他的想法。我抓住了这个机会,请这位同学大声与前者进行交流,随后,又有同学加入到他们的交流之中。我对这几位同学的做法大加鼓励。在以后的数学课中,这种互相交流的形式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我想和xx同学交流一下,我认为xx同学说的不对,我想给xx同学补充一条,这样的话语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之间出自内心的评价往往比教师的评价更易于被接受。一句赞赏的语言,一个暂停的手势或者同学发言后主动报以的热烈掌声都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评价。这些评价虽然没有齐刷刷的掌声或异口同声的你真棒那样壮观,但是它的实效性显而易见,在其间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起到了评价的作用。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会更加爱学数学,乐学数学。在情感上做好了学习准备的基础上,顺势将探求知识的过程推给学生。在情感内动力的推动下,再借助他们已掌握的现有的知识经验及各自不同层次的生活实践经验,选择各自不同层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通过他们主动探索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记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动向。那么研究学生如何学数学以及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则成为中心议题。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统一的活动,所以它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和个体的思维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和帮助,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数的近似数教案篇九

近似数的学习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体验。但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猜测和交流,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它的含义和作用。

教材没有给出近似数的概念,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通过对比两个人对参赛人数的不同看法(即准确人数与近似人数),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中结合实际认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相关知识,以及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等,以便于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由于现阶段不宜给学生教“四舍五入”法,因而让学生把准确数改写成近似数,学生往往出现估计离谱的现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虽然一个数的近似数有很多个,但最恰当的答案应该是那个更接近准确数且更容易记住的数。要引导学生多结合实际情境,得出易学易记的方法就是对那些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我们要把它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方便多了。

的特点,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充分交流,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说出来,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