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最新太极文化的致辞稿 太极推手技巧分享(模板7篇)

最新太极文化的致辞稿 太极推手技巧分享(模板7篇)

时间:2023-08-29 10:31:51 作者:琉璃 最新太极文化的致辞稿 太极推手技巧分享(模板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太极文化的致辞稿篇一

推手练功,不可争胜负、不可论输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太极推手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既是因敌变化而变化,那么首先要了解敌人的意图,一句话要了解敌情,正如孙子兵法讲的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太极拳则特别强调这一点。和对方一接触,就要做到“知彼”。所以学习太极拳推手,首要任务是练习“听劲”。我一只手上有9个力点(五指、大小鱼际、掌心、掌背),双手18个力点:对方双手一旦接触到我身上,也有18个接触点,这些接触点,加上我的眼睛观察、加上上下肢的接触,这所有的接触点上(当然同一个时间不一定点点都接触),都有我的“耳朵”,都有我的“侦察兵”。锻炼推手时,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时时刻刻想到这些接触点,以高度的敏感性,充分发挥这些“侦察兵”的作用,仔细听真看清对方力量的动向和变化,以便迅速运用相应的战术以应敌。陈照奎老师常讲:“十个手指头都得干活,象弹钢琴一样,非常灵敏地干活。”所以说,“听劲”是太极交手的第一项基本功。

棚劲,是太极拳各种劲的共性特征。太极拳用于交手时,它不主张硬冲、硬拼、硬抗、硬顶,也不许丢,不许逃跑,而是先用一种弹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即棚劲,来接应对方的来力。所以,人们把棚劲作为太极功夫的接手法。这种棚劲,不只是表现在手上,而周身处处都有这种棚劲。即陈鑫公说的“无处不弹簧”。周身如同充足了气的球体和轮胎,处处皆有弹性外棚劲。因此,捋、挤、按、采、例、时、靠七种劲,都是棚劲的延伸,或是使用的角度不同,或使用的部位不同而已。这八种劲,相生相克,都是因敌变化而变化无穷。例如双人推手时,对方进攻来力偏高,我即上棚之。如果从接触点上感到对方力弱,我即将来力向外棚之或随势拿之(如金刚捣碓动作一);如果来力较猛,而偏右,我即顺势向右捋之;偏左即向左捋之。如来力偏下,我即用下采法;如当我捋或采时,敌人变肘、变挤,我则按之;敌近身,我则走大捋;我捋敌,敌靠我,我则转腰走按劲。同样,敌人若采或捋我时,我也可以走肘、走靠诸法,八种方法相生相克,反复锻炼,以丹田内转的离心力带动全身,练得自己感到脚下有根,丹田气壮,内气鼓荡,周身皮毛向外膨胀,感到处处可以引化、处处可以爆发出松活弹抖之太极劲,才算初步“劲上身”了。所以棚劲是太极劲的基本特征。

一般人练推手时,往往是想把对方拒之门外,尤其力气比较大的人,更是恃力而不愿让对方来力近己圈内,或急于将对方发出。这样就很难练出太极拳之引化本领。首先,我们要在精神上树立敢于让对方进来的大无畏精神,敢于近身,气魄要大,胸襟要宽,容量要阔。陈老师经常说:“来多少要多少,要多少给多少;来之欢迎,去之欢送。”“能吞、能吐,肚量大,胸怀要宽”。意思就是能把对方的来力放进来,当对方前倾了,失重了,要往回“撤兵”了,我则顺势发化(其中之要,在于机势)。即陈老师讲的:“来,则顺势捋;去,则顺势发。”都是一个“顺”字。做起来,确很难。要做到身前容量大,平时就必须下功夫练引化。这就要求你能含胸塌腰,能松胯、屈膝后坐(而不是前跪),势子能高能低,把胸前的容量尽力加大,不论对方是按、是挤、是棚、是肘、是靠,我都敢放进来。对方两臂无非是那么长,不要怕,即使吃几次亏,输几次,也无所谓。练习能吞能容之后,再练能吐、能放、能发就容易了。他来多少,我要多少,一点也不多要;他要多少,即给他多少,一点也不多给。尽量多练习大捋、大开大合,把身肢放长、放展,练习顺势而引,顺势而发的功能。

陈照奎老师讲合,实际上是讲拿。“拿”者“合手”也。不一定是靠一只手去拿住对方,而是从总体上控制对方、包住对方、笼住对方。或用一手、或用双手、或用双臂、或用双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弯里侧夹住对方、或上下配合别住对方……总之,凡是使对方处于背势者,都属于拿,都属于合。他还强调一个“先”字,谁能先合,谁能赢。即要主动,首先要从精神上控制他、包围他、藐视他,使他处于我的包围圈之内。合住他的目的',是使我双手、或手肘、或手加腿,把力量合到对方的重心线上(即抢夺“大本营”),或是合在他力量的走向上(力点动向)。然后,随他的动向而合力发之,以破坏他的平衡。他一旦失去平衡再如何收拾就好办了。所以,既要顺着他,又要控制他。正如《孙子兵法》中所云:“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说他应敌时,千方百计让他落入我的包围圈之内,用引诱之法也好,用声东击西之法也好,或在同他旋磨打转过程中也好,趁他尚未知所措之时,尽快控制住他,使他不得劲,然后再顺势借他之力将他消化之。陈老师推手时,主张尽量控制对方肩部和大臂(肘关节以上),这样便于将合力加到对方的重心线(又称轴心线)上,便于破坏其平衡。郝月如先生也讲过,推手一搭手即要“以手指敌人中心,手不能用,肩时指之,肩时不能用,意指之。”总之,意气力,都要想法合到对方重心线上,当然,如果无预定的死规则,允许用腿,上下合力则更易奏效。如所谓“小鬼推磨”之法。当然,敌人往往也是千方百计合住你,你就要靠自己的“听劲”本事,当他欲合未合住之时,迅速用螺旋式的棚劲破之。决不能让他合住我。为此,平时练拳必须注意聚精会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开又能合。

太极拳往往讲求引化为先,先引化而后发放,其实这是初级功夫。高级功夫应该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与进击同步化,统一行动,方为妙术:第一种功法(或第一种手法)是先引后发。即待对方来劲被我引化落空之后,我再将内劲外力合而为一(意气力三结合),合力发之,即所谓“引劲落空合即出”者也。例如运行一个圈中,有时半个圈引化,半个圈发劲(如六封四闭动一到动三);第二种手法,是边引边进、或上引下进、左引右进等等。如懒扎衣动作三,既是右(手)引左(手)进(击),又是上(右手)引下(右腿)进(击、蹬、套、插);第三种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即一个引化动作之中也有进,也有打。打中有化,化中有打,故曰“化打合一”。例如金刚捣碓之捋法,其中单势进步捋、退步捋,都是捋化之中有发放之劲。体现了在我主现控制下敌我力量合二为一,致他于败势(背势)。又如抱头推山动作一,左时引化对方右手的按劲,同时,借对方之按劲,发我左拳击敌胸部(头部)之劲。肘引手发,手引手发,点线变化,化打皆在一只臂上,这不正是极妙的上层功夫吗。有时在一只手臂的一个螺旋劲(顺逆变化)之中可以发出几个劲。如披身捶(庇身捶)中之背折靠前的右臂上棚、里合肘、里勾拳三个劲的迅速变化,又如白猿献果一势的反拿、上棚、下引、击裆、切肘、冲拳等六个劲的变化都是螺旋式的非常巧妙的点线结合用法。抽出这些单势进行锻炼则是提高推手技巧和技击功力的上乘方法。

人们常常把太极劲比做漩涡、旋风、钻头、龙卷风,所谓发劲,即依靠这种人体立体螺旋力量,把敌人棚出去,这是对的。练太极拳就是要练成周身处处都是球,使来力感到触处有圆;处处球切球;处处被滑掉,被棚出。同时,我的四肢,乃至我的躯体又象蛇一样,将来力缠住,处处可以发劲。平时练拳时,即应注意以丹田(包括腰椎)为枢纽,依靠它的离心旋转力,带动周身,带动四肢,所有运行非圆即弧,所有部位都似球、似蛇、似钻头、似导弹。大至周身,小至掌、拳、掌根、手指、手腕,以及大腿、小腿,都走螺旋劲,处处都是顺逆滚动的、点线变换的螺旋体,从而在滚动中化掉来力,在缠绕中吃掉来力。使对方感到加到我身上的劲不是被吃掉,就是被甩出去。仿佛发出的弧旋球一样,使对方莫知所措。为此,平时练拳时,即注意大大小小的缠绕劲,一点也不要马虎,丝丝入扣,缠到筋骨之内。平时练习推手,不论进退、化发,都要锻炼走螺旋劲,腰如门轴,双手如“转子门”,充分发挥腰部的离心力,使对方感到处处背势,非输不可。但“兵贵神速”,只靠平时打拳时的慢动作是不行的。所以,要练单式发劲、练快速螺旋劲,快到“迅雷不及掩耳”。当然,为了腰活,还必须锻炼松胯。

“下塌外碾”是陈老师常说的一句要领,也是他常用的一种手法,在陈老师之前的拳论中还未见到这句话。这句要领,既形象,又实用。他常用的三个字是“合、塌、碾”。即搭手之后,先合好劲,然后塌掌根,力求塌至对方脚跟(依靠意念力)。同时,要沉肩、坠肘、塌腰、松胯、五趾抓地,借地之力,用于我掌根的下塌外碾劲,把对方之力碾出去。其实人们一想到那碾米的碌轳,压马路的压路机,就可以形象地了解到掌根的既沉又向前滚动的一种力量。太极拳,就是靠这种下塌的力量,破坏对方的根基。所谓“贴身近战,力摧其根”者,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太极拳的战略战术,不在乎一手一足的重创,而着眼于破坏其整体的平衡。因此,在推手中,一方面努力锻炼自己下盘的稳固,力求接地之力,借地之力,巩固自己的根节;另一方面,与敌人一搭手,即着眼于他的脚,不论是从上盘、中盘、下盘人手,都要走下塌外碾之劲,力达其根,力摧其根。这是应敌时破坏其平衡的着眼点、着手点,也是落脚点。

太极拳以顺势借力为其主要技法。但在敌人来力不明时,可以采取“造势借力”之术。即给对方以假象,而从反面取之。“道者,反之动”(老子)《孙子兵法》谓之“声东击西”。我们叫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如第二金刚捣碓动作一、二);欲上先下,欲下先上(如双震脚、金鸡独立);欲前先后,欲后先前(如左冲、右冲、退步跨虎);欲开先合,欲合先开(如初收、披身捶);欲纵先横,欲横先纵(如闪通背动作三、四);欲顺先逆,欲逆先顺等等。从反面入手,造势借力之中,还有一种惊诈之术。“兵不厌诈”,即在交手之中,以神慑人。如惊上取下,惊下取上,惊左取右诸法。有时则采取一断一送之法。交手中,突然我劲一断,使对方一怔,或突然失控,当他神怔劲空之时,我迅速接劲击其虚点。各种武术中都有这种技法,太极拳也不例外,所不同者太极拳强调走螺旋劲。如陈鑫公所云“虚笼诈诱,只为一转。”虽然平时练讲究“连绵不断”,“无断续”等,但在实战中必须适机应变,沾粘连随是基本手段,但还要能粘、能断,劲断意不断,劲断神不断,断是为新的粘,一断一接,断和接都是为了制敌取胜。太极拳的上乘功失,就在于运用自如。

总之,给敌人以假象而从反面取之。也是一种重要手法。所谓打空、打直、打回、打怔,都是我先造一个势,迷惑他,使他不知所惜而失势、或他劲落空、或回撤、或发直、发愣时,我即以神速之螺旋进击,使对方失势。正是体现“因敌变化”而示我之“神奇”也。

太极拳所以能以柔取胜,以柔克刚,其关键在于全身筋骨节节放松,劲力节节贯串。因敌变化节节交替运用,节节可化,节节可打,全身所有关节都非常松柔、灵活而有力。小至手指各个关节,大至上中下三盘,以及手、腕、肘、肩、胸、背、胯、腿、膝、脚,各个部位都可以打人,所谓“挨到何处何处击”者也。主要之处在于应敌时能不能随机应变,三节互用,三节、及至九节,能灵活交替运用。即《孙子兵法》中所云:“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这就必须在平时练拳时,注意锻炼各个部位的劲力变化,节节灵活可以随机而用,全身如龙似蛇,变化自如。打拳时,推手时,要时时意识到双手、双臂、双腿、双足,以及手足之间的合劲,相吸相系,上三节,下三节交替变化、顺逆变化地节节贯串劲。例如:中盘式动作一,我左手被按,收回来(引过来)同时右手击出;又如单鞭动作二,右手被拿,屈时以采肘解脱,并可以肘反击;抱头推山动作一,左肘被按,肘收回,而以左手(拳)出击,左手被棚,右拳再出击。如掩手肽捶动作五,双手被封住,走肩臂。再如二路拳中的退步护心拳(兽头势),双拳、双时交替边引化边出击,下边脚可以勾绊、可以进击,左右配合、上下配合、节节配合,交替引化与进击。充分体现太极拳之整体劲及其在阴阳变化中之妙用。

太极拳,是强调用意的武术。用意,是太极拳内功的上乘功夫。讲“用意不用力”不对,“用力不用意”也不对。还是意气力(精气神)三结合为宜。

总之,上述种种战术技巧,必须基于平时刻苦操练和用心体悟。除了坚持练拳架之外,还要练单式,两人对练,以及功力训练,内功训练,不断增强体能、智能、气能,以及胆量和勇气,还是中国传统武术中讲的四个字:即一胆、二力、三智(谋)、四法(技巧)。太极拳也不例外。

太极文化的致辞稿篇二

太极拳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博大精深,自学太极拳并非易事,但是,也并不是毫无方法。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跟着太极拳自学教程来简单的了解。

这是此拳难学的主要地方。对此,首先应了解腰部在太极拳动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和重视腰部的活动。各动作都是腰部向身肢运发幅射出来,使各部相互协调统一的活动。

运动中,腰对全身动作的变化和重心的调整与稳定,以及劲力的运发,都起着主宰和中轴的作用。腰部要松、要沉、要直,保持这种状态,就容易练到动作圆活沉稳和各部协调。

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很明白吧!自学太极拳当然要从一些简单的招式开始了解,慢慢的练习,坚持下来一段时间就可以继续深造。

例如《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或拙编《原地十三式太极拳》。这十三式比较简单易学,练习时,一般不受天气和场地的限制。

虽简单,但由于是从传统太极拳中精选出来,合理组合编成的,太极拳本色未动,既有明显的.传统太极拳共性,也有明显的组编后的特色。

教材中各图像,其正面是假设为南方,据此,其后就是北,其左就是东,其右就是西了。

方位在我们的太极拳练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正确的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呢?首先就是方位要了解清楚。

定势如果不是对正方向,所偏向的角度,平面图上看不准,应从其说明文字上搞清楚,学者面向书本,其方向与书上图像的方向相反,解决的办法,可以面向书本,而动作则反其向而行。

或依照书上也假设自己正面为南方,按照前南、后北、左东、右西的方位记在心上,或标明在练习地点的四方,使自己假设的方位和图上假设的一致。

也可对搞不准方向的某一动作,做时背向书本转过头来查看对否。动作中手臂常向内或向外旋转,手臂内旋是大姆指向手心方向旋转。手和脚的动作路线,书上有线条标明,应依照其进退。

初学时,为了减少入门的难度,可以不顾内功,按照动作说明文字与图像,依样画葫芦地学,只求形似,不求神似,等到外形动作大致像样了,就要逐渐领会和掌握其内功。

例如,精神内敛,尽量放松心情,安静的指挥行动,均匀缓慢的腹式呼吸,身体肌筋骨尽量放松,逐渐进入内外统一的练习。

太极拳是内功拳,古典拳论中指出:“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而在内”。其内外关系是:“意气君来骨肉臣”。外之所形,无非内之所发,内功练好了,外形动作就会随之神似。

1.太极拳自学教程

2.24式太极拳自学教程

3.太极拳自学教程基本功

4.关于42式太极拳的自学教程

5.自学太极拳的要领

6.如何自学太极拳

7.太极拳不能自学的原因

8.大学英语自学教程

太极文化的致辞稿篇三

(一)培养我县太极拳运动骨干,带动和指导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普及。

(二)以太极拳运动作为我县全民健身的主要健身方式,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三)通过举办太极拳运动培训班,使太极拳运动爱好者的动作更加规范化,达到健身目的。

县太极拳爱好者。

第一期:20xx年7月27日-28日;

第二期:20xx年8月24日-25日;

第三期:20xx年9月21日-22日。

体育馆

24式简化太极拳、42式太极拳

自愿报名,集中培训,分组传授。

(一)报名:各参训的人员须于7月15日前,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向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报名。

(三)第二、三期培训另行通知。

(一)参训自愿,不下达硬性指标,请各单位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培训。

(二)参加培训的学员,年龄不限,培训时须着太极服及太极鞋。

(三)参加培训的学员须按规定的时间参加培训,不得随意旷训,要听从指挥。

(四)参加培训学员的食宿、交通费自理。

太极文化的致辞稿篇四

“静”字是练太极拳在思想上的要领。做到“身静、心静、意静”三合一为一整体的“静”,首先要求全身内外一起放松,因为人全身由 206 块骨头, 400 多块运动骨骼肌及各内脏器官等组成,都受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及末梢神经的支配。太极拳是肢体语言文化,定势的造“型”和动势的“法”度,都是肢体在外显示的形状和姿态。在练拳运动时,要求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周身上下,四肢百骸,肌肤筋骨都必须均匀连贯,手眼身步法十分协调地一气呵成,是“静中触动动犹静”的动静结合的体育运动。

体育锻炼有 1. 动态力量锻炼,如:球类、田径、散打、拳击 …… 等; 2. 静态力量锻炼,如:站桩、静坐、气功 …… 等;3. 动静结合的体育锻炼,就是我们所练的太极拳,要求动中求静,静中有动,内外双修,也是娱乐、健身、技击三位一体的锻炼好方法。

太极拳适应面广,男女老少体质强弱都能练,贵在坚持,无副作用;太极拳也是一门艺术,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生活,而且练太极拳能使人健康长寿,青春长在。

在练拳时,要求达到“静”的境界很不容易。人在静的环境中求静较容易,但是在运动中及复杂的环境中求静就不那么容易了。在练拳时,我们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由骨骼、骨骼肌、神经和内脏器官等一个多元体组合,各有不同分工,但又密切配合,还互为转化和影响,是一个分秒不停的运行机体。能“静”是功夫的积累,也是练拳时间的积累。太极拳理论博大精深,从体会理解到熟练掌握,只有以日渐进,积少成多,而不能急于求成,囫囵吞枣。所谓“多而惑,少而得”就是这个道理。

想要求自己思想高度集中起来,达到无杂念,心平气和的“静”,首先要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思想专一,把意识注意点集中在练太极拳时的手、眼、身、法、步,尽可能做到动作准确规范,时间长了,慢慢会达到静的境界。

太极拳练习贵在肢体全方位的阴阳变化,肢体的这种动作的连接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意识指导完成的。运动肌肉舒展和收缩,实际是骨骼肌的快肌、慢肌及原动肌、对抗肌、中和肌、协调肌和固定肌等密切协调配合而产生,根据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来牵动骨骼肌作轴向旋转运动。一个动作的完成往往要众多骨骼肌群参与及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同时骨骼肌动力又要靠血管平滑肌不断输送血氧提供能量,才使得动作能绵绵不断,轻灵柔化,动静结合,阴阳平衡,用意不用力。这也就是太极拳的型、意、法三要素,型:每个动作的造型;法:动作的阴阳变化及平衡协调连接的配合;意:是型和法的指导,是全身彻底放松(神经、意念、肌肉、骨关节及内脏各器官等),由此达到修身、养性、健康、攻防等功能目的。所以练太极拳要求用心意去练,加强体悟,不断总结经验,发挥人的`潜意识功能。只有处在高度的“静”中,才能在瞬间内完成和达到练拳的要求。同时,“静”还能养精、气、神,“静”也能出智慧。

练太极拳时,还必须做到呼吸自然,细、深、长、缓,而后再应用架子来配合呼吸,以达到“由招熟渐悟懂劲”的境界。因为架子有快慢,呼吸没有快慢,反之则不益,造成在缺氧的情况下练拳,潜伏后患。本人的体验是,动作的配合应“开吸,合呼;起吸,落呼”顺其自然,而在练拳时还不能太注意气(呼吸),所谓“在气则滞,无气则纯刚”。

呼吸法有 1 、顺:自然呼吸; 2 、逆:腹式呼吸(吸时收腹,呼时呼吸肌舒张),也要求自然,是一种“静”状态下的内在感觉。逆腹式呼吸利用横膈膜升降增加肺活量,使之气沉丹田,通过气的鼓荡促进元气活动。“气”有多种。对自然界来说,有天气、地气;对医学来说,有卫气、营气;对修养来说,有浩然之气;对人身生理来说,有自身元气和呼吸之气等。“气”还是宇宙的本原。改善物体和事物的结构就应由“气”的改善入手,这也是练太极拳“内练”的基本依据。“气”又分阴阳。阴阳的矛盾是“气”的基本运动形态。“气”还不断地处于运动中的四时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生老病死也是其运动的一方面。“气”是内在的,它与外在的“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互为影响还互为转化。“形气并练”才是完整的修持方法。这些思想都要在太极拳“静”的状态中得到彻底贯彻。练拳时人在气中,气在人中,天地人气合一,犹如人在空气中“游泳”,久而久之,才能达到内外气合,浑圆一体。

总之,练拳要静,才能全方位发挥人体各种器官功能,不受干扰,充分放松,呼吸平稳,气沉丹田;动作才会中正安舒,劲才能轻灵柔化顺达。这样“由懂劲阶及神明”就是一个功夫积累的时间问题了。

太极拳好,练习太极拳却病延年,乐度年华。

太极文化的致辞稿篇五

太极拳要求精神的绝对集中,在舒缓的呼吸中平心静气,吐纳自然,实现每一个动作的精确完成。同时要注意身体的自然放松,动作要舒缓有力,干脆痛快。

打太极拳时每一个动作要分清虚实,追求绵绵不绝、衔接自然、连贯协调的境界。另外,重心要稳,虽然动作大多呈螺旋形进展,但腰部为轴,使动作的弧形能更加完整圆满。刚柔并济是太极拳最显著的特点,它要求动作的外柔内刚、沉着轻灵,同时不可发死力,要有“四两拨千斤”的概念。

古人练拳即练气,气就是人的精神发力点,打太极拳时要含胸拔背,精神集中而放松,让练气如滔滔江水源源不绝,这也是练习太极拳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总之,太极拳是被公认的`养生秘笈,坚持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绝对的好处,一起来体验体验吧。

太极文化的致辞稿篇六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刚柔相济,以意念引导动作,符合人体的`生理保健要求,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对人的心情进行调节。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太极拳口诀大全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1、预备势

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

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

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左朋

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

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4、揽雀尾右朋

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后塌裆劲生,屈臂要圆易放松,意要放远内劲涌,身要平正不前倾。

捋: 重心略后臂右转,随腰右转两手翻,复向左转坐后腿,手形不变随腰转。

挤: 腰带右臂向右转,右臂外撑左手按,松圆远视要进身,外形不动内里转。

按:

重心后移两手收,头顶肩松沉下肘,左脚蹬地两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后坐,头顶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气上下随,前弓呼气上下合。

5、单鞭

重心后移身法正,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

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

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6、提手上势

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

复向右转送右腿,脚根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鹤亮翅

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

腰向右转带左腿,复向左转向前点,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顶下松长身形。

8、左搂膝拗步

重心不动腰右转,右手向下复后转,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重心右移左脚起,复向左转送左腿,左手向前搂左膝,弓步右掌向前推。

9、手挥琵琶势

右脚跟步复下落,右手回手到胸前,左脚略动虚步落,左手前伸琵琶成。

10、左搂膝拗步

稳住重心腰右转,右手向下往后伸,转腕挑掌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腰向左转胯托腿,迈出左腿左手搂,弓步右掌向前推,弓步收臀身不俯。

11、右搂膝拗步

重心右移右手伸,左手翻转升腹前,腰带左脚向外摆,重心左移腰左转。

左腿支撑身要正,左手向下往后伸,转腕挑掌收耳旁,右手随腰来转动。

腰向右转托右腿,松腰送腿向前迈,右手平转搂右膝,弓步左掌向前推。

12、左搂膝拗步

重心后移开右脚,左伸右收履势来,腰向右转右臂转,左转迈步搂膝成。

13、 手挥琵琶

手挥琵琶又一回,跟脚落脚动左腿,进退上下合起身,眼视远方意先行。

14、 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来同样作,攻守坚备两手合,转换呼吸要自然,前后左右势要园。

15、 进步搬拦捶

重心后移不后仰,腰带左脚向外开,两手做成履势来,眼要专注吸气来。

重心左移身左转,右手变拳收胸前,左手后伸转耳边,右转蹬腿摆右脚。

重心移到右腿来,右拳翻转收腰间,腰向左转迈左腿,左手前伸意要远。

右脚蹬地弓步生,同时进身打右拳,左手朋进不松动,脚手配合巧应用。

16、 如封似闭

重心后移松右拳,左手回收右肘下,左朋右抽腰为轴,左转收臂按势生。

坐实右腿脚蹬地,弓步进身不前俯,双手前推松两肩,眼视前方意远行。

17、 十字手

重心后移掌放平,左脚扣来右脚开,腰向右转两手开,左伸右摸眼右看。

重心左移收右脚,踩成马步两手落,翻转升到胸前来,十字交叉静等变。

18、 抱虎归山

重心右移身法整,腰略右转扣左脚,重心回移左腿上,右脚虚点动意生。

左手向下向后转,松肩挑腕收耳旁,腰向右转迈右腿,弓步搂膝打掌成。

双手转腕履势成,挤势同前斜角用,按法同上方向变,变化方向练心灵。

19、 肘底看捶

重心后移右脚扣,两手平转同单鞭,右腕上挑左手朋,左脚弧形向左落。

腰向左转带右脚,左手随转变下按,右手转至正前方,左右转换腰作主。

右脚落地坐实腿,左脚随起向前落,左手上挑眼前方,右手变拳到肘下。

20、左倒撵猴

腰带右臂向后转,经腹向后挑起腕,腰向左转收耳旁,左手前伸要翻掌。

腰向左转收左腿,略向右转退左腿,重心左移推右掌,左掌收于左腰旁。

21、 右倒撵猴

腰带左臂向左转,经腹向后挑左腕,腰向右转收左臂,右掌翻转要前伸。

腰向右转收右腿,略向左转退右腿,重心后移推左掌,右掌收于右腰旁。

22、 左倒撵猴

左右撵猴连续做,转换折叠不停留,重心要稳身法正,上下要合不丢顶。

23、 斜飞势

重心左移展左臂,挑腕屈臂到胸前,右手回收小腹前,双手抱球腰右转。

右转带起右腿来,略向左转斜后伸,脚根着地摆脚尖,左脚内扣腰右转。

右手随转到膝外,手尖与眼应同高,左手下按左胯旁,精神贯注意远方。

24、 提手上势

提手上势又一回,左脚一跟两手分,重心后移右脚起,脚根着地合两臂。

25、 白鹤亮翅

转身下履松腰靠,两手翻转在胸前,右转带腿再左转,上下斜分长身形。

26、 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来又一回,脚手转动上下随,每势都要认真做,细心体会妙无穷。

27、 海底针

右脚根进上半步,落实坐腿左脚点,右手回收右耳旁,左手上升到脸前。

提顶吊裆身法正,右腿下蹲不俯身,右手下不丢顶,左手随势保平衡。

28、扇通臂

重心上升右手起,左手上升右掌内,十字交叉在面前,右胯托起左腰来。

迈出左腿弓步进,同时左掌向前推,右掌上翻收耳旁,前推后拉顶头悬。

29、翻身撇身捶

重心后移左脚扣,右手下转到腹前,左手屈臂转头前,重心左移腰右转。

迈步翻拳伸右腿,左手下按到左边,向前弓步打左掌,右拳收到右腰旁。

重心后移身不仰,左掌回收肚脐上,右拳向前冲心打,不丁不八麒麟步。

30、进步搬拦捶

进步搬撇一同上,摆脚上步身随上,打拳弓步要一致,眼视前方不前俯。

31、上步揽雀尾

重心后移作履式,腰带左脚向外摆,左手前朋腰左转,右手前引带右腿。

两手抱球在胸前,腰再右转送右腿,弓步右朋复变履,挤按随后又一回。

32、单鞭

单鞭同上又一回,左右旋转两手随,头顶下沉眼随转,势势相连意要满。

33、左右云手一

重心后移扣左脚,腰向左转左手随,重心向左伸左臂,右脚回收并步站。

勾手变掌向下转,经腹到胸升脸前,左手下转到腹前,翻转两手在正前。

34、左右云手二

右手向右要平伸,左脚横开与肩宽,右手下转到腹前,左手转上在正前。

35、左右云手三

左手左伸收右脚,并步云手又一着,连作三次意要连,折叠转换内里圆。

36、单鞭

云手变成单鞭式,右腿跟步把脚扣,右转勾手再左转,左脚迈出拉单鞭。

37、高探马

重心后移松勾手,腰向左转点左脚,左掌由外向胸收,右掌收胸向前探。

38、右分脚

屈腿右转两手分,左转迈腿斜前方,两掌向内收胸前,弓步右掌向斜探。

腰向左转带右掌,左右交叉在脸前,重心前移提右脚,右转踢脚分两掌。

39、左分脚

腰向右转带左掌,左右交叉在脸前,重心右移提左脚,左右分掌踢左脚。

40、转身左蹬脚

左脚收回左掌翻,左脚前落向后摆,脚根为轴整体转,两手交叉提左脚。

眼看前方两手分,左脚前蹬重心稳,左脚收回独立站,两手内收合面前。

41、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来同样做,转换变式心要静,弓步身体勿前倾,搂膝打掌腰带动。

42、右搂膝拗步

右搂膝来也同上,前弓后坐要连上,提起精神身法整,势势都要认真做。

43、进步栽捶

过渡动作同搂膝,右掌变拳收腰间,左手向前搂左膝,弓步俯身打地拳。

44、翻身撇身捶

重心后移左脚扣(腰带),左手升至左上方,右手曲臂在胸前,转身撇身同样打。

太极文化的致辞稿篇七

太极拳和太极操的区别,最大的是在动作内容上。太极拳的动作是表现攻防技击内容的,体操则是对身体各部位的锻炼,没有技击意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太极拳与太极操基本区别,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所谓招法,就是太极拳动作包含的攻防技击方法,它是由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等构成的。这些型、法,都围绕着一个技击招法为核心,构成武术动作。因此,打太极拳首先就要明招法。比如32式太极剑的“撤步反击”,其中的回身挥剑,是削剑?还是回身斩剑?还是回身崩剑?如果剑法不清楚,力点就不会表现出来。这一点,我们在学习太极拳时就要搞清楚,要表现清楚。我常常看到一些人打太极拳,手脚的位置都对,就是不知道这个动作的攻防含义,也就无从表现出这个动作的力点。比如“手挥琵琶”的两个手一合,是向上提掌,还是两手一合,向外一推?这个动作表现的技击意义是什么?这个招法不清楚,你就无从表现。当然,各个流派的太极拳,同一个动作表现出的招法可能是不相同的,而且每一个老师对这个招法的理解也可能不同,但是,他一定有一个对这个动作的理解,一定要表现出招法和力点。这也就构成了武术和体操的区别。

懂劲,实际就是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技巧。劲儿,就是劲力。用武术的规则讲,就是要“劲力顺达”,周身“协调完整”,手、眼、身法、步要相互配合。体操一般是局部运动,比如某一节就是上肢运动,其他部位可以不配合。武术的动作则常常是要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这就是太极拳要求的整劲儿。太极拳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不能是局部动作,不能上下脱节,应该做到上下相随,周身相合。这样协调配合,才能使力量由脚跟到腿,通过腰传递到肩臂,最后从手上发出,形成整劲儿。手眼身步,都要为招法服务,配合协调。

分虚实,实际是一个节奏的处理问题。如果说招法是语言的词汇(你要明白词汇的意思),劲力是语言的重点重音,那么,节奏则是语言的语调,是感情的表现。练习太极拳,只有分清虚实,你才能表现出这个动作的起承开合,表现出这个动作攻防的虚实变化,表现出这个动作是蓄劲还是发劲,表现出身法的开合。这些虚实、开合、蓄发,就构成了武术攻防动作的精髓。这就像唱歌,我们知道了词汇的意思,就要用一种节奏来表现出这种感情来。你理解了动作的攻防含义,就要用虚实节奏来表现出这种含义。把太极拳打成太极操,在节奏处理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节奏像广播体操一样,以齐遮丑。为了集体动作的整齐,使节奏很强,忘了太极拳是一种行云流水、连贯圆活的运动形式。也就是,过于追求整齐划一,没有太极拳的虚实开合。第二种是一潭死水,只知道连绵不断,没有起承转合。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起承转合的。起要轻、慢、粘、不能突然启动;在运行当中(承和转)要圆活、轻灵;合时,落点动作要沉稳。做一个动作,要分清它的起点、中点、落点。在落点上,要有中定劲,要沉稳。所以,太极拳看起来是均匀的,是连绵不断的,但是,其中充满了虚实的变化。所以,杨澄甫讲,分清虚实是练习太极拳的第一要义。只有分清虚实,你才能用意念去表现动作——哪个地方要轻一些;哪个地方要重一些;你才能分清轻重沉浮,才能做到呼吸的配合。比如手前伸,是呼还是吸?你如果不知道这个动作的含义和虚实,你就不能很好地配合呼吸。如果你手前伸是发力,就要配合呼气,动作是实的。如果你伸手和对方握手,这个动作是虚的,是轻的,就要配合吸气。所以,只有分清了动作的虚实,你才能很好地表现出动作的.节奏,表现出攻防含义。在虚实转换上,太极操是比较简单的,只有打开合上,虚实很分明,不像太极拳这么细腻。太极拳是在一种含蓄的状态下,表达自己的感情,既要有开合虚实,又不能大开大合,没有含蓄;要连绵不断。这就是太极拳的特点。如果你分不清虚实,不会处理,那就只能做成一种节奏简单,或者没有节奏的运动,就成为太极操了。打太极拳不能像小和尚念经,没有节奏、没有感情。所以,分清虚实,是打好太极拳,避免太极操的重要原则。

求松静,不是太极拳的目的。太极拳的目的是修炼自我,调控自我——调自己的不松、不静,调整那些违反天人合一的紧张、生硬、造作等状态,回归到和谐自然的状态。太极拳是调整自我的一个过程。在这一点上,太极拳和舞蹈是不同的。舞蹈,是根据角色的需要、剧情的需要,表现角色,感染观众,要进行艺术的夸张,强调的是艺术的感染。太极拳则是调整自我,修炼自我。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不要本末倒置,不要练得很夸张,为了给别人看;或者是为了哗众取宠,表情丰富,吸引观众。如果把太极拳做成舞蹈的样子,这就本末倒置了。练习太极拳不是为了感染别人,而是要排除外界的干扰,恢复到自己心静体松的状态上来,不仅是身体的放松,而是要进入到一种宁静的练功状态。这是一种心理的恢复调整。只有这样,练习太极拳才会有好的效果。当然,太极拳应该有一定的美感,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舞蹈因素,但是,归根到底,太极拳不是追求表演效果,而是要规范内心,也就是调身、调心、调息,使你恢复到一种宁静放松的状态,摆脱紧张的压力,得到休养生息,恢复活力的效果。

掌握好“明招法,讲劲力,分虚实,求松静”,就能真正进入太极拳的境界,而不会滑向太极操和舞蹈的倾向中去。

相关范文推荐
  • 08-29 小班儿童演讲稿(大全8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演讲的直观性使其与听众直接交流,极易感染和打动
  • 08-29 少儿演讲词(模板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
  • 08-29 读书三年级演讲稿题目有哪些 三年级演讲稿(优质8篇)
    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
  • 08-29 最新疫情演讲稿分钟(通用9篇)
    演讲比朗诵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随着讲稿的内容而变化站位。一般说来,不要在演讲人前边安放讲桌,顶多安一个话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演讲的直观性使其与听众直接交流,极
  • 08-29 高中演讲故事分钟(模板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
  • 08-29 爱心教师演讲稿(优秀8篇)
    演讲属于现实活动范畴。它是演讲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评价,直接向广大听众公开陈述自己主张和看法的现实活动。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
  • 08-29 最新偶像三分钟演讲(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
  • 08-29 2023年升学宴演讲稿两百字三年级 三年级演讲稿(通用7篇)
    演讲属于现实活动范畴。它是演讲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评价,直接向广大听众公开陈述自己主张和看法的现实活动。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演
  • 08-29 最新奋进的演讲稿(通用7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
  • 08-29 最新毕业生回家演讲稿三分钟(汇总9篇)
    演讲是练习普通话的好机会,特别要注意字正腔圆,断句、断词要准确,还要注意整篇讲来有抑有扬,要有快有慢,有张有弛。那么我们写演讲稿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