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咏华山听课笔记 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17篇)

咏华山听课笔记 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17篇)

时间:2023-10-15 20:42:10 作者:灵魂曲 咏华山听课笔记 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17篇)

经典作品由于卓越的艺术水准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了人们的推崇和珍视。如何读经典著作,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你写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一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五彩缤纷”。

2.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色彩美,感悟语言的美,能仿照句子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1.通过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感悟语言的优美,能仿照句子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图文结合反复品读、深究、讨论,感受秋雨的美。

我的教学过程是:第一、通过词语积累,游戏导入课题,利用有感情的朗读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这过程中,我觉得达到了我要的效果,学生的热情激情都有了。第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我利用总分总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利用范读让学生体验课文情感,抓住课文线索,让学生读课文,说对秋雨的印象,找作者对秋雨的印象,最后品读句子。第三,品赏朗读,领悟情感。第一自然段我略带过了,只是和学生合作读了一遍,然后很快过渡到第二自然段。因为第二自然段是精读部分,所以把第一自然段看作是过渡部分。在讲第二自然段时我重视“读”的语文特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读课文达到品读的效果。其中我抓住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细读第二自然段。我让学生划出表颜色的词引出课文内容,然后利用课件图画,抓住关键的词指导学生的朗读,也随机让学生说了说课文的比喻句。第四,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主要是让学生用“…….像……”仿照课文说比喻句,但是由于时间原因,就省略了,留到下节课学习。

我觉得在这节课中我进步最大的是:时间的把握。以前我心里没有时间的概念,往往是前面松后面紧,到最后急。而这节课,在时间方面我显得比较从容。

一、我觉得自己很多地方没有准备得很充分,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句子时我在教学设计时没有涉及到老师要说什么,过渡语也只是临时发挥,很多都用的不好,如本想说:女孩子更喜欢花,就女孩子来读菊花仙子这句吧,结果像平时上课一样,说得很死板,最后齐读第二自然段也是这样,想用诗意一点的过渡语,结果却机械地过渡了。所以朗读指导的不是很好,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而后面的教学也显得有点胸无成竹的感觉。又如我没有精心做课件,做得比较单一,上的时候发现有些缺陷,如出示水果图时,不够多,不够诱人,田野图也没有找到很好的效果图。枫叶图如果能加上动感就更形象了。另外,图片上的最后一排字被挡了一半,这是课前没有发现的。从这里我体会到:充分的准备,详细的教案对于上好一节课是多么的重要。

二、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这节课,我很多地方都不够体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如在让学生画出作者写对秋雨印象的句子时,本想多让几个学生回答的,但是我发现很多学生画错了,所以就叫了一个较好的学生全说完。在划出关于颜色的词时,我没有多让几个学生说,使得一些学生想说没机会说,如一直这样就相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指导银杏树这副图朗读时,我没有先让学生说说: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而是我直接告诉了他们。上完课后我总觉得还是在上二年级的课一样,还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去解决的教学模式。三年级是低年级跟高年级的过渡年级,要开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他们的要求要高过于二年级的,但是我一直在想:怎么过渡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平常教学中我也在尝试给学生提高的要求,但是一问不知,最后还是我提问题,学生答。在这里我希望有经验的老师能就这么问题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

三、设计的难度不高,我觉得唯一有点难度的是在拓展上,仿照课文用“……像……”说句子,可是因为时间原因,我就没讲了。或许这个是一大不足吧。

下面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提出的宝贵意见。谢谢!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二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组第十八课《称赞》第一课时,(板书;《称赞》本组教材的重点是以团结为主题的训练,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

现在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认知目标,会认10个生字

2、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目标,初步体会称赞带来的愉快

感受,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

1、重点、识字

2、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本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法,情感朗读法,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民主,活跃的学习气氛,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的学习局面。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第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3分钟)

1、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在这里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将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先认识“刺猬”“小獾”把他们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

第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首先,我会出示课件,明确具体要求,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去识字,结合课文初步了解生字的大意。

第三、游戏识字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利用卡片生字随机抽取认读,开火车读,齐读,比赛读等形式进行认读,这样既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也能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另外,我在出示课件的形式来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

第四、 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所以,我采用了多种方式读,听录音范读,自读,分角色读,读中初步体会,初步感悟。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三

小学语文s版第二册24课《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提出质疑,并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成熟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篇课文情节通俗易懂,但是篇幅较长,共有12个自然段,并且有较多的对白。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结合我对课文的分析与理解,并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两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

1.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分组表演,实现师生多边互动。

教育学生凡事要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根据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我采取激趣促读、创设情境的教法,做到教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引导学生采取自学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力求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让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一.识字、写字。

二.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课文。

教学难点为:

了解课文主旨,体会“听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层次,通过合作学习,将课文中的大量对白组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再以句带段,以读带讲,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文章中心。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运用多种形式,将枯燥的生字教学渗透于有趣的游戏、情境之中,通过摘木瓜、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生字。

以下我着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做进一步说明。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正因为如此,我运用激趣导入,进行猜谜语、听声音比赛。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渠道运作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而且我还特别设计了个别声音用耳朵比较难以辨别,学生只好用眼睛揭开谜底,从而初步接触课文“眼见为实”的主旨。最后出示“咕咚”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样的声音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模拟发“咕咚”声,从而引出课题。并且告诉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有点奇怪的声音,它可在森林中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呢。

二.初读感知,理顺层次。

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自渎,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

1.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落?

2.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动物?

3.根据插图,复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这个环节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复述故事,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完整地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并且集体评议。发挥师生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且为下一步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抠对白,制作小剧本

善于读书的人,会把书越读越薄。意思就是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自己会归纳和总结。善于学习的人,同样会把课文越学越精简。这篇长课文,情节却很简单,对白比较多,我便引导学生自己用笔划出所有的对白,组成一个小剧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感染和示范作用,因此,我通过插图和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经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表演,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表演,小组和小组之间的表演等多次反复的朗读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来体会短小的剧本所表达的故事精髓。

四.分组合作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而传统的教学弊端在于:教师用烦琐的教学分析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事实上,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学生有迫切的学习兴趣,并且这篇文章又简单易懂,我便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甚至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使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互动的局面,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有了小剧本作为主线,我就做到由“扶”到“放”,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者几句对白,找到课文出处,学习探讨整个段落中小动物的心理活动、动作反应、表达情绪的关键词、朗读的语气等等。

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全班交流了学习成果。如小兔的第一句对白,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孩子们紧扣“撒腿就跑”的这个动词,抓住小兔胆小的心态。充分发挥想象,“咕咚”究竟是个如何可怕的东西。学生还能结合生活实际,形象地模拟“撒腿就跑”这个动作。其他动物的盲目跟随、慌乱紧张,狮子的好奇大胆、要一探究竟的场景都在合作学习中一一再现。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情感体验之后,带感情朗读便水到渠成。此时再次让学生整体朗读全文,进行总结,完成“总—分—总”的课文学习结构。

五.动脑动口,升华主旨。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并结合社会活动,用语言或图文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所以在《咕咚》这课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一组问题,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并给孩子留下情感发挥的余地。

1.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种动物,为什么?

2.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3.以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这一系列的问题,让

学生领悟到“凡事要动脑筋,要眼见为实,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道理,使课堂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六.作业练习,课内外结合。

我设计了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等自主选择练习,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综合性。

七.板书设计24.咕咚

小兔撒腿就跑

狐狸跟着跑虚惊一场猴子、小鹿、松鼠乱哄哄

眼见为实

狮子看木瓜入水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四

1、教材分析

《骆驼和羊》是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谁也不服谁,因而争论不清,最后只好找老牛评理的故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要懂得自己也是有短处的。要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

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图文对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3、说教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flash课件,目的是利用学生爱看动画的心理,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童话式的教学情境,师生共同畅游在童话世界里,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看看—说说—读读—找找”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四、说学情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在家中都唯我独尊,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总是向老师告对方的状。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适时教育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童话导入新课

出示骆驼和羊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骆驼和羊的特点(高、矮)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他们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发生矛盾。这一天,骆驼和羊碰到了一起,他们就吵了起来。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请同学们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让学生置身于童话情境之中,情绪必然高涨,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活动就能主动地获得知识。

第二环节学习第一自然段

创设情境让前排矮个同学表演羊,后排高个同学表演骆驼,分角色朗读,读出双方的不服气。再同桌对读。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体验角色心理,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样学生在有趣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兴趣。

第三环节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我按照“看看——说说——读读——找找”的顺序学习。看,看图。说,说他们干什么。读,自由读课文。找,在读的过程中找羊吃的辛苦吃力的词语。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朗读骆驼吃树叶的轻松和羊吃树叶的辛苦,并让学生表演羊吃树叶的动作,从而感受骆驼的得意。通过找动词和表演来理解羊吃树叶的辛苦和吃力,让学生明白只有用词准确语句才会生动。

在总结第二自然段学法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阅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

第四环节学习第四自然段

先让学生谈谈是高好还是矮好。然后听听老牛的观点。最后让学生讨论假如你是那峰骆驼或你是那只羊,听了老牛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个环节

学生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结合日常生活说,这样能引起他们对事情的反思,学会全面地看待一个人和一件事,也就是让他们能唯物辩证的分析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人都是有优点的,世界上没有全优的“完人”,也没有全劣的“庸人”,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让每一个同学都对自己充满自信。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文章的精华,它清晰地展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重点让人一目了然。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五

一、说教材: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单元的习作内容。本次习作要求和单元目标均提到 “运用课文写人的方法,写出人物鲜明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本次习作教学,我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构思,合作学习。通过方法指导,从身边熟悉的老师、同学等出发,小组合作讨论与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在提炼写法、选材训练等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写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富有技巧性,充满乐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通过欣赏、评改习作,提高学生的评赏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享受到修改习作的乐趣,和看到习作越来越充实、精美的成就感。

二、说学情:

学生在习作前虽然只是大概预习了一下《人物描写一组》课文内容,没有进行过随文练笔,但他们已经有了从三年级以来积累的一些习作方法和技巧,并非从“零起点”开始学习。基于学生起点和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人物特点内涵理解比较浅显,对人物细节描写掌握不到位。因此,本次习作教学的指导课我采用了“四部曲”方式进行教学:第一部激趣解题,第二部方法指引,第三部片段习作,第四部评赏修改。即先让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个人物的特点,接着结合课文精彩片段进行方法指导,然后出示更多的写作素材,拓宽学生思路,让生在小组内确定一个人物和他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方法,共同完成一个习作片段,最后依托学生优秀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欣赏、点评习作片段。

三、说教学目标:

1、复习人物描写方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抓住人物的特点。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完成一则习作片段。

3、通过互动赏评,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修改习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依据不同的写作对象,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所以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完成一则习作片段。教学难点为通过互动赏评,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修改习作的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所以教师应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教材让学生审读,规律让学生寻找,疑问让学生议论,错误让学生辨析,知识让学生梳理。大纲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合作教学,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和学生关系,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合作法、拓展法、实践法。

学法:激发兴趣法、讨论法、评议法、举例法、探究法。

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这就告诫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调动学习主动性的“广”度上下真功夫,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自始至终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为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三分钟热身

(二)方法指导:

1、师课件出示课文精彩片段,进行方法指导。

(1)、师提出任务: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思考这个片段表现了严监生什么样的特点?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请找出相应的字或词。

(2)、师提问回顾所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

(3)、师提问质疑,引导生结合课文上下文,学会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师板书“合适”)

(4)、师继续质疑,引导生学会用一件事例来表现人物鲜明的特点。课件出示《临死前的严监生》节选。(动作词红色字体显示)

文摘: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三)片段习作:

1、师课件出示其余素材照片(周勇、彭老师、tf boys、同学等),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人物,抓住一个鲜明特点,举例描述。师播放图片。

2、小组内讨论,确定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和他最鲜明的特点。

3、小组内合作,结合一件事例,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完成一个人物特点描写片段。(师课件逐步出示要求。)

4、师巡视,相机指导。(师提示:可以像课文中的片段一样,抓住细节来描写。)

(四)展示赏评:

1、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师生共同欣赏、点评。

a)、先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小组的习作。其余学生自由点评。课堂如果生成好的点评句式,师相机抓出来,黑板上板书,后面小组效仿。

b)、如果课堂生成不够理想,师相机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赏评习作。

师课件出示赏评句式温馨提示:

你用了()描写方法,表现了xxx()的特点。我建议()

2、教师相机点拨。

3、师相机课件出示自己的下水片段,请生赏评、修改。

(五)继续习作:

师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六

编排意图:《黑孩子罗伯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作者写出了主人公为了实现与白人孩子丽莎友好相处的梦想而忍痛放弃梦寐以求的战斗机的那份坚强与宽容。文章没有直接赞美黑孩子罗伯特的话语,然而罗伯特美好心灵却荡涤着读者的灵魂。作者在叙述故事时,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拔高,而是根植于现实的土壤,真实地刻画了人物美好心灵。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高段阅读教学,特别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能力比较强,喜欢读书,善于捕捉信息,有一定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如何正确、积极地实现自己的梦想,造福他人。

2、通过朗读体味字里行间罗伯特的经历、心理感受和文章主题。

3、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罗伯特纯真、善良、宽容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黑孩子罗伯特在种族歧视阴影下产生的众多复杂感受并感悟他面对残酷生活时积极、豁达的正确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的刻画及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儿童心灵的创伤。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议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初识文本,检查朗读。

学生自主选择读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老师评价,第二自然段同学评价,第三自然段自己找人评价。

(二)、整体感知,走入文本,走进罗伯特的生活。

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文章围绕罗伯特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三)、深入文本、走进罗伯特的心

三个关键词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成了三个部分,其中“捐钱”部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细品读这段话,想想罗伯特听说丽莎生病后心理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并抓住关键词进行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品读,进而辐射至全文的理解上,如丽莎原来怎样对待罗伯特,罗伯特现在怎样对待丽莎,形成对比,让学生体会出罗伯特的宽容。从摸、吸、冲、掏等动词进一步体会罗伯特心理活动,体会其善良、豁达的优秀品质。通过罗伯特两次哭在此引导学生体会消除种族歧视,体会平等和爱在我们生活中的美好。

(四)、感悟拥抱的内涵

罗伯特为什么落泪?这个拥抱代表着什么?他到底为什么哭了?

一朵玫瑰花凋谢了,一片玫瑰花却开放了,它开得好红啊。学生体会到玫瑰花就开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它开出了一个大大的字(爱)。

(五)、走进世界大家庭。

课件出示:马丁、路德金演讲片断,拓展:学了本文,你的梦想是什么?

欣赏歌曲:《love is color blind》(爱不分肤色),师念译文。学生把消除种族歧视的理念植入心底。

讨论:如果罗伯特在遭到丽莎辱骂时也以同样的方式回击,或用武力解决,其结果会怎样?

(六)、作业设计:

1、上网搜集马丁·路德·金 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听一听。

2、上网了解“消除种族歧视日”相关知识;

加强对消除种族歧视的认识,拓宽视野,锻炼多方面搜集实施的能力。

板书设计:

黑孩子罗伯特

歧视——捐钱——拥抱

(爱)(平等)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七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三课。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有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他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重点: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通过让学生读书在读中学习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学习这种读书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读书中的方法产生思考。

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3.走遍天下书为侣

书是:伴侣、朋友、家、故地……

一遍又一遍的读:首先然后最后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八

《嘱咐》是浙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回忆母亲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递给我的,而无声的嘱咐又是母亲用眼睛传递的。根据教材分析,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8个生字;理解25个新词语。能找出“仗着、凝望、觉察”的近义词,初步分辨“吩咐、嘱咐”“快乐、快慰”的词义差别。

3、感受母亲勤劳善良的美德,领悟母亲的教育。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是一篇歌颂母亲的散文,教学时以教材为媒介,创设师生、生生平等的对话平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与文本和作者对话、跟同伴合作交流、和教师互动中,关注人文,知道母亲无声嘱咐"我"的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所以,我决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学时,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感悟母爱的伟大。

2、善待质疑,提倡学生多提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一个学生掌握知识并不在于他懂得多少你说的知识,主要在于他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3、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作了课件,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是一举多得的方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学生先自读课文几遍,自学完以后,能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加注在书上。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母爱的伟大的。

学生抓住每个重点句子了解这样意思,再进行归纳合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下的印象深刻。

本次教学过程有五个环节组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充分感悟伟大的母爱。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词语,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板书:嘱咐

(意图:这个环节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为自己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还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了铺垫。丝丝入扣。)

(意图:根据这个引题来激发学生深入地学习课文。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他们的预习来引入新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随机交流:

(1)母亲的三次目光各表示什么意思?想象母亲嘱咐"我"的话。如:当"我"帮妈妈给菜苗浇水、锄草、捉虫时,妈妈的眼睛闪着光芒,妈妈可能在嘱咐"我":

(1)孩子,你真乖,长大了也要勤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孩子,记住,劳动最光荣;

(3)孩子,只有劳动才会得到幸福。

(2)母亲粗壮的手臂高高举起,为什么落在"我"身上却一点也不疼?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对"我"的疼爱。比如说对“落”字的理解,为什么不用“敲”、“打”等,它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她只是让我懂得道理。)

(3)母亲疲倦了,目光应该是暗淡的,为什么会有亮光?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母亲的优秀品质。)

(一为自己助人为乐而快慰;二为儿子会关心他人而感到快慰。)

(5)母亲为什么不用话来嘱咐"我",而用无声的眼睛嘱咐"我"?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读书不多,不善言辞,说不出多少道理,但心地好,勤劳,伟大。)

意图: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肯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育机智,正确地指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与尊重学生提出的新异看法,即时给予赞扬与鼓励,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与主动性。同时,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一环节,突破教材局限,设计了想象说话练习,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一次的开发,使教学内容新鲜而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阅读又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也是个性化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来指导朗读,让学生把各自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1)出示《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2)讲述老师的亲身经历,有一位平凡却伟大的母亲把老师拉扯大等事迹再次感悟学生。

孝敬父母,疼爱子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学习了课文之后,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吗?想一想,边听音乐边慢慢谈。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播放一段时间后再加以交流,先进行感情渲染。)

(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还指出:"我们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大胆走出教材,积极汲取文本之外的有用信息,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教学服务。")

“一切尽在不言中”,回家后,同学们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意图:让学生诉说发自内心的话,这是情感碰撞后真实情感的流露,升华了"母爱",也让学生深深地懂得母亲的伟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九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去年的树》的教学设想。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童话题材的文章,作者主要讲述了小鸟大树成为好朋友,并约定来年再见,结果大树被砍,送到工厂里做成木材,又被切成木条做成火柴,最后用来点燃了煤油灯,小鸟为了履行约定,便对着灯光唱歌的故事。这是一篇十分感人又很悲伤的故事,极具教育意义。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认。

【过程和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式,体会小鸟的内心情感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现实教育意义。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学习并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是我本节课的重点,体会文中小鸟情感的变化以及作者所传达的教育意义为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将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不例外。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我希望首先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开启这一堂课,我可以问“同学们有没有人种过树”,或者“有没有人养过小鸟”来吸引他们的注意,然后再问问他们“小鸟和大树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基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引出本篇文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梳理文章大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会先让学生们自己阅读课文,把文章中出现的不认识的生字词挑出来,大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解决,然后再由老师自己进行示范诵读,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读完文章后要对学生读错的重点字词进行加强记忆,可以在黑板上加以书写,并带领同学多读几遍,以保证字音字形的正确。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学生在通读完课文之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说一说本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最后根据同学们所说的,再进行明确: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大树听,但是冬天鸟要飞回南方过冬去,鸟答应了大树,等明年回来时还要唱歌给大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飞回来找大树的时候,大树却不见了。鸟四处寻访,最后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为了履行约定,面对着由朋友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紧接着我就会提问,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可以依次找同学来回答:这个故事中一共有5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小鸟、大树、树根,门先生,和小女孩。小鸟和大树是最先出现的,小鸟给树唱歌,并且在临别之际约定来年再唱歌。

然后是小鸟和树根又出现了,小鸟第二年回来之后只看见了树根,大树却不见了,于是小鸟向树根询问大树的下落。小鸟和门先生也一起出现了,鸟按照树根的指示找到了山谷的工厂里,在工厂里,它遇见了门先生,门先生又告诉它大树被做成了火柴运到了村子里。最后是小鸟和小姑娘一起出现了,小姑娘告诉小鸟,大树做成的火柴点亮了煤油灯。以上就是文中人物出现的场景。

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小鸟内心情感的变化,我会让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鸟以及其他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以及小鸟在面对每个人时不同的心理变化。如小鸟和大树在一起时是开心快乐的;在大树被砍,小鸟去找寻大树的踪影过程中,小鸟是焦急,急迫的;在最后得知大树变成了火柴点燃煤油灯之后,小鸟是伤心难过的。

最后,我们找同学来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或者说一说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每个人体会到的可能不一样,有的人可能会说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有的人说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还有的人说要无私奉献。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支撑的理由,不脱离文本的本意,都是可以的。

(四)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会带领同学们继续深刻体会文章情感,在班级内找人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各个角色的语气,可以让同学们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给予奖励,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同学们将文章体会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会让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都在想些什么,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的自主性很大,每个学生体会到的情感不一样,那么他代入的角色也会不一样,从而想法就会不一样,这个环节老师就需要给予同学鼓励,让他们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散思维。

(五)作业小结

同学们在进行了本节课的学习之后,还需要课后相应的复习与巩固,才能将所学知识真正的掌握。为此,我针对本节课的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布置了相应的作业。一是让同学们课下练习课后生字词。二是把这个童话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听,并且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考官聆听!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十

我执教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主要写了妇人帮助过的两个不同的乞丐。一个是独臂乞丐,当妇人让他搬砖挣20元时,开始他很生气,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可怜的残疾人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只能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后来妇人的做法感染了独臂乞丐,他辛苦的搬完砖后,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靠劳动生活,也是有尊严的,从而靠劳动变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长。另一位乞丐是一位双臂健全的乞丐,他虽然有劳动能力,但他宁可不要20元钱也不肯搬砖,因为他觉得靠劳动挣钱不如乞讨来得容易。两个乞丐从外形到内心到做法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在故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这样一篇情节复杂的故事,并悟出文章的中心,对生活阅历较浅的四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备课中反复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找出了本文的一个主要的矛盾点加以突破。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思路。

1、学会认读本课17个生字;

会写11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慷慨”、“鄙夷”的意思;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知道孩子、双臂健全的乞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第二课时)。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

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因为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已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我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他们能通过预习,自学生字,积累对自己有用的词语和句子,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采用检查预习的方法导入新课。设计了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几个问题。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课文,而且调动了学生预习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明白要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

二、质疑问难,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备课中我首先设计了请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学生一边发问,我随手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想研究的问题。这样做是因为我班学生有这个实力,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及时提出问题让全班讨论,学生们都以自己的问题能引起大家的争论为自豪。

因此学生已具有了在读书中边读边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比较有讨论的价值,也比较集中。这样做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在教学中我及时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让学生自主抓住相关的段落进行阅读,抓住重点的词句来体会独臂乞丐为什么会搬砖,他开始就情愿搬吗?双臂健全的乞丐为什么不搬砖?学生在阅读中,就能边读边抓住文中的句子和重点词语去体会开始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很可怜,理应受到别人的施舍,也是不情愿搬的。

可是当他看到妇人用一只手也能干活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他突然明白了。文中一个“怔住”一个“异样的目光”,学生在反复的感情朗读中体会到乞丐心理的变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只手也能劳动,也能靠劳动挣钱,也是有尊严的。由此对妇人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开始的生气变为感激。

学生在一次次抓句子抓词语中,又一次次的品读,感悟层层加深,悟出这乞丐的感激中不仅仅是这20元钱,更重要的是感激妇人唤起了他的尊严。

使他走上了自信自重的成功之路。抓住时机,我引导学生再读描写董事长的段落,感悟此时董事长的自信,自重和成功,与开始的乞丐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只有靠劳动挣钱才能让人有尊严,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能改变人的一生。

而另一个双臂健全的乞丐,引导学生默读相关的段落,画出句子体会面对要搬砖才能得到20元钱却鄙夷地走开了。在这儿我引导学生想象这为乞丐后来会怎样?使学生悟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20元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尊严,甚至是自己一生的幸福。然后再回到提出的问题,学生再读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时,学生的疑问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十一

《识字3》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篇识字课文。它是以对对子的方式识字,有三组对子组成。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读着课文就如自己在阳光明媚的三月里,走在青山绿水间。听着鸟儿的欢唱,闻着花木的芬芳。大自然充满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文章的语言优美,如和风细雨、鸟语花香、万紫千红、山清水秀等,学生虽然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但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电视、图画等媒体已有了感性的认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雾、霜、朝、霞等13个生字,会写秀、香、和2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自然美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有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整堂课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早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训练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喜欢学习语文。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瞧,我们的家有多美!(展示图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优美的大自然景物图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你们想读吗?好!我们做好读书的准备,读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请教同学们:读的时候遇到困难怎么办?就像大家所说的遇到不认识的字动手画一画,或请拼音宝宝帮帮忙,也可以问你的小伙伴或老师。那你们就快快开始吧!

2、读得可真投入啊!现在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跳出来,要和我们打招呼,你认识他们吗?读读看,看你认识了谁?学生自由读大屏幕上的生字。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提问:你认识哪些生字宝宝?生读。

3、你觉得哪些字难读,想提醒大家注意?谁来当小老师?例如:霜是三拼音,请跟我读(霜、朝、蜂、紫)朝是多音字。?霜蜂?拼读。

4、手拉手开火车读生字。

5、你发现了吗?有一些样子长得很象的生字宝宝想回家了,你能把他们安全的送回家吗?出示三间房子:比如:我们可以从偏旁去想一想。请三个同学上台摆卡片。

6、他们回家了,你能用什么好方法很快记住他们吗?同桌讨论。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吧!(蜂—蝶都有虫字旁;雾—霞—霜都有雨字头;李—杨都有木字旁。

(三)、再读课文,理解对子的特点

1、生字宝宝很调皮,生字宝宝又藏到课文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赶紧读读课文,对照图画想一想,相信我们的眼前会出现美丽的景色,自由读。

2、刚才小朋友读了课文,谁能勇敢的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3、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对子歌有怎样的特点呢??眼睛看大屏幕齐读。(字数相同,每句短语都含有一组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或词语)每一句都有,每一句的词是一个对一个,两个对两个,词语的意思相近或相反。

4、我们在朗读对子时要注意节奏,不要拖长。老师和大家对着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拿起书,做好准备。还想这样读吗?同桌小朋友也来读一读。

5、我们要加快节奏,我们拍手读读对子吧!.

(四)、书写练习

能找到?(秀香和)他们都有相同的什么,什么不同?

2、书写指导:秀香和

a请大家仔细观察,写禾字头和禾字旁有什么不同?你有新发现吗?(禾子头;上下结构,写得比较宽扁;和字旁写得比较瘦长)

b师范写?和香秀?,提醒和禾字旁很懂得谦让,要不然两撇都那么长,就会打架了,这样一让,这个字就更好看了。要写得紧凑。

c?秀?重点指导?禾字头?:写得扁一些;撇和捺尽量舒展,要盖住下面部分。秀的横从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是捺。

(五)、作业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认识了13个生字,会写2个字,还学了

一首很有意思的对子歌。其实呀只要你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对子。

1.背一背对子歌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对对子?下一节课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的多。

识字三

对子歌香秀和(指导书写)

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讲读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十二

《难忘的八个字》一文讲述了“我”由于模样丑陋遭人嘲笑产生自卑心理,后来在一次耳语测验中伦纳德老师对我说了八个字“我愿你是我的女儿”,从此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鼓起“我”生活勇气的故事。透过这个小女孩的心理感悟,赞美了一个懂得怎样去爱护、抚慰受伤的童心的优秀教师,启迪人们应该付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第一课时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阶段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巩固认读词语。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写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

2、抓住重点语句,反复品读,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感悟伦纳德老师善良、慈爱的美好心灵

2、体会师爱的伟大和无私,受到爱的启迪。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语句,反复品读,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感悟伦纳德老师善良、慈爱的美好心灵,体会师爱的伟大和无私,受到爱的启迪。

教学难点:

读懂伦纳德老师为什么要说这八个字?这八个字为什么令“我”终生难忘?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的设计理念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验,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感悟思想情怀,在读中启迪学生心智,在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的设计思路是牢牢扣住“难忘的八个字”这个关键,利用创设情境,想象说话,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唤起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学生逐步形成与自己以往经验相适应的“理解”内容;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词句去体会小女孩、伦纳德老师外貌描写所透示出来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渗透抓人物特点写人的写作方法;通过抓关键词、有效对话、感情朗读等形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最后拓展延伸,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爱的神奇,同时让学生在理解“爱的行动”中受到感染,学会感受身边的爱,知道如何去让生活充满爱。

语文新课标对中年级段阅读方面有这样的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据此要求,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问促读,以读为本,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换位思考、想象说话”来理解课文内容;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实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语言为学生创设读的情境,激发读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掌握边读边批注圈点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巩固词语认读。

学生在复习认读词语的同时,回忆上节内容。

(二)品读课文。

1、听录音,感知全文。

2、学习伦纳德老师的外貌描写。

以提问:“伦纳德老师长的又是什么样子呢?”吸引学生去书上找内容,阅读感知伦纳德老师的美丽、慈爱,指导朗读,读出对她的喜爱。

3、学习小女孩的外貌描写,理解小女孩的内心感受。

学生找到关于小女孩的外貌描写,说出自己对她的印象,假设学生自己是这个小女孩,感受她的心情。

创设语境想象小女孩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理解她的内心,走进她的生活。

4、感知我与伦纳德老师之间不一般的故事。

默读3---7自然段,概括故事内容。

联系小女孩以上表现体会小女孩听到“我愿你是我的女儿”后的感动,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想象小女孩以后的生活、学习。

5、你想对伦纳德老师说些什么?你最难忘老师做的哪件事?让学生体会老师的爱。

(三)升华爱,知道如何表达爱。

配图配乐,教会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爱。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小学语文组×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1、教材分析

《》是××版小学语文()年级()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是一篇精读(讲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文章大意)。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这部分可以从课文的地位、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第一阶段:1—2年级;第二阶段:3—4年级;第三阶段:5—6年级)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如: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句话):

难点(一句话):

4、教学时间:(根据要求安排)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2、3个课时。(若为几个课时,则说明现在讲的是第一课时,同时后面讲课过程中要说明第一段主要讲说明等。)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归纳课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结合()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设置目的就是完成教学目标)(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例如歌曲、人物的形象画面等),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目的/效果怎样?):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写景:美丽的景象;写人:活动的`情景),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同上):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例如课文中出现的含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所表现出来的意思和情感等)。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时,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写人:主人公表现情感的画面;写景:与内容相关的图片)。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根据内容而定的)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根据课文内容)(如:草原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出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新颖):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写景:优美的景象;写人:主人公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写景:可以按照课文内容画一幅图;写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大家分成两几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大家一起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感受).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十四

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北风以为自己的本领很大,不把小鱼放在眼里,但是小鱼却不怕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弱者面对强者时的毫不畏惧。课文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二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有些动植物怕北风,北风很得意。课文中一连用了三个“吹一吹”,说明北风很强劲,而且是连续不断的,接着又用“青草变了颜色”、“梧桐树落了叶”、“鸟儿躲进了窝”,说明在强大的北风面前,动植物受到了伤害,它们有的退缩了,有的害怕了,这样就滋长了北风的气焰,使它显得很“得意”,一句“哈哈,大家都怕我”,表现了北风目空一切的心理。

第三至五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北风自以为是,但小鱼不怕它。就在北风非常得意的时候,小鱼向它发起了挑战。“北风气极了”,一方面说明北风没有把小鱼放在眼里,另一方面对小鱼敢于向它挑战感到很恼火,它“猛吹一口气”,表明它用心狠毒,恨不得一下子置小鱼于死地,而小鱼呢,不仅没有害怕,反而在水底快乐地“捉迷藏”呢。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情节简单,富有童趣,孩子们较欢迎。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学习篇幅较短的诗歌,现在一下子跳跃到学习篇幅较长的寓言,就学生认知水平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心有所感而无法朗读到位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情而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形象的感知,读准、读好课文。初读课文时多数学生可能不能很好的领会文章的意图,总是以“北风强大,我喜欢北风”的话语来表达观点,当然,学生这样说也无可厚非,但不能满足于此。因此在教学时要适时地采用对比、迁移等手法引导学生从另一方面出发,体会小鱼作为弱者而与课文中其他事物完全不同的表现,学生就能表达出新的观点了。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一定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严寒中,小鱼作为弱者却对北风毫不畏惧的精神。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样的理念,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

1、情境创设法;

2、品读感悟法;

3、对比迁移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么感觉?”学生会说:“真冷呀!”“很冷”“非常冷”“冷得发抖”等。乘此机会教给他们“寒风凛冽”“北风呼啸”等词,增加词语的积累,丰富他们的记忆仓库。

接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北风来时身边的哪些事物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能用口语表达出自己的观察所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他们在头脑中再现已有的生活经验,奠定学习课文的感性基础。

2、多边互动,学习全文。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第一自然段,然后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指导学生观察好三样事物的`变化并以此为契机指导好朗读。在指导朗读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青草变了颜色”,可以让学生说说青草原来是什么颜色?现在又是什么样子?让学生得到对颜色的鲜明比较之后,朗读起来的感**彩也会更加浓烈。接着引读第二自然段:北风看见了,觉得自己——,洋洋得意地说——学生们边演边读,个性张扬,就能充分体会到北风的骄傲自大。

(二)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本段教学采用品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等方法有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学生通过“气极了”、“猛吹”两词的品读,联系上下文想北风为什么这样做?有的学生会说:“因为青草、梧桐、小鸟都怕它,它不相信小鱼会不害怕。”有的学生会说:“因为它非常生气,想给小鱼点颜色看看,让小鱼也害怕。”还有的学生会说:“因为它要小鱼也害怕自己,显得它非常了不起。”以此感悟北风的蛮不讲理就顺理成章了;“小鱼要遭殃了,它会怕北风吗?”,一问激起千层浪,抓住“捉迷藏”一词,体会小鱼的自由、快乐、对北风的强势力毫不畏惧的情感。随着学生对一些重点词句理解的加深,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在他们脑海里就会逐渐清晰起来,这时朗读便可水到渠成,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过来又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获得更深的思想启迪。这时再读北风的“非常得意”,就能体会到北风由于过于自信而变得可笑的举止。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朗读的重要性。以读为本,读中促思的教学思路,加上生动活泼的情境创设,一定能让学生顺利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思考的乐趣,语文的乐趣。

1、总结课文,拓展知识面。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新课标也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运用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迁移训练。通过“自然界中,还有谁也和小鱼一样不怕北风?”的练说这一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学习生字。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十五

今天我要说的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一篇精读课文,题目是《我不是最弱小的》。

本课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二年级儿童认知水平的了解,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情感目标:有不甘为弱者,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爱,在本组教材里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字里行间,流进我们的心里。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走进萨沙的心灵,理解他的思想行动,获得启迪,有不甘于弱小并能主动保护弱小的意识;难点是引领孩子抓住描写蔷薇花的两个句子以及妈妈和萨沙的三次对话来体会人物之间的关爱,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关爱弱小”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美德。

1、对于本课的生字教学部分,我只以检查学生预习为主,学习了本课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及组成的新词。要求认识的生字放在课文中,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读熟了,那认识生字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2、对于解决本课重难点我在教学中注意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雨前和雨后的蔷薇花,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并适时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萨沙,看到这样的蔷薇花,你会怎么做?这样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

3、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我的教学设计中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大树、小草;老虎、小兔的图片,启发激趣。

2、小组讨论:你认为生活中哪些人是强有力的,哪些人是弱小的?你愿意当强有力的人还是愿意当弱小的人?为什么?(学生自由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字。

1、看课件,听课文朗读,思考:这个故事有哪些人和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生汇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开火车读,齐读。

2)、生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内容,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边读课文边思考,找出文中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2、通过读句子,对比描写雨前雨后的蔷薇花,体会“弱小”。

3、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四、“链接”生活,升华情感。

学了课文,我想每个孩子对“弱小”一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在最后这一环节中,学生讨论通过学习课文有什么感想,并分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让学生幼小心灵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和物”的感想进一步升华。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品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萨沙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十六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1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说说教材分析。

《水乡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7单元中的一首诗歌,本单元以自然风光为主题,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水乡歌》作为本单元的开篇,歌颂了水乡秀丽风光和水乡人发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有三小节:第一小节写水多;第二小节写船多;第三小节写歌多。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水乡歌》以优美的语言文字,以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展现了水乡的兴旺景象,歌颂了水乡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诗的内容、形式比较独特引领学生去感悟生活的意义。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识字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和对教材的初步分析与理解,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本课十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随文认识“渠、驳”。认识两个新部首。重点写好“荡”、“船”、“飘”、“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感悟水乡的“水多、船多和歌多”,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水乡生活的快乐和幸福。试着仿写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水乡美景,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其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起学生共鸣,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学习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写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再说说教学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欣赏水乡的美景入手,根据年段特点,采用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升华。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平实课堂,是本节课的教学思路。由此我设计了“创设情境,领略水乡情韵”、“进入课文意境,品味水乡魅力”、“创编赞歌,抒发对水乡的热爱”、“整体感知,启动思维”、“迁移运用,综合提高”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领略水乡情韵

本环节我设计分两步进行导学:首先充分利用班班通创设水乡的情境,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水乡。上课后,教师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水乡风光图,并相机指导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讨论,说说看到了什么。由此得出水乡的概念,即像这样有水,有船,有桥,还有人打鱼的地方就是水乡。随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欣赏水乡风光,激发学生对水乡的喜爱之情。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其次,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水乡。这里我设计分四个步骤进行阅读指导。

第一,大屏幕出示问题:水乡歌里唱了些什么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探究。在学生读书的时候,教师相机指导学生选取喜欢的方式来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第二,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并启发学生对照自己的朗读,感受一下诗该怎样读。听完之后让学生再读,找出差距,同时布置学生边读边自学生字词。教师同时课件出示词语。

第三,在学生通过对照录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水乡什么多?(课件出示)

第四,有了上面的基础,此时教师顺势过渡,带学生一起走进水乡,欣赏美景。

二、进入课文意境,品味水乡魅力

这一环节,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细读课文,感情朗读。

学习第一小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创设水多、船多、歌多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感悟,进行交流。理解水乡水多的特点。

第二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感受水多,让学生画出相关词语,教师相机课件出示:(千、万、一个连一个、处处)

第三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段,可以设计问题:除了水多,你还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水美)

水乡究竟有多美,此时教师适时出示图画,并深情地课件出示的句子:是呀,湖水清澈荡漾,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真是美极了。

第四步,指导学生练习生活实际想象,如果现在自己就站在水乡的渠边、河边、池塘边,最想去做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去游泳、坐船去游览、欣赏美景等等,教师相机给与鼓励。

上面的四步完成后,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渠多、河多、池塘多的特点。理解水乡水美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画面,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荡”字;读好“处处绿水荡清波”,感受水乡的水美。最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一小节,读出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学习第二小节、第三小节时,可以采取同第一小节相同或相近的方法。第二小节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究,理解水乡船多的特点。教学时,教师首先设疑,这么美的水,可老师觉得还缺点什么,你们说缺什么?引导学生阅读并解疑:答案是船,教师提示:有水的地方就会有船,并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图思考,这幅图让你想起课文中的哪句话。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读“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读后讨论,读了这一段你除了读懂船多,你又能感受到什么?(湖面美)并指导学生把船多的这一小节美美地读出来,想象船上的渔民都在干什么,体会渔民的勤劳。

第三小节主要引领学生理解水乡歌多的特点。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畅想下面的情境:水乡水多,船多,水美、船美。风光如此美丽,那里人们也很幸福,看水乡的孩子划着小船在荷花丛中穿行,听他们还唱着歌呢?然后播放预设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让学生欣赏,让学生透过歌曲所描述的美景来享受水乡之美。欣赏完歌曲后,趁着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情境之中,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最后一节读给同桌听。并指导学生随文解字“箩”,合作探究:水乡人用箩筐来装什么?联系上文,想象水乡人民过上了怎样的新生活?最后让学生选择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理解“歌”在文中意思,再读课题。

三、创编赞歌,抒发对水乡的热爱

这篇课文学到这里,已近尾声,因此,教师要通过合理过渡进入本环节教学:由问题“水乡不仅水多,船多,歌多,而且其他的也多”导入。

咏华山听课笔记篇十七

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青蛙卖泥塘》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1课的文章,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美好的环境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时,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以读代讲,激发学生读的愿望。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激发其想象,加强对语言的感悟。加强环境教育。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结合新课标对该学段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3.理解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难点是理解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角色扮演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上课伊始我将采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遥远的田野里,有一只小青蛙。他想住进大城市里,买漂亮点的房子,不愿意住在烂泥塘里,准备要卖掉泥塘,究竟他卖掉泥塘了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青蛙卖泥塘》。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课堂中,为本节课的讲解铺设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

(二)初步感知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此环节,我首先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3个环节的问题。

1.大声朗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生字词。

卖泥塘搬家草籽吆挺灌缺

2.小组之间读一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组内互读)

3.鼓励学生大胆地站起来,声音响亮、正确、流利地读好全文。

这样的问题解决学生已经把文本的'概况了解透彻,为深入研读环节打下基础。

(三)深入研读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安排了第三个教学环节——深入研读。阅读是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要想完成多重关系的对话,就需要我们对文本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此环节我会引导学生默读,边读边展开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和与讨论:

明确: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

2.你能找找,他们都给了小青蛙什么建议吗?

明确:老牛和野鸭都觉得泥塘好是好,但就是缺少草地和水,都没有买泥塘。青蛙听了以后,分别种了草、引了水。

3.两次都没有卖出去,第三次碰到小鸟,泥塘卖出去了吗?

明确:还是没有卖出去,很多小动物给小青蛙很多建议,小青蛙又对泥塘进行了整修。(种树、种花、栽树、修房子)

明确:青蛙最后没有卖掉泥塘。

(四)巩固提高

巩固提高我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展开。

看到现在的泥塘,你觉得怎么样?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想些什么?

学生学完文本一定会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在这一环节设计开放性问题是估计学生发言,积极由课内走向课外的很好的机会。这样的设计也会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青蛙用他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美丽、舒适的环境,同学们也可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起来改造我们身边的环境,让我们马上行动吧!

作业:分角色扮演创编一个情景剧,下节课一起演一演。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阅读文献的体会及收获(优秀8篇)
    总结是一个检视自己过往努力和成果的机会,也是一个为未来发展制定更好计划的契机。总结需要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在表达中出现跳跃或断点。下面是一篇关于项目总结的范
  • 10-15 最新酒店个人简历自我评价(汇总6篇)
    不管多么艰难,也要坚持朝着目标前进。结构清晰,标语层次鲜明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的标语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酒店个人简历自我评价篇一xxx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年月
  • 10-15 2023年我的青春畅想 新畅想心得体会(汇总18篇)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保障。倡导平等互助、和睦相处的公民道德,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核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族团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 10-15 常怀一颗感恩心的句子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学生演讲稿(实用8篇)
    标语是一种简洁而具有警示作用的口号或句子,可以传达特定的信息和价值观。创作标语要有独特的创意和独到的见解,与众不同才能吸引人。以下是一些在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标
  • 10-15 2023年初中生暑假阅读读后感 初中生暑假读后感日记海底两万里读后感(大全8篇)
    答谢词是对别人的付出和帮助表示感激之情的一种方式,写一份答谢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表达感激之情。在写答谢词时,要注意整体结构的合理和层次分明,使其更易读和理解。亲爱
  • 10-15 小学级竞选班干部演讲稿(优秀11篇)
    教师师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请大家欣赏下面这篇小学生演讲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小学级竞选班干部演讲稿篇
  • 10-15 中学生保护眼睛演讲稿三分钟(大全8篇)
    学生演讲稿是学生在特定场合发表演讲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展示学生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会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中学生保护眼睛演讲稿三分钟篇
  • 10-15 2023年健康与健康教育教案设计(通用16篇)
    高中教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下是一些初中教案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并进行改进。健康与健康教育教案设计篇一了解人体健康的定
  • 10-15 2023年应届毕业生自荐材料 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信(精选8篇)
    答谢词的写作需要真诚、简洁、感慨的语言,以表达感谢的真实情感。答谢词应该重点强调对方的善意和慷慨,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真挚感激之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
  • 10-15 2023年毕业论文格式字体格式(汇总6篇)
    专注品质,创造价值,我们是您放心的选择。在编写公司宣传语时,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心理,以使宣传语更具击中目标的效果?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