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优秀社会体育的论文(模板15篇)

优秀社会体育的论文(模板15篇)

时间:2023-11-02 07:39:13 作者:琴心月 优秀社会体育的论文(模板15篇)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社会体育人才资源开发探讨论文

社会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应该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这就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类别要更加丰富,以便适应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社会体育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例如,根据我国的社会发展现实以及体育项目的差异等,我国可以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分为以下几种:竞技体育指导员、医疗康复体育指导员、职工体育指导员、娱采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指导员、老年人体育指导员以及青少年体育指导员等,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不同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

2.2调整队伍结构。

社会体育人才资源的开发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体育人才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素质却还有待提高,因此要求加强对队伍结构的调整,以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素质,做好社会体育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首先,要求国家能够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视,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和年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3]。社会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事业,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也应该要从长远角度出发,尽量培养中青年人才;其次,从高等院校着手,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基地。我国的高等学院尤其是体育专业院校在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素质,因此可以从这方面进行考虑和着手;最后,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管理,保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质量,控制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防止出现政事统一的情况,影响社会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

2.3调整课程结构。

调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结构之后,我国还需要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课程结构进行相应地调整,以便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培训课程为指导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其中指导专业课程在总的课程中能够占据的比重较大,基本超过了50%,基础性课程则占据小部分。在指导专业课程中,竞技体育指导又占据大多数。这种课程的调整对于提高专业指导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还需要注意两点:首先,对于基础课程的设置要重视[4]。基础课程是理论基础,只有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指导员才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基础课程需要包括运动营养学、心理学、医学和生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其次,基础课程需要设置在指导课程之前,这样可以发挥基础课程的理论指导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于实现社会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就当前我国社会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来看,其在开发的质量、规模以及培训课程设置等方面均存在较多的不足,因此要求能够从这些方面着手,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的重视,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类别的丰富、课程体系以及队伍结构建设等方法来进行社会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推动社会体育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2]明大阳.我国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竞技体育人才政策评析――以《辽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办法》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2):74-78.

居民社会体育的开展现状论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抽样、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数量、等级、年龄、性别、结构、学历、指导年限及指导类型等方面对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为相关部门的体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宽裕,余暇时间越来越丰富,但体质却越来越弱。因此,人们迫切需要参加体育锻炼,而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相关的体育知识,也没有体育特长,不知道如何锻炼身体,急需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本文对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促进全民体育参与、推动社会体育发展、提高广州市民身体素质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广州市越秀、荔湾、海珠、天河、从化、花都和萝岗七个区中,每个区随机抽取100名共7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和检索与本文有关的文献数篇。

1.2.2抽样法:6月,采取立意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7个区,即越秀、荔湾、海珠、天河、从化、花都和萝岗区,前四个区相对比较成熟,是广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贸易中心;后三个区相对边远落后,因此选定这7个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结果与分析。

2.1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及等级。

截止到206月,广州市共有各级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12931名,其中国家级35名,一级738名,二级1455名,三级10703名,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荔湾、天河、海珠和越秀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体数量、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从化、花都和萝岗区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值大大低于平均水平,各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数量极不平衡,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荔湾、海珠、越秀是老城区,是广州的政治、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天河是成熟的经济发达新区,所以这些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多、指导效果高、群众体育开展良好;而从化、花都和萝岗区体育群体科成立较晚,经济基础相对较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与管理机构不够完善,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较少,效率较低,群众体育开展欠佳。整体情况表现为:第一、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水平相比,数量较多,占全市人口的0.115%:;第二、各等级比例不协调,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各等级比例为1;21:42:307(见图1)。从等级结构来看,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较低,这种人才结构将会影响整个队伍知识能力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说明广州市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晋升工作重视不够。

在被调查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女性占36.3%,男性占63.7%,比例约为1:1.8,男性偏多。性别与级别的关系表现为:国家级、一级以男性居多,二级、三级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其原因是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体育管理干部和体育教师,男性相对较多;而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是企业职工、农民与离退休人员,因而男女比例相差不大。为了广州市社会体育的协调发展,建议在今后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中,应加强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教育程度是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科学健身指导的一个重要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学历、高中/中专学历、初中学历所占比例分别为2%,29.4%,41.2%,24.5%和2.9%(见图2)。

这表明广州市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加大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历提高了,素质和能力加强了。通过调查还发现,广州市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时对学历有一定的要求,参与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必须具备初中以上学历,参与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必须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参与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调查统计显示,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年限在5年以下的占62%,在5-10年之间的占20%,在10年以上的占18%,这表明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业时问普遍不长,原因可能与广州市的经济、文化、政府的重视程度以及社会体育的发展状况有关。通过调查还发现,有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级别称号与指导年限不相符,说明个别体育行政部门原则性不强,把关不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和改革。

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按工作特点与性质分为组织管理型和锻炼指导型。广州市社区中组织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占27.2%,锻炼指导型指导员占52%,二者兼有占24.7%。管理者少,指导者多,这与社会分工和社会需求相适应。调查统计显示,锻炼、技术指导型大部分都是一级至三级的指导员,而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大部分是管理型的。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机关领导干部,相对来说能力较强,水平较高,他们参与指导的时间很少,有些根本不参与指导工作,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位指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各施其职、各尽所能,提高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建设。

3结论与建议。

目前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为:数量较多,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整体学历较高,但分布不均衡,各级别及男女比例不协调。所以,希望市政府和相关体育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进行合理调整、优化和改善,使其更适合社会的需要,从而促进全民体育参与,推动社会体育发展,提高市民身体素质。

居民社会体育的开展现状论文

摘要:

休闲体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社会财富,减少社会对抗,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

休闲体育;和谐社会;全面发展。

一、引言。

步入小康社会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重视休闲的内容与方式。休闲作为一种积极参与生活的方式,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和追求,更是一个国家生产力高低的标志,而与之产生的休闲体育则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为了身体健康和心理愉悦等目的借助体育活动的形式所表现的一种积极、建康、文明、科学的休闲方式[1]。无论是为了增进健康而进行的爬山、跑步、游泳,还是群体娱乐性的羽毛球、网球等游戏,或是对抗性的篮球、足球比赛,甚或冒险刺激性的蹦极、小轮车等极限运动均属休闲体育活动。因此可以预料群众休闲体育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休闲体育的兴起与演变。

休闲体育活动的起源与休闲的起源密不可分。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庆祝获取足够猎物而举行的欢庆活动便是休闲活动的萌芽。公元前25古巴比伦文化中就有休闲活动的存在,如赛马、摔跤、射箭、绘画、音乐、狩猎等。可见,当时的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略观休闲的起源及发展,便可发现休闲从一开始就包含着运动的因素,体育一直是休闲的一种重要手段和目的。据统计,休闲活动中,60%-80%与体育活动有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休闲的起源及发展史也是休闲体育的起源和发展史。当今世界,休闲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经济发展为休闲体育产生提供了物质动力。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现在我国城市人均收入已经达到800美元,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总体进入小康社会。休闲消费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的一种新时尚。休闲活动需求明显增强,如火如荼的休闲体育活动突出反映了这种趋势。

一项对杭州某休闲体育场所进行休闲运动684名消费者的调查统计(表1)表示:年收入在2.5-4万之间的消费者有192人,占的比例最大,为调查总数的26.4%,年收入1-2.5万的消费者168人,占23.1%。可见,年收入1-4万的人群占了总数的49.5%,近总数的一半。即休闲体育运动消费人群集中于年收入2.5万的居民。在对消费者对待休闲运动的消费问题上,统计显示:认为休闲消费一般可以接受的消费者有356人,占到总数51.9%,占总数一半以上;认为价格贵的有252人,占总数的36.7%。这说明表1被调查者的经济状况(年收入)范围频数百分比有效休闲体育消费说明休闲体育消费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休闲体育活动开展得比较不错,随着经济的增长,发展的趋势将更好。

在进行休闲运动的人群职业的调查中(表2),我们发现工人和职员的人群成为休闲运动的主要消费者,占调查总数的31.1%,技术人员占24.5%。我们可以看出,更多的参加休闲运动的是那些工作压力相对较大的人群。休闲体育运动是否真能让人们觉得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从统计表中可以体现出,有85.3%的休闲运动人群认为休闲运动对人们的身心调节确实是有作用的,能更好地促进生活。

(二)闲暇时间增多为休闲体育提供了发展空间。

闲暇时间是是人们每天除工作时间和睡眠、用餐及家务劳动等生活必要时间以外,用于个人发展、文化娱乐、消遣、社会交往等自由支配时间。我国自1995年5月起,开始了每周5天工作制,又新增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国家法定节假日,现在已有法定假日115天,达到全年总天数的31.5%(不包括日常生活中“8小时以外”的闲暇时间),学生与教师的假日超过了180天,这为人们旅游、身体锻炼等休闲放松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

一周一共有168个小时,按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一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分别除去40个小时和56个小时,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的用时18个小时(吃饭,家务等按一天2.5小时计算)以外,一周有54个小时可供自己支配。一周内有32.1%的自由时间供人们支配作为休息和消遣。

(三)意识增强加速了休闲体育的发展。

我国初步进入小康社会以后,人们的物质、精神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已经从生产―休息―生产的定势逐渐转向生产―休闲―娱乐新理念、新追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于体育的消费逐年增加,这标志着人们正在迈向休闲时代。

休闲体育作为休闲时代的一种产物,具有现代性、教育性、世俗性、娱乐性的特点,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人类最健康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对休闲运动场所进行体育活动的人群的学历调查显示(表3),大专或大学本科毕业的人数有410人,占总数的56.3%。说明大学生或高学历的人群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享受生活。该人群休闲意识的增强更能体现出,休闲运动将成为社会休闲活动中的主流。

再从调查统计运动人群参见活动的频率可以看出(图1、2),每周运动两次的人数达201人,占总人数的58.7%,两天运动一次的人数89人,占25.9%。人们平均每月用于休闲体育的消费标准也随着个人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调查显示,有36.2%的人月休闲体育消费金额在50―100元,消费100―200元的人群也不少,占总数的25.9%。有45.2%的休闲运动人群是长期且有计划的。可见人们对休闲体育的意识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在不断的加强。

图2平均每月用于休闲体育消费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以及08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人们休闲体育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因此处于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时代的休闲体育,其生长空间是无限广阔的。

四、休闲体育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的主体是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人的全面、协调、稳定发展就是社会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指体力与智力的协调发展、社会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现代奥林匹克奠基人顾拜旦也认为,奥林匹克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以此达到人的和谐、完美和发展。休闲体育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消除了休闲时间里人们的无聊之感,使人们在满足趣味性的同时也建强体魄,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巩固社会和谐。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体育倡导的道德风尚,体育不单单是强身健体的手段,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同时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体育运动可以排解不良情绪,使人保持身心愉悦,保持开朗的心态和开放的姿态对待交际对象,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能微笑地面对他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大上一个台阶。

(三)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体育蕴涵着丰富的经济功能。在许多西方国家体育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体育也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属于第三产业,是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部门,它主要提供非物质形态的特殊消费品。休闲体育意识的觉醒促进了休闲体育项目的开拓,势必为社会的发展增添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遵循游戏规则,促进社会守法观念和团队精神的形成。

体育作为一种“规则性的游戏”,对于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学会遵循统一的游戏规则,学会与伙伴的和谐相处。成年人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学习体育规则,同样也培养了对规则、法律的遵守意识。另外,在多人参与的休闲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们还可以建立团队意识,形成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竞争与合作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当前,团队精神正是我们大力倡导与需求的。

(五)缓解社会矛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和谐社会应是有效化解内部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矛盾,消除潜在的导致冲突和对抗的不安定因素。人的生物性决定了他与生俱来的、出于自我保护的攻击性,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光靠压抑和控制这种攻击性只能取得局部性、暂时的效果,长久压抑控制只会产生更加恶性的事件,但这种攻击性可以通过仪式化活动被释放出来。体育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排解方式。因此,健全矛盾疏导的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体育可以充当“安全阀”,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五、结语。

和谐社会和的构建与休闲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休闲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休闲体育的发展,将会在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我们必须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思想,转变休闲体育活动的发展观念,创新休闲体育的发展模式,提高休闲体育发展的质量,提高全民休闲运动的意识,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快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休闲体育建设如何跟上和谐社会构建的节拍呢?我们可从以下几点思考:

(一)以高校为依托,加强休闲体育的理论研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西方国家对休闲及休闲体育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对此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们高校可以成立休闲体育科研机构,深入研究休闲体育,企业提供实践知识和资金支持,政府部门制定标准法规。这既可促使休闲体育理论与休闲教育服务于社会,又能从社会实践中提升休闲体育理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休闲体育消费。

休闲体育是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它是“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发展休闲体育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各级部门应加大对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能在闲暇时间里能积极地参加休闲体育的健身活动,购买各种休闲体育产品。如适合于中老年的气功养身、健康咨询等保健型产品;适合于青壮年的减肥健美、美容美体等内容的产品;满足白领阶层休闲健身和公关商务活动需求的产品等。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的人文关怀。

在小康社会里全面发展休闲体育,就必须把体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轨道上来。政府部门应不断增加投资用于扩建体育场馆及相关辅助设施,还应广开财路,鼓励和提倡社会力量参与;对场馆进行合理投资和布局,把体育场馆、运动中心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并在新老社区、公园、广场修建简易健身场所,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体育环境。

同时,休闲体育普及与提高也要关注小城镇、农村、欠发达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政府更要提高休闲体育专项资金,充分利用社会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筹集的资金,保障困难群体享有基本的休闲体育权利,实现小康社会里休闲体育对全民的关爱。

参考文献。

居民社会体育的开展现状论文

论文摘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促进和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贵州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进行研究,了解到贵州省自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使我省全民健身计划得以较好的实施。同时也发现这项工作离社会的需求还有差距。特别在人数比、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上有待于调整。通过研究提出建议对推动全民健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观、价值观得到重新认识,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更加强烈,对健康的认识也更加科学。体育运动作为增强体质、愉悦心身、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为了使更多的人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愉悦和健康,推进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因此,建立和培养大批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就是一项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工作。1994年国家开始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我省也于1995年开始了这项工作,培养了大批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我省全民健身工程的开展奠定了必不可少的人力基础。但是,离国家提出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健身人数比应达到1/200的要求尚有差距。1995年一,我省培养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仅有256人。为进一步快速有效的培养高素质社会体育指导员,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更好的开展和推动全民健身及社会体育工作,从而有必要对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和培训体系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时象。

本文选取了贵州省体育局群体处提供的数据,以及走访贵阳、安顺、凯里、遵义、都匀、铜仁市120个健身点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在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情况,发出问卷120份,回收115份,回收率95.8%。

2.走访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

走访调查贵州省体育局群体处,了解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和取得的成就及其发展趋势,阅读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相关资料,了解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自培训以后的现状及其他省和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状况。

3.资料统计。

本调查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二、结果分析。

1.学历结构。

表1中在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程度表明,在我省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历结构中,大专以下人数占总人数的71%,而中学(以下)更是占71%的半数以上,基层体育指导员学历结构普遍较低,在调查中进一步了解到文化程度不高的指导员,基本上只是进行以某项技能传授的方法,来承担基层锻炼指导工作。由于社会体育一线指导员文化不高,要提高整个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质量,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要对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员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培训,也只能进行三级或二级培训。因为没有较高的文化基础,要掌握较高等级指导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质量,就必须尽可能的改善学历结构。

2.对一线人员获得证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在有关全国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资料中指出,只有17.7%的人在锻炼中有人进行指导,82.22%的锻炼者是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针对我省贵阳、安顺、凯里、遵义、都匀、铜仁市120个健身点进行调查,其持有证书结果如下:。

表2数据显示,在进行社会体育指导的人员中,持有等级证书者仅占41.7%,而没有证书者占58.3%,占总人数的半数以上,主要原因是:1。获证书者多数没有进人到实际指导工作中来;2.培养数量不够,没能达到社会所需数量。在对无证的工作人员进一步访问中了解到,有67%的指导员是因为对体育的喜爱且有某项运动特长,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由此可见,他们在进行体育指导时在科学性和安全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利于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要提高一线体育社会指导员的系统的体育知识,发挥他们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应加强对一线指导员进行培训,使其知识结构系统化、科学化,更好的发挥其在一线工作中的作用,使更多的人能够在科学、有效、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体育锻炼。

3.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

由表3一线工作人员年龄调查可见,50岁以上的社会体育工作人员占60.9%,30岁以上至50岁为26%,而30岁以下的人数仅仅占13%,这说明我省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中,老年人占多数,反映了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普遍老化的现实状况,通过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1、进行培训人员中老年人占多数;2、老年人余暇时间多。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中,老年人精力和能力有限,不利于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因此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时,应让更多的年轻人充实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来,使整个队伍年轻化,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二)我省培训制度现状。

自1995年开始执行培训制度以来,实施省体育局审批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措施;州、市培训二级指导员;县级培训三级指导员的模式。按照国家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要求达到3;5;8的比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995―20,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一、二、三级人数是256、2630、3340人。从比例上看二、三级较合理,一级指导员人数比例太小。在一级培训上是个瓶颈。要使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合理化,就要加强一级指导员的培训工作。造成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少的原因是培训工作缓慢。指导员技术等级评定需由省体育局群体处统一培训审批,且一年一次,培训时间为九天,学习十门学科。受训人员由各地区推荐二、三级指导员参加培训,这种培训方式,虽然有利于系统传授知识,效率较高,但培训时间短,学习科目较多,从体育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不利于知识的接受和消化。由于培训次数少,人数有限制,严重影响高层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速度,导致一级指导员人数少,整体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解决培训次数少、范围窄、培训时间短的矛盾,从而加快一级指导员的培训速度,提高其专业素质,使整个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

从相关资料反映,我省从开始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以来,大多数体育行政部门人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而这些受培训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未进入实际指导工作中去,只是把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作为一种资历。而进行指导者多数没有进行过培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实际从事体育指导人员的体育基础较差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知识、方法手段认识不足,觉得培训不培训都一样。2、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认识不够。在对没有证书的67名实际指导的工作人员访谈中,有一半的人不清楚何谓社会体育指导员,更不用说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的认识和了解。从调查结果的情况看,要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还必须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扩大培训的范围和对象,提高培训速度。

三、结论。

1.一线指导员持证者较少,学历结构较低,年龄结构偏大,不利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质量的提高。

2.宣传力度不够,渠道较少,人们对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了解较少,信息受到限制,影响培训速度。

3.高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少,时间短,任务重,培训次数少。

4.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比例不合理,影响整个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建议。

1.要改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比例的合理性,就应扩大高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可采用委托培训的方法,发挥我省高等学校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体育专业教育的基础人力资源,加快培训速度。

2.加强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并延长培训时间,使其知识结构系统化、科学化,方法手段更加安全。

3.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例如,作为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强与社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事业等单位的联系,使更多的人知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意义,了解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4.重视培训青年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居民社会体育的开展现状论文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居民体育消费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具体为居民的收入、对体育的认识态度、困闲时间、场地设施以及地理环境等。本文根据以上几点因素进行如下分析。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体育消费;体育健身;居民。

呼和浩特市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城市,经济情况与其他经济发达城市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体育消费情况逐步在上升,但体育产业的发展比较缓慢,这与民族地域有着一定的关系。人均体育消费明显低于发达城市。根据对呼和浩特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居民的体育消费模式,完善呼和浩特市体育市场,为呼和浩特市群众体育市场的开展提供有效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呼和浩特市居民,按照不同年龄结构,不同职业进行调查。对呼和浩特市区的5个区进行实地的调查,分别对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年龄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个体户人员,年龄结构从25岁到60岁。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

1、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20份,回收率为92%,符合统计学统计。

2、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相关文献百余篇。

3、数据统计法: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数据处理法,对所调查的数据统计整理。

4、专家访谈法:对一些经济学专家、体育经济学专家、体育局领导进行面对面进行访谈,获取有效的研究方法及内容。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问卷550份。访谈法,对体育场所管理人员、体育商品市场老板进行实地访谈。

二、研究结果分析。

(1)呼和浩特市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目的。

体育消费目的来自于人对体育的需要,心理状况,兴趣爱好、体育环境及经济情况的不同,让人对体育消费的目的用途具有多元化特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目的主要是强身健体、健美体型和消遣娱乐为主,说明居民在生活方式日益满足的条件下,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去享受生活。

(2)呼和浩特市居民家庭收入及月收入体育消费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居民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1500元所占比例67.6%,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体育服务商必须重视这一事实,否则会引起体育消费市场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影响整个体育发展市场,特别是体育消费市场。另外从体育消费在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为4.5%。根据恩格尔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居民所占比例为57.8%。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明显,目前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需要政府部门重视这一点,要发展国民经济,降低居民的消费支出与收入比例。

(3)呼和浩特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类别。

对于体育消费的类别调查,体育消费的内容主要是消费者在购买什么样的体育产物。体育消费的内容类别比较多,本研究提出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内容进行调查并设计问卷。得出了实物性体育消费、参与性体育消费、观赏性体育消费和博弈性体育消费。实物性体育消费包括运动服装、体育器材和订阅体育期刊报纸。参与性消费包括收费场馆的健身活动、参与体育组织的各种俱乐部协会的会费。观赏性体育消费包括体育比赛表演的门票购买、体育赛事电视频道的购买。博弈性体育消费包括体育彩票的购买等。调查结果显示实物性体育消费所占比例排在第一位,说明居对全民健身的热情程度在大大提高,通过对运动服装、器材的购买,说明居民参与各项体育运动也逐渐提高。参与性体育消费排在第二位,说明呼和浩特市居民的体育运动意识也不断在提高,各种健身及运动俱乐部的会员逐渐地增加,这对于体育消费市场来说属于良性循环。排在第三位的是博弈性体育消费,体育彩票业近几年的突起,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帮助,呼和浩特市体育彩票营销额逐年在增加,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参与消费。

(4)呼和浩特市居民体育消费的时间。

根据调查显示,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体育消费类型,本研究主要是针对参与性体育消费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主要是体育参与者的年龄结构、工作结构以及一周参与的体育活动次数和时间。每周参与活动次数所占比例排在第一位的是3次57.6%,无体育活动所占比例为2.8%。从活动时间来看,在30-60min活动的人数比例最多,占69.8%。不同的人群、年龄在活动次数、时间是完全不同。

体育消费者从年龄结构来看,30-39岁年龄段的参与活动所占比例最高,占26.7%。这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精力旺盛,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保证。其次是50-59岁年龄段参与体育活动消费,所占比例24.8,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身体的各方面免疫机能逐渐在退化,为了更好的保持身体结构,迫不得已的去参加体育运动。30岁以下和60岁以上参与体育运动消费所占比例最小。30岁以下,首先没有稳定的经济能力,限制他们的体育消费;其次是属于刚毕业的学生或者已经毕业的学生,他们没有工作的正在抓紧找工作,有了工作的正在努力奋斗自己的事业;并且他们参与的体育活动属于不花钱的体育消费活动,缺少参加体育消费活动。60岁以上,他们有稳定的经济条件在支撑,有充裕的时间,也有强烈的健身欲望,但只因为他们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们参加长时间、次数多的体育消费活动,只能少量的参与运动。从消费者的职业角度来看,退休人员与企业家参加的体育消费活动所占比例大,分别为55.8%,52.6%。离退休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经济来做保障。

体育消费场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参与者的兴趣与动机。根据调查显示,呼和浩特市居民参与的体育消费场所室内所占比例为43.7%,室外所占比例为37.6%。目前呼和浩特市体育场所的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与发达地区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政府城市规划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体场馆的建设。

首先是居民收入对体育消费有重要的关系。其次是居民没有节假日空余时间参加体育消费活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4%的居民认为工作繁忙、照顾孩子老人原因没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消费活动,另外假期52.5%的居民选择出去旅游,35.6%的居民选择在家休息、朋友聚会及上街购物。只有11.9%居民选择体育消费活动。最后是体育消费场所地理环境严重影响了体育消费活动。呼和浩特市属于人口居住密集,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也在增加,导致呼和浩特市堵车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居民原本打算利用下班困闲时间参与体育消费活动,但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就近没有体育消费场所,需要开车去远的参与体育运动消费,最终的时间浪费在堵车的路上,严重影响了体育消费活动。

三、结论。

(1)居民普遍认为体育消费的目的就是强身健体、健美体型和消遣娱乐。体育消费市场是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新型产业化模式,就目前情况来看,消费与国民经济的收入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从宏观角度出发,切合实际如何提高国民经济是值得政府相关部门思考。

(2)从体育产业战略发展出发,体育消费水平相对于其他生活消费有一定的差距。呼和浩特市属于北方城市,气候变化大,尤其是风沙天气的发生频率次数比较多,严重影响了室外体育运动消费的发展。其次是体育场地相关配套设施满足不了居民的消费需求。

(3)参与体育消费的年龄结构和参与的运动的次数的居民不均衡;体育消费场所及收费价格满足不了居民的愿望;节假日休息多数居民选择旅游、购物和在家休息,只有一少部分参加体育消费活动;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严重影响了居民的体育消费活动。

四、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呼和浩特市市场实际发展情况,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稳步发展体育消费市场,逐步提高呼和浩特市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

(2)根据呼和浩特市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制定符合本地区的体育消费发展战略和体育产业发展战略。政府建设部门应该加强对体育场所的建设规划,体育职能部门争取举办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表演赛事。

(3)按照呼和浩特市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发展体育市场,比如,冬天的冰雪运动、夏天的沙漠体育旅游的开展及民族特色项目的开展。加大对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

(4)提高场地利用率,机关单位场馆不仅仅只为本单位职工开放,应该对社会开放经营,提高居民的体育消费动机。体育职能部门加大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宣传力度,鼓励节假日时间去参加各种体育消费活动。

社会体育人才资源开发探讨论文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每一生产要素都应该在可能的条件下得到充分运用,并与其他要素之间结合成一种合理配比关系,以求获得最大的生产成果。为达此目标,运动员人力资源配置应努力实现良性结构、提高效率、充分就业三个目标。中国竞技体育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人力资源配置也应该努力实现这三个目标。

1.1良性结构。

进行人力资源配置,调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行业的劳动力,并将追加的人力资源投入到不同的方向,以便形成一种良性的人力资源使用结构,即就业结构。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良性结构主要表现在各地区、各项目的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布局以及一、二、三线队员之间的配备均衡,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竞技体育发展的激烈竞争下,良性结构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1.2提高效率。

人力资源的使用,从总体上说,可以分为“有效劳动”和“无效劳动”两大类。前者是指人力资源投入取得了经济效益,后者是指人力资源投入未取得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进行成本核算,考虑效益和效率。而不能再像计划经济体制下那样,为夺金争银而搞大军团作战,在全国自下而上筑起一座大而全的竞技体育大金字塔,这座金字塔是以庞大的经费开支和近似百万计的体育大军作为基础的。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各级领导的成本效益观念增强,不再搞“广种薄收”,而是缩短战线。奥运战略、精品战略的实施以及运动项目调整的指导思想都是提高竞技体育效益和效率的表现。竞技体育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是为高效率。但是,运动员的过早退役和老运动员迟迟不退役都是人才资源浪费的表现。而且,若中国想成为体育强国,则“119工程”要加强,三大球也必须加强,那么,我们的许多人、财、物的投入在较长时间内将不会产生效益和效率。竞技体育人力资源投入效率的提高和体育强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何去实现人才的合理使用,需要不断的探讨。

2.教练员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1教练员的敬业精神。

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对培养运动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教练员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敬业精神在新的世纪被赋予新的内涵,是事业心、集体荣誉感、刻苦钻研的精神、敢于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的综合体现,是教练员必备的精神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社会现象的影响,教练员的从业精神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教练员的敬业精神也影响了其从业的指导思想和运动员培养的态度。

2.2教练员的心理素质。

现代竞技体育比赛是非常残酷的,获得成功的往往是极少数人。教练员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面对失败和挫折,需要克服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忍受多次失败的痛苦和考验,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失败时不气馁,胜利时不骄傲,要善于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还要处理好同运动员、家长、同行、领导等的关系,给训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保证训练质量和训练水平。只有培养教练员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促进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培养。

2.3教练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练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基础,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技术水平,缺乏对新理论、新方法的了解和应用,不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是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我国大部分基层教练员理论水平偏低,这与他们出自专业队而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有关。由于教练员的培训机制还不完善,大部分教练员没有专门进修过,参加短期培训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因此,加强教练员的岗位培训和进修是当务之急。

3.其他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的可持续发展。

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运动队配备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运动员的文化方面的教师、医务人员等。

3.1科研人员。

科研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国的体育科研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与世界竞技体育大国相比体育的相对科研能力较差。首先是因为中国的体育科研的硬件设施比较落后,造成了我国体育科研难以实施,其次是我国的科研人员的动手能力较差,应用领域的科研成果比较少;造成科研水平低的另一因素是体育科研和竞技体育结合和运用的能力较差,中国的教练员科研水平较差,而做研究的又不是教练组成员,科研人员的科研和现实运动训练结合得不紧密,现有的科研又涉及到运用的问题,教练员运用科研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运动队竞技水平的提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让科研人员参与训练,让教练员参与科研,运动队要与科研院所结合,这样就实现了有机结合,使得科研人员有了更多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对象,运动队也得到了有力的科技支持。

3.2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的作用:管理人员是我国竞技体育国家法规制度的执行者和运动员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各种训练人员的协调者。

建立管理体系,整合其职能,确立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运作系统,这是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得以实现的内在机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发挥组织、决策、控制、协调等作用的网络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设计、运作和完善都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履行各种管理职能的网络系统,具体实施各项职能;二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承担组织决策、指挥协调等职责的各级负责任的网络系统。这二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如同人体有机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

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完善劳动关系管理系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其它体育工作者实行的是固定的工作制度和全国统一的“就业—工资—福利”二位一体分配制度,产生了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专业队”制度,因而不具有独立的劳动关系主体资格,其管理由主管部门说了算。这种劳动关系不利于协调其中各类关系、消除消极因素、调动个体积极性等。

树立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同地区、部门及运动项目可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建构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体系。完善竞技体育资源基础管理工作,建立竞技体育资源统计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竞技体育资源综合利用状况公报制度和竞技体育资源综合利用信息网络。成立国家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规划专门部门,负责提出国家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计划管理和宏观调控。

建立健全竞技体育资源法规政策。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体育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竞技体育资源的宏观调控职能,重点放在政策法规的制订、组织协调、监督管理、规划计划及服务等方面。将有群众基础、市场发育前景良好、产业运作比较成熟的竞技体育项目交由社会运作,鼓励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实行各种方式的联合经营,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良好局面。

促进竞技体育人才合理流动。建立和开发竞技体育人才市场,促进竞技体育人才的合理流动。加强国家各类专项运动员人才交流的科学管理,统一协调全国专项竞技体育人才合理流动,进一步扩大竞技体育人才的发展领域,构建合理的竞技后备人才系统。

社会体育毕业论文:社会体育发展趋势

人们通常所说的群众体育,是属于体育社会学范畴的概念,它与竞技体育属同一层次,为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体育的基本环节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社会体育毕业论文:社会体育发展趋势,欢迎阅读。

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极大的改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物质生活的满足刺激了精神生活和业余生活需求的增多,从而为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需求。目前,我国社会体育呈现出科学性、社会性、规范性、法制性等特点,但同样在社会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对社会体育发展趋势进行探索,以期促进我国全民健身时代的到来。社会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军队体育,是社会群众自发参与的体育活动,具有丰富多样和灵活性的特点,以增强群众的身体为目的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参与的人群十分广泛,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且满足了锻炼身体的需要,同时,社会体育并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与管理制度,需要在不断摸索中促进社会体育的完善及发展。

(一)体育设施较为落后。

社会体育的对象十分广泛,参与的人数众多,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社会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较为落后,大众体育健身设施严重缺乏,现有的体育场馆开放时间有严格的限制,不能满足社会体育开展的需要,尤其是在户外公共场所,公益性、开放性的健身场所十分缺乏。

(二)年龄结构不合理。

参与社会体育的人数非常之多,而从整体来看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年龄结构不合理,呈现着中间少、两端多的现象,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和老年人,青年和中年人参与社会体育的人数较少,主要原因就在于青年和中年的生活压力较大,部分人忙于工作或者怠于运动,不合理的年龄结构不利于全民健身的实现。

(三)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呈现出严重的不均衡态势,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社会体育发展程度差别较大,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社会体育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人们的健身意识较差,公共场所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经费投入少以及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规划。

(一)公益性和福利性的体育模式。

我国有着明显的“单位”现象,主要指的是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逐渐统一到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组织之中,这些组织的代表会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满足其基本需要。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深,资源逐渐由国家统一支配变为市场支配,非专业性的工作内容回归到社区的手中,所以在社会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会使社会体育逐渐回归到社区和单位,从建立起公益性和福利性的体育模式,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体育经费和器材的管理,促进了社会体育的完善和成熟。

(二)加强与社会文化事业的融合。

社会体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实现社会体育的繁荣,而且还要加强体育事业与其它文化事业的融合,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体育应该加强与文化、旅游等事业的结合,丰富人们的业余闲暇时光,提高体育事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应该组织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提高全体人民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同时加强文艺与体育活动的结合,把体育融入到文艺活动与旅游当中,建设体育旅游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互补,也可以通过发展文化事业的手段,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

(三)体育人口不断增长,体育结构逐渐合理。

在衡量社会体育发展程度的过程中,体育人口的数量是重要的一大因素。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人口随之不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除了体育人口是体育发展水平的标志,社会体育的结构也是影响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参与社会体育的人大多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青壮年的人数较少,随着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不断加深,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劳动者摆脱了冗杂的工作,他们可以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大多参与的是一些较为新潮的运动项目,而老年人则主要是为了康复健身、延年益寿而置身于体育活动。

(四)社会体育朝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国家法律的制约和规范,同样社会体育的正常发展也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和制约,加强社会体育的法制化建设成为社会体育发展的趋势之一。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法制意识在不断增强,利用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所以在进行社会体育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体育活动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所以使社会体育走上法制化的发展道路是必然趋势。我国相继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民体育测定标准》等规章制度,而且在社区和单位内部也建立了相应的体育管理办法,加强对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和器材、体育活动现场的管理以及体育市场的建设等方面。

总之,国民的身体素质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彰显了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因而加强社会体育的发展尤为必要。社会体育属于公共性的一项事业,对培养人们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和健身的身体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要加强社会体育与其它文化事业的结合,不断创新社会体育的模式,并且为社会体育提供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从而提高全体人民的综合素质,推进全民健身社会的建设。

发展社会体育组织的论文

[摘要]我国从一个奥运会的参与者逐步转变成为世界体坛霸主的有力争夺者,现代体育和电视媒体同样密不可分,同我们强大的体育竞技相比,我们体育电视的水平还需要大幅度提升才能使得二者相得益彰。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的一种报道形式。*”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研究生教程谈到新闻报道的三个层次时称:第一层是事实性的直接报道;第二层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是在事实和调查基础上做出的解释和分析报道,也称深度报道。

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深加工,其对象选择一定是具有“剩余价值”新闻事件,或者说此事件影响较大,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和读者关注度。否则,深度报道就会缺少深入挖掘的空间,失去其报道的价值和意义。其次还需要提炼鲜明的主题,只有这样,其立意才能深刻,才能对读者有所借鉴和启示,达到深度报道独有的传播功效。体育深度报道写法并没有固定模式,如调查性深度报道可以根据事件进程来安排行文结构;述评性的深度报道需要用叙述来补充、以评论作为补充,事实才清晰、完整,记者的思想观点才会得到完整、明确地体现。对于通讯类的深度报道,写作手法就更为多种多样。但是,一个共同的要求是:体育深度报道必须要“多侧面、多角度、超时空、深层次”地组织行文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生动反映和剖析重大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为达到结构清晰之要求,体育新闻深度报道要求记者具有统摄思维和发散思维。只有具备统摄性思维,才能在广泛的材料中发现规律,发现典型;才能在思路收束的过程中,让漫无边际的思维材料凝聚,进而通过筛选,从中悟出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同时,记者还需具备发散思维,即沿着各种不同的方面思考,对一个问题从多种角度探讨,最大限度地调动已有材料,把原先没有想到的有关联的信息联系起来,体现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动态过程。

深度报道在我国报界兴起基于三个原因:一是媒体竞争的结果,二是受众需求的选择,三是报社记者社会责任感使然。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为人民群众解疑释惑,为未来走向前瞻预测,是它得以发展并受欢迎的政治基础、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电视体育是电视与体育相结合而形成的特殊产业门类,电视对体育的介入延伸了体育产业的价值链,使体育产业的生态群落更加多元化。在我国电视体育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形成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价值链,并迅速发展成为体育产业的一个成熟分支。

最早进行奥运会电视报道的是1936年的第11届柏林奥运会,这是奥林匹克与电视联姻的开端。而奥运会电视报道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则是在60年代。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欧洲人可以通过通讯卫星观看比赛。旧金山的“晨鸟”卫星直播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比赛的盛况。到了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就可以通过卫星对多数比赛电视直播,并出现彩色画面。从此,电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以特有的优势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雅典奥运会的前方报道中,中央电视台建设起了较为完备的前方播出系统,为前方的信号制作与传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前方的节目制作中,我们始终遵循奥运报道的规律,运用各种电视手段,给观众们展现的是体育和奥运的盛会。我们用第一时间原生态的采访,运用各种最新技术手段,用各种便于传递信息的包装手法,让前方体育场上所有的精彩时刻展现在电视屏幕上。

在雅典,央视第一次采用了远程网络编辑制作系统。前方记者使用专业光盘摄录一体机采集记录比赛的场景,在第一时间进行节目素材的高速传输与编辑,并与中央电视台已有的新闻共享系统互通互联,在实际应用中使“全程非线性”的崭新理念得以实现。这项新技术的采用大大提高了体育转播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丰富了节目内容,保证了播出的可靠性,为央视的节目制播流程的最优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奥运报道不是娱乐,也不是专题,而是新闻。奥运会本身是有规律可循的。它首先是体育比赛,表现出很强的新闻性,观众期待结果,也关注过程。首先明确的是,在本届奥运会的赛场上,国内观众最想看的是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表现。所以在中国代表团的强项——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射击、举重、游泳的现场架设了直播摄像机,以此来保证中国观众可以在比赛的第一时间了解重要比赛的情况。其次,做好第一时间的采访非常重要。观众对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出镜记者和解说员必须更加专业化,必须考虑到观众想知道什么,怎么与运动员进行沟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记者对于相应的项目应该比较了解,对这个项目的运动员也要非常熟悉。运动员下场时,记者怎样提问最好,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一方面,毕竟很多运动员不像演艺明星一样擅长表达自己;另一方面,记者在提问的技巧上应该对自己要求更高一些,使运动员说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和想法。

关于虚拟演播室。央视从法国世界杯时开始使用虚拟演播室,但直播时的使用是从九运会时开始的。虚拟演播室的技术将主持人与背景画面叠和在一起,现场感更强,表现开幕式更加丰富多彩。虚拟演播室带来了电视画面空间的真实感,又具有真实景没有的效果,而且可以根据不同比赛来调换背景。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浪费。悉尼奥运会时,奥组委在提供广播电视信号时还提供了5个真实的风景镜头,而这届奥运会提供了800多个。虚拟演播室技术给电视视觉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给节目制作也带来了电脑和技术方面的难度。

的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我们在深度报道上还应下更大的功夫,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大好奥运体育报道的重要战役,为全世界当好体育新闻报道的东道主。

参考文献。

[1]《体坛周报》,中国新闻研究中心,作者:张茂毅,杨富春。

[2]杜骏飞,《.深度报道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7。

[3]鲁威人,《体育新闻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杜骏飞,胡翼青,《深度报道原理》,新华出版社,.12。

[5]严三九,《应用电视新闻学》,暨南大学出版社,.4。

社会体育学论文范文

1.2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实习工作的重视程度。

(1)实习学校.。

(2)指导教师.。

(3)实习学生.。

2.2实习安排的时间和次数。

2.3实习的管理模式。

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环节的优化策略。

3.1建立健全实习管理规定,加强毕业实习过程控制。

3.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指导队伍。

3.3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3.4丰富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延长实习时间。

3.5建立完善的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转型期我国社会体育政策探讨论文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社会体育发展的政策,但是一些地方政策由于自身财力有限,或者处于其他目的,往往会对社会体育政策进行选择性的执行,或者干脆不执行,导致我国当前社会体育政策制定与社会体育政策执行之间存在着明显偏差。其中,造成社会体育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中央与地方利益分割问题,体育市场主体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政府方面的问题。

社会体育政策的执行,原本就是要面向社会大众的,但是在社会体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社会公众常常被排除在外,导致我国的一些社会体育政策不能充分表达基层群众的体育健身、体育利益和体育权利方面的诉求,影响了社会公众参与社会体育政策执行的参与深度和参与广度[2]。这在我国中西部的一些欠发达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很多农村留守儿童或老年人对社会体育政策不了解,不具备相应的体育意识,更不懂得如何争取和维护自身的体育权益。

由于我国社会体育的起步较晚,对社会体育建设的投入不稳定、不均衡,所以全国各地往往都是自己制定政策,自己执行政策,自行监督政策的执行,这就使得很多地方的体育政策执行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主观性,从上到下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执行监控机构,甚至没有成立专门的执行监督部门,或者政策执行的监督主体过于单一,直接导致有些地方的社会体育政策成为“一纸空文”。

南昌航空大学社会体育的论文

11月11日清晨,不管同学们是不是在前一天晚上抱着手机守到零点甚至一点为自己购物车里的物品付上尾款,他们都在闹钟叫嚣之前就睁开朦胧的双眼,耐住袭来的困意爬起,踏着清晨丝缕微光走向操场集合,准备迎接全新一天的挑战。

“连排向教官问好!”寻着声音望去,是每一个意气风发的“新兵”正向走来的教官方队问好,问候声此起彼伏,每个排的同学仿佛都在暗暗较劲,不愿在气势上输于别人,这声浪在华广校园上空缭绕、盘旋,颇有种冲破云霄之势。秋日的阳光是温馨静谧的,不同于夏季的狂野,它不温不火,如穿久了的棉质衣物,暖绵绵;又如母亲的手,“抚摸”在每一位同学的脸上、脖子上,暖洋洋的、绵融融的。光线在转换,但都笼罩着每个同学,金灿灿的画面如同电影里的滤镜,同学们在里面站如松坐如钟,每一帧都美好得不可复制。

在训练之余,教练们会让我们拉歌,唱完红歌唱流行歌,“听把新征程号角吹响”“原来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当歌声响遍校园的每一片角落,当欢笑声飘荡在你我耳边,当回忆不可复制,我们都只能把握军训期间的每一刻美好瞬间,让记忆停留在时光深处,这样,我们仍能聆听我们铿锵有力的声音。

军训是每个大学生必上的一课,作为新时代的天之骄子,我们负担着振兴祖国的大业,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严格的纪律才能出色完成这一任务。通过军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了组织纪律性,实现了思想上的转变。

军训对我来说就像是几个世纪一样的难熬,只想为自己找一个逃避的理由。教官教诲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一切任务,争取一切荣誉。”我的思想开始转变,考入大学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人生中有很多的关口要过,有很多的责任等我们去抗,又有很多的义务等我们去尽。大学只是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那种“船到码头车到站,兵器入库马放南山”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都是不建康的。

军训不仅仅是对我们的身体的考验,更多的是对我们的意志的磨练,同时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和团队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是在不断的磨练中长大的,就像一棵小树一样经历风雨后才能变成参天大树,军人的气质和钢铁般的意志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正如一首军歌歌词描写的一样:”还硬比钢还强”。

在我们军训中我们军人、学生一家人,了解不少的军中生活,体会到了军人的艰辛,感受到了军人的豪迈气概,他们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苦中的乐。军人的奉献精神和大公无私深深的打动我们每个人。在这里有酸楚的泪水,有苦咸的汗水,有飘扬的歌声,有欢乐的笑声,这些就像不灭的音符跳动不已,我们是充实的,我们是快乐的,苦与累已化作美与甜!

军训给我的感触很深。感觉到我比以前坚强多了,总觉得自己全身都是力量,叠被子是我在军训前几天中觉得最难的,因为以前没有叠好过被子,叠起来就头大,怎么也叠不好,尽管教官一而再的教,可我还是叠不好,使我都觉得我没有喝方面的天赋,呵呵,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最终还是会叠了,军训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感慨,它们都会影响我的一生。

感谢军训,它教会了我很多以前没学到的东西。

社会体育学论文范文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方法贵精,养成终身爱好。

关键词:现代社会;高校体育。

步入21世纪,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步伐,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化的人才。人的现代化也是一个过程,而一个健康的社会公民则是现代化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健康离不开体育,而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体育的基础。现代体育教育既重视增强体质的实际效益,又必须着眼于将来学生对“享受”和“发展”的需求,力求在满足个人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为他们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打下良好的技能和理论基础,以适应当代社会对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把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源于公元1000年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族的词汇,其含义是安全的、完美的、结实的。传统的健康观念认为无病就是健康。《辞海》中将健康定义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健全的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各种生理和心理指标来衡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完全突破了原先的思维模式,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从而对健康的评价不仅基于医学、生物学的范畴,而且扩大到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领域。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_年,该组织又对这一说法作了补充,即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加上了道德健康,认为只有这四个方面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这一健康概念,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上阐明了健康的科学内涵,是迄今为止对健康概念较完整、准确的表述。

(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健壮的体魄、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

1.强健的体魄。表现为体质良好、体能全面、生长发育良好、有连续的工作能力和较快的恢复能力。

2.高超的智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对人的智能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除了应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有学习、创新能力、观测能力、动手能力及竞争能力。良好的创新和学习能力都是建立在高超的智能上的。

3.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新的世纪,人们对心理健康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也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随着社会调整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需要加强协作。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把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谁也离不开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人正确交往、合作的重要手段,是增进人们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人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

4.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社会人,其人生态度、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协作精神等是最基本的并为全世界认可的,其中尤以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最为重要,是人们取得所必备的思想品质,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使专业越分越细,另一方面协同攻关要求越来越强烈。现代的科学实践、经济贸易已趋全球化,协作精神已成为科技人才的重要素质。

二、高校体育的任务。

(一)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体育教育功能的正确反映[1]()。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生长发育日趋完善和稳定,重量机能和适应能力均发展到较高水平,也是生命活动能力最旺盛,身心发展最迅速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养成积极参加体育辞去的良好习惯,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抵抗疾病的能力。

(二)提高体育运动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教学应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使他们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养成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增强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高校体育的重要任务。

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一是要对体育的意义和价值有正确的认识;二是要掌握的运动技能,这需要对运动项目产生兴趣和爱好,并坚持锻炼;三是在生理上形成正常、科学的生物规律。这需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如早操、课外体育锻炼等,并要长年坚持,形成条件反射,这是结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

体育自身的固有特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生动、最活泼的形式之一。高新体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由于许多活动都是以集体形式或是以竞赛形式进行的,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增强组织纪律性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勇于奉献、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体育比赛有规则,对形成文明行为和品德的规范化,增强学生竞争的意识,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体育活动也能伸进自信心、自制力和开拓精神的形成,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充分挖掘潜力,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

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有利条件和大学生体能和智能上的优势,重视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部分体育基础好,有一定专项运动才能的大学生坚持科学系统地训练,不断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这样既能通过各种竞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国际上许多奥运金牌获得者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学生。我国高校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解决好大、中、小学生在体育教育方面的衔接问题,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

三、高校体育的未来展望。

《_中央_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高校体育应遵循这一指导方针,以终身体育为指导,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通过高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以适应高效率、快节奏、竞争力强的现代生产和生活,并为发展和加强课余体育训练开辟新的途径,探索新的经验,培养体育优秀人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一)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中心。

20世纪90年代后,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且成为世界体育的一大潮流。与此同时,中国体育的大气候也发生了变化,“一法两纲”成为中国面向21世纪的体育策略,改变了竞技运动在学校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当前,中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耐力素质和呼吸机能明显下降。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的改革应立足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这是高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未来的社会,不单是科学、文化、经济、技术等的竞争,更主要的是健康体能的竞争。没有健康的体能,就无法适应高效率、快节奏、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作和生活。今天的大学生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高校体育应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中心,真正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二)以终身体育为指导,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体育必须以终身体育为指导员,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更主要的是强化高校体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健康意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健康是对社会的责任,只有终身健身,才能终身受益,也才能以健康的体魄迎接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健身的积极意义和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及长期性[2]()。大学生人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共接受体育教育14年,但大学二年级体育课结束后,仍有不少人体育健身意识和健康意识淡薄,不懂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且年级越高体育健身意识越淡薄。所以大学生的体质水平,一、二年级时与年级成正比,三、四年级时与年级成反比,充分说明高校体育给学生的体质带来的只是短期效益。面对新的形势,对高校体育的教育观念、体育课程结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必须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以适应高校培养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让体育走进现代人们的生活。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正在走向小康,根据中国的发展速度,到21世纪中叶,中国可达到世界中等发达程度。当前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尤其是实行了5天工作制以来,一年有120多天的休息日,余暇时间增多,因此,在多方面需求增加的基础上,追求健康便成了人们的第一需求。为适应这种形势,高校体育应培养学生终身会健身、会娱乐、会休息的终身体育观,并将余暇体育作为小康生活中恢复体力、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段。花钱“买健康”已成为21世纪中国人小康生活中的一种新时尚。

(四)发挥体育科技功能,促进高校体育科研。

当今世界,竞技运动水平和国民体质健康水平角逐的背后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能争体育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谁就能夺得胜利。而高校体育在体育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又处于决定胜负的战略地位。高校体育具有发展体育科学技术的能力,这种功能又以新的体育科学技术为背景,新的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同高校体育的发展是同步的。高校具有创新和更新科学技术的能力。高校体育人才荟萃、设备先进、资料齐全,能够为体育科学研究提供条件。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必须由技术型向科研型、创建型、复合型发展,更新知识,具有超前意识,这样才能争得体育科学技术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杨留锁,肖丰.试论体育院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培[j].体育科学,2003,(1).

[2]韩健.21世纪社会的变化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4).

[3]潘绍伟.大学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社会体育学论文范文

在该研究中主要涉及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课程设置”两个主要的概念,因此,为了对研究有一个明晰、科学的认识,文章首先对着两个概念进行了简要的概念界定。首先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际上最初称为社会体育专业。在我国2007年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关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阐述如下,即: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指导工作,并具有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在2012年,教育部为了更好的明确该专业的专业性质,将其改为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且在同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重新界定了社会体育指导与专利专业的培养目标,紧接着,在接下来进行的全国各大本专科高校在2012年下半年的招生中,也相应的将社会体育专业改为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而且各个高校还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办学特色和地域特色,对人才培养目标也各自进行了完善,使得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办学特征。其次是课程设置。课程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最基本的一个单元,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与此相对应的,课程设置也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关键性内容,是开展学科建设工作和专业建设工作的基础。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优化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来说,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两个关键点。其中,合理的课程结构,实际上指的就是所设置的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应科学合理,如: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应科学、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应合理等等。而合理的课程内容,指的则是课程的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要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以及学科发展的动态与趋势。只有这样的课程设置才是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

2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现状。

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在课程的体系结构层面来说,基本是一致的,普遍是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综合实践教育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大多都是围绕着《专业目录》规定的“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三大主干学科,而课程也普遍是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任意必修课四大类为主。其中,专业教育是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不同的学校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基本上都是以“体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课程,加上体育技术类课程,再加上方向课程”这三个部分来构成的,也有个别院校并没有设置方向课程。如果从培养方向的层面来研究和区分,有的院校侧重于社会体育的经营管理,有的院校侧重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却均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目前多数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四川省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实际上仍然是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内容的简单增加或是减少,仍然没有突破体育教育的课程构成模式。

3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现存的问题。

概况来说,目前,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实践,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培养目标的定位过于宽泛。

在2012年,教育部将社会体育专业改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之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目标也重新界定为:培养具备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但是,教育部关于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界定,实际上所规定的只是专业的一个大方向,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四川省高师院校,还分别对此专业的培养领域和课程设置进行了设定,虽然各个院校的培养方案彰显了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多元化,但是也突出反映了培养目标的定位过于宽泛这一问题。

(2)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需求的有效分析。

在我国,目前所进行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中,由于对需求分析所具有的应用价值还没有达成共识,因此,目前,多数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四川省高师院校所开展的课程设置与教学需求分析的研究,也多集中于社会需求分析的层面上,而却很少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分析,以至于所设置的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实际,影响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3)专业方向的设置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部分高师院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没有明晰的方向划分,而即使部分学校进行了明晰的专业划分,但是其中部分方向的设定也常常存在于社会体育职业教育不存在紧密联系的问题,例如:社会人文方向或是运动科学方向,设置中小学体育教育训练方向等等,存在明显的与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设置相混淆的问题。

4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的对策。

针对目前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的现状及现存的问题,特提出了以下几点课程设置与实践的对策。

(1)应重视专业方向的科学定位。

要确保专业方向定位的科学性,要注意与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与其就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考察和分析学生的就业渠道来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通过考察和分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可知,体育教育方向、运动科学方向等不属于该专业的范畴,应剔除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

(2)应重视学生的需求分析。

也就是说,在开展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工作时,应在注意满足社会体育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需求分析。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地平衡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社会和学生双方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之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在准确把握社会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

(3)应重视以专业方向为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和实践教学的强化。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目标导向的方法,根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及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情况来合理的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并在构建的过程中,应重视如今用人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注意构建有特色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来不断的强化实践教学的成效。

居民社会体育的开展现状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对社会体育现状的分析,指出推动社会体育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人们由于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影响,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导致自身的身体状况不良。因此推广社会体育,让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已经刻不容缓。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小部分成年人一年之中只参加过一次或者几次体育活动,而大部分一年之中几乎从未参加过体育活动,尽管政府部门大力宣传和鼓励居民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很多人的体育锻炼意识依然比较薄弱[1]。而且就算将16岁以上的在校学生和武装力量等当成体育人口的一部分,我国体育人口的总数依然不到50%,而发达国家的体育人口一般在50%~70%,因此,我国的社会体育与发达国家的社会体育之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2社会各阶层不重视社会体育。

一般而言,普通老百姓不太关心国家的体育发展情况,而且很少主动去进行体育锻炼。在城乡居民中只有5%的人了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内容,30%的人稍微了解一些情况,但是并不深入,剩下65%的人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一指导计划。这个结果与“一二一工程”所提出的“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目标有着很大的差距。另外,尽管国家积极鼓励和倡导各种体育活动,但是大多数民众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全民健身活动难以推广、发展。

1.3缺乏群众体育活动场地。

体育锻炼需要固定的场所和一些体育器材,但是由于人口压力较大,体育场地、体育锻炼器材难以满足人们的体育锻炼需求。我国的体育场馆不足,而且只有少数体育场馆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目前,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虽然已经开始向社会开放,但是开放的总量很少,因此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社会体育的发展。

2.1积极倡导终身体育的意识。

我国现代体育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是提高我国的竞技运动水平和全民族的体质水平。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应该大力倡导体育活动,引导人们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2]。国家应该面向生活、面向实际、面向人民群众,注意培养全体公民的体育意识,积极改变人们轻视体育运动的思想,大力宣传体育运动的好处,合理组织全民健身活动。同时,政府和社会需要大力宣传终身体育的思想,尽可能为每一位公民提供体育锻炼、体育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主管部门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资金、人员和体育设备,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体育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

2.2不断增加体育人口。

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体育人口的不断增加可以显示出一个国家的人口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需要加强经济建设,而且更加强调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反映了人们的体育参与程度。我国的体育人口结构不完善,青少年学生和离退休老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较多,而中青年人则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因此需要运用多种有效的措施,带动起薄弱群体,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努力做好体育服务工作,积极优化体育锻炼环境,以扩大体育人口的范围。同时可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中青年人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积极构建完善的体育人口结构,从而逐渐推动社会体育的进步。

2.3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社会体育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因此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社会体育的发展情况,加大对社会体育的投入力度,全方位的支持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以满足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增强居民的身体素质。在居民居住、聚集区域,可以建立公共体育设施,满足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以丰富居民的生活[3]。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要求住宅区必须配有体育设施,并且根据小区的面积,目前制定配套体育设施的标准,认真审核小区的体育配套设施,避免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4]。此外,可以制定专门的政策,鼓励和倡导各类学校开放体育设施,大力支持学校开放体育场地的行为,并且给予学校一定的资金补助,以维护学校体育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各类学校对社会体育的支持力度。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命在于运动”,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生活。因此,大力支持和引导社会体育事业,积极宣传终身体育的思想,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国家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海波.广东省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与推进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邓通.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5.

[3]苏珊.西宁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

[4]张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商丘市农村社会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论文

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极大的改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物质生活的满足刺激了精神生活和业余生活需求的增多,从而为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需求。目前,我国社会体育呈现出科学性、社会性、规范性、法制性等特点,但同样在社会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对社会体育发展趋势进行探索,以期促进我国全民健身时代的到来。社会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军队体育,是社会群众自发参与的体育活动,具有丰富多样和灵活性的特点,以增强群众的身体为目的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参与的人群十分广泛,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且满足了锻炼身体的需要,同时,社会体育并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与管理制度,需要在不断摸索中促进社会体育的完善及发展。

(一)体育设施较为落后。

社会体育的对象十分广泛,参与的人数众多,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社会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较为落后,大众体育健身设施严重缺乏,现有的体育场馆开放时间有严格的限制,不能满足社会体育开展的需要,尤其是在户外公共场所,公益性、开放性的健身场所十分缺乏。

(二)年龄结构不合理。

参与社会体育的人数非常之多,而从整体来看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年龄结构不合理,呈现着中间少、两端多的现象,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和老年人,青年和中年人参与社会体育的人数较少,主要原因就在于青年和中年的生活压力较大,部分人忙于工作或者怠于运动,不合理的年龄结构不利于全民健身的实现。

(三)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呈现出严重的不均衡态势,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社会体育发展程度差别较大,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社会体育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人们的健身意识较差,公共场所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经费投入少以及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规划。

(一)公益性和福利性的体育模式。

我国有着明显的“单位”现象,主要指的是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逐渐统一到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组织之中,这些组织的代表会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满足其基本需要。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深,资源逐渐由国家统一支配变为市场支配,非专业性的工作内容回归到社区的手中,所以在社会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会使社会体育逐渐回归到社区和单位,从建立起公益性和福利性的体育模式,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体育经费和器材的'管理,促进了社会体育的完善和成熟。

(二)加强与社会文化事业的融合。

社会体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实现社会体育的繁荣,而且还要加强体育事业与其它文化事业的融合,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体育应该加强与文化、旅游等事业的结合,丰富人们的业余闲暇时光,提高体育事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应该组织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提高全体人民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同时加强文艺与体育活动的结合,把体育融入到文艺活动与旅游当中,建设体育旅游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互补,也可以通过发展文化事业的手段,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

(三)体育人口不断增长,体育结构逐渐合理。

在衡量社会体育发展程度的过程中,体育人口的数量是重要的一大因素。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人口随之不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除了体育人口是体育发展水平的标志,社会体育的结构也是影响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参与社会体育的人大多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青壮年的人数较少,随着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不断加深,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劳动者摆脱了冗杂的工作,他们可以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大多参与的是一些较为新潮的运动项目,而老年人则主要是为了康复健身、延年益寿而置身于体育活动。

(四)社会体育朝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国家法律的制约和规范,同样社会体育的正常发展也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和制约,加强社会体育的法制化建设成为社会体育发展的趋势之一。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法制意识在不断增强,利用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所以在进行社会体育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体育活动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所以使社会体育走上法制化的发展道路是必然趋势。我国相继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民体育测定标准》等规章制度,而且在社区和单位内部也建立了相应的体育管理办法,加强对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和器材、体育活动现场的管理以及体育市场的建设等方面。

三、结语。

总之,国民的身体素质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彰显了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因而加强社会体育的发展尤为必要。社会体育属于公共性的一项事业,对培养人们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和健身的身体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要加强社会体育与其它文化事业的结合,不断创新社会体育的模式,并且为社会体育提供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从而提高全体人民的综合素质,推进全民健身社会的建设。

相关范文推荐
  • 11-02 优秀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15篇)
    反腐倡廉是国家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意在消除腐败现象,建设廉洁社会。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反腐倡廉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
  • 11-02 最热教育局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大全(19篇)
    人口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计划生育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计划生育的总结范文,供大家了解和学习。2017年我局人口
  • 11-02 优秀英语简历英语个人简历范文(18篇)
    优秀范文是对某一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后的结果,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以下是一些出色的优秀范文,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欣赏。
  • 11-02 最优装修合同全包内容范文(16篇)
    装修合同是对装修工程的双方权益进行明确规定的一种法律文书。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份常见的装修合同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甲方:身份证号:乙方:身份证号:依照
  • 11-02 优秀爱心故事读后感大全(17篇)
    9.写读后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吸收书中的知识和体验书籍所带来的情感。以下是一些热门图书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这些书籍的兴趣和阅读欲望。在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
  • 11-02 精选超市促销员个人总结(模板17篇)
    在个人总结中,我们不仅要客观地总结事实,还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思考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为了帮助大家写好个人总结,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1-02 优秀养老与继承协议书(案例19篇)
    合同协议是在法律框架下,双方达成一致并约定权利义务的书面文件。以下合同协议范文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撰写合同协议,仅供参考之用。现户主:继承者:现住号,经房主
  • 11-02 2023年大学开学典礼学生代表演讲稿大全(17篇)
    学生演讲稿的目的是向听众传递自己的思考、见解和观点,同时也能够增进与听众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以下是一些知名学生演讲家的经典演讲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 11-02 最新电气安装协议书(模板17篇)
    在合同协议中,双方应明确约定商品或服务的具体内容、数量、价格、交付方式等关键条款。想要了解更多合同协议的内容和范例,请继续阅读以下所列举的文档。甲方:乙方:甲方
  • 11-02 专业工程防水合同标准(通用16篇)
    合同协议的签署有助于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提供法律保障,减少纠纷的发生。需要起草一个合同协议时,可以参考下文提供的范文,进行合适的修改。需要注意什么呢?以下是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