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二年级简单的换算教学反思(大全5篇)

二年级简单的换算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3-09-25 21:01:02 作者:念青松 二年级简单的换算教学反思(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年级简单的换算教学反思篇一

总的来说今天这节课的内容不是很难,在学生已经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基础上来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的换算,课本通过两个例题分别演示了如何从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从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而本课最主要强调的还是学生在转化时的想法,基于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数学课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在的学生学习很被动,只是作表面文章。一道题目他会知道怎么解答,但真正让他们说说每一道题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呢?他又说不清,或又辞不达意;又或者有同学能有条理地说清楚了,但大部分学生不能谦虚地倾听,而是觉得只要知道结果就行了。我觉得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完整简洁的语言描述能力,这样既搞清楚做题的思路,又能够加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一举两得。所以像今天这节课,我先作个简单的引导帮助学生说,然后由他们自己有条理地进行表述。比如:在教学“6厘米以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这样一道题目,我先让学生说说答案,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我这时适时给出一个想法的概框“因为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是___个___毫米,就是___毫米。”让学生自己练说。

二、数学要联系生活实际

二年级简单的换算教学反思篇二

以问题情境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要学,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特点,也是我在低年级数学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解决长颈鹿大叔安排房间的问题,这是一个既富有童话故事色彩,又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学生从内心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闪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解题策略,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我不否定学生自己的想法,而坚持正面引导和鼓励。我觉得创设了这样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对于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在学生已能独立解决主题图中的第一个问题时,教师设置“又飞来一些”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计算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领悟到计算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起主动参与计算的兴趣和愿望。教学中,我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想法和算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机会,同时注意使用恰当的评导语言,从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引导,更是将学生的思维推到**。鼓励不同的解题策略,切实了解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恰到好处地促进他们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

当然,本节课也留有遗憾和不足。

,备课上忽略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没有达到《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2、教师专业知识,驾驭课堂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本节课中,教学语言的组织上存在许多问题,重复,罗嗦等。这会给**岁的孩子们带来很不好的影响。短短的一节数学课当中提问也是一个环节,打乱顺序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注意力。在这方面也是我没有达到的,应该学习的知识。

今后教学中,我不应该只停留于课本,而应该多方位的为学生的学习考虑,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实质性的`深刻的理解整节课的知识内容,才能让我的.课堂上得不只有温度,还要有深度。我坚信“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归宿。

二年级简单的换算教学反思篇三

关于长度单位,在上学期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同时知道了1米=100厘米,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度单位的另外两个成员分米和毫米。这一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物体的测量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由于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并不算难,但如何表述换算的过程对一些小朋友来说并非轻而易举。基于这些预设,我在进行的设计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以疑引题,设置悬念。

在课的导入部分,我没有开门见山的引出例题,而是利用多媒体演示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分别留下一条线段。小兔说:“我跳了9分米”,小猫说:“我跳了80厘米”。两个小动物争论不休,都认为自己跳得比较远。

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学生自由说)

师:到底谁跳得远,小朋友们谁说得正确呢?学了今天的“简单的单位换算”,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一个悬念吸引着孩子们急于知道到底谁跳得远,而判断的关键就是要知道分米和毫米的换算规则,有了这一铺垫,引出今天的教学就显得很重要了。

二、注重过程,训练有素。

由于上一节课的铺垫,对于6厘米=60毫米,绝大多数小朋友都能说出来,但问为什么,有些小朋友就说出了。基于此,我没有急于要答案,而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觉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小朋友知道自己想法的根据,增强自信。讨论过后,知道的'小朋友明显增多,说的过程也比较完整。

三、动手操作有效,精彩生成。

“想想做做第5题”有两条线段,先让小朋友去估一估,然后去测量自己估的对不对。在巡视环节,我看到霈妍在拿手掌比划,于是,我过去问她怎么估的。她说:“刚才老师让我们量了自己手掌的宽,我的手掌大约宽6厘米,我看还多出多少,我估计了一下第一条线段大约是10厘米。”我听了很惊喜,这就是知识的迁移,有了这一根据,估计的也就比较接近事实了。

当然,课后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以下几点存在不足:

一、题目要求没有充分强调。

在做“想想做做第1题”时,题目要求是这样的“先分别量出下面图形中每条边的长是多少厘米,再说说用毫米做单位是多少厘米”。解决这题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测量,去记录,但在学生动笔做之前,我忽略了让学生去认真研读题目要求,要先量出每天边是多少厘米,没有了这一要求,有些小朋友在写的时候就有可能去记录多少毫米。

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遗忘规律。

在“想想做做第2题”图中是说一个手掌宽8厘米,要求换算成多少毫米,为了使孩子们印象深刻,我增了一个环节是“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宽”。因为在上学期的实践活动课上,有一个让小朋友自己量手掌宽的环节,所以在今天这节课时我就没有教什么叫手掌的宽,结果有些小朋友就出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量法。这一点提醒我以后要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的给予指导,达到课堂的进一步高效。

二年级简单的换算教学反思篇四

撰稿人:苏庆华(一至四单元)、杨文荟(五至八单元)

单元名称小节标题知识要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

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都用厘米作单位。

2、用直尺量整厘米长的物体的方法。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米、用米量1、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做单位。

2、米和厘米的关系。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线段的认识1、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它有“直”的特征。

2、画线段的方法。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理解并掌握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不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用减法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5、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和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1、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三、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认识角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称并学会画角的方法。

认识直角认识直角和直角的符号,知道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学会辨识直角。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掌握判断直角的方法和画直角。

四、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4、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5、能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内容。加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掌握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6的乘法口诀1、口诀间的关系。

2、用口诀写乘法算式。1、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乘法口诀,学会运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

乘加、乘减试题在一道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理解并掌握运算顺序。

用数学根据乘法的意义,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五、观察物体观察物体(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称图形(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镜面对称(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六、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3、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倍的意义及应用(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3、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4、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学会看线图。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

8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乘法口诀的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9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

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乘法口诀表1、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

2、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看一看摆一摆(1)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认识、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1、学会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重点。

2、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难点。

七、统计(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

(2)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95页内容可以设计决策问题)。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八、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和组合(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3)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准确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简单的推理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3)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年级简单的换算教学反思篇五

6厘米是几个10毫米。教学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先让学生读题,让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填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因为10厘米是1分米,80里面有8个10,所以80厘米=8分米。

学完例题后,让学生比较两题单位换算的`不同,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发现,把厘米换算成毫米时,思考几个十是多少,而把厘米换算成分米时,思考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再让学生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要求把测量的结果在图中标出来,再把测量的结果用改写成用毫米作单位。并结合图形和测量的结果说说有什么新的发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引得过多、过细,就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这样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果教师一味地放手,不加引导,又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偏离方向,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功感,学习效率难以得到保证。我们教师要处理好“引”与“放”的关系。根据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相关范文推荐
  • 09-25 最新新老师转正申请书 老师转正申请书(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 09-25 卫生院讲座年度工作计划(优质8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 09-25 两个变量的关系教学反思(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
  • 09-25 2023年幼儿园开展重阳节自助餐活动简报 幼儿园开展庆祝重阳节活动总结(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
  • 09-25 迎中秋亲子活动方案 中秋亲子活动邀请函(优秀8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
  • 09-25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笔记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 09-25 2023年英语会议记录(优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 09-25 美术粘贴教学反思(实用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美术粘贴教
  • 09-25 小班车子的网络图 小班教学反思(汇总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 09-25 2023年小学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精选10篇)
    计划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小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