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团团和圆圆说课稿苏教版一年级(通用5篇)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团团和圆圆说课稿苏教版一年级(通用5篇)

时间:2023-10-02 04:09:07 作者:薇儿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团团和圆圆说课稿苏教版一年级(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青岛长沙路小学的綦玉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7课《团团和圆圆》。

(点)下面我将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过程

(一)熊猫激趣,揭示课题

(点)为了更好的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我将本部分分为以下5个层次进行教学。

1.一得说吧(点)

“走近熊猫”,由学生进行图文并茂的介绍。

2.畅聊熊猫(点)

(点)配合课文插图,聊一聊他们所认识的熊猫,教师针对学生的谈话,相机(点)引出课文中团团、圆圆两只大熊猫的来历(点)(投影补充资料四川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点)讲述大陆向台湾赠大熊猫的故事。)

3.揭示课题(点)

板书课题:团团和圆圆。(学生书空)

4.教学生字(点)

“团”、“圆”。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字形相似,通过师生一起唱儿歌的方式,复习国字框的书写要领:方方正正一个框,两竖站直不歪斜。框内部分要适中,大了太挤小了空。(学生描红)

5.齐读课题(点)

“团团和圆圆”。“课文有很多团团和圆圆的信息,想不想听听老师来读课文?赶紧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点)二、初读课文,感受可爱

(点)出示读书要求,通过“我是小小播音员”自读、台前展风采读等形式,进行多元朗读。

(1)标出自然段,把字音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长句子注意停顿,不懂得词语做记号。

接着检查生词,开火车读生词,再以小组为单位,组员轮流抽取短语卡片,练读,组内纠正。(“宝岛台湾”、“木栅动物园”、“可爱”、“熊猫”、“爬高上低”、“啃竹子”、“小朋友们”、“排着长队”、“合影留念”“纪念邮票”)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读完这几遍课文,孩子们自然收获了很多关于团团圆圆的信息,现在就来说一说,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顺势读读这个自然段。学生谈到哪些信息,就精读哪个自然段,进行说话训练。

在这里我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充分的预设

(1)(点)第一自然段。这个长句子很难读,(点)包含两个不好理解的词(点)“宝岛台湾”“木栅动物园”,这时,我就要进行资料补充。(点)(相机板书生字“宝”,学生书空;(点)出示“宝”的古文字图片,像个房子,里面有宝贝和玉,指家里藏有珍宝。台湾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地理位置优越,所以被称作“宝岛”。学生描红。)

(点)(2)第二自然段。通过男女生对比读(点),理解(点)“男生、女生”,根据插图(点),识记生字“男”;通过观看图片(点),帮助学生理解(点)“爬高上低”;(点)“啃竹子”,就让孩子用(点)动作去模仿,“你能学学怎样啃竹子吗?”

(点)第三、四自然段(点)只要读准确、通顺即可。长句子和轻声要指导读书停顿、读准。

(点)四、放松手指,练习写字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我将本环节分为了以下三步

先做手指操,再回顾本课随文学习的生字:团、圆、宝、男,对照书写要点,在写字书上完成仿写练习。

(点)五、巧建作业,放飞梦想

1.看看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力,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团团和圆圆还会做些什么事情呢?画画写写吧!

2.完成写字书

(点)六、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清楚明了,呈现了本节课的写字重点。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执教的一些想法,不当之处肯定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团团和圆圆》说课稿(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二

过年了,我可开心了。爸爸妈妈在家上上下下的打扫房间。中午我和爸爸妈妈去老家探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他们拜年。傍晚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晚餐,香气扑鼻。有红烧鱼、猪肉……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可妈妈说要等长辈动了筷子才让我开吃。后来我们相互举杯。吃完饭我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放鞭炮,鞭炮既好玩又怕人。我玩过许多烟花,我最喜欢玩仙女跳伞还有牡丹仙子它们在天空中给我们带来欢乐。我们一大家子团员可真不容易呢!

后来爷爷奶奶一人给了我二百元的压岁钱,当时我还不好意思呢!回家的时候我对爷爷奶奶说:“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三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小火车开起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可爱的熊猫团团和圆圆。瞧,它们来了,来,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板书课题并读题。)

出示图片和文字:“后来,团团圆圆长大了,它们有了自己的宝宝,一家人生活得很快乐!”

指名读文字,然后说说,通过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引导说话:它们一家人在一起会干些什么呢?

可以提供句式填空。

2.学习第四自然段

(2)找找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人们很喜欢熊猫。

第一件事:合影留念

第二件事:制作纪念邮票

(4)播放微课,介绍台湾与大陆的历史关系,感受两岸人民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望。相机理解词语“团圆”,体会大陆人民赠送熊猫团团圆圆给台湾,表达早日团圆的心愿。

(5)辨析词语:“圆”和“园”。(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

三、放松手指,练习写字

(1)出示本节课学写的生字:朋、友、对、票。

“朋”字识记口诀:二月朋;用古文字形象识记“友”,注意与“有”的区分;结合早操排队理解“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票”,说说在哪里见过或使用过什么票。)

(2)总结书写要点(教参上的书写要点就很棒。)

(3)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4)评价、反馈。

四、齐读课文,回顾整体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团团和圆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四

设计理念:

在学习《咏华山》这篇课文之前,很多孩子都没有去过华山,那么应该如何让他们去感受华山的高与险呢?我针对这一情况,决定和孩子们一起来画一画课文中的这座华山。新课标提出要着培养孩子的想象与情感能力,那么在文包诗的教学形式中,既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切入口。学生年龄越低,越是依赖语词以外的信息来理解语义。有表情的、抑扬顿挫的朗读就是以词句为核心,附上许多非语言信息,以便学生能借助这些非语言信息,正确地把握和理解语文内容。“以读导学”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其逐步达到“听懂、读通、能说、会写”的要求。紧扣“以读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获得领悟、体验成功”的教学思想,我对本课的第二课时教学作了以下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来源:]

(提前板书:咏华山)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咏华山》。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起去华山看看吧。

看!这就是通往华山山顶的路。让我们来看看这木牌子上写着什么.(课件出示:认生字、说句子、赢门票)

这些生字词你还认识吗?谁来读一读?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词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句子。

如果读得不好评价:能够坚持读完,这就是勇气,你再来读一遍。指一名同学读。齐读一遍。你字音读的准。很好。你的声音洪亮,胆量很大,一定你能顺利到达山顶。你对课文真熟悉,能清楚地记住其中的句子。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中的语句说出,真不简单。评价:也不错,也能够正确地读出来,大家一起读。

40张门票送给一(4)班所有的小朋友!给自己加加油!

二、品读课文,体验华山的高大。

1、让我们沿着山路,走近文中的华山,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第2自然段,读完以后,告诉老师:,华山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我觉得华山很高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师:寇准和先生和你们有一样的感觉。他们好不容易爬上山顶(出示山顶观景图像及句子:啊!华山真高哇!)他们是多么的惊讶呀!读读句子,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他们的惊讶?生:从“啊”和“哇”能看出他们的惊讶。师:对,两个表示惊叹的词。生:还有两个叹号。师:找的好。

他们惊讶的是什么?(点击出示真高)指名读。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你一定好像看到了这么高的华山,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

猜猜看,它到底有多高呢?想知道吗?华山有2200多米高,小朋友们看看我们这个四层的教学楼,很高吧!告诉大家,华山大概有200个这么高,也就是800层楼那么高。谁再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谁再读?指名读。(师评价:你让我看到了华山的高。好像我伸手就能摸到蓝天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华山的高,读。听出来了,你们比刚才更激动了。再来读。了不起,你把感叹号表达的感情也读出来了。再读。这就是发自心底的赞叹,我们一起读。

)(板书:高)

【设计意图】让孩子从句子里自己发现“惊讶”,从语气词、标点符号这些小的地方引导孩子注意读书的细节,对孩子以后阅读、朗诵有比较积极的影响。

具体的数字、形象的感知对一年级孩子特别的重要,特别是在感知前后的读,让孩子之间相互影响,更能提高孩子对华山高大的认识。

2、听了小朋友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课文了。请捧起书,听老师读课文第二小节中的片段,想一想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的高。(师范读课文。出示课文第二小节课件)

生可能指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则评价:找准了,谁再来说。如找一样,则评价:你们找的一样的,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生可能找到(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为什么这一句能看出华山的高?你是怎么想的呢?生回答:太阳显得那么近。平时我们看太阳,觉得它怎么样?现在为什么觉得太阳近了?生:因为山高。您能读读吗?能再近些吗?生再读。更近了,好像就在我们头顶。再读。谁能让太阳更近些。你来读。太近了,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来,一起读。则评价:是啊,平时,我们总是觉得太阳高高的挂在天上,可是站在山顶,我们却觉得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华山的确是高啊!

这一句还有哪里能看出山的高?现在你站在哪里?要想看见白云,你要怎么做?是一朵白云?两朵?十朵?多多白云,这白云真多啊!高高的天空上飘着的白云竟然只是在半山腰。这华山----真高啊!

你来说,生可能说(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师评价:找得不错,你又补充了一句。没有什么比山高的了,站在华山顶上,只有蓝天在头顶,近处的、更近的,远处的、更远的,这么多的山都在他们的脚下,这华山-----的确是高啊!指名一生反复读,比较。小朋友们,现在他读得好吧?我们给他鼓鼓掌,好吗?生鼓掌。这就是进步。

【设计意图】这里放手让孩子去找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认识。充分发挥了孩子的自主能力、自学能力,老师只是简单的引导、解说。主要的学习在于孩子自己。当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反复的读,重点词语的把握是孩子在自己理解基础上掌握的。孩子读的也会比较入境。老师的评价也非常的重要。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生答:艰难。艰难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读让大家明白?你来读(第一遍)。评价语:2000米能爬上去,很不容易,很艰难,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第二遍读)。评价语:有进步,谁还想读?指名读(第三遍读)评价语:老师好像看到你爬山时非常艰难的样子。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4、小朋友们,再仔细读一读这几句话。(课件)

师:孩子们,这景色怎么样?用一个字来说----美(板书---美)。指导读出山的美。

师问:你在读的时候,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景色?生答:很美的景色。评价:你已经会边读边想画面了。再读一次,一起读。

【设计意图】本文的重难点是让孩子感悟华山的高,只字没有提华山的“美”

当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虽然只是一带而过,但是能让孩子有初步的感知,让孩子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也能体现教师的教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教参。

【设计意图】让孩子把美的句子记在脑子里,让孩子在好的前提引导下主动背诵,变被动为主动,而且随即指导孩子在学习中记住一些好词好句,有利于孩子语文素养的发展。

四、学习诗歌。

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3、谁想吟诵?指名诵。评价:字字正确,句句连贯。你来诵诵看。生读。又正确,又熟练。我们一起来。男女分读。生齐读。

这首诗吟诵了这么多遍,都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

“只有山在上,更无山与齐”你想到了课文的那一句话?指名说。男女生分读诗和句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你又想到课文的那个句子。指名说。男女生分读诗和句子。去掉文,让孩子想象画面,读出山的高大。

【设计意图】让孩子这样的联想,自己很容易就发现了诗的意思,而且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降低了孩子的学习难度。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比较符合。

4、你们完全读懂诗的意思了吗?老师有些不太明白,你们会帮我吗?举头是什么意思?生答:把头抬起来。那回首呢?生答:是低头的意思。这下我明白了,听我读。师范读。生可能鼓掌。我吟诵得好吗?好。我为什么能吟诵得这么好?生答,因为你知道华山很高很高,所以你才读得很好。是的,我在读的时候,心里想着一幅华山很高很高的画。你们能一边吟咏,一边想画面吗?生答:能。齐读。

5、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好啊,你们真了不起,和寇准的老师有一样的看法。你能用先生的话来夸夸这首诗吗?生:好诗,好诗。一起来:好诗,好诗!他读得时候翘起了大拇指。再指名读。他读的时候,摇头晃脑。两位同学读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做出了动作,这就叫--生答:情不自禁。一起来夸夸他。会夸别人的孩子也是值得夸奖的,老师也想夸夸你们:“真棒,真棒!”

6、这首诗好在哪里呢?好在写出了华山的高大,美丽。(指着板书)用诗来夸奖、赞美一样东西啊,这就叫咏,一起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五、学习生字。

1、寇准这么小,就可以写出这么好的诗,这和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是分不开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他比一比?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新的生字。看看谁能做到下面三个要求。用眼看、用心记、认真写。出示课件:与。齐读字音。生自己看书写笔顺。指名学生说笔顺。评价:很会学习或者无师自通。如何记住这个字?生可能答:只要把“写”的秃宝盖头去掉。评价:利用熟字记,是个好办法。伸出小手,我们一起书空。“与”写时要注意什么?生答: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第一笔不要写得太长。老师也想提醒大家,第二笔的竖折折钩的折要比第一笔宽些。师范写,并述。第一笔不要写得太长,第二笔比第一笔稍宽些。第三笔不要写在“与”的肚子里,稍微写得外面一点,这样就写好了。

2、这个“齐”字,你准备怎么记呢?生答:我准备用部件法。上面是个文,下面是个撇和竖。评价:这个方法真科学。伸出来,我们一起写。一起书空。要写好这个字,又应该注意些什么?生答:我要提醒大家,三四笔要写得舒展些。说得好!要像小鸟的翅膀一样舒展开。生说:下面两笔要注意位置。老师还想提醒大家,下面两笔第一笔是撇,不是竖。老师范写,说:注意,撇和捺要像小鸟的翅膀一样舒展开。

3、在书上描红这两个字。在诗配画之上写出生字。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生字为本不能丢掉。但是怎养让枯燥的写字变得有趣味,有创新,这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教生字的过程和以往一样,但是让孩子先描红,然后在诗配画的纸上书写,会让孩子特别的注意字的学法。会让孩子特别的想去写好这样的字。这样生字在孩子的笔下就会写的特别的认真。

六、能力提高,综合运用。

多高的山、多美的景色,多好的诗啊!小朋友们,想到这蓝天、这红日、这群山、这白云,你得脑海里有着怎样的一幅画面?想把它永远记在脑海里吗?用你灵巧的双手,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读、可以写写句子、也可以在白纸上画一画。(5分钟)

选择读的孩子要在其他孩子写或者画的时候相机指导。指导完毕请孩子在习字册上写生字。

选择画的孩子和写的孩子,老师建议孩子把古诗写在画或者所写句子的适当位置。变成诗配画或者文配诗。

评价:

读得好,读得好,我好像真的就在华山顶上,华山真高啊!真是一个小小的朗诵家。

说得好,说得好,老师忍不住想夸夸你,真实一个爱动脑经、能说会道的孩子!

六、板书设计

[《咏华山》说课稿(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五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要认识的是要求学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

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

1、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采用了愉快教学法,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同时还采用了动手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看时间。

2、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3、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设疑导入

1、利用学生熟悉的孙捂空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课件出示各种造型的钟表,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接着,我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设疑:,那么小朋友现在是几点了呢?面对课件上的钟面的时间既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便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那么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我要学”的冲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钟面刻度

(1)学生观察学具钟,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2)汇报、补充,课件演示学生反馈的结果。

(6)学生把结果填在81页刻度图

(7)交流记忆法。

(认识每个大格刻度表示几分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学生们还没有学过乘法口诀,只能1格1格数,或5小格5小格地原始方法,因此我在这环节中逐层疏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从静态的钟面上得到1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格的新认识,新发现,为正确读取时间做好铺垫。)

2、认读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

游戏:开火车。课件出现火车的画面,伴着火车声,火车声一停,老师提问,点名学生读出时间,指导学生用两种表示方法写时间。(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这一环节中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