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最新学研用思心得体会(优质8篇)

最新学研用思心得体会(优质8篇)

时间:2023-10-01 18:45:43 作者:紫薇儿 最新学研用思心得体会(优质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学研用思心得体会篇一

四季的曙光不随时间沉浮。冬虽去,春即来。多少个轮回,却不曾湮灭于乱世尘俗间。

万物皆美,四季亦灵。一年之间,四个季节即是她的全部,已不知多少个转瞬即逝。我曾想过能否抓住她们,时间的消逝却不允许。看凡尘之美,皎皎月光,点点红尘,一年,一季,一夜,一星,载着希望和梦想,划向远方。

我希望拥入一片绿色,那将是希望,是属于世间万物的希望。在春季,播撒下一颗种子,带着静寂,沉醉的大地已经苏醒,叶隙间筛下的每一缕阳光,洒落在初春的每一个角落,朦胧而又清晰。破土的绿芽将是希望的萌生,含蓄的花苞将是奇迹的绽放,自然界将又一次赋予万物可爱的生命。清晨,空气中凝聚着生命的气息,露水在叶缘跳跃、嬉闹;嫩叶在和风中摇曳、摆动;人们在暖春间痴迷、陶醉。盎然的春意,和煦的春风,优美的旋律,一切配合的又是那么协调、舒适、优雅。我希望能拥有一片绿色,拥入怀中。

我期望融入一片红色,那将是炙热,是属于一切静物的炙热。在夏季,草木在阳光与雨露的滋润下成长,柔美的春景早已被扑面而来的热流替代。夏日炎炎,火辣辣的阳光,让人充满睡意,而绿叶却愈发茂盛,葱葱茏茏。枝叶间搭巢安家的鸟儿,清唱着夏的音韵。花儿早已婷婷玉立,竞相开放,坐卧在山草之间,谈笑风生。整个大地被炙热与宁静笼罩着,动物们悄无声息,花儿便成了这个季节的主角,她们像女孩子一样,被人们供养在公园里,向着太阳,向着希望生长,在这个花季雨季,她们争奇斗艳。我期望有一片红色,与其相融。

我渴望浸入一片金色,那将是喜悦,是属于人们丰收的喜悦。在秋季,金色已经蔓延至整个大地,离落,悲凉,还是喜悦,春种秋收,农民的辛勤劳作得以回报,滴洒的汗水浇灌着条色分明的梯田,如今只等收割。秋日的气氛中洋溢的是无法按捺的喜悦。金秋季节,即便是海天相吻的弧线,也被迷离的金色渲染的斑斓烂漫。下午,秋风狂作,摇摇欲坠的金叶如同风铃般挂在树梢,沙沙作响。坠落的树叶已不像平日那样光泽鲜明,变得脆而易碎,一些落下的枯叶会随着风儿带着它的记忆飘向远方。也有部分的枯叶选择了留下,这是一次命运的抉择,它会沉入泥中,最终化作肥料,滋养来年的草木。龚自珍也曾吟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夕阳已将落下,余晖留一抹彩霞在天边徘徊、彷徨。我渴望有一片金色,浸心领略。

我渴望步入一片白色,那将是纯洁,是属于所有景物的纯洁。在冬季,白色悄然占据了整个大地,银装素裹,显得格外静谧。这往往是我们最向往的,一切都沉寂了,唯有视野间依然长青的雪松,是执着、意志、还是本能?让它郁郁葱葱。大雪漫天,扬起诗般意境。晚上,白色的雪被黑夜笼罩,已是一片茫茫,空中弥漫着潇潇寒气。繁华已落尽,却留一片唯美的纯洁,远方的远方又会是什么。冬,亦是一切的终结,晶莹剔透的冰已蔚然成风,吟诵的童谣还未散去,浅唱着,仍未冻结的,清脆而又嘹亮。我盼望能有一片白色,踏雪赏景。

心已静,留的,去的,则不受掌控,遗失的,都与我擦肩而过。等待的是下一年,下一季。四季轮回,无声无息。待下一个春季,埋下一粒小小愿望,雨露滋养,风雨历练,愿,某一年的某一天长成参天大树。

学研用思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疫情令人深感震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战士。在久违的坚守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得到了许多启示。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围绕疫情的心得体会。

首先,疫情让我明白了爱与责任的重要性。面对疫情,全社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力量。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一线,科研人员通宵达旦,付出巨大努力寻找疫苗。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从中领悟到了爱和责任的崇高,不论是多么微小的行为,都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

其次,疫情给我带来了时间的反思。在平日忙碌的生活中,我往往抱怨缺少时间。而疫情不期而至,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性和时间的宝贵。在家的这段时间里,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状态。我学会了慢下来,享受生活中的细节,关注家人的点滴变化。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我认识到珍惜时间和生活的重要性。

第三,疫情使我领悟到团结的力量。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中,政府、企业和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并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政府出台措施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企业主动捐款捐物,个人自觉配合政策。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心灵相通,相互鼓励,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团结的力量超越了个体的能力,成就了抗疫战胜的希望。

第四,疫情给我上了一堂生活教育的课。疫情让我切实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和幸福的可贵。在宅在家中的日子里,我发现变得细心了,对小事情更加感恩。我开始与家人更多地交流,学会了包容和理解。生活中的琐事变成了美好的回忆,让我更珍惜并细心呵护。

最后,疫情让我重新思考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在面对疫情冲击的时候,我看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调整和创新,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时代。我不再依赖过去的成功,而是学会拥抱变化,积极迎接新的挑战。同时,我也意识到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只有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灵富足,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

总结起来,围绕疫情的心得体会是关于爱、责任、时间、团结、生活教育和发展方向。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教益将会使我们终身受益。愿我们从中吸取智慧,不断成长,并成功战胜这场无形的敌人。

学研用思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这场疫情,我深有感触,通过亲身经历,我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疫情让我深刻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病毒无视国界和肤色,不分贫富和地域,它发端于某个角落,很快就蔓延至全世界。无论我们走得多远,这个星球上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都是相同的。这次疫情让我意识到,我们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战胜疫情,保护我们的生命和健康。

其次,疫情推动着科技的发展,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新冠病毒的暴发让我们意识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力量是无可忽视的。只有借助科技手段,才能更好地控制疫情。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成为本次疫情中重要的利器。无论是研究病毒的基因组,快速开发新型疫苗,还是实时监测疫情,科技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深深感受到科技的巨大力量,也对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充满信心。

另外,疫情也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疫情期间,我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病毒的传播速度之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和限制。我不能像从前一样自由地外出旅行、聚会,甚至无法与亲朋好友面对面交流。这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重视身心健康的培养,追求简单、有意义的生活。疫情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要坚守健康生活的基本原则,珍视每一天。

与此同时,疫情也暴露了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在疫情爆发初期,医疗资源不足,物资短缺,无力应对病患的急需。这引发了社会对公共卫生系统的质疑,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一方面,疫情过后,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深入思考和努力,在社会建设方面消除种种不平等现象,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机会和资源。

总结起来,这场疫情给我带来了许多深刻的体会。它让我认识到,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必须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它也让我见识到科技的力量和进步的重要性;疫情更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珍惜生命,追求简单而有意义的生活。同时,疫情也提醒我们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消除不平等。希望经过这次疫情,人们能够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更加关注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共同福祉,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学研用思心得体会篇四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受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大沙尘暴在我国一次又一次发生,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使我们难以生存。

虽然我们只是小学生,但是我们还可以为家乡做出一点贡献,让定西在希望中崛起。听我爸爸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绿洲,一年四季都会有新鲜的空气,令人向往的环境,绿茵环绕、丛林掩蔽的环境,让这里的生活人对着一片沙漠中的绿洲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可是有谁能够知道,长达几百甚至几千年的圣地,竟然被这里愚蠢的人们将它消失了、毁灭了。死亡人数陆续增加,更因为腐烂的尸体没有埋葬,森林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森林一天一天地消失。透过罗布泊几乎烤焦地皮的阳光,我们可以看见罗布泊的痛!它在怀念,怀念昔日的牛马成群,青山绿水;它在叹息,叹息今朝的黄沙万里,枯树残枝;它在渴望,渴望生命之源,万物之根。然而,人类这个巨大的吸水鬼,断绝了它的最后一丝希望。

于是,用对生命的渴望搭起的绿色长堤轰然倒塌……每当4月22日,这是地球的节日,至今已经30年了,就因为“三废”污染(废水、废气、废渣)和“十大污染”,每年造成了全世界的一大部分人患病、残废、甚至死亡。然而,白色污染已经有了自由,它在天空中胡作非为,把空气哥哥和臭氧层弟弟的衣服扎破,他让沙漠上的沙子飞得永远不得停息,搅乱了人民的生活。

学研用思心得体会篇五

意见心得体会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接触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想法,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意见心得。本文将就我的意见心得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第二段:对意见心得的理解和认识

意见心得是我们在思考和探讨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成果,它可以是质疑、疑惑、发现、体验、感悟等。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发表有见地的意见,比如对问题的看法、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要谦虚、客观和有条理。在交流中,理解对方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段:意见心得在学习中的应用

在学习中,我们通过意见心得来深入探讨问题,拓展知识面。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这可以减少误解,更好地理解问题。此外,在写作、演讲等方面也可以体现出意见心得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提炼精华,形成新的感悟和思考,从而为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第四段:意见心得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获取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通过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我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想法,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意见心得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使我们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合作。

第五段: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就意见心得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它在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意见心得是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通过意见心得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研用思心得体会篇六

快乐的寒假已经快过去半年了,可寒假中的一件事却让我难以忘记。

那一天,天空飘着小雪,我和哥哥玩了好长时间,突然,大脑里冒出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准备拿着炮竹去炸水缸。

天空中的雪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我俩悄悄来到后院的一只废缸前,先使劲儿把缸抬起来,紧接着哥哥命令道:“你用打火机把炮点着,火速扔到缸里,然后迅速跑到5米外的地方趴下。”“哦。”我听话地答应着。

之后,我和哥哥还做了一次“实验”,用一截树枝当作炮来炸缸,配合完美。但是,当我们真正开始炸缸的时候,我又不敢了,害怕缸碎了贱到我身上,可哥哥却说:“跑远一点不就行了,有什么好怕的。”我紧张地按照哥哥说的话做,来到缸边一摸缸,不由产生了疑问:“哎?这缸怎么这么凉呢?”不管那么多了,扔下炮仗,转身就跑,可还没到预定的地方趴下,炮仗就炸了,在缸下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缸也跟着晃了晃,我和哥哥欢呼着跳了起来,但却害怕家人发现,又偷偷安静下来。

这件事我和哥哥做错了,我缓了缓紧张的情绪,放松了一下。这样危险的事情,以后再也不能做了,如果真的炸碎了缸贱到周围砸伤了人,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学研用思心得体会篇七

如水的月光从窗内流淌进来,轻轻地翻开你,一片叶子悄然滑落。樱花的香味扑鼻,引起我丝丝遐想。一束橘黄的灯光,照在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文字上。这一刻,我的生命因你而动听。

你轻轻地走来,这一刻,你浸润到我的每一滴血液里。你融入到我内心的每一个角落。你使我体验了《草房子》中,不幸少年与厄运做斗争时的坚定。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焕发生命的色彩。在面临死亡时,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最后,明白生命的意义,感受了桑桑六年的启蒙生活。

你与我一起在夕阳下欣赏“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美景。与我一起在夜晚欣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月色,与我一起在春天的季节里感受春风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感受春雨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你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你用钥匙,打开我内心的枷锁。你用翅膀放飞我的梦想,你用文字丰富着我的情感,你用画笔为我的生命添上色彩,让我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在知识的天空飞翔。

在书香溢满的屋子里,如水的月光流淌进来。书――我的生命因你而色彩班斓。

学研用思心得体会篇八

“……攥着汇款单,我读啊,读啊,我读懂了朱自清《背影》里的背影,读懂了伏尔加河畔船夫胸脯上深深的索痕,读懂了父亲如弓的脊背以及骄阳的淫威和暴雨的恣睢……”

这是一篇学生习作中的片段,作者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到了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挚爱。今天我们学习《背影》一文,“学眼”就设在“背影”上。文章叙述看见父亲的背影非常感动,计有两回:一回在父亲去买橘子,爬上那边月台的时候;一回在父亲下车走去,混入来往的人群里头的时候。这背影,是一个充满一腔爱心的慈父形象的缩影;这背影,是浸透“我”理解了父亲的举动、表达“我”的尊敬、感激、思念的一尊雕像的影子;这背影,是催人泪下的身影。但事非经历不知难,情非感受不知味。情感是抽象的,尤其是对没有丰富阅历的我们来说,更是如此。怎样使课文里的情感真正被我们所感悟、所理解呢?下面从以下两个方面围绕“背影”加以剖析,以期打开大家感情世界的闸门,拨动大家追求美的心弦。

一、融情于事,升华背影

父亲给儿子送别时买几个橘子,原是件寻常的'事,为什么会使作者感动得流下这许多眼泪呢?这与他当时的心境有关。那时,作者祖母病故,父亲失业,家中又典卖、又借钱,光景很是凄惨。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也会变得更加深切,更加依依难舍。因此送别时买橘子一事,也就集中体现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父亲对行将远离的儿子的关照,使儿子目睹老父亲的一举一动而倍觉伤感激动。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慈爱,儿子对父亲的眷恋,这种真挚的感情也就特别动人地从这件小事上反映了出来。作者在此不吝笔墨地对背影作了细致入微的描述:穿铁道,爬月台,往返奔波,再叮咛,又嘱咐,蹒跚离去……说来,事情好像很平常,但是这对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却是一件颇艰难的事。请看父亲爬月台时的情景:“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行动如此艰难费力。而当他把橘子送到儿子手边时,“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为了儿子舒适些,竟忘记了自己的劳累,真是将慈父的爱子之情全都倾注在其中了。因此当作者两次提到自己望着老人的背影流泪时,读者仿佛也像当事人一样,亲眼目睹了这动人的一幕,心情再也不能平静。甚至由此还能联系起自己的经历,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叙事中抒情,似乎是作者重于叙事,捎带着抒情,其实是把浓郁的情感融于事件的叙述中,借叙述以抒情。当然这也得下一番剪裁工夫,要在传情处肯下重笔,让背影给人以撼人心魄的力量。这样,情感才不至于架空,才不至于让人不可捉摸,而是有了依附,让人可触可感,容易产生共鸣。

二、距离效应,美化背影

在记忆和现实之间留下适度的想象空间,审美主体就可以从这空间里去感受美,体会美,品尝美。美感在适度的距离上产生,情感在适度的距离上升华。特定情景下父亲的背影,特别是离“我”有一定距离的背影,由于视觉角度的限制,朱自清省略了父亲的脸部及其正面表情动作的种种描绘,只用极简练的速写笔法,抓住传神的细节,勾勒出一幅淡淡的背影轮廓画,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从父亲努力挣扎攀上月台的背影中,人们会联想到父亲当时吃力的神态,或咬牙使劲,或汗溢面颊,想见其甘心为儿子奔波的情怀;从背影中,人们还会想得更多,似乎能看到父亲家道日衰的过去,也能预见到他离“大去之期不远”的未来。而这背影,实际上又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投影。如果读者鼓起想象的双翼,还会从中看到千万旧知识分子困顿的身影,看到那个社会暗无天日的巨大阴影。由于背影的表现角度选得好,写得隐而不露,约而不繁,含不尽之意于背影之外,发人深思,催人联想,所以它具有较大的艺术容量,经得起读者的反复鉴赏。记得德国美学家克罗齐曾说过:“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刺激物。”(《美学原理》)朱自清先生选择这个特定的角度写背影,也就是要创造引起读者艺术想象的诱发物。如果表现角度平直浅露,写足写满,势必束缚了读者想象的翅膀,限制读者的艺术再创造,使笔下的形象变成失去艺术生命的“死物”。因此,背影的距离效应,美化了背影,有利于给读者创造想象的艺术天地。

拓展阅读: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相关范文推荐